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教案模板 > 優秀教案 >

九年級上冊語文表格教案

時間: 新華 優秀教案

教案可以幫助教師明確教學目標和內容,以便更好地組織教學,確保教學內容的準確性和有效性。那要怎么寫九年級上冊語文表格教案呢?這里提供一些九年級上冊語文表格教案,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九年級上冊語文表格教案篇1

一、【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

寫景、議論、抒情的表達方式;

背誦課文、默寫課文

2、能力目標:理解背景、把握大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熱愛祖國大好河山,樹立偉大抱負和堅定信念;

4、重點、難點:理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二、【學法指南】

這首詞,上闋寫北國雪景,縱橫千萬里,大氣磅礴,曠達豪邁;下闋抒情、議論,氣雄萬古,風流豪壯。全詞將寫景、議論、抒情有機結合,渾然一體。寫景是議論、抒情的基礎,議論、抒情是寫景的深化。詞作大氣磅礴,格調高亢,充滿了熱愛祖國河山、以天下為己任的豪情壯志。

上片:寫景

第一層:總寫北國風光;

第二層:具體寫冰封雪飄;

第三層:設想雪后美景;

下片:議論、抒情

第一層:評論歷代英雄;

第二層:抒發宏偉抱負。

1詩詞的雄渾、奔放、挺拔、流暢。

筆意爽健,格調流暢,在內容和藝術上處處讓人覺得他的博大精深。表現在《沁園春·雪》這首詠雪詞上,尤為突出,它筆力遒勁,揮灑縱橫、氣勢磅礴、詩情奔放、舒卷自如。論空間,縱橫萬里;論時間,上下千年;論天象,冰雪、晴日;論地形,大河群山;論人物,帝王英雄。論景物,河流大雕……豐富的想象力,巨大的概括力,一氣呵成,創造出詩詞藝術的極高造諧。

2、寫景、抒情、議論三者融為一體

《沁園春·雪》是一首非常典型的寫景詠懷詞。作者將寫景與抒情、議論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從而突出作品的主題,強化作品的藝術感染力。詞作上闋寫景,“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縱橫四野,氣勢磅礴,卻又寓情于景,充滿著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下闋是議論加抒情,由對祖國河山的贊美,引出無數英雄,并對歷代英雄進行評說,寓情于議。“俱往矣”由評點歷史人物轉到贊揚當代風流,從而深化主題,抒發了自己的豪情壯志。

3、語言表現力的極富個性。

詞是詩歌的一種的語言,要求簡潔、凝練、貼切、而又生動形象。《沁園春·雪》全詞僅114字,卻能準確、生動、形象地通過景物描寫,評說歷代英雄,來抒發自己的內心感受。上闋一個“望”字,下闋一個“惜”字,各自領起下文,貼切地表達出作者觀賞景物的情境,評說古人的心態。此外,詞中還巧妙地運用了比喻、擬人、對偶等修辭手法,使語言更加生動形象。“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山舞銀蛇,原馳蠟象”,“紅裝素裹”等運用比喻、對偶,

九年級上冊語文表格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了解作家及其文學常識,了解小說的時代背景。

2、欣賞孔乙己的人物形象,能用各種描寫手段來表現人物的手法進行訓練。

3、體味重點的字詞對表現文章中心的作用。

4、了解封建社會廣大下層知識分子的不幸遭遇,關注社會發展,體味人生意味,培養積極的人生態度。

重、難點與關鍵:

1、重點:學習用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描寫來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寫法,理解文章的主題思想。

2、難點:理解文章的語言特色及細節描寫的作用。

3、關鍵、理解文章的語言特色,學會分析人物。

課時劃分:

三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

第一課時

一、新課導入:

同學們,在紹興咸亨酒店門前矗立的一尊銅像,他就是在中國文學史乃至世界文學史上最具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大家說是誰?孔乙己(板書孔乙己)。是的,這是中國現代文學開山之祖魯迅先生筆下的人物,我們初一時已經讀過《風箏》,大家對魯迅先生已經有了深入的了解,我先請一個同學介紹一下你所熟悉的魯迅(只要是魯迅先生的有關知識點均可)。同學們講得非常好。魯迅先生確實是一代文學巨匠,在的全球閱讀排行榜上,魯迅先生的兩本短篇小說集《吶喊》、《彷徨》分別雄據排行榜第一位和第十一位,他的小說《狂人日記》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從而揭開了中國新文學的序幕,他的這兩本短短的小說集,內容深切,格式特別,茅盾先生在《讀吶喊》一文中說:猶如久處黑暗的人們驟然見到了絢麗的陽光。可見感受是那樣的至深至切。如果說,茅盾先生是中國現代長篇小說的開拓者的話,那么魯迅先生則是中國現代短篇小說的開拓者,今天讓我們走進孔乙己,去感受又是一個怎樣的人被舊制度所吞噬。

題解

本文寫于19冬天,發表于194月的《新青年》雜志,后來收入短篇小說集《吶喊》,在當時的文化教育領域,雖然19就廢除了封建科舉制度,但封建復古逆流仍然很猖獗,封建教育仍舊是社會教育的核心內容,魯迅先生針對現狀,寫了二十多年前的社會現實,啟發人們將其與當時現狀進行對照,懂得批判與取舍。

二、大家都已經在課前預習過課文了,一起來討論一下下面的問題:

1、找出反映下列內容的語句并揣摩其豐富含義。

(1)孔乙己的特殊身份-- “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   (句中“站著喝酒”表明孔乙己生活貧困,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都和短衣幫一樣;“穿長衫”表明他不愿與“短衣幫”為伍,硬擺讀書人的架子;“唯一的”點出了孔乙己的特殊性,他與上層人、下層人都有距離。 )

(2)孔乙己的地位 --“孔乙己是這樣的使人快活,可是沒有他,別人也便這么過。”(孔乙己的存在只是為無聊的人們提供一個取笑的對象。說明孔乙己地位低下,境遇凄涼。)

(3)孔乙己的結局--“我到現在終于沒有見--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大約”表示是“我”的`猜測,但孔乙己當時已無力維生,加上二十多年也沒有見到,在那樣冷酷無情的社會里,孔乙己肯定是活不下去的,所以用“的確”表示“我”猜測的結論。)

2、什么是小說?小說的三要素是什么?

小說概念: 小說就是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相對完整的故事情節或事件場面及具體的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它的三要素是:(板書)

人物:孔乙已

環境:社會環境(對魯鎮酒店及穿長衣和穿短衣人的介紹);自然環境(對秋風的描寫,也是暗寫社會環境)

情節: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3、誰來說一下這篇小說的情節?

明確:孔乙己在咸亨酒店里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唯一的人,他深受封建科舉制度的毒害,但他屢考不中,直至最后連個秀才也沒有撈到,后來他為了度日替人抄書,但由于他懶散成性,經常把人家的書紙筆硯丟掉,導致連叫他抄書的人一個也沒有了。于是他經常偷人家的書,也經常被人家打得鼻青臉腫的,他經常來咸亨酒店,他教酒店的小伙計識字,分孩子們茴香豆,他經常受到眾人的取笑,直到有一天,他因偷了丁舉人家的東西被打折了腿,直到死去。

用一句話概括全文內容。(通過“我”--咸亨酒店小伙計的口述,記敘了清末下層知識分子孔乙己一生的不幸遭遇和悲慘結局。)

據此我們可以把課文分為四個部分:

開端(1-3段):介紹咸亨酒店,交代環境。

發展(4-9段):孔乙己的經歷和性格。

高潮(10-11段):孔乙己被打折腿的悲慘遭遇。

結局(12-13段):孔乙己的悲慘結局。

4、我們知道人物形象刻畫是小說的重點,要把人物形象刻畫完整必須要有一定的人物描寫手段,你所知道的人物描寫手段有哪些?

板書:外貌、語言、神態、動作

那么我們依次照這幾種描寫手段梳理一下全文,我們首先來看外貌描寫,請同學們找出文章中描寫孔乙己外貌的有關語句。

明確:(1)、他身材很高大(說明他尚有勞動能力),青白臉色(說明他窮愁潦倒,營養不良又不肯勞動所致),皺紋間時常夾些傷痕(是他窮困而偶然偷竊被人打傷的標志),一部亂蓬蓬的花白的胡子(表明他年齡較大而又精神頹唐萎靡)。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說明他窮愁的經濟狀況和懶得出奇的性格特征)。

(2)、他臉上黑而且瘦,已經不成樣子,穿一件破夾襖(說明他衣食無著,窮途末路),盤著兩腿,下面墊一個蒲包,用草繩在肩上掛住,他滿手是泥(說明他已經被打折了腿,喪失了勞動能力,斷腿前后外貌的對比,更顯出其遭遇的悲慘。)

第二課時

一、導入:上一節課我們分析了對孔乙已的外貌描寫,通過對他的外貌描寫,讓我們看到了一個迂腐不堪、自欺欺人,死要面子,窮困潦倒,遭遇悲慘的活生生的孔乙已形象,這節課,讓我們來學習人物描寫的另外幾種方式。

二、在文章中依次畫出孔乙己講的話,這里要提一下,直接用引號說出的叫直接語言,還有一種是敘述人講出孔乙己講的話叫間接語言,凡所有的語言一并畫出并作體味。 明確:依次語言排列是:

(1)他對人說話,總是滿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說明他以讀書人自居,賣弄學問,迂腐可笑的性格。板書:迂腐可笑)

(2)“溫兩碗酒,要一碟茴香豆。”(有錢時很闊綽,好喝,舍得花錢)

(3)“你怎么這樣憑空污人清白”(說明他死要面子,怕人嘲笑)。板書:死要面子

(4)“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么?”(說明他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死要面子的性格。(板書:自命清高,自欺欺人)

