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朗讀背誦并默寫《己亥雜詩》。
(2)聯系作者寫作背景,理解詩意,體會情感。
(3)初步感知本詩的表達特點。
2、過程與方法
讀好詩句,整體把握,誦讀賞析,領悟情感,拓展延伸。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詩人希望社會變革和期待人才輩出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教學重難點】
在誦讀的基礎上,理解詩意,體會情感。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導課題
課前活動:現在還沒有上課,我們先來做做小游戲,放松放松!第一關,看圖猜古詩。會背的一起來背背。你們真厲害,張口就來。我們走進第二關,妙語生花用古詩。哇,你們不僅會背,還能活學活用呢。最后一關,只言片語猜古詩。請你猜猜下面的文字說的是哪位詩人?是白居易呢,還是龔自珍呢?哇,這都能猜對,看來你們課外讀了不少詩呢。好了,咱們放松的差不多了,準備好上課了嗎?好,上課!
1、今天我們就要來學一首龔自珍寫的詩《己亥雜詩》。仔細看老師寫課題,請書空一起寫。己字可千萬不要出頭。雜字的最后兩筆是點,而不是撇和捺。(板書:己亥雜詩)
2、誰來讀讀課題。3、我們一起來讀讀。
二、釋詩題
①讀了課題你們知道詩題的意思嗎?誰來說一說?
師述:中國古代用天干地支紀年法,己在天干的第六位,亥在地支的最后一位,組合在一起就是1839年。這一年龔自珍辭官南下,一路將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記錄成315首日記體組詩。因為都寫于己亥年,所以將這315首詩都稱為——(讀課題)《己亥雜詩》。
②1839年的第二年,也就是1840年,中國發生了什么重大的事情嗎?(學生根據課前的搜集匯報:鴉片戰爭。)
③小結:這一年,正是鴉片戰爭的前一年,曾經強盛的大清帝國行將沒落。腐朽的清政府對外卑躬屈膝,對內大肆打壓,官吏__,百姓民不聊生。這時候,龔自珍寫下了這首詩。
三、讀詩韻
1、下面我們走進古詩,請自由讀詩,要求讀準字音,讀出節奏。下面誰愿意來展示你的朗讀?
師:你讀得字正腔圓。今天我要教大家一種讀古詩方法:四聲讀法,一聲二聲可以讀得長而輕;三聲四聲讀得短而重。咱們來看第一句,“九”是第三聲?所以讀得短而重,“州”是第一聲?讀的時候就要長而輕,注意老師的手勢,我手沒有收,你就不能停,我來示范讀第一句。第二行,你們來,注意,我的手勢不停,你們也不能停。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2、方法要學以致用,請你們自己練習。誰愿意來第一個來試,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勇者。看著我的手勢來,你不僅是勇者,你還是智者,一學就會。
小結:同學們自學能力真強,一學完就能完成得又好又快。
3、男女合作讀。
4、師生合作讀。
4、全班讀。
四、釋詩意
同學們讀得可真投入啊!詩,咱們已經讀準音,讀出節奏了。那么詩的意思你讀懂了嗎?請你借助下面的注釋來理解詩意,開始吧!
學生小組自由交流,解決以下內容:
(1)九州生氣恃風雷:
1、你讀懂了哪里?哪怕一個詞也行。你是怎么讀懂的?板書:九州生氣(我看了下面的注釋)嗯,借助注釋是我們理解古詩的常用方法。
2、“請你連下來說說。(風雷:①師解:唉,普通的暴風雷電能讓祖國生機勃勃嗎?一場暴風雷雨之后,大地會怎么樣?暴風雷電來臨之前,世界是什么樣的?(黑沉沉的,死氣沉沉的。)那也就是說,中國想要生機勃勃,就要靠一場如暴風雷雨般的——改革(板書:改革)②你真厲害,課處的知識真豐富。普通的風雷當然不能讓中國生機勃勃,所以這里的風雷是指暴風雷雨般的變革)。
(2)萬馬齊喑究可哀:
①為什么需要“暴風雷雨般的變格”呢?也許第二行會告訴你答案。
②這一行你又讀懂了哪一個詞語?(板書:萬馬齊喑)
③正是因為社會政治毫無生氣,讓人覺得可悲,所以要變革!
