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上冊教案語文
三年級上冊教案語文篇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首古詩生字“楓”,讀準“斜”,理解詞語。
2、讀懂《山行》,用自己的話語說說古詩的意思。
3、感受古詩所描繪的景色,體會詩人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古詩激趣
1、學生交流古詩,背誦古詩。
2、回憶學習古詩的基本方法
(1)理解課題,認識作者
(2)解釋詞語,說說詩意
(3)聯系實際,發揮想象
(4)感情朗讀,體會詩境
二、揭題
學習《山行》
1、認真讀詩,想一想哪些你能讀懂了?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詩,交流。
(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2)作者:杜牧(唐)學生用課外知識交流對杜牧的認識,加深記憶,更方便的理解詩意。
(3)交流:石徑、坐、霜葉、紅于、白云深處……
(學生發現交流,在結合學生質疑,解讀古詩詞魚。)
3、句子的理解:
A、石頭鋪成的小路彎彎曲曲,遠遠伸向已是深秋時節的山頭。
B、山上白云繚繞的地方,隱隱約約可以看見幾戶人家。
C、因為留戀這楓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車來(觀賞)。
D、秋霜打過的&39;楓葉比二月里盛開的紅花還要鮮紅。
4、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說說古詩的詩意。
(自己說、同桌說、指名說)
5、聯系實際,發揮想象
6、介紹古詩
(可用小導游、小畫家、小詩人……來表達古詩的意思。)
7、交流:表達了詩人的什么感情?
在朗讀熟練的基礎上,體會感情。
8、美讀古詩
形式多樣,體會情感。
三、作業
完成課后的習題
三年級上冊教案語文篇2
設計說明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語文應以讀為本,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和理解。《大自然的聲音》這篇課文以清新活潑的筆調介紹了大自然中風的聲音、水的聲音和動物的聲音。教學中以“大自然中這些聲音真是太美妙了”貫穿始終,重點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抓住描寫聲音的詞,邊讀邊展開豐富的想象,并采用多種方式引導學生有感情地讀,使學生在讀中產生自己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感受風聲的美妙,水聲的有趣,動物聲的快樂,培養學生的語感。同時,創設情境,學生能夠在情境中感知,在朗讀中走進大自然,體會到大自然聲音的美妙,與文本產生共鳴,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制作多媒體課件以及字卡、詞卡。
學生準備:預習課文,完成預學案作業。感受生活中其他美妙的聲音。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興趣,引入情境
1.激趣:同學們,我們生活在一個美麗的大自然中,我們能看到小花、小草、小鳥、小魚等有趣的動植物,在美麗的大自然里還能聽到什么呢?你們可要聽仔細啦!
(看大屏幕,播放大自然的各種聲音,學生回答。)
2.導入:同學們可真會傾聽。大自然里除了剛才聽到的聲音,還有哪些有趣的聲音呢?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大自然,走進課文去感受那來自大自然的美妙聲音吧!
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利用多媒體播放大自然中的各種聲音,讓學生猜聽到的聲音,可以激發學生對大自然有更多的興趣,從而引入學習內容,比較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
二、初讀課文,識字知意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注意把生字字音讀準,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教師巡視了解情況。)
2.檢查學生自學課文的情況。
(1)如果我們要去參加大自然的音樂會,聽那些美妙的聲音,得帶上這群小伙伴。你們認識它們嗎?自由讀一讀。
呢喃 雄偉 打擊樂器 匯聚 嘰嘰喳喳
美妙 演奏 手風琴 溫柔 感受
激動 滴滴答答 敲敲打打 蟲鳴
(2)先看第一行的詞語,誰愿意讀?(評:你不僅字音讀得準,而且聲音非常響亮。)還有誰能像他這樣讀一遍?全班一起讀一遍。
再看第二、三行的詞語,誰來讀?(評:他的字音讀得很準,很有節奏感。)全班一起讀。像“敲敲打打”這樣的詞語,我們叫它AABB式詞語,你還知道哪些這種形式的詞語?(開開心心、高高興興、快快樂樂。)課件展示一些AABB式的詞語,全班齊讀。
(3)這些詞語大家掌握得不錯,我們一起來做一個“大小聲”的游戲吧。老師大聲讀你們就小聲讀,老師小聲讀你們就大聲讀。
(4)現在字音讀準了,我們把這些小伙伴帶到文中,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看看你知道了什么。(學生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教師和學生互相點評朗讀的情況,隨機板書:風 水 動物)
3.大家真會讀書。文中寫了大自然中的風、水、動物都能發出各種美妙的聲音。其實課文的第1自然段就概括了全文的所有內容,齊讀第1自然段。(板書:美妙)
設計意圖:詞語教學是第二學段十分重要的內容,要重點引導學生會讀會寫,對一些重點易錯字要通過形象生動的方式加強記憶,激發識字認字的興趣。另外,梳理文章的脈絡,找準重點也是非常重要的,它為第二課時的教學做好了鋪墊。
三、精讀課文,感受風聲
1.那么,風的聲音哪里美妙呢?請同學們自由讀讀課文第2自然段。讀完后告訴老師這一自然段有幾句話。(四句話。)
2.現在請大家自由讀一讀第一句話,看看你讀懂了什么。(作者把風比喻成一位音樂家,他特別喜歡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風琴。)(板書:手風琴)那么,風用他的手風琴演奏了哪些美妙的樂曲呢?
