小學四年級美術教案
美術,也稱造型藝術或視覺藝術,它是運用一定的物質材料(如紙、布、木板、粘土、大理石、塑料等),通過造型的手段,創造出來的具有一定空間和審美價值的視覺形象的藝術。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四年級美術教案”,希望對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幫助。
小學四年級美術教案篇1
教學目的:通過學習,培養學生的設計意識、空間立體想象能力的創造才能,培養精心、細致的制作作風。
課前準備:教師備教具,學生備硬紙片、剪刀。四年級下冊美術教案
教學過程:
一、引入四年級下冊美術教案新課:
出示插接造型范品,讓學生觀賞。四年級下冊美術教案
二、新課:
講解什么是插接造型,使學生認識到:一些簡單的材料,通過插接構成形式的制作,可以設計出成功的藝術品。
三、學生根據課本內容,分組嘗試制作。
1、學生分組研究制作方法。
2、學生嘗試制作,互助幫助解決困難,教師輔導。
四、教師指出制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小結糾正。
五、學生分組,合作一個插接造型。
六、評講:
學生把本組的作品擺好,集體參觀,讓學生說說自己的觀感。
課題:風(想象畫) 一課時
教學目的:引導學生根據日常生活感受,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把風吹時所引起的物象變化的景象,用繪畫語言表現出來。
課前準備:
1、學生備畫具。
2、有關刮風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放刮風的錄音給學生聽。
問:這是什么聲音?能不能畫出來?
二、新課:
指導學生欣賞課本中的范畫的學生作品。
講解課文,使學生理解畫題的要求——通過風中的人和物表達無形的風。
三、請學生描述他們對風吹時見到的印象(包括微風、陣風、臺風等),應借助具體物象或被風吹而產生形態變化的物象來表現風,出可根據此印象進行夸張性的聯想進行表現。
四、啟發學生構思:
應抓住風吹時物象變化最鮮明的一兩件物組織畫面,可根據構思的情節,畫出人的反應,運用線條、色彩等造型要素,把吹風時的氣氛、景象繪畫出來。
五、學生作業。
六、評講。
小學四年級美術教案篇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知識:初步了解石窟和飛天的知識,感受我國的飛天作品在不同時期的藝術特點。
技能:能用簡短的語言和文字描述飛天的藝術特點,表達自己對飛天的感受。
過程與方法:
運用觀察體驗、小組討論探究等學習方法,初步認識飛天,感受飛天之美,感悟民族文化藝術的魅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感悟飛天造型藝術的魅力,培養學生熱愛民族傳統文化的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探究不同時期、不同形式飛天的造型特點和藝術表現手法,并用簡短的語言或文字描述飛天的藝術特點,表達自己對飛天的感受。
教學難點:探究飛天的造型特征和藝術表現手法。
教學用具準備:
課件、有關圖片和文字資料等。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布置學生課前收集關于飛天的資料。
二、走進敦煌:
1.教師:同學們,你們看過《西游記》么?知道唐僧去西天取經是去哪個國家么?(天竺)
2.出示圖片:這張圖上的紅色線條表示的就是我國古代非常有名的“絲綢之路”。在那里有一個被譽為“世界藝術史上偉大的奇跡”“世界上最大的畫廊”的地方。今天就成立一個考古小分隊,到那里去考察。
3.播放敦煌莫高窟視頻。共6頁,當前第5頁123456。
提問:你對敦煌莫高窟有什么了解?
4.你們知道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畫中,不占主要地位但姿態非常優美的是什么藝術形象么?(飛天)
今天我們就來考察敦煌飛天藝術。
三、探尋飛天藝術:
1.追根朔源:
(1)提問:你們想從哪些方面對飛天藝術進行考察?
(2)探尋飛天起源。
(3)了解古印度飛天的形象特征。出示飛天的形象。
(4)初步分析西域飛天特征。
對比分析西域飛天和古印度飛天的不同:體型呈“v”字形,比較粗壯,頭上有圓環……
2.發展演變:
(1)探究敦煌飛天發展時間。
提問:敦煌飛天從何時出現?何時結束?歷經了多長時間?
