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教學設計 >

小學數學四年級教案設計

時間: 新華 教學設計

教案的編寫應注重簡潔明了、重點突出、條理清晰、可操作性強等特點,以便更好地指導教學工作。小學數學四年級教案設計怎么才能寫好?這里分享一些小學數學四年級教案設計,方便大家學習。

小學數學四年級教案設計篇1

一、教材研讀。

1、教材編排。

(1)邏輯分析:

方程是等式里的一類特殊對象,傳統教材都用屬概念加種差的方式,按“等式+含有未知數→方程”的線索教學方程的意義,考慮到方程是在刻畫生活中的等量關系時產生的,而且在北師大教材體系中一年級到四年級上冊,學生對等式和不等式有所了解,只是沒有把“等式”這樣一個概念交給學生。并且已經采取逐步滲透的方法來培養代數思維。例如:()+8=14,90-()〉65,因此,在北師大教科書里沒有從方程和等式的內涵上作太多比較,直接以等式為立足點,立足點較高。

(2)語言信息及價值分析:

本課教材的三幅情境圖,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層層遞進。第一幅情境借助平衡,讓學生領悟等式;第二幅情境完成數量關系向等量關系的轉化;第三幅情境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找到多種等量關系,列出方程。

2、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建立方程的概念。

(2)在簡單情境中尋找等量關系,并會用方程表示。

(3)經歷從生活情景到方程模型的建構過程,進一步感受數學與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

3、教學重難點:

(1)重點:在簡單具體情境中尋找等量關系,并會用方程表示。抓住“含有未知數”和“等式”兩個核心關鍵詞建立方程的概念。

(2)難點:數量關系向等量關系的轉化。

二、學情分析:

學生原有的認知經驗是用算術方法來解決問題,算術思維是更接近日常生活的思維。由于從算術思維到代數思維的認識發展是非連續的,所以列算式求答案的習慣性思維轉向借助等量關系列方程的新思維方式比較困難。列算式時以分析數量關系為主,知與未知,涇渭分明;在代數法中,辯證地處理知與未知、求與不求,使這一矛盾雙方和諧地處于同一方程中。

三、流程設計:

為了更好地引發學生的思考,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做了如下的設計:

(一)引“典”激趣,誘發思考。

引用“曹沖稱象”的故事,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尋找相等關系,同時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探究新知,建立概念。

1、借助天平,啟發思考。

我將教材情境動態化,通過FLANSH課件,讓學生充分感知當天平兩端都沒放物品的時候天平左右兩邊是平衡的。當我們往天平的一端放上物品而另一端不放的時候,或者兩端放的物品質量不等的時候,天平的兩臂不平衡,表示兩邊物體的質量不相等。這時候左邊大于右邊,或右邊大于左邊。當我們經過調整,天平兩臂再次平衡時,表示兩邊的物體質量相等,即左邊=右邊。讓學生在天平平衡的直觀情境中體會等式,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同時,對情境中數據也進行了分批給出的處理。先給出了左邊魚食和小砝碼的重量,讓學生用一個數學表達式來表示天平左邊的質量,再給出天平右邊的質量,讓學生列出等式。這樣就較好地避免了學生習慣性的使用算術的思維方式,同時也順利地進行了用數字表示向用符號表示的轉化。在這一情境的教學中,借助天平這一載體,啟發學生理解了平衡,認識了等式。

第二個主題圖是本節課教學的核心內容。首先,我引導學生在情境中找出文字信息“4塊月餅的質量一共是380克”。然后引導學生結合情境圖,把這一信息轉化為等量關系。4塊月餅的質量是如何表示的呢?用數量關系“每塊月餅的質量×4”來表示,“每塊月餅的質量×4”表示的是4塊月餅的質量,380克也表示4塊月餅的質量,所以他們相等。從而完成數量關系向等量關系的轉化,算術思想向代數思想的轉化,改變學生的長達4年的慣性思維方式。

3、變換角度,深入思考。

第三幅情境圖隱含著多樣的等量關系,也正是引發學生數學思考的情境。根據學生認識的深入程度,可適當讓學生體會到等式的“值等”和“意等”,并放手讓學生探究,根據不同的認識找到不同的等量關系,列出等量關系不同的同解方程。在教學中,先引導孩子發現情境中的基本相等關系:2瓶水的水量+一杯水的水量=一壺水的`水量,并且列出等式2z+200=2000,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孩子發現其他的等量關系。在這一過程中,充分激發孩子探求知識的欲望,調動孩子思考的主動性和靈活性,從而找到多樣化的等量關系,并進一步提高孩子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4、建立概念,判斷鞏固。

在前面教學的基礎上總結、抽象出方程的含義。通過三道例題的簡潔數學式子表達,讓小組合作尋找他們的共同特點,從而建立方程的概念。“含有未知數”與“等式”是方程概念的兩點最重要的內涵。并通過“練一練”讓學生直接找出方程。

