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二年級的教案
語文二年級的教案篇1
《不用嗓子的歌手》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讀懂文章內容,了解小動物奇妙的發音方式。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培養求知的興趣。
3、會讀、寫本課的生字,積累詞句,括展知識。
教學重、難點
學習生字詞,分角色朗讀課文,了解小動物有趣的發音方式。
課時安排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歌聲激趣,談話導入:
1.師引入:(課前一支歌)同學們剛才的歌聲真洪亮,大家唱歌用什么來唱的?動物王國里也有一群歌手,但他們是一群……
板書課題不用嗓子的歌手
2.生質疑:多奇怪哦,看著這個題目你有什么問題提出來?
生思考并交流。
3.師歸納:同學們真會動腦筋,老師把你們的問題歸納成以下兩個問題:(出示課件,指名讀問題)
(1)課文中提到哪幾個不用嗓子的歌手?
(2)這些歌手都是怎樣唱歌的?
讓我們帶著這兩個問題來學習課文。
(設計意圖:學生課前一支歌自然引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歸納問題為理解課文做鋪墊。)
二、檢查預習,引導質疑:
1.生小聲讀課文,用筆標出自然段。
誰來說說這篇課文有幾個自然段?想想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指名回答)
2.師出示字詞卡片:檢查要求會認的生字、詞!
(指名讀、開火車讀、齊讀)
(設計意圖:檢查學生讀課文的熟練程度,并引導學生討論學習課文設計到的問題,逐步鍛煉學生初步的自學能力)
三、品讀重點,讀中生情:
3.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用“----”劃出文中不用嗓子的歌手都有誰?
4.指名回答,師板書:小蜜蜂、小青蛙、蟬(知了)
5.師提出要求:回到四人小組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完后討論學習,用“~~~~”劃出課文中這些不用嗓子唱歌的歌手都靠什么唱歌的句子!我們看看哪組同學讀得認真,找問題找的準,讀完劃出的請坐起來。
生在四人小組:先讀課文,再討論師提出的問題,用“~~~~”標出。
6.生匯報討論結果,師隨機板書。
(1)小蜜蜂嗡嗡嗡靠翅膀振動發聲的。(從哪段知道的?)指名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師:小黃鶯聽到小蜜蜂的歌聲,感覺真好聽,就夸獎小蜜蜂,而小蜜蜂卻笑著說了。這里應讀出什么樣的語氣?
生回答:熱情、友好的語氣。生試著讀,師范讀、齊讀。
師總結并提出要求:通過小蜜蜂的介紹,小黃鶯知道了小蜜蜂是靠翅膀振動而發出“嗡、嗡、嗡”的聲音。哪位同學來模仿小蜜蜂邊做動作邊發出聲音讀這一段?
指名帶動作模仿讀第二自然段。
(2)小青蛙呱呱呱靠聲囊發聲的。(指名回答,師相機板書)
師問:A、小青蛙發出什么聲音?文中怎樣形容青蛙的歌聲的?
B、所以小黃鶯稱贊說什么?這時小青蛙也笑了,說的話應讀出什么樣的語氣?(指名讀出語氣)
(3)蟬吱吱吱靠肚子上的彈性的透明薄膜振動發聲的。
7.大家都見過蟬了沒有?我們這很少見。南方白天一般很多見,出示課件。(相機介紹關于蟬的知識)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讀,感悟課文內容,并從中體會到大自然的奇妙,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四、拓展延伸,仿說訓練:
8.師引導提出要求:課文二、三自然段,寫小蜜蜂、小青蛙時都采用了對話的形式,從中得出他們各自怎樣唱歌。而寫到蟬的第四自然段卻用敘述的方式,說出蟬是靠肚子上透明薄膜振動發聲的。誰能仿照前兩段也把第四自然段改成對話形式的內容?
(指名按自然段敘述方式進行仿說)
9.小黃鶯去找金嗓子歌手,而現在聽了不用嗓子也能發聲的青蛙、蜜蜂、蟬各自的介紹。這時他可能會說些什么呢?(指名回答)
過渡:這些歌手唱歌的方式多奇妙呀!大家想聽到他們的歌聲嗎?
10.下面我們請幾位朗讀小能手讀下面幾個句子!
(出示課件)指名讀出語氣!