3.出示自讀要求:請同學們自由讀讀下面的三句話,畫出你最喜歡的句子,反復讀讀看,讀出美妙的感覺來,可以在旁邊寫寫自己的感受。
(學生自由品讀自己喜歡的句子并寫感受。)
4.師生交流:
預設A:“當他翻動樹葉,樹葉便像歌手一樣,唱出各種不同的歌曲。”
生1:我從“像歌手一樣”感受到了風翻動樹葉的聲音很美妙,像歌聲一樣。
師:把你的感受帶入朗讀中,讀給我們聽聽。(生讀)
生2:我從“唱出各種不同的歌曲”感受到有許多的聲音,十分有趣。
師:風果然是大自然的音樂家呀!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這種美妙吧!(齊讀)
預設B:“不一樣的樹葉,有不一樣的聲音;不一樣的季節,有不一樣的音樂。”
生1:我好像聽到了柳樹葉發出的“沙沙”的聲音,梧桐樹葉發出的“唰唰”的聲音。
師:你的想象真美!
生2:春天的音樂是輕柔的,冬天的音樂是雄壯的。
師:風這個音樂家的手風琴演奏得可真美妙哇!齊讀這句話,表達出我們的喜愛之情吧!
預設C:“當微風拂過,那聲音輕輕柔柔的,好像呢喃細語,讓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溫柔;當狂風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動起來,合奏出一首雄偉的樂曲,那聲音充滿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結合課后詞語,引導學生說說“你在哪里聽到過這樣的風聲,這樣的風聲帶給你怎樣的感受”。
師:從這一句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生:我體會到了微風的溫柔,狂風的威猛。
師:你是從哪些詞語體會到的呢?
生:我通過“輕輕柔柔”“呢喃細語”感受到微風的溫柔,通過“激動”“力量”“威力”感受到狂風的雄壯。
師:是啊,詞語可以讓我們感受到微風、狂風的特點。正是因為這些描寫聲音的詞語,使風聲變得具體可感知了。我們在讀中要善于抓住這些詞語來體會特點。在讀前半句時我們該怎么讀呢?
生:語氣要輕柔。
師:誰來試一下?你們覺得他讀得怎么樣?還可以再輕柔一些對嗎?誰來讀?后半句該怎樣讀?
生:要有力量。
師:聽你們讀老師也著急了,下面請同學們聽老師讀一讀(配樂讀),感受風聲之美。風聲這么美妙,你們也讀一讀吧!
