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教學設計 >

歷史復習教案怎么寫

時間: 新華 教學設計

歷史復習教案怎么寫篇1

第一部分為什么要有理學

教師講述:概括先秦儒學和西漢儒學的主要不同點。

提問:儒學從春秋一直發展到西漢,有哪些基本“缺陷”?

教師講述:

1、非哲學思辨。

2、非萬能學說。

3、沒有真正成為獨尊、主流,獲得不可動搖的地位。

過渡:之所以儒學會發展為理學,肯定是彼時彼刻的儒學出現了問題,沒問題的話就不需要改變了。我們抓住了這3個問題,實際上才能很好地理解理學到底想解決什么問題,連帶理解理學到底和之前的儒學有什么不同。

第二部分理學到底是什么

1、理學的內容和之前的儒學有什么不同。

2、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的不同

教師講述:先秦儒學和西漢儒學的先天缺陷在于沒有哲學思辨,先秦諸子中道家的哲學思辨做的。

展示材料:周敦頤的《太極圖說》

教師講述:通過材料,幫助學生理解理學與先秦儒學相比,在哲學思辨上面的重大修正。并由此幫助學生理解,思辨化哲學化的理學,究其本質,依然是儒家倫理道德。

展示材料:《大學》節選

教師講述: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究其本質依然是儒學,他們對于尋找天理的方法雖有很大差異,但本質上是有很大共同性的,理解了《大學》這段話,才能很好的理解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的不同。

1、都更加重視人的內在修養,誠意正心是根本的起始點。

2、程朱理學的尋理過程與實踐,是有先后順序的;王陽明的心學則是致良知以后,必然會知行合一。

3、雙方用的都是大學里面的格物致知,只不過對“格物致知”的理解存在差異而已。

4、講明白為什么找天理一定要滅人欲的問題。雙方對待人欲的界限劃分問題。

展示材料:聯系上述理解,解答高考試題。

第三部分理學的影響

展示材料:一組文字和圖片材料。

教師講述:

1、理學使儒學哲學化、思辨化了。

2、理學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很強,注重氣節、道德、自我節制,強調人的主觀意識力量,凸顯人性莊嚴。

3、壓抑人欲,強化等級,空談心性,中國文化失去了張揚與活力,走向全面內斂。

展示材料:一組高考試題

教師講述:對于文化史而言,一定是先要理解文化思想內涵的本身,才有可能面對高考題的新材料、新問題,做到高屋建瓴、游刃有余。

源于書,回避書;回避書,源于書。

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所有的高考試題,在教材上都是有直接或間接的援引的。理學之所以難學,難考,歸根結底的根本性問題,還是在于有沒有從內心真正理解這三個基本問題:

(1)為什么要有理學。

(2)理學到底是什么?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的不同。

(3)理學到底對中國人、中國社會產生了什么影響。

歷史復習教案怎么寫篇2

【教材分析】

《華夏之祖》是六年級歷史上冊的第3。它講述了起源于遠古傳說時代中華文明的基本概況,包括黃帝其人及他對華夏族的形成所做的貢獻、堯舜禹的“禪讓”和原始社會走向終結的有關史實,為學生進一步了解我國遠古傳說時代的歷史發展進程、尤其是中華文明的演進奠定了基礎,并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通過學生自主學習,了解遠古傳說時代中華文明起源的基本概況。

2、能力目標

通過學生合作探究,培養學生搜集信息、獲取歷史知識、團結協作的能力及以古鑒今的學科分析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認識到我們的祖先對人類文明的演進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黃帝、炎帝是華夏族的人文初祖,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增強民族意識。

【重點和難點】

重點:黃帝對人類的貢獻;夏朝的建立

難點:為什么說黃帝、炎帝是“人文初祖”?“禪讓制”的含義

【教學方法】

合作交流、探究分析

【設計理念】

歷史是一門充滿人類懷舊情緒的程,對古史的探秘欲望是學生走進歷史的最大興趣支點,而它以古鑒今的學科思想又成為指導自己規劃人生、探索生命的理論起點。歷史堂應該給予學生暢所欲言的機會,讓他們能在撫古追今中相互碰撞,相互激發,不斷地豐富知識,達到深邃思想、升華情感的目的。這就是本節設計的基本理念。

【前準備】

、前根據預習學案,自主先學,分組探究

分組:全班分成9個大組——1-3組是戰地記者組,4-6組是部落采訪組,7-9組是會議報道組。

2、分組探究題目:

-3組

[結合教材13—14頁『炎黃戰蚩尤』一目分析、討論,最后將本組成果,以的形式呈現并匯報成果,選出中心發言人。]

、說說有關炎黃戰蚩尤的相關情況,包括時間、地點、交戰雙方、過程、結果。

2、華夏族是怎樣形成的?

4-6組

[閱讀教材14—1頁『炎帝和黃帝』一目,思考、討論,最后以的形式匯報成果,并選出中心發言人。]

、傳說中的炎帝和黃帝對后世分別有哪些貢獻?

2、你如何評價炎帝和黃帝呢?

7-9組

、選出演員,排練本劇《部落聯盟首領的產生》

2、結合教材內容,討論:什么是禪讓制?

【教學過程】

、激趣導入(3分)

、在背景音樂《黃帝頌》中播放《祭黃大典》的視頻。

2、看完后教師提出:巍巍華夏,歷史悠悠。通過《祭黃大典》的視頻,我們被萬人祭奠的浩浩場面所震撼。作為我們祖先的黃帝為什么至今仍受到炎黃子孫如此的敬仰?讓我們帶著困惑與探究的欲望,穿越時空,去探索歷史……

2、展示交流(20分)

(一)戰地記者組

學生

、首先請從涿鹿大戰的戰場上歸來的戰地記者組的中心發言人擔任小老師,借助其小組,報道有關『炎黃戰蚩尤』的戰況。

2、然后根據學生回答情況,在1-3小組內補充、及4-9組的組外補充相結合下,逐步明晰、完善炎帝與黃帝在涿鹿大敗蚩尤的概況。

教師

點撥或強調炎帝與黃帝被稱為“華夏之祖”的第一個因素——“炎帝、黃帝部落結成聯盟,經過長期發展,形成日后的華夏族”。

(二)部落采訪組

學生

、首先請炎黃部落聯盟歸來的采訪組的中心發言人,擔任小老師,借助其小組,報道、討論、爭辯有關他們探究到的炎帝和黃帝對后世的貢獻。

2、然后根據學生回答情況在4-6小組內補充、及1-3、7-9組的組外補充相結合下,逐步明晰、完善炎帝和黃帝對后世的貢獻。

教師

、看《黃帝介紹》的視頻,更深化學生理解黃帝的貢獻對后世源遠流長的影響及后人對其的敬仰。

2、教師點撥炎帝與黃帝被稱為“華夏之祖”的第二個因素——炎帝和黃帝對后世的重大貢獻。

(三)會議報道組

學生

、從部落聯盟會議上歸來的部落會議組,以本劇的形式展他們的探究成果:

學生表演本劇——《部落聯盟首領的產生》。

2、采取組內同學、全班同學及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從歷史的表現、人物的刻畫等方面進行評價。

歷史復習教案怎么寫篇3

一、說教材

1、教材地位:

本課內容是人教版新課程《歷史》必修Ⅰ第一單元《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中的第三課,介紹了從漢到元政治制度演變的史實,在本單元中起到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

一條主線: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不斷強化

兩對矛盾:中央與地方、君權與相權

三個內容:地方政治制度的演變、中央政治制度的演變、選官用官制度的演變

2、課標要求:

《高中歷史新課程標準》對這一節內容作了這的要求:列舉從漢到元政治制度演變的史實;說明古代中國政治制度演變的特點

3、教學目標:根據課標要求、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具體情況,確立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并掌握從漢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變。

2)掌握從漢至元中央政治制度的演變,尤其是相權的演變。

3)了解從漢至元選官用官制度的變化,即從察舉制到九品中正制再到科舉制。

4)通過引導學生了解從漢到元政治制度演變的過程,總結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特點。

過程與方法

聯系時代背景分析各項措施,理解歷史概念,并逐步總結出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特點;引導學生重視圖示、引文等材料,在對歷史材料的研讀和分析中,初步掌握處理歷史資料的一般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不斷加強是它的發展軌跡。這一古代政治制度的特點,對中國歷史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有助于多民族國家的鞏固,但也對中國社會發展進步形成了阻礙;無論是漢族還是少數民族政權,都對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做出過自己的貢獻

4、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從漢到元政治制度的主要特點。

難點:從漢至元政治制度演變的過程及對重要歷史概念的理解。

二、說學情

特點:高一學生思維活躍個性鮮明,參與意識強,有一定獨立思考能力。

不足:歷史知識的儲備不充分,歷史思維能力還有待提高。

對策:加強學生歷史綜合素質的培養。

設計理念:創建多樣化、開放式的學習環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和參與性,提高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三、說學法

閱讀思考、合作探究、體驗交流等。注重學習過程中的生成性。

四、說教法

講述法、問題探究法、討論法等,創設情境,設疑引思。

五、說教學過程

1、課前準備

學生自己先預習一遍教科書,再從網絡、課外讀物中搜集一些關于古代中國君主與宰相的關系、中央與地方的關系、科舉考試等內容的資料,基本了解從漢到元政治制度演變的史實,并進一步布置學生思考:古代中國政治制度發展的一些特點。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2、新課導入

秦統一以后開創了一系列新的政治制度,那么秦亡以后這些政治制度隨之消亡了沒有呢,在歷史的長河中它又是如何演變的呢?

