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語文教案
五年級語文教案篇1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 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揣摩表達順序,聯系時代背景、生活實際、抓關鍵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明白戰爭年代家信的重要作用,體會家庭成員之間的深厚情感。
(二)過程與方法:
1.課前,搜集相關資料,積累感受和經驗。
2.課堂上,先初讀課文,了解課文的大致內容和基本感情基調。
3.再在具體的情境中調動起生活體驗,結合自身的體驗充分讀書,在體驗中讀,領悟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抓詞抓句品讀,體會家庭成員之間的深厚情感。
4.總結全文,激發情感,感情朗讀,熏陶情感。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明白戰爭年代家信的重要作用,體會家庭成員之間的深厚情感。
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揣摩表達順序,聯系時代背景、生活實際、抓關鍵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明白戰爭年代家信的重要作用,體會家庭成員之間的深厚情感。
教學難點:
聯系時代背景、生活實際、抓關鍵詞句體會媽媽“哭”里包含著的豐富情感。
教學準備:
搜集有關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文字和圖影資料等。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 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整體感知,了解課文的大致內容和基本感情基調。
4.聯系時代背景、生活實際、抓關鍵詞句體會我和妹妹的頑皮、天真的天性。
教學重點:
1.整體感知,了解課文的大致內容和基本感情基調。
2.聯系時代背景、生活實際、抓關鍵詞句體會我和妹妹在得知背袋里的東西前后的心理變化,感受我倆的頑皮、天真的天性。
教學難點:
聯系時代背景、生活實際、抓關鍵詞句體會我和妹妹在得知背袋里的東西前后的心理變化,感受我倆的頑皮、天真的天性。
教學過程:
一、情境激趣,談話導入。
1.展現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的戰爭場面,簡介時代背景。說說你看后聽后的感受。
2.揭示課題,讀題,再說說:在那個年代,你希望父親背袋里裝些什么呢?
3.設置懸念:那父親的背袋里到底裝了些什么呢?帶著問題,我們來學習課文。
二、初讀,整體感知。
1.自由讀文,思考: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想借此表達什么?
2.指名概括地說。
三、精讀,感悟理解。
1.瀏覽全文,思考:當得知背袋里裝的都是家信的時候,我和妹妹的心情如何?(驚呆了、失望、委屈、害怕)
2.聯系前文體會,說說我和妹妹為什么會驚呆了、失望、委屈?
①背袋里的東西和我們想象的實在是差太遠了。
②文,找出文中表現我們心里想法的句子,感受我倆的頑皮、天真的天性。(大塊大塊美味的腌肉、的奢望、每晚睡覺前、盼著、又香又酥;終于、又大又滿、口水就禁不止往下流、假裝、瞇縫著眼偷偷往外瞧)
③帶著我們的體會,有感情地朗讀相關句子。(教師相機指導)
3.根據前文的學習,不難理解此時,我和妹妹驚呆了、失望、委屈的心情。那我和妹妹為什么會感到害怕呢?自讀第11自然段思考。(指名讀文回答)
過渡:堅強的媽媽面對一背袋的家信,為何反應如此劇烈,她的“哭”里包含著哪些情感?下節課,我們繼續讀書,細細品味。
四、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寫生字。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揣摩表達順序,聯系時代背景、生活實際、抓關鍵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明白戰爭年代家信的重要作用,體會家庭成員之間的深厚情感。
2. 總結全文,激發情感,感情朗讀,熏陶情感。
教學重點:
揣摩表達順序,聯系時代背景、生活實際、抓關鍵詞句,理解課文內容,明白戰爭年代家信的重要作用,體會家庭成員之間的深厚情感。