歷經十個朝代,直到元代末期,隨著洞窟的停建而消逝。
在這千余年的歷史長河中,飛天的形象、姿態、和風格在不斷的變化,專家把他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興起創新、盛世氣象、走向衰落。
(2)分組探究不同時期飛天的特征。
(3)分組匯報探究結果。
北魏時期,從造型上看,頭后有圓光臉型為橢圓,白鼻梁,白眼圈,上體裸露,腿部修長,飛行姿態呈大開口“u”字形,橫空出世。
隋唐兩代是飛天最多最流行的時期,膚色變黑,有的雙手合十,有的手持蓮花,有的手持樂器,朝著一個方向順風飛翔,姿態多樣。人體比例準確,線條流暢有力,色彩豐富艷麗。
宋元時期,飛天姿態比較單一,面容清秀,線條流暢,身下有彩云,動感不強。
(4)教師小結。
四、體驗飛天藝術之美:
播放《飛天舞》視頻片段,請學生談感受。
五、拓展延伸:
今天,我們這些考古隊員表現的非常出色。我們了解了飛天藝術的發展,也親身感受了它的美。其實,不僅敦煌莫高窟有飛天,我國其他一些石窟也有飛天的形象。
希望同學們下去后繼續探究,更深入的了解這一藝術形象。
教學反思:共6頁,當前第6頁123456。
小學四年級美術教案篇3
教材分析:
編織工藝品是將植物的枝條、葉、莖、皮等加工后,經手工編織而成的工藝品。編織工藝品在材料、色彩、工藝等方面形成了天然、樸素、清新、簡練的藝術特色。
本課中學生要學習采用傳統編織最基本的提壓技法進行簡單的穿編制作。可將紙條、草繩、草葉等材料,通過剪、粘、穿編等方法,編織成有趣的作品。
教材中用紙穿編成的“仙鶴”展翅高飛,活靈活現;用玉米葉穿編成的龍,利用了玉米葉天然的肌理,看上去紋理清晰,精美絕倫;用草葉穿編成的蝗蟲,造型逼真;用彩色紙條穿編成的變色龍,色彩艷麗,趣味盎然;用草葉穿編成的小兔子,技法獨特,新穎有趣;用麻線穿編成的小毛驢,精巧細膩,憨態可掬。這些作品能在材料選取、制作技巧及思路拓展上給學生以幫助。
本教學活動既可以鍛煉學生的雙手,促進手腦并用能力的提高,又開拓了學生造型的新領域,會激發出學生更大的學習興趣和創造激情。
教學思路:
根據小學四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可采用激趣方式導入教學。教師課前讓學生通過查閱資料,了解什么是穿編工藝,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出示范例,讓學生自己拆分、恢復,加深學生對操作步驟的理解。教師應適時提醒學生要注意的問題,如色彩的搭配、經線的裁剪、圖案的設計等,并進行個別指導,提高作品質量。本課教學可采用以下環節:認識編織概念—欣賞與編織有關的藝術表現形式—探索編織的基本技法與步驟—實踐制作—展示評價。
教學建議:
教案一
(一)引導階段
展示一頂太陽帽,交流學生收集的相關資料,引導學生初步認識編織工藝,激發學習興趣。
師生回憶身邊常見的編織物品,它們有什么用處?有什么特點?感受編織給我們生活帶來的便利與樂趣。
(二)發展階段
拆開、恢復草帽,探討它是如何編織而成的,了解編織的基本技法。
教師示范,學生觀察并動手試做,初步掌握基本的編織技法。
學生欣賞收集的不同材質的編織工藝品圖片,思考:編織還可以用什么材料來制作?
