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反思簡單
編寫教案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掌握教學內容和方法,增強教學自信心。好的語文教案反思簡單應該怎么寫?快來看看,小編給大家分享語文教案反思簡單的寫作技巧和示例,供大家參考!
語文教案反思簡單篇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小熊是怎樣找到朋友的,知道“這兒”好在哪兒。
3、教育學生從小要愛護環境。
教學重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視學生語感的培養,在教學中營造一種“我想讀,我來讀,我要讀”的氛圍,并在讀的基礎上有思有悟。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老師給大家帶來一位小伙伴,它是誰呀?這只小熊想告訴大家一句話,大家猜猜是什么?(這兒真好)
出示課題,個別讀,齊讀。
“這兒”指的是哪里?“這兒”又好在哪里?
二、初讀感知
1、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個故事。
這個故事比較長,生字也很多,讀的時候遇到不會的字仔細讀讀拼音,試試看你讀幾遍就能將故事流暢的讀下來了。
自由大聲朗讀。
2、生詞闖關:你剛才讀書的時候讀準它們的音了嗎?
(帶拼音出示)
小熊,小象,小猴,荒島,孤零零,夢見,天空,一座,一年,一起玩
范讀,開火車讀,齊讀
3、(去掉拼音出示)你還能將它們讀準嗎?
再出示:滿山遍野,綠葉成陰,高興極了,不停地說
4、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三、精讀學習
1、你知道小熊住在哪兒嗎?(荒島)
出示荒島圖片。
荒島上會是什么樣子?(什么東西都沒有,光禿禿的)
你喜歡住在這樣的小島上嗎?為什么呢?(住在這里很孤單,不舒服)
這種孤單難受的感覺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孤零零。
這時的小熊最盼望什么?(找朋友)
出示“每天睡覺都夢見和許多朋友在一起玩。”
2、瞧,天邊飄來一朵云!個別讀小熊的問話,讀出小熊的急切
3、云兒告訴小熊答案了嗎?云兒沒有說話而是變成了一棵樹——出示動畫
云兒這是什么意思,小熊明白了嗎?(種樹)小熊又是怎么做的?齊讀小熊的做法。個別讀。讀出小熊的辛苦。
小熊辛苦的種樹,每天給小樹澆水,定期為小樹施肥,一年、兩年過去了,荒島變成了什么樣子?
到黑板上來畫一畫小島的新樣子。
島上的樹很多,到處都是,(出示圖片)這就叫——“漫山遍野”;小樹長大后,葉子非常茂密,擋住陽光遮下綠蔭,(出示圖片)這就叫——“綠葉成陰”。
經過小熊的努力,島上的樹變得漫山遍野、綠葉成陰,現在的島換了新樣子。
4、看,誰來了?小鳥來了會說什么?指名讀。
許多小鳥飛來了,你們就是這些小鳥,你們看到這樣的島都想說些什么?
5、還有誰也來了?(小猴、小鹿、小象)他們是從什么地方來的?(遠處劃著船來)
他們都說了什么?他們為什么大老遠趕來還說說“這兒真好”?
6、看到這么多朋友來了,現在興的是誰?小熊怎么表現的?讀出小熊的高興。
7、大家還記得小熊一開始說的那句話嗎?現在誰來說說看,“這兒”指哪里,“這兒”好在哪里?
四、學習生字:象,極。出示筆順,學生說記憶字型的方法,描紅。
五、作業:把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語文教案反思簡單篇2
一、創設情境導入
今天就讓我們跟隨作者到鼎湖山去聆聽、辯識、品位那里的泉聲吧!二、精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第一段。說說讀了這一段,你了解了什么?(可了解到鼎湖山的位置和雨后鼎湖山的概貌)
2.出示第二句話。試讀體會!通過朗讀,你感受到了什么?
三、精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過渡:雨后的鼎湖山蒙蒙朧朧,別有一番詩意!那作者又是在什么地方聽到泉聲,看到泉水的呢?
1.學生輕聲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畫出描寫泉水的句子。
2.交流。教師相機出示句子,指導朗讀。
A過了寒翠橋,就聽到淙淙的泉聲。
a指名讀,說說讀了這句話你體會到了什么?(板書:泉聲響)
b能試著把這句話讀一讀嗎?
