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版四年級科學上冊教案
其對象是客觀現象,內容是形式化的科學理論,形式是語言,包括自然語言與數學語言。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粵版四年級科學上冊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粵版四年級科學上冊教案1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目標:
1、能根據學校中各個建筑物的位置,畫出自己學校的平面示意圖。
2、能在沙盤上擺出自己學校各種設施的位置。
3、會制定簡單的活動計劃。
4、根據自己的計劃或方案,制作出沙盤模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能與小組同學進行有效的分工合作。
2、能與其他小組交流評價各組的活動結果。并分析成敗的原因。
3、關心校園環境,愿意設計新校園。
科學知識目標:
能用沙盤的形式展示自己設計的未來新校園的規劃圖,說出自己設計時需要考慮的因素(如環境等)。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做校園沙盤模型
1、教師介紹沙盤是什么樣的,沙盤是如何制作的。
2、學生討論、擺弄模型,在沙盤上建造所觀察到的校園。
3、各小組之間進行對比,看哪組做的在最形象、最準確。形象方面側重沙盤中一些建筑物的比例、形狀、大小等,準確方面側重平面圖的準確,設計沙盤中物體間的距離、擺放位置等。
★未來校園設計大賽
1、指導學生明確活動目標,設計方案。
2、征求其他同學或家長的意見,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修改設計方案。
3、根據擬訂的方案準備材料,并在沙盤中展示出來。
粵版四年級科學上冊教案2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目標:
1、能選擇參照物,并能準確地、定性地描述一個給定物體的相對位置(前后、左右、遠近、東西、南北等)。
2、會使用平面圖,能在圖上找到自己要去的位置。
3、能根據從甲地去乙地的語言描述,畫出相應的路線圖,并按圖設法找到相應的地點。
4、能用一些表示方位的術語清晰地描述自己的位置。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愿意把自己描述物體的方法告訴其他同學;并且愿意傾聽別人是怎樣描述物體位置的方法。
2、能夠與本組其他同學合作共同做好各項活動。
3、對搜集各種各樣的地圖感興趣,并發現他們各自的特點。
科學知識目標:
1、能夠說出要確定一個物體的位置需要有參照物、方向和距離。
2、能夠說出通用地圖的主要標識的功用。(東南西北,比例尺,一般標記等。)
其他目標:
1、能簡單描述從甲地去乙地的地圖的大體制作過程,能聯系實際說出自己家或經常去的某一地方的位置。
2、愿意嘗試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方位問題。
3、能夠找出現代科學技術如何幫助人們準確確定物體位置的實例。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準備:各種小物件(尺子、筆、塑料塊、小木塊、小球、書等等)。紅色小方塊。地形圖。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記憶游戲。
每組分發一些小物件(用小塑盒裝好)。在10秒鐘內盡可能地記住桌上的物件的位置。轉過身去,由另一同學迅速改變桌上物體原來的位置。再轉回來,說出桌上物體的位置發生了哪些變化。
引導學生了解:一個物體的位置是相對于另一個物體來說的,另一個物體就是這個物體的參照物。
二、在圖上找位置——歡迎你到我家來。
每組分發一張晉州市地圖,
1、請每位同學找到自己學校和自己家的具體位置。
2、通過觀察地圖,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問題?(學生會討論關于方位描述、比例尺、圖形符號等方面的問題。)
三、分析我校校園的地圖。
(小組活動:弄清東西南北各個方向,北校門和南校門的位置,在200畝的校園范圍內,建筑物和綠化帶的分布情況。)
第二課時
一、在校園內開展找紅色小方塊的比賽。
每組分發一張標有紅色小方塊位置的校園地圖,同學們根據地圖的指示在規定時間內分散到校園各個角落尋找紅色小方塊,老師做計時的工作,看哪個組最快最準。
