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子之歌語文教案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詩歌的閱讀,更應體現這一教學理念。以讀代講,以讀促悟,整體感知的教學方法。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七子之歌語文教案,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七子之歌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
1. 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 通過反復誦讀,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著重引導學生體會兒女離開母親
教學重點和難點:把握教學設計>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
教學過程:
一、解題導入
上課前,請同學們先聽一首歌,會唱的同學可以跟著小聲唱。(放音樂《七子之歌》) 這是一首什么歌?(《七子之歌》)對,這是大型電視紀錄片《澳門歲月》中的主題曲,歌曲樸素真摯、深刻感人,引起中國億萬同胞的強烈反響,大家聽了這首歌后不禁潸然淚下。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這首歌的歌詞并非為澳門回歸而寫的新作,它是七十多年前一首題為《七子之歌》的組詩中的第一篇,其作者就是已故愛國學者、詩人聞一多。
今天我們來共同學習這首詩歌《七子之歌》(板書:七子之歌 聞一多)請齊讀課題。同學們請看,這個課題和我們以前學習的教學設計>文章課題有什么不同?(加了注解號了)對課文做了怎樣的注釋?(學生來念101頁)從注釋你知道了什么?(本文是作者1925年3月留學美國期間創作的一組組詩,共七首。教材選用了其中的三首,另外四首分別是《威海衛》《廣州灣》《九龍》《旅順、大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放錄音)請同學來聽錄音,課文中有許多難讀的生字詞,同學們聽時一定要注意。
2.請同學用自己最好的讀書姿勢再來讀課文,遇到難讀的生字詞同位可以互相交流。
3.先來交流同學們生字詞的掌握情況。
課件出示:澳門 香港 靈魂 鳳闕 吞咽 哭泣 號啕
(1)指名讀,全班訂正(解詞:鳳闕:宮殿 號啕:大聲哭泣)
(2)指名領讀。
課件出示難讀的詞:襁褓 擄去 黃豹 獰惡 啖著
(1)指名讀,全班訂正(解詞:襁褓:包裹嬰兒用的東西。擄去:搶去 獰惡:非常兇惡)
(2)指名領讀。
三、深入理解、體會感情
1.學習《澳門》
(1)指名讀第一首詩。其他同學邊聽邊想自己從這首詩中能體會到什么?(澳門離開母親的太久了,渴望回歸的強烈感情)從哪體會到的?(板書:太久了 夢寐不忘 我要回來) 太久了?有多久?(三百年)在這三百年里,他們搶去的是我的肉體,但搶不去的是什
么?(我的靈魂、我那顆中國心) 夢寐不忘。(睡覺做夢都不忘記)多少年來我夢寐不忘自己的生母。同學們請你們想想,當你們離開自己的媽媽一天、十天、一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你會怎樣?三百年這是一段多長的時間,這又是一種多深的母子情啊?你能感受到嗎?還從哪你能體會出來?
