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科學的課堂教案設計
小學科學是小學階段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啟蒙課程。上好科學課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一年級科學的課堂教案設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一年級科學的課堂教案設計1
讓我們發現更多
一、教學目標
1.科學知識
根據積木的特征,察覺穩度、形狀、結構間關系。
2.科學探究
會對哪種形狀積木容易堆疊有猜想,并記錄;會在搭建中觀察、比較,找到容易搭建的積木,并記錄。鞏固分類方法,形成動手能力。在教師指導下,能初步歸納概括容易搭的物體的共同之處。
3.科學態度
分工合作搭建;耐心細致完成工作;樂于挑戰,用不同形狀搭建出既高又新穎的作品
4.STSE
初步了解搭建活動在人類建筑方面的應用。
二、教學準備
分組材料:學生自帶各種形狀的積木,實驗記錄單教師準備:建筑圖片,積木搭建作品圖片
三、教學時間1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入
大家玩過積木嗎?我們前面學會了觀察、比較和分類方法后,今天進行搭建積木,相信我們將有更多的發現。
(二)新課學習
1.探索什么樣的積木更容易搭
(1)每個小組準備好不同形狀的積木
(2)明確問題——什么樣的積木更容易搭?
(3)學生猜想
(4)討論,明確做什么和怎么做:一種形狀的積木、另一種不同形狀的積木不斷搭高,比一比哪種形狀更容易搭起來。
(5)學生進行搭建,求證推測是否正確。
(6)將容易搭的積木挑選出來,思考:“這些容易搭的積木有什么特點?”
(7)小結:四四方方、表面平平的積木更容易搭。
2.試一試:我們組的積木可以搭多高?
(1)要求:不但想辦法往高搭,還要能用上更多不同形狀的積木塊。
(2)小組分工合作,交待注意事項。
(3)總結和鼓勵
(三)介紹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
(四)整理材料,下課。
一年級科學的課堂教案設計2
我的感官
教學目標:
一、科學知識:能說出眼、鼻、舌、皮膚的作用。
二、科學探究
1、能利用多種感官觀察物體的外部形態
2、能用語言描述觀察的結果。
3、能與同學討論、交流感官的作用。
三、科學態度
1、能對用感官觀察表達出深厚的興趣
2、能如實地描述觀察到的現象。
3、愿意與他人分享交流進行合作學習。
四、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
了解人的感官是我們學習科學的好幫手。
教學準備
教師與學生共同準備:水果、盒子、鬧鐘、黃瓜、鈴鐺、玩具小熊、皮球等物體。
教學過程;
(一)、情境與問題
1、先猜謎語。上邊草,下邊草,中間一顆黑葡萄,是什么?東一片,西一片,猜不著,聽聽看。
2、感覺器官能幫助我們做什么?
(二)、探究與發現
活動一、觀察蘋果
1、制訂計劃,你想用什么感官觀察?怎么觀察?觀察時要注意什么?
老師啟發,一看二聞三嘗。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嘗一嘗,注意安全衛生。
2、搜集證據學生開始利用感官觀察。給足學生觀察的時間。
3、處理信息。
4、表達交流。讓小組間交流,全班交流。
5、得出結論:得出各種感官的作用。
活動二、盒子里有什么?
分組實驗,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
(三)、應用與拓展
1、采用分組討論,全班交流的方式,讓學生先跟本小組同學說說自己的想法,再全班交流。
2、鼓勵學生大膽發言。適時啟發。
3、如何正確使用感覺器官
學生可以從眼、耳、鼻、舌、皮膚各個方面進行交流。
總結:
正確用眼:時間不要太長,要休息,不要總看近處的物體。
正確用耳:不要長時間用耳機,打電話時左右耳輪換。遇到大的聲響要捂耳朵。
正確用鼻:不認識的物體不要隨便聞,遠離刺激性物體。
正確用舌:不認識的物體不要隨便嘗,太熱或太冷的東西不要嘗。
正確用膚:不要用手摸太熱或太冷的物體。
一年級科學的課堂教案設計3
做個小偵探
教學目標:
1、在案件偵破過程中引導學生細致觀察、遷移經驗,嘗試運用比較、分析、推理、排除等手段進行案情分析。
2、感受對人物、場景等的細致觀察在偵破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3、提升思維的準確性與擴散性。
教學準備:
1、已認識各種腳印。
2、課件:ppt畫面八幅。(見附圖)
3、教師偵探卡(大),學生偵探卡人手一張,筆。(見附圖)
4、偵探獎章若干。
教學重點:
學生根據案件中提供的三條線索,調動多種感觀進行觀察、記憶、判斷,分別找出三條線索的答案。
教學難點:
在得出的三條線索的基礎上,運用推理等手段,找出真正嫌疑人,并能說出自己的理由。
教學過程:
一、事件起因――少了商品。
1、點擊ppt畫面一:雞大嬸開商店。
師:雞大嬸開了一個百貨商店,商店里的生意可好了,來買東西的顧客非常多。
一天的生意忙完了,客人都走了,雞大嬸經過仔細的計算,算出店里應該還剩下這些商品。
2、點擊ppt畫面二:商品清單。
二、進行偵破。
(一)猜測。
1、師:那少了的1罐蜂蜜,2塊蛋糕會到哪里去了呢?
