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音樂課件教案
一年級音樂課件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通過聆聽《快樂的一天》和《其多列》,使學生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學生熱愛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變化。
2、知道音有長短,讀出走與跑的長短,練習隨歌聲或樂曲進行擊拍,初步做到均勻.準確。
教學重難點:知道音有長短,讀出走與跑的長短,練習隨歌聲或樂曲進行擊拍,初步做到均勻.準確。
教學準備;錄音機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聽音樂起立問好,入座。
2、復習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
二、基本部分:
1、導入。結合“放牧”主題讓學生開展短小的談話,已獲得對牧童生活的感受,更好地理解本課作品。
2、聆聽《其多列》:
(1)啟發學生看插圖,聽錄音范唱,初步感受歌曲。
(2)聽著范唱錄音,用手指著圖譜輕輕地跟唱。提示學生第三段歌詞分別在哪里?結束據在哪里?
(3)能跟著老師的手勢,完整準確地演唱歌曲。
3、聆聽《快樂的一天》:
(1)聽前,引導學生談上學第一天的感受。
(2)教師完整地初聽音樂,要求學生注意傾聽。分辨每一首小曲讓你想到樂什么,音樂情緒是怎樣的
(3)學生可根據歌曲內容,分小組,分角色創編動作表現歌曲。
(4)復聽時,讓學生自由想象,創編動作表現沒段音樂的內容,鼓勵學生編創獨特的與眾不同的動作,表達自己的感受。
三、結束部分:
小結。
一年級音樂課件教案篇2
教學目的:
1、通過歌曲的演唱,學習用輕快的聲音演唱歌曲。
2、結合生活中的經驗,用敲擊各種物品的方式,探索感知,體驗音的強弱。
教學重點:
1、通過歌曲的演唱,學習用輕快的聲音演唱歌曲。
2、結合生活中的經驗,用敲擊各種物品的方式,探索感知,體驗音的強弱。
教學準備:電子琴、錄音機
教學內容及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聽音樂問好!
2、發聲練習。
3、復習歌曲。
二、基本部分:
1、通過聽《閃爍的小星》的錄音范唱和教師的范唱,讓學生完整地感受歌曲的風格、旋律、節奏。
2、輕聲有感情地隨音樂讀歌詞。
3、聽著教師的琴聲,輕聲地填詞,教師注意發現問題,糾正演唱中的錯誤。
4、能正確地演唱時,可合著錄音伴奏。
5、聽范唱,分小組自編動作表演。
6、教師可不要求動作統一,鼓勵學生發揮各自的想象力,編創自己獨特的動作來表演。
7、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結束
一年級音樂課件教案篇3
教學內容:
1、學唱并表演《草原就是我的家》。
2、編創與活動。
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特點,能用優美、親切的聲音演唱歌曲。
2、通過本課的學習,了解有關蒙古族的風土人情,掌握蒙古舞的基本動作。
3、引導學生相互合作,創造性地參與音樂表演實踐活動,感受集體創作帶來的樂趣,激發學生民族情感增進民族團結。
教學重難點:
1、讓學生感受蒙古族民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
2、創編表演歌曲。
教學準備:多媒體、電子琴、木魚、三角鐵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
1、組織教學。小朋友們好!歡迎來到音樂課堂,我們的音樂口號是:音樂課堂,快樂多多,Yes!
2、律動。讓我們隨著音樂動起來吧!
(播放音樂)
師:請小朋友們輕輕地站起來。
二、欣賞草原美景
1、小朋友們表演得真棒!還想表演的更好嗎?
生:想
師:今天,我們一起到遼闊的大草原上和蒙古人一起唱一起跳,好!咱們就去大草原看看吧。
(播放草原風景)
2、小朋友們告訴大家你看到了什么?用你美的語言描繪。
生:我看到了成群的羊、牛、馬
師:你看到了這些可愛的動物,還有同學看到了哪些?