直接了當導入新課,使學生迅速進入漢到元政治制度演變的內容。

3、問題探究,突破重點、難點

主要講解地方政治制度的演變,中央部分學生自學。

地方政治制度的演變包括四個問題:西漢的郡國并行制和漢武帝的推恩令;唐朝的節度使和藩鎮;北宋分割限制地方權力;元朝的行省制度

(1)注重補充材料,讓學自主學習,自主分析,盡可能讓學生動手、動口與動腦結合起來,培養學生自主、合作與探究的學習習慣。

材料一漢興之初,海內新定,…懲戒亡秦孤立之敗,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子爵,…然諸侯原本以大,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橫逆,以害身喪國。—《漢書》

材料二“古者諸侯不過百里,強弱之形易制。今諸侯或連城數十,地方千里,緩則驕奢易為淫亂,急則阻其強而合從以逆京師。”—司馬遷《史記》

材料三景帝即位,以錯為內史…遷為御史大夫,請諸侯之罪過,削其地,改其枝群…錯所更令三十章,諸侯皆喧嘩,疾錯.—司馬遷《史記》

材料四偃說上曰:“愿陛下令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實分其國,不削而稍弱矣。—司馬遷《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

目的:培養學生閱讀能力,養成史論結合,論從史出的習慣。

(2)唐朝藩鎮割據與之后的五代十國分裂局面由學生自己通過閱讀教材、預習時搜集的一些資料掌握,將此內容僅作為北宋加強中央集權分割地方權力的一個背景。要求學生通過對這段背景的理解來分析討論北宋如何解決中央與地方的分權矛盾?

以此背景引出北宋如何解決地方權力過大的難題,培養學生利用歷史背景分析解決重大歷史問題的能力

(3)多媒體展示《元朝疆域圖》:

設置問題:作為中國歷第一個少數民族建立的統一王朝,面對如此遼闊的疆域,假如你是當時的統治者,該如何有效的對地方進行統治呢?

目的:問題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4)問題延伸:

討論:學習從漢到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變之后,分析其演變的趨勢是什么,反映了什么樣的特點?

目的:學生互相討論,然后回答老師提問,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相互合作的精神。

4、課堂小結

本課學習了從漢到元中央政治制度的演變、地方政治制度的演變以及科舉制度的演變,其中交疊著君權與相權、中央與地方的矛盾沖突,演變的趨勢和矛盾發展的結果是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不斷加強。

5、知能訓練,運用遷移

選擇題體現一定的層次性,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

簡答題注意能夠概括本科內容:

(1)從漢至元中央和地方制度是怎樣演變的?

解題關鍵:政治制度的內涵和發展軌跡,君權與相權的矛盾及中央與地方的矛盾。

思路引領:分別從中央和地方兩個方面談政治制度的演變過程,以朝代為時間順序作答。

答案提示:中央政治制度:皇帝制度;漢朝時“中朝”與“外朝”的形成;三省六部制的逐步形成和不斷發展完善;宋朝“二府”、三司削弱相權;元朝加強皇權方面的新發展,中書省和樞密院、宣政院.

地方政治制度:郡、國并行制;州縣兩級制;州、道等觀察區的設立;宋朝削減地方節度使權力的措施;元朝的行省制度及作用。

(2)你認為從漢至元政治制度的特點有哪些?

解題關鍵:政治制度的內涵和各朝代發展特點。

思路引領:從發展過程看其發展軌跡和趨勢,從各朝代發展概況總結出相應特點。

答案提示:從漢至元中國政治制度屢經變化,不斷發展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在中央政權中,相權不斷削弱,君權不斷加強。在中央與地方的關系中,中央嚴格控制地方政權,不允許有獨立的行政體系存在。地方官吏必須服從上級,地方服從中央,最后聽命于君主。中央對地方實行多層次、多渠道的管理,地方基層行政組織長期穩定,人身控制嚴厲,地方沒有相應的自主權,對中央和君主絕對依賴,難以實施有效治理。

6、布置作業

分析古代中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不斷強化對中國社會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和我國現在的政治制度有不有聯系?

六、教學總結

從漢到元政治制度很多很雜,學生容易弄混淆,因此必須牢牢把住君主專制中央集權不斷強化這條線索;政治制度理論性較強,學生容易產生倦怠情緒,因此教師須多設置情境讓學生生動的去體驗歷史,感受歷史。總之,在教學中,老師的教永遠只是從屬的地位,必須讓學生養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習慣。

歷史復習教案怎么寫篇4

高二歷史《中國對外開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復習教案

第13課對外開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識記:掌握經濟特區的概念、設立及意義,理解特區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作用和影響,認可、支持“對外開放”這項基本國策;

(2)掌握沿海經濟開放地帶的形成和浦東開發的目的及影響,理解浦東成為中國90年代改革開放的重點和標志;

(3)掌握對外開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分析初步形成的特點,能在地圖上找出經濟特區、沿海港口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的位置。

(4)掌握“走出去”戰略,理解“走出去”戰略的提出。

2、過程與方法:理解概念,分析探究問題,歷史對比,專題討論。

(1)利用歷史圖片、文字、示意圖等,引導學生從多種形式的材料中獲取有效信息,做到論從史出;

(2)運用上網查詢資料,課堂組織討論等方式,加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培養學生觀察、思考、探究問題的能力。運用比較、概括和闡釋等方式,引導學生掌握對外開放的過程,把握全貌;

(3)通過設置“為什么最早在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地方建立經濟特區?”“當代的對外開放與舊中國向列強開放通商口岸和商埠有哪些本質區別?”等問題,組織學生探究。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樹立對外開放意識,認可和支持我國對外開放政策,并從中獲得必要的現代經濟意識。

(2)進一步思考如何應對對外開放給國家和個人發展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增強緊迫感。教育學生關心社會,關心國家,與時俱進。

(3)教育學生珍惜生活、奮發學習,為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推波助瀾。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對外開放格局是如何初步形成的。經濟特區的建立,浦東的開發和開放

難點:經濟特區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和影響。

★教學方法:

本節課綜合性很強,涉及歷史、地理、經濟常識等學科內容,應注意培養學生綜合分析,獲取史料并得出歷史結論的能力,如首選深圳等四個地區設立經濟特區、開發開放浦東的原因分析。要幫助學生養成使用歷史地圖的習慣,教會學生運用歷史地圖獲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可以課前讓學生準備中國地圖,隨著課堂內容的進行,學生自己在地圖上進行標注,完成對外開放格局示意圖,以幫助他們更好的理解我國對外開放初步形成的特點,從區域上講,我國對外開放已從沿海延伸到廣大內陸,它是區域開放、梯次遞進、逐步擴大的。教學時可適當調整教學內容順序,如經濟技術開發區主要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新一輪對外開放高潮中出現的對外開放新形式,可將設立經濟技術開發區放在開發、開放浦東后講,這樣易使學生清晰掌握對外開放體系。

★知識結構

★教學過程及要點:

導入新課: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神話般崛起座座城,奇跡般聚起座座金山。”這首耳熟能詳的歌曲中的老人就是我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____,而他當年畫的那個圈不斷擴展,開放的春風吹綠了江南岸,又度玉門關。在從南方到北方,從沿海到內地的發展中,中國對外開放的格局初步形成。____為什么提出設立經濟特區?我國的對外開放又形成了怎樣的開放新格局,有何特點?我們將在本課中繼續學習、探討這些問題。

對外開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一)背景:

1、國際方面:

①20世紀70年代國際形勢走向緩和

20世紀70年代,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關系相繼實現了正常化;

②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加快

亞洲“四小龍”等一批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的經濟騰飛,這一切都為中國的改革開放提供了難得的國際環境。

2、國內方面:

①“十年動亂”的破壞,致使國民經濟到了崩潰的邊緣;

②以____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領導集體,在十一屆三____上做出了將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的重大決策。

(3)____認識到“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行的,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

1978年和1979年,____先后訪問了日本和美國。面對西方高速發展的經濟,在深感中國已經落后的同時,他深刻地認識到:“環顧全球,今天世界上經濟發展較快的國家,沒有一個是閉關自守的。對外開放的政策是中國的希望。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行的,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

【合作探究1】閱讀下列材料:

____同志指出:“對外開放具有重要意義。任何一個國家要發展,孤立起來、閉關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強國際交往,不引進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先進科學技術、資金是不可能的。”

請回答:結合材料說明,我國為什么要實行對外開放?

