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學習教案
普林尼是一位羅馬作家和博物學家,他撰寫了一部開創性的百科全書《自然史》,涉及歷史,地理,醫學,天文學,地球科學,植物學和動物學。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小學科學學習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科學學習教案篇1
活動準備
1、毛線、絲帶、鞋帶、電線、溜溜球、用繩子編織的包、毛衣、陀螺、拔河的繩子。
2、每位幼兒收集的繩子。
活動目標:
1、認識各種各樣的繩子,了解繩子在實際生活中的不同作用。
2、通過玩游戲,進一步感受不同繩子的不同特性和用途。
3、喜歡和同伴交流、分享,體驗游戲帶來的樂趣。
活動過程:
一、猜一猜,激發幼兒活動興趣
1、師:小朋友,看,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口袋,請你們摸一摸,猜猜它們是什么?
2、師:小朋友猜了這么多,口袋里到底是什么呢?
出示口袋里的繩子
提問:這是什么?你知道它有什么用嗎?
二、幼兒自由談論自己帶來的繩子
引導幼兒說說:你帶來的是什么繩子?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它有什么用處?
三、觀察多種不同質地的繩子,了解其用途
1、師: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些神奇的繩子,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們是什么樣的?(出示實物筐,、有的粗、有的細,顏色是各種各樣的,有的是塑料的,有的是麻繩的,有的是圓的,有的是扁的……)
2、游戲:好玩的繩子
師:請你們用自己喜歡的繩子玩一玩,看誰的玩法多
(1)幼兒開始創造游戲
(2)玩過后,請幼兒介紹玩法,幼兒一起玩
3、分組試一試,看看繩子有什么用
第一組:“掛”衣服、毛巾、圖畫
第二組:“系”鞋帶
第三組:幫小手找朋友
第四組:“串”珠子
第五組:“扎”禮盒
第六組:編織、繞毛線
四、說一說用過后、見過的繩子
師“剛才你用繩子干什么了?在我們生活中,繩子還有什么用?(討論交流)
小結:繩子能捆綁東西,繩子還能扎頭發、丈量、織魚網、蕩秋千、釣魚、拔河、跳繩、裝飾、做中國結、保護樹樁、織毛衣……
五、活動延伸:
戶外活動繼續玩各種繩子游戲。
小學科學學習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正確感知4以內物體的數量。
2.學習手口一致的點數并能說出總數,能按同一數量歸類,匹配相應數量的同類事物。
【活動準備】
1.故事掛圖、食物圖片、點卡、棒棒糖卡片。
2.玩具、杯子、橡皮、鉛筆、鈴鼓各4個。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
(1)(出示故事掛圖)教師講故事:今天是樂樂的生日,媽媽給樂樂買了很多好吃的。有1個西瓜、兩個蘋果、3個桔子、4個棒棒糖,樂樂高興極了。
(2)教師提問:媽媽為樂樂買了什么?幾個西瓜?幾個蘋果?幾個桔子?幾個棒棒糖?