同桌互讀、展示讀、合作讀。(女生讀溫柔的微風,男生讀雄壯的狂風。)
師:同學們讀得可真棒!從你們的朗讀聲中我感受到了微風的溫柔,狂風的雄壯。所以我們說:“風,是大自然的音樂家。他會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風琴。”
5.同學們,讓我們再來看看這個自然段,微風的聲音,狂風的聲音,還有翻動樹葉的聲音,實際都是圍繞這一自然段的第一句話寫的,我們把這樣的一句話叫總起句(課件顯示“總起句”)。后面的三句話圍繞著這句話具體地描寫了風這位大自然的音樂家用他的手風琴演奏了哪些美妙的樂曲,我們叫它們分述句(課件顯示“分述句”)。這種先總起后分述的寫法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新的構段方式,稱為“‘總—分’的構段方式”(學生說一遍“‘總—分’的構段方式”)。這樣寫可以讓我們的文章條理更加清晰。
6.下面讓我們合作讀讀這個自然段,老師讀總起句,你們讀分述句,讓我們在讀中進一步感受風演奏出的美妙聲音。(配樂)
設計意圖:第一課時,重點帶領學生精讀風之歌的內容,感受大自然聲音的美妙。學生首先抓住中心句了解第2自然段的主要內容,然后激發閱讀興趣,解讀手風琴聲如何“美妙”,引導學生自主尋找喜歡的語句來品味,從“微風”“狂風”兩個不同的角度感知風聲的美妙,從而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四、抓住重點,指導書寫
1.課件出示田字格中的會寫字,引導學生認讀并組成詞語。
2.指導學生整體觀察,發現規律。
3.利用課件演示,將下面五個字放大,并將字的撇、捺部分用紅色顯示,從而讓學生發現下面字的書寫要點:
奏:上面部分三個橫之間的距離勻稱,撇先豎直后略平,捺略平,寫得舒展。下面部分最后一點略長一些。琴:這個字容易寫錯,“琴”最下面不加點,“琴”字在古代原指撥弦樂器,上面的“
”表示琴弦,下面的“今”是后來加進去的,表示字音。跟老師一起寫一遍。(老師在黑板上范寫,邊寫邊提示筆畫要點,撇、捺要舒展,學生書空。)
柔:上面部分“矛”的豎鉤要寫得短些。下面部分“木”橫長而平,豎寫在豎中線上,出頭略短,撇、捺在左右下格的對角線方向舒展出筆。
器:上中下三個部分要寫得扁些,中間“犬”的撇起筆穿插到上面兩個“口”之間。
敲:右邊部分不要寫成“支”。
4.教師邊范寫“奏”和“琴”字,邊引導學生觀察。
5.放手讓學生描紅、臨寫其他生字,親身感受字的寫法。
6.組織學生在班內展示書寫作品,引導學生積極評價。
7.引導學生針對評價改改自己的字。(在練習本上把每個字再寫兩遍。)
設計意圖:字詞教學是第一課時的重要內容,在課堂最后十分鐘左右,重點引導學生通過觀察以撇、捺為主筆的生字,找到書寫規律,指導學生更好地書寫這些字,激發學生對祖國文字的喜愛之情。
五、自主小結,布置作業
1.熟讀課文,感受大自然美妙的聲音。
2.布置作業:
(1)聽寫本課要求會寫的生字。
(2)把課文讀給家長聽。
設計意圖:意在鞏固生字,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為下文理解課文內容奠定堅實的基礎。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知,激趣導入
1.同學們,大自然里有許多音樂家和歌手。今天,他們將舉辦一場有趣的音樂會。這場音樂會的主題是——大自然的聲音。(齊讀課題)
2.大家想去聽嗎?不過,要去參加音樂會,聽美妙的聲音,還得帶上這群小伙伴。(出示詞語,開火車,讀詞語)
美妙 演奏 呢喃 雄偉 打擊樂器 匯聚 嘰嘰喳喳 手風琴 溫柔 感受 激動 滴滴答答 敲敲打打 蟲鳴
3.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知道大自然有許多——(美妙的聲音),大自然有哪些美妙的聲音呢?(學生說出“風、水、動物”的聲音,教師相機板書)
設計意圖:復習環節,既能復習上一節課學習的字詞,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入新的課文的學習。
二、自主探究,感悟水聲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到文中有一句話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內容,是全文的總起句、中心句,它是哪一句呢?(課件出示:大自然有許多美妙的聲音。)大家一起讀。
2.上節課,我們感受到了風聲的美妙,讓我們再來回顧一下吧!齊讀第2自然段。(重點讀出兩種風聲的對比)
3.大自然中還有哪些美妙的聲音呢?讓我們繼續走進大自然,用心去聆聽吧!