11.這三個句子中出現了三個表示聲音的詞,讓我們感受到歌聲就在耳邊,你還能說出一些表示聲音的象聲詞語嗎?(指名說詞語)
12.讀了這篇課文,聽了歌手的歌聲和各自的介紹,你覺得小黃鶯剛開始對蜜蜂、青蛙、蟬的稱贊準確嗎?你能幫小黃鶯對這些歌手重新做出準確的評價嗎?(指名上臺填寫或口頭填)
出示課件:(1)、小黃鶯聽了蜜蜂的歌,稱贊說:“------------------”!
(2)、小黃鶯聽了-------的歌,稱贊說:“------------------”!
(3)、---------聽了-------的歌,稱贊說:“------------------”!
(4)、臺下的觀眾聽了合唱隊的歌聲,稱贊說:“---------------”!
13.分角色朗讀課文。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領悟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模仿課文中的描寫方式,進行口頭表達能力的鍛煉和培養)
五、展示交流,進行小結:
14.展示交流搜集資料:
你還知道自然界中哪些小動物唱歌的形式?(學生展示交流搜集到的相關資料,師進行肯定與鼓勵)
15.進行小結:
大自然太奇妙了,我們大家要愛護大自然,要留心去觀察大自然,你一定還會有更奇妙的發現。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給他們搭設展示的平臺,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小結使內容完整)
語文二年級的教案篇2
教學目標
會寫8個字,能在實際中靈活運用。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朗讀課文。展示搜集資料。
二、指導書寫。
寫字之前要仔細觀察每一個字。要注意“曬”的第九筆是豎折,不是豎彎鉤;“害”中間的一豎上下都要出頭;寫“災”和“黑”時要注意復習筆順。指導寫字,可以把重點放在“兩點水”、“三點水”和“四點底”的寫法上。
兩點水(沖)的寫法,可以在教師示范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觀察:兩筆是以橫中線為中心上下對應的,“點”和“提”在橫中線兩邊“對望”;寫“提”要起筆向下,再回鋒向上。
“三點水”(池)的指導可以在兩點水的基礎上進行,可以邊示范邊引導觀察:第一點與兩點水的第一點位置相當;第二點正好在橫中線上;第三世界三筆“提”起筆比兩點水的“提”位置低。另外,“池”字右邊的“也”,“橫折鉤”的“橫”要向上斜,“折”要往左斜,“豎”剛好寫在豎中線上,“豎彎鉤”盡量往右邊伸展,鉤向正上方,不要往左收筆。
三、實踐活動。
1、課外畫一畫水的變化的連環畫,分別畫出水的變化的不同樣子,并在每幅畫下面寫一個詞語或一句話。
2、在老師的輔導下完成素質教育新學案。
四、作業設計:(可以選做)
1、復習本課。
2、預習第三課。
3、繼續做完課堂上的作業。
語文二年級的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培養學生動腦筋的好習慣。
2.鞏固“認—想—寫—用”的識字方法。
3.學習復述課文,用自己的話講述曹沖稱象的過程。
教學重難點
重點:初步培養學生動腦筋的好習慣。
難點: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講述曹沖稱象的過程。
教學方法:多媒體教學法、談話法
教學策略: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準備:桿秤、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師:小朋友們,你們看看老師在干什么?(稱東西)
這是一桿?(稱)你能用稱來稱東西嗎?誰想來試一試?
2.導入課題——《稱象》。
3.教寫“稱”字。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
2.認讀生詞
3.齊讀課文
(三)品讀課文,嘗試復述
1.學習第1、2自然段
(1)師:你知道大象到底有多大嗎?你能不能把描寫大象大的句子用“——————”畫出來。
(2)指導朗讀。
(3)師:這頭象真的是又高又大。(板書)
(4)師:這么大的象曹操喜歡嗎?你怎么知道他喜歡的?從哪兒看出來的?(第一自然段)
(5)引入難題——如何稱象?
2.學習第3自然段
師:現在請同桌互相讀一讀(第3自然段),看看官員們想出了什么辦法。
(1)第一個辦法行嗎?為什么不行呀?
(2)還有其他的辦法嗎?第二個辦法可以嗎?為什么呀?所以曹操怎么樣?