教學難點:
聯系時代背景、生活實際、抓關鍵詞句體會媽媽“哭”里包含著的豐富情感。
教學過程:
一、承上啟下,激發學習興趣。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背袋里裝的全是——(家信),面對這一背袋的家信,媽媽的反應較之我和妹妹更為劇烈。
2.回顧上節課內容,填寫:我們是()、()、()、(),而()的媽媽卻是由(),再到(),最終()。
3.堅強的媽媽面對一背袋的家信,為何反應如此劇烈,她的“哭”里包含著哪些情感?這節課,我們繼續讀書,細細品味。
二、精讀,感悟理解。
1.自由讀第1-4自然段,說說媽媽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堅強)你是從哪些地方體會到的?(引導學生抓詞:獨自、總是、終于、向來、從未等體會)
2.聯系時代背景和自己的生活實際,想象一下:堅強的媽媽會在信里寫些什么呢?(教師先引導學生想象戰爭期間會發生什么事?會有哪些困難?以幫助學生適時想象)
3.互動交流。
4.這么說,每封家信實質上就是媽媽對家及家人愛的表現。所以,爸爸回來,帶的全是家信,則正是爸爸對媽媽()肯定和重視,并表達了和媽媽一樣的情感——()。
5.爸爸愛家及家人還在其它方面有體現嗎?讀文,找一找,說一說。(引導學生抓:一??????就、沒完沒了、啥都忘了等詞句體會)
6.由此可見,每封帶回來的家信實質上也是爸爸——(對家及家人愛的表現)。對于媽媽來說,沒有什么禮物比這更珍貴了。難怪,她看到背袋里的家信,會()地小聲抽泣,會()地掩面哭泣,會()地放聲大哭。
7.讓我們帶著媽媽這復雜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讀第11自然段吧!
8.對此,我們都能夠理解,作者又怎會不明白媽媽這“哭”中包含的豐富情感呢?讓我們將10-11自然段連起來有感情地再讀一讀吧!
三、總結全文,激發情感,感情朗讀,熏陶情感。
1.一背袋的家信將一家人的濃濃深情展露無遺,這是一個多么溫馨、感人的故事啊!讓我們在感情朗讀中再重溫一遍吧!(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這篇文章如此吸引人,不僅是因為它的內容感人,還得益于作者精湛的寫作技巧:題目設懸,扣人心弦;采用倒敘,層層深入;人物描寫,深入人心等。我們不妨也學著作者表達的方式向大家講述一件至今讓自己難以忘懷的童年經歷。
四、布置作業。
完成《課堂作業》。
板書設計:
10.背袋里裝的是什么——家信——愛
我和妹妹:盼; 驚呆了、失望、委屈、害怕;明白
爸爸:全是;一……就、沒完沒了、啥都忘了
媽媽:堅強;小聲抽泣、掩面哭泣、放聲大哭
五年級語文教案篇2
一、教學目的:
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作者是怎么樣逐層深入地提示課文的中心思想,表示中法兩國人民的一起心愿。
3、學習本文對話,通過人物對話,提示人物內心的思想感情。
二、課前準備:找一些有關中法友好往來的文章。
三、教學課時:兩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提示課題。
1、“心愿”的意思是會什么?
(指心里的愿望、想法)
2、課文寫誰的心愿?
(寫一家普通的法國人和中國工作人員的一起心愿。)
3、是個什么樣的心愿?
(修一座友誼的長橋,這是我們一起的心愿。)
二、理解課文內容。
三、初讀課文,自學新詞。
四、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17)寫我與一位法國小姑娘的對話,說明小姑娘的全家都是是中國迷。
第二段:(18--20)寫小姑娘的爸爸兩次去中國,把真誠的友誼帶進了一個普通的法國家庭,使全家人都愛上了中國。
第三段:(21--29)講作者與小姑娘一家人的談話,知道了小姑娘全家的希望:當架設友誼橋梁的工程師。
第四段:(30)寫修一座友誼的長橋,是中法兩國人民的一起心愿。
五、講讀課文第一段。
1、故事發生在什么時間?什么地方?人物有哪些?
2、“這是人最愛坐的長椅,因為我喜歡那幾叢花,在春天的北京,這樣的花是經常見到的。”這句話是怎么理解?
3、哪些詞語表示法國小姑娘對中國人民的感情是純潔和樸素的?
4、“閃耀著歡樂的光”說明書了什么?
5、從小姑娘的回答說明書了什么?
6、“我家有好多中國人”指的是什么?
7、小姑娘熟悉中國人的相貌特征,原因何在?表示了什么?
8、有感情朗讀課文。
六、課堂作業。
1、有感情朗讀課文第一段。
2、謄寫生字、新詞。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法國小姑娘怎么會知道我是中國人的?