理論上:

首先,對外經濟關系的產生和發展是人類社會生產力和商品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

其次,社會化大生產不僅使國家間的經濟聯系具有必然性,也為其創造了可能性。

再次,隨著社會大生產的發展,國際間的經濟聯系越來越頻繁。

實踐上:發展對外經濟是促進本國經濟發展的基本戰略,任何一個國家都必須在不斷加強對外關系中求得生存和發展。從我國對外經濟發展的曲折歷史來看,封閉就要落后,開放才能獲得迅速發展。

(二)過程:

1、經濟特區的創辦:

(1)概念:

經濟特區就是一個主權國家或地區在交通便利,條件適合的地方劃出一定區域,在對外經濟活動中采取開放的特殊政策用優惠的辦法,吸引外資,引進技術,從而達到一定經濟目的的特殊經濟區。中國的經濟特區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之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完全行使主權管轄的行政區域,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和管理體制。

(2)創辦:

①十一屆三____后,先在深圳、珠海試辦“出口特區”;

【備課資料】“出口特區”的由來

我國的特區最初稱為“出口特區”。出口特區,即在一定的區域內實行一系列有別于其他地區的特殊政策和管理體制,以求找到一條打破陷入僵化的計劃經濟管理體制,盡快把經濟搞上去的新路。

1979年4月,中央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時任廣東省委第一書記的習仲勛談了廣東開放搞活的設想,提出廣東省委希望中央在深圳、珠海、汕頭劃出一些地方實行單獨管理,作為華僑、港澳同胞和外商的投資場所,按照國際市場需要組織生產,初步定名為“貿易合作區”。____聽取匯報后非常興奮,提出了“辦一個特區”的意見:“還是叫特區好,過去陜甘寧邊區就叫特區嘛!中央沒有錢,可以給些政策,你們自己搞,要殺出一條血路來。”同年5月5日,廣東省委具體提出《關于試辦深圳、珠海、汕頭出口特區的初步設想(初稿)》。這不僅是第一份關于興辦特區的設想方案,同時也是“特區”一詞第一次在正式的文件中出現。同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1979)50號文件,批準廣東、福建兩省的報告,決定對廣東、福建兩省實行“特殊政策、靈活措施”,要求兩省先走一步,把經濟盡快搞上去,決定先在深圳、珠海創辦“出口特區”。

1980年3月24日至30日,受中共中央、國務院委托,谷牧在廣州召開廣東、福建兩省會議,討論研究如何進一步貫徹中央關于兩省實行對外開放方針的指示。會議肯定了兩省省委和國務院有關部門在貫徹對外開放方針、試辦出口特區等工作中所取得的初步成果。就是在這次會議上,采納與會者的建議,將“出口特區”改名為“經濟特區”。

根據兩省的有利條件,中央決定,在廣東省的深圳市、珠海市、汕頭市和福建省的廈門市,各劃出一定范圍的區域,試辦經濟特區。1980年8月26日,五屆全國人大第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國務院提出的設立特區的議案,并批準了《廣東經濟特區條例》。“經濟特區”這個至今仍讓人激動的名稱被書寫在共和國光輝的歷,8月26日這一天,也成為了中國經濟特區的成立紀念日。

②1980年,設立我國第一批經濟特區:深圳、珠海、汕頭、廈門;

③1988年,設置海南經濟特區。

【備課資料】海南建省設特區的20年

1988年4月13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了設立海南省的決定和建立海南經濟特區的決議。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20年來,實現了從計劃經濟體制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從封閉半封閉經濟到開放型經濟的轉變,從一個發展滯后的邊陲島嶼到初步繁榮昌盛的經濟特區的轉變,取得改革開放發展20項在島內外產生較大影響的“率先”:

1.1988年開始,率先在全國提出并基本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2.1988年,率先進行省級機構改革試驗,實行省直管縣體制,探索“小政府、大社會”管理架構。

3.1991年,率先實行糧食購銷同價改革。

4.1991年,率先推行全民所有制企業股份制試點,全面推進企業股份制改革。

5.1992年,率先實行省級統籌的社會養老、失業、工傷、醫療保險制度,初步建立新型的社會保障體系框架。

6.較早設立經濟開發區和保稅港區。1992年3月,率先設立由外資成片開發的洋浦經濟開發區,國家賦予洋浦經濟開發區惠的政策。2007年9月,洋浦保稅港區獲準設立,成為全國第4個保稅港區。目前,洋浦經濟開發區已成為正在崛起的臨海工業基地。

7.1993年,率先實行“一腳油門踩到底”的燃油附加費改革,取消島內公路上所有收費關卡,將公路養路費、道路通行費和運輸管理費等合并為“燃油附加費”。

8.1993年,率先實行“先上車后買票”的企業登記制度,將申辦企業法人由審批登記制改為直接核準登記制,取消企業主管部門和部門。

9.1999年2月,率先作出建設生態省的決定。2000年,率先開展文明生態村建設。截至2007年底,全省已建成文明生態村7774個,占全省自然村的33.4%。

10.率先設立亞洲的對話平臺――博鰲亞洲論壇。2001年,博鰲亞洲論壇召開成立大會,選定瓊海市博鰲鎮為永久性會址。

11.2000年,率先實行落地簽證政策。對美國、日本、俄羅斯等21個國家持普通護照、5人以上的旅游團隊,在海南停留時間不超過15天,實行免辦簽證入境。

12.2003年,率先實行航權開放試驗。開放第三、四、五種航空運輸業務權,海南成為全國最開放的天空。

13.2004年,率先取消了農業特產稅,2005年比全國提前一年取消了農業稅,農民提前進入“無稅時代”。

14.2005年,在全國率先實行城鄉九年義務教育“兩免一補”。

15.2007年,率先提出請國家批準把農墾交由海南統一管理,從根本上解決管人管事管資產相脫節、改革發展穩定責任主體不統一的問題。海南農墾擁有全省四分之一土地、八分之一人口。國務院支持這項改革,已經原則同意將海南農墾交由海南統一管理。

16.從2005年開始,海南用兩年多時間率先統一了全省城鄉教師工資標準,使貧困地區包括教師在內的財政供養人員的收入水平提高70%以上。

17.2006年開始,海南率先對邊遠貧困地區和核心生態保護區初中以下學生實施“教育移民”扶貧工程,讓他們到縣城免費享受優質教育資源。今年計劃投入1.5億元,將8個市縣邊遠貧困村莊的9000多名中小學生搬遷到縣城免費就學。

18.2007年,海南率先提出以更加開放的措施,逐步把海南建設成為國際旅游島。

19.2008年,海南率先提出,將基本公共服務向基層延伸、向農村延伸,爭取用10到15年的時間,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20.2008年,海南率先提出,以建設洋浦保稅港區為起點,逐步在海南省建成自由貿易區的新目標。

【合作探究2】指導學生閱讀P58學思之窗,回答:

①上述材料表明,____提出了什么樣的倡議?產生了怎樣的歷史影響?

②繼深圳特區后,我國又先后創辦了哪些經濟特區?

③為什么首先選擇這四個地方來創辦特區呢?