可以怎么添加?怎么進行造型?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創造能力,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
布置作業,讓學生進行交流,并動手實踐,制作自己的作品。
(三)展示與講評階段
學生展示作品,簡述制作心得及感受。
(四)收拾與整理階段
引導學生整理好制作工具,注意環境衛生。
教案二
(一)引導階段
課件展示編織工藝品,請學生講一講這是什么,用什么做的。教師提問:“想知道它們是怎么做成的嗎?”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發展階段
學生自學教科書中的穿編技法,探索其規律。觀看教師示范穿編一件簡單的作品,鞏固基本技法。
分組討論,總結步驟,解決難點。
對穿編技法進行改進、創新。對穿編材料可以有針對性地選擇。
在教師范作的基礎上,讓學生說說自己還可以怎么做,可以選取什么材料,并動手把自己的設想制作出來。
(三)展示與講評階段
將學生作品展示出來,選擇有代表性的作品讓學生介紹自己的創作過程。對學生作品的造型要求不應太高,只要作品完整、有趣就可以。
(四)收拾與整理階段
引導學生整理好制作工具,注意環境衛生。
小學四年級美術教案篇4
一、教學目的:
1、通過欣賞中國民間泥玩具,了解和接觸一些民間泥玩具的知識。(了解)
2、在欣賞過程中,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培養學生對中國民間美術的興趣和熱愛祖國民間藝術、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接受)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中國民間泥玩具的特點。
教學難點:啟發學生認識、感受中國民間泥玩具的藝術風格和特點。
三、教學準備:
1、教具:計算機、CAI課件、大屏幕投影、實物展示臺、
部分民間玩具實物。
2、學具:各種民間玩具。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欣賞民間玩具實物,引入課題。
2、出示課題
二、欣賞泥玩具
(注:所有圖片欣賞的玩具都通過電腦及大屏幕進行展示,部分比較小的實物玩具通過視頻展示臺欣賞。)
1、導言:中國的民間玩具,歷史悠久。泥土是我們周圍最不起眼的東西,但千百年來,我們的民間藝術家卻用它雕塑出許許多多造型優美、形象可愛的藝術品。
2、欣賞《彩色羊》《大雞》《花小狗》《娃娃魚》《麒麟送子》
小組討論:
①問:這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②問:這些是用來做什么的? 有什么特點?
(玩具,樣子很可愛)
③問:它們主要用了哪些顏色?
(紅、黑、黃、綠、藍)
三、藝術實踐
模仿民間泥玩具的造型特點和色彩,創作一個可愛的泥玩具。
教師指導創作。
四、小結:
同學們,勞動人民用自己勤勞的手創造了這么多好看又有趣的民間玩具,給我們小朋友帶來了很多美的享受和歡樂。我們該怎么做呢?
教學反思
小學四年級美術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了解我國古代藝術作品中飛天的表現手法,感悟傳統造型藝術的魅力。
2.參考傳統的飛天形象,臨摹創造一幅飛天作品。
3.通過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感悟我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勞動人民的創造才能,增強學生熱愛民族傳統文化的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和難點:
重點:了解飛天的藝術特點,掌握飛天的基本的創作技法,并試著用線條臨摹或創作一幅飛天作品,表現出飛天的動勢。
難點:用線條臨摹或創作一幅飛天作品,表現出飛天的動勢。
教學準備:
課件、飛天的相關資料、圖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提問:怎樣畫人在天上飛?或是你見到畫人飛的作品是怎樣表現的?
學生發言,請一名學生到黑板上畫一畫。
教師談話導入:敦煌飛天作品。
教學意圖:激發學生興趣,現代人畫的飛人與古代飛天的表現方法作比較。共6頁,當前第4頁123456
二、欣賞感受飛天:
1.教師以導游的身份帶學生去參觀旅游,在地圖冊上找出甘肅省的敦煌、河南省的洛陽、鞏縣。
2.學生介紹收集飛天相關材料。
3.教師介紹飛天:
(課件展示)a.飛天的來歷。 b.不同時期飛天的風格。 c.飛天的風格特征。
教學意圖:了解不同地方石窟及飛天的相關知識,培養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及自主了解知識的好習慣。
三、欣賞探究飛天:
1.欣賞課本中的飛天壁畫藝術,思考問題:
(1)課本中的飛天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2)畫中人物飛翔的姿態是如何表現的?
