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教案語文教案下冊
五年級教案語文教案下冊篇1
【教學目標】
1、了解畫圖程序編輯菜單下“復制、粘貼、旋轉、翻轉”等圖標功能。
2、運用畫圖程序編輯菜單下“復制、粘貼、旋轉、翻轉”等功能創作設計美麗的花邊。
3、通過簡單的創意和操作,感受電腦美術課的樂趣。
【教學重點】
運用“復制、粘貼、旋轉、翻轉”等功能進行花邊圖案的設計與制作。
【教學難點】
靈活運用“復制、粘貼、旋轉、翻轉”等功能創作設計美麗的花邊。
【教學準備】
教師:檢查電腦硬件設備,排除電腦故障,課件。
學生:教材。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組織學生有秩序地進入電腦室,并穩定好學生情緒準備上課。
二、欣賞導入
1、欣賞花邊電腦美術優秀作品
這些圖案有什么特點?
(相同的紋樣進行有規律的重復排列,有秩序的美感。
2、生活中哪里經常用到這些圖案。
三、觀察感悟
1、自學教材,了解繪制方法步驟圖:
方法一:
(1)用各種工具畫出自己需要的花樣。
(2)用“復制”和“粘貼”工具復制花樣,第二個花樣用“翻轉”工具水平翻轉。
(3)按自己需要的樣式一正一反排列成一條花邊。
思考:單獨紋樣是采用工具箱中的什么工具制作出來的?
一個單獨紋樣如何變成一條漂亮的花邊圖案,它是采用什么方法制作出來的?
方法二:
(1)用各種工具畫出自己需要的花樣。
(2)用“復制”和“粘貼”工具復制花樣。
(3)按自己需要的樣式順序排列成一條花邊。
2、教師演示“復制、粘貼、翻轉”操作要點。
3、欣賞學生作品
說說他們是用什么工具完成的?
4、欣賞中國傳統吉祥圖案
想想看,這些圖案能用什么工具快速表現出來?
四、探究體驗
作業:運用電腦中的復制和翻轉功能畫出漂亮的花邊。
設計步驟:
(1)畫一個單獨紋樣。
(2)復制、粘貼單獨紋樣。
(3)按照一定的規律進行排列組合。
五、作品展評
我設計的花邊運用了( )方法。
漂亮的花邊裝飾在( )地方。
六、拓展小結
利用所學知識設計桌布、手帕、窗簾圖案。
七、收拾與整理
指導學生按正確的步驟關閉電腦,有秩序地走出教室保持教室環境整潔。
五年級教案語文教案下冊篇2
學習目標:
1、正確地朗讀課文,學會生字新詞,并能理解重點詞語。理解課文內容,并能試背描寫梅花的句子。
2、通過閱讀、考慮,能聯系上下文說說作者為什么要寫梅花,能按順序對照插圖介紹三味書屋的擺設。
3、在閱讀中感受魯迅先生那種“為革命時時早、事事早,奮斗一生”的偉大精神,樹立起珍惜時間的觀念。
教學重、難點
找出文中描寫梅花的句子,并理解作者寫梅花的用意。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初讀課文,理清課文脈絡。
2、學習課文第一、二兩段。
教學準備
三味書屋內陳室的掛圖、生字新詞卡片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談論“早”
1、教師板書:早2
、設問:想到什么?
3、揭示課題,齊讀
4、設問:最想了解什么?
5、教師歸納小結:為什么要用“早”做課題?“早”有什么來歷?含義是什么?
二、初讀課文,了解“早”
1、請同學們選擇自身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讀準生字詞的讀音,并能聯系上下文想想詞語的意思,有不懂的做上記號,可以問問同桌,還不能解決的準備提問。
2、指名讀文,相機正音。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3、匯報自身讀懂的地方,并說說自身讀懂了什么?