(3)師:又有人說,把大象宰掉,割成一塊一塊的再稱。你說沒辦法一起稱,咱們就一塊一塊稱。可是曹操卻反對了,他可能會說什么?
(4)師:兩個辦法都被否定了,要想稱象真是——太難了!(板書)
3.學習第4自然段
(1)自由讀第四自然段,做到正確、流利。
(2)同桌互相檢查,看看對方讀得是否既正確又流利。
(3)指名讀,齊讀
(4)再讀課文,尋找步驟
(5)質疑
(6)步驟解答
(7)圖片解析,幫助理解
(8)利用關聯詞,練習復述
4.總結學習
師:曹沖的辦法真的稱出大象的重量了嗎?來讀讀最后一個自然段,看看結果如何。曹操的態度和之前一樣嗎?
(四)總結升華
1.師:同學們,今天學習了稱象這篇課文,你覺得曹沖是個怎么樣的孩子?
(聰明,愛動腦筋。)
2.師:愛動腦筋的你們能想出更好的辦法稱出大象的重量嗎?
(五)作業布置
語文二年級的教案篇4
《山霧》
設計理念
尊重學生的個體學習和個體收獲,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主要引導、點撥學生的困惑處,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抓住本文語言美、意境美的特點,引導學生進行各種形式地讀,感悟語言、運用語言。
教學目標
1、借助拼音認識12個生字,會寫8個字,感受漢字的形體美。
2、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聯系生活實際,把課文內容與想象結合起來。了解和感受山霧頑皮、可愛、神奇的特點,產生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教材簡析
《山霧》是西師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期的一篇講讀課文。它是一篇兒童散文,采用擬人手法,把山霧當做一個調皮可愛的娃娃,讓山霧走進了孩子們的生活,山霧也和孩子們一樣貪玩,到處鉆,到處跑,多么可愛啊!課文以充滿童趣的語言把山霧在清晨由山下漸漸升騰,并在山林中彌漫,以及太陽出來后,變成露珠的整個過程,生動、活潑地展現出來。讓學生了解山霧的特點,感受大自然的美麗,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
教學重點
1、指導學生認識12個生字,會寫8個字。
2、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1、孩子們,我們生活在黃瓜山上,夏天的早上我們到學校讀書時,眼前白茫茫的,它不是煙,也不是沙,它是什么呢?
2、霧是怎樣升起的?又是怎樣消失的?你們知道嗎?
3、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山霧》一課。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檢查生字
1、請同學們認真想想,平時你們見到的霧是什么樣子的?像什么?(同學自由說)
2、課文中的山霧又像什么呢?請同學們認真讀讀課文,讀完后告訴我。(讀通、讀順、讀準確)
3、課文中的山霧像什么呀?你們喜歡他嗎?那么課文中的生字娃娃都成了你們的好朋友了嗎?下面就請你們叫出它們的名字吧。
4、出示生字卡片,讀詞語,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生字娃娃。
5、你是用什么好辦法記住這些生字娃娃的。
三、細讀課文,體會內容
1、學習第一段。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看看課文有幾段,用筆標出來。
你們是從哪段知道山霧像貪玩的孩子的?
自由讀第一段,你從哪些詞語中知道山霧貪玩的?請把它們勾出來。(看看山霧是怎樣做的,找出動詞)
請同學說說自己找到的詞語(老師板書下來),再找出這個句子讀一讀。(指導讀好動詞)
哪個小朋友愿意來當山霧這個孩子?誰來跑一跑,鉆一鉆?
體會“一會兒……一會兒”的句式并練習說話。
誰能把貪玩的山霧讀給大家聽聽?其他同學評價一下。
請同學們自由讀第一段,第一段有幾句話?寫山霧的什么?山霧怎么樣?(抓住重點詞語讀中體會)
2、誰能讓這么貪玩的山霧聽話呢?請同學們自由讀第二段。
是誰讓山霧不見了?它們到哪兒去了?(自由說)
山霧這么聽話,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一段。
請同學來讀一讀這一段,讀出你心中的山霧。
請同學們看看第二段,這一段有幾句話?太陽出來了,山霧怎樣了?
四、朗讀想象
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跟老師一起去感受一下又貪玩又可愛的山霧。(老師范讀課文)請同學們認真聽,看誰看到的東西最多最美。
你們剛才看到了些什么?