(三)生活應用,提高能力。

數學應該服務于生活,緊接著我讓同學們根據直觀圖象列方程。這些題目都來自于生活實際,并且分別以現實情境圖、線段、文字敘述、綜合拓展為順序,層層遞進。學生在用方程表示直觀情境里的相等關系后,他們在寫方程時會更加關注方程的本質屬性,從而鞏固方程的概念。練學生在按照“數量關系—等量關系—方程”這樣一個過程,通過想一想,找一找,說一說,寫一寫等不同的形式學會用方程來表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并體會到方程的作用,為以后運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打下堅實基礎。

附板書:

方程

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方程。

左邊的質量=右邊的質量兩瓶水的水量+一杯水的水量=一壺水的水量

小學數學四年級教案設計篇2

教學目標:

1.讀文章,發揮想象力,描述文中情景。

2.理解“這里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院子里桂花。”一句話意思。

3.體會作者表達濃濃思鄉之情。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 導語:童年是美好,那一幕幕童年往事會給人以永久回憶。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篇回憶童年生活文章。(板書課題)

2.齊讀課題。

3.教師:讀了課題,你有問題要問嗎?

(學生自由提出疑問)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學生選擇自己喜歡方式讀課文,想怎么讀就怎么讀,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讀書交流。

(1)請學生選讀感興趣段落。

(2)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懂問題,在小組內與同學交流、討論。

三、細讀課文,探究解疑

引導學生重點探究以下問題。

1.“我”為什么喜歡桂花?

①從文中找出“我”喜歡桂花句子讀一讀,說說“我”為什么喜歡桂花。

②有感情地朗讀這些句子,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

2.重點理解搖花時樂趣。

(1)為什么說搖花對“我”來說是件大事?(理解“總是”)

(2)畫出“我”搖桂花句子。

①理解“這下,我可樂了,幫大人抱著桂花樹,使勁地搖”。

②想象“桂花紛紛落下來,我們滿頭滿身都是桂花。”情景。

③為什么說桂花紛紛落下來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雨”?

(3)指導感情朗讀。

3.理解“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鄉童年時代‘搖花樂’,還有那搖落陣陣桂花雨”。這句表達了作者怎樣思想感情。

四、課堂總結

1.課文通過回憶小時候搖桂花時有趣情景,表達了作者對童年往事無比懷念以及對家鄉熱愛之情。

2.指名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五、拓展延伸

回憶一下自己童年生活,有沒有不能忘懷人和事?如果有,說給大家聽聽。

小學數學四年級教案設計篇3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明確可以根據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

(2)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有關定向知識。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培養學生多種的學習方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二、教學重點:

能根據任意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

三、教學難點:

對任意角度具體方向的準確描述。

四、教學課時:

1課時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主題圖

六、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景

1、出示情境圖。

如果你是賽手,你將從大本營向什么方向行進?你是怎樣確定方向的?

2、小組討論:運用以前學過的知識得到大致方向。

①訓練加方向標的意識:加個方向標有什么好處?

②突出以大本營為觀測點:為什么把方向標畫在大本營?

(二)、探究任意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質疑:

1、知道吐魯番在大本營的東北方向就可以出發了嗎?

2、如果這時就出發可能會發生什么情況?

小組討論:沿什么方向走就能保證賽手更準確、更快的找到目標:地。

研究時,可以用上你手頭的工具。吐魯番在大本營東偏北30度

練一練:你說我擺,為小動物安家。

(課前剪好小圖片,課上動手操作。)

例:我把熊貓的家安在偏,的方向上。

例:我把熊貓的家安在西偏北30°的方向上,熊貓擺在哪?

討論:為什么猴子的家在西偏南30°,而小兔家在南偏西30°的方向?解決問題,尋找得出距離的方法。如果你的賽車每小時行進200千米,你要走幾小時能到達考察地?

圖上沒有直接標距離,你有什么辦法解決它呢?

仔細觀察地圖,你發現了什么?

小組試一試解決。吐魯番在大本營東偏北30°。

(三)、教學例1

1出示例1.

教師:東偏北是什么意思?東偏北30°表示什么?起點到終點的這一條線段表示什么?

如果我這樣敘述:1號檢查站在北偏東60°,距離起點大約1千米的地方。那1號檢查站改畫在什么位置上?

