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課件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課件篇1
1、 復習舊知識:
(1)口算小數乘法:
0.4__2 0.34 1.2__4 2.33 2.5__2
說說計算的方法
(2)小數點的移動:
①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這個數擴大到原來的( )倍。
小數點向右移動( )位,這個數擴大到原來的1000倍。
②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這個數( );
小數點向左移動( )位,這個數縮小到原來的1/100。
2、 今天老師要帶領大家到街心廣場去轉轉,看看那里有什么樣的數學奧秘等我們來探索。
二、探索新知:
1、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1)讓學生認真看書上的主題圖,說一說知道了哪些信息。
(2)你能提出數學問題嗎?
教師引導學生提出:這三個長方形的長之間有什么關系?寬之間有什么關系?他們的面積之間又可能有什么關系?
2、合作交流,解決問題
(1) 引導學生探索0.20.3的計算方法。
先讓學生計算廣場、花壇的面積,并對比他們的長和寬的關系,以及面積的關系。再讓學生根據地轉與花壇的長和寬的關系估計一塊地磚的面積可能是多少。然后,讓學生自主探索計算方法。最后,匯報自己找到的好方法,并進行評議,誰的方法更好些。
師小結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
(2) 探索小數乘小數的積的小數點位置
①利用剛才學到的計算方法完成“試一試”:你發現了什么?學生獨立思考后進行小組交流,、討論。然后將結果匯報,進行全班交流。使學生初步感知小數乘小數的積的小數點位置與乘數小數位數的關系。
②完成“填一填”,回答:積的小數點位置與乘數小數位數有什么關系?
引導學生明確:積的小數位數等于兩個乘數小數位數的和。
③師小結: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們不僅學習了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更了解到積的小數點位置與乘數小數位數的關系,知道了這個規律,我們以后就可以運用它來幫助我們進行計算。
3、完成43頁“練一練”,鞏固所學知識。
4、總結: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獲?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課件篇2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經歷探究積的小數位數與乘數的小數位數的關系的過程,并能運用這個規律確定積的小數位數。
2.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驗證等活動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滲透轉化思想。
3.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他們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難點:探究積的小數位數與乘數的小數位數的關系。
教學準備:PPT。
課時安排:第三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單位轉換:填一填
0.5米=( )分米 3平方分米=( )平方米
0.08平方米=( )平方分米
2.口算:
20×40= 4×6= 7×6= 8×9=
2×4= 0. 4×6= 7×0.06= 0.8×9=
[設計意圖]在接下來的新知探究環節,我要讓孩子自主探究出0.3×0.2的計算方法,其中就用到通過單位轉化將小數轉化為整數來計算;小數乘整數是學生第一課時學的內容,復習這一知識,為研究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奠定了基礎。
二、探究新知
1.(出示廣場圖)同學們看,這是一張會寧縣城的街心廣場圖,從圖中你得到哪些數學信息了?
(板書) 廣場 花壇 瓷磚
長: 30米 3米 0.3米
寬: 20米 2米 0.2米
2.他們的面積你會算嗎?試一試。(學生獨立完成)
3.交流:誰來說說你算到的結果是多少?(完成板書)
要算廣場和花壇的面積,很簡單,算得都不錯。瓷磚的面積你算到多少呢?是怎樣算的?
4.這樣,同學們在小組內先交流一下,聽聽同伴的方法是不是有道理。
5.誰來向大家介紹一下你計算0.3×0.2的方法?你聽明白了嗎?
6.學生交流:0.3米=3分米,0.2米=2分米,2×3=6(平方分米),6平方分米=0.06平方米,0.2×0.3=0.06(平方米)
是啊,根據這樣的方法,我們發現0.2×0.3=0.06,真了不起!
7.從老師摘錄的數據中,你有沒有發現這組數據比較特殊,他們的長之間有什么關系?寬呢?
8.引導學生觀察廣場和花壇的數據:30變成3,縮小到原來的十分之一,20變成2,也縮小到原來的十分之一,結果600變成6,就縮小到原來的一百分之一。聯系這個規律,你能說說還可以怎樣得出瓷磚的面積嗎?
9.施工人員覺得用長0.3米寬0.2米的瓷磚太小了,想改成長0.5米寬0.3米的瓷磚,這樣每塊瓷磚的面積又是多少呢?(學生獨立計算)
10.交流:你是怎樣計算的?(板書算式、結果)
11.回過頭再來看看我們課開始時口算的幾道小數乘法題,
觀察0.2×0.3=0.06,0.5×0.3=0.15等一些算式,老師發現一個問題,都是小數乘法,為什么有的結果是一位小數,有的結果卻是兩位小數呢?你有什么發現?把你的發現和同桌交流一下。
12.全班交流:原來積的小數位數與乘數中小數位數有關,到底有怎樣的關系?