請同學們邊讀邊想象畫面,再美美地讀課文。(把自己融入文中,讀出感受,讀出韻味)
把你喜歡的句子讀一讀,并試著背一背。
五、拓展延伸
請同學們下去畫一幅晨霧圖,并說說你畫了些什么,它們在霧中像什么。
語文二年級的教案篇5
《楓樹上的喜鵲》
教學目標:
1、細讀課文,在故事情境中有滋有味地體會“?”、“!”、“?”的作用,感受課文富有童趣的,純凈透明的語言。
2、照樣子創設故事情境,鼓勵孩子大膽想象,并借助“?”、“!”、“?”來表達。
3、通過感受故事中角色的感情,明白童話故事的真諦。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認讀生字新詞。
2、讀課文,回憶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了解課文中都有些什么?他們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認識楓樹。
(1)找出描寫楓樹的句子讀一讀。
(2)讀一讀描寫楓樹的句子,這里把楓樹比喻成什么?
生:很大又很高的綠色太陽傘。
(3)師:楓樹和太陽傘有什么共同點?
生:都能遮蔭,楓樹遮蔽了村里的渡口。
2、認識喜鵲。
(1)認識喜鵲阿姨,我像童話書里一樣稱呼她為喜鵲阿姨。這里體現了我的什么特點?
(2)我也像童話書里一樣稱呼六只小喜鵲為喜鵲弟弟。多么天真活潑的孩子。
3、在介紹楓樹和喜鵲的時候,我用了兩個“我喜歡極了”,從這里可以看出我對楓樹、對喜鵲怎樣的感情呢?
三、品讀領悟,體悟情感
1、現在請孩子們仔細地讀一讀4-12自然段。
(1)找出寫喜鵲語言的句子。
(2)喜鵲在忙些什么呢?
2、匯報交流展示喜鵲在忙些什么。
(1)喜鵲在忙些什么呢?一會兒教喜鵲弟弟唱歌,一會兒教喜鵲弟弟做游戲,一會兒教他們學喜鵲阿姨自己發明的拼音字母?
(2)仿寫拓展。
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
(3)體會這里的“?”的作用。
說明喜鵲忙的事情遠不止這些,其實還有很多,還沒有列舉出來。那同學們來幫他列舉一些吧。
(4)學生匯報。如:一會兒教他們捉蟲子,一會兒教他們飛翔?
3、交流喜鵲語言的句子。
(1)找出句子。
A、“鵲!鵲!鵲!”喜鵲阿姨教到。
B、喜鵲弟弟也跟著學“鵲,鵲,鵲??”
C、問喜鵲弟弟:“鵲!鵲鵲鵲?”
D、喜鵲弟弟一起快樂地回答:“鵲!鵲鵲!鵲鵲鵲!”
(2)體會每一句的意思,找出文中相應的句子。
(3)體會句中的“?”“!”“??”的作用。
4、身臨其境,分角色模仿喜鵲的叫聲,上臺展示。“鵲!鵲!鵲!”“鵲,鵲,鵲……”“鵲!鵲鵲鵲?”“鵲!鵲鵲!鵲鵲鵲!”
四、拓展延伸
1、小組合作探究,交流喜鵲還會說什么……
(1)師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自己創作童話。
A、我看見喜鵲阿姨找了一條蟲子回來,站在窩邊。喜鵲弟弟一齊叫道:“鵲!鵲!鵲鵲鵲!”