(5)接著便是難懂的話,什么君子固窮,什么者乎之類。(迂腐)

(6)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類,一些不懂了。(迂腐)

(7)“你讀過書么?讀過書,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樣寫的?不能寫罷,我教給你,記著,這些字應該記著,將來做掌柜的時候,寫帳要用。對呀對呀,回字有四種寫法,你知道么?”(說明他一方面很自命不凡,又迂腐不堪,同時字里行間也顯示出他善良、熱心的性格)

(8)“不多了,我已經不多了,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說明他迂腐又不失善良)

(9)“溫一碗酒,溫一碗酒”(說明他儼然失去了先前的闊氣,同時也表明他當時的身體狀況很差)

(10)“這,下回還清罷,這一回是現錢,酒要好。”(說明死要面子,好喝)

(11)“不要取笑,跌斷、跌,跌”(說明他至死還是死要面子,始終沒有醒悟)

三、神態描寫也有好幾處,請找一下。

(1)、孔乙己便漲紅了臉,額上的青筋條條綻出,爭辯道。(說明他死要面子,怕人譏笑)

(2)、孔乙己看著問他的人,顯出不屑置辯的神氣。(說明孔乙己自命清高)

(3)、孔乙己立刻顯出頹唐不安模樣,臉上籠上了一層灰色,嘴里說些話。(說明孔乙己深受封建科舉制度的毒害,至死不悟)

(4)、孔乙己顯出極高興的樣子,將兩個指頭的長指甲敲著柜臺,點頭說。(說明迂腐不堪)

(5)孔乙己剛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柜上寫字,見我毫不熱心,便又嘆一口氣,顯出極惋惜的樣子。(說明其迂腐不堪)

四、動作描寫有幾處,畫出并細細體味。

(1)、便排出九文大錢。(既表明他拮據而窮酸的本相,又對酒店賣弄分文不少,自己是規矩人,并對短衣幫的恥笑表現出若無其事,這一“排”的動作,恰如其分地顯示出了他的心理。)

(2)、孔乙己著了慌,伸開五指將碟子罩住,彎腰下去說道。直起身又看了一看豆,自己搖頭說。(表明他雖然迂腐可笑,但本性還是善良的)

(3)、他從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錢,放在我手里。(說明孔乙己已經窮困潦倒到了極點,摸字表明他悲慘的境地。)

五、環境描寫的作用

(1)這篇小說的環境描寫主要集中在文章的前三個自然段,思考一下:小說為什么并沒有直接先寫孔乙己,而是先介紹酒店的格局和顧客的情況,這樣有何用意呢?

明確:封建科舉制度并未廢除,貧富懸殊階級對立,并為孔乙己的悲劇命運創設了一個吃人的社會環境。板書:封建科舉制度并未廢除,貧富階級對立明顯

(2)、文章還有一處環境描寫是:中秋過后,秋風是一天涼比一天,看看將近初冬。 明確:渲染冷酷的環境,預示孔乙己的悲慘命運。

五、小結

通過兩節課的學習,我們明白了要想將一個人物寫得有血有肉,那就必須對他進行刻畫,只有通過對他身上最具特點的東西進行描繪,并讓他擁有活動的舞臺,成為我們中間的一個,這個人物才會真正地活起來,才會栩栩如生,才能真正擁有生命力。大家想想,在我們平時的寫作中,我們真正意識到這一點了嗎?我們有沒有去把平時學到的東西真正用到實際的學習和生活中呢?

第三課時

一、導入:同學們都明白,不管是說話還是寫文章,都是要向聽者或讀者傳情達意的,或喜或悲,或愁或樂、或憎或愛……那么,本文要向我們傳達什么情感,傳遞什么思想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探究以下問題。

二、問題探究:

1、咸亨酒店喝酒的人有哪幾種類型,各有什么特點?(從衣服、地點、方式三方面啟發答問)

〔提問〕:“短”和“長”,“外”和“里”,“站”和“坐”等對立詞語反映了什么?

明確:反映了等級森嚴,貧富懸殊,階級對立。(補充板書:鮮明的階級對立。)

補充說明:“踱”寫出了長衫主顧趾高氣揚、悠閑自得的神情;“要酒要菜,慢慢坐喝”寫出他們有錢有勢還有閑。

2、學生朗讀第2、3節。

〔提問〕:掌柜對長衫客、短衣幫以及小伙計態度上有何不同?這說明掌柜是怎樣的人?

明確:掌柜對長衫客:極力逢迎,恭敬侍候

對短衣幫:不講情義,恣意剝削

對小伙計:兇狠無情。

說明掌柜虛偽、勢利、冷酷,媚富欺貧,唯利是圖。

3、寫“長久沒有看到孔乙己”,用了四個“到”,說明什么?

明確:具體寫出了孔乙己已漸漸被人遺忘,與“沒有他,別人也便這么過”照應。

4、以“我”--酒店小伙計的見聞為線索組接生活畫面有何好處?

明確:使人物性格脈絡清楚,故事情節的展開線索分明,結構安排嚴謹完整,增強了親切感和真實感。

5、文章結尾:“大約孔乙己的確死了”,你認為孔乙己究竟死了沒有?既然是“大約”,哪為何還要用“的確”,作者為何要這樣寫?

明確:大約說明作者沒有親眼所見或親耳所聽到孔乙己的死訊,他最終的命運幾乎無人問津,在這樣一個冷漠的社會里,沒有人能關心他,照他這樣的身體狀況和生活境遇,加上從此失蹤的跡象來看,孔乙己的確死亡無疑,作者這樣寫更加凸現出社會的冷漠和底層人的麻木,漠不關心了。這樣的簡練而不失精確的語言藝術深得我們學習。

6、我們現在討論一下造成孔乙己悲劇命運的原因是什么?

明確板書:

客觀上社會原因是

(1)、封建科舉制度的毒害

(2)、封建等級制度和封建思想侵蝕下,民眾麻木不仁

(3)、丁舉人為代表的封建統治者的殘酷摧殘

主觀上自身的原因是

熱衷科舉   好喝懶做   麻木不仁    至死不悟

7、本文中心是什么?

明確:《孔乙己》這篇小說,塑造了一個受封建科舉制度摧殘致于毀滅的舊知識分子的典型,揭示并控訴了封建制度人吃人的罪惡本質。

三、課文總結

孔乙己是一個封建社會的讀書人,生活拮據又死要面子,迂腐可笑又不失善良本性,但最終被社會所吞噬。

在封建社會中,民眾的思想被毒害而變得麻木不仁,讀書人則通過科舉爬到上層,卻變得殘忍冷酷。

以笑貫穿全文,使孔乙己在笑聲中出場,最后在笑聲中離開生活舞臺,既是對孔乙己的性格的批判,也是對社會的冷酷、群眾的麻木的批判,更是對罪惡的封建制度的無情鞭撻。

魯迅先生在這篇小說中把矛頭直接指向了封建科舉制度的罪惡,發出了“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深深哀嘆,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將永遠矗立在世界文學的藝術之林中。

四、布置作業

請你自選一個角度(可以使主題思想、人物形象塑造或小說的語言等方面)寫一篇評論文章,主標題自擬,副標題--讀魯迅小說《孔乙己》,要求有具體分析,字數500字左右。

板書設計

外貌       窮愁潦倒

語言          迂腐可笑         死要面子

人物   ( 孔乙己 )

神態          自命清高         自欺欺人

動作           不失善良

環境          封建科舉制度并未廢除

情節    不幸遭遇                               悲慘結局

孫賓

九年級上冊語文表格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學習作者進行駁論的論述方法。

2、揣摩精練有力的語言,體會表達效果。

【教學重、難點】

重點:分析文章的論證方式,揣摩精練有力的語言,體會表達效果。

難點:理解“不求甚解”和“會意”之間的關系。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過程】

1、導人新課:

我們早就在陶淵明的《五柳先生傳》里知道“不求甚解”這個詞了,當時我們就對這個詞加以了討論,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課文,作者也對這個詞加以了自己的見解,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吧。

2、整體感知:

讓一個學生朗讀全文,其余的同學一邊聽一邊勾畫生字詞。(學生要對朗讀的同學做出自己的客觀評價,提出自己的見解和想法。)

⑴學生勾畫中可能會涉及的字詞有(課件):闡明要訣咬文嚼字不求甚解狂妄自大因小失大豁然貫通開卷有益

⑵作者一開頭就提出了一般人常常認為的觀點“對任何問題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對此,作者又是怎樣看得呢?

明確:“盲目反對不求甚解的態度同樣沒有充分的理由”“這是古人讀書的正確態度,我們應該虛心學習,完全不應該對他濫加粗暴的不講道理的非議。”

⑶請同學們回憶一下,以前我們在講議論文的相關知識時,提到如果作者先提出一個錯誤的觀點(樹靶子),然后加以論證,最終證明這個觀點是錯誤的,從而更有力地表明正確的觀點,我們稱這種文章叫什么文章?(駁論文)

3、研讀課文:

⑴作者是怎么駁斥那個“對任何問題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錯誤觀點的呢?也就是說,作者是怎樣來論證的呢,請同學們快速閱讀課文,談談本文的論證思路。

學生獨立思考,再同座位討論,明確:首先,介紹“不求甚解”的出處;其次,闡述了“不求甚解”四字的兩層含義;再次,作者從正反兩方面舉例(諸葛亮、普列漢諾夫)論證讀書的要訣在于虛心、會意;接著全面、更明確地解釋“不求甚解”的含義;最后提出自己所認可的讀書方法(重要的書必須常常反復閱讀)。

課件:豎靶子→引出處→釋新義→援例子→引語錄→結上文

⑵你能否談談你從這種論證上學習到什么寫作方法。(讓學生學會寫作的方法)

答案是多面的,如寫作思路一定要清晰,要符合人的思維過程;如在論述自己的觀點時,一定要舉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讓文章更具說服力,權威性;再如論證一定要完整,語言表述一定要嚴密、準確。還有,論證時一定要明確而清晰地表明自己的見解或觀點。

4、探究:

本文中作者對“不求甚解”四個字賦予了兩層含義:虛心;不固執一點,不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貫通,了解大意。你能對這兩層含義談談你個人的見解或看法嗎?再者,你也可以談談你個人對“不求甚解”這個詞的理解。

課件:名人的讀書觀

幾種常見的讀書方法

5、拓展訓練:

請同學們用“別人都說……而我覺得……因為……的句式說一段話,學習運用駁論。可對下列成語進行辯證分析,運用求異思維,口述新的立意。

⑴“見風使舵”新解

⑵“班門弄斧”辯

⑶“濫竿充數”辯

明確:成語新解,重在從不同的角度去詮釋,劃清必要的界限,從正名人手,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緊密聯系實際,借題發揮,做到有感而發,有的放矢。

⑴“見風使舵”一詞,多用于那些不講原則的世故之徒,但如果我們賦予“風”以新的含義,喻指實際情況的變化或者規律,我們可以翻出新意;根據實際情況的變化,掌握方向,采取相應的措施,推動社會向前發展。這樣聯系現實不是大有文章可做嗎?