(讓學生發現這兩種說法所表達的意思是否一樣。)

請你在這一副圖中標出一個2號檢查站:東偏南30°,大約走2千米。

2號檢查站能不能換一個說法呢?(南偏東60°,大約走2千米)

小結:我們可以根據題目提供的方向和距離這兩個條件來確定物體的位置。

2完成第20頁“做一做”。

(四)、練習:

1、以雷達站為觀測點,填一填。

護衛艦的位置是偏度,距離雷達站千米。

巡洋艦的位置是偏度,距離雷達站千米。

魚雷艇的位置是偏度,距離雷達站千米。

2、以電視塔為觀測點,按要求填空。

文化廣場在電視塔西偏南45度的方向;體育場在電視塔東偏南30度的方向;博物館在電視塔東偏南60度的方向;動物園在電視塔北偏西40度的方向。

(五)、課后延伸

游樂場要新建兩個游樂項目:一個在觀覽車西偏北40o方向上,約200米處新添一個“登月艙”,另一個“天外來客”在觀覽車南偏東20o方向上,約150米處。請你在平面圖上標出這個新項目標:位置。

(六)全課總結

(七)作業布置

小學數學四年級教案設計篇4

一、說教材

本節課教學,主要是通過畫線段圖或列表的方法解決有關行程的實際問題。題目通過場景圖提供了兩個小朋友分別從家出發去同一所學校上學的有關信息,包括各人行走的速度和從家到學校所需要的時間,要求學生求出他們兩家的距離。教材啟發學生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采用畫圖或列表的策略收集和整理信息,并在此基礎上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二、說學情

在學習這部分內容之前,學生已經具備了學習簡單行程問題的一些知識和能力。在知識方面,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乘除法運算能力。并且,大部分學生在已有的生活實踐中,已經能夠初步感知路程、時間、速度三者直接的關系,能獨立解答已知速度和時間求行走路程的應用題。在能力方面,可以說大部分學生在以前的學習中已經具備提取信息的能力、質疑能力,和一定處理信息的能力,學生能夠根據已有的信息和提出的問題,選擇合適的信息、采用相應的策略解決問題。這些知識、能力及經驗為學生掌握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建構行程問題中的數量關系模型,解決相應的應用題提供了前提條件,并為以后學習較復雜的行程問題奠定了基礎。

三、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新課標要求四年級的學生能從社會生活中發現并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探索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了解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根據課標要求及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征,我擬定了以下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的數量關系,會運用數量關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目標:創設情境,通過看圖分析數量關系,找到解題思路,借助圖形表格解決問題。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增強數學應用意識,體會數學學習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

理解路程、時間與速度的數量關系,會運用數量關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進一步培養學生提取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教學難點:

靈活掌握行程問題中求路程問題和相遇時間問題的分析和解答方法。

四、說教法和學法

1、遷移法。

遷移法是數學學習中一個很重要的方法,在學習行程問題時要掌握基本的速度、時間與距離之間的數量關系,而以后遇到工程問題等類似情境的問題都可以運用。

2、題組法。

速度×時間=路程速度和×相遇時間=路程路程÷速度=時間路程÷速度和=相遇時間路程÷時間=速度路程÷相遇時間=速度和

3、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學法:經驗歸納法、小組合作探究。

五、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下周學校要進行跑步比賽,學校邀請你當小裁判評出一名賽跑的總冠軍,總冠軍從三年級的100米跑和六年級的400米跑的冠軍中選出,你該怎么選呢?速度快那路程不一樣,怎么算速度呢?通過學生討論歸納出速度、時間、路程的數量關系。進而揭示:凡是涉及到這三個數量的問題我們把它稱作是行程問題,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尋找解決行程問題的策略。板書課題:解決行程問題的策略。

(二)討論探究,感受相遇

(同時、相距、相對、相遇)教師通過學生的表達和演示感受這四個詞的含義。同時就是兩個人一起走(學生表演感受同時的概念并配以線段說明)相遇就是兩位好朋友走到一起碰到了!(學生表演感受相遇的概念并配以線段說明)相對就是兩個人面對面的站在一起!(相向)相距是兩個人之間的距離(學生表演感受相向的概念并配以線段說明)

(三)整理信息,解決問題

亮亮每分鐘走50米和芳芳每分鐘走40米,他們同時從家里出發走向學校,20分鐘后兩人在學校門口相遇,他兩家相距多少米?

1、確定相遇位置提問:題目中的信息比較多,你打算用什么方法進行整理?(得出用畫圖和列表兩種方法)通過實物投影儀展示學生所畫的線段圖,并讓指名學生分析。展示學生整理的結果,并讓學生介紹自己整理信息的方法,說說是怎樣想的?教師進一步把畫圖的方法重點進行強調。

2、如何畫線段圖

(1)先確定兩點表示亮亮和芳芳家,再連接兩點畫一條線段,中間畫學校,學校離芳芳家稍近一些。

(2)用括線和問號表示所求的問題。列表整理方法的介紹。

提問:根據整理的信息,想一想:“要求他們兩家相距多少米?”可以先算什么?學生獨立做。請學生在黑板上板演。

3、質疑解決問題

(1)討論第一個算式,算的是什么?(并在線段圖中指出來)

教師追問:為什么小明的路程和小芳的路程加在一起就是兩家相距的總路程了?(學生討論回答并配以線段圖講解。)

(2)討論第二個式子:為什么要用(50+40)?進而得出:亮亮的速度+芳芳的速度=速度和。讓同學們比一比這兩種方法之間有什么聯系?