生:我還看到了美麗遼闊的草原。
師:聽了你的話我覺得草原太美了。
三、學動作與節奏
草原的風光是美麗迷人的,蒙古人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他們喜歡騎馬、摔跤、射箭。(播放三大活動圖片)
1、蒙古人是最喜歡騎馬的,(播放騎馬圖片)誰能用動作來表演騎馬。(你的動作真好看大家來學著他做動做;/懂得欣賞別人表演的孩子是最聰明的;/還有同學們比他表演的更精彩的嗎?/不好看那你來表演)誰來給他的動作配上馬蹄聲。(配得真棒呀!)哦!老師聽出來了原來騎馬的節奏是(播放課件:節奏)大家一起來拍。
2、(播放摔跤圖片)(生:摔跤)現在老師表演動作,大家看看哪個動作更象蒙古人在摔跤。(生:第二個動作)因為第二個動作比第一個動作更勇猛。好!咱們一起來當一回勇猛的蒙古人吧!小朋友們起立,咱們一起來表演摔跤動作。小朋友們表演的真精彩!請坐。如果把嘿音換成噠音,你會有什么發現呢?咱們來演一演。(播放課件:節奏)這就是摔跤的節奏。大家一起來拍。
3、(播放射箭圖片)(生:射箭)好!我們一起表演吧,跟著老師來,這就是弓,這就是箭,嗖0嗖0。射箭的節奏是X0X0(播放課件:節奏)。
四、學習歌曲
小朋友們的動作真優美、真大方,都能體驗生活創編節奏了,真了不起。蒙古人喜歡騎馬、摔跤、射箭更喜歡唱歌跳舞。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蒙古族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播放歌譜)
1、聆聽歌曲
我們一起聆聽歌曲,老師伴舞。小朋友們歌曲好聽嗎?(生:聆聽)老師的動作美不美?那就來點掌聲鼓勵老師吧!
2、朗讀歌詞
現在我們一起來學習歌詞,請小朋友們跟老師讀歌詞。
3、老師范唱
小朋友們讀得真有感情,現在請聽老師彈唱歌曲??凑l坐得!誰的耳朵最靈。
4、用“la”哼唱。
歌曲好不好聽?(生:好聽)想不想唱?(生:想唱)那大家跟著老師用“la”哼唱。
5、完整演唱
小朋友們,我們把歌詞寶寶請到歌中來。完整演唱歌曲。
6、藝術處理
師:如果你是這位騎在馬背上的小朋友,你的心情是怎樣的啊?
生:我的心情會很高興。
師:那我們應該用怎樣的聲音來表示高興、快樂的心情呢?老師這里有兩種唱法,你們聽一聽,應該是那一種呢?(教師唱兩種歌聲)
師:那我們要用輕巧地、活潑地聲音來演唱,還要注意臉上要笑瞇瞇的。趕緊把我們的小胸膛挺起來,把歌曲再來唱一唱。(強調聲音的輕巧)
7、個別演唱
我們的小朋友真棒。如果能夠大膽地上來展示自己,那就更好了。
8、全班表演
我們的教師就是美麗的舞臺,請小朋友來表演,如果能以便一邊表演,一邊演唱就更好了。
五、感受蒙古族的風土人情
小朋友們表演的真棒!還想不想了解更多的蒙古人習俗,(生:想)我們一起欣賞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播放課件)小朋友們,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多熱鬧呀!那達慕大會也就是娛樂的大會,節目豐富多彩,有——大家想不想參加呀?(播放《草原就是我的家》音樂師生同歡樂)
六、小結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領略了美麗的內蒙古大草原風光,感受體驗了蒙古族歌舞及其風土人情。有機會小朋友們可以去內蒙古做客,和蒙古族的小朋友一起唱歌、跳舞。
一年級音樂課件教案篇4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聽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2.學唱歌曲《國旗國旗真美麗》。
教學目標:
1.能安靜地聆聽音樂,并知道在什么場合下要唱、奏國歌。
2.熟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感受人聲和器樂不同的音色。
3.學唱歌曲《國旗國旗真美麗》,能用正確的演唱姿勢唱歌。
教學過程:
(一)聽賞《國歌》
1.引入新課。