⑵“班門弄斧”這個成語,可以從故事人手,翻出“不迷信權威,敢于向權威挑戰”的新意。

⑶“濫竿充數”這個成語,也可以從故事人手,翻出“濫竿之所以能充數,在于欣賞者的水平低下”的新意。

6、作業:

⑴完成練習冊上的相關練習。

⑵在拓展練習中找一個相關的詞,仿照本篇課文,寫一篇小作文。

九年級上冊語文表格教案篇4

學習目標:

以誦讀為基礎,介紹幾種賞析,重在學生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重難點:

對詩歌的理解

教學方法:

誦讀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鄉愁》朗讀錄音

二、作者介紹

余光中:中國臺灣詩人。福建永春人。先后在金陵大學(現南京大學)和廈門大學外文系學習。歷任《藍星》、《現代文學》等雜志的主編,著有長詩《天狼星》、詩集《天國夜市》等。此外尚有散文集、評論集多種。

三、整體感知

1、閱讀《鄉愁》,首先呈現給讀者的是四幅鮮明而又具體的生活畫面。

第一小節:幼年求學,母子分離,借書信以慰別情;

第二小節:成年后,告別新婚妻子,離鄉背井,天各一方;

第三小節:生離死別,母子不得相見;第四小節:同胞難得相聚,國家不能統一。

同時,讀者可以感受到作者濃郁而又強烈的感情,詩人的鄉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說出來的,而是通過聯想、想象,塑造了四幅生活藝術形象,使之呈現在讀者眼前。作者把對母親、妻子、祖國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爐,表達出渴望親人團聚、國家統一的強烈愿望。

閱讀此詩,使我們感到回味無窮。本詩集單純美與豐富美于一體,物象集中明朗,如郵票、船票、墳墓等,不枝不蔓,意境幽遠深邃,內容豐富含蓄,能誘發讀者多方面的聯想。

2、詩的結構:以時間為順序(即小時候、長大后、后來,而現在),以感情為線索,以大體相同的詩句和格式,反復詠嘆,使情感逐層加深,由思鄉、思親升華達到思念祖國。詩歌的結構寓變化于統一之中,既有各小節的均衡、勻稱,又有小節內長短句的變化,使詩的外形整齊中有參差之美。

詩歌有回環往復,一唱一嘆的旋律。在同一位置上,有重復,即我在這頭……,有疊詞:小小、窄窄、矮矮、淺淺;有變換的量詞:枚、張、方、灣。作者采用這些藝術手段加強了此詩的音韻之美。

總之,本詩以樸素、簡明、雋永的語言,高超的藝術技巧,表達了臺灣人民盼望海峽兩岸統一的愿望,抒發了作者濃郁的鄉思之情。

四、賞析

《鄉愁》是一篇懷念祖國、渴望回歸大陸的愛國詩章,它以民謠的歌調深沉而憂郁地傾訴了詩人對祖國統一的強烈愿望。

短詩巧妙地運用了民歌中部分隔離反復的形式,敘述抒情主人公人生主要歷程中的幾段鄉愁,最后一節輕輕一點:

“而現在……”

詩人善于使用傳統民歌的層遞層進、互襯對比的手法。前三節詩逐層描繪了他幼年、成年、成年之后的三段生活經歷,母子分離的鄉愁,情侶難見的鄉愁,皆由生活拮據造成。生離死別的鄉愁,是由生命規律使然。三段鄉愁寫個人,卻為寫中華民族鄉愁打好鋪墊。最后一節,抒寫的國愁才是全詩的主旨之所在。它唱出了幾千萬臺灣同胞的赤子之心。

短詩在語言、節奏韻律的運用上也有獨到之處。以“小小”、“窄窄”等分別形容郵票、船票,用得明了、形象、新鮮,加重了鄉愁的濃重意味。總而言之,《鄉愁》整首詩含蓄蘊藉,余韻綿綿,滿紙是思念大陸的親情,落葉歸根的宿愿,已成為人們傳誦的佳作。

五、難點分析

這首詩歌主要運用了意象的筆法。詩中主要設置了四個象征性的意象:

一是“小小的郵票”,它象征著作者少年時代鄉愁的骨肉之情。母親牽掛兒子,兒子想念母親。

二是“一張窄窄的船票”,它象征著作者青年時代鄉愁的戀人之情。這是青年男女之間的思戀和向往。

三是“一方矮矮的墳墓”,它象征著作者中年時代鄉愁的生死之情。這是一種只能埋于心底、無法在兩者之間傳遞的刻骨銘心的思念。墓里墓外雖然只有咫尺,然而卻又是那么遙遠。

四是“一灣淺淺的海峽”,它象征著作者晚年時代鄉愁的故國之情。海峽雖然“淺淺”,但是故國之情卻是深不可測。而且,作者的情感是層層深入、步步遞進,它綿遠深長、回味不盡。作者“鄉愁”的內涵和境界,隨著自己的成熟和時代的發展,得到不斷的深化和提升,從個人和家庭的親情,擴展到海峽兩岸的愛國之情。這就使“鄉愁”具有了鮮明的時代色彩。

六、朗讀比賽

七、小結課文

八、布置作業

九年級上冊語文表格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學習議論文圍繞論點逐層展開論述的方法,培養學生閱讀議論文的能力。

2、組織學生討論怎樣才能成為一個有教養的人,并從自己做起。

3、模仿本文,學寫能夠表述自我觀點的議論文。

教學重點

1、熟讀課文,反復品味文中句子,培養邏輯分析能力。

2、學習本文聯系生活的寫作方法,培養對生活的觀察和思辨能力。

3、學會體諒他人,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有教養的人。

教學準備

1、解決課文生字詞。

2、了解作者簡介及創作背景。

3、了解有關教養的名言和社會新聞。

教學過程

一、趣味導入

教養是人類自我精神與品質的升華,它體現出一個人的涵養和格調。一個人有沒有教養,決定了周圍的人是否愿意同他交朋友;決定了他做事情是否順利;也決定了他的人生是否能夠有所成就。教養到底體現在生活中哪些方面?怎樣才能成為一個有教養的人?蘇聯學者、作家利哈喬夫從眾多事例的分析、比較中得出自己的結論。讓我們走進他的文章,去探討教養的本質。

二、找觀點——做一個有教養的人,教養的本質是尊重。

初讀課文,學生圈點勾畫,找出作者的觀點,包括能引起思考的句子。

作者觀點:做一個有教養的人,教養的本質是尊重。

分論點:

⑴良好的教養不僅來自家庭和學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

⑵一個有教養的人,必定從心里愿意尊重別人,也善于尊重別人。

⑶以尊重的態度對待別人,以慎重的態度對待世界,敬重社會,珍惜自然。

三、理思路——教養從何而來?

再讀課文,思考:作者怎樣圍繞教養去展開論述的?

教師明確:作者開門見山,引入論題。先談“無教養”的例子,再談“有教養”的表現,由教養轉向風度,結合生活實例告訴我們要從自身嚴格自律,做一個有教養的人。

小組互讀,討論:①作者認為教養首先體現在家里,對此,你怎么看?

②教養與風度二者之間有何內在聯系?

③作者所舉的日常生活中有教養的行為你做到了嗎?

根據以上討論,理出本文論證思路,并寫在書上。

四、演情景——生活處處皆教養

分小組情景表演:《生活中的教養》

例:

①與家人相處時的教養。

②飯桌上的教養

③公共場所的教養

五、品語言——談談你心中的教養

細讀課文,反復咀嚼、品味文中的格言式句子,在句子旁做出自己的個性化批注。

例:無須背誦數以百計的格言信條,只須記住一條:必須以尊重的態度對待別人。如果你懂得了這一點,再加上幾分隨機應變的智慧,那么風度就會自動來到你的身邊;

批注:互相尊重是人際交往的先決條件。比如:初次見面,一定要努力記住對方的名字;不要輕易否定他人,先肯定對方觀點,再給出不同見解;你再憤怒,也不能說出真正傷害對方的話。總之,教養的本質是尊重。

拓展:《泰坦尼克號》片段播放

教師小結:在沉船的一刻,能改變世界的男人把生的希望讓給了女人和小孩;可以獨立逃生的婦女把希望留給了愛人;工作人員在船上堅守到最后一刻……教養是談吐的文明;是舉止的得體;是危難時的冷靜;是困境時的微笑。讓我們一起努力,從自身做起,從日常生活做起,做一個有教養的人

九年級上冊語文表格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提煉概括、梳理知識的能力。

2、理解本文的讀書觀,激發學生讀書熱情,幫助學生建立起良好的讀書習慣。

3積累文中出現的精辟的句子。

教學重、難點:

重點:(1)課文中出現的名言警句的體會學習。

(2)比喻論證、對比論證等方法的運用。

難點:本文論述的語言十分簡練,在學習時體會其作用。

學習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時數: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行萬里路,讀萬卷書”。十年寒窗,伴著馥郁的書香,我們一天天長大了。請你坦誠地告訴大家:你喜歡書嗎?你讀過那些書?讀書的過程你有那些感悟?