參考答案:①____倡議在廣東設立經濟特區。1980年,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深圳經濟特區誕生,標志著____的倡議開始付諸實施,中國打開了對外開放的突破口。

②1980年,珠海、汕頭、廈門經濟特區建立。1988年3月,中國設立海南省,并劃出海南島設置海南經濟特區。

③這四個地方在地理、人文條件方面具有展開對外經濟活動的優勢:一是靠近國際市場。深圳和珠海與香港、澳門毗鄰,汕頭和廈門也與港澳臨近,廈門還與臺灣隔海相望。二是歷這些地方與海外有密切交往。三是深圳是中國南方對外交通的重要陸路通道,汕頭和廈門是中國南方的重要海運港口。四是有廣闊的經濟腹地可為依托。五是有許多海外華僑、外籍華人的祖籍就在這里。

【合作探究3】1979年4月,在討論經濟特區名稱問題時,____說:“就叫特區嘛,陜甘寧就是特區。”回答“陜甘寧就是特區”的含義是什么?從地理位置、性質和作用三個方面比較兩種特區的異同。

思路分析:這是一道典型的比較問答題,明確比較的內容是中國歷出現的良種“特區”,把抗日戰爭時期的抗日根據地與現在的經濟特區相比較,題目已經給出了比較點,只要能夠對戰比較點進行對應的概括和總結即可。

參考答案:(1)抗日戰爭時期在國民黨統治下的陜甘寧邊區是由共產黨管理的地區。

(2)地理位置:都是中國內部實行特殊政策的局部地區。但陜甘寧在內陸不發達地區,面積大,人口少,而深圳等在沿海發達地區,面積小,人口多。

性質:都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之下的地區。但陜甘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國內的新民主主義政治、經濟、軍事特區,而深圳等是社會主義中國內的在經濟上實行特殊政策的地區(深圳仍是社會主義制度,對外開放走在前列)。

作用:都對中國的革命和建設作出重要貢獻。但陜甘寧是全國抗日根據地的指揮中樞和總后方,而深圳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和窗口。

(3)特殊政策:國家給予特區較大的經濟管理權限。

【合作探究4】經濟特區特殊在什么地方?

特區的“特”主要體現在中國政府對其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和不同于內地的經濟管理體制。

①特區建設以吸收和利用外資為主;

②實行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導的多元化經濟所有制形式;

③經濟活動以市場調節為主;

④對外商投資給予優惠和方便。

(4)影響:

①特區在發展外向型經濟方面,成為全國排頭兵。

深圳作為最早的經濟特區,迅速從一個邊陲小鎮發展成為一座現代化城市。這種發展速度被稱為“深圳速度”,深圳也因此被譽為“一夜崛起的城市”。

②經濟特區利用有利的政策,積極引進外資、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以國際為導向,擴大外貿出口,發展外向型經濟。

參考課文P59所提供的數據。可見,在引進外資,發展外向型經濟方面,五個經濟特區非常突出,在全國居于前列,成為全國的排頭兵。僅深圳就引來了65個國家和地區的投資項目22050項,外商企業13747家,合同利用外資276.1億美元。

③對沿海地區實行外向型經濟戰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特區的改革,為全國提供了寶貴經驗。

【備課資料】“外向型經濟”戰略的實施

改革開放初期,在我國經濟發展急需解決外匯供應嚴重短缺以及市場經營經驗缺乏等問題的情況下,我國政府設立四個經濟特區,開放沿海15個城市,頒布有關利用外資等法律法規。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國家調整外經貿政策,我國利用外資取得顯著成果。在日本經濟、亞洲四小龍發展外向型經濟創造奇跡的影響下,我國經濟由進口替代戰略向出口戰略轉移,利用外資、發展外貿、帶動經濟增長的戰略思路逐步清晰和強化。1992年黨的十四大確定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世界各國高度關注中國的改革和投資環境的變化,一些知名外企紛紛把中國作為投資地,外資大量涌入,我國外向型發展戰略進入全面實施階段。

“外向型經濟”戰略,在制度創新和經濟結構、產業結構升級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外資外貿發展帶動了我國經濟發展、增加了就業機會。外資帶動外貿增長的作用更加突出,大大增加了外貿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1985年我國外貿依存度為22.7%,2006年進一步提高到70%。外資帶動外貿發展提高了中國在世界的地位。1980年我國外貿出口額排位在世界第26位,2006年位居第三。

【合作探究5】顯示1980年建立的四個經濟特區和1988年設立的海南經濟特區的開放前后的圖片。在比較中讓學生認識經濟特區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作用和影響

①經濟特區是發展外向型經濟的排頭兵

僅深圳就引來了65個國家和地區的投資項目22050項,外商企業13747家,合同利用外資276.1億美元。

②經濟特區是全國經濟體制改革的“試驗田”

二十多年來,深圳人創下了230多項“全國第一”:物價改革、打破鐵飯碗、股份制試點、證券市場、企業產權轉讓、國有土地使用權有償轉讓、“小政府、大社會”的管理、住房制度改革、對外企實行國民待遇、社會保障……

③經濟特區是中國對外開放的“突破口”

特區實踐的成果,使人們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觀念,加深了對社會主義本質和發展規律的認識。____同志說:“除現在的特區之外,可以考慮再開放幾個港口城市,如大連、青島。這些地方不叫特區,但可以實行特區的某些政策。”于是,中國加快了對外開放的步伐。

過渡:特區實踐的成果,使人們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觀念,加深了對社會主義本質和發展規律的認識。____同志說:“除現在的特區之外,可以考慮再開放幾個港口城市,如大連、青島。這些地方不叫特區,但可以實行特區的某些政策。”于是,我國加快了對外開放的步伐。繼經濟特區后,我國政府又在沿海開放城市和其他開放城市劃出一定的區域,建立經濟技術開發區。

2、沿海經濟開放區的開辟:

(1)開放沿海港口城市:

①時間:1984年

②城市:1984年5月4日,中共中央批轉沿海部分城市會議紀要,決定進一步開放沿海城市。大連、天津、秦皇島、青島、煙臺、上海、南通、連云港、寧波、溫州、福州、廣州、湛江、北海共14個沿海港口城市獲得了經濟特區的部分優惠政策,經濟得到快速發展。

③目的:旨在加快利用外資、引進技術的步伐。

【合作探究6】請同學們在P59地圖上找出14個城市的位置,并思考

①這些城市發展經濟具有哪些有利條件?

②沿海港口城市的開放對我國經濟的發展產生了哪些積極的影響?

參考答案:①沿海城市具有較雄厚的工業基礎,經濟效益明顯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交通方便,具有較大的外運港口,并且同內地鐵路相連,是中國重要的貿易口岸。

②沿海港口城市的開放,旨在加快利用外部資金、引進技術的步伐,它們將成為經濟繁榮、技術先進的綜合性工業基地和溝通國內、面向世界的現代化港口城市。

(2)開辟沿海經濟開放區:

①時間:1985~1992年

②區域:1985年以后,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東南地區和環渤海地區相繼開辟為沿海經濟開放區。

③結果:到1992年,沿海經濟開放區已從南到北連成片,形成了沿海經濟開放地帶。

【備課資料】王佑貴談《春天的故事》歌曲的創作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神話般地崛起座座城……一九九二年又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寫下詩篇,天地間蕩起滾滾春潮……”歌曲《春天的故事》中的這位老人就是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____同志.那么這首歌當時是如何創作出來的呢?

他的曲作者王佑貴是這樣說的:“這首曲子是我1994年在深圳創作的.這是有感而發的曲子.經過‘-’,我們這代人都快絕望了;改革開放后,我們看到希望,這希望是____出來主持工作帶來的.沒有____同志,我們不可能有今天.____數次來南方視察都是在春天,詞作者葉旭全等因此用《春天的故事》命名.歌詞寫得很直白,我開始覺得不像詞,后來覺得這風格就像____同志一樣平易近人,就接受了.譜曲時我下了一番功夫,但總覺得哪里不對.那天當我睡到凌晨3點多鐘的時候,我突然想起電影,電視表現大人物的場面,都有個鳴鑼開道的氛圍,何況是一個那么偉大的人物出來我趕快跑到樓下去把鋼琴打開,加上了“春天的故事”虛詞段.而且還將南方的秀美與北方的粗獷糅合起來,這看起來什么都不是,但什么都不是往往什么都是.后來果然一唱就響了。”

【合作探究7】閱讀P59中國對外開放格局示意圖,思考我國沿海開放地帶發展經濟有哪些有利條件?

水陸交通方便,自然資源豐富,工業基礎雄厚,科學技術進步,農業條件好,鄉鎮企業發達,又有廣闊的腹地作為依托。

④意義:

a.沿海經濟開放區的設立,進一步深化了對外開放;

b.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對促進本地區經濟的迅速發展,帶動內地開發,都有深遠影響。

小結:沿海經濟開放區和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一樣,是中國發展對外經濟貿易的橋梁和窗口、出口創匯的基地。開放區的目的是吸收國外資金和技術,借鑒吸收國外現代化的經營管理經驗,推動地區的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

(3)建立經濟技術開發區:

①目的:引進外資,生產高新技術產品或加工出口產品

②特點:

a.通常匯集了優秀人才和先進技術,具有知識密集的特點;

b.是學習先進管理經驗、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場所,也是了解國際行情的重要窗口。

【合作探究8】經濟特區與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主要區別

①在管理體制上,前者是相對獨立的行政區域;后者則是在所在市面上人民政府直接領導和具體管轄下的一塊實行某些特殊政策的開放區域.

