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電子版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電子版篇1
《風娃娃》
教學目標:
★認識11個生字,會寫8個字。
★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風娃娃的好心和傻氣。
★通過朗讀,體會其中的道理。
★學習通過對比進行描述的方法。
★懂得“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要看是否對別人有用的道理。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懂得“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要看是否對別人有用的道理。
教學難點:
了解課文通過對比進行描述的方法。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認識11個生字,會寫8個字。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圖片。
教學過程:
一、解題、導入新課。
二、識字寫字。
1、自由讀課文:邊讀本畫出本課生字。
2、借助拼音反復讀帶有生字的句子。
3、小組交流。
4、檢查學生生字的讀音。
5、開火車讀生字。鞏固生字的讀音。
6、教師重點指導
7、寫字指導。
三、自由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四、作業。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通過朗讀懂得“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要看是否對別人有用”的道理。
教具準備:
圖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自由讀課文,風娃娃做了哪幾件事?
二、學生討論回答。
三、自由讀第2~4段。
思考:風娃娃做了什么事?結果怎么樣?
四、自由讀第5~6段。
思考:風娃娃做了什么事?結果怎么樣?
五、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思考;你想對風娃娃說些什么?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電子版篇2
a.分自然段指名讀文,其他同學邊聽邊在不懂的詞語旁
b.交流解釋不懂的詞語。(情報抗日游擊隊哨兵)
以上詞語教師可以結合時代背景簡單介紹。
(三)讀題質疑。
1.指名讀課題,讀后你知道了什么?還想知道一些什么?
(如:他是怎么送情報的?結果怎樣?)
2.教師過渡:“通過學習課文內容,我們就可以解決這些疑問。”
(四)學習課文內容,讀中感悟。
1.學習課文第一段。
a.指名讀課文第一自然段,引導學生質疑:“虎子為什么要把情報縫在衣服里?”
b.想象,如果被敵人發現會怎樣?(理解虎子是冒著生命危險送情報的)
c.創設情景:如果你是游擊隊員,虎子馬上就要出發了,你會對他說些什么?
過渡:最后虎子完成任務了嗎?課文什么地方告訴我們的?學習課文最后一句話。)指名讀“就這樣,虎子巧妙地過了橋,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d.指導朗讀,突出“巧妙、出色”。
e.引導學生質疑:虎子是怎么巧妙地過了橋,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f過渡:哪個自然段告訴我們的?
2.學習第2、3自然段。
a.自己讀一讀$、"自然段,想一想,在送情報的過程中發生了什么情況?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b.小組交流。
c.學生匯報,教師簡單板畫過橋情境。
d.教師質疑:發現了敵人,過不了橋,虎子這時回去行不行?為什么?(引導學生體會虎子為了送情報,為了完成任務不怕犧牲,機智勇敢地同敵人做斗爭。)
e.他觀察到了什么?指名讀。
過渡:有辦法了,虎子終于想出了辦法,巧妙地過了橋。
3.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
虎子想出了什么好辦法?怎么巧妙地過了橋?
a.讀一讀課文,想一想,和小伙伴說一說,演一演。
b.匯報:邊讀邊演,虎子是怎樣過橋的。
c.填空練習。
虎子()沖到橋上,屋里的哨兵快出來了,虎子(),()慢悠悠地向小王莊方向走去。
d.讀一讀括號中的詞語,體會虎子的機智勇敢。
e.再找學生演一演,虎子是怎樣巧妙地過橋的。
(五)總結:學習了課文,你想對虎子說什么呀?
教師總結:
在抗日戰爭中有許多許多這樣的兒童團員,他們為了打擊敵人,不怕犧牲自己年幼的生命。
《一粒種子》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字,學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內容,體會大自然的生機與情趣,知道種子發芽需要的基本條件,獲得一些簡單的植物生長的知識。
教學重點:
1、認識3個字,學寫8個字。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來學習第二課:一粒種子。請大家齊讀課題。
讀了課題你們有什么問題嗎?學生質疑。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讀準字音,標明課文自然段。
2、指名讀課文,大家評議。
3、默讀課文,課文講了什么?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嗎?
4、學生反饋,質疑,解疑。
5、再讀課文。
思考:一粒種子是在什么情況下成長的,他看見了什么?