完成這張表格:
算式 | 第一個乘數的小數位數 | 第二個乘數的小數位數 | 積的小數位數 |
0.2×0.3=0.06 | |||
0.5×0.3=0.15 | |||
7×0.06=0.42 | |||
0. 4×6=2.4 |
現在看起來更加清楚了,說說你發現什么了?
13.到底同學們得出的這個結論是不是適用于所有的小數乘法呢?請大家舉個像這樣的例子驗證一下,看看積的小數位數與乘數的小數位數之間是不是存在著這樣的關系。(交流)
(學生舉不出0.5×0.2這樣的例子,就由教師引出,討論。)
[設計意圖]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引導學生聯系舊知,運用轉化的策略算出0.3×0.2的結果,在學生初步會計算0.3×0.2的基礎上,及時鞏固計算0.5×0.3的結果,然后引導學生觀察一組算式并質疑“同樣都是小數乘法,為什么有的結果是一位小數,有的結果卻是兩位小數”,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在學生根據表格體會到積的小數位數與乘數的小數位數的關系后,創設了驗證的環節,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這個結論的認識。運用猜想——驗證——概括的模式,學生學得積極主動,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到了發展。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課件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解決包裝問題,體驗策略的多樣化,發展優化思想。
2.體驗解決問題的基本過程和方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利用表面積等有關知識,探索多個相同長方體疊放后使其表面積最小的策略。
教學重點:應用表面積等知識來討論如何節約包裝紙。
教學難點:引導觀察、比較、交流、反思,得出節約包裝紙的策略。
教學用具:課件、盒子。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師:同學們,你們收過禮物嗎?能說說你都收到了什么禮物?
生:玩具車,變形金剛……
師:你們的禮物包裝過嗎?老師也收過一些禮物,而且是包裝過的禮物,想看看嗎?(課件演示,欣賞包裝好的各種禮物)
師:剛剛大家欣賞的禮物怎么樣?
師:生活中我們如果要送某種禮物給別人,通常會用漂亮的包裝紙包起來更漂亮,要包裝一個禮品,要考慮哪些數學問題呢?
生1:如何進行包裝(師:問的真好,等我們動手操作了,你就知道了)
生2:怎樣知道需要用多少包裝紙(師:你一定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明白其中的道理的)
生3:怎么包裝最省紙呢?(師:聰明的你上課認真思考相信你一定能想出的)
師:哦,包裝禮物中有這多的我們還不知道的學問,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研究包裝的學問(板書:包裝的學問)
二、提出問題:合作探究
1.師:老師收了這么多的禮物,老師懷有一棵感恩的心,我也想給我的親人送上一些黃金搭檔,(課件出示圖片)首先我要送給我的第一個親人。猜猜他是誰呢?請聽廣告詞——黃金搭擋送小孩,個子長高不感冒,你說他是誰?
師:老師準備送一盒黃金搭擋送給我的弟弟,希望他健康成長.我也想用包裝紙包裝成精美的禮物。
師:可至少要用多大的包裝紙呢?你能幫幫老師嗎?
生:求出表面積,量出長,寬,高(課件出示有關數據)
生:求出的表面積就是包裝紙的大小。(師用驚奇的表情注視)
師:這個同學真厲害,知道包裝紙的大小就是表面積的大小,你們和他一樣聰明嗎?試試看,怎么樣來計算包裝紙的大小了嗎?動手算一算.
(生獨立完成,投影出學生答案,并對其進行講解)
師:來,你來給大家展示一個你的結果,你是怎么來算的?并說說你的想法)
師:你們都是這樣算的嗎?同學們真不錯,來,掌聲歡送她.
2. 師:剛才老師在同學的幫助下,知道包裝一個黃金搭擋至少需要1300m2的包裝紙,我想我弟弟收到這么漂亮的禮物,一定會很高興,在這里老師替弟弟謝謝大家了。現在我想送給第二個親人,我要送給誰呢?請聽廣告詞——黃金搭擋送女士,細膩紅嫩有光澤
師:對,同學們真是我知心朋友,老師想送給我尊敬的媽媽。我要送給她兩盒 黃金搭擋。(手勢)師:你覺得可以怎么來包裝呢?有幾種包裝方式呢?你建議老師選擇了哪種方式包裝?為什么?(手勢配合指向屏幕)
師:想想看(凝視5-6鈔鐘)來,同桌之間借助手中的模型擺擺看.