總結解決問題的兩種方法:

①從條件入手分析方法

②從問題入手分析方法

(四)鞏固練習,深化提高

1、讓學生做試一試。(讓學生獨立解答問題。加強個別指導,同時培養學生提取解決問題的能力。)

2、說一說在生活中還有怎樣的相遇問題?

生說:一起相向跑步、一起相向游泳、

3、補充練習:(培養學生仔細讀題的能力)三個小組一起折紙,第一小組1分鐘折60個紙鶴,第二小組1分鐘折50朵紙鶴,第三小組1分鐘折40朵紅花,他們10分鐘折多少多紙鶴?

(1)學生板演:第一種做法(60+50+40)×10

第二種做法:(60+50)×10

(2)說一說那一種做法正確?

(3)生說:第二鐘正確因為第一組折的才是紙鶴而第二小組折的是紅花。

(五)全課小結

說一說你們今天有怎樣的收獲?

1、時間、速度和路程的數量關系;速度和、相遇時間和路程的數量關系。

2、掌握行程問題的分析方法。

小學數學四年級教案設計篇5

一、說教材分析

這節課的內容是比較小數的大小。比較小數的大小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學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本節課旨在讓學生對小數有進一步的認識,掌握小數的比較方法,并在有趣的數學活動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數學課程標準》特別提倡所學數學內容與現實世界的密切聯系。本單元的主題是初步的認識小數,小數與實際生活相聯系。基于對教材的認識以及對編寫者意圖的理解,根據數學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我將本課設計如下:

1.掌握比較小數的大小的方法,能夠用符號表示小數的&39;大小。

2.感受小數的意義,發展數感,培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活動中培養獲取、提煉信息的能力,提高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意識,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樹立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自信。

本節課的活動重點是比較小數的大小的方法,活動難點是熟練掌握小數大小的比較方法,活動的準備材料有:多媒體等。

二、說教法與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入手,挖掘生活中的數學素材,大膽探索通過“數學實踐活動”這種學習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同時,我將教材中較枯燥的數學問題轉化成形象生動、貼近學生實際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體會、理解并掌握知識,真正成為活動的主體。

三、說過程設計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對“實踐活動”的教學建議,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在分析教材,合理選擇教法與學法的基礎上,我對本節課的活動過程設計如下,具體包括以下四個環節:

創設情景,引入課題

復習導入,探索新知

比較大小,應用知識

總結回顧,解決問題

下面我就這四個活動過程做具體的闡述:

(一)創設情景,引入課題男同學都喜歡跳遠這項體育活動,體育組<王>老師給男同學測跳遠為引子,針對學生爭強好勝的心里特點,跳遠成績排名引入新題。這一環節的設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學生主動投入學習活動中。

(二)復習導入,探索新知

本環節主要通過復習整數大小的比較方法導入小數的大小的比較。

(1)出示幾道練習題,請學生回答,說說你是怎么比較的。

(2)總結整數大小的比較方法。

(三)比較大小,應用新知

本環節的設計主要是以學生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入手,通過列舉四種物品不同的價格進行比較,其中包含三個知識點,即整數部分的比較,小數部分十分位上數的比較,百分位上數的比較,從而總結出小數大小的比較方法。教師給學生創設了實實在在的探究空間,學生通過討論交流,最后得出比較方法,初步感受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了探究成功的喜悅,從而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和提高繼續探索的興趣。

(四)總結回顧,解決問題

本環節主要是做一些練習題,回過頭來解決開始設計的問題:男同學跳遠成績的排名。這樣能使新知識學以志用。

在本節課即將結束時,進行總結,問學生這節課我們學到了什么?師生共同總結小數比較大小的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最后的總結與交流,逐步培養學生學會反思和總結一節課的收獲和體會引導學生思考并初步嘗試解決實際生活問題,從而提升數學學習的實際價值。

小學數學四年級教案設計篇6

教學內容:

億以上數的改寫(教科書第20頁例3,21頁例4)。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理解掌握將整億數改寫成以“億”為單位的數的方法,并能正確地改寫。21世紀教育網

2、理解、掌握將非整億數用“四舍五入”法改寫成以“億”作單位的數,并能正確地改寫。

3、進一步理解“改寫”和“略寫”的含義。

(二)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知識經驗,通過交流優化寫法,正確改寫。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在活動中積極地探索并理解數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

教學重點:

整億數的改寫,非整億數的略寫。

教學難點:

正確使用“四舍五入”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把下面各數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數。

250000  20000000  581200000

(1)由學生獨立完成。展示個別學生的改寫結果。

(2)你是怎樣改寫的?這樣改寫,原數的大小變了嗎?