2、她說她家里有好多中國人,這是真的嗎?表達了小姑娘怎樣的思想感情?
二、講讀課文第二段。
1、小姑娘為什么對中國那么熟悉、那么了解?
2、為什么把小姑娘的家稱為“中國物品展覽館”?這說明書了什么?
3、“是那些不說話的中國人,把真誠的友誼帶進了一個普通的法國人的家庭,而且生根發芽,開出了美麗的花。”這句話的含義是什么?
(指小姑娘的爸爸從中國帶回了泥人,并陳設在家里,表達了他對中國人民的友愛。他的這種真摯感情感染了全家,連小姑娘也成了中國迷了。)
4、小姑娘的爸爸向我介紹了什么?他是怎么樣介紹的?
5、“中國是一個偉大的國家,有永遠值得引以為榮的歷史和文化,但是現在確實需要發展。你們的國家有巨大的潛力,這是誰也比不上的。”這一段話表達了什么感情?
(表達了法國人民對中國歷史和文化的贊美,對中國繁榮富強的期望以和對中國發展前途充溢信心。)
三、講讀課文第三段、第四段。
1、“乞求”是什么意思?
2、小姑娘到底“乞求”什么?
(乞求爸爸同意帶她去北京。)
3、“用會說話的眼睛乞求著”說明了什么?
(說明她的愿望是多么迫切、多么純潔)
4、小姑娘的心愿是什么?她爸爸的心愿又是什么?中法兩國人民的一起心愿又是什么?
(去北京當老師;希望孩子為法中人民作貢獻;修一座友誼的長橋。
5、課文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點明中心)
四、總結全文。
本文記敘了一位中國工作人員在法國巴黎的一個公園里同一家法國人進行友好談話的情景,表達了法國人民對中國人民的深情厚誼,反映了發展中法友誼是兩國人民的一起心愿。
五、課堂作業。
1、完成課后作業。
2、有感情朗讀課文。
五年級語文教案篇3
所在班級情況,學生特點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養成了良好的預習課文的習慣,對于文中出現的易讀錯的字音,大多可通過查字典等方式把音讀準。一些生詞也可利用查閱工具書、聯系上下文體會等方法,在課前初步理解,個別弄不清含義的,可隨著課文深入學習時,再加深認識。
本文及本單元學習的目的,在于讓學生學會正確的面對錯誤,并勇于改正錯誤,不但要讓大家受到思想道德上的教育,更要指導自己今后的行為實踐。因此了解本文作者林海音的成長經歷及她后來取得的成就,會更好地激勵學生懂得每一個人在面對錯誤、改正錯誤時,除了有客觀環境的影響與幫助,還要有個人主觀的努力。基于以上目的,在學文前可組織學生到圖書館或上網收集有關林海音的作者資料,了解她的生平事跡及創作成就等,針對資源有限的農村學校,教師可直接提供給學生一些相關資料,供大家參考。
教學內容分析:
《遲到》是第九單元的一篇閱讀課文,主要講述了作者小時候上學經常遲到,在一個雨天被父親痛打一頓后心存怨恨。后來,在老師的幫助和父親的關懷下,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及時改正,從此成了第一個到校的學生。
上學遲到是一個很難完全避免的問題,每一位同學都有過類似的經歷。著名作家林海音在敘述這件事情時,把自己的親身經歷、切身感受和父親的做法、態度細致刻畫出來,將一個一年級小學生雨天遲到的故事,依照事情的發展,娓娓道來,告訴人們只有勇于面對自己的錯誤并改正,才能使自己很快地成長起來。
本文語言平實,條理明晰,有鋪墊,有高潮,有發展,有尾聲,故事跌宕起伏,完整而不呆板,以小事見真情,讓讀者領悟到了父親對孩子嚴厲而又深切的愛。
教學目標:
1.自學生字新詞,理解作者因為體會到了父親“嚴”和“疼”中含著的愛,改掉遲到這一習慣的過程,感受父親那份既嚴厲又深沉的愛,及作者對父親的感激之情。
2.運用已經掌握的“品詞析句”的閱讀方法,學習多角度思考問題。初步領悟本文前后照應、先總結后分述的寫作方法。
3.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認識改正錯誤、從小養成良好習慣的重要性。培養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堅持自檢與反思,正確對待錯誤的良好品質。
教學難點分析:
1.概括父親關心我的具體事例,從中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抓住描寫人物動作、神態、語言的詞句來感受父親既嚴厲又深沉的愛,及我對父親的感激之情。
教學課時: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1.(板書課題)同學們,你有過遲到的經歷嗎?說說你遲到的原因及你當時的心情。
2.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課文《遲到》,看看文章中的“我”是什么原因遲到了,這些事又給她帶來了怎樣的影響。(齊讀課題)
二、初讀,整體感知。
1.自由讀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再次瀏覽,思考: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
3.默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
4.師生共同歸納主題性問題:①父親對我的態度為什么截然不同,這兩種態度說明了什么?②父親為什么對我這么嚴厲?③父親到底是怎樣愛我的?