②在經濟結構上,前者是以工業為主.第三產業主要依托所在城市面上,必要時,也可在區內設立外貿,金融,商業,倉儲,運輸,生活設施,但這主要是為本區域生產,經營,生活提供服務.

③在對外商投資企業的優惠政策上,前者的外商投資企業不論生產性或非生產性的,均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后者,只有生產,科技型企業才能享受這一待遇.

④在減免關稅上,前者在管理線內進口的生活消費品和市場物資多數是免征或減征關稅;后者則一律照章征收關稅.此外,后者在人口構成上,以國內人員,原有城市市域范圍內的人口為主體,境外人員很少.

⑤在地理特征上,后者既是相對獨立,有明顯地理界限的用地,又是所在城市用地的有機組成部分,而不是城市一般的“建成區”.從1988年至2002年,全國共設立了哈爾濱,大連,皇島,煙臺,威海,上海閔行,福州,福清,東山,惠州,重慶等49個經濟技術開發區(其中東部27個,中部10個,西部12個).

3、上海浦東的開發和開放——對外開放的新發展

進入20世紀90年代,中國對外開放的區域開始由沿海向內地轉移。實現這一具有戰略意義轉移的第一大決策,是開發開放上海浦東。

浦東位于橫穿上海市區的黃浦江東側,面積556平方千米,是上海面積的1/12。在過去,“浦東”這個稱謂僅表示其位置在黃浦江以東,與上海老城區浦西隔江相望,地圖上沒有任何標志。

歷,黃浦江兩岸沒有橋梁和隧道溝通,浦東雖然與繁華的上海外灘、南京路僅一江之隔,但經濟發展卻遠遠落后于有“東方小巴黎”之稱的上海老城區,以至于人們“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間房”。

(1)目的:

①以浦東開發開放為龍頭,進一步開放長江沿岸城市;

②盡快把上海建設成為國際經濟、金融、貿易中心之一;

③帶動長江三角洲和整個長江流域經濟的新飛躍。

(2)時間:1990年(浦東開發成為20世紀90年代初國家經濟發展的重大戰略步驟)

【合作探究9】浦東開發的條件是什么?

上海在對外開放方面所擁有的優勢:地理位置、交通條件、人才資源、自然資源以及歷史積淀的與國際交往的聯系和經驗等等。這些,都預示上海有著迅速發展的內在潛質,有著重塑國際化、現代化大都市形象的先天條件。

(3)意義:浦東新區已成為上海新興高科技產業和現代工業基地,成為上海新的經濟增長點,也成為中國90年代改革開放的重點和標志。

浦東創下了哪些“全國第一”?

“中華第一樓”金茂大廈、“中國第一塔”東方明珠電視塔、中國第一條磁懸浮鐵路、中國第一座現代化的垃圾發電廠、全國第一個保稅區──外高橋保稅區、全國惟一一個以“金融貿易”命名和定位的開發區──陸家嘴金融貿易區。在體制創新、城市管理等方面,浦東的創舉更是不勝枚舉。僅在法律服務方面,就創建了全國第一家知識產權法庭、第一個法律援助中心、第一個“110”電話報警系統、第一臺“999”市民救助電話等。

浦東是指上海黃浦以東地區,南臨杭州灣,東北抵長江口,西靠黃浦江,總面積約2,000平方公里。浦東的自然條件和地理位置使它成為東部沿海地區極有經濟開發潛力的地區。1984年,上海市政府制訂的《上海經濟發展戰略匯報提綱》,首次提出開發浦東的問題。1988年5月,上海市政府召開“開發浦東新區國際研討會”。1990年2月26日,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政府正式向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關于開發浦東的指示》。

開發浦東規劃指定的控制范圍,即浦東新區范圍,面積約350平方公里。該地區已有一批大型骨干企業和“三資”企業,且交通方便。按初步設想,浦東開發建設分3步實施。

開發起步階段:進一步發展交通,為吸引外資創造條件;

重點開發階段:初步形成基礎設施比較配套的浦東新區大格局;

全面建設時期:在浦東建設5個各具特色的綜合區,辟建保稅區、外商投資區和出口加工區。

今年是上海母親河黃浦江東岸的浦東新區迎來開發開放十八周年。在浦東開發十七年間,始終保持經濟年均增長百分之十五的高速發展態勢,并拉動上海連續實現了年均百分之十一以上的經濟增長率。已有來自世界上百個國家和地區的投資者在浦東新區投資了近一萬五千個項目,累計合同外資三百五十七億美元,世界五百強企業中已有二百三十多家在浦東投資了三百多個項目,落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八十三家。新區將朝著“創新浦東、和諧浦東、國際化浦東”的方向繼續邁進。

【合作探究10】當代的對外開放與舊中國向列強開放通商口岸和商埠有哪些本質區別?

第一,背景不同:近代開放是在西方列強為了打開中國市場發動侵略戰爭的情況下出現的。

當代開放是在世界各國聯系日益密切,經濟全球化逐步加強的情況下出現的

第二,基礎不同:近代開放是不平等的基礎上,而當代開放是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

第三,指導思想不同:當今強調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堅持國家主權這一前提,在舊中國這一點是無從談起的。

第四,性質不同:近代開放是西方列強對中國的經濟侵略與掠奪。

當代開放是中國與世界各國正常的經濟技術交流。

第五:結果不同:近代開放,中國淪為半殖民地,有利于帝國主義在中國商品輸出和資本輸出而不利于中國的民族工業。今天對外開放有利引進外資,發展中國的民族經濟,使中國走向富強繁榮。

【合作探究11】當今中國的對外開放與舊中國的“開放”的主要區別

①背景:鴉片戰爭后中國的開放是閉關自守、腐朽落后的清政府被英國的“堅船利炮”打敗后被迫開放的;當今的開放是在中國綜合國力日益強大、獨立自主的前提下實行的。

②內容:舊中國的“開放”是西方列強以武裝入侵為手段,后又通過不平等條約強迫中國開辟通商口岸、降低關稅等;當今中國的開放是按照平等互利原則同其他國家進行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合作與交流,目的是發展我國社會主義經濟。

③影響:舊中國的“開放”便利了外國資本主義國家對中國的侵略,使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但在客觀上刺激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以及向西方學習的思潮;當今中國的開放將能夠大大加快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提高人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

④性質:舊中國的“開放”是西方列強侵略中國的產物;當今中國的開放是黨中央、國務院為使我國進一步參與經濟全球化,加速我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而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

(三)初步形成:

1、格局:通過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已形成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開放區、沿江開放港口城市、沿邊開放城鎮、內地省會開放城市的開放體系。這個體系的形成,標志我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2、特點: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

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分別指的什么?

“全方位”,就是既對發達國家開放,也對發展中國家開放,對世界所有國家開放。

“多層次”,就是根據各地區的實際和特點,通過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等不同開放程度的各種形式,形成全國范圍內的對外開放。

“寬領域”不僅在經濟領域,也涉及到保險、郵電通信等服務貿易以及環保、科技、醫療衛生、體育、文化、教育等領域的開放。

★教學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感受到改革與開放是推動我國現代化的兩個車輪,是相輔相成的。經濟體制改革與對外開放所取得的成就充分證明,實行改革開放的策略是完全正確的,它從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上豐富了我們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共同推動著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發展。

課堂探究:1、鴉片戰爭以后,伴隨著列強經濟侵略的加劇,被迫開放的中國逐漸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今天我們又主動開放,與世界市場接軌,如何正確看待中國這兩次融入世界市場?

2、____曾說:“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再加上巨大的潛在市場,使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愿望最終變成現實。我們搞現代化建設,必須到國際市場的大海中去游泳,并且要奮力地去游,力爭上游,不斷提高我們搏擊風浪的本事。”思考作為一名現代公民,應當加強哪些方面的素質來應對對外開放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教學后記

應加強知識點的前后聯系,如比較中國近代經濟發展較快地區和現代改革開放后經濟迅速發展地區都在東南沿海及長三角地區,同時總結具有共性的原因各是什么。課文中關于對外開放給我國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如浦東開發開放前后的巨大差異等,非常有限,也相對抽象,可利用課余時間,到本地的經濟技術開發區或新區或鄰近城市的對外開放區域去實地參觀,增強感性認識和切身體會。

★問題解答

⊙【學思之窗】

教師引導學生閱讀學思之窗,并整合教材資源和課外資源組織學生討論:

1.國家為什么決定首先在廣東、福建兩省實行對外開放?

