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關于傳統(tǒng)文化的教案
幼兒園關于傳統(tǒng)文化的教案篇1
活動名稱:
歡歡喜喜慶元旦
活動時間:
1月
活動地點:
多功能廳
活動對象:
小班組所有幼兒、教師
活動宗旨:
“迎新年”活動,對于小班的孩子來說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孩子們從家庭生活走向幼兒園,過起了一個屬于自己的新年。通過和伙伴、老師們一起過新年,證明了孩子們長大了!
我們將“迎新年”的宗旨定為:自主、快樂、溫馨、童趣
環(huán)境創(chuàng)設:
1、在多功能廳布置熱鬧的新年場景。
2、各班制作幼兒照片版面:我長大了!
3、用老師的口吻設計祝福詞:
寶貝,新年快樂!
寶寶,你真棒!
孩子,你長大了!
活動目標:
1、感受迎新年的愉快氛圍,知道自己即將長大一歲,有成長的自豪感,增強孩子的自主性。
2、體驗與老師、伙伴一起過游戲的快樂。
活動過程:
一、開場
1、幼兒一起致新年賀詞:
祝老師阿姨工作順利;祝小朋友快快樂樂;祝大家新年快樂!過年啦……(教師拉喜炮)
2、大家齊唱“新年好”。
二、主題活動
以擊鼓傳花的形式展開,鼓聲落,花落到誰的手中,幼兒便表演一個節(jié)目(幼兒的特長展示或者是與老師共同表演)。共三輪,每輪三次;每輪結束后幼兒表演一個集體節(jié)目,游戲獲勝者選擇一個金蛋,里面有各種禮物,以資鼓勵。
(一)、第一輪擊鼓傳花
1、幼兒集體節(jié)目《兒歌聯(lián)說》
《新年》、《小動物真可愛》、《幼兒園象我家》
2、游戲:魔毯
準備:報紙
游戲規(guī)則:分兩組進行,每組4個幼兒。幼兒共同踩在一塊報紙上,在規(guī)定時間內用腳將紙踩碎,哪組的報紙踩得最小,哪組獲勝。
(二)、第二輪擊鼓傳花
1、幼兒集體節(jié)目,情境劇《小兔乖乖》
2、游戲:誰的力氣大(吹氣球比賽)
準備:氣球
游戲規(guī)則:分兩組進行,每組6人。每位幼兒拿一個氣球,游戲開始后先將氣球吹暴獲勝。
(三)、第三輪擊鼓傳花
1、幼兒集體節(jié)目《歌曲大聯(lián)唱》
《小小蛋兒把門開》、《小花狗》、《辦家家》
2、游戲:袋鼠媽媽(老師和幼兒一起游戲)
準備:毛絨玩具
游戲規(guī)則:分兩組進行。幼兒用雙腳夾住老師的身體,用雙手纏住老師的脖子,象袋鼠身上的口袋一樣,老師手拿筐雙腳起跳去對面的玩具店取指定的毛絨玩具,先回到起點的小組獲勝。
活動結束:
幼兒園領導為幼兒分發(fā)新年禮物。
幼兒園關于傳統(tǒng)文化的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知道端午節(jié)的日期,了解端午節(jié)的一些風俗和來歷。
2、對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產(chǎn)生初步的興趣,對屈原產(chǎn)生祟敬之情。
活動準備:
1、請家長為孩子講述端午節(jié)的有關風俗,如吃粽子、賽龍舟、掛香袋、系長命縷等,并收集有關的圖片、資料。
2、粽子一串,香袋若干,長命縷若干。
3、《小朋友的書》每人一本。
4、有條件的幼兒園可準備有關端午節(jié)慶祝活動的錄像。
活動過程:
1、交流經(jīng)驗。
提問:端午節(jié)是哪一天?這一天要吃什么?戴什么?進行哪些活動?借助圖片和實物,在寬松的氣氛中,師幼一起交流所獲得的關于端午節(jié)風俗的經(jīng)驗,教師作適當補充。
2、了解端午節(jié)的由來。
提問:你們知道端正午節(jié)為什么會有這些風俗嗎?