小組反饋,小組登講臺進行解說。
師:同學們不僅是個愛動手,也是一個愛動腦的好學生。掌聲贈送給他們精彩的解說。
師:有3種包裝的方法,那你想建議老師選擇哪種包裝的方法.(第C種)
生1:第C種,因為遮住了的面,所以最省紙。
師:你這個想法真好,很有節約意識,你真是個懂節約的好孩子。(板書:節約用紙)
師:但這種包裝方式真的是最省紙嗎?(表情懷疑狀)有什么方法證明是最節約的呢?
生2:計算出包裝后的表面積.再進行比較。
師:真不錯,我們試試看。(學生反饋,展示學生計算結果)
找兩位學生上臺板演,方法不一,并扣留這兩位同學,要求學生聽聽這兩位學生的想法,(掌聲歡迎我們小老師為我們說說他的想法)
師:通過剛剛的活動,我們發現果然是第C種最省包裝紙,那現在你能發現包裝的秘密嗎?
生反饋。
師板書L節約用紙:重疊的面越大,表面積越小,就越節省包裝紙
三、再次嘗試,總結規律:
1. 師: 同學們真了不起,發現了包裝中最省包裝紙的學問。現在老師要送出最后一個禮物,請聽廣告詞,(黃金搭擋送長輩,腰好腿好精神好)
師:我想祝我的爺爺,奶奶身體更加的棒,(動作配合)我要送3盒黃金搭擋。
師:看大屏幕,你能回答這的問題嗎?(課件呈現)
師:用你們探索出的包裝的學問,想一想?(如果有困難的同學可以借助模型擺一擺)
3.小結。師:非常感謝同學們幫我包裝出了這么漂亮而精美的禮物,你能從中得到什么啟示嗎?
四、鞏固練習: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是什么節日嗎?(母親節)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最無私的愛
母親節快到了,小明和爸爸為媽媽挑選了一套分為上、中、下集的書,每本書長 、寬、高分別為 20厘米、15厘米、8厘米。小明想親手將這套書用彩紙裝飾起來,請你為他設計一個裝飾方案
五、板書設計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課件篇4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上冊《溫度》(87~88頁)
教材分析:
教材創設溫度的情境,通過冷熱之間差異的比較,來幫助理解正負數的意義。溫度計直觀顯現,就相當于一個豎直擺放的數軸,學生可比較容易的觀察到零上與零下溫度或正負數之間的差異。
學情分析:
學生經常從實際生活、電視中接觸溫度,對溫度不陌生,容易掌握,主要是引導學生理解零上與零下的區別,在實際中怎樣表示溫度以及零下溫度的比較有一些難度。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利用溫度的情境了解正負數的表達方法,感受引入負數的必要性,了解生活中零下溫度的表示方法,并會正確讀寫。
2、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經歷看一看、比一比、說一說、連一連、排一排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概括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使學生掌握比較兩個零下溫度高低的方法。
3、通過小播報員等活動,使學生了解冬季我國南北方氣溫存在著較大差異。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體會成功的快樂,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利用溫度的情境了解正負數的表達法,感受引入負數的必要性,會正確讀寫。
教學難點:
會比較兩個零下溫度的高低。
資源利用:
電子白板課件溫度計溫度計示意圖一杯冰水一杯溫水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知。
1.首先,大家聽老師描述兩幅情景,閉上眼睛在腦海中浮現這兩種情景,聽完后說說自己感受到了什么?
情景一:火辣辣的太陽炙烤著大地,知了不停地在樹上吵著,盡管街上的行人撐著太陽傘,盡管人們已經穿的短袖、短褲,盡管人們嘴里還吃著冰淇淋,可是額頭上的汗依然不停地在冒著。
情景二:寒風呼嘯、雪花漫天飛舞,人們穿上了棉襖大衣,戴上了棉帽手套,還圍上了厚實的圍巾,但是街上的行人依然緊縮著脖子,瑟瑟發抖。
2.指名說感受。
3.引入課題:冷和熱就是溫度在發生變化,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溫度
(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一)溫度的表示方法
1.聽一段視頻播報,明確要求:用彩筆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西安、新疆這兩地的氣溫。
2.播報:西安8℃至13℃;新疆-4℃至5℃。
3.教師巡視梳理學生的表示方法。
4.展示、交流、比較幾種表示方法,優化得出“+、-”。
①這個“-”在這里表示什么?(表示零下的溫度)
師引導生觀察比較得出,用一個正負號就把零上和零下這兩種相反
意思表達來,這就是數學所特有的簡潔美!