4、匯報自身在讀文過程不懂的地方。
5、師生通過讀文、討論等方式一起解決。
五、指導書生字
1、同學仔細觀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導評價,適當范寫。
3、同學用鋼筆描紅、臨寫,教師巡視指導。
六、作業
1、謄寫生字詞
2、練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繼續學習課文第二段。
2、著重理解作者寫梅花的用意,以及魯迅先生事事早,時時早的精神。
教學準備
投影文字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二、選讀課文,感悟“早”
1、在這篇課文中,你最喜歡哪節?有感情地讀一讀,說說你為什么喜歡這一節?
2、指名讀同學自身選定的小節,感情朗讀匯報,并說說喜歡的原因。(同學一般都是選擇第五節和最后一節,重點指導同學朗讀)
四、精讀課文,品悟“早”
1、課文哪幾節與“早”有關?(5~8小節)
2、精讀5~8小節,課文一共寫了哪幾種“早”?
3、品評兩種“早”的異同。請同學們任選一種“早”進行批注式閱讀,如“你讀懂了什么?”或者“這一節主要寫了什么?”等。可在文章的旁邊寫下自身的感想、發現等,準備匯報。
4、根據同學匯報的順序,引導同學深入體會:
A、同學匯報第五節的內容:
a、這一節主要寫了梅花的冰清玉潔的韻致和梅花開花的早。
b、課文寫的梅花美嗎?理解“冰清玉潔”,能通過你的讀使我們感受到嗎?
c、自由練讀,指名讀,范讀、齊讀。
d、這么美的文字,你愿意記在自身的心里嗎?
e、課文為什么要寫梅花的“冰清玉潔”和開花時的早?
B、同學匯報第六節:
a、這一節主要寫了魯迅書桌上“早”的來歷。
b、說說自身讀完后有什么樣的感受?
c、指導朗讀最后一句話。
d、你覺得這個“早”字與寫梅花有聯系嗎?
e、交流、討論。
f、師生經過交流、討論,達成以下共識:一借梅花的冰清玉潔來形容魯迅的'品德高尚;
二借梅花的開花早說明魯迅為了革命事業時時走在時間的前面,奮斗了一生。
五、聯系實際,深化“早”
1、師小結過渡,并引讀最后一節。
2、“東風第一枝”指的是什么?
3、學到這兒,你最想說什么?
六、圖文對照,聯系“早”
1、再讀課文,了解寫作的順序。
聞到清香——了解清香來源——梅花的特點——想到書桌上“早”——要珍惜時間,學做梅花
2、圖文對照,了解三味書屋的方位。
3、自由練說,指名說。
4、試對教室練說。
七、總結課文,升華“早”作者由蠟梅的清香純潔引出魯迅書桌上“早”的來歷,進而彰顯魯迅“時時早,事事早,奮斗一生”的人格品質,希望同學們也能像魯迅先生那樣,勇做“東風第一枝”!
【五年級語文下冊課文教案】相關文章:
五年級教案語文教案下冊篇3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詩句,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2、根據詩句想象出緊張的勞動場面和小孩釣魚專心致志的可愛形象,培養想像能力。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的能力,能默寫《四時田園雜興》。
4、理解詩句,想象意境,激發熱愛美好事物的情趣,感受農民勤勞簡樸的生活。
二、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意,領會感情,培養想像能力。
三、跟老師一起學:
(一)同學們,你們都學過哪些古詩呢?今天,咱們再來共同學習一首,題目叫《四時田園雜興》
1、介紹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吳郡(蘇州市)人。紹興二十四年(1164)進士。孝宗時出使金國,表現出不畏__的凜然氣節。官至四川制置使、參知政事。他是南宋詩人之一,為“中興四大家”之一。先做地方官,后來一度做參知政事。曾出使金國,全節而歸。晚年隱居石湖。他是位愛國詩人,也寫過大量的田園詩。其詩語言清新自然,風格溫潤委婉。與尤袤、陸游和楊萬里并稱“南宋四大詩人”。他的詞,所涉及的生活面不及詩歌廣闊;文字精美,音節諧婉,與婉約派一脈相通。著有《石湖居士詩集》、《石湖詞》、《吳湖錄》等。
2、釋題:“興”是什么意思?題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詩文會寫些什么內容?