教師簡單介紹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國歌。國歌代表著一個國家的尊嚴,反映該國家人民的精神風貌。因此,在唱、奏國歌時一定要起立。面部表情要莊重、肅穆,身體不能亂動。介紹完后,請學生起立,播放《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錄音,讓學生完整地聽賞一遍。
2.可向學生提問:在什么場合、情景下唱、奏國歌?然后播放有關唱、奏國歌的VCD、錄像帶或幻燈片及有關圖片,再請一至兩位學生補充。
3.介紹國歌的來歷,并聽齊唱和銅管樂演奏的國歌,使學生感受人聲與樂器的不同音色。
4.教師啟發學生簡單談談,用樂器演奏和人聲演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給他們的不同感受。
5.播放奏國歌、升國旗的畫面,讓學生知道奏國歌、升國旗的聯系。
(二)學唱《國旗國旗真美麗》
1.教師可讓學生自己談一談,國旗的形狀、顏色、五星的排列、象征意義等國旗知識。
2.教師播放歌曲錄音或范唱一遍,以引起學生學唱歌曲的興趣。
3.教師帶領學生將歌詞按語言節奏朗讀一遍。
4.學生跟著教師分句模唱歌曲數遍。
5.教師引導學生,以接唱方式熟唱歌曲,如教師唱“國旗國旗”,學生接唱“真美麗”……
教學評價:
1.是否能安靜地聽音樂。
2.是否知道在什么場合下,唱、奏國歌。
3.是否能用自然的聲音學唱歌曲《國旗國旗真美麗》,而不喊唱。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1.學唱歌曲《我愛家鄉,我愛祖國》。
2.認識常用課堂打擊樂器碰鈴、響板。
3.聽賞歌曲《吹蘆笙》。
教學目標:
1.能有興趣地聽喜樂,并知道《吹蘆笙》是表現哪個民族的兒童歌曲。
2.能有表情地演唱《我愛家鄉,我愛祖國》。
3.認識碰鈴與響板,并知道正確的演奏方法。
教學過程
(一)學唱《我愛家鄉,我愛祖國》
1.教師掛出中國地圖和長江、黃河風景圖,介紹長江、黃河,并請學生指出長江和黃河在中國地圖上的位置。
2.教師將歌曲范唱一遍,或播放童聲獨唱錄音。使學生初步了解歌曲的歌詞、節奏和情感。
3.跟著教師有表情地分句輕聲學唱。
4.請幾級學生集體演唱,并評出有表情且音色較美的小組進行表揚。
(二)聽賞《吹蘆笙》
1.教師播放歌曲《吹蘆笙》,引導學生欣賞,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緒。
2.教師簡單介紹侗族及其吹奏樂器蘆笠的主要特點。
3.引導學生在聽賞時接唱歌曲中的襯詞。
4.在聽賞幾遍以后,可讓學生跟隨錄音輕聲哼唱。
(三)認識打擊樂器:碰鈴、響板
1.教師向學生展示樂器實物,演示基本的演奏方式,并讓學生識別兩種打擊樂器的不同音色。
2.教師將樂器發給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正確的敲擊方法。如樂器數量不夠,可輪換進行。
3.教師出示卡片
碰鈴 dang dang dang dang
響板da da da da da da da da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統習演奏??煞纸M交換練習,每兩人為一組作樂器交換。
教學評價
1.能否區別碰鈴與響板的音色,并能正確演奏。
2.是否知道《吹蘆笙》是哪個少數民族的兒童歌曲。
3.能否有表情地演唱《我愛家鄉,我愛祖國》。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歌表演《彝家娃娃真幸?!贰?/p>
教學目標:
1.能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2.能主動、大方地參加歌表演。
教學過程
(一)用碰鈴和響板為歌曲《國旗國旗真美麗》伴奏
1.在教師指導下將歌曲集體演唱一遍,使學生感受節奏、速度和情緒。
2.教師給出節奏卡片。
學生分組按節奏拍手練習。
3.每兩人一組發給碰鈴和響板,按卡片上的節奏練習。
4.教師彈奏歌曲旋律,學生分組為歌曲伴奏。
(二)歌表演《舞家娃娃真幸福》
1.在教師的指導下聽歌曲的錄音。
2.學生四人為一組學習彝族集體舞的走步與拍手。