我懂得,他們的意思是:“____________”
B、喜鵲阿姨把蟲子送到喜鵲弟弟嘴里,叫起來:“鵲,鵲,鵲……”
我知道,她是在說:“____________”
(2)課堂交流,師給予評價
2、口語交際情景中延伸省略號的作用與用法。
(1)舉例造句。
(2)指導朗誦。
五、主題升華
這是一群跟我們一樣有著童真童趣的小喜鵲,熱愛自然,享受生活。他們的世界同樣也充滿了童話的純真,你們喜歡么?好,相信我們的孩子更是活潑有趣的“小喜鵲”,我們也能創作出美麗的童話。
六、作業
1、找像這樣有趣的童話書讀一讀。
2、再讀課文,體會“?”、“!”、“……”的用法。
語文二年級的教案篇6
《蒲公英的種子》
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兒童詩。全詩只有三句,句句押韻。并以蒲公英的種子的口吻娓娓道來,親切自然,孩子應該比較喜歡讀。尾句寫到蒲公英的種子“飛呀,飛呀,飛到哪兒,哪兒就是我的家?!逼压⒌姆N子會在哪兒安家落戶呢?這很能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引起他們的思考。
教學目標:
1、會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小詩,初步感受大自然中植物的奧妙。
2、會認讀“蒲公英、種子、毛茸茸、微風、飛”這五個詞語。
3、學會2個生字。(還有2個留到第二課時)
教學用具:
課件、實物
教學過程:
一、走進自然,揭示課題
1、課件演示各種植物的種子:椰子、榆樹、楓樹、蒼耳、噴瓜、鳳仙花、紫藤的夾果等。(教師邊__作邊介紹,學生指指點點。)學習“種子”一詞(1分鐘)
2、畫面定格:出現蒲公英,同時播放第一句詩的錄音:“我是蒲公英的種子,有一朵毛茸茸的小花?!?/p>
學習“蒲公英”一詞。
揭題,讀題。
二、背詩句,悟詩情
1、學生反復練說第一句詩,直到會背誦。
學習“毛茸茸”一詞。
看、摸、猜、說:
毛茸茸的()
()毛茸茸的
再一齊說第一句詩。
2、背第二句詩:
播放錄音:第二句詩“微風輕輕一吹,我離開了親愛的媽媽?!?/p>
學生說詩句。
學生吹。理解“微風”一詞
一齊背誦一二兩句。
3、背誦第三句詩
播放錄像“飛呀”
學生在座位上飛,說。
指學生飛,說。
問:美麗的小蒲公英,你飛到哪兒了?
學生說:“飛呀飛呀,我飛到(),()就是我的家。
4、背誦整首詩
三、讀讀詩,認認詞
1、翻開書,讀一讀
自己讀,標上行號。
同桌互查,給同桌打個小五星。
看大屏幕讀,聽行號讀。
2、認一認詞
聽編號認詞
開小飛機認詞。
四、寫一寫
公、種(讓學生展示)事先要會用實物投影。
五、拓展錄像
《植物的種子》
六、延伸作業
給別的種子也寫一首美麗的詩。
語文二年級的教案篇7
《酸的和甜的》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扮演課文。
2、懂得做事要親自嘗試的道理。
3、引導同學理解“迫不和待”和“大口大口”這兩個詞語。
【教學重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扮演課文。
2、懂得做事要親自嘗試的道理。
【教學難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不同的語氣表示角色的不同性格。
【教具準備】
多媒體,動物圖片,動物頭飾。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小朋友們,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兩件禮物、先看看這是什么?(出示醋)什么味兒的?(酸的)再看看這是什么?(出示糖)什么味兒的?(甜的)你們是怎么知道的呀?(嘗的)是啊,這么簡單的方法卻有人不知道,是誰呀、我們一起來看看第17課:酸的和甜的(板書課題)生齊讀。
二、圖文結合,感知內容
1、播放課件欣賞故事。
2、聽了這個故事誰能說說故事里講的什么?
三、朗讀感悟,深入體會
1、說得真好,那誰能把課文讀一讀?(抽8名同學接讀,同學提出朗讀要求:要讀流利,要讀出感情,要讀準字音),好,其他小朋友邊聽邊考慮“課文里的酸的和甜的”指的是什么?
2、剛才小朋友們讀得非常認真,現在誰能回答課文里的“酸的和甜的”指的是什么?(葡萄的味道)那么,葡萄到底是酸的還是甜的?我們先來聽聽狐貍是怎么說的?