3、教師范讀全詩,學生自讀并思考:詩中都寫了哪些人物?他們分別在干什么?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4、試讀全詩,回答上面問題。
5、利用工具書查閱自己要理解的詞語,并記錄自己的疑難問題。
其一①晝:白天。②耘:除草。③耘田:在田里除草。④績麻:把麻搓成線。⑤各當家:各人都擔負起一定的家庭責任。⑥未解:不懂。⑦供:參加。⑧耕織:耕田織布。⑨傍:靠近。⑩桑陰:桑樹下。
其二①梅子:梅樹的果實,夏季成熟,可以吃。②麥花:蕎麥花。蕎麥是一種糧食作物,春秋都可以播種,生長期很短。花為白色或淡紅色,果實磨成粉供食用。③籬落:籬笆。用竹子或樹枝編成的遮攔的東西。④蛺(jiá)蝶:蝴蝶。
6、解釋全詩:
其一: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線,村里的男女都擔起家。
幼童不懂耕田織布,也在桑樹蔭下學著種瓜呢!
其二:
一樹樹梅子變得金黃,杏子也越長越大了;蕎麥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顯得稀稀落落。天長了,農民忙著在地里干活,中午也不回家,門前沒有人走動;只有蜻蜓和蝴蝶繞著籬笆飛來飛去。
7、請同學們認真想一想:后兩句表現孩童天真可愛的行為,目的是什么?(有力地襯托出農民勤勞簡樸的生活),觀察圖畫、描述畫面內容。(抓住兒童神態、動作、想象其語言)
8、資料:《四時田園雜興》(其一)是詩人退居家鄉后寫的一組大型的田家詩,共六十首,描寫農村春、夏、秋、冬四個季節的景色和農民的生活,同時也反映了農民遭受的剝削以及生活的困苦。這是其中的一首,描寫農村夏日生活中的一個場景。
9、首句“晝出耘田夜績麻”是說:白天下田去除草,晚上搓麻線。“耘田”即除草。初夏,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這是男人們干的活。“績麻”是指婦女們在白天干完別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線,再織成布。這句直接寫勞動場面。次句“村莊兒女各當家”,“兒女”即男女,全詩用老農的口氣,“兒女”也就是指年輕人。“當家”指男女都不得閑,各司其事,各管一行。第三句“童孫未解供耕織”,“童孫”指那些孩子們,他們不會耕也不會織,卻也不閑著。他們從小耳濡目染,喜愛勞動,于是“也傍桑陰學種瓜”,也就在茂盛成陰的桑樹底下學種瓜。這是農村中常見的現象,卻頗有特色。結句表現了農村兒童的天真情趣。
這首詩以一個老翁的口吻,寫初夏時節鄉村勞動的繁忙。成年的“村莊兒女”們,不論白天還是晚上,不是耘田就是績麻,沒有一個閑人,沒有一點閑工夫。而那些不懂事的“童孫”們呢,他們也在忙著“學種瓜”。這樣一方面更烘托出農忙無閑人的熱烈氣氛,一方面又表現了鄉村兒童在大人影響下從小就愛勞動的好品質。一個“學”字,寫出了小孩子們種瓜時認認真真的情態。
詩人用清新的筆調,對農村初夏時的緊張勞動氣氛,作了較為細膩的描寫,讀來意趣橫生。
10、這首詩寫初夏江南的田園景色。詩中用梅子黃、杏子肥、麥花白、菜花稀,寫出了夏季南方農村景物的特點,有花有果,有色有形。詩的第三句,從側面寫出了農民勞動的情況:初夏農事正忙,農民早出晚歸,所以白天很少見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蛺蝶飛”來襯托村中的寂靜,靜中有動,顯得更靜。
11、讀詩,想象其意境,體會農民一家辛勤勞動的生活和初夏江南的田園景色。
12、有感情地朗讀全詩,背誦。
13、這首詩風格清新自然,語言親切樸實,富有泥土氣息。描寫了緊張而又愉快的勞動場面和田園生活的美好。
14、重點句:《四時田園雜興》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
五年級教案語文教案下冊篇4
教學目標
1、了解詩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誦古詩,背誦古詩。
2、借助注釋、圖畫了解、想象詩中描繪的景物。
3、 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了解詩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誦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了解詩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誦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時數 1
板書設計:
寒食
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效果及自學能力。
(1)指名讀。(讀后評讀)
(2)填空練習。 《韓食》這首詩是(唐代)詩人( )所做。
二、教師點撥。
(1)知詩人,解詩題。
韓翃:字君平,南陽(今屬河南)人。天寶進士。官至中書舍人,“大歷十才子”之一。原有詩集,后散佚,明人輯有《韓君平集》。
寒食是我國古代一個傳統節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兩天。古人很重視這個節日,按風俗家家禁火,只吃現成食物,故名寒食。
(2)明詩意,感情讀。