(3)飄帶與人物動勢有什么關系?
小組交流:
(1)飛天的造型婀娜多姿、形態各異、你最喜歡哪一件作品?
(2)和同學說一說你的看法,可以提出問題。
2.欣賞學生作品,分析怎樣表現。
教學意圖:引導學生了解有關飛天的造型表現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及欣賞評述能力。
四、實踐表現:
1.作業要求:用線條臨摹或創作一幅飛天作品,表現出飛天的動勢。
2.學生作畫,教師指導。
教學意圖:培養學生線條造型能力。教師指導,重在引導學生大膽創新表現飛天的動態,線條的美感及動感。
五、展示小結:
課堂小結,評價。
教學反思:
小學四年級美術教案篇6
(一)教學內容與目標
1、顯性內容與目標
通過觀察和分析棋的組成部分、棋的制作方法,讓學生有目的地設計自己的棋,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設計能力以及相互協作能力。
2、隱性內容與目標
引導學生通過分析強化學生的設汁意識,激發學生對美術學習活動的興趣。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讓學生有目的地設計一副棋,通過設計和制作得到快樂。
難點:棋的制作、材料的合理使用以 及設計是否美觀、大方和實用。
(三)學習材料
圖畫紙、彩色打印紙、水彩筆、油畫棒、剪刀、膠棒以及可以利用的廢棄物。
教學活動:
組織教學
導人新課
提問:
同學們下過飛行棋嗎?這種棋怎么下?好玩嗎?
對棋的組成進行分析
問:一副飛行棋由哪幾個部分組成?棋面上有什么? (如說明、畫面…)
分組研究
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析以下幾類問題:
1、書上的圖片里、你最喜歡哪一副棋?它的主題是什么?哪兒最有特點?
2、就一副棋說說它的制作步驟。如果你制作這副棋會注意什么?
3、說說棋子的制作方法和步驟。如果是你的話,你還能做成什么樣的棋子?
以小組為單位分析不同的問題。
總結回答。
分析書上的作品。
組際交流。
討論與分清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先看課本第16頁的問題,根據問題設計本組的
棋,然后明確每個人的分工。
課后展示
讓學生說說本組的設計最有特點的地方和最成功的地方。
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另外有什么教訓需要吸取。
一起來玩完成的棋子。
小學四年級美術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欣賞、觀察、討論,感受美術的節奏
2、情感目標:通過欣賞、感受、體驗不同美術的節奏的圖片,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教學重點:根據美術的節奏進行想象并畫出各種圖型。
教學難點:有關美術的節奏意境的想象和創造。
教學準備:美術的節奏圖片,課件、實物展臺等。
學具準備:彩筆、顏料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1、出示課件,展示動畫和圖片,在寧靜幽雅的音樂中將學生的思維、想象。
2、閉上眼睛,展開想象的翅膀遨游。想象能看到什么?有什么樣的景色?(……)
3、滲透美術的節奏知識:
二、欣賞課本的圖片:
1、欣賞:
2、拓展:
三、欣賞老師準備的圖片:
欣賞老師課前準備的作品,(利用實物展臺或課件,逐圖播放,欣賞不同美術的節奏的圖片,啟迪學生的思維和創造力,了解它們的表現形式,從中受到啟發?為自己的作業收集素材,尋找靈感。)
四、小組討論:
在小組中,談談準備怎么畫,小組成員達成共識,確定自己的創作意圖和主題,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采用適合自己的表現手法的工具和材料進行創作。
五、學生獨立作業,師巡視指導:
六、學生作品的交流展示。
1、四人小組進行交流并互相點評,選出自己喜歡的作品。
2、畫面是否有創意。
3、構圖是否完整,色彩是否協調。
七、合作學習
八、課后拓展
小學四年級美術教案篇8
教學目標:
1.聯系實際生活,想象線條的動與靜變化,激發對線條的動與靜向往。
2、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用多種繪畫形式表現出想象中的未來。
3、培養學生的構圖、造型、色彩等綜合美術能力。
4、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表達能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構思、想象、構圖及造型的表現。
教學難點:構思、構圖新穎、獨特、能充分體現心中的未來。
教學具準備:錄相、科幻資料、圖片。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講授新課
1、提問導入:同學們,你們有幻想過未來嗎?你們幻想的未來是什么樣的?誰來描述給大家聽?