(3)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①那么該怎么“改革”呢?三四兩行也許會告訴你答案。
②“不拘一格”什么意思?拘什么意思?格呢?把他們組合起來呢?(板書:不拘一格)
小結:對于我們不知道的詞語,我們可以把他們拆開來解釋。這也是了解詞語意思的一種方法。
四、悟詩情
(一)、我們大體了解了詩意,從詩意中我們知道了社會政治毫無生氣,這是一種怎樣的局面呢?下面我就帶大家一起去祖國的大街上看看吧。
(1)賣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國之恨,隔著江水猶自高唱《玉樹后庭花》讀——,在清朝又何嘗不是這樣呢?難怪龔自珍說要“改革”了。讀——
(2)這是達官貴人,他們通宵達旦與歌妓舞女一起尋歡作樂,紙熏金迷,他們忘乎所以,只圖貪圖宴樂于西湖。讀——清朝的官員又何嘗不是呢!怪不得作者說要“改革”了。讀——
(3)這是當年外國人拍攝中國煙民做成的明信片,東亞病夫的形象世界流傳。連林則徐在上表朝庭的&39;奏書中也這樣寫道:“中原幾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啊!這要的局面還不要“改革”嗎?再不,就來不及了。讀——
(4)百姓流離失所,田不能耕,商不能經,工不能作,哀號遍野的豈止十萬百萬千萬啊!這是當時官府的施粥場景,有這樣一個母親,因為貧病,兒剛死在懷中,可憐的母親還在心中悲叫著:“兒且勿死,為娘今日趁一粥”,掩懷拭淚不敢哭”而與此形成顯明對比的卻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想要改變這種局面,就要改革,讀——
②看到這一切,用一個詞說說你此刻的情緒:(悲哀、憤恨……)這萬千情緒也同樣在龔自珍的腦海翻滾,他選擇了最能表達他此刻情緒的一個字:“哀”,大家讀讀這行詩。
③正因為“哀”、恨,所以大家盼望著一場大的風雷變革來喚醒這九州的生氣啊!
④他希望的“九州生氣”是怎樣的?(板書:九州生氣)用平時積累的詞語說說。(國泰民安、生機勃勃、安居樂業……)
小結:盼望著九州生氣,可偏偏生活在這樣萬馬齊喑的哀世中,叫人怎么不感慨!合起來在讀這兩行詩。
匯報詩的第二句:“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①那么應該怎樣“變革呢”?
他勸誰?怎樣勸?(多名學生匯報交流:用自己的話和表演來勸說)誰來勸勸?(讀古詩)
小結:
1、一個人的勸告是不夠的,第一組來人同學來勸。
2、再多點人吧?請第二組的同學加進來勸!
3、我們都加入這勸告的行列吧。讀——
師:他就是這樣一遍遍的勸,因為——,因為只有改革才能讓——。所以讓我們再大聲地勸勸天公,勸勸皇帝,勸勸達官貴人吧,讀——
5、全班讀全詩
6、詩已經在同學們的嘴里,心里,讓我們把背出來吧。
五、誦全詩,明情感
1、詩已經在你們的心里了,那么龔自珍在這首詩里表達了怎樣的愿望,你一定會有更深切的感受。學生交流匯報。所以,想改變萬馬齊喑的社會政治,讓九州充滿生氣,就要改革,就要不拘一格的任用人才。
2、拓展延伸
龔自珍的已亥雜詩還有很多首,下面我們來看看第5首。
拓展:PPT出示《己亥雜詩》第5首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3、作業:龔自珍還寫了很多這樣的詩,感興趣的同學課后可以找來讀讀。
板書設計:
己亥雜詩
【清】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變革
萬馬齊喑——————九州生氣
不拘一格=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
2.結合資料理解詩歌意思,感受文天祥在詩中所表現出來的崇高氣節。
3.理解課后兩組詩句的意思。
4.認識一個生字,學會兩個生字。
教學重點
1、通過閱讀理解課文,感受文天祥寧死不屈的堅定的高尚情操。
2、有感情朗讀并背誦這首詩。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準備:
1、查閱有關文天祥的資料。
文天祥生平簡介