背誦:(6人小組分句讀,最后一句齊讀,要求不看書)
小組匯報
過渡:《澳門》這首詩表達了兒女離開母親也太久,渴望回歸的強烈的感情,《香港》這個和澳門有著同樣經歷的
2.學習《香港》
請同學以小組為單位自學《香港》這首詩。
我們就以感情朗讀匯報交流。
感情讀:小組可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選出讀得最好的同學讀、小組成員齊讀、男女生分讀、每人一句表演讀等。)
四、拓展
1.同學們你們知道這兩個
2.出示課件:香港、澳門回歸資料,教師介紹。
七子之歌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1、在理解詩人在滿懷喪權辱國的悲憤中呼喚母親的基礎上,讓學生反復朗讀課文,體會兒女離開母親太久的感情。
2 、通過背景資料,體會詩歌表達的主要內容。教學重點和難點: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學時間:第二課時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回歸”這一主題單元的第一篇課文,看黑板,齊讀課題——《七子之歌》。
2、初讀課文,你們知道了誰對母親唱著歌?唱的什么歌?(板書:赤子之歌)
二、品讀詩歌,掌握學法。
1、朗讀《澳門》,找出詩歌中你們認為最具震撼力的詞語和句子在文中劃出來并說明你們的理由。(教師相機引導并板書:夢寐不忘)預設:
(1)學生談到“太久了”,教師就應該巧妙地指導學法,引導學生聯系前文中的“襁褓”“媽港”等詞語,并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和課前閱讀的“媽港”這個名字的來歷的資料,談體會,感受每一個中國人的悲痛之情。(相機板書:悲副板書的全部內容)你能不能用你的朗讀表達你的感受?個性化朗讀體驗。
(2)學生他談到“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你依然保管著我內心的靈魂。”教師相機追問:“擄去”的意思是什么?被侵略者擄去的究竟是什么?請大家閱讀大屏幕上的資料學生交流閱讀后的理解(侵略者擄去了土地、金錢、資源??)作為一個澳門人,看到自己家鄉的土地被占,資源被搶走,沒有做人的尊嚴,他會怎樣?(憤怒、生氣;相機板書:憤)讀出你的憤怒與生氣。過渡語:是啊,雖然失去如此多的東西,但是搶不走的是我對祖國的什么?(熱愛)正如詩人所寫的:祖國,你依然保管著我的靈魂。句中的“依然”一詞,和文中哪個詞相對應?(夢寐不忘)能不能用一句話來概括你的感受?
(3)(放音樂)伴隨著悠揚的樂聲,試著用我們的朗讀表現出我們的種種感受來。
2、看板書,總結學習《澳門》的讀書方法,并運用這些方法,同桌之間互相幫助,自主朗讀《香港》、《臺灣》這兩首詩,準備一會兒開展以同桌為單位的朗讀競賽。朗讀匯報,師生互動評價。評價中,教師相機板書:聲聲呼喚、戰歌高唱
三、回顧歷史,演唱表達情感。
過渡語:一次次期盼,一聲聲呼喚,六個孩子已相繼回到了祖國的懷抱,請看大屏幕
回首這段歷史,你們的心情怎樣?教師相機板書:愛國主義精神的勝利澳門回歸前夕,作曲家李海鷹為《澳門》這首詩譜寫了曲子,我們和著旋律,一起唱起來吧。
四、面對現實,蘊藏激情。
確實,當其他六子在母親溫暖的懷抱中安然入睡時,臺灣正隔著臺灣海峽孤苦地望著自己的母親,我們相信臺灣之回歸一定會實現,讓我們在分享臺灣詩人余光中先生的《鄉愁》中靜靜地等待著吧!
七子之歌語文教案3
教學目標:
1、運用綜合識字法認識13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理解“夢寐不忘、襁褓”等詞語。
2、通過背景資料的查詢和反復的誦讀,體會詩歌所表達的主要內容。
3、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詩歌,體會兒女離開母親太久,渴望回歸祖國母親懷抱的情感和作者的愛國情意。
教學重、難點:體會詩意,感受詩歌所表達的強烈的渴望回歸之情。
教學準備:
1、有關聞一多先生生平及其創作的介紹。
2、《七子之歌》背景的文字、圖片或音像資料。
3、關于香港、澳門回歸的影像資料。
教學流程:
一、了解背景,創景激趣。
1、播放《七子之歌》教學課件
剛才大家在大屏幕上都看到了什么?
2、教師播放20世紀20年代香港、澳門的景象課件。
3、說說你觀看后有什么感受?
4、教師小結。
二、介紹作者,點燃激情。
1、簡介聞一多先生生平資料。
2、揭示課題,理解課題。
為了抒發這種迫切的愿望,聞一多先生創作了這組詩《七子之歌》,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教師板書:七子之歌,生齊讀)
看到課題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疑問?
三、初讀詩歌,讀準字音。
1、師配樂范讀,課文中有許多難讀的生字詞,同學們聽時一定要注意。
2、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這首詩歌,老師希望你看準字形,讀準字音,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畫出來。
3、在朗讀的過程中,你有沒有覺得特別不好讀的詞語,來給大家提個醒:
⑴、教師指正讀音。
⑵、理解詞語意思。
⑶、讀詞語。
四、指導閱讀,教給方法。
1、指名朗讀《澳門》。
2、在這首詩中,還有你不理解的詞語嗎?提出來我們大家一起學習。
3、再細讀這首詩,想想自己從這首詩中能體會到什么?從哪體會到的?