2.這個舉措有什么戰略意義?

答案提示:

1.廣東、福建兩省靠近港澳,華僑多,資源比較豐富,具有加快經濟發展的許多有利條件。

2.回顧國家二十多年來實行對外開放的歷程,我們看到:深圳等經濟特區不僅本身實現了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而且有力地促進了其他地區的經濟發展,有效發揮了示范、輻射和帶動作用(發展外向型經濟的“排頭兵”、全國經濟體制改革的“試驗田”、中國對外開放全面展開的“突破口”),對加速我國的四個現代化建設有重要意義。

【探究學習總結】

⊙本課測評

我國對外開放格局是怎樣逐步形成的?

參考答案:根據我國幅員遼闊、地區經濟差距大的特點,我國的對外開放是區域開放、梯次遞進、逐步擴大。二十多年里,從經濟特區開始,我國對外開放區域已從沿海延伸到廣大內陸,形成多層次、全方位、寬領域的開放格局。

⊙學習延伸

以小組為單位,搜集一個經濟開發區發展情況的圖片,配上解說詞,舉辦小型展覽,展示我國對外開放的成就。

答案要點:教師可以在課前布置學生自愿組成小組,查閱、搜集有關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經濟及社會發展狀況的數據資料和圖片,并將經濟及社會發展的主要指標制成圖表或柱狀圖,為圖片配寫說明,用生動形象的多媒體課件展示改革開放前后北京的經濟及人們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變化,讓學生感受改革開放對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巨大推動作用。

同步練習:

一、選擇題:

1、十一屆三____后,我國在對外開放方面首先實施的重大舉措是:

A、大量引進外資企業B、設置經濟特區

C、開放沿海14個港口城市D、加人世界貿易組織

2、十一屆三____后,廣東、福建被確定設置經濟特區的有利條件是:

A、靠近港澳,華僑眾多B、經濟發展較快,經濟總量大

C、歷是最早開放的地區D、資源豐富,勞動力素質高

3、十一屆三____結束后,首先實行改革開放的地區是:

A、安徽、四川、廣東、福建B、四川、廣東、浦東、安徽

C、廣東、安徽、江蘇、浙江D、四川、浙江、福建、浦東

4、20世紀80年代前期,____在一次談話中說,“建國以后,人家封鎖我們,在某種程度上我們也還是閉關自守,這給我們帶來了一些困難……總之,三十幾年的經驗是,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行的,發展不起來。”上述材料反映的實質是:

A、必須堅持長期實行對外開放政策B、由于“人家封鎖”,給中國帶來困難

C、建國后,曾長期實行“閉關自守”D、關起門來搞建設是發展不起來的

5、沿海港口城市開放的主要目的是:

A、搶先實現改革開放B、為內地經濟建設服務

C、加快利用外資、引進技術的步伐D、慢慢過渡為經濟特區

6、《春天的故事》歌詞中,“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是指規劃了4個經濟特區,其中有3個都是在:

A、福建省B、海南省C、廣東省D、浙江省

7、1984年我國開放的十四個沿海城市中,江蘇省有:

A、4個B、3個C、2個D、1個

8、1990年4月中央政府決定開發開放浦東,其目的是:

A、進一步開放長江沿岸城市,盡快把上海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中心之一,并帶動長江三角洲和整個長江流域地區經濟的新飛躍

B、使其成為中國經濟建設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C、重塑上海國際化、現代化大都市的形象

D、學習韓國、新加坡引進外資,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經驗

9、1992年,____的“南巡講話”掀起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的新高潮。以下關于此時國內外經濟形勢的敘述,正確的是:

A、我國開始在廣東、福建沿海地區建立經濟特區

B、經濟全球化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主要趨勢之一

C、東歐國家的經濟改革進入到成與敗的關鍵時期

D、韓國、新加坡引進外資,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

10、我國在20世紀90年代改革開放的重點和標志是:

A、海南B、深圳C、上海浦東D、環渤海地區

11、目前我國的對外開放已經形成的特點是:

A、從經濟特區開始,形成多層次、全方位、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

B、形成了全國性的由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開放區、沿江開放港口城市、沿邊開放城鎮和內地省會城市為代表的對外開放體系

C、對世界所有類型的國家開放,由東到西,由點到線,由線到面,由沿海到內地逐步推進

D、不僅在經濟領域對外開放,也在科學、教育、文化等領域開放

12、____同志曾形象地說:“‘請進來’與‘走出去’是對外開放的兩個輪子,必須同時轉動起來。”其含義是既要向外國開放我們的市場,同時又要開拓國外市場,只進不出或只出不進,都不是完全的開放。下列各項屬于“走出去”的是:①擴大境外投資規模②推動境外加工貿易發展③吸收國外資金和技術,借鑒國外現代化的經營管理經驗④拓展國際貿易⑤發展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⑤

13、為了適應經濟全球化和加入WTO后的形勢,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我國實行:

A、“請進來”戰略B、“走出去”戰略

C、進一步對外開放戰略D、“一體”戰略

二、非選擇題:

14、(12分)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中國誕生時,舊中國遺留下來不多的工業70%集中在占全國面積不到12%的東部沿海地帶,內地和西部幾乎沒有像樣的工業。“一五”期間,蘇聯援建的156項大型項目中80%在內地,694項重點工程,中西部占68%。

材料二:1956年,中央明確提出:“第三個五年計劃必須立足于戰爭,從準備大打,早打出發,把國防建設放在第一位,加快三線建設,逐步改變工業布局。”在此期間,國家投資2000多億元,興建2000多個大中型骨干企業,大部分集中在內地和西部。

材料三: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后,____提出發展我國區域經濟新戰略:讓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帶動其他人,其他地區富起來,20世紀90年代,____又提出:沿海地區利用有利條件較快地先發展起來,內地要顧全這個大局。反過來發展到一定的時候又要幫助內地發展,沿海也要顧全這個大局。――《中國當代史研究》2001年第三期

請回答:

①據材料一、二,概括新中國建立后至20世紀80年代以前我國工業布局的特點。(2分)分析這種布局形成的主要原因。(3分)

②材料三中____提出“讓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主要指哪一地區?(2分)這一地區先發展起來的有利條件有哪些?(3分)

③為了“幫助內地發展”,在世紀之交中央政府采取了什么重大措施?(2分)

14、(12分)①布局特點:大中型企業大部分集中在內地和中西部。(2分)

原因:原來的布局不合理,舊中國的企業大部分集中在沿海地區;對付未來戰爭的需要。(3分,答出一點得2分)

②地區:沿海地區(2分)

條件:政策優惠,有利于引進外資;有較好的經濟,文化基礎,交通便利;便于對外經濟交流。(3分)

③重大措施:實行西部大開發的戰略。(2分)

15、我國對外貿易歷史悠久,對外貿易的興衰反映了社會歷史的變遷.

法國學者克謝赫耐在《南宋社會生活》中寫道“一支龐大的沿海船隊維持東南沿海商埠與遠達廣東之間的交通;海上的大帆船則每年趁著季風往來于中國和南洋群島、印度、非洲東岸和中東一帶;陸上貿易在南北往還要道與長江交匯點上發達了起來,其交易數額之龐大,遠遠超過當時歐洲主要商業中心的交易量。”

(1)根據材料概括南宋海外貿易發達的突出表現,運用所學知識概括說明南宋海外貿易興盛的社會原因.

(2)依據材料概括1864~1894年中國對外貿易的基本狀況,并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出現這些狀況的原因.