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號文山,1236年生于江西廬陵(今江西吉安南)淳化鄉富田村。其父愛讀書,也很重視孩子們的學業,設法聘名師就教。文天祥無論寒暑都要在貼滿格言警句的書齋中與弟弟一起誦讀、寫作、談古論今。18歲時,文天祥獲廬陵鄉校考試第一名,20歲入吉州(今江西吉安)白鷺洲書院讀書,同年即中選吉州貢士,隨父前往臨安(今杭州)應試。在殿試中,他作御試策切中時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負,被主考官譽為忠君愛國之心堅如鐵石,由理宗皇帝親自定為601名進士中的狀元。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簡介作者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號文山,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二十歲考中狀元,官至右丞相兼樞密使。祥興元年(1278年)冬,在廣東潮陽兵敗被俘。元將勸他寫信招降張世杰,文天祥拒絕。次年被送至大都(今北京市),囚禁四年,始終堅貞不屈,被元軍殺害。其作品有《正氣歌》、《指南錄》、《過零丁洋》、《文山先生全集》等。
三、簡介寫作背景
1278年,文天祥率兵與元軍作戰于廣東潮陽一帶,不幸在五坡嶺被俘。元軍把文天祥囚于船上,元將勸他寫信招降宋將張世杰,文天祥拒絕。經過零丁洋時,他面對浩渺滄海,感慨國家命運,于是寫下了這首詩以表明自己的心志。
四、學生聽讀范讀錄音,強調學生注意朗讀節奏、重音及感情基調。
五、教師進行適當的朗讀提示。
六、學生嘗試有感情地朗讀詩文,感知詩文主要內容。
七、指名個別學生朗讀,師生對其朗讀進行適當點評。
八、學生齊讀詩作,增強對詩歌內容的感知。
九、組織學生結合課本注釋,逐句閱讀理解詩作,引導、幫助學生說說詩文的大意。
1、首聯回顧了詩人怎樣的經歷?
明確:一是讀經書入仕途(狀元出身);二是起兵抗元,戰斗了四年。
參考譯文:我這一生辛辛苦苦,靠著精通一種經書,并通過考試才進入了政界,可是卻在兵荒馬亂中渡過了四個年頭。
2、頷聯風飄絮雨打萍比喻什么?
明確:風飄絮比喻國家命運慘淡,危在旦夕;雨打萍比喻自己家破人亡,孤苦伶仃。
參考譯文:祖國的大好河山被敵人踐踏得支離破碎,象被狂風吹散的柳絮一樣;自己的一生動蕩不安,象被風吹雨打的浮萍一樣浮沉不定。
3、頸聯兩個惶恐,兩個零丁各有什么含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前者各表地名,后者各表心緒。表達對抗戰局勢的憂恐不安和對自身處境的自憐、哀怨。
參考譯文:兵敗撤退渡過惶恐灘時,與部下談起那些危難經歷,心中惶恐不安;而今身陷敵手,將士們死的死,散的散,只身被押解渡過零丁洋,更感到孤苦零丁。
4、尾聯表明了詩人怎樣的氣節?
明確:表明詩人舍生取義的決心,充分體現了他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崇高民族氣節。
參考譯文:人生自古誰無死,我寧愿讓一顆赤誠的愛國之心永照史冊,也決不屈服于敵人的刀下!
教師小結: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句千古傳誦的名句,是詩人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譜寫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贊歌。確是一首動天地、泣鬼神的偉大愛國主義詩篇。
十、品味探究:你最喜歡這首詩中的哪一句?試說說自己的看法。
十一、拓展延伸
推薦學生課外閱讀《正氣歌》,感受文天祥高尚的節操。
十二、鞏固練習
1、《過零丁洋》一詩押韻,韻腳是。
2、《過零丁洋》前三聯與尾聯在感情格調上有何區別?
十三、作業
1、熟誦并默寫這首詩。
2、課外積累與人生自古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類似的表達愛國、壯志的詩詞名句。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2-6小節,完成有關的作業。
2、體會文中一些用詞較精彩的語句。
3、理解“新的跨越”的含義。
教學重難點:
體會“新的跨越”的含義,體會文中一些用詞較精彩的語句。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知: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本文的生字詞并知道了這則消息的主要內容。請一位學生說說本則消息的主要內容。
2、讀一則消息的方法是什么?(先讀標題,再讀開頭,最后想這則消息的作用。)
二、學習2-3小節。
1、那么作者是怎樣把這則消息向大家敘述的呢?請學生輕聲讀2-6小節,想想火箭把衛星送上天,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你從哪些詞中可以體會出來?