4、練習朗讀。
5、你能不能用一句話來概括你的感受?
6、配樂齊讀。
五、自學交流,體會詩意。
1、過渡語。
2、以小組為單位自己選擇去學習《香港》和《澳門》,體會其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逐首交流匯報:
⑴、抽小組讀,評議。
⑵、說說重點詞語的意思。
⑶、自由發言,談談自己學完以后的體會。
⑷、教師小結。
六、品讀體悟,吟誦表達。
1、生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首詩歌練習朗讀。
2、展開朗讀比賽。
3、齊讀三首詩歌。
七、拓展思維,放飛想象。
1、你知道香港和澳門是什么時候回歸的嗎?
2、播放香港、澳門回歸的影像資料。
看完以后,同學們的心情怎樣?
3、那么,假如聞一多先生此刻就在現場,看到這樣的盛世,他心里會怎么想呢?
七子之歌語文教案4
教材分析
這是聞一多于1925年3月在美國留學期間創作的組詩之一。詩人以擬人的手法將七處“失地”比作遠離祖國母親懷抱的七個孩子,用小孩子的口吻哭訴被迫離開母親的襁褓,受盡異族欺凌,渴望回到母親懷抱的強烈感情。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學習生字詞,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教學中,結合本課特點,主要采取以讀代講,以讀促悟的方法,在誦讀中理解課文,給學生以情感的熏陶,心靈的感悟。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用小孩子的口吻哭訴他們被迫離開母親的襁褓,受盡異族欺凌,渴望重回母親懷抱的強烈感情。
2.認識7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掌握“乳”字的字理演變過程。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學習生字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和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1.歌曲導入 激趣引學
(1)導言:今天,我們一起上節語文課,首先我們一起欣賞一首歌曲。(課件播放《七子之歌》)。學生邊聽邊跟著唱。
(2)師: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生:《七子之歌》)
歌曲里講的是什么地方?(生:歌曲里講的是澳門。)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歌——七子之歌——澳門(板書)
(3)學生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上課伊始,以孩子們耳熟能詳的歌曲《七子之歌》引入,讓帶著濃濃澳門鄉音的演唱,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激發興趣。為學習下文做鋪墊。】
2.交流資料 資源共享
(1)學生匯報課前收集的資料,介紹作者聞一多以及寫作背景。(教師適當給予補充)
聞一多是著名的詩人、學者,曾在美國留學。他看到帝國主義的侵略和清政府的腐敗,造成了香港、澳門、臺灣、九龍、廣州灣、威海衛、旅順、大連的淪陷,創作了《七子之歌》。今天,我們學習的就是其中的一首——澳門。
(2)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歌。
【設計意圖:先讓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相關資料,提高了學生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同時,了解了課文的寫作背景,也有助于學生感悟文意,熏陶情感。】
3.初讀詩歌 整體感悟
(1)教師配樂范讀課文。學生注意聽準字音。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同桌互讀互查字音,重點字音要圈畫出來。
(3)檢查生字詞認讀情況。
①認讀詞語
師:同學們讀文很積極,交流很認真,那文中的詞寶寶從文中走出來,你還認識它們嗎?(課件出示詞語:澳門 媽港 姓名 靈魂 乳名 夢寐不忘)
(學生自由讀、小組讀、指名讀。)
②認讀生字
師:現在,我們原來熟悉的字寶寶不見了,只剩下新朋友了,你還認識它們嗎?(課件出示生字:澳 港 姓 靈 魂 寐 乳)