B進山一看,草叢石縫,到處我們得尋找著墊腳的石塊跳躍著前進。
a自由讀,圈出不絕于耳,想想是什么意思?從這個詞可體會到泉水怎樣?(板書:泉水多)
b還可以從哪兒看出泉水多?生讀,師在到處、涌流、交錯流瀉遮斷路面等詞句下圈點。
c這兩句話中的涌流和流瀉能交換嗎?它們有什么不同?
(涌流指朝上涌出朝前流淌,流瀉指迅速地朝低處流淌)
師:當我們走在山路上,不斷流淌的泉水把路面都遮斷了,我們得尋找著墊腳的石塊跳躍著前進,這是一件富有情趣的事呀?感情朗讀這段話。
C愈往上走樹愈密,綠陰愈濃。濕漉漉匯成一片美妙的音響。
a學生看插圖,聽老師讀這段話。
b看了圖,聽了朗讀,有什么要說的嗎?(板書:泉聲美)
c這段話中有個比喻句,找出來讀一讀。能用猶如來說句話嗎?
d想象意境,指導朗讀。(在寧靜的傍晚,剛剛下了一場雨,空氣特別清新,從寺廟中傳來了悠揚的鐘聲,和歡快活潑的泉聲匯集在一起,是一首多么美妙的交響曲啊!)
就讓我們一起來奏響這部交響曲吧!(齊讀)
四、朗讀課文第12自然段。
語文教案反思簡單篇3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11個生字。認識4個生字。
2、了解溪水兩次變化的原因,樹立環保意識。
3、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
2、了解溪水變渾的原因。
課前準備
1、課文插圖兩幅。
2、課文第48自然段的文字投影片。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初讀課文、識字
一、談話設疑
小兔的家門前,有一條清清的小溪,溪水又涼又甜。一場雨過生,溪水突然變黃了。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去弄個明白。
二、自讀課文,自識生字
1、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用開火車讀的方式檢查自學情況。注意下面字的讀音。
停、坑讀后鼻音;
澡、栽讀平舌音;
泥讀鼻音。
3、向難寫的字挑戰。
提示:
坑、培左邊是提土旁,土的最后一橫要變成提。
栽的左下部分是木,但木的`捺要變成點。
4、學生書寫生字。教師巡視指導。
三、自讀課文,思考問題
1、自由輕聲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
2、再讀課文,思考:溪水先怎么樣,后來怎么樣,最后怎么樣。把有關句子記上記號,再讀一讀。
3、學生齊讀課文,教師根據學生讀的內容板書:
渾渾的溪水
清清的溪水
師:讀到這兒,你有什么問題嗎?(溪水為什么變渾又變清)教師相機在短語后邊加問號。
渾渾的溪水?
清清的溪水?
四、課堂作業
1、書寫生字,寫正確,寫工整。(完成課后練習第2題)
2、同桌討論:溪水為什么會變渾又變清?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課文、鞏固練習
一、激趣啟思
(出示插圖一)
師:小兔的家門前,綠樹成陰,一條清清的溪水歡快地唱著歌奔向遠方,溪水又涼又甜。一場雨過生,溪水突然變黃了。這是怎么回事呢?
二、讀議學習課文第3、10自然段
1、輕聲自讀課文第38自然段。
討論:溪水為什么變黃了?
2、清清的溪水變成了渾渾的溪水,小兔這時是什么樣的心情啊?(著急、生氣)你從哪些詞語、哪些句子中看出來的,用符號畫一畫,再跟同桌說一說。
3、體會小兔的心情,讀好這些句子。
4、大象和野豬知道是怎么回事嗎?你又從哪些詞語、哪些句子看出來的,再讀一讀。根據上下文理解勝負、不解的意思。
5、通過讀詞語、讀句子我們知道:樹拔掉了,泥土松了,雨水把泥土沖進小溪,溪水變渾了。我們再通過分角色讀課文,體會小兔、大象和野豬的心情。
(1)小組分角色讀。
(2)抽讀。
(3)教師讀旁白,學生分角色讀。
6、引讀第9自然段。
大象走到小溪邊
野豬跳進小溪
7、同學們,快替大象、野豬想想辦法吧。
8、它倆是怎樣做的,讀第10自然段。
用小圓點兒標出它們做了些什么事。
(刨坑、栽樹、培土、澆水)
自己試著做做這些動作,再讀一讀。
三、激情悟理
(出示插圖二)
1、細心的同學,你發現了什么?