4.出示自學要求:自讀第3自然段,思考,為什么水也是大自然的音樂家?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反復誦讀,讀出感情,可以在旁邊寫寫自己的感受。(生自學,教師巡視)
5.師生交流:
(1)為什么水也是大自然的音樂家?(下雨的時候,他喜歡玩打擊樂器。當小雨滴匯聚起來,他們便一起唱著歌。)(板書:打擊樂)
(2)你最喜歡哪句話?說說你的感受。
預設A:“小雨滴敲敲打打,一場熱鬧的音樂會便開始了。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所有的樹林,樹林里的每片樹葉;所有的房子,房子的屋頂和窗戶,都發出不同的聲音。”
師:你聽到了哪些聲音?(滴滴答答、叮叮咚咚。)(指名學生模擬“滴滴答答”“叮叮咚咚”的雨聲)
師:想象一下,你還聽到了哪些聲音?(劈劈啪啪、淅淅瀝瀝、叮當叮當等。)
師:這么熱鬧的音樂會,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好不好?(師生合作讀,生模擬“滴滴答答”“叮叮咚咚”的雨聲,教師讀“所有的樹林……”,感受“音樂會”的熱鬧。)
預設B:“小溪淙淙,流向河流;河流潺潺,流向大海;大海嘩嘩,洶涌澎湃。從一首輕快的山中小曲,唱到波瀾壯闊的海洋大合唱。”
師:你發現了什么?(聲音越來越響了。)
師: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淙淙、潺潺、嘩嘩。)
師:還有哪些詞語也讓你感受到了水聲越來越大?(山中小曲、海洋大合唱。)
師:我們能用朗讀的形式把這種聲音的變化表現出來嗎?(可從單個學生讀到全班接讀,語勢從活潑逐步到雄壯有力,讓學生在整體朗讀中感受水聲的美妙,理解“水,也是大自然的音樂家”的意思。)
6.由此看來,水真的也是大自然的音樂家呀!老師來讀總起句,同學們讀分述句。(分角色讀)
設計意圖:對“水”聲美妙的品讀,可以依據“從扶到放”的原則,讓學生遷移第2自然段的學法,抓中心句理解段落的主要內容,從不同的角度來理解美妙的原因,感受擬聲詞的美感。
三、遷移類推,品悟動物聲
1.聽了風演奏的手風琴,水玩的打擊樂,我們再來欣賞一下多才多藝的動物們,他們是——大自然的歌手(板書:歌手)。他們也來到了音樂會上一展歌喉。誰來說說動物的聲音怎樣美妙?
2.出示句子:走在公園里,聽聽樹上嘰嘰喳喳的鳥叫;坐在一棵樹下,聽聽唧哩哩唧哩哩的蟲鳴;在水塘邊散步,聽聽青蛙的歌唱。你知道他們唱的是什么嗎?他們的歌聲好像告訴我們:“我在歌唱,我很快樂!”
(1)指名讀。
引導學生先想象這些動物可愛的樣子,再用輕快的語調朗讀。
(2)誰想當這些小動物,來演一演?(學生模仿相應動物的叫聲)
(3)情境互動。
教師問:小鳥(小蟲、青蛙),你在唱什么呀?學生扮演小動物回答。
(4)大自然中還有許多動物的叫聲,誰來學著叫一叫?
(5)這些小動物都在歌唱,他們都很快樂。誰能快快樂樂地讀讀這段話?(指名讀)
3.看來,大自然的每個角落都有歌聲,快樂無處不在。齊讀第4自然段。
設計意圖:對“動物”聲的美妙進行品讀,引導學生體會排比句式的魅力,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充分感受動物也是大自然的歌手。
四、拓展延伸,感受美妙
1.對照黑板,總結全文:大自然的聲音用書中的一個詞語來形容,是什么呢?(板書:美妙)
2.同學們,我們聽了風之曲,水之歌……感受到了大自然的聲音真是太美妙了。那么,你最喜歡哪一部分呢?自己練習背一背。
3.大自然就在我們身邊,當你走進大自然,用心靈去感受那些美妙的聲音,相信你一定會有新的發現,你曾經在大自然中聽到過哪些有趣的聲音呢?把你有趣的發現和同桌說一說吧!如,“青蛙是大自然的歌手……”“火車也是一個音樂家……”。
4.配樂誦讀欣賞葉圣陶的《瀑布》,生談感受。
5.總結:大自然總是慷慨地給予我們各種美妙的東西,我們一定要愛護大自然,做大自然的好朋友。
設計意圖:學以致用,在本課學習了中心句的用法,總分結構的構段方式后,讓學生留心生活,感受大自然的美妙,通過說一說的方法,來表達自己的收獲,鞏固自己的所得。
板書設計
大自然的聲音
風 手風琴水 打擊樂動物 歌手 美妙
教學反思
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首先抓住“文眼”——大自然有許多美妙的聲音,以此來統領全文的學習,逐步從風、水、動物三個角度來感受美妙,教學中還重點關注了作者的寫作手法,“總—分”的構段方式,擬人、對比、排比等修辭方法,用不同方式的朗讀來代替講解,來感受文字的魅力。教學最后,放手讓學生講自己生活中發現的大自然美妙的聲音,起到了內化的良好效果。
三年級上冊教案語文篇3
一、教學目標:
1、會認“試、驗、證”等10個生字,會寫“袋、概、減”等14個生字。正確讀寫“無論、試驗、紙袋、證實”等詞語。
2、學習默讀課文,了解主要內容,學習法布爾的觀察發現和探索精神,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求實的科學作風。
二、課前準備:
生字卡
留心和收集有關蜜蜂的有趣知識。
第一課時
一、回憶舊知,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曾經學過《蜜蜂引路》這篇課文,誰能說說這篇課文講了個什么故事嗎?