2.復習1——3的數量,并與相應數量的點卡進行配對。
(1)出示1——3的食物卡片,引導幼兒辨別并能手口一致的點數數量。
(2)出示1——3的點卡,引導幼兒點數。
(3)出示食物圖片,引導幼兒將1---3的點卡與1——3的食物圖片進行配對。
3.認識“4”的數量,,并與相同數量的點卡進行配對。
(1)教師引導幼兒點數棒棒糖的數量:“請小朋友數一數媽媽給樂樂買了幾塊棒棒糖?” 引導幼兒手口一致的點數,說出棒棒糖的數量。
(2)分別出示玩具、杯子、橡皮、鉛筆,引導幼兒點數并說出它們的數量都是4。
4.游戲《找點卡》。
教師拍鈴鼓,請幼兒仔細聽。教師拍幾下鈴鼓,就請幼兒舉起幾的點卡。
【活動延伸】
1.請幼兒數一數桌子、椅子各有幾條腿。
2.請幼兒說一說那些小動物有4條腿。
【活動反思】
小班孩子年齡較小,控制能力還很差。在本節活動中,我首先用故事來引起孩子活動的興趣,然后通過看看、說說、做做等,由易到難的引導幼兒正確感知并手口一致的點數4以內物體的數量。讓孩子真正做到在玩中學,學中玩,通過活動,發展了幼兒的思維能力、理解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小學科學學習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按數取物,以及按實物取數的基本方法。
2、喜歡數學游戲活動。
活動準備: 數學1——5的數學卡片、寫有數字1——5的撲克牌的盒子若干、回形針等。
活動重、難點:引導幼兒初步感知按數取物以及理解按實物取數的基本方法。
活動過程:
1、撲克牌進盒:
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
——撲克牌都掉到盒子外面來了,請你們按盒子上的數字把它們送回家。“
教師示范按數放排的方法。
幼兒按數放牌,教師觀察幼兒操作情況,給個別幼兒予以適當的指導。
引導幼兒運用按物取數的方法互相檢查。
教師對幼兒在操作中所用的方法進行小結:要先看清楚盒子上寫的數字是幾,在找自己手中與盒子上數字相同的卡片,然后放在一起。
2、卡片回家:
——“請你們從盒子中取出5張卡片,但要從1——5不能重復。”
幼兒每人從盒子中分別取出從1——5的撲克牌放回到自己的桌子上。
幼兒在教師的帶領下,用口手一致數數的方法驗證自己是否拿對。
3、撲克牌窗簾:
教師介紹撲克窗簾的制作方法:
——“我們要來做撲克窗簾,請你看著每一條窗簾上的數字來掛撲克牌,制作窗簾。”
幼兒依照著來時做的撲克牌窗簾接著做下去,教師注意引導幼兒運用按數取撲克牌的方法進行制作。
師生共同運用按物取數的方法檢查每條窗簾的制作情況。
小學科學學習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初步學會用語言表達對不同物體的觸覺感受:軟、硬,光滑、粗糙,冷、熱等。
2.知道用手觸摸是感知物體的一種方法。
3.引導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教具:大積木塊、海綿、鋸沫板、鏡子、布娃娃等,螞蟻頭飾每名幼兒一個。
2.學具:幼兒人手一個操作小筐(內放木積木、海綿塊、小鋸木板),每位幼兒兩杯水(一杯染紅色裝熱水,一杯無色裝涼水)。
3.環境布置:請幼兒自帶一件物品,布置活動室――不同質地的物品(如玩具汽車、毛絨玩具、鵝卵石等)。
活動過程:
一、以游戲《小螞蟻學本領》引入課題。
教師、幼兒戴頭飾扮螞蟻,在木地板、海綿墊上爬,讓幼兒用手觸摸、按壓,感知并說出這兩種物體的硬、軟。
(師)原來,我們的手能摸出硬的和軟的東西,我們的手真能干!當看見一個東西,我們不知道它是硬的還是軟的時,可以用手摸一摸,這是一個好辦法!
二、在觸摸――發現――再觸摸中感知物體特性,并表述出來。
(一)摸一摸:
1.請幼兒聽口令從小筐中拿出硬的東西(木積木),使勁捏捏、按按,(師)你捏得動積木嗎?(幼:捏不動)按捏不動的東西是硬的;同樣拿出軟的東西(海綿),摸一摸,捏一捏,還可以擰幾圈,海綿是柔軟的。
2.幼兒摸摸鋸沫板,感受正反兩面(粗糙和平滑)的不同,能說出一面扎手,摸起來不舒服,是粗糙的而另一面不扎手,很舒服,是光滑的。
3.伸出雙手分別握住熱、冷水杯,并說出哪杯水熱、哪杯水冷。
4、小結:我們的手不僅能摸出硬的、軟的東西,還能摸出冷的、熱的、粗造的、光滑的東西。
(二)選一選:
請幾名幼兒上來,任選一件喜歡的物品,告訴大家所拿物品是硬的、軟的、光滑的、粗糙的,還是熱的、冷的……
(三)找一找:
帶領幼兒在活動室里邊摸邊問,哪些物品是硬的、軟的、冷的、光滑的等,讓幼兒逐一說出感覺。
(四)說一說:
平常還摸過什么東西,是粗糙的、柔軟的、熱的?