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生字交流識記方法,組詞,并用喜歡的詞語說句話。
③教師重點指導認讀:
乳:課件出示“乳”的字理演示圖。)會意字,母親抱孩子喂奶。本義為生子養育。
寐:形聲字,寶蓋兒和爿表示睡覺的環境。本義是睡覺。
【設計意圖:識字時,從文到詞到字,讓學生在語言環境中識字,并深化自學生字方法,提高學生自學能力。】
4.指名朗讀 整體感知
(1)指名讀文。師:這些字寶寶又回到文中和我們捉迷藏哪,我們一起找找吧。
(2)聽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什么?(澳門渴望回到祖國母親懷抱。)
(3)選擇喜歡的句子讀一讀。(教師適當指導,在朗讀中進一步鞏固生字。)
5.指導書寫生字
(1)重點指導:港 魂
師:你認為哪個字不容易寫?(出示:魂 港)
魂:注意右半部的“鬼”的寫法。
港:右下角為“巳”不要寫成“已”。
師指導,生書寫,教師巡視指導,評議。
(2)其他生字:姓 然 管 靈 學生獨立書寫,教師加強巡視指導。
【設計意圖:課標中明確指出:要關注學生日常識字的興趣,關注學生寫字的姿勢與習慣,重視書寫的正確、端正、整潔。因此,三年級學生也不要忽視生字書寫的指導。】
6.課堂小結 整體回顧
(1)齊讀課文
師:同學們生字書寫得漂亮,老師相信現在課文也會讀得精彩,齊讀課文。
(2)小結:師:同學們讀得聲情并茂,這首詩歌蘊含著濃濃的思念祖國之情。我們下節課繼續在讀中體會。
7.作業
(1)書寫生字。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1.復習引入
(1)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一首充滿濃濃的思念祖國之情的詩歌《七子之歌——澳門》。(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我們再來一起回顧一下課文內容。(指名讀文)
(2)師:聽了同學深情地朗讀,讓人真的感受到了那濃濃的思念祖國之情。課文中出現最多的字眼是什么?(母親)板書:母親
(3)師:這里母親指的是誰?(板書:祖國)澳門就是離家多年的孩子。(板書:孩子)
2.誦讀詩歌 以讀促悟
(1)學習第五句
師:澳門作為離開祖國母親懷抱三百年的孩子,他是怎樣向母親哭訴離別之情的呢?
①學生自由讀文,思考:文中哪句話最能體現出澳門人民迫切渴望回到母親懷抱的?
生:母親啊母親,我要回來,母親!(出示第五句)
②師引讀:孩子多么渴望回到母親懷抱,他在深情呼喚——生再讀第五句。
③通過讀你體會到什么?(孩子思念母親,希望回到祖國懷抱。)板書:思念
(2)學習第一句
①師:同學們,聽到澳門同胞的傾訴了嗎?(課件出示第一句)
引讀——你可知媽港不是我真姓,我離開你太久了,母親。
②“媽港”指的是誰?(澳門)
澳門離開母親三百年哪!那種思念之情,誰能讀出來?(指名讀文)
師:聽,這就是孩子的傾訴,他在滿懷深情地呼喚——引讀“母親啊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3)學習第二句
師:幼小的孩子本來可以在母親的懷抱幸福成長。如今,澳門卻被列強壓迫,但他們堅信——(課件出示第二句)但是他們掠去的是我的肉體,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齊讀)
①自由讀這一句,說說你有什么感受?(雖然我們被帝國主義奴役著,但我們的心依然想著祖國。)
②出示殖民者搶掠澳門資源與財富的資料及澳門人民反抗斗爭的資料。
師:澳門人民受到哪些壓迫?澳門人民怎樣反抗的?(交流資料)
讀完資料,你有什么感受?(引導學生體會帝國主義者的殘暴和澳門人民的堅強。)
③師:在帝國主義者的奴役下,澳門人民仍然想著祖國。“依然”可以換成什么詞?(依舊、仍然)
④師:他們想回到祖國懷抱的決心有多大呀!讓我們充滿著這種堅定的信念,再讀這一句。(生自由讀、指名讀。)
【設計意圖:這句話學生很難理解,教學時,讓學生了解殖民者搶掠澳門的資源和財富,欺壓澳門人民以及澳門人民反抗斗爭的資料,在強烈的對比中促使學生加深對句子的理解。】
④是啊!澳門人民思念祖國,熱愛祖國的情感深深感染著我們每個人!他們渴望——引讀“母親啊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4)學習第三、四句
師:即便離開母親三百年了,但魂牽夢繞、念念不忘的仍是母親的身影。母親,你聽到孩子深情地呼喚了嗎?(課件出示第三、四句)
①自由讀句子,思考:“乳名”什么意思?“夢寐不忘”什么意思?