準備工作:
1、提醒同學們注意安全。
2、不要打擾其他班上課。
3、教師根據具體情況在小方塊旁邊標明距離。學生根據比例尺進行推算。
二、小結,公布比賽結果,對所有同學予以鼓勵。
三、布置課外活動:
1、收集各種地圖。
2、給同學畫一張從學校到自己家的路線圖
粵版四年級科學上冊教案3
教學目標
科學探究目標:
1、設想出多種使物體運動起來的方案及改變物體運動方向的方法。
2、能夠用實驗驗證自己的設想。
3、能夠正確描述實驗中產生的現象,通過分析,得出結論。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愿意動腦筋想出使物體運動起來的多種方法。
2、能夠與其他小組交流假設和實驗方法,并找出的辦法。
科學知識目標:
1、能說出物體在力的作用下可以由靜止轉為運動。
2、能辨別出物體的運動主要是由哪種力(如風力、水力、重力、彈力等)作用的結果。
科學、技術、社會、環境(STSE)目標:
能聯系生活實際,舉出更多的力使物體運動發生改變的例子。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準備:
各種小球、氣筒、扇子、細線、擋板、磁鐵、大頭針、圖片等
重點:
引導學生設計更多種使小球動起來的方案。
難點:
找出物體的運動是由哪種力作用的結果。
教學過程:
一、活動1
讓小球動起來
1、小組智慧,想讓小球動起來的方法,比一比哪個組方法多且獨特
2、提出觀察要求,小組按照設計的方案動手試。
3、小組活動、匯報交流。
4、在以上基礎上,提出問題:再試一試,怎樣使小球的運動方向發生改變?通過交流,體驗力可以使物體的運動狀態發生變化,做法中用到的力有彈力、風力、沖擊力、浮力等。
二、活動2
是什么力使物體開始運動的?
1、結合圖,觀察思考:是什么物體?分別是在什么力的作用下開始運動的?物體的運動需要的力與什么有關?
2、交流,認識到:帆船是在風力的作用下運動的;箭是在彈力的作用下運動的,彈弓也是,靠彈力把子彈射出去的;碾子是在牲畜力的作用下轉動的;水輪是在水的沖擊力作用下轉起來的;......
三閱讀科學在線
1、外力可以使物體運動起來,想物體運動起來是什么樣的?(示范:平著把書推出、轉動小水輪、拉二胡。)
2、閱讀:物體運動的基本方式有三種:即平動、轉動、振動。理解機械運動的三種方式。
粵版四年級科學上冊教案4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搜集事例,說明力是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
2、能夠通過彈棋子游戲發現力的三個要素。
科學知識:
1、知道力的普遍存在以及力是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
2、知道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喜歡進行科學探究活動,并從中體驗和感受到樂趣。
教學準備:
吸鐵石、模板、回形針、棋子等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力在哪里?請用動作表示出來。
力在手上、腿上……力在身體里。
2、演示:雙手同時壓粉筆盒,粉筆盒(物體)怎樣了?
要求:用簡單的圖形來描述現象。
(調動學生已有的知識積累,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
二、觀察
1、拓展描述:離開我們的身體,往別處想,哪里還有力?
2、給力起名稱。
人的力稱為人力、機器的力稱為機械力、風的力稱為風力……
過渡:力在哪里?——到處都有力。
(讓學生立足現實感受,以利于進一步認識、發現有關力的科學規律。)
三、發現、認識
1、小實驗:會“跳舞”的回形針。
用吸鐵石、模板、回形針演示實驗。
區別:與我們前面說的力有什么區別?——借助外力。
2、關于力你想知道什么問題?(到底什么是力?)
3、引導學生對力的概念的描述。
一種物體對另一種物體產生了作用,就叫力。
(讓學生在觀察現象中分析與發現科學規律,并引導他們描述自己的感受以形成對力的概念認識。)
4、如果讓你將這些力分類,你可以怎么分?請說出你分類的理由。
四、探究
1、活動:移動一個大箱子可以用什么力?(推、拉……)
過渡:想一想,是否我們自然界中的力都可以有推和拉這兩種力呢?
2、游戲:彈棋子
要求:彈棋子的方法。(教師演示)
記分方法。(板書說明)
分組,每人彈三次。
思考:當你彈棋子的時候,你還發現什么關于力的知識?