你能說出幾條關于讀書方面的名言警句或名人讀書的趣事嗎?

(1)名言警句:

腹有詩書氣自華

好(hǎo)讀書時不好(hào)讀書,好(hào)讀書時不好(hǎo)讀書。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書到用時方恨少。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2)名人論讀書:

周恩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李清照的讀書方法:興味到時拿起書就讀。

朱熹談讀書時要注意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孔子的“學思結合法”: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書籍是人類知識的總結,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英】莎士比亞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籍一面啟示著我的智慧和心靈,一面幫著我在一片爛泥塘里站了起來,如果不是書籍的話,我就會沉沒在這片爛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蘇】高爾基

一本新書像一艘船,帶領我們從狹隘的地方,駛向生活的無限廣闊的海洋。

——【瑞士】凱勒

書就是社會,一本好書就是一個好社會,它能夠陶冶人的感情和氣質,使之高尚。

——皮果夫

不好的書也像不好的朋友那樣,可能會把你戕害。——【英】菲爾丁

任何時候我也不會滿足,越是多讀書,就越是深刻地感到不滿足,越感到自己知識貧乏。

——【德】馬克思

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德】歌德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宋】蘇軾

(3)名人讀書的趣事:

孔子韋編三絕的故事

列寧讀書趣聞

馬克思讀書趣聞

古人頭懸梁錐刺股,囊瑩映雪、鑿壁偷光的刻苦讀書。

二、簡介作者

培根(1561—1626)英國哲學家、作家,出生貴族家庭。劍橋大學畢業,后又學習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長,封為勛爵。1621年因受賄為國會彈劾去職,嗣后居家著述。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試驗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隨筆》是其文學方面主要著作,開創英國隨筆這特有體裁。

三、指導學生通讀全文,把握內容:

1、讀一讀,記一記:

怡情傅彩藻飾矯情詰難尋章摘句咀嚼狡黠倫理

味同嚼蠟滯礙睪闡證吹毛求疵

2、指導學生朗讀課文。

明確:這篇隨筆寫法不同一般,它論述的范圍相當廣泛,語言十分簡練,幾乎一句話就是一個觀點。

3、理解文章內容:作者從哪幾個方面談讀書?

提示:要理清作者的思路,運用學過的知識歸納、總結。

明確:文章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去理解:

第一層:(從開頭到“全憑觀察得過且過知”)闡述讀書的正確目的。

(1)先從正面說,讀書有三種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長才。(學生集體回答)

重點闡述了讀書的好處。

(2)后從反面指出讀書的三種偏向:

并論述讀書和經驗的關系:

(學生通過看書迅速作答)

(3)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夠讀書、用書,而用書的智慧是在觀察生活中得來的。

(4)提問體會句子含義及作用。

文章開頭的第一句話,運用的是排比說理。

(5)提問體會論證方法:

對比論證、比喻論證。

“蓋天生才干猶如自然花草,讀書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體會:

培根在其作品中往往采用這種手法,顯出其文筆老練,說理透徹。又如:“德行猶如寶石,樸素最美。”“聲名猶如大河,空虛無物者浮,實學有才者沉。”……

這種比喻的運用,使其文章更顯生動形象,通俗易懂。

第二層:(讀書時不可存心詰難作者——始能無知而顯其有知)

闡述讀書的方法。

(1)本層第一句,作者這樣寫的用意是什么?

明確:這一句指出讀書要仔細推敲細思,反對故意挑刺,迷信書本和公限于文字推求。

延伸:孟子“盡信書不如無書”。

(2)對不同的書,作者又主張怎樣?

明確:學生找出語句,明確作者主張采用的不同的讀書方法。

(3)找出文中作者提倡把讀書和討論、作文、做筆記結合起來的那些句子。

明確:

第三層:(讀史使人明智—結尾)

闡述讀書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彌補精神上各種缺陷。

分兩個小層理解:

(1)作者在這一層舉了一系列的例子,目的是論述讀書能塑造人的性格,體會其說理方法。

明確:排比說理、歸納說理。(正面指出)

(2)作者進一步指出,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讀書來彌補,就像身體百病,可以用運動驅除一樣。(反面指出)

論證方法:對比論證、舉例論證。

四、學習論證方式

象這種論證方式,叫做立論。所謂立論,就是正面提出觀點,逐層論證。〈〈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和〈〈要有格物致知精神〉〉都是這類文章。與之相對應的一種論證方式,叫做駁論,即先樹立批駁的靶子,在批駁別人觀點的過程中闡述自己的主張。我們即將學習的〈〈不求甚解〉〉和〈〈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都是駁論文,區分的關鍵就看在文章的開頭是否有一個作為靶子的錯誤觀點。

五、品味文章語言

黑格爾說過:“他(培根)的著作雖然充滿著最美妙、最聰明的言論,但是要理解其中的智慧,通常只需付出很少的理性努力,因此他的話常常被人拿著當作格言。”英國文學家雪萊也說:“他的文字有一種優美而莊嚴的韻律,給感情以動人的美感,他的論述中有超人的智慧和哲學,給理智以深刻的啟迪”。

下面,就請同學們將你最喜歡的句子大聲地讀給大家聽。

六、體驗反思

對作者的讀書觀,你是怎么來評價的呢?你對讀書有什么看法呢?請大家各抒己見。

六、布置練習:

1、把《談讀書》中的有關“讀書”方面名言警句摘抄下來,擴大寫作素材庫,積累寫作經驗。

2、你最喜歡文中哪一句讀書名言?請以它作論點,給它配上幾個論據,寫成一篇300多字的議論文。

3、字詞練習

九年級上冊語文表格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掌握、積累一部分文言常用詞語,背誦全文。

2、能力目標:理解本文景物描寫的方式和作用。

3、情感目標:理解作者“與民同樂”的思想。

教學重點及其教學難點

1、教學重點:掌握、積累一部分文言常用詞語,背誦全文。

2、教學難點:理解本文景物描寫的方式和作用。

教學手段及其教學方法

1、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

2、教學方法:朗讀法、討論法為主,適當輔以講授

課前準備:查閱資料,熟讀課文

教學課時:3課時

第一課時(14-1-55)

教學內容及其過程

一、導入新課:

歐陽修被貶為滁州太守后,心情郁悶,他經常去滁州西南的瑯琊山飲酒抒懷,并與山寺內的住持智仙和尚結為莫逆之交。智仙為方便好友游訪,便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亭子,供歐陽修休息、飲酒。歐陽修用自己的別號“醉翁”為這座亭子命名。后來,便寫了《醉翁亭記》。

本文是慶歷六年作者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被貶為滁州太守時寫的。文章極其生動地描寫了醉翁亭的秀麗環境和變化多姿的自然風光,并勾勒出一幅太守與民同樂的圖畫,抒發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娛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復雜感情。

二、讀課文:

1、聽讀,要求:聽清字音,必要時在書上注漢語拼音。

2、正音:

滁()壑()琊()潺()釀()輒()霏()

暝()洌()蔌()弈()翳()觥()僂()

3、學生互讀課文,一人讀一人聽,糾正讀音錯誤;各讀一遍。

4、指定一位學生朗讀,集體糾正讀音。

三、疏通全文大意:

1、合作學習:二人合作,參考注解,疏通全文大意。

2、集體解決第1自然段的重點字詞: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草木茂盛的樣子。深秀,幽深秀麗。

《醉翁亭記》復習資料

一、重點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滁ch州壑h瑯琊lngy潺chn暝mng傴僂yǔlǚ山肴yo野蔌s

弈y觥gōng陰翳y

2.解釋下面加點的詞。

(1)環滁皆山也環:環繞。(2)翼然臨于泉上臨:靠近。

(3)太守自謂謂:命名。(4)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情趣。

(5)云歸而巖穴暝暝:昏暗。(6)佳木秀而繁陰秀:開花,這里指滋長的意思。

(7)山肴野蔌蔌:菜蔬。(8)非絲非竹絲:弦樂器。

(9)樹林陰翳翳:遮蓋。(10)太守謂誰謂:為,是。

3.寫出出自本文的成語(至少三個),并解釋其現在的&39;意思。

醉翁之意不在酒: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別的方面。

水落石出:水落下去,石頭就顯露出來,比喻真相大白。

風霜高潔:天氣高爽,霜色潔白。往來不絕:來來往往,絡繹不絕。

前呼后應:前面的人呼喚,后面的人應答。觥籌交錯:形容許多人相聚飲酒的熱鬧場面。

二、重點句子背記知識清單

1.原文填空。

(1)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

(2)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若夫日出而林霏開,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

(4)本文借醉翁亭來抒情,道出了千古名句,這句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5)描寫山間四季的景色的句子是: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潔,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

(6)文中將“醉”與“樂”統一起來,點明主旨的句子是醉能同其樂。

2.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瑯琊也。

它西南方向的山巒,樹林和山谷尤其優美,遠遠看去樹木茂盛,又幽深又秀麗的,是瑯琊山。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

(3)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賞山水的樂趣,領會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4)宴酣之樂,非絲非竹,射者中,弈者勝,觥籌交錯,起坐而喧嘩者,眾賓歡也。

