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活動教案流程
語言活動教案流程篇1
一、活動目標
1.使幼兒能順序地、連貫地講述小朋友用各種辦法取皮球的事情。
2.引導幼兒學習用較準確的詞表達各種取皮球的動作,如:取、夾、撥、浮等。
3.引導幼兒愿意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話,說出自己與眾不同的好辦法,發展幼兒的獨創性。
二、活動準備
(一)物質準備
1.一幅草地背景圖,圖上畫有大樹、洞,活動教具:4個小朋友、皮球。
2.另一幅草地背景圖,內容同上。操作教具:球,一個小朋友手里拿鉗子,一個拿竹竿,一個拿鏟子,還有一個手里提著水桶。
(二)知識經驗準備已有簡單的“浮力”的實際嘗試。
三、活動過程
(一)教師指導幼兒看圖。
1.教師:出示第一幅背景圖,問:“請小朋友看看這是什么地方?草地上有什么?”要求說出大樹下有1個又深又窄的洞。
2.出示4個小朋友,給他們起個名字,出示圖片教具皮球,教師操作教具,問:“草地上,紅紅、蘭蘭、明明、寶寶在玩什么游戲?后來發生什么事?”
3.出示第二幅背景圖,操作“紅紅”用手伸進洞里去撈皮球。教師:“皮球滾到哪兒去了?紅紅做了些什么?她取出了皮球嗎?那該怎么辦?”
4.出示手持各種工具的小朋友。
①幫助幼兒觀察圖上小朋友手上的各種工具。
②請小朋友說說圖上的小朋友用了什么辦法,怎樣把球從洞里取出來的。
(二)幼兒運用新經驗進行講述。
1.師:你們還有什么別的辦法幫助紅紅、蘭蘭、明明取出皮球?(鼓勵幼兒大膽想像,想出與眾不同的辦法)學著老師的方法講給大家聽。講的時候要注意:
①小朋友在取球的時候,發生了什么事?
②什么人用什么辦法把球從洞里取出來?
③結果怎樣?要求較為完整、連貫地講述。在講述過程中,教師繼續幫助幼兒正確使用動詞,操作活動教具。
2.師:剛才你們幫助圖上小朋友想出了各種取皮球的好辦法,真能干。但是,如果洞很深,鉗子不夠長,如果用鉤子,鉤子會鉤破皮球,皮球是圓的,不容易取出來。請你們說說哪種方法最好,既簡單又能很快取出皮球?請一名幼兒完整地講述提水取皮球的經過。
四、各領域滲透
科學:科學區布置材料:“陷阱”若干個,皮球、玻璃球、塑料球、鋼珠、泡沫球若干,讓幼兒在科學區探討:“不同材料的球都能用水使它浮上來嗎?哪些行?哪些不行?為什么?你能想出什么辦法從‘陷阱’里取出玻璃球、鋼珠?”
五、生活中滲透
教育幼兒在生活中遇到困難要開動腦筋,想辦法克服、解決。
六、環境中滲透
環保墻飾:救小鳥。
七、家庭中滲透
家長與幼兒共同玩智力游戲“腦筋急轉彎”。
語言活動教案流程篇2
活動目標:
1、使幼兒初步理解反義詞的含義,豐富幼兒的詞匯。
2、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培養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演示課件。
2、大小皮球各1個。
3、木塊、海綿、沙子、棉花、圖片若干(每組2-3份)。
活動過程:
一、引起幼兒嘗試的興趣。
師:小朋友,今天老師準備了很多東西,我要請你們用眼睛看,用手摸一摸、拎一拎,還要仔細地觀察,看誰最聰明發現得秘密最多。
二、幼兒第一次嘗試:利用實物,通過多種器官,讓幼兒在嘗試中理解什么是反義詞。
1.(出示大、小皮球)問:小朋友,這是什么?它們一樣嗎?哪兒不一樣?