(根據學生的發言,教師相機指導)
2、讀好第11自然段。
3、聰明的同學,你懂得了什么?
(根據學生的發言,教師相機指導)
4、你還會做些什么?交流討論。
5、教師小結:植樹造林,保護森林,愛護大自然,就是愛護我們的家!
四、課堂作業
1、完成課后練習第3、4題。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語文教案反思簡單篇4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掌握本節課的生字詞和作者情況,正確把握文章的結構,了解文章語言的多樣性。
【過程與方法】
學生通過反復誦讀、合作交流這一過程,能夠理清文章結構,提高文本理解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了解蘇州園林的建筑特點,領略蘇州園林的建筑美,學生能夠激發起對我國園林文化的喜愛和欣賞。
二、教學重難點
把握文章結構、品味語言的多樣性。
三、教學方法
談話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反復誦讀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學過程
(一)激發情感,導入新課
利用多媒體展示蘇州園林的圖片,然后用激情的語言介紹蘇州園林,它素有“園林之城”,享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之美譽,譽為“咫尺之內再造乾坤”,是中華園林文化的翹楚和驕傲,是中國園林的杰出代表。蘇州園林在世界造園有其獨特的歷史地位和價值,以寫意山水的高超藝術手法,蘊含濃厚的中國傳統思想和文化內涵,是東方文明的造園藝術典范。(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結合課前預習,找學生談談對葉圣陶的`理解。
2.在五分鐘的時間內朗讀課文,理清文章的結構(總——分)。
(三)品析語句,合作交流
1.文章第一自然段寫了什么內容?如何理解“標本”這個詞在文章中的含義?
(1)寫了蘇州園林總體給人的映象和他的地位。
(2)標本的意思是標準、典型,在這里說明蘇州園林就是我國園林建筑的典型,其他園林建筑都是或多或少地蘇州園林的影響,體現了蘇州園林的地位。
2.閱讀文章第二段,主用三個字概括本段圍繞什么來寫的?又是如何來展開的?
(圖畫美,通過四個講究來展開,并且用“如在畫圖中”總結)
3.文章第三到九自然段分別寫了什么內容?與第二段有什么關系?(同桌合作、交流討論)
(3-6自然段寫亭臺軒榭、假山池沼、花草樹木、遠景近景與第二段一一對應,7-9段寫各處細節之處的)
4.三到九自然段的順序可以調換嗎?為什么?(四人一組,展開討論)
(不可以,這是按照總體——局部——細節這樣邏輯順序展開的)
(四)拓展延伸
播放蘇州園林相關視頻,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
(五)小結作業
小結:師生共同總結本節課的內容。
作業:說明一下你最近去過的一個景點,寫一篇300字左右的說明文
語文教案反思簡單篇5
“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一課伊始,教師如果能通過巧妙的導入設計,調動學生,創造出與課堂教學目標相對的情景,那就為一堂好課奠定堅實的基調。可以說,好的導入是打開學生興趣之門的鑰匙。在教學中,我利用多媒體的多樣性、新穎性、趣味性和藝術性等特點,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到易學、愛學、樂學,使學生全身心的融入情景,體會美、感受美。
通過多媒體播放《美麗的小興安嶺》一文的動畫錄像,隨著優美的音樂,在聲情并茂的朗誦中,小興安嶺四季美景一幅幅戰線在孩子們面前。在優美的情境之中,孩子們感受著美,并有層次地感知了課文,真切地感受著生機勃勃的春,草木茂盛的夏,果實累累的秋,雪景壯麗的冬。帶著美好的體驗,孩子們熱情的描述著他們最喜歡的季節,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也訓練了口語表達能力。