聽見了什么?
6、同桌互相說一說。指名反饋。
7、抽讀要求認識的字。
挺蚯蚓
三、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悟文中所蘊涵的情感。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指名讀,教師指導。
3、分角色朗讀課文。
四、拓展。
種子看到了一個光明的世界,你能說說這個光明的世界
是什么樣子的嗎?
1、分組說。
2、分組反饋。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認讀生字卡,說詞。開火車
2、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
二、豐富我們的詞語庫。
暖和、熱鬧、連忙……
三、自由組合表演。
四、學習會寫字。
1、出示會寫字,讀一讀,說詞,看誰說的多。
暖、渴、舒服、輕、邊、叫、鉆
2、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同桌互相說一說。
4、有哪些字需要老師和大家的幫助。
5、學生練寫,教師個別指導。
6、作業展示。大家評議。
作業:
1、寫字。
2、和家人一起讀課文。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電子版篇3
教學目標
會認13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
培養學生朗讀、理解能力。
聯系生活實際理解成語的含義。
培養學生讀書興趣。
教學重點:
會認13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
教學難點:
指導學生通過朗讀理解課文,抓住重點詞句在讀中聯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義。
教具準備:
小鳥和青蛙頭飾、生字卡片。
第一課時
一、導入:揭示課題,解題。
板書“坐井觀天”“觀”是什么意思?“坐井觀天”連起來是什么意思?預習了課文,你知道是誰坐井觀天嗎?青蛙都看到些什么呢?
二、初讀課文,檢查預習。
1、自讀課文,把生字讀準,畫出不認識的字。
2、說說讀懂了什么。(課文寫的是誰和誰之間的什么事?)
檢查生字詞語:青蛙、井沿、邊際、相信
⑴比一比,再組詞。井()沿()抬()開()沒()拍()
⑵用“答”字擴詞。
三、指導書寫。
1、教師、學生一同分析字型。
2、教師示范書寫重點字。
學生描紅,臨寫。
組詞練習,小組內開展組詞競賽,看誰組的詞最多。
四、再讀課文,了解內容。
1、再讀課文,想一想小鳥和青蛙各在什么地方?
它們因為什么事情爭論起來?
五、課后思考:天到底大還是小?青蛙和小鳥誰說得對呢?從那些話可以看出天很大?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猜字謎:水邊幾張口……(沿)二只小耳朵……(際)
貼一貼: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坐井觀天》。我們知道了青蛙、小鳥分別在什么地方?學生回答,請學生上去板貼。
青蛙坐在井里,小鳥飛來,落在井沿上,它們爭論不休。它們在爭論些什么呢?請小朋友仔細聽。
二、聽錄音,了解大意,啟發讀課文
1、學生看動畫。
2、指名回答:它們在爭論什么?從它們的爭論中,你聽懂了什么?
3、認真地把課文讀一讀。找一找課文中,你從哪兒知道了青蛙和小鳥各自的看法,用筆劃一劃。
三、匯報成果并講解
1、你從哪句話中可以看出青蛙認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2、理解“大話”。
理解“那么遠”。你能讀出青蛙不相信小鳥的語氣嗎?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無邊無際”有多大?