3.教師引導每組學生隨歌曲跳簡單的彝族集體舞。
4.教師請出跳得較好的學生作示范,并和自己一起跳,以鼓勵其他學生。
5.要求學生回家后將所學的彝族集體舞的基本動作大方地跳給爸爸和媽媽看,并能在家里尋找一件能敲擊出清脆聲音的物件,制作打擊樂器。
教學評價
1.能否正確地使用打擊樂器并按規定節奏為歌曲伴奏。
2.能否主動、大方地參加歌舞表演。
3.能否背唱《國旗國旗真美麗》
一年級音樂課件教案篇5
教學目標
一、通過聆聽《星光圓舞曲》、《會跳舞的洋娃娃》、《號手與鼓手》,感受分辨鋼琴、小提琴及不同樂器的音色,節拍。初步感受分辨音樂的不同情緒。感受音樂中描繪的“小音樂家”形象。
二、學習用甜美而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快樂的小笛子》、《法國號》,用動作感受三拍子的強弱規律。
三、能結合自己生活中的經難探索感知音的長短。
教學內容
一、表演《法國號》
二、聆聽《號手與鼓手》
三、表演《快樂的小笛子》
四、聆聽《會跳舞的洋娃娃》、《星光圓舞曲》
教材分析
一、《星光圓舞曲》是美國作曲家布雷納德創作的。樂曲為G大調,三八拍子,進行曲速度,其結構變奏式。
二、小提琴曲《會跳舞的洋娃娃》的產生有著不平常的經歷,它出自兩位作曲家的手,匈牙利作曲家波爾蒂尼和奧地利小提琴家克萊斯勒。
這是一首有濃郁的兒童情趣的鋼琴小品,最初是波爾蒂尼為了教學寫的練習曲。開始時,它并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一個偶然的機會,奧地利的小提琴家克萊斯勒發現了它,這首曲子的情調引起了他的興趣,就將安改編成了一首小提琴的獨奏曲。從此,《會跳舞的洋娃娃》就成為小提琴演奏家喜愛的一首名曲。
教學安排: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一、用干凈而富有彈性的聲音來演唱《法國號》
二、聆聽樂曲《號手與鼓手》,感受分辨喇叭、鼓聲,能體會樂曲的情緒。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學生聽音樂律動。
二、復習歌曲《小蜻蜒》
三、聆聽《號手與鼓手》
1、完整初聽樂曲,聽到喇叭聲音請你舉手來表示。
2、請你說說:聽了樂曲,你感覺心情怎么樣?(是高興的還是悲傷、激動?)
3、復聽樂曲徒手做打鼓和吹喇叭的動作。
4、聽音樂分組表演。
四、表演《法國號》
1、聽彈奏樂曲,學生隨著音樂做動作,用拍手、拍腿、拍腿或跺腳、拍手、拍手等用動作感受節拍,注意強弱弱的節拍感。
2、師范唱,讓學生體會樂曲的情緒。
3、用模唱法學習歌曲,先用“lu”來模唱。
4、有節奏地朗讀歌詞。
5、隨琴聲輕聲唱歌。
6、指導學生用干凈而富有彈性的聲音來唱,師注意用范唱來感染來感染學生?!拔税桶汀钡谝粋€字要唱得強,似號聲,“巴”要唱得輕巧,“誰在唱歌”要唱得連貫,用連、斷的對比表現這首歌。
7、邊唱邊用手半握拳狀在桌子上擊出強弱。第一拍用空心拳擊桌面為強,第二、三拍用手指點桌面為弱。
8、學生自編動作來表演歌曲。
9、小結。
課后反思:新課標指出要“面向全體學生”,應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的音樂潛能得到開發并使他們從中受益。在我們的音樂教學中,或許我們關注的只是幾個極好或極差的學生,中間的學生常常被我們所遺忘。每個孩子都享受音樂的權利,只是我們的老師給他們創設的音樂活動太少、給他們參與的機會太少。今天的音樂課,每個孩子都參與到了課堂當中,而且參與的很精彩,參與的很融洽,參與的很開心。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使我們每一個孩子從音樂中感受到了合作,感受到了快樂。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一、用優美抒情的效果來演唱《快樂的小笛子》
二、聆聽《會跳舞的洋娃娃》,感受樂曲的情緒。
教學過程:
一、聽《號手與鼓手》律動,穩定情緒。
二、復習歌曲《法國號》,要求用富有彈性而甜美的聲音來演唱。
三、聆聽《會跳舞的洋娃娃》
1、完整聆聽樂曲,感受樂曲的情緒。
2、再聽樂曲,問:樂曲是由什么樂器演奏的?