如果有幼兒知道,請該幼兒來講述。
3、講述屈原的故事。
教師借助《小朋友的書》給幼兒講述屈原的故事和吃粽子、賽龍舟的由來,激發(fā)幼兒對屈原的崇敬心情。
4、講述其他風俗的由來。
5、觀看有關端午節(jié)慶?;顒拥匿浵?,了解節(jié)日的民間慶?;顒印?/p>
6、品嘗粽子。
幼兒邊品嘗粽子,邊觀察粽子的外形、用料、包裹方法等。
幼兒園關于傳統(tǒng)文化的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知道元宵節(jié)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元宵節(jié)有品嘗元宵的習俗。
2.通過做、煮、品嘗元宵,享受制作食物的樂趣。
3.能用簡短的語言講述元宵的味道以及自己品嘗元宵時的心情。
活動準備:
面粉、點心盤、圍裙、電飯煲、糖、小碗、小勺等。
活動過程:
1.激發(fā)做元宵的興趣和愿望。
指導語:
①今天是什么節(jié)?元宵節(jié)有一種特別的食品,是什么?
②元宵是什么樣子的?小朋友們想不想自己做元宵?
2.觀察制作材料,了解做元宵的方法。
(1)觀察并知道做元宵需要的材料。
(2)了解做元宵的方法和要求。
指導語:
①我們怎樣才能做出圓圓的元宵?
②老師煮元宵時,小朋友們應該注意些什么?
3.做元宵、煮元宵。
(1)提醒幼兒穿好圍裙并洗手。
(2)幼兒嘗試用搓、團圓、在盤中滾一滾等方法做元宵。(提醒幼兒注意不把面粉團弄碎,不要將面粉撒在盤外。)
(3)教師煮元宵。
4.加糖品嘗元宵,說說元宵的味道和自己的心情。
幼兒園關于傳統(tǒng)文化的教案篇4
一、活動目標
1、知道元宵節(jié)是中國人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感受節(jié)日的歡快氣氛。
2、積極參與賞燈、玩燈、搓元宵等活動,體驗與同伴集體過節(jié)日的快樂。
3、知道元宵節(jié)的時間是正月十五。
4、通過參加節(jié)日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感受參與元宵節(jié)慶?;顒拥臉啡ぁ?/p>
5、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fā)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二、活動準備
1、干米粉、小盤子每人兩份,花燈每人一盞
2、鑼鼓音樂伴奏帶
三、活動過程
1、講講元宵節(jié)。
(1)引導幼兒講述:我知道的元宵節(jié)。
(2)教師在幼兒講述的基礎上,進一步介紹元宵節(jié)的來歷和中國人過元宵節(jié)的傳統(tǒng)習俗。
2、做元宵。
(1)談談說說:我吃過的各種元宵。
(2)教師介紹做元宵的材料,并示范制作方法。
①將搓圓的元宵放入干米粉盤中來回滾動,直到四周全沾滿米粉。
②最后放在手心里搓圓即成。
(3)幼兒分組制作,教師重點指導幼兒掌握兩人合作滾米粉的技能。
(4)將搓好的元宵放在每組的大盤中,分享集體合作的快樂。幼兒在等待元宵煮熟的同時玩花燈。
3、玩花燈。
(1)幼兒各提一盞花燈,同伴間相互欣賞,介紹自己所拿的花燈的名稱及主要特點,
(2)幼兒在音樂聲中,提燈玩耍。
4、品嘗小元宵。
鼓勵幼兒有禮貌地邀請老師、阿姨一起吃元宵,學習與他人分享勞動成果,體驗勞動帶來的成功與喜悅。
四、活動結束
1、評價
2、總結
幼兒園關于傳統(tǒng)文化的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了解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理解因文化不同而導致的行為方式的差異;
(2)知道對待文化差異存在的不同態(tài)度、什么是正確的態(tài)度;
(3)正確對待不同文化,克服不良情緒的方法;
(4)理解世界文化多元的情況下弘揚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2、能力目標
(1)對文化不同會導致行為方式差異的理解能力;
(2)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的能力;
(3)對不同文化的批判、鑒賞及學習其他文化優(yōu)點的能力。
3、情感目標、價值觀目標
(1)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價值,能夠以平等的態(tài)度與其他民族和國家的人民友好交往,擁有開放的胸懷;
(2)克服面對文化差異產(chǎn)生的不安和焦慮;
(3)尊重自己民族文化的價值,對我們民族的文化產(chǎn)生更強烈的自豪感,立志做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促進派。
本課安排依據(jù):
1、學生面臨的問題:
在新世紀,世界各國相互依賴,隨著對外開放的擴大,我們與其他國家和民族的人交往的可能大大增加。培養(yǎng)學生與人交往的能力,拓寬學生的視野,有必要進行淺顯的國際交往的教育。與不同國家和民族的人交往,必須跨越彼此之間的文化鴻溝。為了讓學生了解不同的文化,尊重彼此的差異,必須先讓學生對自己的民族文化有個概略的了解。在走向世界的同時,學生與外國文化的距離拉近了。在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的情況下,學生容易受到不良文化的影響,甚至迷失自我;也可能對外來文化持有偏見,采取防衛(wèi)的心態(tài);還可能在進行跨文化交流時,產(chǎn)生溝通困難。這些都有必要給學生以恰當?shù)囊龑В囵B(yǎng)具有中國靈魂、具有世界眼光的新一代。