角色朗讀課文。指名兩個學生分角色朗讀;愿意扮演小鳥的學生起立讀,其余學生坐著讀青蛙的話;請一學生上臺表演,其余學生當小鳥,分角色朗讀。
四、請你勸勸青蛙,學生表演。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電子版篇4
從前有一片霧,他是個又淘氣又頑皮的孩子。
有一天,霧飛到海上。
“我要把大海藏起來。”于是,他把大海藏了起來。無論是海水、船只,還是藍色的遠方,都看不見了。
“現在我要把天空連同太陽一起藏起來。”于是,他把天空連同太陽一起藏了起來。霎時,四周變暗了,無論是天空,還是天空中的太陽,都看不見了。
霧來到岸邊。
“現在我要把海岸藏起來。”于是,霧把海岸藏了起來,同時也把城市藏了起來。房屋、街道、樹木、橋梁,甚至行人和小黑貓,霧把一切都藏了起來,什么都看不見了。
他躲在城市的上空,說道:“現在,我該把誰藏起來呢?”看來,再也沒有可藏的了。
“我要把自己藏起來。”霧把自己藏了起來。
不久,大海連同船只和遠方,天空連同太陽,海岸連同城市,街道連同房屋和橋梁,都露出來了。路上走著行人。小黑貓也出現了,它搖著黑尾巴,悠閑地散步。
霧呢?不知道消失到哪里去了。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電子版篇5
教學設計示例
1.所見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8個生字。了解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通過朗讀,感受詩中牧童的機靈活潑,天真可愛。
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生字,朗讀和背誦課文。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看圖導入
(一)觀察課文配圖
1.圖上都有什么?(兒童、牛、大樹、蟬)
2.仔細觀察圖畫,看看這個兒童是什么時候的人。是干什么的。(引導學生抓住兒童的衣著及牛和兒童手上的鞭子的聯系,明白這個兒童是古時的一個放牛娃。)
3.圖上的兒童在干什么?(指導觀察兒童的表情,初步體會牧童看見樹上的蟬時的心情。)
(二)揭題,解題
1.解釋題意:牧童騎著牛,唱著歌,忽然聽到蟬的叫聲,于是停住歌聲跳下牛背,準備捕捉蟬。這一切給一個叫袁枚的詩人看見了,他就寫了一首詩,叫“所見”,意思是說詩中寫的內容是自己親眼看到的。
2.出示課題:“所見”,讀題。
3.介紹作者:袁枚,清代詩人,浙江錢塘(今杭州市)人。
二、初讀詩歌,理解課文
(一)初讀課文
l.學生輕聲自讀課文,要求讀準確,讀通順。
2.檢查自讀情況。
(1)出示生字詞卡:
(2)注意翹舌音,前鼻音:振蟬
3.教師范讀。
4.看插圖,讀詩句,想想每句詩說的是什么意思。
5.指名讀得好的學生讀全詩。要求學生邊聽讀,邊看圖,思考:起初牧童在黃牛背干什么?后來呢?
(指名讓學生試著回答問題。牧童開始在黃牛背上唱歌,后從牛背上下來了,站在那兒想捉蟬。)
(二)學習詩句,理解詩意
1.理解第一句“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1)用自己的話說說前一個分句的意思。通過觀察圖使學生理解到“牧童”指的就是放牛的小孩。
黃牛——牛的一種,角短,皮毛黃褐色,或黑色,也有雜色的,毛短,常用來耕地或拉車,肉可以吃,皮可以制革。
(2)讀整個詩句,查字典說說“振”“樾”的意思。
振——振動樾——樹蔭
教師補充:“林樾”是指茂密的樹林。
(3)用自己的話說說后半句的意思。(響亮的歌聲在茂密的樹林里振蕩。)
(4)讓學生讀詩句,然后用自己的話說說整句詩的意思。
2.理解第二句“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1)齊讀第二句,并看圖,說說圖上的牧童在干什么,與第一句說的情景有什么不同
(著重指導學生觀察牧童的表情。)
(2)理解前一個分句的意思。
查字典,說說“欲”“捕”在詩中的意思。(欲——想捕——捉)
用自己的話說說前半句的意思。(想要捕捉鳴叫的知了。)
(3)讀全句,想一想:牧童聽到廣蟬的叫聲后,怎樣做的呢?