(五)小結:
手能摸出硬的、軟的,冷的、熱的、粗糙的、光滑的東西。但是有些東西不能摸:如電源插座、開水、旋轉的電風扇葉等,要學會保護好自己。
三、分組游戲:《小螞蟻搬東西》。
聽口令把小筐中軟的東西送過來,或把硬的東西送過來。
延伸活動
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找找、摸摸其他東西,說出自己的感覺或和父母一起玩摸東西的游戲,讓家長協助以豐富幼兒的詞匯,如濕漉漉、毛絨絨等。
小學科學學習教案篇5
活動要求:
1、對物體落下來的現象感興趣,有初步的探索欲望。
2、學習運用語言、體態動作等表達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羽毛、降落傘、紙條、包裝帶、沙包、飛鏢等。
活動過程:
1、小故事引發幼兒猜測:物體是否會落下來?(自編故事)
2、觀察材料,擺弄物體進行感性探索體驗:它們是不是都落下來了?
3、第二次探索,比較落地的不同方式。幼兒邊玩邊交流自己所玩的物體,觀察落下來的樣子,引導幼兒運用語言、體態動作等表現自己的發現。
4、延伸活動:玩落體游戲,如“托氣球、吹羽毛”等,啟發幼兒觀察更多落體現象,并想辦法使其落不下來。
小學科學學習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根據物體在容器中搖動時發出的不同聲音來判斷物體名稱,發展聽覺分辨力。
2、通過自制響罐,感受聲音產生的有趣,培養幼兒參與探索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各種易拉罐、空瓶子、紙盒等,小石子、彈珠、硬幣、豆子等晃動易發出聲響的物品,膠帶紙。
活動過程
一、出示響罐,引起幼兒的興趣。
1.出示制作好的裝有沙子與彈珠的易拉罐兩只,晃動罐子。
2.請幼兒傾聽,根據聲音的不同,來判斷罐子中裝的是什么?
二、觀察教師提供的制作材料,了解其特點及功用,嘗試制作響罐。
1、教師重點指導:
給罐子裝入多少物品,響罐該如何密封。
2、教師與幼兒一起制作響罐。
三、猜響游戲
1、集體猜測
聽一聽響罐里裝的是什么?進行分類。
根據響罐聲音的細微差別,對裝入物品多少進行排序。
2、自由結伴,根據晃動的聲音互猜罐子中裝的是什么?
四、用響罐為曲子伴奏。
1、教師先用響罐示范一遍伴奏,讓幼兒欣賞。
2、幼兒與教師一起用響罐為曲子伴奏。
小學科學學習教案篇7
活動目標
1、觀察、了解兔子的主要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
2、有喜歡小兔子、關心秒度 動物的情感。
3、豐富詞語:毛茸茸、三瓣嘴、蹦蹦跳跳。
活動準備
1、動畫片:可愛的小兔子
2、草、白菜、胡蘿卜若干
活動過程
一、引發興趣觀看動畫片:小兔子,真可愛。
二、觀察小兔子
1、提問:兔子是什么樣子的?
引導幼兒有順序的觀察兔子的:頭部(長耳朵、三瓣嘴)身體(橢圓形、四條腿、前腿短、后腿長)尾巴(短短的)
2、提問:兔子是怎么走路的啊?我們來學一學好嗎?
三、抱抱小兔子
1、教師:你喜歡小兔子嗎?我們來輕輕的摸摸它抱抱它好嗎?
2、提問:
(1)小兔子全身長滿了什么?(毛)
(2)身上的毛是什么顏色的?
(3)抱起來的感覺是怎么樣的?
(毛茸茸的、柔柔的、軟軟的、暖暖的。)
四、喂喂小兔子
1、小兔子愛吃什么?(青菜、青草、蘿卜)
2、吃東西的時候它的嘴巴是怎么動的?
五、結束部分教師:我們和小兔子一起去散步好嗎?
帶著兔子和孩子們一起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