三、精讀,理解感悟。
(一)學習第1自然段。
1.帶著問題①,自讀自學第1自然段。(指名回答,板書:很疼、很嚴)
2.語言訓練:將這句話改換語序讀一讀,說說你讀后的不同體會和感受。
①我的父親很疼我,但是他管教我很嚴,很嚴很嚴。
②我的父親管教我很嚴,很嚴很嚴,但是他很疼我。
(二)學習第2自然段。
1.自由讀第2自然段,說說從哪些地方你體會到父親對我很嚴呢?
2.指名回答。
(三)學習第3-10自然段。
1.自由讀第3-10自然段,說說你又是從哪兒體會到父親對我很嚴很嚴?(教師引導學生抓住描寫父親動作、語言、神態的句子去理解)(板書:很嚴很嚴)
2.父親為什么這么嚴厲地打我?讀文,找出作者的表現說明我該打的原因。(結合課后習題3理解,體會我的心理活動)
3.我挨打最后的結果當然是上學去了。但我不想去上學,有情有可原之處嗎?
4.有,為什么父親還是打了,最后又為我送來了夾襖和錢呢?你有過這樣的情況嗎?你的心情如何?此時,我的心情又是如何?
過渡:我的感動不僅僅是因為此,而是韓老師的教育讓我體會到了父親對我的深沉的愛。下堂課,我們繼續學習,細細品味。
四、布置作業。
1.反復朗讀課文。
2.寫生字。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承上啟下,激發學習興趣。
1.上節課,我們學到我挨打后,還是去上了學。然而,在韓老師要我們靜默時,我聽著,聽著卻鼻子不禁抽搭起來,想要哭。我為什么會這樣?當時,我都想到了些什么?回顧上節課所學內容,說一說。
2.學生靜思后,指名回答。(體會我在韓老師的引導下,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理解到父親打自己,是關心自己良好品質的形成,對自己的嚴厲是一種真正的愛。)
二、繼續學習。
(一)學習第13-15自然段。
1.自由讀第13-15自然段,說說父親又是怎樣疼我的?(引導學生抓父親的動作體會)
2.聯系前文,說說你對父親愛的理解。并完成下列填空。
()是我的父親很疼我,()是他管教我很嚴,很嚴很嚴,這()是他對我深沉的愛。
(二)學習第16自然段。
1.是啊!無論是我的父親很疼我,還是他管教我很嚴,很嚴很嚴,這都是他對我深沉的愛。(板書:深沉的愛)
2.能享受這么深沉的愛,要是你,你有什么想法?又決定怎么做呢?(指名說)
3.帶著你剛才的想法和感受讀最后一自然段。
4.指導感情朗讀。(輕松、愉悅、充滿感激)
三、總結全文,拓展延伸,熏陶情感。
1.我能有如此的改觀,都源于——(父親深沉的愛),帶著這種體會再讀第一自然段。
2.在頭腦里回顧一下,作者是怎樣寫讓她感動的生活經歷的?(選取典型事例,有詳有略敘述,前后對比來突出重點;注重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特別是心理描寫來表達人物的思想情感)
3.相信,你也會像作者一樣有讓自己感動的生活經歷,學著作者那樣說一說、寫一寫,與大家分享吧。
四、布置作業。
完成《課堂作業》。
板書設計
8.遲到
很疼很嚴,很嚴很嚴
深沉的愛
自我問答:
每個人都會有犯錯誤的經歷,在改正錯誤的過程中,既要有主觀的努力,也離不開客觀環境對我們的影響與幫助。本文中的父親對作者認識和改正錯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為了讓學生感悟出作者如何在父親的嚴厲與慈愛中認識和改正錯誤的這一中心,教師采用了直接插入重點部分,運用比較閱讀的方法教學,使學生在對比的體驗中理解文章的中心,正符合《語文課程標準》中所明確要求的,要讓學生“在閱讀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重視學生閱讀的體驗和感受”。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教師注意發揮主導作用,充分的考慮學生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大膽放手,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多次讀文、勾畫重點、做好批注、交流討論等方式自讀自悟,品味文本的內涵,獲得思想啟迪。同時還注意把“語文天地”中的相關內容整合到了課文的教學中。此外,北師大版教材圖文并茂,教師充分的運用了文中的插圖,讓學生進行圖文對照,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喚醒了學生的經歷與體驗。
五年級語文教案篇4
《木笛》是一篇寫人記事的文章。主要講了一個樂園在南京招考演員的終試中,主考大人外國音樂大師讓木笛演奏員朱丹任選一首樂曲表現歡樂,可朱丹卻因為那天是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日不想演奏歡快的樂曲被取消參賽資格,入夜,當音樂大師以紀念碑前聽到了朱丹如泣如訴的笛聲后又意外錄取朱丹的故事,表現了朱丹愛音樂但更愛自己的同胞的美好情懷。按事情發展順序和地點轉換順序可以把文章分成三個部分。
基于以上對教材的理解,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主要內容。
2、能憑借課文中具體的語言材料,體會朱丹對遇難同胞深切的懷念之情以及對音樂的熱愛。
3、激發學生情感,弘揚民族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理解朱丹愛音樂但更愛自己的遇難同胞是學生理解的一個難點。
教學過程:
一、課題入手,質疑導入
直接板書“木笛”,讓學生讀題質疑:圍繞木笛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誰的木笛?為什么要用木笛作題目?(因為通過質疑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從中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直扣文章中心。)
二、自讀思考,整體感知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要強化初讀,要拿大量的時間讓學生沉下心來讀書,讓學生對文章有個整體的感悟。
1、初讀課文,大聲自由朗讀,讓學生讀準字音,讀通課文。思考:課文圍繞木笛寫了怎樣一件事?
2、再讀課文,思考故事發生的起因、經過、結果。在交流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找出“終試在藝術學院階梯教室進行”“入夜,朱丹向紀念碑走去”這幾個不同的地點,把文章分成三段。
三、精讀感悟,體會情感
1、講讀課文第一段
指名讀,交流這段主要寫了什么內容?重點要讓學生從第二自然段的朗讀中知道,考試要求苛刻,高手如林,要在這樣的應聘中脫穎而出是非常不容易的。
過渡語:經過嚴苛的兩輪考試后,每種樂器只剩兩名樂手,而木笛演奏員只需一名,主人公朱丹是怎樣對待接下來的考試的呢?