2、反饋之后,板書:清晨、6時30分、7時正、20分鐘后
3、讓學生讀讀2-3小節,想想這兩節介紹了火箭的什么?(外形)
4、你覺得文中哪些詞句描寫火箭的外形寫得非常好?為什么?請學生討論。
5、反饋:
1)一座摩天大樓似的發射塔塔架的活動部分,沿著四條鐵軌,緩緩向西移動。
這句話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突出了什么?
2)矗立在發射架的環抱中。矗立是什么意思?寫出了什么?這句話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你讀之后有什么感覺。
3)箭體的底部,四個兩米多粗的助推器像神話中的巨人,隨時準備一躍沖天。
這句話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把什么比作了什么,助推器與神話中的巨人有什么地方相似?了解助推器的作用:推動火箭起飛上天。從而體會這個比喻句的兩個事物的相似點。再讓學生找一找這句話中的哪些詞語還體現了火箭的威武、雄偉。(四個兩米多粗、一躍沖天),并請學生談談體會。
6、請學生感情朗讀,讀出火箭威武雄偉的樣子。
三、學習4-6小節
1、自讀課文4-6小節,填寫火箭發射過程的表格。
時間衛星發射過程
6時30分準備起飛
7時正點火、起飛
7時44分沖出、直刺、飛向
11分鐘后星箭分離
20分鐘后進入預定軌道
2、體會描寫比較精彩的語句。
1)山谷里亮起一道閃電,滾來一陣雷鳴。
與“山谷里亮起一道光芒,傳來一陣巨響”比較。
你認為哪句好,好在哪里?(文中寫出了火箭上天時,發出的光芒很亮,點火時聲音很響)這里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要求學生說出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有感情地朗讀。讀后說說這句話給你的感覺怎樣?威力巨大
2)44秒鐘后,火箭沖出翻騰的煙霧,直刺霞光滿天的蒼穹,飛向東南天際。
這句話中哪些詞用得特別好,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寫出了什么?(火箭發射的速度極快)
這句話中的“沖出、直刺、飛向”能換嗎?為什么?
感情朗讀這句話,給你的感覺是什么?(準確無誤,威力巨大)
3)20分鐘后,傳來澳星準確進入預定軌道的喜訊。其的“準確”能換成“正確”嗎?
準確比正確更為精確。突出火箭發射很準確無誤,安全可靠,我國的航天技術比較發達。
有感情地讀一讀。
3、齊讀4-6小節,共同歸納出火箭的特點。(威力巨大,準確無誤)
四、作業
1、完成作業本第四、五題。
2、從近日的報紙上抄錄一則國內外的重大消息。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篇4
學習目標:
1、學會12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通過研讀描寫主人公諾尼心理活動的語句,體會人與動物表現出來的為愛犧牲的崇高情感,培養關愛他人,關愛生靈的優良品質。
重點難點:
通過對關鍵句子的理解,體會人與動物的情感。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思路。
2、講讀第一部分。
一、激情導入
1、同學們,在眾多的動物中,狗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之一,在遙遠的地球北極,茫茫冰雪世界中生活在這里的人與狗的關系更是非同一般。
2、簡要介紹愛斯基摩犬。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小說《浮冰上》講述的就是發生在地球北極地帶一個少年和一條愛斯基摩犬的故事,請同學們打開課本《浮冰上》。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請同學們讀讀課文,想一想這個故事里講了什么?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三、檢查初讀情況
1、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讀后正音,強調“匱”的寫法。
2、指名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復述課文。
3、說說最讓你感動的內容。
四、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1、自由讀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思考:你是怎樣理解,“除了他們兩個以外,再也沒有別的有血有肉的生靈了”這句話?