宴會喝酒的樂趣,不在于音樂,投壺投中了,下棋的下贏了,酒杯和酒籌交互錯雜,起來坐下大聲喧嘩,是眾位賓客快樂的樣子。

(5)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游人知道跟著太守游玩的樂趣,卻不知道太守以他們的快樂為快樂啊。

(6)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醉了能夠同大家——起歡樂,醒來能夠用文章記述這樂事的人,是太守啊。

三、段背記知識清單

默寫課文中描寫山間朝暮和四季景色的一段文字。

若夫日出而林霏出,云歸而巖穴暝,晦明變化者,山間之朝暮也。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風霜高沽,水落而石出者,山間之四時也。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

《醉翁亭記》練習合集

一、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環滁()瑯琊()輒()傴僂()()

山肴()野蔌()射者中()觥籌()

頹然()林壑()

二、一詞多義

臨有亭翼然臨于泉上者()秀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臨溪而魚()佳木秀而繁陰()

三、解釋加點的字詞

環滁皆山也()云歸而巖穴瞑()

晦明變化者()野芳發而幽香()

雜然而陳者()弈者勝()

日出而林霏開()()

九年級上冊語文表格教案篇8

一、教材分析

1、《我的叔叔于勒》是初三的一篇講讀課文,是外國文學作品中的名篇。

從語文教材應完成的教學目標看,要教會學生體會通過塑造人物形象敘述故事情節,描寫環境表達作者思想感情。

本課在本單元應完成的教學任務主要是:通過人物分析學習對比手法的運用,認識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系。

2、教學目標及要求

①小說表現的主題思想

②個性化的人物語言及曲折的故事情節

③對比手法的成功運用對刻畫人物形象的好處

3、重點難點

①多方面刻畫人物形象以展觀人物內心世界的方法

②構思新穎巧妙懸念的設置

二、教法分析

1、整體感知法

指導學生在閱讀小說時,把握主要人物的主要情況,整體感知小說。

2、比較教學法

與《變色龍》比較,共性——善變的性格

3、自主討論法

深入理解小說主題。

三、學法指導

本文在分析人物,環境時抓住一個“變”,在構思鋪排時抓住一個“巧”字

四、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大家在初二學過一篇《變色龍》還記得嗎?請同學們回憶——小說“變色龍”是指誰?為何稱之為“變色龍?有何特點?”

明確變色龍——奧楚蔑洛夫

特點——善變

今天我們共同學習另一個外國的作家寫的一篇也是講述人善變的小說《我的叔叔于勒》

2、板書課題:《我的叔叔于勒》

3、整體感知小說,知線索

明確:菲利普夫婦盼于勒發財歸來是敘事明線,于勒離家到美洲冒險10年經歷為暗線。

情節:盼于勒——贊于勒——遇于勒——躲于勒

4、情節:人物態度,找出菲利普夫婦言行變化的代表句。

開端(盼于勒)——發展(贊于勒)——高潮(遇于勒)——結局(躲于勒)

人物態度對比:

前:希望(正直,有良心)→福星唯一希望→不是他,

后:↑↑↑

恐怖流氓,壞蛋不安

是他→流氓

↑↑

哆嗦打聽煞白暴怒

5、人物性格分析(討論)

菲利普夫婦:自私,冷酷,貪婪,庸俗的小市

對民,愛慕虛榮。

比“我”一個也涉世未深,天真單純,富用同情心的孩子。

寄寓了自己的希望和理想

6、找出小說中環境描寫,各自的作用?(略)

7、小說主題討論:

金錢至上

8、發散訓練

①小說的結局怎樣?人物命運是由個人性格造成的?還是社會環境造成的?

②假如菲利普夫婦在游輪上巧遇發了大財的于勒,他們的言行會怎樣?用150個字來完成。

③寫作:請以“人與人這間”為題,反映當代人際關系的中心。

九年級上冊語文表格教案篇9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掌握“霏、浩浩湯湯”等文言字詞的音形義。

2、理解全文內容,理解主題思想。

過程與方法

1、學習文章把敘事、寫景、抒情和議論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的寫法。

2、朗讀、背誦全文,理解作者所闡述的主要觀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深刻理解和正確評價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疏通文意,理解作者“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崇高思想境界。

2、學習文章敘事、寫景、議論、抒情相結合的寫法,體會文章駢散結合的句法形式。

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1、學習文章把敘事、寫景、抒情和議論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的寫法。

2、理解作者所闡述的主要觀點。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新課導入

柳州有幸,擁有柳宗元;岳陽亦有幸,擁有滕子京和范仲淹。柳宗元和劉禹錫因為同舉進士,遂成為莫逆之交,演繹了文學史上一段佳話;而范仲淹和滕子京這兩位同榜進士,也是情同手足患難與共,共同譜寫了岳陽人民百世的`榮耀和驕傲。他們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所謂的政績,也是一份文化遺產,更是一個精神家園。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范仲淹的《岳陽樓記》。

二、自主預習

1、背景資料

《岳陽樓記》選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蘇州吳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他出身貧寒,幼年喪父,對下層人民的痛苦感受深。26歲登進士第,因敢于直言強諫,屢遭貶斥,久不被重用。宋仁宗天圣年間任西溪鹽官,建議在泰州修捍海堰。寶元三年,任陜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加強對西夏的防御,屢立戰功。慶歷三年,西夏請和,范仲淹還朝,任參知政事。曾提出十條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思蔭”為官,選用干練的人員、嚴格執行政令導項,又主張興修水利。因遭保守派反對罷政,于慶歷五年貶放鄧州,以后還做過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穎州任途中病死。死后謚號文正,世稱“范文正公”。

他以六十四歲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張,深受當世和后人稱道。文章和詩詞俱脫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有《范文正公集》傳世。

2、知識鏈接

岳陽樓在湖南省岳陽市巴丘山下,原來是三國時期吳國都督魯肅的閱兵臺。唐朝張說在閱兵臺舊址建造樓閣,取名“岳陽樓”,常與文人雅客登樓賦詩。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隱、劉禹錫、孟浩然等詩人相繼登樓吟詠,岳陽樓聲名益大。

3、檢查預習

(1)訂正字音

(2)詞語釋義

(3)一詞多義

三、合作探究

(一)整體感知

(1)課文的結構是怎樣的?

答案示例:第一部分(1自然段):記敘了重修岳陽樓的背景及作記的緣由。

第二部分(2—4自然段):文章主體。寫“遷客騷人”或悲或喜的“覽物之情”。

第一層(2自然段):寫洞庭湖雄偉壯麗的景象并提出“覽物之情,得無異乎”一問。

第二層(3—4自然段):用兩個排比段分別寫出“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一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鮮明對比。

第三部分(5自然段):抒發作者的闊大胸襟和政治抱負。這是全文的核心。

(2)從岳陽樓上看到的雄偉景象有哪些?

答案示例:①氣勢非凡:“銜遠山,吞長江”。

②寬闊無邊:“浩浩湯湯,橫無際涯”。

③湖光山色:“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二)研讀分析

寫文章,往往以一兩個警句(關鍵性詞句)振起全篇,第1段寫重修岳陽樓的背景,這背景是什么?說明了什么?

答案示例:背景是在“政通人和,百廢具興”的基礎上“重修岳陽樓”,這說明滕子京在謫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條。由此可見作者欣賞他的闊大胸襟,與一般的“遷客”不同。

九年級上冊語文表格教案篇10

教學目標:

1.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掌握一些文言詞、句的意思。

2.結合全文內容提煉出全文的中心,理解古代仁人志士“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并激勵學生樹立遠大的志向。

3.自主判斷本文敘事、寫景、抒情、議論的表達方式并通過小組合作分析它們之間的聯系。

4.通過多種形式的讀來品味本文對仗工整、音律協和的語言。

5.通過“妙點”賞析,品味本文寫景之“妙”和材料處理的精當。

教材分析:

重點難點:

1.分析古代仁人志士“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并激勵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

2.品味語言的音律協和之美。

3.通過“妙點”賞析,理解本文寫景之“妙”和材料處理的精當。

本文是范仲淹的傳世名篇。它是一篇文言形式的散文,先敘事后寫景,由景入情,

因情而生發議論,環環相扣,層層蓄勢,表達了作者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闊大胸襟,這是本文立意的深邃和人生境界的高遠之處,理當成為重點。文章句式長短錯落有致,大量使用駢句,語言凝練,形象而富有音樂美;寫景方法精妙奇絕。這是本文語言和寫法別具一格之處,也列為重點。

本文被安排在蘇教版語文9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第五篇。從編排的角度和疏通意思的要

求看,這樣安排既是對已學過的寫景散文(如《與朱元思書》《小石潭記》《三峽》)的小結,又是對即將要學習的《醉翁亭記》的引領,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同時它又具有獨特的個性魅力,這是它膾炙人口的原因之一,因而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能突出本文的個性特點。

教學設想:

努力構架立體式的課堂。從對文本的解讀上,著眼于全篇,按音讀、譯讀、理讀、

析讀、有感情地朗讀、誦讀的順序展開,從不同的層面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為深入分析文章的“妙點”作鋪墊,并在讀、析、寫的過程中訓練學生的能力,陶冶學生的情操;從教學方法的選擇上,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本著面向全體學生,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有收獲,又體現教師主導作用的原則,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從課堂教學流程的設計上,采用冰糖葫蘆式,力求做到板塊之間的連接自然。這樣,力求做到既夯實基礎,又突出重點、訓練能力;既從整體上把握全文,又引導學生領略文章的美,并在學生自主活動、生與生合作、師生互動中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語文能力,使課堂內容飽滿,節奏和諧,充滿生命的靈動。因為,一方面,9年級學生已掌握了一定文言知識和學習文言文的技巧,而且也有一定的朗讀能力;另一方面,新課標寫道:“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的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有這樣一位了不起的人。他兩歲喪父,家貧無依。他年輕時就有遠大的志向,常把治理國家大事作為自己應盡的責任。做官以后,常常談論天下大事,奮不顧身。以致于遭讒言被貶官后,不僅自己心憂天下,還在他的傳世名篇中勸勉好友藤子京也這樣。他是?這篇文章是?