2、講讀第二段
(1)指名說第二段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2)自由讀課文,說說你覺得朱丹是個怎樣的人?你是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的?這兒重點要讓學生理解三點。
A、朱丹是個很有才華的年青人。一是他從高手如林中脫穎而出;二是音樂大師也表揚他很有前途。
B、朱丹對音樂無比熱愛。這可以從兩個地方看出來:一處在第四自然段中“他小心地從絨套中取出木笛”,只有一個熱愛音樂的人才會如此珍愛自己的樂器。另一處在第二十三自然段中,當他被取消參賽資格時,他的眼中頓時涌出苦澀的淚水,把抽出的木笛小心地放回絨套默默地走了。這是為了他所鐘愛的事業所留下的淚水。
C、他對同胞熱烈而深沉的愛。重點引導學生理解:這次參賽機會來之不易,他為什么會被取消參賽資格呢?原來是他因為那天是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日不想演奏歡快的樂曲,為了同胞他寧愿放棄來之不易的機會。當大師要他珍惜他的藝術前途時,他本來還有機會,可朱丹說“請原諒”又一次表現他對同胞深深的愛。
因為這一部分以對話為主,所以在感悟之后,我讓學生帶著敬意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朱丹對同胞那深沉的愛意。
教師小結:這一部分作者鄭重抓住了朱丹和音樂大師的語言描寫充分表現朱丹熱愛藝術但更愛同胞的美好情懷。這一位優秀的青年,難道他的才華變這樣被埋沒嗎?讓我們接著學習第三段。
3、講讀第三段
(1)指導學生看第一幅圖,體會孩子們對烈士的深切懷念。
出示第一幅圖,讓學生體會孩子們的懷念之情,悲痛之情。然后讓學生自讀課文第26自然段,重點理解比喻句“像曙色萌動,像蓓蕾初綻,像墨滴在宣紙上無聲暈染。”這組比喻象征著孩子們也會像他的先輩一樣,繼承先烈的遺志,并將革命傳統發揚光大。
(2)出示第二幅圖。問:朱丹在干什么?孩子們的表情怎樣?然后讓學生讀一讀文中是怎樣寫朱丹的演奏的?重點讓學生從第27自然段的文字中體會到正因為朱丹把他對死難同胞的熱愛和他對藝術的熱愛融為一體,才使他的笛聲悲涼凄切,猶如脈管滴血,才使他的笛聲在天地間翩然回旋,才使他的笛聲連音樂大師也為他深深折服,并誠懇道歉,向他鞠躬,重新認識了朱丹,而且還錄取了朱丹。
四、總結全文。
朱丹因為對同胞的愛被取消參賽資格,又因為對同胞的懷念演奏一曲后被意外錄取,從他的笛聲中,我們看到了一個音樂家偉大的民族情懷。
五、布置作業。
小片斷練習:當朱丹來到你身邊時,你會對他說些什么?
五年級語文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對人物的評價、探討,深入感受名著的魅力,激發閱讀名著的興趣。
2.積累歇后語,感受中華民族豐富的語言文化,體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厚的底蘊。
教學重點:
感受古典文學的魅力,激發閱讀整本書的興趣。
教學難點:
評價人物時語言的形象生動是交流中的難點。
教學準備:
1.制作閱讀表格。
2.引導學生閱讀本組課文的原著及我國的其他古典名著。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評價人物
1.本單元我們認識了不畏強敵、機智勇敢的藺相如,神機妙算的諸葛亮以及忠厚老實的魯肅,頑皮勇敢的美猴王。在這些人物中,你最喜歡誰或者最不喜歡誰,為什么?
①小組合作評價人物,互相完善。
②選派代表發表本組對人物的評價。
③評一評哪個小組的表達的最生動、精彩,更有獨到的見解。
2.從文中選取兩三個人物,加以比較,說說他們各自的性格、特點。
①同桌交流、討論。
②舉行小小辯論會,對同一人物不同的見解,提出自己的看法。
【在說中評,在評中議,在議中辯,在辯中思,激活學生的閱讀興趣,為日后的閱讀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擴展閱讀,鼓勵記錄
1.你還讀了哪些中國名著,向大家介紹,同時談談自己在閱讀中的收獲及困惑。
2.俗話說“好記性不如賴筆頭”,希望同學們在讀書的時候,能夠記錄下你的感受,你對人物的評價,做好讀書卡片。
第二課時
一、激發興趣,巧對歇后語
1.“歇后語”是我們中華民族獨有的一種文化,在民間廣為流傳。大家聽說過這些歇后語嗎?現在老師說出上半句時,請大家對出下半句。
三個臭皮匠——
周瑜打黃蓋——
關公面前耍大刀——
2.同學們知道哪些有關于古典名著的歇后語?