2、全班交流
3、再讀第一部分
4、教師小結:因為遇險,饑餓和寒冷讓他們難以忍受,死神正向他們一步步逼近,諾尼殺犬乃萬不得已卻也是情理之中,后來“我”殺了愛犬尼瑪克嗎?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1、繼續學習課文第二至四部分,通過研讀描寫主人公諾尼的心理活動的語句,體會人與動物表現出來的為愛犧牲的崇高情感。
2、培養關愛他人,關愛生靈的優良品質
一、復習回顧,導入新課
二、講讀第二部分(2——7自然段)
1、默讀課文2——7自然段邊讀邊畫出文中直接表現諾尼對尼瑪克的愛的語句。
“愛是真真實實的……他腿上的陣痛一樣真實”
“愛”、“又冷又餓”、“陣痛”沒有必然的聯系為什么要這樣寫?
2、合作學習,分析諾尼復雜的心理過程。
師:諾尼在是否要殺尼瑪克這一問題上是非常矛盾的,他經過了非常激烈的思想斗爭,作者是怎樣表現這一矛盾心理的呢?
三、講讀第三部分(8——18自然段)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這一部分,思考:
(1)諾尼幾次下決心殺尼瑪克?
(2)在文中劃出反映諾尼心理矛盾的詞,心理變化的詞。
(3)交流,板書
(4)品讀關鍵句子
“頭靠著頭,他輕輕地哭了……”諾尼為何而哭?這是怎樣的淚水?
(5)結合文本,再讀課文
2、教師小結:作者正是通過這一系列的動作,神態,描寫來表現人物矛盾的心理活動,這也正是我們在寫作時應該學習的方法。
四、學習第四部分(19——21自然段)
1、齊讀這一部分思考:這是太陽光折射在什么東西上面,而且一閃一閃的在動?是什么在一閃一閃的?
2、提問:現在,我們學習了此文后,你感受最深或者困惑的是什么?掙扎在死亡線上的諾尼,最終選擇放棄生命合理嗎?為一條狗而選擇放棄自己的生命值得嗎?
3、討論交流
五、教師小結
愛與生命同在,愛與萬物共存,倘若我把生命比作一棵大樹,那么愛則使它賦有活力,軀干挺拔,青枝綠葉。
六、作業,有感情朗讀課文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了解書法大家蔡襄的作品及風格。
2、了解福建的歷史上的著名書法家以及他們對中華文化所做的貢獻。
3、讓學生充分領略福建文明作為中華文明的一部分,感受家鄉的歷史文化。
課前準備:
搜集“蔡襄”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蔡襄(1012-1067),字君謨,漢族,仙游人,原籍仙游楓亭鄉東垞村,后遷居莆田蔡垞村,天圣八年(1030)進士,先后在宋朝中央政府擔任過館閣校勘、知諫院、直史館、知制誥、龍圖閣直學士、樞密院直學士、翰林學士、三司使、端明殿學士等職,出任福建路轉運使,知泉州、福州、開封和杭州府事。卒贈禮部侍郎,謚號忠。主持建造了我國現存年代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橋泉州洛陽橋,蔡襄為人忠厚、正直,講究信義,而且學識淵博,書藝高深,書法史上論及宋代書法,素有“蘇、黃、米、蔡”四大書家的說法蔡襄書法以其渾厚端莊,淳淡婉美,自成一體。
二、閱讀資料,感受柳永。
1、閱讀書本資料“書法大家蔡襄”。
2、文中介紹了蔡襄,你能向大家介紹一下嗎?
3、蔡襄是宋代著名書法家,其風格是什么?
三、了解蔡襄,分享體驗。
1、閱讀書本中的“相關鏈接”,了解唐宋閩籍書法大家。
2、福建歷史上還有很多的著名書法大家,你知道他們是誰?
四、總結課題,課后延伸。
1、學習了今天的內容,你知道了什么?
2、回家后可以向親戚朋友們介紹你所了解的福建歷史上的著名書法家,讓更多的人了解福建的歷史文化。
小學六年級上冊語文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殲滅、憧憬、千鈞一發”等重點詞語的含義。
2、能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理清課文順序。
3、通過理解重點詞句,感悟革命先烈為理想而獻身的無私和偉大,珍惜革命先烈用鮮血換來的幸福生活。
4、掌握學習課文的基本方法。
教學重點
抓住幾個“多好啊!”體會郝副營長無私奉獻的精神。
教學難點
抓住主要線索,讀懂課文的閱讀方法。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揭示課題,整體感知
1、大家對“燈光”一定都很熟悉,一到夜晚,每家每戶都燈火輝煌,大家都覺得燈光沒什么惹人注意的地方。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課文,題目就是《燈光》。(板書課題:燈光)我們來看一看,本文圍繞燈光講了一件什么事?