學生進行游戲。
發現:力有什么特點?(打棋子的不同點,棋子彈的方向不同。力可以在物體間傳遞。力有大有小。力有方向……)
五、反饋
1、關于力你知道了什么知識?
2、你還有什么想知道的關于力的問題?
(讓學生形成概括性的思維,通過對新問題的提出以發現學生思維發展的脈絡,以便于拓展性的學習。)
粵版四年級科學上冊教案5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能說出推和拉的動作要領與方法。
二、技能目標:能做好單人、雙人以及多人的推拉游戲活動,了解用力的大小和方向。
三、情感目標:能認真參與,吃苦耐勞,發揮小組合作精神,鍛煉身體并注意安全。
教學方法:
學生自主探究,教師組織,以實踐活動得出結論。
教學準備:
一、場地:學校操場(草地)。
二、設備器材:墻、大樹、籃球架、游戲器材(紙幣、圓圈等)
教學時間:
一、本課1課時完成。
二、教學內容分兩部分:
第一部分:推拉伸展。
第二部分:雙人、多人推拉游戲,小組套圈比賽游戲。
活動過程:
一、預備運動
為頭、頸、手臂、肩膀、腰部……等伸展性暖身運動,為后面劇烈運動做好準備,以便拉傷。
二、推拉伸展
1、雙手互拉:雙手互扣,可向左、右、上、下、兩側等方向用力拉。
2、比手劃腳:運用手來做猜拳的游戲活動。
跪撐手猜拳、俯撐手猜拳。
3、雙腳屈伸:雙腳左右側拉及前后分腿等。
運用腳來做猜拳的游戲活動。
站立腳猜拳、坐姿腳猜拳、躺撐腳猜拳、仰撐腳猜拳、俯撐腳猜拳。
4、用力推墻:運用單手、雙手或腳用力推(墻、大樹、籃球架等均可)。
三、雙人推拉游戲:推拉動作以定式用力的方式進行,避免用力碰撞。
1、用背互推:兩人一組(體型相近為宜)用背互推,可用站立或蹲式、坐式等不同方式進行。
2、用手互推:兩人一組(體型相近為宜),用單手或雙手互推,可用弓箭式、騎馬式等配合手部的互推動作。
3、雙手拔河:兩人一組,雙手彼此互扣做拔河狀,用力后拉,松手或被拉距離愈長者為負,對方為勝,可增加不同組別勝者與負者彼此挑戰的機會,以增加課堂氣氛的有趣性。
4、搬運:背扛、背負走、同心協力。
5、手推車:
6、鼓勵學生自創其他雙人的推拉游戲:教師從旁協助或指導,并適時讓學生發表或表演、示范等。
四、多人推拉游戲
1、用力拉動。(本游戲可一人拉二個人也可反過來變成二個人拉一個人)。
2、團體拔河:本游戲為雙人拔河的延伸,人數約四、五人,雙方應注意安全,避免松手后跌倒,教師指導時應特別強調合作精神及安全原則的重要性。
3、投圈得分:在遠近距離不同的地方分別放有不同分值的紙幣,每人五個圈,看誰套的分數最多。
指導要點:
注意事項:
一、教學時宜有充分的活動空間,才能充分伸展肢體。
二、推拉游戲時,應特別注意課前的場地安全檢查。教學活動應兼顧安全為原則。
三、團體拔河,以雙方人數各3——5人最能引起學生高昂興趣又較安全。
四、投圈游戲時教師可提醒學生體會用力的大小和方向。
教學評量:
一、指導學生自我評量。
二、具體評量標準參考:
1、推拉游戲中,盡全力而有明顯用力且流汗者為3分,其次為2分,再其次為1分。
2、學會互推和互拉的方法,10種以上者為3分,6~9種為2分,5種以下者為1分。
3、投圈游戲中,以圈投中的紙幣的分值之和計算。
4、在游戲中能盡全力,肯合作者為3分,其次為2分,再其次為1分。
三、評出優秀活動小組
把個人得分與小組集體得分總和作為活動小組總分,評出優秀小組并給予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