音樂中的洋娃娃是怎么跳舞的,請你用動作表現出來。
3、復聽樂曲,一部分小朋友隨著音樂做動作。用手半握拳敲擊節拍。一部分學生可隨著音樂用手指按圖譜劃動,感受樂曲的快慢。
四、表演《快樂的小笛子》
1、聽錄音;初步感受歌曲。
2、聽唱法學習《快樂的小笛子》。師范唱,學生們跟著教師的歌聲唱。
3、有感情地朗讀歌詞。
4、4小節一句跟著教師的琴聲學唱歌曲,注意歌唱的速度,稍慢但不要拖拉,使得歌曲演唱達到優美抒情的效果。
5、歌曲處理:歌中一字多音要唱準確,“叮叮咚”要唱得輕快。
6、選擇碰鐘敲擊每小節的第一拍為歌曲伴奏。
7、創編動作,一組表演唱,一組敲擊碰鈴唱。
五、課堂小結:
課后反思:開始學唱歌曲,在學唱過程中遇到休止符,同學們很難掌握,總是把前面的音拖長,休止符沒有表現出來,于是,我放慢速度教唱有休止符的小節,讓學生理解休止符的含義,在音樂中表示停頓的地方,在生活中遇到紅燈要停一停,在音樂中遇到休止符也要停一停。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一、鞏固歌曲《快樂的小笛子》,用優美抒情的聲音來表演。
二、聆聽《星光圓舞曲》,感受鋼琴的音色。
三、感受音的長短,聽辨音的強弱。
教學過程:
一、復習歌曲《快樂的小笛子》,要求學生用優美抒情的歌聲來表達。
二、復習《法國號》,要求學生用富有彈性的聲音唱。
三、感受音的長短。
1、用比較的方法說說:瀑布流水與房檐滴水哪個長,哪個短?
2、用碰鈴和木魚敲一敲,哪個聲音長,哪個聲音短?
3、結合日常生活中的經驗感受理解音的長短。
4、將學生分成小組,對課本上的思考題進行思考討論,并且用筆在紙上畫出長短線條。
四、聆聽《星光圓舞曲》
1、初聽樂曲,感受樂曲的情緒。感受鋼琴的音色,讓學生說說你聽了有什么感覺?
2、再聽樂曲,說出樂器的名稱,邊聽音樂邊用手指敲擊節拍。
3、復聽樂曲,隨著音樂用動作表示出三拍子。
五、編創與活動:走走跳跳
1、學生圍成一圓圈,教師手持鼓站在圓圈中,教師敲敲,學生走和跳,鼓聲強跳,鼓聲弱走。
2、師用強弱分明的力度來敲,第一組用強音____,第二組用弱音____,便于學生反映在動作上。
3、改變方法:學生隨師的擊鼓聲轉方向,鼓聲強時順時針走,鼓聲弱時逆時針走。
4、讓學生獻計獻策,怎么樣才能讓活動更有趣,讓學生動腦參與到編創活動中。
5、根據學生的想法走走跳跳。
6、小結評價。
課后反思:在學習休止符過程中,同學們能理解,但是實際演唱時總出錯,于是當遇到四分休止符時,讓學生點一下頭,剛開始同學們動作比較生硬,慢慢練習,同學們掌握了休止符的運用。
在我們的教學中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只要我們思考,就能想出適合學生學習的方法,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不斷的摸索,使我們的教學更具特色。
一年級音樂課件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活動,讓學生能夠快樂地掌握歌曲的知識點──節奏和的練習,并能自信、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能力目標:在學唱歌曲的實踐中,培養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團結合作能力和音樂創新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創設情境,搜集教學需要的詳實的材料,讓學生更深刻地了解彝族的風土人情,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大家庭的思想感情;通過聽唱歌曲《彝家娃娃真幸?!纷寣W生進一步體驗彝族音樂的特點,用身體動作感受彝族民歌的特有韻味。
【教學重難點】
準確掌握節奏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對歌曲進行再創作。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師:同學們好!(老師好)很高興和大家一起上課,首先讓我們以飽滿的情緒進入課堂,一起來進行快樂律動。(拍手歌)
(設計意圖:教師簡短的幾句話,讓學生倍感親切,隨音樂律動環節的設計,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濃郁的音樂氛圍中進入課堂,
也為老師的導語作鋪墊。)
二、音樂知識──彝族簡介