法國科學家,科普作家法布爾為了證實蜜蜂會辨別方向的能力做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實驗,你想知道是個怎樣的實驗嗎?讓我們走進《蜜蜂》這篇課文一同去看看,同時也看看實驗的結果怎樣。
二、初讀課文
1、循序漸進讀課文。
第一遍:邊讀邊找出帶有本課生字的詞語,借助后邊的拼音爭取把字音讀準確。
第二遍:再讀課文,進行自我測試,看看自己是否還需要借助課后的生字表。如果不小心忘了還可以再看看生字表。
2、互幫互助學生字。
出示生字卡,請已經有把握的學生來做小老師,帶領大家一起鞏固,教師隨時糾正讀音,點評。
3、按序逐段來反饋。
指名逐段朗讀課文,爭取對課文的脈絡有更為清晰的認識
4、呼應導語。
現在你知道法布爾做了一個什么有趣的實驗了嗎?
三、指導寫字
1、投影出示生字詞,自讀,指名讀,讀準字音。
2、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討論怎么記住這些生字,并且介紹自己的識字方法。
3、指導寫字:課件演示,逐字指導,學生通過觀察自己總結應該怎么寫。
第二課時
一、復習生字新詞
指名讀生字、新詞,進一步鞏固生字和詞語。
二、細讀課文
默讀課文,明確默讀要求。
a、初次默讀,感知全文: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b、再次默讀,帶著問題思考:為了驗證蜜蜂有沒有辨別方向的能力,作者做了一個怎樣的實驗?結果怎樣?
c、同桌復述故事:用自己的話將實驗的過程說一說。
三、精讀課文,感悟作者嚴謹的科學作風和探索精神
1、細細品讀,畫出體現作者嚴謹科學作風的詞句。引導學生從實驗的目的,實驗的過程,實驗的結論幾個方面去體會。
a、實驗的目的是什么?
為了證實“聽說”一詞,體現作者不親信盲從,探個究竟。
b、實驗的過程,考慮周全嗎?能不能少掉一個環節?
捉自家蜜蜂,便于觀察;給蜜蜂做記號,為了與其他蜜蜂區別在兩里外放飛,更能說明問題;叫女兒等在蜂窩旁,為了掌握蜜蜂飛回來的時間等。考慮周密,體現作者做事嚴謹。
c、實驗的結論為什么沒有明確的答案?
有明確的肯定,也有模糊存疑,符合科學現象,不能坦然說出自己無法解釋的結論,更能說明他對待科學嚴謹,實事求是。
2、思考推測:另外三只蜜蜂迷失方向的原因。
3、齊讀課文,討論交流:從法布爾身上你學到了什么?
四、拓展延伸
你還知道哪些有關蜜蜂的有趣知識?將你收集到的相關知識與同學們一同分享。
三年級上冊教案語文篇4
學習目標:
1、認識“麻、癥”等10個生字,會寫“愿、姿”等13個字,能正確讀寫“掌聲、文靜、愿意”等16個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精讀課文第一段。
導學流程:
一、解讀課題,導入新課
1、今天,有這么多老師到我們班來聽課,你會用什么方式來表示對他們的歡迎?