學生猜測,自由交流商店可能發生的情況。引導學生說出有人拿走了。
2、師:到底可能是誰拿走的呢?白天店里還拍攝到了一段錄像,一起去看看吧!
3、師:你們說得都不錯,可是這些都是你們猜出來的,光憑猜行不行,怎么辦呢?想想警察破案需要找到什么?
(二)引導學生得出:找線索。
師:今天,我們就來做一回小偵探,一起去找線索吧!
三、觀察書中圖畫,找出原因
1、教師指導學生看圖,仔細觀察圖畫中的現象,指名回答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原因。
2、讓學生通過觀察和平時的生活中現象來解釋,要說的有所依據。
四、看書猜猜猜。
五、小結內容:今天我們做了小偵探,學會了推斷,找證據,得到答案,希望同學們以后做生活的有心人,繼續你的小發現。
一年級科學的課堂教案設計4
摸一摸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感知物體的冷熱、軟硬、粗糙、光滑等特征,發展感知能力。
2.幫助幼兒學習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覺。
3.培養幼兒用手觸摸感知物體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用手感知物體的特征、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覺
教學準備:
每人一套材料:三支彩筆,復印紙、紙板、砂紙
方法與手段:討論法、問答法、游戲法
教學過程:
一、激發學生動手觸摸的興趣。
師:請你用手摸一摸自己的皮膚,說說你有什么感覺?(引導說一說摸過的什么感覺,引導說完整句。)學生自由操作,并各自發表意見。
二、引導幼兒通過觸摸,感知物體的不同特征。
1.師:你準備的東西摸上去感覺一樣嗎?有什么不同?捏捏毛巾和紙板有什么不一樣?摸摸砂紙的正面和反面又有什么不同?
引導幼兒說出軟硬、光滑、粗糙等詞匯。
師:我們能用手摸出軟、硬、光滑、粗糙,你們的小手真能干!
2.教師繼續提問:現在請你用手摸摸自己身上,說說你有什么感覺?
3.再摸摸其他物品從箱子中任意摸出一種物品,說說它的特征。旨在引導學生通過用手摸一摸物品,說一說事物的特征,發展學生的感知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鼓勵學生嘗試用幾個詞表達自己的感覺,幫助學生從物體的多方面感知特征與表達。
三、引導學生討論,擴展經驗。
1.準備1—2個學生沒有觸摸過的東西。
師:你怎樣才能知道這些東西是冷的、熱的、軟的、硬的、光滑的還是粗糙的?那么誰來試試?
引導幼兒回答用手摸摸捏捏并請幾位小朋友上來捏一捏,摸一摸。
2.教師繼續提問:你還摸過什么東西?他們摸上去有什么感覺?說出來告訴大家。
四、活動延伸:
回家蒙上眼睛,摸一摸,分辨出爸爸、媽媽。
一年級科學的課堂教案設計5
分一分
教學目標:
1、經歷根據色彩、形狀、用途等對物體進行簡單的分類的過程,學會按一個標準進行簡單的分類;
2、初步培養學生整理物品的習慣。
教學重點:學會按照一定的標準對身邊的事物進行分類、整理,即掌握分類方法。
教學難點:找到合適的分類標準;
教具準備:
各種顏色的立體快、鉛筆等。
教學過程:
師:孩子們,老師知道你們是懂禮貌、愛整潔的孩子。而且老師還知道你們今天每個人都會表現的非常乖。
一、多媒體創設情境,激發分類需求
那下面請小朋友們看大屏幕,(出示第一幅圖)。仔細觀察后你有什么想對大家說的嗎?
生1:書架上的書很亂;
生2:玩具到處都是;
生3:筆、桌上、地上都有…
師:很亂。那孩子們從哪些地方看出來很亂呢?請生自由回答。
師:孩子們說的都對。小猴自己也說了,好亂呀!播放課件。
師:Ppt出示第二幅圖
師:孩子們,下面我們看看小猴整理后的房間,你感覺怎么樣?生自由答。(整齊)很舒服(或很整齊)。
那孩子們從哪些地方看出來很舒服呢?
師:回答的真不錯。所以呀,我們平時都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二、共同學習。
之前老師已經請小朋友們利用周末的時間在爸爸媽媽的指導下預習了關于分一分的內容。
師:現在老師請同學們聽清要求:(2、3個同學)你是怎樣整理自己的書包的?(出示課件)(善于捕捉學生回答問題的信息,靈活處理)
生自由匯報:語文放在一起,數學放在一起,文具放在一起等。
師引導總結:把書放在一起,作業本放放在一起,學具放在一起等。
師:看來呀孩子們真能干,學會了整理自己的書包。真了不起!
三、練習
1、師:現在老師請同學們把桌子上的小棒自己獨立的試著分一分;
老師看哪些同學能干,分好用坐姿告訴老師。(老師巡視,捕捉信息,靈活處理)
2、請同學們把小棒快速地放到桌子的左邊然后用坐姿告訴老師。
那下面我們來展示展示你們的本領。老師相信你們行。
3、練習(出示課件)
(1)把生活在水里的動物涂色。
師:請同桌之間小聲地相互討論,然后再回答問題。(生自由答。)
(2)整理玩具,分類擺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