引導回顧

①先找準“萬”位。

②看千位上的數,以五為準,按照“四舍五入”原則改寫。

③注意“≈”號的使用。

④最后添上“萬”字。

二、探究新知

學習億以上數的改寫。

1、出示例3:(1)200000000=()億

①學生嘗試獨立完成。

②展示、交流改寫方法。

③歸納方法:改寫成以“億”作單位的數和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數的方法相類似。

練習:1000000000=()億530500000000=()億

小結:改寫整億數,先分級,再找到億位,然后把億位后面的8個零去掉,改成“億”字。

(2)完成20頁做一做第3題。

2、學習例4

1034500000≈()億

①學生嘗試改寫。

②展示、交流改寫方法。

③為什么要用“≈”

3、非整億數的改寫方法

(1)分級,找到億位上的數。

(2)看億位右邊的數是比5小,還是

大于或等于5,進行四舍五入。

(3)去掉尾數,寫上“億”字,寫上約等號。

4、把9876540000用“四舍五入”法省略億位后面的尾數。

①學生獨立完成。

②教師巡視、指導。

③展示交流。

三、鞏固練習

1、教材第21頁的“做一做”。

2、自主設計練習。

四、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一起研究了改寫和省略,對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想法?

五、作業

完成練習冊11、12頁。

板書設計:

億以上數的改寫

整億數的改寫:先分級,再找到億位,然后把億位后面的8個零去掉,改成“億”字。

非整億數的改寫方法

(1)分級,找到億位上的數。

(2)看億位右邊的數是比5小,還是大于或等于5,進行四舍五入。

(3)去掉尾數,寫上“億”字,寫上約等號。

小學數學四年級教案設計篇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角的分類,掌握直角、平角、周角和銳角、鈍角的特征,能判斷一個角是什么角;幫助學生建立不同的角的空間觀念。

2.使學生能掌握用量角器畫角的方法,能用量角器畫指定度數的角。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1.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數。(投影出示)

提問:誰來說說量角的方法是哪幾步?

上面哪個角是90?哪個角小于90?哪個角大于90?

2.引入新課。

我們看到,角是有大有小的。那么,根據角的大小能不能把它們分成幾類呢?可以不可以根據角的大小把它畫出來呢?這就是今天要學習的角的分類和畫法。(板書課題)

二、教學角的分類

1.認識直角的度數。

(1)提問:你還能說一說見過的哪些角是直角嗎?(板書:直角)

(2)請你指一指三角尺上的直角。

直角是多少度呢?請大家用量角器量一量三角尺上的直角,然后告訴老師,你量出直角是多少度。

直角是多少度?(板書:直角是90)

提問:數學書封面的一個角是多少度?課桌面的一個角是多少度?黑板面的一個角是多少度?為什么這些角都是90?

你知道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每一個角都是多少度嗎?為什么?

(3)畫出下列圖形。

提問:這個角多少度?為什么?你是怎樣知道它是直角的?

指出:我們已經學過,凡是標有這個符號“司”的角就是直角。

2.認識平角。

(1)再請同學們想一想,怎樣的圖形叫做角?

請看老師來畫一個角。先點一個點,再用直尺,從這點出發向相反的方向畫兩條射線。

提問:這個圖形是角嗎?為什么?(邊提問邊在上面表示出)

(2)誰來指一指,這個角的頂點在哪里,兩條邊在哪里?

這個角與以前看到過的角比較,你能看出它的兩條邊有什么特點?

現在請大家看一看,這個小木條組成的角,(把兩條小木條旋轉成一個平角)它的兩條邊也有什么特點?

像這樣,兩條邊在一條直線上的角,就叫做平角。(板書:平角)

(3)一個子角是多少度可以怎樣知道呢?

請大家一起來量黑板上的平角,看看是多少度。

請大家在練習本上畫一個平角,再量一量自己畫的平角是多少度。

提問:你們量得平角的度數都是180嗎?指出:平角是180。(板書:平角是180)

(4)你能想出一個平角的度數等于幾個直角的度數嗎?

請同學們每人拿出準備的一張紙,先對著折一下,再對著折一下,使剛才折出的邊重合。

提問:現在折出的這個角是什么角?它是多少度?

現在我們把第二次折的打開,現在以折痕相交的點作為頂點,這是一個什么角?它由幾個什么角組成?

提問:1平角等于幾個直角?(板書:1平角=2直角)

請你們在課本第113頁上“1平角=()直角”的括號里填上數。

3.認識銳角和鈍角。

(1)我們已經知道了直角和平角,還知道了直角是90,平角是180。請同學們仔細比較下面角的大小,你能不能根據這些角的大小,把它們分成幾類呢?

小黑板出示圖:提問:你把這里的角分成幾類?你是怎樣分的?