師:自由讀詩,結合注釋看能不能說說詩句的含義。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詩人立足高遠,視野寬闊,全城景物,盡在望中。“春城”一語,高度凝煉而華美。“春”是自然節候,城是人間都邑,這兩者的結合,呈現出無限美好的景觀。“無處不飛花”,是詩人抓住的典型畫面。春意濃郁,籠罩全城。詩人不說“處處飛花”,因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說是“無處不飛花”,這雙重否定的句式極大加強了肯定的語氣,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濃郁春意之中的盛況。詩人不說“無處不開花”,而說“無處不飛花”,除了“飛”字的動態強烈,有助于表現春天的勃然生機外,還說明了詩人在描寫時序時措辭是何等精密。“飛花”,就是落花隨風飛舞。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說“落花”而說“飛花”,這是明寫花而暗寫風。一個“飛”字,蘊意深遠。由此我們可以充分體會到詩人煉字的功夫。可以毫不夸張地說,這首詩能傳誦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無處不飛花”,而這一句詩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個“飛”字。
“寒食東風御柳斜”,春風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苑中垂柳也隨風飄動起來了。風是無形無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飛,柳之斜來間接感知。照此說來,一個“斜”字也是間接地寫風。
第三、四句,論者多認為是諷喻皇宮的特權以及宦官的專寵。不過我們也不妨只視之為風俗畫。“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這其中寫實的成份是主要的。唐代制度,清明日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以賜近臣,以示恩寵。又寒食日天下一律禁火,唯宮中可以燃燭。“日暮漢宮傳蠟燭”,皇帝特許重臣“五侯”也可破例燃燭,并直接自宮中將燃燭向外傳送。能得到皇帝賜燭這份殊榮的自然不多,難怪由漢宮(實指唐朝宮廷)到五侯之家,沿途飄散的“輕煙”會引起詩人的特別注意。
(3)悟詩情。
師:如果說一二句是對長安寒食風光一般性的描寫,那么,三四句就是這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了。兩聯情景有一個時間推移,一二寫白晝,三四寫夜晚,“日暮” 則是轉折。寒食節普天之下一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許可,“特敕街中許燃燭”(元稹《連昌宮詞》),才是例外。除了皇宮,貴近寵臣也可以得到這份恩典。“誰優先享受到這種特權的?
讀到這里,你會想到寫什么?
(4)朗讀全詩。
三、作業設計: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練習背誦
五年級教案語文教案下冊篇5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學會本課7個生字,兩條綠線中的3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能力目標: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結合課文內容說出作者寫梅花的用意。
情感目標:憑借課文語言材料,教育學生學習魯迅先生時時早,事事早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難點
1、結合課文內容,體會作者寫梅花的用意。
2、通過魯迅先生的事實,教育學生要時時早,事事早。
教學準備
投影儀
教學時間: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大意。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談話:大家有沒有聽說過魯迅這個名字?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篇關于魯迅的課文。
2、板書課題:13早,生齊讀課題。
3、質疑:這篇文章主要寫了什么?為什么用早作課題?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帶著上述問題自讀課文。
要求:標出節次,劃出生字詞以及認為難讀的地方。
2、自學生字新詞。
3、提出文中不理解的詞語,共同解決。
4、快速閱讀課文,回答: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三、指導分段
1、這篇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2、按照游覽三味書屋的先后順序給課文分段。
3、班級交流。
四、指導朗讀
1、提出難讀之處。
2、教師指導朗讀,學生練讀。
3、指名讀。
五、指導寫字
1、仔細觀察字型以及間架結構。
2、提出難寫的字。
3、師指導書寫。
4、生臨寫。
六、布置作業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練習寫生字。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根據文中介紹,了解三味書屋的陳設,并能口述。
2、體會作者寫梅花的用意,并學習魯迅先生時時早,事事早的精神。
教學目標:
一、導入
這節課就讓我們跟隨作者一起去訪問三味書屋。
二、精讀指導
1、總體感受。
自由朗讀課文,回答:課文為什么用早作課題?