(3)十一屆三____后,對外開放政策推動了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今天我國已經形成了怎樣的對外開放格局這一格局有何特點我國實行對外開放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1)表現:航海技術高超;外貿活動范圍廣;交易數額大。

原因:北方少數民族相繼崛起,隔斷了南宋與海外的陸路聯系;經濟重心南移,南方經濟發展;政府實行重視海外貿易的政策;造船工藝和航海技術的進步。

(2)進出口數額呈增長的勢頭。

原因:兩次鴉片戰爭的失敗,清政府被迫開放東南沿海和長江沿岸等地的通商口岸;甲午戰爭失敗后,《馬關條約》簽訂,外國強迫清政府把通商口岸開到內地;自然經濟解體;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

在對外貿易中,中國方面入超增長。

原因:列強通過不平等條約在華攫取大量特權;列強憑借經濟實力,操縱市場。

(3)格局: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開放區,沿江開放港口城市,沿邊開放城鎮和內地省會城市為代表的對外開放體系。

特點:形成多層次,全方位,寬領域的開放格局。

根本目的:發展社會主義經濟。

16、概述十一屆三____后,中國對外開放的歷程,對外開放對中國經濟發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參考答案:

歷程:1980年起,我國先后建立了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和海南五個經濟特區;1984年決定開放大連、秦皇島、天津、廣州等14個沿海港口城市;隨后,相繼把閩南三角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辟為沿海經濟開放區;1990年又作出開放上海浦東的決定;從1992年開始,在內地設沿江開放港口城市、沿江開放城鎮、內地省會開放城市。各地出現一大批不同級別的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科技園區、保稅區、金融貿易區和出口加工區等,對外開放形式靈活多樣。

影響:①在改革開放政策指導下,我國實行“引進來”戰略,興起了招商引資的熱潮,解決了我國建設中資金不足的問題,同時引進了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促進了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和經濟體制完善。同時,我國又實施“走出去”戰略,積極開拓國際市場。

②2001年11月11日,中國加入WTO,一方面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同時也推動了全球經濟的繁榮與發展。

歷史復習教案怎么寫篇5

清朝統治危機的加深和辛亥革命的爆發

重點:①保路運動;②武昌起義和湖北軍政府的成立。

難點:清政府“預備立憲”的實質。

教學手段:①教學方法:講解法;②電教手段應用:電影資料剪輯《武昌起義》。

教學過程:

首先提問學生:“《辛丑條約》簽訂給中國帶來了什么影響?清政府面對如此困難局面,將會有何打算?”,引入本課主題。

一、“預備立憲”和立憲派

關于“預備立憲的背景”,教師介紹《辛丑條約》簽訂后,階級矛盾與民族矛盾合流,以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為主體的愛國運動蓬勃發展,沉重打擊了清朝統治,使清王朝的封建統治處在風雨飄搖之中。

關于“預備立憲的過程”,教師要說明其三個階段的典型事件和每一事件的主要特征及其影響:①下令考察憲政——立憲派形成(關于“立憲派”,請參見“擴展資料”部分相關內容);②下詔“預備仿行立憲”,頒布《欽定憲法大綱》——立憲派掌權的政治企圖開始破產,立憲派開始發生分裂,部分人倒向革命;③成立“皇族內閣”——統治集團內部分裂,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尖銳,漢族官僚地主階級離心,清政府陷于空前孤立的境地。

最后由學生分析“預備立憲”的實質,教師補充。

二、保路運動

關于“清政府的‘鐵路國有’政策”,教師提出一系列問題,由學生討論回答。(詳見“重點突破方案”)

關于“保路運動”,教師首先補充說明在保路運動中,四川保路運動的規模,斗爭最為激烈的表現(成立了保路同志會;提出“路存與存,路亡與亡”的口號;宣布以“保路、廢約”為宗旨;聲明“川人之極端反對者,不在借款,而在借此喪失國權之款,不在路歸國有,而在名則國有,實則為外國所有”使保路運動具有鮮明的愛國主義色彩)。

然后教師出示以下材料解析題:

材料一:川人極端反對者,不在借款,而在借以喪失國權之款;不在路歸國有,而在名則國有,實為外國所有。

——《保路同志會宣言》。

材料二:(四川同盟會展欲-清政府)適此令下,與吾人以時機,故集合同志,開會于成都,決議借名保路,提攜人民,組織民軍,共同革命。

——曹叔實《四川保路同志會與四川保路同志軍之真相》。

請回答:①材料一中,川人極端反對的“不在借款”,“不在路歸國有”,那么在于什么?

②結合材料一、材料二說明,“吾人”與“川人”在對待“保”問題上有何一致性,又有何區別?)

最后讓學生從背景、、手段(方式)、結果和影響等方面整理“保路運動”兩個階段的不同特點。最后說明其影響。

三、武昌起義和湖北軍政府的成立

關于“武昌起義的成功”,教師首先讓學生看教材,掌握辛亥革命首先在武昌取得成功的深刻的社會原因,并且讓學生加以補充說明;然后讓學生看電影資料剪輯《武昌起義》。

關于“湖北軍政府的成立”,教師首先提問學生:起義勝利后,革命黨人的首要任務是什么?然后結合課本知識和電影資料剪輯《武昌起義》中的相關內容,回答關于湖北軍政府的成立相關問題。

關于“武昌起義后的形勢”,教師結合教材內容簡單說明:武昌起義勝利后,革命黨人紛紛起義響應,各省相繼擺脫清朝統治而獨立,清政府的統治呈現土崩瓦解之勢。與此同時,各省的立憲派、舊官僚相互勾結,采取各種形式進行篡權活動,使辛亥革命從一開始就潛伏著嚴重危機。

教學設計思想

①通過學生對于保路運動相關問題和辛亥革命首先在武昌勝利的原因的分析,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②通過教師對于相關問題的設置,學生答問的補充,電影資料剪輯《武昌起義》的適時放映,實現教師的主導作用。

板書設計

第三節清朝統治危機的加深和辛亥革命的爆發

一、“預備立憲”和立憲派

1.背景

2.過程

3.實質

二、保路運動

1.清政府的“鐵路國有”政策

2.保路運動

三、武昌起義和湖北軍政府的成立

1.武昌起義的成功

2.湖北軍政府的成立

3.武昌起義后的形勢

歷史復習教案怎么寫篇6

【教學目標】

1.掌握青銅器的代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2.理解我國夏商西周燦爛的青銅文明是當時農業、畜牧業、手工業和商業繁榮的結果。

3.了解奴隸的悲慘生活,知道是奴隸創造了燦爛的奴隸制文明。

【教學重難點】

重點:青銅器的高超工藝。

難點:正確地理解“青銅文明”的概念和內涵,理解奴隸的生活與燦爛的青銅文明的關系。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2分鐘)

(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原始社會里人們普遍使用石器作為工具。那么,當人類進入奴隸社會的時候,普遍使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工具?(青銅)在奴隸社會里,人們用青銅器創造出燦爛的文明。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第5課(板書課題:第5課燦爛的青銅文明)

(二)展示學習目標

大屏幕展示目標(學生讀目標),教師強調重難點(本節課的重點是青銅器的高超工藝,難點:正確地理解“青銅文明”的概念和內涵,理解奴隸的生活與燦爛的青銅文明的關系。)。

二、先學(13分鐘)

(一)自學教材(10分鐘)

過渡語:讓我們帶著目標,依據導學案第一部分走進本課的學習之旅。8分鐘,好,開始!

任務一:閱讀教材第26~27頁,在課本上標出知識點并回答下列問題

1.我國什么時期開始出現青銅器?什么時期是我國青銅文化的燦爛時期?其特點怎樣?

2.著名的青銅器代表有哪些?

3.青銅文化代表是什么?那里出土的、_、等引人注目。

4.概括夏、商、西周時期手工業、農業、畜牧業發展的基本情況。

任務二:閱讀教材第28頁,

舉例說明奴隸的悲慘命運。

(二)自學檢測(1分鐘)

1.青銅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的鑄造時期是()

A.黃帝時期B.夏朝C.商朝D.西周

2.下列選項中,表述正確的是()

A.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瓷器的國家B.后代稱為“五谷”的農作物,夏朝已齊備

C.今天家禽家畜的主要品種,西周才有D.夏朝是我國青銅文化的燦爛時期

(三)我的疑惑(2分鐘)

過渡語:請你將自學和測試過程中的疑惑舉手提出來,請其他同學幫助解決。

三、后教(22分鐘)

(一)教師點撥,拓展延伸。(15分鐘)

過渡語:同學們自主學習的效果如何呢?現在老師檢查一下,請看大屏幕。

1.教師精講點撥,構建本節課知識體系;(見課件)。

點撥:青銅文化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7分鐘)

過渡語:請同學們按照要求迅速完成下面合作探究題,小組之間討論統一答案。

歷史復習教案怎么寫篇7

第二次鴉片戰爭

一、說教材

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腐朽的清政府被迫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使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進一步加深。本課的內容為綜合考察鴉片戰爭對中國社會的影響提供了思維素材,,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而且能夠促進學生整體把握知識的結構和內在聯系。從而貫徹“以學生發展為主”的新課標理念。

教學目標

1、掌握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原因、性質和影響;《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火燒圓明園;俄國侵占我國北方大片領土。

2、分析《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的危害,使學生掌握第二次鴉片戰爭給中國帶來的影響。

3、在落實目標1、2、的過程中,通過第二次鴉片戰爭對中國社會影響的分析,使學生認識到第二次鴉片戰爭使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

本課重點:《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及其對中國的危害

本課難點:第二次鴉片戰爭是鴉片戰爭的繼續

二、說教法

探究性學習: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目標,注意改變課程實施過程中過于強凋接受性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弊病,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通過讓學生靜下心來自主學習,對教材內容進行仔細梳理,找出自己的不足,作為教師有針對性地幫助他們提供依據。教師通過給學生進行方法指導,教他們學會挖掘教材的潛在因素,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對教材進行反復整合,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從而避免學生在原有的水平上“滑行”,達到查缺補漏、深化提高的學習目標。

三、說學法

學情分析:我的教學對象是高中一年級學生,剛開始高中學習不久,初高中的過渡尚在進行,學習習慣、思維方式還有待養成。

主要環節:

教師引導——學生自學——當堂反饋。

簡述歷史思維的三時態特征,并將學生分為三組

讓學生分組在課本中找出與各時態相對應的觀點

提出本課的總問題:為什么同一事件不同的時間人們的看法會有如此差異?