2、師小結:剛才同學們都大膽想象,幻想出與眾不同的未來。這節課我們要來表現的是《我心中的未來》
3、引導階段:
1)在小組內學生充分交流自己收集的科幻資料和圖片,為想象創作提供素材,教師選擇部分小組進行匯報,了解學生交流情況。
2)教師放一些高科技在生活中運用的錄像,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想象。
3)引導學生欣賞范圖:欣賞教材范圖,并詳細說明作品:在構思、構圖、色彩上的獨特應用;作品借助哪些因素幻想出對未來的向往?你可以借助什么東西來好象對未來的向往?
4、發展階段:鼓勵學生結合自己收集的資料進行構思,繪制《我心中的未來》的草圖,然后集體討論草圖中表現的內容,明確未來的生活與科學的發展緊密相聯,啟發學生繪畫出心中的未來。
表現技法介紹并作適當示范:油畫棒、水彩結合法、刮蠟法等。
學生選擇資料和表現形式進行創作。
三、課堂輔導:巡回指導、糾正問題及時展示有創新性作品。
四、引導觀摩作業:
1、學生互相觀摩作業,并選出較優秀作業進行欣賞。
2、師點評全班同學作業總體情況。
小學四年級美術教案篇9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和運用色彩冷暖知識,給學生一把打開色彩知識大門的鑰匙,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色彩冷暖對比中的美感,培養色彩美感意識,提高學畫色彩畫的興趣。
2、引導學生從盲目用色到懂得色性運用、色彩冷暖配置的知識上,有目的地正確地表達自己對色彩的感覺。
教學重點:從感性到理性去認識色性,并會運用色彩冷暖對比的知識。
教學難點:了解產生冷暖對比的原因,認識冷暖色彩并會正確運用。
學具準備:色彩冷暖涂色印樣、水粉畫顏料、筆、筆洗、調色盒。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請學生放置好學習水粉畫的用具及美術書。
二、導入新課:
(一)、談話,引起學生興趣。
在講課之前,先回答老師幾個問題。請大家要結合自己生活實際來回答,看誰積極、回答的好。
教師提問:(1)你喜歡穿什么顏色的衣服?
學生爭先恐后地回答:我喜歡穿藍色的、白色的、紅色的、黑色的……
教師小結:看來大家都很有個性,都有自己比較喜歡的顏色。
(2)那你為什么喜歡穿這種顏色?
分別讓生談談自己的感覺。師根據學生回答情況給予小結,邊板書“冷、暖”兩種感覺。
(3)通過觀察,你體會并感覺到色彩有什么屬性?(指名回答)---色彩有對比。
(二)、導入課題:
“色彩的對比是色彩的一種屬性。這節課我們就來體會一下這種對比的感覺,好不好?”(“好”)。
板書課題:色彩的對比
三、講授新課:
(一)、結合作品,講述色彩的冷暖對比是怎樣產生的。
“色彩有有彩色和無彩色之分。除了黑、白、灰屬于無彩色外,其余的色彩屬于有彩色。這一節課我們來研究感覺一下有彩色的對比。我們知道不同的色彩給人以不同的感覺,色彩的冷暖是人們長期經驗中聯想的結果。”
1、屏幕放映,看冷暖不同色調的作品,讓學生去親自感覺。
(1)、放映冷色調畫面《雪山》,問:這幅畫面給你什么感覺?(學生觀察后回答)---給人以冷的感覺。
(2)、放映暖色調的畫面《日出》,問:這幅畫面又給你什么感覺?---給人以溫暖的感覺。
(3)、屏幕同時顯示這兩幅畫面,讓學生再次去體會感覺。
啟發提問:這兩幅畫面為什么會給人以不同的感覺?看哪位同學觀察的仔細。(指名回答)
師根據回答情況小結:那是因為它們有不同的色調(色彩總傾向)。通過觀察比較,我們體會到不同色調的畫面給人的冷暖感覺是不一樣的。比如在溫度相同的室內,一個屋子涂成藍色,另一個屋子涂成紅色,兩間屋子給人的感覺差別就很大。兩間屋子給人溫度差別可以達到三、四度,原因是藍色能減慢人們的血液循環,給人感覺較冷;而紅色刺激人們的神經,使血液循環加快,給人感覺較暖。
2、聯系生活實際進行講解,體會色彩的對比。
回憶我們剛才作品里所見,再聯想一下可以發現,在我們的周圍生活里,什么事物常常給我們以冷和暖的感覺?看哪位同學想象的更豐富。
分別讓生起來舉例,如:太陽、火焰給人以暖的感覺;天空、大海給人以冷的感覺。
師小結給予鼓勵:看來大家平時是很注意觀察事物的。只有經常去注意觀察事物,可以幫助我們體會色彩中的對比。究竟什么顏色屬于冷色?什么顏色屬于暖色呢?