二、小組合作交流(5分鐘)

在課前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小組交流導學案中的內容

1.由組長負責,先校對、補充,再交流各自疑惑并整理出本組的疑難,寫在黑板上。

2.點評本組小短文的亮點和需要改進之處,推薦本組的優秀短文準備集體展示。

字形:〖百廢具興(俱)橫無際涯(崖)朝暉夕陰(輝)憂讒畏譏(饞饑)靜影沉璧(壁)寵辱偕忘(龐)

(二)譯讀。再讀文章,結合注釋,翻譯句子,獨立完成下面問題,交流時訂正。

1.用紅色筆在文中畫出自己翻譯時有困難的詞句。

2.找出含有通假字的句子,指出通假字并解釋。

(百廢具興:“具”同“俱”,全,都。屬予作文以記之:“屬”同“囑”,叮囑。)

三、精講點撥。(5分鐘)

1.集體交流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中未能解決的詞句意思。

2.各小組派代表朗讀本組優秀短文,老師評分。

四、組內研讀(6分鐘)

1.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式整齊的句子或段落,按DCBA的順序在組內朗讀,在讀中初步感受本文語言節奏和諧的音律美。

2.發揮集體的智慧,通過自評和他評,揣摩如何控制朗讀時的語氣、語速、語調才能達到有感情朗讀的效果。

(§3:語氣凝重、語速緩慢、語調低沉,§4:語氣輕松、語速輕快、語調激昂)

3.再次按DCBA的順序在組內有感情的朗讀自己喜歡的句子或段落,感受語言的音律美。

五、小組品讀。(6分鐘左右)

展示交流:前四個獲得展示機會的小組展示自己的朗讀,老師點評并判分。

六、課堂小結。(3分鐘)

各人小結本課的收獲和有待改進之處,寫在導學案上,然后組內交流,再全班交流。

七、鞏固練習:組長負責抽查自學中錯誤率高的內容。(5分鐘)

八、布置作業

1.復習導學案,組長負責抽查10個詞語解釋和5條句子翻譯。(其它組負責檢查的人在下節語文課前向老師匯報被檢查組的完成情況)

2.完成第二課時的導學案。

九年級上冊語文表格教案篇11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品味與領悟“敬業與樂業”的精神。

2.摘錄并積累大量經典語句、格言。

3.初步學習“舉例子”和“講道理”兩種論證方法。

4.仔細體會演講和口語特色的巧妙結合。

教學重點:

1.指導學生了解“敬業”與“樂業”的重要性,并聯系自己的實際,用敬業與樂業的態度對待生活。

2.理解這篇演講詞的結構安排。

教學難點:

對“敬業與樂業”精神的真切領悟與質疑問難。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簡介作者。

1.導入新課

《敬業與樂業》是七十多年前梁啟超對上海中華職業學校學生所做的一次講演。雖然時間已經攻七十多年了,但梁啟超先生所講的內容對我們仍然有教育意義。(板書課題)

2.簡介作者

梁啟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學者。戊戌維新運動領袖之一。字卓如,號任公,別號飲冰室主人。廣東新會人。與其師康有為一起領導了“戊戌變法”。他興趣廣泛,學識淵博,在文學、史學、哲學、佛學等諸多領域都有較深的.造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遺《飲冰室合集》計148卷,1000余萬字。

二、預習與交流

1、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圈畫文中的生字詞。

2、重點詞語、句子解釋。

三、合作與探究

(一)整體感知

1.學生速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①本文的論點是什么?在文章的哪部分提出來的?

我確信“敬業樂業”四個字,是人類生活的不二法門。在文章的第一自然段。(總,提出問題)

②作者圍繞中心論點,先后談了哪幾個問題?

三個問題:一是有業的必要性;二是為什么要敬業;三是為什么要樂業。

③你認為這幾個問題的關系是怎樣的?

遞進關系,層層推進。

2.劃分文章的結構,并概括每一部分的意思。

第一部分(1)提出問題:提出中心論點。

第二部分(2-8)分析問題:論述“有業”的必要性和“敬業”、“樂業”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9)總結問題:勉勵人們敬業、樂業。

(二)深層探究:

組織學生自讀課文,結合文中關于有業,敬業,樂業的論述思考。

1.“有業之必要”的主要論據是什么?

論據:證明論點的事實和道理。分類:事實論據和道理論據。

道理論據:孔子和百丈禪師的名言;事實論據:孔子無法教育無業游民:百丈禪師不做事,不吃飯。

2.閱讀6-7段,用原文回答:什么叫敬業?為什么要敬業?怎樣才能做到敬業?(摘錄課文)

3.文章采用哪些論證方法論證“敬業”的重要性的?

論證:用論據來證明論點的過程和方法。分類:道理論證、事實論證(舉例論證)、對比論證和比喻論證。

這部分運用了道理論證和舉例論證的變法,充分有力地證明了敬業的重要性。

4.文章是怎樣論述“樂業”的?

列舉反面現象——人們往往感嘆“做工苦”,進行批駁;進一步從四個方面闡述“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最后,引用孔子的兩句名言,闡明了人類理想的生活是什么,即樂業的重要性。

5.論述樂業重要性時,主要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分組討論并舉例說明。

(課堂討論)

事實論證:“做工好苦呀”的感嘆;吃酒賭錢同樣淘神費力。

道理論證:從四個方面分析“凡職業都是有趣味的”;引用孔子的兩句名言。

6.總結:“人類合理的生活總該如此”,“如此”指的是什么?作者最后提出了什么希望?

生:“敬業即是責任心,樂業即是趣味。”也就是說,我們每個人都要做一個愛崗敬業、有責任心、享受工作樂趣的人。

生:勉勵人們敬業、樂業。

四、布置作業

1、完成《綜合練習》1-10題。

2、你們當前的“業”是什么?你是一個敬業、樂業的學生嗎?寫一篇讀后感,不少于500字。

九年級上冊語文表格教案篇12

教學目標:

1、積累優美詩句,培養賞析能力。

2、了解作品的思想內容,品味高度凝練的語言藝術。

3、領會詞中豐富深刻的意蘊,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領會意境,明白主旨。

2、背誦課文并會默寫。

教具:錄音機

教時: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望江南》、《漁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獵》

步驟:

一、導入新課,激發情趣。

我們的前人為我們創造了無與倫比的燦爛文化。春秋戰國的諸子哲學、漢魏六朝的風碑巨制、韓柳歐蘇的大塊文章、明清之際的小說畫卷,無不表現了前人對社會國家的情懷,對宇宙世界的期待。今天我們就有幸見到“艷語傳綺怨”的溫庭筠的《望江南》,聽到范仲淹吹的蒼涼悲壯的號角,感受到辛棄疾那種報國有心、請纓無門的無限悲憤之情……它們或悲憤難忍,或柔情萬千,或氣壯山河,或低聲淺吟……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詞五首》,首先欣賞詞人溫庭筠的《望江南》。

二、師范讀《望江南》,注意抑揚頓挫,要求學生認真聽,師讀完要檢測學生對這首詞朗讀節奏和重音的把握。

三、點生簡介溫庭筠及其作品。

四、生預習課文:

1、做《導與練》上的與這課有關的基礎題,夯實基礎。

2、結合書下注釋及古文資料翻譯課文。

五、師抽查這課的重點字詞,并以小組為單位采用推火車的方式翻譯課文。

六、揣摩課文:《望江南》描寫的是什么內容?詩中人因何而斷腸?

①這首小詞表現了一位因心上人遠行而獨處深閨的女子的生活狀況和內心情感。她清晨梳洗后登樓遠眺,盼望自己的心上人早些歸來,但是“千帆過盡”卻仍舊不見歸人,她被相思折磨得柔腸寸斷。

②思念和盼望的人始終沒有出現又沒有音信。

七、師引導學生賞析這首詞。

這是一首風格清新、明快的小詞,不到30個字,卻容納了很多內容:就時間而言,從清晨寫到黃昏;就景物而言,從樓頭千帆,寫到斜暉、江水,又寫到白蘋洲;就人物內心情感而言,從希望到失望以致最后的“腸斷”。景物層出,情感起伏。全詞沒有粉飾、刻板之語,多用白描、直敘的手法,卻又含蓄、細膩。

八、全班有感情地齊讀這首詞。

九、范仲淹,北宋名臣。據史傳記載,在鎮守西北邊疆期間,他號令嚴明又愛撫士卒,招徠諸羌并推心接納,深為西夏所憚服,稱贊他道:“小范老子腹中數萬甲兵。”這首題為“秋思”的《漁家傲》就是他在西北軍中的感懷之作。

十、點一生朗讀這首詞。要求:聲音洪亮、吐詞清楚、有節奏感,感情充沛。

十一、師點撥重點字詞后,點兩生結合書下注釋分別翻譯上下片。

十二、師生互動

1、概括詞的上片寫什么?下片寫什么?

詞的上片重在寫景,描寫塞下秋景;詞的下片集中抒發了身處邊塞的征人之情。

2、統領全部景物特點的是哪個字?【異】

3、《漁家傲》所寫的塞下風景“異”在哪里?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A、描述了與中原地區完全不同的塞外景色。“衡陽雁去”表明塞下天氣極寒冷,風聲、馬嘶、同號角聲混雜在一起,構成了塞下特異的聲音;夕陽西下時,孤城便關閉了城門,點明了戰事吃緊,戒備森嚴的特殊背景。

B、這首詞表達了守邊將士思念家鄉、壯志難酬的情懷。

4、試找出這首詞押韻的字及韻腳。【異、意、起、里、閉、計、地“i”韻】

5、《漁家傲》的上片景物描寫突出了一種怎樣的氛圍?它對表達全詞的情感有什么作用?