2、第一部分
(1)指名讀,質疑:從這節中你知道了什么?
(2)齊讀本節。
3、第二部分
(1)過渡:三味書屋到底是什么樣子?它有哪些特別之處?
(2)自讀24節,想一想:每節都告訴了我們什么?
第2節
①自由朗讀,你知道了什么?
②一進門就聞到了一股清香,當時,作者心里是怎樣想的?
過渡:是呀,這是哪兒散發的香氣,不是桂花,又不是蘭花,看來只能是書香了。到底是不是?等我們觀賞了三味書屋后,答案自見分曉。
第3節
①指名讀,其余同學劃出描寫方位的詞語。
②自由讀16句,根據插圖找到正確的方位。集體辨位,教師指導看圖,
提問:作者是按從哪到哪的順序寫的.?
③自由練習介紹三味書屋的擺設。
④自由朗讀第3節后半部分,思考:壽鏡吾老先生是怎樣的一個人?
第三部分
過渡:臘梅是怎樣的一種花?讓我們走進后園去看看?
1、讀課文,邊聽邊劃出描寫梅花樣子的詞語句子。
(1)指導朗讀。
(2)是呀,梅花太美了!除了美麗之外,梅花還能帶給大家什么?齊讀第5節的最后兩句,說說你是怎樣理解這句話的?
2、自讀6、7節。
(1)指名述說早的由來。
(2)分組討論:從這些事中,可以看出魯迅是個什么樣的人呢?這一個小小的早字對他有什么作用?
3、真沒想到,這么一個字對他的一生都起到了作用。此時此刻,你有什么想法?
4、讓我們把所有的決心都放到最后一句話中吧!齊讀最后一節。
三、總結
自由瀏覽全文,找出給自己印象最深的句子,讀一讀。
四、布置作業
1、朗讀全文。
2、摘抄你喜歡的句子。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繼續理解梅花和魯迅之間的關系。
2、繼續練習口述三味書屋的陳設。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自由朗讀課文,理清層次以及作者得寫作順序。
2、指名回答。
二、體會文章寫的作用
1、瀏覽課文內容,劃出文中描寫梅花的句子。
2、小組交流。
(1)有感情的朗讀這些句子。
(2)小組內說說:文中為什么要寫梅花?
3、班級交流。
(1)指名讀有關梅花的句子。
(2)梅花給你留下什么印象(美麗、早、香、冰清玉潔、暖)?相機指導朗讀:個別讀,結合圖片整體讀;
(3)交流文人墨客寫下的許多關于梅花的詩篇(堅強、冰清玉潔、不畏嚴寒);
(4)你想對梅花說寫什么嗎?
4、自由讀所劃句子,體會它的作用。
(1)人們說魯迅是一朵梅花,一朵永不凋謝的梅花,你能說說為什么嗎?