分別以“鴉片戰爭后的中國”和“《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的簽訂”為例通過具體問題引導學生由共時態思維向即時態思維轉化,完成教學目標

板書設計:

第三節第二次鴉片戰爭

一、英法發動侵略戰爭

1.英法美提出"修約"要求及實質2.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爆發

二、《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

1.攻占大沽、天津和《天津條約》的簽訂2.英、法聯軍占領北京和《北京條約》的簽訂

三、俄國侵占我國北方大片領土

四、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影響

各位評委老師,以上就是我對本課的一些基本構想,上述構想基于新課程標準中“以學生發展為主”這一理念,力圖在課堂上體會到歷史學習的樂趣,培養發散性四維的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學習歷史的樂趣不僅僅建立在軼聞野史之上,關注社會演進中人們的觀念之變,體味社會文明的進步,才能真正從理性層面體會歷史之美。

歷史復習教案怎么寫篇8

課題名稱《燦爛的青銅文明》科目歷史年級初一教學時間1課時(45分鐘)學習者分析本課授課對象為初一年級學生,他們都是剛剛入學的新生,還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歷史這門新的學科,還有些許陌生與彷徨,學習方法也尚待掌握,本課就需要培養學生總結歸納和分析的思維能力。

教學目標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認識夏商周時期奴隸制下青銅文明的輝煌燦爛,全面發展。

2.感悟我國歷史文化的悠久,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3.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二、過程與方法

1.多媒體課件展示,加深學生的體驗與感知。

2.分組討論,合作交流。三、知識與技能

1.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能夠比較全面地找我夏商周時期以青銅器制造業為代表的手工業以及農業、畜牧業和商業的發展狀況,了解奴隸制下奴隸的悲慘生活。

2.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培養自己歸納和概括歷史知識的能力。教學重點、難點1.青銅器的高超工藝及農業、畜牧業和商業的發展概況。

2.“青銅文明”的概念。教學資源學案式導學教學過程教學活動1導入新課(5分鐘)

課件展示聯合國50周年前夕,中國人民贈送的珍貴禮物——“世紀寶鼎”(具體信息)。引出課題夏商周時期“燦爛的青銅文明”。教學活動21.指導學生自主學習

1)用10分鐘時間閱讀課本,圈點勾畫自己獲取的信息,然后完成學案上提供的知識網絡。

2)小組代表發言,教師校對,學生完善內容。教學活動31.教師課題釋義,向學生講述“青銅”“青銅文明”以及“青銅時代”,讓學生形成一定的認識。

2.多媒體課件展示圖片,增強學生學習的直觀性和生動性,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教學活動4

1.小組合作學習(15分鐘)

52622 主站蜘蛛池模板: sfp光模块,高速万兆光模块工厂-性价比更高的光纤模块制造商-武汉恒泰通 | 磁力加热搅拌器-多工位|大功率|数显恒温磁力搅拌器-司乐仪器官网 | 企业管理培训,企业培训公开课,企业内训课程,企业培训师 - 名课堂企业管理培训网 | 砂尘试验箱_淋雨试验房_冰水冲击试验箱_IPX9K淋雨试验箱_广州岳信试验设备有限公司 | 气动隔膜泵-电动隔膜泵-循环热水泵-液下排污/螺杆/管道/化工泵「厂家」浙江绿邦 | 机制砂选粉机_砂石选粉机厂家-盐城市助成粉磨科技有限公司 | 快干水泥|桥梁伸缩缝止水胶|伸缩缝装置生产厂家-广东广航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 外观设计_设备外观设计_外观设计公司_产品外观设计_机械设备外观设计_东莞工业设计公司-意品深蓝 | 济南网站建设|济南建网站|济南网站建设公司【济南腾飞网络】【荐】 | 软文推广发布平台_新闻稿件自助发布_媒体邀约-澜媒宝 | 不锈钢钢格栅板_热浸锌钢格板_镀锌钢格栅板_钢格栅盖板-格美瑞 | 铸铁平台,大理石平台专业生产厂家_河北-北重机械 | 酶联免疫分析仪-多管旋涡混合仪|混合器-莱普特科学仪器(北京)有限公司 | 垃圾压缩设备_垃圾处理设备_智能移动式垃圾压缩设备--山东明莱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气动隔膜阀_气动隔膜阀厂家_卫生级隔膜阀价格_浙江浙控阀门有限公司 | 北京征地律师,征地拆迁律师,专业拆迁律师,北京拆迁律师,征地纠纷律师,征地诉讼律师,征地拆迁补偿,拆迁律师 - 北京凯诺律师事务所 | 南方珠江-南方一线电缆-南方珠江科技电缆-南方珠江科技有限公司 南汇8424西瓜_南汇玉菇甜瓜-南汇水蜜桃价格 | 成都茶楼装修公司 - 会所设计/KTV装修 - 成都朗煜装饰公司 | 深圳宣传片制作_产品视频制作_深圳3D动画制作公司_深圳短视频拍摄-深圳市西典映画传媒有限公司 | 东莞ERP软件_广州云ERP_中山ERP_台湾工厂erp系统-广东顺景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 酒精检测棒,数显温湿度计,酒安酒精测试仪,酒精检测仪,呼气式酒精检测仪-郑州欧诺仪器有限公司 | 山东成考网-山东成人高考网 | 电动高压冲洗车_价格-江苏速利达机车有限公司 | 西安标准厂房_陕西工业厂房_西咸新区独栋厂房_长信科技产业园官方网站 | 风电变桨伺服驱动器-风电偏航变桨系统-深圳众城卓越科技有限公司 | 电子书导航网_电子书之家_电子书大全_最新电子书分享发布平台 | 环氧乙烷灭菌器_压力蒸汽灭菌器_低温等离子过氧化氢灭菌器 _低温蒸汽甲醛灭菌器_清洗工作站_医用干燥柜_灭菌耗材-环氧乙烷灭菌器_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_低温等离子灭菌设备_河南省三强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 | 通辽信息港 - 免费发布房产、招聘、求职、二手、商铺等信息 www.tlxxg.net | 气动绞车,山东气动绞车,气动绞车厂家-烟台博海石油机械有限公司 气动隔膜泵厂家-温州永嘉定远泵阀有限公司 | 有福网(yofus.com)洗照片冲印,毕业聚会纪念册相册制作个性DIY平台 | 液压扳手-高品质液压扳手供应商 - 液压扳手, 液压扳手供应商, 德国进口液压拉马 | 818手游网_提供当下热门APP手游_最新手机游戏下载 | 烟台条码打印机_烟台条码扫描器_烟台碳带_烟台数据采集终端_烟台斑马打印机-金鹏电子-金鹏电子 | 光照全温振荡器(智能型)-恒隆仪器 | 山东螺杆空压机,烟台空压机,烟台开山空压机-烟台开山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青州开防盗门锁-配汽车芯片钥匙-保险箱钥匙-吉祥修锁店 | 聚合氯化铝厂家-聚合氯化铝铁价格-河南洁康环保科技 | 洗砂机械-球磨制砂机-洗沙制砂机械设备_青州冠诚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 成都装修公司-成都装修设计公司推荐-成都朗煜装饰公司 | 全自动贴标机-套标机-工业热风机-不干胶贴标机-上海厚冉机械 | 深圳办公室装修,办公楼/写字楼装修设计,一级资质 - ADD写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