【語文是母語,學習的機會無所不在,學生課外的積累是超乎想象的。】
二、學習“歇后語”,合作交流
1.出示文中歇后語,準確流利朗讀。
2.交流對歇后語的理解,講一講背后的典故。
3、多種形式的讀,鼓勵背誦。
三、聯系生活,鼓勵運用
1.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會聽到人們運用歇后語,課文中這六個歇后語可能會在什么樣的場合用到呢?請同學們展開想象,試著說一說。
2.學生交流,對運用恰當的語言環境給予表揚。
四、課外擴展,鼓勵搜集
1.有關于古代名著的歇后語還有很多,你知道哪些?可以說出上半句,讓大家猜一猜下半句。
2.請同學們課下搜集有關于古典名著的歇后語,并試著明白這個歇后語的出處。
五、自學“課外書屋”,鼓勵讀原著
1.自讀課外書屋相關提示,談一談你的感受。
2.《西游記》的電視劇,動畫片同學們看得已經很多了,可老師覺得只有品讀原文,感受原汁原味的《西游記》才能真正讀懂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請同學們找來《西游記》原著來讀一讀,感受那撲朔迷離的神話世界。
五年級語文教案篇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習本課生字新詞。聯系具體語境體會文中重點詞語與句子的意思。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一邊讀一邊展開聯想,加深對課文的感悟。
過程與方法:整體感知,結合生活體驗理解課文。
情意目標:激發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與自豪感。激發學生將愛國之情化作報國之志、強國之能。
教學重點:帶著熱愛與崇敬的感情朗讀獻辭,注意讀好排比句與長句子。
教學難點: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與生活經驗,說說:“五星紅旗,你是我的驕傲。”這句話的含義。
第1課時
一、激情導入
1、你們一般會在哪些地方看到五星紅旗?知道什么時候會升旗?
2、一面旗幟,就是一個時代的印證;一面旗幟,就是一段永垂不朽的歷史。
3、每到周一的時候,我們戴上鮮艷的紅領巾,排著整齊的隊伍去操場舉行升旗儀式,聽到莊嚴的國歌奏響,看到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的時候,你的心中有怎樣的感受?
二、初讀感知
1、自由朗讀,要帶著熱愛和尊敬的感情。
2、把你印象深的段落多讀幾遍。
三、學習課文。
學習方式:小組朗讀競賽。
1、師指導。
(1)引導讀第2節。
(2)師生配合朗讀,體會排比句的運用表達作者強烈的情感。
(3)男、女生感情練讀。
2、重點反饋以下段落,引導學生朗讀出充沛的情感。
(1)、您在廣闊的藍天之上,蜿蜒的長城為您作畫,奔騰的長江為您譜曲……
①師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盡覽祖國大好河山:長城的壯麗,長江的雄渾,還有黃河的奔騰不息,黃山的氣象萬千……
當我們想到黃山、黃河、長江、長城就不能不想到五星紅旗在我們心中無以替代的神圣地位和崇高信仰!
②師生共同朗讀,讀出語氣連貫和激情
(2)在珠穆朗瑪……壯志凌云的豪氣
在奧運會……崛起
在茫茫的太空……廣闊的生命力
①啟發想象:A、登頂成功時,科學工作者對著亙古不變的雪山大聲呼喚——(我們來了,我們成功了)
B、奧運會上勇奪金牌,運動員眼里能動著喜悅的淚花,他們在說()
C、神州六號發射成功,他們無比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告:()
②朗讀體會:
③啟發:還有哪些情景令人欣喜和激動呢?
(3)升起……希望之旗,升起……強盛之旗,升起……靈魂之旗,升起……興旺發達之旗。
第二課時
一、總結課文。
1、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2、朗讀孫楠演唱的《紅旗飄飄》
3、討論:歌中有一句:五星紅旗,你是我的驕傲,說說你的理解。
指導:例如申奧成功,神六飛天,登頂成功,南極科普,袁隆平中國水稻之父,王軍霞披著紅旗跑完馬拉松,姚明,劉翔……
二、作業拓展
1、積寶:抄你喜歡的段落。(《紅旗飄飄》、、)
2、啟智:
馮驥才的《旗子與國旗》的閱讀訓練。
3、怡情。
請你朗讀《我愛你,中國》、《鄉音鄉情》并學著動用排比句式等修辭手法,寫一段話,表達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板書設計:
向五星紅旗敬禮 在珠穆朗瑪之巔
在奧運賽場上
在茫茫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