2.教師:對了,一個皮球大,一個皮球小,大和小是一對兒意思相反的詞,我們叫它反義詞。(請幼兒隨老師說一遍‘反義詞’)
3.請幼兒聽教師兩次拍手的'速度,捏木塊和海綿的硬度,拎棉花和沙子的重量,試著說出快慢、軟和硬、輕和重三對反義詞。
三、幼兒第二次嘗試:利用課件,引導幼兒觀察嘗試說出相反的詞。
1.教師:剛才我們用手摸、拎的辦法知道不同了,這次不用手,只用眼睛看,我要出示都是反義詞圖片,能不能猜出另一張圖片的內容。
2.出示課件圖片,請幼兒猜另外一張是什么樣的。
幼兒觀察說出相應的反義詞(長—短,薄—厚,粗—細,高—矮,上—下,胖—瘦,黑—白,哭—笑)。
四、游戲,鞏固掌握反義詞,加深嘗試印象。
1.介紹游戲玩法:教師說出一個詞,請小朋友不僅要說出反義詞,還要配上相應的動作。
2.教師先演示一遍大和小的動作,再請幼兒聽教師口令說反義詞并做動作,然后再請幼兒說詞語,其他幼兒聽口令說反義詞并做動作。
五、啟發幼兒嘗試說出新的反義詞。
1.教師說一些新的詞語,幼兒試著說出它們的反義詞。
(好—壞,直—彎,前—后,里—外,遠—近,多—少,香—臭)
2.請小朋友想一想,說出剛才我們沒有說過的反義詞,看誰說的和別人不一樣。(光滑—粗糙,明亮—黑暗)
六、活動延伸:游戲“找朋友”
1.教師介紹玩法:全班小朋友手拿圖片圍成圓圈,在音樂聲中邊跳邊唱邊找與自己手拿圖片意思相反的小朋友做好朋友。
2.請幼兒找朋友。
3.請幾對好朋友告訴大家自己圖片中的反義詞。
語言活動教案流程篇3
活動目標:
1.了解小熊及其它幾種小動物尾巴的外形和功能,能用“要是...就...”表達小熊想要尾巴的心理過程。
2.理解體會小熊的心理變化,知道原來的自己是最棒的。
活動重點:
了解小熊及其它幾種小動物尾巴的外形和功能,學說“要是...就...”
活動難點:
理解體會小熊的心理變化,知道原來的自己是最棒的
活動準備:
課件
活動過程:
一、猜猜尾巴
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猜一猜,這是誰的尾巴?這個尾巴是什么樣的?。磕切⌒芟膊幌矚g自己的尾巴啊,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二、欣賞學習
1.感受快樂。
小熊有一條又短又小的尾巴,做什么事情都很方便。看小熊在干什么?
它能倒立、翻跟斗、還能骨碌碌地打滾呢。小熊能···(引導幼兒跟說),小熊可真靈活,什么動作都難不倒他,媽媽看見了覺得小熊本領真大,夸它做的好你看,它在——(鼓掌的動作。)(我們也鼓鼓掌,小熊真厲害。)
2.感受羨慕
觀察圖片,描述動物尾巴的外形和用處。猜測小熊心情,播放課件后學說。
(1)遇到狐貍
師:有一天,小熊出去玩,遇見了——(留白:小狐貍)。狐貍在干什么?用什么樣的尾巴掃地啊?
(2)遇到小豬
師:小熊往前走,看見了——(留白:小豬)。小豬在干什么?兩只小豬在拔河,看看他們的尾巴是什么樣的???哎喲,哎呦,用力拔,這可真好玩??!那小熊會怎么想呢?師:小熊看見兩只小豬開心的玩著拔河游戲,心里想要是我有細細卷卷的尾巴就能用它拔河了,小熊怎么想的???誰愿意來說說??墒切⌒苤挥卸潭绦⌒〉奈舶停娌涣税魏佑螒?。
(3)遇到松鼠和蛇
師:小熊走呀走,又看到了誰?他們有怎樣的尾巴?在用尾巴干什么?請和你的旁邊的小朋友,兩個兩個的說一說。(指導是將問題細化,面向全體,有著重點)都說好了么?誰想來和大家一起說說?
師:那這時小熊會怎么想呢?(引導幼兒用要是·····就能····)小熊想:要是我也有大大的尾巴,就能用它玩皮球和拎包了。
3.長新尾巴
(1)做魔法操
師:小熊看到動物朋友各種各樣的尾巴,心里真羨慕。它多想要和它們一樣的尾巴呀。怎么辦呢?小熊覺得你們的辦法都很好,到底先試試哪個方法呢?這時飛來了一個小精靈,“小熊,我這有個魔法操,做了你就能長出長尾巴。”說完精靈就做起了魔法操。
教師表演魔法操(尾巴伸一伸,尾巴伸一伸。尾巴長長長,尾巴長長長。尾巴大大大,尾巴大大大。)
師:魔法操怎么做的?短尾巴的小熊們我們一起跟著小精靈來做一做魔法操,長出長尾巴吧。
師幼共同做魔法操:魔法操真有用,瞧,小熊長出了(什么樣的尾巴)————狐貍的毛茸茸的尾巴和松鼠的大大的尾巴(讓幼兒說!)