②這里的“-”不是減號,叫負號,讀作:零下1攝氏度或者負1攝氏度。那零上9攝氏度該怎么表示?(在5℃前寫+號)這個+號在這里叫做正號,它表示什么意思?
板書:+5℃-4℃正號負號
③通常的5℃前面寫不寫“+”?
歸納出:正數前面的“+”可以省略,但負數前面的“-”不能省略。
談談生活中你都見過哪些溫度?
(1)冰箱門溫度顯示,認識溫度單位:攝氏度℃
攝氏度是目前世界使用比較廣泛的一種溫標,用符號“℃”表示。它是18世紀瑞典天文學家安德斯·攝爾修斯提出來的。后人為了紀念他,用他的名字第一個字母“C”來表示。
(2)人體正常體溫平均在36~37℃之間(腋窩),超出這個范圍就是發熱,38℃以下是低熱,39℃以上是高熱。39℃以上就有危險了。
認識溫度計
人們是利用什么工具來測量溫度的呢?(溫度計)
小小的溫度計竟能知冷知熱,簡直太神奇了,那么大家想不想了解它?(想)
(1)各種溫度計,讓生了解不同樣式的溫度計。(課件出示)
(2)投影出示常用的測量室溫的溫度計,讓學生仔細觀察,在溫度計上都發現了什么?
(3)指名匯報
①溫度的單位℃②紅色液柱,會升高下降
③中間有個0刻度,上面是零上溫度,下面是零下溫度
④1小格就是1℃
⑤老師簡介℉:華氏度是1714年由德國人華倫海特制定的。華氏度和攝氏度都是用來計量溫度的單位。
(二)練習讀寫溫度
1.讀出溫度計上顯示的溫度。(出示課件)15℃、0℃、-15℃
2.同學們會看溫度計了嗎?(利用屏幕幕布功能依次出現三個溫度計。)
指名依次先說出并寫出三個溫度計上所示的溫度。
隨機比較這三個溫度,說說誰、誰最低。
(三)感知溫度
1.出示溫度計示意圖
(1)指名讓生分別讀出零上和零下的一些讀數。
(2)通過閉著眼睛試著說溫度計上的讀數這一活動,讓生初步在頭腦中建立溫度計模型。
(3)教師給出以下溫度,以0℃為基準,讓生用手比劃是零上溫度↑或零下溫度↓。
8℃-5℃15℃-15℃-20℃
2.測溫度
(1)出示兩個杯子:一杯溫水,一杯冰水混合物。
(2)先估計它們的溫度,再用兩個溫度計同時測量兩杯水的溫度。
3.認識0℃
(1)問一名學生:你今天帶了幾支鋼筆?(0支)
0什么意思?(表示沒有)
那么0℃表示沒有溫度嗎?
(2)指名談談對0℃的認識。
(3)小結:溫度是表示物體的冷熱程度的,任何物體都有溫度。0攝氏度只是溫度中的一個值,也是天氣中零上和零下的分界點,在物理中表示冰的熔點。大于0度,冰開始融化為水,小于0度,水開始結冰。
科學家把標準大氣壓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定位0℃,讀作:0攝氏度。沸水的溫度定為100℃。
4.用線把對應的溫度連起來。(利用白板的書寫功能)
零上12攝氏度零下10攝氏度零攝氏度零下16攝氏度
-10℃+12℃-16℃0℃
(1)先讓生讀出第一行的溫度。
(2)指名匯報連線。
5.讀溫度,使學生知道同一時間段我國南北方溫度存在著較大差異。
大家剛才表現的都很棒,為了獎勵大家,老師決定帶大家到哈爾濱市的冰雪節看看。(課件出示)
哇!大家都為冰雕世界帶給我們的視覺沖擊感到震撼!
(1)那一天哈爾濱市的氣溫是多少呢?其他城市氣溫又如何呢?請看屏幕。
這是老師收集到的那一天幾個主要城市的溫度,誰能當一下播報員,把這天的天氣情況向全班同學播報出來?(國家地圖)
(2)讓學生當小播報員播報。(利用白板的探照燈功能)
(3)通過比較部分南方和北方城市的氣溫,知道同一時間段我國南北方溫度存在著較大差異。
三、鞏固練習
1.估一估
(1)出示我們當地幾幅不同季節的圖片,與合適的溫度連線。使學生知道我們當地不同季節的氣溫情況。(利用白板的書寫功能連線)
夏天短袖毛衣外套棉襖棉鞋(冰雪)
-8℃36℃19℃
2.比較-5℃與-20℃兩個溫度的高低。(出示教材88頁練一練一的情境圖)
指名交流匯報。
3.下表是天氣預報給出的我國部分城市某日的氣溫。(課件出示)
(1)北京與沈陽哪個城市溫度高?