2、課標要求:
課程標準中的主要依據(jù)是:“我與他人的關系”中“交往與溝通”部分“懂得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以平等的態(tài)度與其他民族和國家的人民友好交往,尊重不同的文化與習俗?!?/p>
課時安排:本課需三課時,第一框1課時,第二框2課時。
教學方法:
通過搜集資料、材料交流、課堂討論等方法,感受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樹立對文化差異的正確態(tài)度。
教學重點:“豐富多彩的文化”是本課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開放胸懷”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第一框世界文化之旅
第一課時(總第13課時)
教學內容:講授第一框世界文化之旅
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價值觀目標
既尊重本民族文化的價值,對本民族的文化有強烈的自豪感,同時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價值,能夠以平等的態(tài)度與其他民族和國家的人民友好交往,擁有開放的胸懷。
2、能力目標
逐步掌握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的原則和方法,加深對不同文化的了解,學習其他文化的優(yōu)點、長處。
3、知識目標
了解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理解因文化不同而導致行為方式的差異,知道在面對文化差異時應持有的正確態(tài)度和應對方法。
教學重點: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
教學難點:正確對待文化差異。
教學方法:問題教學法、情感體驗教學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
課時安排:用1課時授完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日益擴大的開放,頻繁的國際交往,先進的交通和通信工具,把世界各國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使地球村成了一個小小的“地球村”。在不斷擴展的交往中,了解外國的文化、風俗,吸取其他民族文化的精華,善于與不同國家、民族的人交往,成為當代“地球村”村民必備的基本素養(yǎng)。
請同學們來領略下多姿多彩、璀璨迷人的世界文化!
二、講授新課
板書框題:
(一)豐富多彩的文化(板書)
1、了解不同國家的不同節(jié)日及風俗
(1)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活動一:節(jié)日文化
說一說:我們中華民族最隆重、最熱烈的節(jié)日有哪些?
它們是怎么來的?在這些節(jié)日中,有哪些傳統(tǒng)食品?
大屏幕顯示——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展示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節(jié)日活動或節(jié)日食品等)
(2)外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文化及標志
活動二:議一議說一說
大屏幕顯示——世界風光掠影
想一想:你知道這些景觀的名稱嗎?這些景觀分別是哪些國家的象征?這些國家都有哪些傳統(tǒng)節(jié)日?
小結:節(jié)日是一種文化習俗,是國家和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所形成的獨具一格的文化傳統(tǒng),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通過各具特色的文化習俗表現(xiàn)出來。
當然,同樣的節(jié)日由于受到當?shù)貍鹘y(tǒng)風俗的影響而呈現(xiàn)出本民族的特色。
2、不同國家和民族的不同文化,有著各自的標志和代表人物
活動三:說一說,評一評
不同的國家和民族,通常有自己獨特的節(jié)日,反映著不同的文化傳統(tǒng)。
說一說:你知道哪些國家和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能說說這些節(jié)日所表達的文化內涵嗎?(附表在后)
教師總結:
不同國家和民族的不同的文化有著各自的標志和代表人物,各個國家文化的代表人物被深深地打上本國本民族的烙印,而同時正是這些代表人物又把本國、本民文化推向了世界,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文化大花園。
板書(二)和諧的文化樂章
1、文化有差異性
活動四:比一比“誰最棒”!
大屏幕顯示:(見教材P58頁)
(1)看誰譯的好:
想一想:
①古詩和成語翻譯上的困難說明了什么?
說明不同的文字具有不同的特點,有著幾千年的歷史積淀的中國文字是其他任何文字都不能夠替代的。
②你能找出漢語中吸收外來語的例子嗎?
三明治(sandwich)、巧克力(chclate)、沙發(fā)(sfa)、吉普(eep)……
③有人說全球化就是標準化,你認為呢?