語言活動教案流程篇4
活動目標:
1、能按照序觀察圖片,學習描述小動物的表情。
2、懂得小伙伴要友好相處。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活動前組織幼兒玩蹺蹺板,讓幼兒自由交際玩蹺蹺板的感受,學念兒歌《蹺蹺板》。
2、材料配套:掛圖、幼兒活動操作材料《語言·蹺蹺板》
活動過程:
一、以"蹺蹺板"的兒歌引出活動的內容。
引導語:小朋友們都喜歡玩蹺蹺板,玩蹺蹺板真快樂。我們一起朗讀一遍兒歌《蹺蹺板》:"蹺蹺板,真好玩,你上天來我入地。上去好像坐飛機,下來好像坐飛船,一上一下真快樂"。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圖片上小動物玩蹺蹺板時發生了什么事情。
二、一次性出示四幅掛圖,引導幼兒自由觀察和交流。
啟發幼兒交流:小兔子在做什么?小熊來了以后怎么做?結果怎么樣?
三、引導幼兒觀察圖片,逐幅啟發提問,幫助幼兒理解和講述圖片內容。
1、圖①:公園里,小白兔和小灰兔在玩什么?它們玩得怎么樣?(豐富詞匯:開心)
2、圖②③:這時來了一只小熊,它做了哪些不對的事?它是怎樣對待小灰兔和小白兔的?小白兔和小灰兔的表情怎么樣?(豐富詞匯:害怕)
3、圖④小熊還說了什么?小白兔和小灰兔怎么樣了?
四、引導幼兒相互講述圖片的內容。
五、要求個別幼兒利用掛圖或操作材料中的《蹺蹺板》,在集體面前完整講述圖片的內容。
六、討論交流,給圖片取名。
議一議:
小熊做了哪些不對的事情?它應該怎么做才對?小伙伴要怎樣玩蹺蹺板才會玩得高興又快樂?我們可以給圖片取個什么名字?
語言活動教案流程篇5
活動目標
1、能用完整的語句表達觀察到的畫面內容和自己的猜想。
2、根據自行車和小動物主要特征之間的關聯,推測適合它的主人是哪個小動物。
3、感受不同動物騎在自行車上的情趣。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
幼兒知道自行車的各組成部分
物質準備:
1、自制繪本《誰的自行車》
2、自行車
3、動物圖片若干
4、圖示卡片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談話導題,引出自行車。
1、觀察自行車
師:小朋友們,快看,仉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樣東西,這是什么?
師:你們都有自行車嗎?
師:自行車上都有什么?
小結:我們的自行車上有一副車把手,一個車座,兩個輪子,還有一副腳踏板,還有一個不長也不短的車架。
二、基本部分
(一)認識鱷魚的自行車,引發猜測興趣。
1、觀察圖片,梳理自行車特點和鱷魚特征之間的關聯。
師:小朋友們所有的自行車都是這樣的嗎?
師:今天,小動物們也帶來了它們的自行車,我們一起來看看。
師:這輛自行車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它會是哪個動物的自行車呢?
師:我們來看看它的小主人到底是誰?
師:為什么這是鱷魚的自行車呢?鱷魚的身體有什么特點?
2、小結:這是鱷魚的自行車,因為鱷魚的身體是長長扁扁的,這輛自行車也是長長扁扁的,所以鱷魚騎在這輛自行車上很舒適。
(二)發現不同的自行車,了解自行車各自的特點。
師:鱷魚的自行車好獨特呀,還會有哪些特別的自行車呢?
師:你看到了幾輛自行車?這三輛自行車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三)討論并猜測自行車主人
師:現在請你和旁邊的小朋友討論一下,幫這三輛自行車找到它們的小主人。
(四)分享猜測結果,并用完整句式表述
師:小朋友們,討論好了嗎?你認為第一輛自行車是誰的?請你來試一試。
師:你為什么覺得這輛自行車是袋鼠的?有沒有幫他補充的?你們覺得他說得有道理嗎?