(2)把這5個城市的氣溫按照從低到高的順序排列起來。(利用白板的拖拽功能指名讓學生排列)
<<<<
四、拓展延伸
指著板書:新疆氣溫5℃,最低氣溫-4℃,它的溫差是多少?
(1)借助溫度計示意圖,讓同桌討論。(2)交流匯報。(3)歸納方法。
五、課堂小結
你本節課有哪些收獲?還有哪些困惑?
小結: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我們可以用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很多問題。
六、作業布置
1.課后查資料搜集了解一些其他物體的溫度。
(如:月球表面的溫度、太陽表面的溫度、一些金屬的熔化溫度等)
2.生活中除了有的溫度帶有“-”號,你還見過帶“-”的數嗎?
搜集一些下節課交流。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課件篇5
一、復習舊知、引出新知。
1.學生復習條形統計圖
師:同學們前幾天我們栽了蒜苗,還記錄了它在15天內生長情況的數據,昨天,大家把自己栽種蒜苗的數據進行了整理,制成條形統計圖,舉在手里,展示一下。
展示一學生的條形統計圖
生匯報圖中數據
2.提出問題,學生探究作圖
師:如果我們還想了解它從第3天到第15天整個的生長變化的情況,該怎么畫呢?老師這有幾種統計圖,請你仔細觀察,看哪一種更合適。(師出示條形統計圖、扇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生任選其一。
能不能在你作的條形統計圖上作一些修改或補充,把它變成這種統計圖呢?
學生在小組內先討論,再在圖上試一試。
學生作圖后展示,匯報作了哪些修改,表示什么意思?
3.生成新知,揭示課題
師抓住學生將條形上的點連線,對比評價,選擇優秀的作品,用多媒體演示由條形統計圖演變為折線統計圖(描點,連線)的過程
提醒同學們:變成真正的折線統計圖還要把原有的條形統計圖擦掉
揭示課題:折線統計圖
二、讀折線統計圖,體會特點
1.讀點
師:圖中的點表示什么呢?
生說點的意義,(課件顯示并標數量)
2.讀趨勢,
師:同學們都讀出了點所表示的數量(板書數量),由點連成的線呢?
生說表示蒜苗從矮長到高的生長趨勢。
讀局部趨勢,從第幾天到第幾天長得快,從第幾天到第幾天長得慢(板書趨勢)
3.估計
根據這一趨勢請你估計蒜苗第10天大約長到多少厘米?
4.預測
預測第20天大約長到多少厘米,并說說你的想法。
三、獨立制圖。
師:我們會讀折線統計圖了,那你會畫折線統計圖嗎?怎么畫呢?
出示笑笑蒜苗生長情況統計表,你能將它制成折線統計圖么?
學生獨立繪制笑笑的蒜苗生長情況折線圖
匯報評價
說說圖中的信息
對比自己與笑笑的蒜苗生長趨勢,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四、運用延伸
1.出示北京地區年5月新增病人的統計圖
(1)從上圖中你能說說“非典”新增病人的變化趨勢嗎?
(2)你能與同學說說產生這種變化趨勢的原因嗎?
2.出示小玲家室內氣溫的變化統計圖
(1)小玲每隔()時測量一次氣溫
(2)這一天從8:00到16:00的氣溫從總體上說是如何變化的?
(3)請你再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并嘗試解答。
3、出示百貨大樓一年銷售冰箱的總數量統計圖
根據趨勢,作出決策
師:如果你是銷售經理,根據今年銷售趨勢,明年你有什么打算?大約進多少?為什么?