有人曾說:“語文是美神維納斯斷臂的浮想聯翩……”《課標》中指出:“語文教育是審美的,詩意的,充滿情趣的。”我們的語文課堂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
《美麗的小興安嶺》詞藻華麗、意境優美,字里行間透露著小興安嶺的魅力和對祖國的熱愛。要讓學生體會到,必須創設美的課堂。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書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我引導學生通過不同層次的朗讀,激發起他們對小興安嶺美的向往。春天的小興安嶺,充滿了生機,充滿著生命的氣息。
(1)初看。看小興安嶺春天的錄象,初步有點印象。
(2)初讀。讓學生讀這一段,說說你喜歡春天的什么?學生淺談自己對文字的理解,并接著進行朗讀,讓學生初步感受美。
(3)精讀。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深入體會春天的生機勃勃,請學生真正走進小興安嶺觀賞。學生在說西黃的句子的時候,讓學生不僅僅只是從文字面上理解,更能從圖片、肢體動作中感知作者的用詞的準確。配合著優美的音樂,讓學生再次讀這一段,情感升華到極點。字字如情,句句含意。學生內心的情感被激發,被感染,生與生,生與師,生與作者產生了情感共振。語文學習的主陣地——語文課堂充滿了美的旋律。學生在讀中融真情,放飛情感,情中誦讀,讀中理解,提高了學生的審美情趣。
縱觀全局,主動、活動、互動是這節課學生呈現的基本狀態,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在教師熱愛、尊重和期待中激起強烈的求知欲望,我對學生真誠的愛和正確的情感示范,使學生生情入境,使他們在學習中融進了自己的思想感情,真正地投入了學習。整節課充分體現了現代信息技術和語文教學相結合的優勢,提供給學生更多樣化地參與機會,使學生始終處于聽說讀寫的實踐活動當中。貫穿于整個教學中的感情朗讀,使學生體會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了語言之精妙,領悟了語境之燦爛,陶冶了美的情趣,“言有盡而意未盡”,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們總是以自己的知識儲存,生活經驗,認識能力和審美情趣,豐富著課文的意蘊。在課文曳然而止時學生的情思仍意猶未盡。
當然在教學中也存在著一些美中不足,我將在今后的教學總努力做到:
1、充分做好課前準備工作,盡量給學生提供直觀性強的素材,使多媒體與語文教學結合得更緊密。
2、課堂上要留給學生充足的朗讀時間,讓學生靜下心來,用心品味語言文字的美。
語文教案反思簡單篇6
第一課時
一、談話揭題。
二、看情境圖,聽語境歌,引出新課內容。
1、引導看情境圖,學生回答問題,老師總結圖意。
2、聽語境歌。學生學會語境歌。
三、教學聲母jqx.。
1、讀音:與“洗衣機”的“機”相似,教師范讀,告訴學生讀的方法。領讀,學生體會練讀,指名讀。
2、字形及書寫:看它的字形,編順口溜幫助記憶:豎彎加點jjj。看j有幾筆組成,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教師范寫,學生書空。然后在書上描紅。
qx的教學步驟與方法同上.
q的順口溜:像個9字qqq。
x的順口溜:一個大叉x,注意x的筆順,先右斜,再左斜。
q和dp相比較:q-d,都是左邊的半圓,但一個在上,一個在下。q-p,q像個9字,p像個反9。
四、鞏固練習。
1、抽讀字母卡片。
2、做找朋友游戲。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1、抽讀字母卡片:jqxuuml;。
2、在四線格內正確書寫jqx。
二、教學jqx與uuml;相拼的書寫規則。
1、出示幻燈片。演示過程:出示小熊;出示jqx;小熊摘下墨鏡;小熊與jqx拉手。
2、教師邊抽拉幻燈片,邊講故事。