②師:澳門時刻不忘祖國母親,再讀這一句,此時此刻你是什么心情?(學生交流自己的體會。)
你想到了什么?(體會澳門迫切想回到祖國懷抱的心情。)
③指導讀。師:請同學們帶著這種渴盼的心情再讀。(生朗讀)
④師:聽!孩子在深情呼喚。引讀——母親啊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反復引讀,學生反復誦讀,進行情感熏陶,啟迪思想,升華情感。】
(5)配樂朗讀全詩
師:下面我們帶著自己的感情和感受齊讀這首詩歌。(課件出示課文,配樂朗讀)
【設計意圖:在學生深刻體驗詩歌情感之后,配樂誦讀,使學生情感與文本產生共鳴。】
3.延伸拓展 交流促思
①師:聽著澳門如泣的哭訴,似乎讓我們親身感受到了離家的孩子那種強烈的思母之情。值得高興地是這個漂泊多年的孩子已經回到了了母親的懷抱。下面,我們一起去享受澳門回歸時的快樂。(課件播放澳門回歸時圖片資料和澳門今天的美景)
②出示澳門的區徽、區旗。(交流介紹)
4.升華情感 練筆抒懷
師:澳門這個曾經多年失去母親的孩子,回到母親懷抱時,又是一種怎樣的心情,怎樣的感受呢?
學生練筆,教師巡視指導。
【設計意圖:通過練筆,激發學生想象力,進一步同作者產生共鳴,從而使課內學習向課外延伸。也培養學生學生表達能力。】
5.總結回顧
同學們,讓我們共同祝福澳門明天會更好!(生齊讀)
6.作業設計
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
思念
七子之歌——澳門———— 祖國
(孩子) (母親)
伴教錦囊
1. 聞一多,本名家驊,著名詩人、學者、愛國民主戰士。1899年11月24日出生于湖北省浠水縣一個“世家望族,書香門第”。五四運動期間,聞一多在北京清華大學讀書時即參加學生運動,曾代表學校出席全國學聯會議。1922年赴美國芝加哥美術學院學習,后來研究文學。1925年5月回國后,歷任青島大學、清華大學教授。
《澳門》是聞一多于1925年3月在美國留學期間創作的一組組詩《七子之歌》中的首篇。其余六篇分別為《香港》《臺灣》《威海衛》《廣州灣》《九龍》和《旅順,大連》。詩人用擬人的手法將這七處“失地”比做遠離母親的懷抱的孩子,用小孩的口吻哭訴他們被迫離開母親的襁褓,受盡異族欺凌,渴望重回母親懷抱的強烈情感。《七子之歌——澳門》在七十多年后的今天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而且還被譜成歌曲,作為1999年12月20日迎接澳門回歸的主題歌廣為傳唱。
2.媽港:澳門的別稱。因此地有阿媽神廟,故稱阿媽港為媽港。外國稱澳門為Macao,即由此而來。
3.殖民者侵占澳門資料和澳門人民反抗斗爭的資料
1846年,亞馬留出任澳督后,宣布在澳門頒布殖民地征稅法,將澳門的各中國店鋪編立字號,向這些在澳門居住的中國商人征收土地稅和商稅,并向停泊在澳門的中國商船征收貨稅,同時向中國工人勒收人頭稅。
1851年以前,澳門就有招收中國人作勞工甚至奴隸,為外國人提供勞動服務的苦力貿易。1851年,澳門有5家被廣東人稱為“豬仔館”的招工館;1865年,有近10家;1866年增至近40家。到1873年,僅葡萄牙、西班牙、荷蘭3國在澳門開設的“招工館”就有300多家,靠苦力貿易為生的人口販子達3、4萬人之多。
1910年7月12日,在中葡雙方就澳門劃界問題進行交涉期間,路環島發生了一起葡軍以“剿匪”為名,在該島上劇戰了一個多月的事件。由于戰況激烈,島上居民死傷數以百計,數百間村屋被戰火摧毀。 經過這場慘烈戰役后,葡萄牙人算是真正完全“占領”了路環。這一事件被史學家稱為“路環血案”。