“閉口”在這里是停止唱歌的意思。
“立”指牧童從牛背上迅速跳下來,站在樹下。
理解“忽然”一詞在詩中的意思。(騎在牛背上唱歌時,忽然聽到蟬叫聲。)
(4)讀詩句,用自己的話說說整句詩的意思。
三、齊讀全詩
四、敘說詩意
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
l.熟讀全詩。
2.說說下面幾個詞語的意思。
振欲捕鳴閉口立
二、整體感知
引導學生看圖,理解全詩,說出詩意。
1.看插圖,講圖意。
2.用自己的話說說全詩的意思。
(夏天,一個牧童在樹林中騎著一頭黃牛高聲歌唱,知了在樹上叫著。牧童聽到了知了叫聲。想去捉知了,立即停止唱歌,跳下牛背,站在樹下,望著樹上的知了。)
三、指導朗讀,加深理解
1.指導讀第一句詩。
想象牧童在牛背上高聲歌唱的心情。
指導讀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2.指導讀第二句詩。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忽然閉口立”使我們想到了什么?(教師可引導學生想象牧童面部表情,他全神貫注地盯著知了。想象牧童的動作,他踮起腳尖,身子向前傾,雙手輕輕拍起,作好捕捉知了的準備。想象牧童的內心活動,他不住盤算怎樣抓知了。讓學生仿佛身臨其境,產生“屏住呼吸,別驚動了知了,趕快捉住它”的感覺。)
3.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四、背誦全詩
五、分析指導字形
1.比較字形。振——晨蟬——彈忽——物閉——閑
2.重點分析、記憶字形。
欲:左邊是“谷”,第四筆“捺”改為“點”,右邊是“欠”,不是“文”。
所:左邊不要寫成“戶”。
3.指導書寫。
六、.總結
1.朗讀全詩。
2.背誦全詩。
3.學了這首詩,你覺得這個牧童怎么樣?(活潑可愛,愉快、頑皮)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案電子版篇6
一、教學要求:
1、知識點教授:學會本課8個生字和由這些字組成的詞語,會用“五光十色、熱情、有名”造句,理解課文內容,認識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及好在什么地方。
2、技能運用:利用多媒體教具進行優化教學,使學生主動、快樂地參與到課堂中來,培養學生聽、想、說、寫的綜合能力;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課文第二段。
3、激發情感:通過講讀、理解課文,及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誦,增強學生對葡萄溝的向往及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二、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葡萄溝為什么是個好地方。
三、教學用具:
教學錄像帶、電教用器。
四、教學時間:
3課時。
五、教學過程:
[目標:初步理解課文內容大意,掌握課文生字詞]
一、談話激趣,揭示課題:
1、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過《日月潭》這篇課文了,那大家喜歡“日月潭”這個地方嗎?為什么?(生述。)現在,老師要再帶領大家一起去參觀一個與日月潭一樣美麗的地方,你們知道這是哪里嗎?(看圖生述)
2、播放課文教學錄像帶,激發學生情感。
3、過渡語設計:葡萄溝這個地方可真美呀!大家喜歡“葡萄溝”嗎?(生述)師揭示并板書課題:18、葡萄溝
二、設疑點、齊讀課文解疑。
1、提問:那你們知道這個地方為什么要叫“葡萄溝”嗎?請同學們帶著問題齊讀一遍課文。(糾正部分字讀音)
2、師誘:課文中告訴了我們葡萄溝是一個出產什么的地方?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九十月有葡萄。但我們“葡萄溝“這個地名,卻只提到什么水果呢?(葡萄)“葡萄溝”出產了那么多水果,照理應叫“水果溝”,為什么要叫“葡萄溝”呢?等我們學完了這篇課文大家就知道原因了。
三、初讀課文,初步理解課文大意。
1、自由輕聲朗讀課文。要求:借助拼音讀準字音,并畫出各自然段及帶有生字的詞,生詞多讀幾遍。
2、全文總共有幾個自然段呢?主要向我們介紹了什么地方的什么東西呢?(生:葡萄溝的葡萄。)
3、出示想一想,初知課文大意:
A、明確題目要求(指名讀題),思考三個問題,并找出相應的段落。
B、師布置默讀,并檢查默讀效果。
(a)葡萄溝在什么地方呢?那里是干什么的?都出產什么水果呢?人們最喜愛什么水果?哪一個自然段回答了想一想當中的第1個問題呢?1組朗讀第一自然段。
(b)為什么人們最喜愛葡萄溝的葡萄呢?哪一個自然段回答了這個問題?
1、2組朗讀第二自然段。
(c)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呢?(師:大家喜歡葡萄干嗎?你們想不想知道它到底是怎樣做出來的嗎?)哪個自然段回答了我們的疑問?
3、4組朗讀第三自然段。
4、你們喜歡“葡萄溝”這個地方嗎?為什么呢?現在可不可以用我們課文中的一個自然段一起來回答呢。(師板書:真是個好地方。)
四、生字詞教學。
1、觀看生字表教學錄像。
2、指名學生認讀、齊讀生字并口頭組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