2、自由朗讀課文,做到正確、流利,遇到重要的或難讀的詞語做個標記。
(1)交流難讀或難懂的詞語。
(豫皖蘇平原、圍殲戰、胸墻、憧憬、黑魆魆、千鈞一發、璀璨)
(2)尋找帶有“燈”或“燈光”的句子,在課本上畫出來。
學生勾畫,同桌輪讀。
3、讀完以后,用精煉的語言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天安門廣場上的千萬盞燈,讓我想起了親愛的戰友——郝副營長。他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在電燈底下學習,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
4、理清課文表達順序:通過初步閱讀,你發現寫法上有什么特點?
(全文一頭一尾是寫現在,中間大部分是寫往事。即第一、二自然段和最后自然段寫的是現在,其余寫的都是往事。這篇課文運用了倒敘的寫法,有首尾呼應的特點。)
二、細讀課文,認知文本
1、面對燈光,文中的人們發出了怎樣的感嘆?(“多好啊!”)(板書:燈光多好啊)
2、快讀課文,小組探究:【課件2】
想想“多好啊!”這句話在課文中出現幾次,各是在什么情況下說的,把有關語句畫出來,再深入想想,他們在說這句話時,看到的是什么,可能想到什么。我們可以從中體會到什么?
3、交流,教師實時指導點撥。
“多好啊!”這句話在課文中出現了三次。
(1)第一次是清明節前的一個晚上,“我”漫步在天安門廣場上,忽然背后傳來一聲贊嘆:“多好啊!”
說這話的人也許是第一次來北京,也許是時過幾年又來北京,看到北京的美麗,看到人民的幸福生活,“多好啊!”是出自內心的由衷贊美。
(2)第二次是戰斗打響前,郝副營長借著火柴的亮光在看一本破書。書上的插圖畫的是一個孩子在電燈上讀書。
“多好啊”是郝副營長看插圖時的自言自語。此時,他也許想到勝利以后,人民過上幸福生活,也許觸景生情,暗暗下決心,為了戰斗的勝利,為了下一代能過上美好生活,要勇往直前,不怕犧牲。(板書:幸福生活)
(3)第三次是郝副營長在和“我”交談時說的話。
出示:【課件3】
他又劃著一根火柴,點燃了煙,又望了一眼圖畫,深情地說:“趕明兒勝利了,咱們也能用上電燈,讓孩子們都在那樣亮的燈光底下學習,該多好啊!”他把頭靠在胸墻上,望著漆黑的夜空,完全陷入了對未來的憧憬里。
“多好啊”是他對未來幸福生活的憧憬,“趕明兒勝利了,咱們也能用上電燈,讓孩子們都在那樣亮的燈光下學習。”
4、在學生理解第二、三次“多好啊”以后,要讓學生再深入往下想,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戰斗中郝副營長怎么做,畫出有關語句體會郝副營長的犧牲精神。(板書:燈光多好啊生命換取)
三、聚焦“燈光”,理解課文
1、學到這,能說說文章為什么以燈光為題呢?
(燈光給人帶來光明和溫暖,這也是郝副營長對未來美好的憧憬。)
引導:如果只想到這一層,遠遠不夠。我們的學習應由表及里,進行深層次的思考。默讀課文,再想想這個問題。
2、學生默讀。教師引導:文中還有一處特殊的“燈光”,你發現到了嗎?