1922年5月28日,幾位澳門葡兵在新馬路當街調戲中國婦女,引起華人群眾憤慨,發生了群眾毆打葡兵的沖突。葡警事后逮捕了3名華人,引起澳門市民的不滿。當天晚上,澳門各工會、社團代表及一般民眾近萬人,包圍了白眼塘警署,要求釋放被捕華人,與葡警徹夜對峙。 由于警力不足,澳葡當局派非洲黑人軍隊支援葡警。29日清晨,澳葡軍警對手無寸鐵的群眾開槍射擊,實行血腥鎮壓,當場打死群眾170人,打傷100多人,引起全澳工人聯合大罷工、大罷市以抗議澳葡當局的暴行。數萬華人市民為此紛紛離開澳門返回內地,所有澳門茶樓、酒樓、商店、工廠、市場、魚欄為之一空,澳門幾乎成為死城。
課后反思
七子之歌語文教案5
教學目的:
1、通過預習使同學能了解澳門的有關知識
2能把握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情感
3能有感情的背誦詩歌
教學重點和難點:
把握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方法:
學生自己分析為主,老師加以指導和總結
教學步驟:
(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同學們,我相信剛才的旋律你們都十分熟悉,他是我們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那你們想一下,國歌在什么場面之下演奏最能感動人呢?(同學回答)同學們回答的很好,其實你們剛才聽的國歌曾經就在澳門回歸的現場演奏過,有哪位同學能告訴我在澳門回歸的那一天,你門都舉行了哪些活動啊?
二的確,在那一天的中國處處是歡歌笑語,但是同學們你們有沒有想過,在這之前澳門同胞們都過著怎么樣的生活呢?下面我們就追隨著名詩人、學者聞一多一起去感受一下當時澳門同胞的苦難和抗爭!
三朗讀課文,找出詩歌中你們認為最具震撼力的詞語和句子,在文中劃出來并說明你們的理由。
太久了/依然/夢寐不忘
四再把課文朗讀一遍,結合文中插圖分析圖中那些畫面給你的感觸最深?
面容憔悴但目光堅定的學者
面容猙獰且趾高氣揚的侵略者
陰森森的鐵制的刑具
五為什么這些東西會給你震撼呢?
學者既是聞一多的寫照,也是廣大澳門同胞的寫照
侵略者和刑具是澳門同胞受苦受難最好的見證
六同學說的都不錯,那請你們在把課文讀一下,然后思考:
1.從你們的震撼中可以發現作者寫這首詩的目的是什么?表達了詩人一種什么樣的感情?失養于祖國,受虐于異類//七子之歸來其在旦夕乎(見前面的古文)
2.作者是通過什么手法來加強這種表達效果的呢?(通過擬人手法,把祖國比成母親,通過最普通但是又最感人的母子之情來增強這種表達效果)
七看來同學都已經對詩歌的感情有了一定的了解了,題目既然是“七子之歌”那我就請哪位同學唱一下?
八和書后面的光碟上的錄音對比,說說你認為哪一首最能體現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各抒己見)
同學唱的:感情直露
光碟上面的:委婉曲折
九在社會各界的關懷之下,澳門、香港已經順利回到了祖國的懷抱,那你們想一下,聞一多的“七子歸來”之愿望實現沒有啊?(臺灣)
十確實,當其他六子在母親溫暖的懷抱中安然入睡時,臺灣正隔著臺灣海峽孤苦地望著自己的母親,臺灣回歸我相信也是各位同學最大的愿望,那我們假設明天臺灣就能回到祖國的懷抱了,作為漂泊多年的游子,它最可能說的話是什么?思考幾分中,用最簡潔的話說出來。
十一同學門說的都不錯,我們也有理由相信臺灣之回歸一定回實現,讓我們靜靜地等待著吧!!這一節可就上到這里,下課!
作業設計:
思考:澳門的回歸對祖國和澳門本身有那些巨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