(學生不由自主地鼓起掌來。)
2、板書課題:掌聲(學生齊讀課題。)
3、聲能傳情,讀課題也要有講究,怎么讀,就能讓大家感受到掌聲的熱情?(生讀得更熱情整齊些了。)
4、你在什么時候得到過別人的掌聲?(學生自由說。)
5、在別人送給你掌聲時,你謝過人家嗎?(大部分同學沒有)帶上你心中的那份謝意,讓我們滿懷深情地把課題再讀一遍。
設計意圖:重視提取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儲備,感受掌聲的作用。語文不用概念說話,它是感性的。
二、讀準詞句,整體感知
1、請大家認真讀課文,邊讀邊圈畫出生字新詞,并借助拼音讀準它。在這篇課文中有些詞是很容易讀錯的,請留意一下。(學生自由通讀課文。)
2、出示本課詞語,在字音方面,你認為哪幾個詞是最容易讀錯的,給大家提個醒。交流:
(1)落[lào]下:反復正音,直到讀準。
(2)麻[má]痹[bì]癥[zhèng]:字音讀得準,但感覺不夠準,(指著麻痹癥的偏旁)這是什么?(病字框),是啊,這是一種由病毒侵入脊髓引起的急性的傳染病,嚴重時導致殘疾甚至癱瘓。有病了身體就不舒服了,那該怎么讀啊?(生皺著小眉頭讀。)
3、同桌互讀課文,讀得正確流利的,由同桌打上。
4、鼓勵學生自告奮勇讀自己喜歡的段落,在讀的過程中老師相機指導。
5、請大家再次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事?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流利不容易,我把讀正確、讀流利當作
“保底工程”要求人人做到,舍得花時間逐詞、逐句、逐段地讀,必要時教師還要作示范。課堂上教師和學生的互聽互讀是對話的重要組成部分。
對話也包括“你讀我讀”,在互讀互聽中夯實基礎,這一環節的設計為后面的`精讀課文打基礎。
三、走進文本,對話交流
1、英子是一個怎樣的小姑娘?默讀課文,圈畫出描寫英子外貌及性格特點的詞句。
2、交流自學成果,抓住重點詞句加以體會,隨機交流以下句子:
(1)她很文靜,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文靜是什么意思?你從“默默地”這個詞體會到了什么?
(2)因為她得過小兒麻痹癥,腿腳落下了殘疾,不愿意讓別人看見她走路的姿勢。
①學習生字:‘姿、勢’老師范寫,學生也認認真真地寫一遍。
②英子的走路姿勢是什么樣子的?聯系下文的“一搖一晃”來理解“殘疾”一詞。
③體驗說話:英子走路“一搖一晃”,她不能像我們一樣。
④她是多么難受啊,帶自己的感受讀好這句話。
(3)上課前,她早早地來到教室,下課后,她又總是最后一個離開。
①用心讀讀這句話,想一想英子為什么要這樣做?從“早早地、總是、最后一個”這三個詞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②是啊,我們帶著一種感動,感受到了英子的不幸,體會到了她的孤單和自卑。現在你會用一種怎樣的心情來讀好第一段話呢?試一試!
設計意圖:在這一教學環節中,通過引導學生仔細揣摩重點詞句,引領學生深入走進文本,讀悟文字背后的聲音,讓學生在讀讀說說中與文本對話、與英子對話,真切地感受、體驗英子的內心世界。
四、指導書寫,布置作業
1、仔細觀察本課的生字,想想哪些筆畫特別需要提醒。
2、重點探討“烈、著”這2個上下結構的字的寫法,范寫。
3、學生練習書寫生字,及時展示學生寫的字,并及時進行指導、評價。
三年級上冊教案語文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樺、胸”等5個生字。會寫“郊、散”等12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郊外、散步、胸脯”等14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系上下文,讀懂文中的語句。
3、了解列寧用愛鳥之情感染、啟發孩子放鳥歸園的故事,體會列寧愛鳥更愛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錯就改是誠實的表現。
教學重點、難點
1、了解列寧用愛鳥之情感染、啟發孩子放鳥歸園的故事內容。
2、引導學生透過人物的言語和神態來領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教學準備:
1、生字卡片。
2、教學掛圖。
3、多媒體課件。
4、搜集關于列寧的生平、故事等資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流程
一、看圖導入,交流資料
1.出示列寧照片,說說他是誰?利用課前預習搜集的資料,談談你對列寧的了解。
2.學生交流后,教師小結簡介列寧。
3.板書課題,書空“雀”字筆順,提示“雀”字是從描摹鳥的體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二、讀通課文,初步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好自然段序號。
2.指名逐段朗讀課文,檢查自讀情況。
重點指導讀準“散(sàn)步”、“胸(xiōng)脯(pú)”、“白樺(huà)樹”。注意“誠”“病”“蹦”要讀后鼻音。
3.賽讀課文,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讀書競賽,互相提提意見、幫助別人讀得更好。
4.思考:課文哪幾自然段是具體寫列寧尋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第1自然段告訴了我們什么呢?