A、孤寂荒涼B、烘托了邊將戰士的思鄉之苦。

十二、小結:這首詞的意境悲涼壯闊,形象鮮明生動,語言質樸凝練。從題材、情調和藝術方面來說,它為宋詞開拓了一個新的領域,對宋詞的發展產生了很好的影響。

十三、生齊讀《漁家傲秋思》。

十四、“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這是誰的詞?【蘇軾】這首詞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意境優美、豪放、粗獷、蒼涼】今天,我們學他的另一首也具有此風格。充分體現了蘇軾豪放派詞人的特點。

十五、請同學們看書下注釋及《導與練》走近蘇軾,可點生談“蘇軾印象”。

十六、師放錄音,學生聽朗誦。

十七、師點撥重點字詞,生結合注釋自行翻譯課文,師抽查學生對課文中重點句子的翻譯。注意重點字要翻譯出來,翻譯要精準。力求踩點翻譯。

十八、師生互動,研習課文。

1、詞中借用了哪兩個典故?【A、孫權射虎B、漢文帝遣馮唐】

2、上片寫狩獵盛況有何作用?請從結構和內容兩方面分析。

上片寫出獵的盛況,表現其剛強壯武的英雄氣。為下片抒情作鋪墊。(寫作者不在意自己的衰老,而更在意的是希望朝廷能重用他,給他機會建功立業。)

3、詞最后一句話表現出作者怎樣的情感?

表現出作者欲馳騁沙場、殺敵報國的愛國之志。

4、找出這首詞中押韻的字。【狂、黃、蒼、岡、郎、張、霜、妨、唐、望、狼,壓“ang”】

5、找生賞析詞《江城子·密州出獵》

十九、賞析詞《江城子·密州出獵》

上片寫出獵的盛況,開篇便起豪情。“左牽黃,右擎蒼”,好一副出獵的雄姿!“千騎卷平岡”好一副壯觀的出獵場面。彎弓射虎,何等豪興。好一個意氣風發的狂夫。此處用典,極寫其“狂”。一“狂”:太守出獵而須“報”知人民跟隨去看。二“狂”:出看而須“傾城”。三“狂”:獵比射虎。四“狂”:自比孫郎。下片抒報國之情,痛飲美酒,膽氣豪壯,雙鬢斑白,又有何妨。詞人雄心未減。以魏尚自許,借典喻志,表現出詞人渴望報效國家,為國立功的急切心情。此三句表現出作者欲馳騁沙場,殺敵報國的愛國之志。可謂卒章顯志。

二十、生齊讀課文。

二十一、作業:寫這課的《作業手冊》

二十二、附板書設計

(1)漁家傲秋思

上片寫景(異)渲染荒涼蕭瑟氣氛(借景)

下片抒情(淚)抒發思鄉報國之情(抒情)

(蒼涼悲壯,沉郁雄渾)

(2)江城子密州出獵

上片:(記敘)出獵場面(拿“孫郎”自比)

下片:(抒情)報國情懷(以“魏尚”自比)

主旨:企望為國御敵立功的壯志豪情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武陵春》、《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激發情趣。

北宋敗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年)來到南方,故鄉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書籍文物被焚毀。建炎三年(1129年)丈夫趙明誠病故后,金人揮兵南侵,李清照為避兵亂而只身各處流亡。紹興五年(1135年)寓居在浙江金華時寫寫了這首《武陵春》詞,這時她53歲,經歷了國家敗亡、家鄉淪陷、文物喪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處境凄慘,內心極其悲痛。這首詞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實的生活片段和思想感情。

三、師放錄音,學生認真感受朗讀的節奏。

四、生結合書下注釋及資料翻譯。

五、師生互動:

1、在《武陵春》中詞人是如何表現愁苦之情的?“聞說”、“也擬”、“只恐”表現了詞人怎樣的感情變化過程?

作者利用“日晚倦梳頭”和“欲語淚先流”兩個外在的行為具體地表達了自己內心的濃重哀愁。這哀愁濃重到使她無心梳妝打扮的程度,甚至不能提起,不可觸摸。

2、首句交代季節特征。敘述哀傷的原因和哀傷的程度。下片一轉,另辟蹊徑。

3、在這里,我們宕開一筆,古代詩詞歌賦中有很多寫離愁別緒的,請同學們調動自己的知識儲備,列舉幾例。

①李煜《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②秦觀《江城子》:“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

③李煜《清平樂》:“離恨恰似春草,更行更遠還生。”

④賀鑄《青玉案》:“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六、生齊讀這首詞。

七、辛棄疾南宋愛國詞人,也是愛國武將,一生主張收復失地,北進中原。他是對蘇軾豪放派詞的繼往開來者。今天,我們就來領略其風采。

八、師范讀這首詞,生勾畫出生字,邊聽邊標出朗讀的節奏及重音。

九、生結合書下注釋及古文資料翻譯。

十、師放錄音,學生跟讀。

十一、師生互動,研習課文。

1、該詞的上下片各寫了什么內容?試用一句話概括。

上片描述軍旅生活,渴望再有機會殺敵立功;下片描述戰斗場面,抒發壯志不遂的抑郁。

2、辛棄疾說自己寫《破陣子》是“賦壯詞”,試結合作品加以解釋。

從題材上看是寫軍營中的生活情景,看劍、聽角聲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場秋點兵,騎快馬,挽強弓,這種.種情景都極勇猛、雄健;從思想感情上看表達的是為國立功的雄心壯志;從語言風格上看壯麗而不“纖巧”,所以叫做“賦壯詞”。

3、這課中出現了“濁酒一杯家萬里”“酒酣胸膽尚開張”“醉里挑燈看劍”等,你能再找一些與“酒”有關的詩句嗎?請把它們歸納整理出來。

①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宋)蘇軾《水調歌頭》

②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三國)曹操《短歌行》

③何以解憂?唯有杜康。----(三國)曹操《短歌行》

④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唐)王翰《涼州詞》

4、《破陣子》的最后一句,抒發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表現了理想與現實、希望與失望的矛盾。詞人的感情從豪壯激昂跌落為深沉的痛苦,乃至對人生的感嘆。

十二、生齊讀這首詞。

十三、引導學生賞析詞,師念范文《生死隔絕情悠悠----蘇軾〈江城子〉賞析》。

十四、作業:收集“古今風流人物”的故事及詩文,為綜合性學習做準備。

十五、附板書設計

(1)武陵春上片-----表現愁苦之情

下片----表現了詞人的感情變化(藝術構思奇特)

(2)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上片:描寫軍旅生活表現了作者的雄心壯志和愛國激情,

下片:描寫戰斗場面充滿了抑郁、憤慨之情。

九年級上冊語文表格教案篇13

【教材分析】

1、知識目標:

生字詞、運用對比塑造人物、描寫景物,閏土、楊二嫂形象的意義,小說中議論語句對表達主題的作用。

2、能力目標:

理解運用對比突出主題思想的寫法。

理解小說中議論的.作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理解魯迅先生通過小說所抒發的希望有新生活的感情。

4、創新目標:

抓住故鄉人物的變化和景物的變化分析人物,理解主題。

【學情分析】

初一和初二年級時各學了幾篇魯迅先生的作品,給學生打下了一定的基礎,學習本文較易理解。但文中的議論有難度,因此理解議論的作用是本文的難點,教師應重點講解。

理解運用對比突出家鄉人物和景物的變化,進一步理解課文主題,這是本文的重點,學生已具有初步賞析文章的能力,因此可以鼓勵學生賞析,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賞析能力。

第一課時

學習內容

介紹作者與寫作背景。

朗讀課文,掌握字詞。

整體感知,分析段落結構。

教學流程

師生互動(問題設計、情景創設)

一、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1、介紹作者。(采用提問的形式)

2、寫作背景:

短篇小說《故鄉》的素材,是魯迅1911年12月初從北京回故鄉的見聞,但它深刻地概括了1921年前30年內,特別是辛亥革命后十年間中國農村經濟凋敝、農民生活日益貧困的歷史,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社會風貌。

1919年8月,魯迅在北京買下了的住宅,于11月21日遷入,結束了長期的會館生活。12月1日,魯迅離開北京南返,于4日抵故鄉紹興,在家停留至本月24日,與同族十多戶人家共同賣掉新臺門故宅。賣掉故宅后,魯迅將家中什物“可送的送,可賣的賣”,都處理了,4月24日下午,魯迅“以舟二艘奉母偕三弟及眷屬攜行李發紹興”,于29日回到北京。

這次回到鄉間,幼年的伙伴、農民章閏水特地從海邊農村進城來探望魯迅。章閏水年紀剛過30,已是滿臉皺紋,形容樵悴,向魯迅講述了“農村做人總是難,一點東西拿出去總是要捐三、四回”的悲慘處境,引起了魯迅深切的同情。后來,魯迅將這次回鄉的經歷,藝術地再現于小說《故鄉》之中,并以章閏水為原型,塑造了閏土這個樸實的農民形象。二、朗讀課文、掌握字詞聽錄音,要求學生畫出生字詞:

陰晦(huì)猹(chá)五行(xínɡ)缺土弶(jiànɡ)腳踝(huái)潮汛(xùn)髀(bì)愕(è)然嗤(chī)笑嚇(hè)瑟(sè)索黛(dài)恣(zì)睢(suī)陰晦蕭索聚族而居無端家境素如許潮汛蘇生愕然鄙夷嗤笑瑟索打拱惘然隔膜輾轉恣睢三、整體感知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朗讀,把課文分為三個部分,并用1~2句話概括出課文內容。四、自讀課文劃分段落第一部分(1~5段)交代“我”回故鄉的時節、地點、原因。

第二部分(6~77段):敘述“我”在故鄉的所見所聞。這一部分著重寫故鄉人物的變化,又可分三層。

一層(6~33段):寫“我”和母親相見、談話。

二層(34~52段):寫鄉鎮小市民楊二嫂的破產和巨大變化。

三層(53~77段):寫閏土的到來,他的變化,使“我”對記憶中的故鄉的美好向往徹底破滅。

第三部分(78~88段):寫“我”離開故鄉時的感觸,表達了“我”對新生活的追求與向往。哲理性的結尾,深化了小說的主要思想。五、作業用1~2句話概括你對文中人物的印象。

第二課時

一、師生研討

1、組織教學,了解學生們的預習情況。

很高興今天能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一篇魯迅的小說──《故鄉》。

這篇小說的情節其實看這個題目就知道,它是圍繞哪兩個字展開的?(板書)

“我”的閱讀──以填空“這是一篇(關于)__________的小說。”的形式了解學生們課下閱讀情況。

2、討論題:

⑴“我”已經有多少年沒回過故鄉了?