小結:原來這是袋鼠的自行車,因為袋鼠媽媽的育兒袋里還有一個袋鼠寶寶。這輛自行車恰好有兩幅車把手,所以它們騎在這輛自行車上很安全。
師:那第二輛自行車是誰的呢?請你來試一試。
師:你為什么覺得這輛自行車是毛毛蟲的?
師:誰來完整的再說一遍?
師:快來看看這是誰的自行車?為什么?
師:你們真棒,這么快就幫這輛自行車找到了小主人,這是……(在教師帶領下,幼兒一起說。)
師:這下誰來向大家介紹一下長頸鹿的自行車。
(五)猜測大象的自行車
師:那大象的自行車會是什么樣子的呢?(幼兒自由講述)
三、結束部分
師:其實我們剛才看到的自行車都藏在這本書里,這本書的名字叫《誰的自行車》,仉老師將這本書放到我們班的語言區,你們可以在里面找一找還有哪些獨特的自行車。
大班語言《誰的自行車》活動反思
大班幼兒的好奇心特別強,尤其對猜謎語、腦筋急轉彎之類的活動非常感興趣,繪本《誰的自行車》的內容就像是一直在猜謎語,也符合剛升入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當我們翻開這本書時,都想看看答案到底是什么,所以這本書會讓幼兒迫不及待的想知道答案,甚至愛不釋手。與此同時,“騎自行車”也是孩子們最喜歡的運動之一,他們可以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在活動中觀察,把自行車與動物的主要特征結合在一起并展開聯想,這樣就進入到幼兒前閱讀核心經驗中“閱讀內容的表達與評判”的拓展階段。因此,將這個繪本設計成語言活動,可以提高孩子們的觀察力、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1、對活動內容的反思
該活動內容豐富,其中的動物都是孩子們喜歡的,很好地激發了幼兒的興趣。該活動以自制大書的方式呈現,在幫三輛自行車配對相應的動物環節,讓幼兒自己上前操作,互動性較強,該點優于單純以PPT的形式展示該繪本,所以以自制大書的方式呈現能更好的體現《誰的自行車》這一繪本內容。
2、對幼兒的反思
通過該活動我們可以看出,幼兒回答問題非常積極,對該活動內容非常感興趣。并且能較快發現每輛自行車的特別之處,并由此推測出適合它的動物,幼兒在匹配自行車與動物時,經過老師的引導能用完整的語言將自行車和動物之間的關聯表達出來。
3、教師自身的反思
教師對活動準備充分,在最后的延伸環節,還可以讓孩子幫助更多的小動物設計自行車或者設計屬于自己的獨特自行車,這樣可以幫助幼兒進一步加深對繪本的理解與認識,讓這節活動的價值最大化。
大班健康繪本《肚子里有個火車站》公開課視頻+原版PPT課件+教案反思版本1小班語言繪本《誰咬了我的大餅》視頻+有聲課件PPT教案教具說課稿
語言活動教案流程篇6
教材分析:
對于大班幼兒來說能和同伴分享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他們渴望與同伴交流溝通。
活動目標:
1、幼兒理解故事的基本內容,了解田鼠“尖嘴巴”和“短尾巴”由發生爭執到快快和好的過程,豐富詞匯:
2、能說出朋友同伴間發生爭執可用協商、道歉、講道理的方法解決。
3、感受故事主人公“尖嘴巴”和“短尾巴”由孤獨到快樂的情緒變化。
活動準備:
1、故事《快快和好》的圖片6幅。
2、田鼠的頭飾若干
活動建議:
1、教師出示圖片,引起幼兒的活動興趣。
教師出示田鼠“尖嘴巴”和“短尾巴”的圖片,引導幼兒說一說這是兩只怎樣的老鼠,并請幼兒觀察他們的表情,猜想他們“不高興”的原因,引出故事。
2、教師分段講故事,引導幼兒了解“尖嘴巴”和“短尾巴”由發生爭執到快快和好的過程。
(1)教師出示圖片1—2,講故事的第1、2段,引導幼兒了解兩只田鼠搬出去安家的原因。
提問:為什么媽媽要讓田鼠“尖嘴巴”和“短尾巴”搬出去自己安家?為了得到一顆豆豆,它們是怎樣做的?怎樣說的?引導幼兒用尖刻的聲音學說說話。豐富詞匯:扯光。
教師小結:不謙讓、亂發脾氣就會做不成朋友。
(2)教師出示圖片3—5.講故事的第3—5段,引導幼兒感受“尖嘴巴”和“短尾巴”沒有朋友的孤獨滋味。