(二)放映色輪,讓生邊觀察邊談談對不同顏色的感覺,從色輪中區別冷暖。
(1)在12個基本色相中,亮的黃色和暗的紫色是以色彩明度為基準劃分的。
提問:仔細觀察,在冷暖對比中暖的是什么色?(朱紅色)冷的是什么色?(藍色)這兩色是冷暖對比的中心軸。
(2)啟發引導學生自己尋找色彩冷暖的規律。
提問:誰能從色輪中找出冷色和暖色?誰敢上臺來試一試?
請一名同學上臺板演,將色相卡分成兩部分擺放(冷、暖兩個序列),并說出自己分的規律。
其余學生從活動色輪中,找出冷色和暖色。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情況給予小結:偏紅偏黃的色彩屬于暖色,偏藍偏綠的色彩屬于冷色。因此在色環中紅、橙、黃屬于暖色,綠、紫、藍屬于冷色。
(3)繪畫中色彩的冷暖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教師顯示色卡,并進行舉例說明)
如:黃和黃綠比?黃暖黃綠冷;黃綠與綠比?黃綠又顯得暖,而綠則比黃綠冷。所以,色彩的冷暖決不是死記硬背才能記住的它需要相對比較去感覺。
(4)同樣的一幅畫面,用不同的冷暖色調表現時,給人的感覺是全然不同的。對比不同的色彩感覺在繪畫中當然是很重要的問題。如書上第7頁下邊四幅畫,一樣的畫面它們的冷暖色調是完全不同的。
(三)結合色相卡講解色彩的補色對比。
在色彩中富有明快強烈對比作用的是兩個相互起補色關系的色彩,也就是三原色和三間色相對的三組色(顯示色相卡),紅綠、黃紫、藍橙。在色彩中稱它們為補色對比(板書)。補色對比在繪畫中運用很多,如我國民間年畫中具有這種典型特征,欣賞河南朱仙鎮年畫(屏幕顯示),體會補色對比中的美感。
四、作業要求:
(一)內容:用不同的色彩組合,填涂一組同樣的圖形,看看它們的畫面感覺有何不同,體會色彩冷暖對比中的美感。(用色彩冷暖涂色印樣)
(二)要求:將這四幅圖分別涂成冷的、暖的、暖色調中偏冷的和冷色調中偏暖的。涂色時應注意色彩的搭配。
五、學生作畫,教師巡回指導
鼓勵學生嘗試使用強烈對比顏色使畫面產生對比中的美感。
調色時筆要洗干凈,涂色要勻。
六、講評學生作業,課堂小結。
將學生作業分組(分為冷、暖、冷色調中偏暖的、暖色調中偏冷的)全部展示出來。評出涂色較勻、顏色搭配較好的作業,給予表揚鼓勵。并指出作業中存在的不足。
板書設計:
7、色彩的對比
冷色:綠、藍、紫
暖色:紅、橙、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