20多年。

⑵那么,眼前的故鄉還是二十年前的故鄉嗎?

不是。

⑶眼前的故鄉什么樣呢?

蕭索的荒村,沒有一些活氣。

⑷二十年前的故鄉又是什么樣?

美麗的,給“我”許多歡樂、甜蜜的回憶。

⑸到目前為止,我們可以看出,小說中至少有兩個故鄉,20年前的故鄉和現在的故鄉,20多年間,故鄉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發生變化的僅僅是故鄉嗎?還有沒有別的?

⑹師生討論:故鄉的人物、環境、經濟等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這些變化發生的原因是什么?

⑺請同學們解答老師的疑問:我們都知道,理論上講,歷史是向前發展的,而實際上,故鄉的發展走了下坡路,可以說是歷史的倒退,如何理解這種現象?

⑻魯迅先生是中國最偉大的作家,他為什么不在美麗的故鄉上下功夫,而要為讀者描寫這樣一個破敗、蕭條的故鄉呢?魯迅并沒有在小說中明確地揭示這一點,他越含蓄,留給讀者的空間就越大。那么,我們應當怎樣理解呢?二、教師小結魯迅曾說:悲劇就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魯迅對自己的創作追求作過說明,說他寫小說的目的是要使中國人民覺悟起來,“改良這人生”,因此小說的取材,“多采自病態社會的不幸的人們中,意思是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他最關注的是下層社會“不幸的人們”,創作了許多以農民和知識分子為主要描寫對象的小說,《故鄉》就是其中典型的一篇。三、課后作業

九年級上冊語文表格教案篇14

【教學目標】:

通過分析杜小康的話,品味孤獨,體會杜小康的成長

【教學方法】:

誦讀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同學們在你們的成長過程中有沒有遇到過什么困難和挫折?

二、整體感知

這篇小說向我們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提示)可抓住小說的三要素簡要概括,采用“人物+環境+情節”的格式。

三、賞析杜小康的三句話

請找出并畫出這篇課文杜小康講的話,說說分別位于哪一小節?

(一)齊讀第二小節,品味杜小康說的這句話

提示賞析語言的要點:注意聯系上下文,如何時、何地、何種情況下說的這句話

注意挖掘說話人的此刻內心的情感與心理

1、杜小康為什么去放鴨?“一落千丈”是什么意思?

2、為什么會一落千丈?“只好”一詞表明了什么?

3、當時杜小康的心情是怎么樣的?

(二)賞析第二句話“我要回家------”

1、這樣一個孩子愿意跟父親去放鴨嗎?那么這句話該怎么讀?

2、從這句話中你能讀出怎樣一個杜小康?

3、21節,這一段屬于什么描寫?烘托了杜小康怎樣的心理?此時他面臨的最大的敵人是什么?

4、這句話跟第一句話比少了什么內容?

(三)請學生自主賞析其他兩句,用“從這句話中,我讀出了一個的杜小康”在書中進行批注。四人或同桌互相交流。

1、第三句讀出了一個怎樣的杜小康?哪個詞突出了他的成長?

2、聽老師朗讀第36節環境描寫的內容,你腦海中出現了什么樣的畫面?在這樣惡劣的天氣下,杜小康說出了“還是分頭去找吧”可以看出他當時的心情是怎樣的?

3、若把“。”改為“?”或“!”行不行?請同學讀一讀。

(四)第四句“我讀出了一個的杜小康。”

1、若把原句改為“爸!蛋!鴨蛋!鴨下蛋了!”好不好?為什么先喊出的是“蛋”?

2、誰來讀一讀,評價。

四、是什么促使了杜小康的成長?

五、感悟“感動”

六、作業布置

1、教師補充稍后的故事,請同學們課后閱讀《草房子》

2、推薦曹文軒的其他作品《青銅葵花》《野風車》《山羊不吃天堂草》《紅瓦黑瓦》《根鳥》

內容包括:

①教學目標;

②教學內容和重、難點分析;

③教學對象分析;

④教學媒體的選擇和設計;

⑤教學過程;

⑥教學反思;

⑦備查網址。

105834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济南ISO9000认证咨询代理公司,ISO9001认证,CMA实验室认证,ISO/TS16949认证,服务体系认证,资产管理体系认证,SC食品生产许可证- 济南创远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郑州电线电缆厂家-防火|低压|低烟无卤电缆-河南明星电缆 | 企业VI设计_LOGO设计公司_品牌商标设计_【北京美研】 | 河南正规膏药生产厂家-膏药贴牌-膏药代加工-修康药业集团官网 | 重庆磨床过滤机,重庆纸带过滤机,机床伸缩钣金,重庆机床钣金护罩-重庆达鸿兴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色谱柱-淋洗液罐-巴罗克试剂槽-巴氏吸管-5ml样品瓶-SBS液氮冻存管-上海希言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 中央空调温控器_风机盘管温控器_智能_液晶_三速开关面板-中央空调温控器厂家 | 分子精馏/精馏设备生产厂家-分子蒸馏工艺实验-新诺舜尧(天津)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 集装箱标准养护室-集装箱移动式养护室-广州璟业试验仪器有限公司 | 不锈钢搅拌罐_高速搅拌罐厂家-无锡市凡格德化工装备科技有限公司 | 政府回应:200块在义乌小巷能买到爱情吗?——揭秘打工族省钱约会的生存智慧 | 超声波成孔成槽质量检测仪-压浆机-桥梁预应力智能张拉设备-上海硕冠检测设备有限公司 | 【德信自动化】点胶机_全自动点胶机_自动点胶机厂家_塑料热压机_自动螺丝机-深圳市德信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云南成考网_云南成人高考报名网| 威实软件_软件定制开发_OA_OA办公系统_OA系统_办公自动化软件 | 北京软件开发_软件开发公司_北京软件公司-北京宜天信达软件开发公司 | 陕西华春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钢格栅板_钢格板网_格栅板-做专业的热镀锌钢格栅板厂家-安平县迎瑞丝网制造有限公司 | 中国玩具展_玩具展|幼教用品展|幼教展|幼教装备展 | 微动开关厂家-东莞市德沃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精密模具制造,注塑加工,吹塑和吹瓶加工,EPS泡沫包装生产 - 济南兴田塑胶有限公司 | 冷水机-工业冷水机-冷水机组-欧科隆品牌保障 | 卸料器-卸灰阀-卸料阀-瑞安市天蓝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留学生辅导网-在线课程论文辅导-留学生挂科申诉机构 | 杭州中央空调维修_冷却塔/新风机柜/热水器/锅炉除垢清洗_除垢剂_风机盘管_冷凝器清洗-杭州亿诺能源有限公司 | 硫化罐-电加热蒸汽硫化罐生产厂家-山东鑫泰鑫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篮球架_乒乓球台_足球门_校园_竞技体育器材_厂家_价格-沧州浩然体育器材有限公司 | 两头忙,井下装载机,伸缩臂装载机,30装载机/铲车,50装载机/铲车厂家_价格-莱州巨浪机械有限公司 | 耐酸碱泵-自吸耐酸碱泵型号「品牌厂家」立式耐酸碱泵价格-昆山国宝过滤机有限公司首页 | 二氧化碳/活性炭投加系统,次氯酸钠发生器,紫外线消毒设备|广州新奥 | 石栏杆_青石栏杆_汉白玉栏杆_花岗岩栏杆 - 【石雕之乡】点石石雕石材厂 | 盘煤仪,盘料仪,盘点仪,堆料测量仪,便携式激光盘煤仪-中科航宇(北京)自动化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过跨车_过跨电瓶车_过跨转运车_横移电动平车_厂区转运车_无轨转运车 | IHDW_TOSOKU_NEMICON_EHDW系列电子手轮,HC1系列电子手轮-上海莆林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 微妙网,专业的动画师、特效师、CG模型设计师网站! - wmiao.com 超声波电磁流量计-液位计-孔板流量计-料位计-江苏信仪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 | 河南mpp电力管_mpp电力管生产厂家_mpp电力电缆保护管价格 - 河南晨翀实业 | 小型手持气象站-空气负氧离子监测站-多要素微气象传感器-山东天合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底部填充胶_电子封装胶_芯片封装胶_芯片底部填充胶厂家-东莞汉思新材料 | 手表腕表维修保养鉴定售后服务中心网点 - 名表维修保养 | 集菌仪厂家_全封闭_封闭式_智能智能集菌仪厂家-上海郓曹 | 招商帮-一站式网络营销服务|互联网整合营销|网络推广代运营|信息流推广|招商帮企业招商好帮手|搜索营销推广|短视视频营销推广 | 高中学习网-高考生信息学习必备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