附故事:《快快和好》
田鼠媽媽有兩個調皮的娃娃,一個叫尖嘴巴,一個叫短尾巴。它們在一起總是嘰里呱啦吵個沒完。有一次,為了搶一粒豆豆,尖嘴巴扯光了短尾巴尾巴上的最后一撮毛,短尾巴拔光了尖嘴巴嘴邊最后一根胡子。田鼠媽媽實在沒辦法,只好分給它們每人一袋豆豆讓它們出去自己安家。
他們來到一棵大樹下,叫嘴巴說:“哼,我再也不想見到你,真討厭!”短尾巴說:“哼別讓我再碰到你,真煩人。”說完,他們一個在大樹的東面,一個在大樹的西面各挖了一個長長的地洞安下了家。
住在自己家里,再也沒人搶豆豆,再也沒人斗嘴打架了,日子確實清凈了許多,可時間一長,他們又發起愁來,最愛說話的田鼠找不到說話的同伴,那多難受啊!
在一個不太冷的日子里,尖嘴巴實在悶得慌,就爬出自己的洞,他要找人說說話。短尾巴心里也憋得慌,也爬出洞來想找人聊天。結果,兩只田鼠又碰到了一起,他們有嘰里呱啦的打開了話匣子。尖嘴巴說:“我的洞洞又寬又大好氣派!”短尾巴說:“我的洞洞又彎又長可好玩了?!奔庾彀兔煺f本來,我的洞洞還要挖得更大,可挖著挖著,挖到了一個大土豆,嗬!這么大我就把它當做墻‘土豆墻’你有嗎?”短尾巴說:“本來我的洞洞還要挖得更長,可挖著挖著也挖到了一個大土豆,嗨!這么大,我也有‘土豆墻’,我還嘗了一口,又脆又嫩,可好吃啦?!?/p>
回到洞里,尖嘴巴心里后悔極了,,本來我們住在一起挺好的,干嘛要斗嘴?短尾巴也一個勁的埋怨自己,本來我們睡在一起,晚上都可以說話,干嘛要打架呢,第二天下起了大雪一連幾天他們就只能對在自己的洞里,那滋味,要多難受就有多難受.哎沒辦法,還是吃土豆吧吃著吃著大土豆被吃出了一個大洞.吃著吃著尖嘴巴碰到了另外一個尖嘴巴.“呀!是你!” “哎,是你!原來我們住的那么近就隔了一個大土豆!”
“對不起呀以前是我錯了······”短尾巴對尖嘴巴說:“對不起,以前是我錯了······”尖嘴巴對短尾巴說。兩個小家伙和好了,他們滾到了一起。
語言活動教案流程篇7
教學目標:
1、在反復欣賞比較中,嘗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表現音樂內容,享受音樂創想的樂趣。
2、通過音畫配合,感受大河與小溪的音樂形象,體會音樂中不同樂器的音效速度變化。
教學準備:
(認知準備)已有欣賞純音樂作品的經驗
(材料準備)課件《大河與小溪》
重點:感受大河與小溪的音樂形象
難點:表達表現音樂內容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小花傘》
二、動聽的音樂
1、欣賞音樂
播放樂曲欣賞,完整欣賞音樂
2、表現音樂
引導幼兒說說自己感受,大膽猜測音樂內容,再次播放音樂欣賞,鼓勵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例如拍手、扭動等在音樂中表達表現
三、大河與小溪
1、小溪
欣賞小溪音樂,出示大河與小溪,請幼兒根據音樂選擇形象,說說自己的理由,教師小結:這段音樂就像是小溪水流動的聲音,音樂中添加的一些樂器聲,就好像溪水快速流動的時候碰到小溪中的石頭發出的聲音。播放小溪音樂,進一步感受理解音樂
2、大河
欣賞大河音樂,引導幼兒思考小溪與大河之間的關系,再次播放大河音樂,進一步感受理解音樂
3、大河與小溪
播放樂曲欣賞,再次完整欣賞音樂,引導幼兒用動作跟著音樂表現大河與小溪流動的樣子,欣賞課件視頻,通過音畫結合,進一步感受大河與小溪的音樂形象
四、奇妙的音樂
再次表現音樂
播放音樂欣賞,鼓勵幼兒結合生活經驗,大膽選擇合適的音樂形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表現
語言活動教案流程篇8
一、設計意圖
大班的孩子已經有了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而且在生活中他們也會無意模仿大人用"因為"來說話,但說的都不完整只是很順口的用"因為"來回答問題,因此,為了讓幼兒正確地用"因為"、"所以"來說話,并知道"因為"表示事情的原因,"所以"表示事情的結果,同時還促進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發展,特開展此次活動。