有一天,小熊愚遇見到了好朋友jqx,高興極了,趕忙伸出手,可是轉念一想,不行,我戴著眼鏡和別人拉手是不禮貌的,于是小熊趕忙摘下眼鏡,先和j拉手,再和q拉手,最后和x拉拉手。(相機板書j-uuml;-ju、q-uuml;-qu、x-uuml;-xu)
3、指名說說juquxu后面是什么字母。
4、學生自由拼讀。
5、指名拼讀。
三、教學帶調音節詞。
1、出示:j-i-ji
(1)指名拼讀,指名連起來讀。
(2)看圖理解詞義。
2、出示:x-uuml;-xu
(1)指名說說xu中的第二個字母該讀什么音。
(2)引導學生看圖練讀音節詞huacute;xū。
(3)看圖理解詞義。
四、鞏固練習
1、抽讀卡片。
2、讀書上的音節詞。
語文教案反思簡單篇7
(一)、復習檢查。
1.抽讀卡片:長、的、巴、把。
2.指名讀課文第一、二節。
(二)、細讀課文第三節。
1.出示黑板:(第三節)看看第三小節,注意讀時也要和第一小節問句一樣,要強調哪些詞。指名說,教師圈重音“誰”,劃出連線誰的尾巴。
2.指名讀,領讀,齊讀。
(三)、細讀課文第四節。
1.第三小節先問了誰的尾巴彎,我們來看看;(放錄像)公雞、鴨子、孔雀,誰的尾巴彎呢?-指名學生指出來,用手畫畫公雞的尾巴。(放特寫鏡頭)大家一齊畫。
2.第四小節怎樣回答的?(出示黑板)指導朗讀。圈出重音“公雞”,劃出連線。
3.誰的尾巴扁呢?(看實物;兩個盒子)先看看老師手上的兩個盒子哪一個是扁的?用手比劃扁盒子。
4.放錄像,看看誰的尾巴扁?放特寫鏡頭,看看鴨子的扁尾巴。
5.課文怎么回答的?(出示黑板)指導朗讀。指名讀,評議,師問,學生齊答。(圈出重音“鴨子”,劃出連線)
6.放錄像,鴨子的尾巴扁,還有哪一部分也是扁的(指嘴)鴨子的尾巴和嘴巴都是扁扁的,這就叫”扁”。
7.放錄像,看看這六種動物,比比誰的尾巴最好看。(放孔雀的特寫鏡頭),孔雀的尾巴上有很多花紋,這些花紋像什么?(眼睛)對,我們叫它“大眼狀花紋”。看看大眼狀花紋有哪些顏色。
出示黑板:大眼狀花紋的顏色有_______、有_______,還有______,________。
指名說句話,誰在后面再加上一句話?
師述:孔雀的尾巴好看極了,沒有哪一種動物的尾巴比得上它,所以說孔雀的尾巴最好看,在好看前面加上一個“最”。
指導朗讀,老師問,學生答,評議,圈出重音“孔雀”,劃出連線。
8.分男生、女生朗讀第三、四節。
(四)、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五)、識記部分生字。
1.劃出生字,自學,巧記字形。
2.出示卡片,檢查自學情況。
公:教學八字頭,下面有幾筆?
雞:左邊有幾筆?教學右邊的鳥字旁。
鴨:把“雞”的左邊“又”換成“甲”就是鴨,一齊書空左邊的“甲”。
(六)、鞏固復習。
1.看黑板,記字音和字形。
2.抽讀生字。
3.猜字游戲.
(七)、指導書寫:云公車
1、指導書寫筆畫:撇折
2、老師范寫,學生書空。
3、學生描紅,練習寫字。老師巡視,個別輔導。
板書設計:
猴子圖尾巴長公雞圖尾巴彎
兔子圖尾巴短鴨子圖尾巴扁
松鼠圖像把傘孔雀圖最好看
語文教案反思簡單篇8
教學目的:
1、認讀10個生字,學會本課17個字,以及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朗讀課文,說說寫了梅蘭芳哪幾件事,并試著分別用課文中的詞語概括出來。
4、能過學習、理解課文,體會文中重點詞語、句子的含義。
5、激發學生對梅蘭芳的尊敬以及熱愛中華民族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梅蘭芳其人以及他強烈的愛國精神和民族自豪感。
2、結全課文內容理解“茫茫青史,為了愛國而摔破飯碗的‘優伶‘,有幾人歟這句話。
課時劃分: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掃清文字障礙,初步感知課文的內容。
2、學會本課生字,能正確讀寫文中的詞語。
3、初讀課文,理清課文脈絡。
4、朗讀課文。想想課文寫了梅蘭芳哪幾件事,并試著分別用課文中的詞語概括出來。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梅蘭芳。
同學們,讀了課題,你有什么想知道嗎?