1.導入:同學們的動作做得真漂亮,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到彝族的音樂宮走一走,表現出色的同學將獲得老師為你們準備的小禮物,看哪位同學今天能滿載而歸,出發!(設計意圖:課堂開始,老師就為學生設置了一條情境線,以帶他們去彝族的音樂宮為線索及老師為你們準備的小禮物等吸引學生,提高他們參與課堂的興趣及積極性。)
2.圖文結合,讓學生了解彝族的有關風土人情師介紹(出示我國地圖,播放錄像片段):彝族是我國人口比較多的民族,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貴州,彝族人民能歌善舞、熱情好客,他們居住的地方景色很美,有全國聞名的瀘沽湖景區?;鸢压澥且妥遄钍⒋蟮墓澣眨澣掌陂g人們穿著漂亮的民族服裝,載歌載舞,開展許多活動,如摔跤,同學們快看,美麗的瀘沽湖就在腳下。
(設計意圖:圖文結合的介紹方式,讓學生耳目一新,一幅幅美景很快吸引了學生,簡短的設計讓學生有意猶未盡之感。)
三、節奏練習
1.導入:同學們,彝族人民不但居住的環境很美,他們的音樂宮更富有神奇的童話色彩,我們現在一起去感受。
2.節奏練習(出示節奏城圖)
師:節奏城的大門緊鎖著,怎么進呢?(引發學生的懸念)別著急,這有金鑰匙和銀鑰匙,試一試,用哪一把?(出示帶有節奏的兩把鑰匙)
師:用哪一把鑰匙來開門呢?認為用金鑰匙的同學到左邊來,用銀鑰匙的同學到右邊去?,F在老師來開門。(銀鑰匙把門打開了,里面出來兩段話)
師:同學們快看!節奏城的朋友正在歡迎我們呢!(節奏為歌曲的節奏)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計符合事物的發生順序,同時也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了本課歌曲的基本節奏,為學習新歌打下鋪墊。)
3.旋律填空練習
導入:(師很驚奇地說)同學們,音符城發生了一件怪事,旋律媽媽丟了幾個小寶寶,正著急呢,你們快去幫幫她。(出示不完全的節奏譜)
師:一起來看一看。哦!原來是音符寶寶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同學們,我們一起來幫幫它。(教師彈旋律,讓學生聽辨哪一個更有結束的感覺)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計,符合小學低年級學生好奇、樂于助人的特點,提高了課堂學習的效率,促進了學生團結合作、互相幫助的能力。)
四、新歌學唱
導入:同學們,你們運用智慧幫了旋律媽媽的大忙,為了感謝大家,旋律媽媽送給大家一首歌。(出示歌譜)
1.師:聽老師為你們來唱一唱,一起來學習。
2.用La來模唱旋律。
3.按節奏試讀歌詞(聽伴奏帶試讀兩次)。
4.跟著磁帶聽唱。
5.鼓勵學生自主參與演唱。
6.分組比賽。
師小結:同學們真棒!歌曲學得又快又好,你們能為這首歌起個好聽的名字嗎?(讓學生為歌曲起名,找出有說服力的作為歌曲的名字。)
五、深入拓展(對歌曲進行再創作)
導入:音樂宮里有一個神奇的智慧屋,進去的同學會變得更聰明,我們一起去瞧瞧智慧老爺爺為我們準備了什么?(出示四個有吸引力的創作要求)
(設計意圖:智慧屋、智慧老爺爺都是學生喜歡的,以此引導學生按要求進行創作,讓知識點更富吸引力。)
1.小小詞作家們,請從這里做起:用另外的襯詞代替歌曲中的“阿里里”。
2.小小舞蹈家們,發揮創造力,展開想象,為歌曲創編律動。
3.小小歌唱家們,努力練習,用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歌曲。
4.小小畫家們,用五彩的畫筆描繪出歌唱時的心情。
(設計意圖:充分放手給學生,讓學生在自己喜歡的活動中鞏固歌曲,用喜歡的形式來表現歌曲,充分感受不同形式的音樂美,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即興創作的能力;另外,本環節的設計使音樂與其他學科更好地結合,把視覺感受轉化成多種感受,既體現了創新教學的要求,也張揚了學生的個性。)
六、自我展示
師:同學們的創作真精彩,快快為彝族小朋友表演。(分小組展示)
師小結:今天的活動開心嗎?有哪些收獲?我們的活動即將接近尾聲,最后,我們一起大聲歌唱,把我們的歌聲留給彝族的小朋友們,老師給你們錄音。(用磁帶記錄學生的歌聲)
(放錄音)師:希望彝族的小朋友能喜歡我們的歌聲,向彝族小朋友們說“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