二、課時建議
1課時
三、活動目標:
1、能正確地用"因為""所以"來完整的表達說話內容。
2、發展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教學難點:能正確地用"因為""所以"來完整的表達說話內容。
四、教學重點
發展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
五、教學準備
1、實物(蘋果、梨、香蕉、鉛筆、本子、橡皮)
2、圖片(大海、小魚、草地、小雞、天空、小鳥、小羊、草、狗、骨頭、小雞、蟲子)
3、春、夏、秋、冬四幅景色圖片
六、教學過程
(一)請幼兒給物品分類,并用"因為,所以"完整地表達出自己為什么這樣分。
師:老師這有一些物品,誰能幫老師把他們分一下類呢?(幼兒分類)師:說一說你為什么這樣分(幼兒表達自己的分法)師:老師現在用一對關聯詞說說你們剛才的分法:"因為蘋果、梨、香蕉都是水果,所以把他們放到了一塊"。
師:老師剛才這句話有一對關聯詞是"因為""所以","因為"表示事情的原因,"所以"表示事情的結果。
師:誰能模仿老師用"因為,所以"說出你們為什么把橡皮、鉛筆、本子放一塊呢?(教師請幼兒用完整的話來說,"因為它們都是學習用具,所以把他們放到了一塊)(析:在這個環節中幼兒通過分物品,明白了"因為"表示事情的原因,"所以"表示事情的結果)
(二)幼兒正確地粘貼圖片,并用"因為","所以"表達出自己的粘貼原因。
師:老師這有一些圖片,請小朋友把它們粘貼在正確的位置上,并用"因為","所以"完整的說出自己的粘貼原因。如:
因為小鳥愛在天上飛,所以把它放在天空中;因為小雞愛在草地上玩,所以把它放在草地上;因為小魚愛在水里游,所以把它放在水里;因為小雞愛吃蟲子,所以把它們放到了一塊;因為小狗愛吃骨頭,所以把它們放到了一塊;因為小羊愛吃草,所以把它們放到了一塊;(析:本環節的難點在培養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讓幼兒能找出圖片之間存在的聯系;重點是讓幼兒用"因為""所以"完整的表達出來。
(三)出示四季的圖片,請幼兒用"因為""所以"完整地說出是怎么來區分四季的。
師:老師這里的四幅圖片是我們的四季圖,你們仔細觀察,用"因為""所以"說出它們分別是什么季節。如:
因為柳樹剛發芽,所以是春季;因為小朋友穿的背心、短褲,所以是夏季;因為葉子都黃了,還有的落在了地上,所以是秋天;因為天上下的雪,所以是冬天。
(析:這個環節讓幼兒通過觀察,找出四季的不同特征,重點能正確地用因為,所以來表達)四、聯系生活,說說生活中什么時候也會用到"因為""所以"。
如:因為肚子餓了,所以要吃飯;因為口渴了,所以要喝水;因為天熱了,所以要穿裙子;因為天冷了,所以出門要戴帽子等。
(析:聯系生活,用"因為""所以"表達生活中的事,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活動延伸:請幼兒回家和家長一起想想什么時候也會用"因為""所以"來表達。
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幼兒都能正確找出事物之間存在的因果關系,并能正確地用"因為"所以"表達出來,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他們的邏輯思維在萌芽,所以,我們很有必要讓幼兒這種思維能力得到發展,本節活動就做到了,但在活動中,有時候幼兒會說不完整話,這就要求在平時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多督促,多培養,讓他們養成完整說話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