3、課件出示課文第一自然段、并讓生從課文里找出狐貍說的話、聽了狐貍的話,你有什么疑問?質疑如:狐貍為什么說葡萄是酸的呢?(它吃不到就騙人,哦看來狐貍真狡猾。)
4,剛才你們都說狐貍想吃葡萄?你們是怎么知道的?(先讓小朋友們看圖并找出句子讀一讀,然后同學齊讀第一自然段,邊讀邊做動作、)讀了過后我們可知道狐貍是真想吃,但又吃不著怪不得騙人說是酸的,那么除了狐貍還有誰說葡萄是酸的?(松鼠,小兔,師板書)
5、他們又怎么知道的呢?請小朋友們依照自身喜歡的方式讀讀2~3自然段(他們是聽狐貍說的,他們相信了狐貍。)傻小兔,傻松鼠輕易相信了狐貍,太老實了,(師邊說邊板書:輕信,老實)我們再來體會一下它們的心情,男女生分讀2、3自然段。
6、前邊的三個小動物都說葡萄是酸的,有沒有誰會說葡萄是甜的呢?(猴子)同學自讀4~7自然段、讀后你覺得小猴子怎樣?(聰明)聰明在哪兒呢?(它嘗了呀)小猴子真聰明(邊說邊板書:聰明敢嘗、)
⑴好我們一起來看看小猴子來時的表示(課件出示第4段)并讓同學找出描寫小猴子動作的句子讀一讀、(邊讀邊做動作),然后師課件出示:小猴子爬上葡萄架、小猴子迫不和待地爬上葡萄架、讓同學說說你發現了什么?(指名說)多了一個“迫不和待”讓你體會到了什么?(指名說)
⑵我們再來瞧瞧小猴子是怎么吃的?(課件出示第7自然段)生找出句子讀一讀,并做做動作,然后師用課件出示:小猴子吃起葡萄來、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來、讓同學說說自身發現了什么?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⑶分角色朗讀4~7自然段、(師抽1人,讓其自身選擇合作伙伴,讀后讓同學評一評誰讀得好。)
7、當小兔子和松鼠吃著甜甜的葡萄時,他們頭腦里還有一個小小的疑問,請小朋友們聽聽(出示課件播放第8自然段)同學齊讀第八自然段。
⑴議一議:狐貍為什么硬說葡萄是酸的?你能幫他們想想原因嗎?把你的想法說給同位聽、然后抽生匯報,
⑵說一說:假如你在生活中遇到類似的事,你會怎么做?(抽生說說,從而引導同學無論遇到什么事,自身應該親自嘗試一下,不要輕意相信他人的話)、
8、演一演:師請四位同學上前面各飾一個角色、老師讀旁白,合作扮演課本劇。
9、讀一讀:很多小朋友都想扮演,下節課老師布置你們四人一組全都扮演一下,看誰演得好并評出最佳演員,好嗎?現在我們先來分角色朗讀全文。
(分四個大組,老師讀敘述局部)
四、遷移運用
1、同學看圖復述故事。
2、師總結: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向小猴子那樣,遇到不了解的事物一定要親自嘗試一下,做一個聰明,勇敢的小朋友。
語文二年級的教案篇8
【學習目標】
1、會認14個生字,會寫9個字。積累句子。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筍芽兒對春光的向往和奮發向上的精神。
3、愛讀科學童話故事,能從童話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教學過程】
一、創境揭題,誘發情感
出示兩幅畫面:筍芽兒、竹子。
(畫外音:小小的筍芽兒不到2個月就能長成健壯的竹子,多么奇妙啊,生長后的竹子渾身都是寶,給人們帶來無數的好處。想知道筍芽兒是怎么一天天長大的嗎?)
揭示課題:4筍芽兒
二、初讀感知,學習生字
三、讀讀畫畫,了解筍芽的生長經歷
愿意當可愛的筍芽嗎?
咱們通過讀讀書、畫一畫,把你們的生長過程記錄下來吧:
1、同學自由讀書,勾畫有關筍芽生長的詞句反復練讀。
2、試著畫出筍芽生長為竹子的過程,同位交流“筍芽生長錄”:
全班評畫,老師板畫。
指導朗讀有關句子。
四、朗讀感悟,體會筍芽的成因
1、小筍芽們,現在你們終于長成了一株株健壯的竹子,你們可以自豪地說:俺長大啦!再讀讀課文,你們還有什么想說的話?
2、指導朗讀春雨、雷公公呼喚的句子以及媽媽關愛、太陽公公溫暖的句子:
引導同學找出描寫美好春光的句子,指導朗讀。
3、分角色有感情練讀課文,補充“筍芽生長錄”的畫:
展示讀書,老師板畫。
五、總結全文
筍芽兒們,在溫柔的春雨姑娘滋潤,雷公公的呼喚,媽媽的關愛,太陽公公的溫暖下,你們自豪地長大了。把你們最想說的話寫在“筍芽生長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