2、過渡: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去認識一個偉大的藝術家,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是一個熱愛祖國的藝術家。
3、教師簡介梅蘭芳。
二、初讀指導。
1、自由讀課文,要求:
(1)畫出生詞,邊讀課文邊認,注意讀準字音。
(2)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詞。
2、檢查自學效果。
(1)指名讀生字詞。
(2)要求學生掌握新詞。
(3)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教師點撥。
3、指導分段。
(1)默讀課文,把每個自然段的意思弄清楚,再想想哪幾個自然段可以合并成一個結構段。
(2)討論分段。
第一段(1~4):1937年,由海淪陷,梅蘭芳拒絕日本人的邀請。
第二段(5、6):寫梅蘭芳來到香港,毫不猶豫地將藝術讓位于民族氣節。
第三段(7~12):寫香港淪陷了,梅蘭芳為了拒絕日本人的邀請,蓄須宣告不再登臺演出。
第四段(8~13):寫回到上海后,梅蘭芳不惜自傷身體拒絕邀請。
第五段(14):寫梅蘭芳在生活日漸窘迫的情況下仍然拒絕演出,等待著抗戰的勝利。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1、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其余同學認真聽讀。
2、想想課文寫了梅蘭芳哪幾件事,并試著分別用課文中的詞語概括出來。
3、反饋學習情況:
(1)上海淪陷,拒絕演出;
(2)將藝術讓位于民族氣節;
(3)香港淪陷,蓄須拒演;
(4)自傷身體,拒絕演出;
4、自由輕聲朗讀課文。
四、作業布置。
1、抄寫生詞。
2、收集有關梅蘭芳的圖片資料。
3、選用課時作業設計。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內容。
2、結全課文內容理解“茫茫青史,為了愛國而摔破飯碗的‘優伶‘,有幾人歟這句話。
3、體會梅蘭芳強烈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復習舊知:本文介紹關于梅蘭芳的哪些方面?
2、聽寫本課生字、新詞。
二、學習課文第一段。
1、指名朗讀課文第一段,自主學習第一段。
2、找出你不理解的句子。
3、第一段中,哪些地方可以充分說明這個評價對梅蘭芳來說是恰如其分的?
(第2、3自然段)
4、你從哪些詞語可以體會到梅蘭芳的態度是十分堅決的?(發怒和毫不猶豫這兩個詞語可以看出來。)
三、學習第二段。
1、指名分段朗讀第二段。
2、說說梅蘭芳的哪些地方讓你特別感動。
四、學習第三、四段。
1、自由讀第三、四段,看看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2、學生一起朗讀三四段。
五、學習最后一段。
1、指名讀:
就這樣年復一年,雖然不能登臺演出,生活日漸窘迫,但梅蘭芳始終堅持著,等待闐抗戰勝利。
2、你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了什么?
(強烈的愛國熱情)
六、總結全文。
1、課文介紹了梅蘭芳的哪幾件事?
2、你從梅蘭芳身上的精神體會到什么?
七、作業布置。
1、課后第1、2題。
2、將梅蘭芳的故事講給父母聽聽,有條件的可以收集他的事跡。
3、選用課時作業設計。
板書設計:
24梅蘭芳
拒演——愛國抗日
蓄須——拒絕登臺為藝術獻身
藝術——民族氣節為國家拒藝
自殘——用心良苦
語文教案反思簡單篇9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理解詞語“失魂落魄、震耳欲聾、龜裂”等。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通過對母親外貌、動作、語言描寫的重點句、段,體會母親的慈祥與善良和我對母親的感激、熱愛與崇敬之情。
【教學重難點】
體會母親的善良、慈祥和我對母親的感激和熱愛。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學生自主朗讀課文。說說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這篇課文講述的是貧窮辛勞的母親不顧同事的勸阻,毫不猶豫地給錢讓“我”買《青年近衛軍》的事。課文先講“我”想買一本《青年近衛軍》。想得“整天失魂落魄”,可見渴望之極。但一元多的書價,貧困的家境,“我”的愿望難以實現。接著,寫母親給錢讓我買書。最后,講我終于有了第一本長篇小說。
2、介紹作者:
梁曉聲(1949~)《慈母情深》的作者,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父親》;中篇小說《今夜有暴風雪》;長篇小說《雪城》、《年輪》等。小說集《天若有情》、《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人間煙火》、《白樺樹皮燈罩》、《黑紐扣》。
3、采用分組、分角色、分段等多種方式朗讀全文。
二、默讀課文,勾畫表現母親深情的詞句
1、理解我家境的貧寒。
2、體會母親掙錢的辛苦。
3、感受我對母親的感激、熱愛、崇敬之情。
三、小組交流讀懂什么,體會到什么,到全班來說說
1、理解我家境的貧寒:
連“破收音機”都“已經賣了,被我和弟弟妹妹們吃進肚子里了。”“母親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皺皺的毛票,用龜裂的手指數著。”
2、體會母親掙錢的艱辛:
工作在噪聲震耳欲聾的角落,爭分奪秒,“有事快說,別耽誤媽干活!”“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俯在縫紉機板上,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以上這些,與媽媽慷慨地給我錢買書形成了強烈對比。“我挺高興他愛看書的”。
3、感受我對母親的感激、崇敬與熱愛之情:
“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我的母親……”“那一天我第一次發現,母親原來是那么瘦小!”“我鼻子一酸,攥著錢跑了出去……”“那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錢給母親買了一聽水果罐頭。”
四、老師非常想把《慈母情深》拍成一部小小的電視劇
1、讓課文中的文字變成一幅幅畫面。現在請你當導演兼攝像師,你準備選取哪些鏡頭?為什么?先讀書思考,還可以同桌討論討論,然后我們交流。
2、學生讀書準備后交流。
3、誰先說說電視劇的開頭?