三、學習課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讀第1自然段,說說了解到了什么。
2.課文是怎么描寫這三只灰雀的?找出來讀一讀。
說說哪幾個詞語用得好,借助多媒體動畫,相機理解“婉轉”、“來回跳動”、“惹人喜愛”。
3.教師引讀列寧喜愛灰雀的句子,體會列寧心中的感受,指導朗讀第1自然段。
4.巧妙小結:第二天,那只深紅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見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寧和小男孩圍繞著這只灰雀發生了一段怎樣的故事呢?下節課繼續學習。
四、學習生字,指導書寫
1.學生自主觀察本課生字有什么特點。
2.說說你是怎么記住它們的字形的?
3.提醒:本課左右結構的字較多,注意左右比例。獨體字“步”、“者”書寫時筆畫要舒展。
4.學生練寫。
五、作業設計
把課文中描寫灰雀的句子抄下來。
三年級上冊教案語文篇6
教學要求:
1.借助閱讀,在觀察、想象、發現中,讓學生享受閱讀的情趣。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在反復朗讀中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并學會有理有據的預測故事將要發生的事情。
3.合理地續編故事或創編故事。
教學重難點:學會通過故事情節預測故事的發展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今天有位特別的先生來到了我們的童話樂園里,他是誰呢?
二、整體感知課文。
1.在打開課文之前,讓我們看看胡蘿卜先生給我們布置了哪些任務?
(1)自由讀課文五分鐘,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認真讀課文,看看在胡蘿卜先生身上發生了什么事?
2.本課中出現了幾個生字,誰能自告奮勇地站起來讀讀看。
a.指名學生讀。
b.加上拼音讀。
c.讓我們將詞語送入句子讀一讀。
我們剛才不知不覺就完成了胡蘿卜先生給我們的第一個任務,誰來完成第二個任務呢?能告訴我們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品讀環節。
1.孩子們,胡蘿卜先生匆匆忙忙刮了胡子,因為近視而漏刮了一根。這根胡子蘸到了甜甜的果醬瘋長起來。你覺得胡蘿卜先生的胡子怎么樣?
濃密的胡子令胡蘿卜先生很發愁,但這根胡子在別人看來卻有著另一種意想不到的用處。(大屏幕出示這段內容)
a.讀課文的時候根據課文中的關鍵詞語揣摩人物內心的想法,把自己當成其中的一份子,就能體會文章中人物的內心世界。(自由練讀)
b.胡蘿卜先生的胡子對自己來說是煩惱,對別人來說呢?
c.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幫助了小男孩解決了什么難題?
d.幫助鳥太太解決了什么難題?
e.還有可能幫助誰解決什么樣的難題?想一想,說一說。
所以說:幫助別人,快樂自己。
3.出示:“我的胡子真是太棒了。”誰來當胡蘿卜先生夸夸自己的胡子?
4.設疑感悟:胡蘿卜先生的胡子真是太棒了,不僅幫助了自己更幫助了別人。可是,胡蘿卜先生是那么喜歡自己的胡子,當他發現自己心愛的胡子被別人用掉的時候,他會生氣嗎?為什么?想一想。
小結:我明白了,胡蘿卜先生不會生氣還會很快樂,因為幫助別人也是一種快樂。可是假如有一天,胡蘿卜先生的胡子越來越少了,甚至用光了,沒有了,他還會快樂嗎?不管快樂還是不快樂,我們都能感覺胡蘿卜先生有一課樂于助人的心。
四、創編故事,繪寫結合。
(1)胡蘿卜先生的胡子真的很神奇啊,幫助了那么多人,讓那么多人快樂。當胡蘿卜先生繼續往前走,還會發生什么樣神奇的故事呢?用你的畫筆畫下來并寫一寫你的故事吧。
(2)評價交流。
板書設計:
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
胡蘿卜的長
胡子幫助了小男孩→替代風箏線
鳥太太→替代繩子晾尿布
……幫助別人
快樂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