學生用筆寫話;
(2)、學生小組交流
三、介紹三味書屋的陳設
1、自由讀第3節前半部分,找出描寫的事物與相應的位置。
2、指名回答。
3、根據投影練習介紹。
現在咱們來到了三味書屋,就缺少一名介紹員,誰愿意擔當此重任?在介紹之前先練習一下,注意自己的語氣。
4、指名到臺前作介紹。
5、學生評價。
四、布置作業
搜集有關梅花的文章或詩詞,摘抄在讀寫筆記上。
板書
五年級教案語文教案下冊篇6
《我的心愛之物》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根據本單元課文的寫法,圍繞自己的心愛之物去寫習作。
2、辦一期“我的心愛之物”習作專欄,貼上習作和圖片,引導學生之間互相分享交流。
教學重點:
能寫清楚心愛之物的外形,得到心愛之物的過程,以及成為自己心愛之物的原因。
教學難點:
能結合本單元課文的寫法去寫習作。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特別鐘愛的東西,你的心愛之物是什么呢?是生日時爸爸送的玩具熊,還是媽媽送的小白兔?是爺爺獎勵你的旱冰鞋,還是媽媽在寒冷的冬夜為你趕織的毛衣?……
今天,我們的習作就是圍繞“心愛之物”來寫的。現在就讓我們寫一寫“我的心愛之物”吧。
二、審題指導(出示課件2)
1、讀題目,你都了解到了什么?
(板書:心愛之物)
2、你認為這次習作的重點應在什么上下功夫?
(板書:心愛之物的外形心愛之物得到的過程我和心愛之物之間發生的事)
三、組織材料。(出示課件3,4)
1、想想什么是自己的心愛之物,是什么原因讓你對它產生這樣的'感情。按要求準備。
要求:
(1)說一說它是什么。
(2)說一說你的心愛之物是什么樣子的,你和它之間發生過怎樣動人的故事。
2、匯報自己的選材。
(1)請習作較好的同學先匯報,其他同學認真聽,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較為客觀的評價。
(2)再請中等和有一定困難的學生進行匯報。同學和老師之間進行及時評價,友善地提出不足之處。
四、突破難點(出示課件5)
1、剛才我們已經說過,要寫好這篇文的章重點是寫清心愛之物的樣子、得到的過程以及你和它之間發生的故事。怎樣把這些寫下來,形成一篇文章呢?
2、就剛才同學們的故事,大家提出修改方案。
小組進行討論,匯報討論結果
3、教師總結:描寫心愛之物樣子的時候,我們要抓住它的外形特點進行描寫;簡要介紹得到它的過程;詳細介紹你們之間發生的故事。
(板書設計:心愛之物得到的過程(略寫)我和心愛之物之間發生的事(詳寫))
五、動筆練習(出示課件6)
根據你剛才的材料進行寫作練習,注意要把過程寫得生動具體。
六、小結:(出示課件7)
這節習作課,我們學習了寫“我的心愛之物”這樣的文章,我們在介紹自己的心愛之物的時候,要抓住特點,詳略得當,做到中心突出,感情真摯。
五年級教案語文教案下冊篇7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練習默讀課文并概括文中作者想象的內容。
3、聯系上下文進行比較閱讀,體會詞語的感情變化。
4、聯系生活實際,了解作者想象的原因和合理的基礎,學習對自己的生活進行思考。
5、我能利用課文新奇大膽的想象,激發我對生活的熱情,敢于想象,樂于想象,并合理想象的思維品質。
教學重點:
1、練習默讀課文并概括文中作者想象的內容。
2、聯系上下文進行比較閱讀,體會詞語的感情變化。
教學難點:
了解作者想象的原因和合理的基礎,學習對自己的生活進行思考。
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知道“鏡”、“艇”、“熊”、“窗”都是后鼻音;“潛”讀音是二聲;正確書寫“潛艇、毛毯、窗戶、砌成、狗熊、煎餅”等詞。
2、練習默讀課文并概括文中作者想象的內容。
方法指導:
1、“鏡”、“艇”、“熊”、“窗”都是后鼻音;“潛”讀音是二聲;書寫“艇”要注意“建之”旁托起右上部分。
2、體會用詞的準確,有助于我們遣詞造句。
3、完成表格,有利于我們理清文章思路。
4、感受作者豐富的想象,體會作者的快樂和可愛。
5、讓自己走進作者的想象,創設情境聯系實際,結合自身的感受來談。
教學過程:
一、自主學習
1、我能讀課文,爭取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丟字、不添字,讀通課文。我會掃除讀音障礙了。
(1)瞧,本課的生字我會看拼音寫漢字了
mén chuāng yǎn jìng tuō xià qián tǐng
()()()()
máo tǎn jiān bǐng cán jiǎn qì chéng gǒu xiòng
()()()()()
(2)火眼金睛,辨字組詞
餅( ) 潛( ) 砌( ) 艇( )
拼( ) 替( ) 徹( ) 挺( )
(3)我會寫下列詞的近義詞
喜歡——( ) 收拾——( ) 幻想——( )
希望——( ) 涼快——( ) 假裝——( )
(4)我會劃去括號里不合適的詞
有時候,我希望我的房間變成一(個 間)魔術屋,一(輛 艘)潛水艇、一(座 所)學校或一(家 個)商店,它要能長出四(個 顆)輪子,一(部 對)翅膀,那就更好了。
二、小組合作學習,交流討論:
圍繞重點問題研讀課文:
“為什么他會希望自己的房間有各種各樣的功能呢?說明現實中他希望什么?”