4、生邊答師邊指導朗讀,引導體會對母親及母親對我濃厚的情感。
五、是啊!掙錢不易,毅然給錢,兩相對比,足見慈母情深!分組朗讀全文
注意集中表現母親外貌、動作、語言描寫的句子。
在角落工作的媽媽”瘦弱的脊背彎曲著,頭和縫紉機挨得很近。”──瘦弱的母親!
“母親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皺皺的毛票,用龜裂的手指數著。”──貧苦的母親!
“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俯在縫紉機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辛勞的母親!
然而正是這位母親,當同事認為我是要錢買閑書,勸阻她給我錢時,母親卻說:“我挺高興他愛看書的”。──通情達理的母親。
在讀中再現情境,在讀中體會感情。集中表現了慈母深情,同時反映了“我”當時的感受、體驗,表達出強烈的熱愛母親的情感。強調“背直起來了”,“轉過身來了”,“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
六、總結
讀完課文,誰都會被慈母情深深打動。這位平凡的母親,辛勞的母親,貧寒的母親,在這件日常生活小事中表現出的深沉的母愛,給人留下了何等難忘的印象。
七、拓展
課后題:“閱讀鏈接”《紙船──寄母親》,抽生談談日常生活中母親關愛自己的小事,表達熱愛母親的感情。
八、作業
1、感情朗讀。
2、背誦《游子吟》:
孟郊:游子吟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輝?
語文教案反思簡單篇10
中國有句古話說“稚子弄冰,無害當然”,這里的“稚子弄冰”,指的是兒童在玩冰時的快樂和純真。這句古話給我們的啟示是,兒童的快樂和純真,無論他們身處何種環境,都應該得到尊重和珍視,應該培養和保護。
在我們的教學實踐活動中,稚子弄冰,是我們面對不同課程需要,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學習要求,以及不同學生背景的教學方式。在這方面,我們應當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特點及其歷史發展,做到貼近學生的實際,才能真正發揮教學的積極作用。
首先,我們應做到貼身教學,多傾聽學生的需求,多聽取學習者的反饋,以獲取關于學生的更多的信息,從而準備更為恰當的教學方法。同時,我們也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社會情感,引導學生正確參與社會生活,讓學生懂得如何與他人相處,懂得如何尊重別人,從而增強學生之間的友誼,以保護學生不受其他威脅。
其次,在日常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中心,努力培養學生的主體性,引導他們把自己的想法、感受等用在學習中,不斷的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力,努力讓學生真正把學習當成自己的事情,而不是受外界慣性影響,增強學生的獨立性、積極性和創造性,讓他們在學習中得到更多的快樂。
最后,我們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充分利用多媒體、團隊合作等多種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把空間變成一個更具集體榮譽感和精神活力的學習空間,讓學生學習得到更高的效率。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稚子弄冰的理念,不僅觸及人們對快樂的追求,更是觸及教師對學生身心發展的關注。在未來的教學實踐中,我們要努力培養學生的社會情感,尊重學生的主體性,以及注重合作,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讓學生在學習中得到更多的快樂,從而保護學生的發展,培養良好的人生態度和觀念,實現學生的發展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