(郝副營長在黑暗中點燃書本,照亮后續部隊前進的道路。)
3、讓我們靜下心來讀第十自然段,用心感受這特殊的“燈光”
(1)“千鈞一發”是什么意思?請聯系文中語句介紹當時的情況。
(2)“燈光”對戰友意味著什么?(生的希望,戰斗的勝利……)
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敵人的機槍打中了。郝副營長清楚會有這樣的后果嗎?這樣做是為了誰?請聯系上文對郝副營長的描寫,靜靜地思考。
“燈光”對郝副營長意味著什么?(為了全國解放,為了讓后代過上安寧生活而犧牲自己。)
4、再現“燈光”。
(1)教師范讀。請大家在腦海中再現這一感人的畫面。
(2)郝副營長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換來了我們的幸福和安樂,讓我們滿懷敬意來讀這特殊的“燈光”。
(3)根據剛才的想象,寫寫郝副營長當時的心情、動作、神情,讓英雄的形象刻畫得更清晰。
四、拓展文路,深化主題
1、最后的告別
【課件4】今天,我們來到了埋葬郝副營長的沙柳叢里。站在英雄的墓前,回憶他生前的夢想,你想說些什么呢?
(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你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今天能在明亮的燈光下讀書學習,不會忘記你們的豐功偉績。我們一定不辜負你們的殷切希望,為了讓人們過上更美好的生活努力學習,立志成才。)
2、主題深化
【課件5】這“燈光”會熄滅嗎?請發表你的看法。
(這“燈光”其實象征著英雄不怕犧牲、無私奉獻的偉大精神,因此不會熄滅,必將永遠閃耀在人們的心中。)
3、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涌現出無數像郝副營長這樣的英雄人物。正是他們默默地燃燒自己,才換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你知道他們的故事嗎?同學們可以利用網絡讀一讀英雄們的故事。
4、無論過去多少時間,生活在幸福中的人們不要忘記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誰為我們開創的,不要忘記那些革命先烈。
板書內容
燈光(多好啊)幸福生活
火光(多好啊)生命換取
《燈光》教學反思
《燈光》是一篇回憶往事的課文。課文通過對一件關于燈光的往事的回憶,歌頌了革命先烈的獻身精神,說明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一接觸這篇課文,我就陷入了沉思,因為現在的學生對于戰爭年代的苦難歲月知之甚少,如何帶領學生走入課文,理解革命先烈能夠為了現在的幸福生活付出血和生命的代價。因此,在教學時能否找到突破口為學生理解課文作鋪墊是取得本課教學成功的關鍵。
首先,抓題眼,初識英雄形象
教學時,在學生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后,我就緊緊抓住課題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課文為什么以燈光為題?課文哪幾處寫到了燈光,以此引起學生的思考,打開學生的思路。圍繞寫到燈光的句子,根據學生的發現,老師做順勢引導,幫助學生逐層理解,漸漸深入,一邊讀,一邊理解。通過課文的進一步學習,學生了解到,郝副營長因書中看到孩子在燈光下看書而憧憬未來,郝副營長為了后續部隊找到突破口,點燃書本而暴露自己不幸犧牲,但卻贏得了圍殲戰的勝利。學生初步感受到郝副營長關心下一代和不怕犧牲的品質。
其次,抓句子,提升英雄形象
緊緊抓住課文中三次出現的“多好啊”這一線索。讓學生再讀課文,想想“多好啊”這句話在課文中,分別在怎樣的情況下說的,把相關語句畫出來,深入思考,他們在說話時,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多好僅僅是指在燈光下看書嗎?讓學生從中體會思考,說出自己的理解和見解,與同學交流。
細讀三處“多好啊”,學生明白,這里“多好啊”不僅僅指孩子能在燈光下學習,而是郝副營長憧憬戰爭取得勝利后,孩子們有更優越的學習環境,老百姓能過上更好的日子,祖國能繁榮富強。正是對未來的這種美好憧憬,郝副營長才會在后續部隊找不到突破口的危機關頭,冒著生命危險,點燃書本,為后續部隊找到前進的方向才取得戰斗勝利的勇氣。此時,郝副營長的英雄形象已在學生心中樹立。
最后,比今昔,銘記英雄事跡
學到這里,我突然把學生的思緒從戰爭年代拉回現實,讓學生說說,我們現在的生活,和戰爭年代有什么不同?我們的幸福生活是怎么來的?此時,戰爭年代的苦難歲月學生以有了很多感受,而現在的優越生活學生更是親身體驗,因此課堂氣氛以非常活躍。此時,我順勢讓學生思考,學生感受到我們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靠千千萬萬像郝副營長的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最后,我以我們要牢記這些革命先烈,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學習,長大后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報效祖國結束本堂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