(2)同學們分得很好。現在來看一下,∠1、∠5是什么角?∠2、∠6的大小有什么特點?∠3、∠4有什么特點?那么,像∠2、∠6這樣小于90‘的角叫做什么角呢?像∠3、∠4這樣的角,不光大于90,而且小于180,它們又叫做什么角呢?請同學們自己看課本第113頁最后兩節。先量一量這里每個角的度數,再看一看各叫什么角。

(3)提問:誰來說一說,看書后你知道了什么?(板書:銳角鈍角)

小黑板出示銳角、鈍角的定義,讓學生讀一讀。

4.認識周角。

(1)如果把這一條邊繼續按這樣的方向旋轉,這是不是一個角?這個角從哪條邊到哪條邊?

把這一條邊繼續按這樣的方向旋轉,(演示)當兩條邊重合時,這還是一個角。(用手勢指示:o);提問:想一想,從剛才開始到旋轉成現在的角,這一邊繞端點旋轉了多少?

指出:這一條邊繞它的端點旋轉了一周,所成的也是一個角。這樣的角,我們把它叫做周角。

(2)現在我們用這里的兩根小木條的角來旋轉,如果把每根小木條都看作一條射線,看看每次得到怎樣的角。

依次演示出直角、平角,分別讓學生說一說各是什么角。

如果把這條射線繼續旋轉,(演示)這是不是一個角?(用手勢指示:)為什么?

我們繼續把這條射線繞著端點旋轉,(演示)當這條射線繞著端點旋轉一周,所成的角叫做什么角?

(3)根據剛才用小木條角旋轉成的周角,周角可以這樣畫出來。(畫圖)

指著圖說明:一條射線繞著端點旋轉一周所成的這個角,是周角。

每個同學自己說一說,什么樣的角叫做周角,再看一看書上怎樣說的,然后告訴老師。

出示周角定義。

(4)說明:周角是360。(板書:周角是360)

請大家把周角的度數與直角、平角的度數比一比,一個周角等于幾個平角?等于幾個直角?

(5)用小木條組成的活動角演示,從銳角起,旋轉出銳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讓學生說明每次是什么角,為什么。

5.組織練習。

(1)“做一做”第1題。請同學們說一說第1題里每個角各是什么角,為什么。

三、教學角的畫法

1.自學畫角的步驟。我們已經能根據角的度數判斷它是什么角了。如果知道一個角的度數,怎樣畫出這個角呢?請同學們看書第114頁上的內容。看完后告訴老師,畫角要分幾步?哪幾步?

2.提問:畫角要分幾步?哪三步?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1)先畫射線;(2)兩個重合,對準點點;(3)再畫射線。

3.畫角。

提問:例4的要求是什么?畫65的角要怎樣畫?(學生回答,老師在黑板上按步驟畫出65的角)

小結畫指定度數角的步驟。

4.組織練習。

(1)“做一做”第2題。

指名學生板演,其余學生畫在練習本上。

用量角器檢查板演畫出的角是否正確。

四、課堂小結

小學數學四年級教案設計篇8

教學目標:

引導學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并會用字母表示他們,會用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進行簡便運算。培養學生觀察、分析以及自學的能力,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自主學習的方式探索、理解并掌握加法結合律。

2、培養學生觀察、分析以及自學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課前復習

師: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用字母表示計算公式、數量關系,請同學們獨立在練習本上完成以下題目:(用字母表示課件出示)

二、新授

1.情境導入

師:同學們,這個寒假我們學校的圖書館又運來了一些新書,現在這些新書已經上架了并被老師們貼上了精美的標簽想不想一起去看看?生:想。

2.自主探索

師出示情境圖提問:從圖上你發現了哪些和咱們數學有關系的信息?生1:科技書有475本。生2:故事書有282。生3:文藝書有225本。

師:同學們的眼睛真亮,發現了這么多的數學信息,那么根據這些數學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數學問題?

問題1:科技書和故事書一共有多少本?

問題2:故事書和文藝書一共有多少本?

問題3:科技術和文藝書一共有多少本?

問題4:科技書比故事書多幾本?

方法一:(475+225)+282

方法二: 475+(282+225)

師生共同分析兩種方法在計算方法、結果、解題思路上的相同點不同點。

指生回答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生:我發現在加法算式中,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再加第三個數,或者先把后兩數相加,再加第一個數,計算出來的結果是一樣的。

師:這個規律在其他算式里是不是也適用呢?請同學們在自己的練習本上試著寫幾個這樣的例子驗證一下。

師:剛才我們發現的這個規律叫做加法結合律。你能用自己喜歡的字母把它表示出來嗎?在練習本上寫一寫。(板書:加法結合律) (a+b)+c=a+(b+c)師:學習了加法的結合律,

第七個問題解決了。咱們來看第一個問題:科技書和故事書一共有多少本?找兩位同學到黑板上做,其他同學做到自己的練習本上。生:它們的加數交換了一下位置,和沒變。

師: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的第二個規律------加法的交換律。兩個數相加,交換它們的位置,和不變。

三、總結

談談這節課收獲了什么?