1.帶著這個問題,讀讀你最感興趣的他的一個想象,從字里行間你能感受到什么?
2.交流自己的感受,教師強調引導學生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激發生與作者情感的共鳴,并讀好該部分。
A.交流自己的感受
B.在你的生活中也有這樣的希望嗎?為什么呢?你怎么想的呢?
C.如果你的房間也真的變成了這樣,你想象你的生活會變成什么樣?
D.帶著這樣的情感讀讀這一段話,讀出你的向往。
3.小結學習方法:把自己當成作者,想象真的變化了會有什么新奇的事情。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聯系上下文進行比較閱讀,體會詞語的感情變化。
2、聯系生活實際,了解作者想象的原因和合理的基礎,學習對自己的生活進行思考。
3、我能利用課文新奇大膽的想象,激發我對生活的熱情,敢于想象,樂于想象,并合理想象的思維品質。
方法指導:
1、以讀代講,讀中來品析作者的感情。
2、學習本課結構上前后呼應的寫法。
3、此題能幫助我們理解文章的主旨,請認真感悟親人對作者給予的綿綿不盡的關愛,以及作者對親人的感情。
4、抓重點語句感悟作者情感變化,要學會邊讀邊體會。
5、學以致用,學會想象,想象既要豐富,又要合理。
教學過程:
一、小組合作學習,討論交流:
繼續圍繞重點問題研讀:
1、針對第二部分其他內容交流自己的感受,(2-3小節)讀好相應段。
2、以讀代講,我通過讀書表現對課文的理解和感受。
3、小結第二部分的內容和感受,全班同學自由讀第二部分,我讀自己喜愛的小節。
二、學習課文1.3部分,感受文章前后照應的寫作方法。
1.他的房間到底是什么樣子?我們能通過讀書告訴大家?
2.讀了這一段有什么,我對一些句子和詞語有了自己的想法。
例如:為什么他要“噓——小聲點”地告訴我們那些別人不知道的寶貝呢?“其實”一詞表達了什么感情呢?
3.作者的想象那么美好,為什么最后他還是說“自己最最喜歡的還是現在的房間”?
我的理解是:_______________
本組的理解是:______________
三、品析語言,感悟作者情感變化與本文語言特色:
1、 我會讀這些句子:
我希望我的房間有輪子。
我更希望我的房間長了翅膀。
我特別希望我的房間是一件間魔術小屋。
我最最喜歡的還是我現在的房間。
2、 我知道“希望”、“更希望”、“特別希望”、“最最喜歡”這些詞表現的情感變化。
3、 我會有感情的讀上面的四個句子。
4、 我覺得這些句子讀起來感覺特別親切熟悉:
教師點撥:本文語言方面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過的的修飾,多是采用兒童口語,如“噓——小聲點”、“哇,那該多好!”我還能找幾句__________。讀來親切,容易上口。
三、拓展延伸:我也會像作者一樣
原來我們生活中不能做到的事情我們能通過文字把它們呈現出來,作者新奇的想象并不神秘,因為他想到的我們也都想道,我們也能這樣先說一說再寫一寫。
我希望我的房間是這樣的: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