五、課外拓展
下課后收集生活中的折線統計圖,下節課交流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課件篇6
教材內容: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已經認識了自然數,并初步認識了分數和小數的基礎上,結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認識負數。通過教學,一方面可以適當拓寬學生對數的認識,激發進一步學習的愿望;另一方面也為學生在第三學段進一步理解有理數的意義以及進行有理數運算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
①收集生活素材來滲透負數的概念。引導學生初步理解正、負數可以表示兩種相反意義的量。
②能正確地讀寫正數和負數,知道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③初步學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對正數、0、負數之間的大小有個直觀的認識。
④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作用,培養自主探求新知的良好品質及實際應用能力。
學者分析:
本班有學生62人,大部分屬于中上水平,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認知水平,他們好奇心強,具有創新和知識的遷移能力。
教學策略:
(1)通過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情景,幫助學生了解負數的意義。負數的產生和發展源于生活的需要。因此,教學本節課應注意為孩子們提供眾多豐富的生活中的正負數現象,既讓學生引起探究的興趣,又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生活中,體驗到數學的無窮魅力和價值。
(2)借助直觀手段理解相反的分界點與“0”的關系。本課的難點在于學生不容易理解負數、正數與0的關系。如何突破難點,直觀教學手段是關鍵。這其中溫度計的觀察和海拔圖的使用,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逐步從直觀到半直觀再過渡到比較抽象地認識到它們三者之間的關系。
(3)開展有層次的探究活動,引領學生主動建構,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復印存折明細記錄貼入,觀察支出(—),存入(+),這一欄的數各表示什么意義?
“+”表示( )
“_” 表示( )
他們表示的意思是()
{填相同還是相反}
2、上網收索今天的天氣預報,記錄哈爾濱,和福州的氣溫數據。
哈爾濱( )表示—--------------------------------------------
福州( )表示—--------------------------------------------
它們是以( )度為基準,例如:+16°表示--------------+16°表示--------------
—16°與—16°表示兩個( )意義的量。
哪個地方的氣溫高,哪個地方的氣溫低?
比較:+16°( )—16°{填>,<或=}
3、帶有“+”的數有-------------叫----數
帶有“-”的數有------------- 叫----數
+16讀作--------------------—16讀作
4、思考:0是正數還是負數?
5、收集生活中不同用法的負數,并說說表示什么?
二、講授新課
1、檢查
(1)+500表示存入500,—500表示支出500,它們表示的意思是(相 反 ){填相同還是相反}
(2)打開天氣預報圖
哈爾濱( —9°~~~—19° )表示—----今天氣溫零下9度到零下19度之間,氣侯寒冷,下雪,結冰。------
福州( 11°~~~~~6° )表示—----今天氣溫零上11度到零上6度之間,氣侯較溫暖 ,看不見下雪,結冰的現象。------
它們是以( 0 )度為基準,例如:+16°表示--零上16度-----—16°表示----零下16度----
+16°與—16°表示兩個(相反 )意義的量。
哪個地方的氣溫高,哪個地方的氣溫低?
補充:認識數軸表示
—16 0 +16
(3)生匯報
帶有“+”的數有------------- 叫正數 注:也可省略“+”號
帶有“-”的數有------------- 叫負數 注:不可省略“—”號
+16讀作-正十六-------—16讀作—負十六--------
(4)0是正數還是負數?把你的思考與小組交流,討論。然后小組匯報。
總結: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它是正負數的分界點。
(5)、舉生活中正負數的例子
例如:盈利與虧選,上車人數與下車人數,地上成數與地下層數,水位升高與下降,相反方向的距離等。
學完這節學生還有疑難問題嗎?,提出,由同學,小組解決,最后困難由老師及時解答。
四年級上冊數學教案課件篇7
一、情景引入
1、說說我們已經學習了有關小數的知識。小數中最重要的一個符號是什么?(板書:小數點)
2、板書課題:小數點搬家
3、看了課題你有什么想法嗎?
二、自主探究
1、自學課本內容。
2、分析探討,找出規律
3、小數點向哪邊搬家的?
4、請同學們在組內討論:
(1)小數點是怎樣移動的?
(2)小數點移動后這個數發生了什么變化?
(3)小組匯報 。
5、誰來說說小數點向右搬家的變化?為什么后面寫著省略號?你能再填一句嗎?
6、現在我們知道了小數點右移,原來的數就會擴大(板書:右移 擴大),小數點左移,原來的數就會縮小(板書:(左移縮小)。
三、鞏固應用
1、說說小數點搬家會怎樣?
2、小數點這樣跳來跳去,嚴重的影響了山羊的生意,我們能把它放在一個合適的地方嗎?(結合生活實際,數學與生活相結合)
四、全課總結
1、 剛才小數點搬家,大家探索出了小數點移動引起數的大小的變化規律,小數點真是個神奇的小家伙,我們在學習中應如何應用它呢?
2、下面的數與0.285比較,擴大到原來的幾倍或縮小到原來的幾分之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