不同意。全球化是世界經(jīng)濟發(fā)展的趨勢,但是全球化的結果絕對不是什么標準化、絕對不應該導致文化的單一化,文化應該更加多元化。
④面對文化差異,我們應持怎樣的態(tài)度?
教師總結:
面對文化差異,有兩種不同的態(tài)度:一種是排斥,一種是溝通。前者過分夸大本民族文化的價值,漠視甚至歧視其他民族文化的價值;后者既尊重自己民族文化的價值,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價值,主張平等的交流、相互學習。
語言是一種文化,語言存在差異,不分優(yōu)劣,文化存在差異,各有千秋。如果全球化就是變成大家都講一種語言,只允許一種文化存在,同學們,你們想一想世界會變成一個什么樣子——它就會像一個百花園變成了只有一種花卉存在,很單調乏味的、缺乏色彩感的花園。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經(jīng)濟發(fā)展的共同趨勢。全球化不應導致文化的單一。世界的發(fā)展更趨向于文化多元化。在全球化過程中,各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進,呈現(xiàn)出多元和諧的發(fā)展的局面。正如費孝通所說“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之與其,天下大同”。
2、文化背景不同會有不同的待人處事方式
活動五:假如是我,會怎么辦
大屏幕展示:
材料1:女兒回家,看見媽媽正要拿放在高處的東西。女兒說:媽,我來拿吧!媽媽說:(a)不用了,謝謝。(b)好,謝謝。(c)好吧,你來拿
請你選擇:
(1)西方文化背景下的媽媽會如何說?
(2)我們中國人的媽媽會如何說?為什么?
(按照中國人的習慣,應該選C。在中國人傳統(tǒng)觀念中,家庭成員之間的互相幫助是應該的,自然的,無需客氣說謝謝。)
材料2:一位來華不久的意大利學生,看到她的中國同學穿的很漂亮,連連稱贊。中國同學說:“哪里,哪里,隨便穿穿?!边@種回答令意大利同學很納悶兒:“衣服明明漂亮,為什么不說好呢?中國同學是不是比較’虛偽‘?”。
(按照中國人的習慣,應該選C。在中國人傳統(tǒng)觀念中,家庭成員之間的互相幫助是應該的,自然的,無需客氣說謝謝。)
想一想:
①得到別人的稱贊,你認為哪一種回答更加得體?你更習慣于那種回答?為什么?
②導致上述差異的原因是什么?說明了什么?對此我們應持什么樣的態(tài)度?
(導致上述差異的原因是各自的文化背景的不同。這說明:“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們,會有不同的待人處事方式”。對此,我們既要尊重本民族的文化價值,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價值,與其他文化之間要平等交流、相互學習。)
教師總結:
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們,會有不同的待人處事的方式。我們既要尊重本民族文化的價值,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價值,與其他文化之間要平等交流、互相學習。
今天,世界的發(fā)展更趨于多元化,各民族的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進呈現(xiàn)出多元和諧的發(fā)展局面。
活動六:請你欣賞——
下面我們輕松一下,聽兩段不同風格的音樂。
大屏幕展示:《二泉映月》、《命運交響曲》音樂。
《二泉映月》這首樂曲自始至終流露的是一位飽嘗人間辛酸和痛苦的盲藝人的思緒情感,作品展示了獨特的民間演奏技巧與風格,以及無與倫比的深邃意境,顯示了中國二胡藝術的獨特魅力,它拓寬了二胡藝術的表現(xiàn)力,獲“20世紀華人音樂經(jīng)典作品獎”。
《命運交響曲》——1808年貝多芬發(fā)表了他的《第五交響曲命運》,在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曲》里,“命運”是活生生的。它會“敲門”,它會蹣跚,它會歡呼。短短的30分鐘里,描寫了個人的孤獨感和人類世界的沖突。
中國的二胡經(jīng)典名曲《二泉映月》和外國的鋼琴名曲《命運》是不同風格的音樂作品。雖然風格和所代表的文化背景不同,但各有其美,同樣受到了世人的喜愛和稱贊。
因此,我們既要尊重本民族文化的價值,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價值,與其他文化之間要平等交流、互相學習,“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3、如何對待傳統(tǒng)文化和外來文化
活動七:相關鏈接——中國的世界自然文化遺產(chǎn)展示
大屏幕展示:
2003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開始審定“人類口述和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又稱“無形文化遺產(chǎn)”)。對遺產(chǎn),從任其自生自滅或小范圍的自發(fā)性保護,到全球化的協(xié)作保護,從對“有形”遺產(chǎn)的保護,到對“無形”遺產(chǎn)的保護,表明人類對文化遺產(chǎn)的全面尊重,標志著人類認識自己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從縱向來說,人們更加敬重前輩的創(chuàng)造;從橫向來說,人類改變了由一種文化替代另一種文化的簡單認識,代之以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自1985年中國加入保護世界遺產(chǎn)公約以來,共有31項文化和自然遺產(chǎn)被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被列入名錄的遺產(chǎn)數(shù)量已居世界第三位。還有100多個項目正在申報,是目前申報世界遺產(chǎn)數(shù)量最多的國家。
我國的黃龍自然景區(qū)1992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遺產(chǎn)名錄”,后又被列入“綠色環(huán)球21”和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國際生物圈保護區(qū)”。
大屏幕展示:
我國的世界自然遺產(chǎn):
①九寨溝風景名勝區(qū)
②黃龍風景名勝區(qū)
③武陵源風景名勝區(qū)
④云南三江并流自然保護區(qū)
我國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
①長城:1987年列入,
②明清故宮:1987年列入,
③敦煌莫高窟:1987年列入,
④秦始皇陵墓1987年列入,
⑤北京周口店人類遺址:1987年列入。一共有21項。
我國的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有:
昆曲(于2001年5月被列入);古琴(于2003年11月被列入)。
教師總結:
面對人類文明的多樣性,我們應該尊重各國民族、國家文化的差異性,堅持為我所用、博采眾長的原則,全盤排斥和全盤收取都是錯誤的,而是要在批評中繼承,加強溝通了解,尊重雙方的文化價值,應主張平等交流,相互學習。
四、課堂小結:
五、教學后記:
幼兒園關于傳統(tǒng)文化的教案篇6
一、活動背景
和諧美好的校園給了我們一個舒適、安靜的學習環(huán)境,可是總有一些不文明的人做些不文明的事。我們的校園的各主要校道上的.一些小廣告(俗稱牛皮腳廯)比比皆是,這大大的損壞了學校的環(huán)境,就是一名普通的學生也要對這有所為,更何況我們身為一名志愿者了。校園小廣告的泛濫,直接影響著我校的校容,影響著我校師生的生活學習。
二、活動主題
文明校園,你我同行
三、活動目的及意義
徹底清除校園小廣告,實踐我班志愿服務宗旨。促進校園精神文明的建設,樹立當建設,立足身邊小事,改善校園環(huán)境,力爭為廣大師生展示一個特色鮮明、環(huán)境優(yōu)美校園環(huán)境。
四、活動時間
五、活動地點
咸寧學院溫泉校區(qū)宣傳欄、寢室樓、教學樓、食堂及各條主要校道
六、活動對象
七、活動流程
㈠活動前準備工作階段
1、安排兩到三名同學到校園內了解小廣告到處張貼的情況并拍下照片;
2、利用多種宣傳方法,先在班級內進行宣傳,然后到學校各處進行宣傳,統(tǒng)計好班上參與名單;
3、對參加此次活動的成員進行分組,總負責人為每個小組劃分工作區(qū)域,并在每一組中設立小組長,負責自己所在小組,小組負責人要準備好工具小刀,抹布,垃圾袋或垃圾桶;
㈡活動進行階段
1、下午兩點在西區(qū)食堂前集合,各個小組長負責清點好本組人數(shù),確定人數(shù)到齊后,負責人強調有關注意事項和紀律;
2、兩點半活動正式開始,各個小組長帶領小組成員出發(fā)前往劃分好的清理區(qū)域進行清理;
3、四點半活動結束,將垃圾全部帶走,并到食堂門后集中,簽到、交工具。
㈢活動后期階段
1、負責人為此次活動寫活動總結;
2、參加活動的成員寫心得或新聞稿,提出本次活動的不足之處和從中吸取的經(jīng)驗教訓。
八、注意事項
1、在活動的過程所有的成員要服從指揮,要有紀律性、組織性;
2、小組長要起到通訊員的&39;職責,及時匯報情況,好讓負責人有所準備;
3、所帶工具要妥善保管好,認真清除小廣告、亂涂亂畫非法字跡,并把垃圾放在隨身帶的袋子里面;
4、要注意形象,報名參加的不準直掛名在玩,負責人要嚴格要求,要以學校的形象為重,注意安全;
5、活動的過程中所有的成員要注意自己的形象,明白自己代表的不僅是個人,更是10臨床本二班這個大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