四、布置作業

小學數學四年級教案設計篇9

教學要求: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能正確地計算它們的面積。

教學重點:

熟悉所學實際測量的知識,能正確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口算。P.145頁口算(四)。

3.5+7.612-6.2-3.87÷0.255.6×1.01

1.7+0.43+3.35.4-2.5-1.472.8÷0.8

(1.25+0.36)×0.20.99+1.82.56-0.37

500×0.0013.2÷1.63.9+2.037.5×2.5×4

0.36÷120.75×44.9÷3.51.2×0.4+1.3×0.4

2.14-0.96.25×0.8

二、復習指導

1.實際測量的有關知識

(1)同學們已經知道在測量地面上較遠的兩點間的距離時,應先測定一條直線。怎樣做才能測定這條直線呢?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再讓學生看P.86頁的插圖及怎樣做的步驟。

(2)在進行步測時,首先要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長度。怎樣做才能知道自己走一步的長度是多少呢?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讓學生看P.87頁怎樣算出自己走一步的平均長度。

(3)學生獨立做練習二十第7題。集體訂正時讓學生講自己是怎樣想的。

2.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的計算。

練習二十第5題。

(1)明確各是什么圖形?再動手量出計算它們面積所需的數據,并算出它們各自的面積。

(2)比較它們的面積,你發現了什么?

(3)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說明,這四個圖形的形狀雖然不同,但面積相等。它們的高都等于2厘米,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底1.5厘米,所以它們的面積相等;而梯形上底與下底的和以及三角形的底都是3厘米,比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的底擴大了2倍,但按照它們面積的計算公式底和高相乘后還要除以2,所以它們的面積與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

三、課堂練習

1.練習二十第6題。

學生獨立計算,集體訂正。

2.練習二十第9題。

在學生說出自己的看法后,教師再強調:三角形的面積是由它的高和底確定的。如果兩個三角形等底、等高,它們的面積就相等;如果兩個三角形的高相等,而底不相等,那么它們的面積就不會相等。

四、作業

1.練習二十第8題。

2.學有余力的學生可做練習二十第11題及思考題。

小學數學四年級教案設計篇10

一、說教材、學情

本次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小數的性質》。

小數的性質屬于數與代數領域的知識,是學生在學習了“小數的意義”的基礎上深入學習小數有關知識的開始。掌握小數的性質,不但可以加深對小數意義的理解,而且它也是小數的化簡、改寫和四則運算的基礎。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對教材內容的分析,我確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小數的性質。

(2)數學思考: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比較、抽象、概括的意識以及簡單的推理能力。使學生學會主動思考問題。

(3)問題解決:通過直觀推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理解和掌握小數的性質,提高學生運用知識進行推理的能力。

(4)情感態度價值觀:使學生經歷小數的性質探究過程,獲得成功的體驗,體會數學與實際問題的聯系,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三、說教學重難點

針對上述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認知基礎,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定位如下:

1、教學重點:理解并掌握小數的性質。

2、教學難點:探究小數性質的知識形成過程。

四、說教法和學法

1、教法

本節課我準備采用的教學方法有:情境教學法,引導發現法,多媒體輔助法等教法。讓學生在教師營造的“可探索”的環境里,主動參與,主動探究,主動發現小數的性質。

2、學法

預設的學習方法是:觀察發現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練習法等。讓學生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主動探究,主動發現,主動提高,有效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3、教學準備

為了更好地輔助課堂教學,順利完成教學任務,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在教具、學具上我準備了米尺,正方形方格紙,多媒體課件等。

五、說教學過程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為了切實落實教學目標,有效突破重難點,我設計了以下五個教學環節。分別是:創設情境、激趣引思;體驗操作、探究新知;鞏固深化、學以致用;課堂總結、回顧反思和作業布置。

(一)第一環節:創設情境,激趣引思

1、多媒體出示超市情境圖,將學生帶入到具體的生活情境中去:老師昨天想去買一只中性筆,可是兩家超市的標價不一樣,我要去哪家買更便宜一些呢?(出示中性筆價格圖片:一家是2.5元,一家是2.50元)

2、學生會根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回答:去哪家買都一樣。

教師在這時追問為什么,并引導學生說出:因為2.5元表示2元5角,2.50元表示2元50分,5角=50分,所以2.5元=2.50元(教師板書)

3、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兩個小數的區別,學生會發現:小數的&39;末尾多了一個0,大小還沒變。

4、教師提出質疑:

那是不是所有的小數都有這樣的特點呢?這節課讓我們共同來探究一下吧,讓學生帶著好奇心開始新知識的探究。

設計理念:

通過超市價格標簽的具體生活情境引出小數性質的教學,利用學生熟悉的人民幣直觀感知相等關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帶著對知識的好奇心走進知識的殿堂。

(二)體驗操作,探究新知

在這一環節,我設計了以下3個教學層次:

1、小組合作,初步感知

課件出示:0.1m,0.10m,0.100m這三個長度,讓學生進行大小比較。

(1)我為每個學習小組都準備了米尺,讓學生在尺上先找一找0.1m,0.10m,0.100m這三個長度,并與小組成員說說你是怎么找的,然后在紙上畫出來,比較他們的大小。(教師進行隨堂指導)

(2)小組探究完成后進行展示交流

每個小組派代表分別展示他們找到的0.1m,0.10m,0.100m的長度,并說說是怎么找的,也就是小數的意義。

學生們得出探究結果:因為這三個長度都相等,所以這3個小數的大小是一樣的。

(3)教師讓學生觀察0.1m,0.10m,0.100m這3個小數,引導學生發現三個小數的區別:三個小數末尾的0不一樣多,但是大小一樣。

看來像這樣大小相等但末尾0不一樣多的小數的確存在。

設計理念:

借助長度單位初步體會小數的性質,讓學生動手在米尺上找出0.1m/0.10m/0.100m的長度,使學生直觀感受到0.1m,0.10m,0.100m的長度相等,所以大小相等,初步感知小數的性質。

2、大膽猜想,獨立驗證

教師板書0.3和0.30這兩個小數,讓學生猜一猜這兩個小數有什么關系?學生根據剛才的探究會說“相等”。

(1)這時我為學生準備了兩個同樣大小的正方形,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了10份,另一張正方形平均分成了100份,讓學生獨立驗證自己的猜想。(教師進行隨堂指導)

(2)學生獨立驗證后進行匯報展示

找學生投影展示涂方格的方法并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引導學生說出小數的意義,因為涂的面積相同,所以兩個小數相等)

設計意圖:

利用直觀圖比較0.3和0.30的大小,通過觀察,引導學生借助小數的意義發現0.3和0.30的異同點,進而脫離具體的量,進一步理解小數的性質。

3、觀察比較,發現規律

(1)教師引導學生觀察3組算式:我們先從左往右看,小數的末尾有什么變化?從右往左看呢?他們的大小呢?你有什么發現?

(2)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發現:

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板書)

(教師強調并解釋:末尾指的是小數點后面最后一個非0的數。幫助學生區分哪些0可以去掉,哪些0不能去掉)

(3)教師強調課題:我們把這個小數所共有的特點叫做小數的性質(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

讓學生在探究驗證之后,嘗試自己總結規律,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概括能力。

(三)鞏固深化、學以致用

1、對口令游戲:教師說一個小數,學生對出相等的小數。

2、哪些數可以去掉末尾的0(重點區分小數中哪些0可以去掉,整數與小數的區別,強化小數的性質)

3、連線

設計理念:

注重練習設計的層次性,滿足不同層次的需要,體現新課標中人人獲得必需的數學,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中得到不同的發展的要求。

(四)課堂總結,回顧反思

俗話說“千金難買回頭看”。課的結尾,通過提問:今天你有什么收獲?你是怎樣獲得新知的?你還有什么疑惑?來回顧所學知識,梳理知識。引導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知識和獲取知識的方法進行總結和反思。

(五)作業布置

小游戲:你能只動三筆,使5,50,500,5000四個數相等嗎?既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又帶有趣味性,激發了學生在課下探究數學知識的興趣。

六、說板書設計

板書素有“微型教案”之稱,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藝術性和指導性的特征。本節課的板書是隨著教學進度依次呈現的,它能體現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對學生整堂課的學習,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

小數的性質

2.5元=2.50元

0.1m=0.10m=0.100m

0.3=0.30

小數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

以上是我對這節課的教學設想,在這堂課的設計中,注重引導學生沿著“實例——猜想——驗證——總結——應用”的軌跡去探索、去發現,使學生體驗探索、發現數學規律的基本策略和方法。我相信學生能在老師的帶領下,完成此節課的教學內容,基本達到教學目標。我的說課完畢,請評委老師們指正,謝謝!

小學數學四年級教案設計篇11

植樹問題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數學廣角的內容,教材將植樹問題分為幾個層次:兩端都栽、兩端不栽、環形情況以及方陣問題等。其側重點是:在解決植樹問題的過程中,向學生滲透一種在數學學習上、研究問題上都很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化歸思想,同時使學生感悟到應用數學模型解題所帶來的便利。本課的教學,并非只是讓學生會熟練解決與植樹問題相類似的實際問題,而是把解決植樹問題作為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一個學習支點。借助內容的教學發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一定的思維能力。

我所執教的是教材第117頁的內容,主要教學兩端都栽的植樹問題,這節課主要目標是向學生滲透復雜問題從簡單入手的思想。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的事物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體驗到數學的魅力。因此在設計這節課時,我主要是運用這樣的教學理念:以問題情境為載體,以認知沖突為誘因,以數學活動為形式,使學生經歷生活數學化,數學生活化的全過程,從中學到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以此為基礎,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我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一、通過課前活動,以大家都熟悉的手為素材,從讓學生初步認識間隔,感知間隔數與手指數的關系。

二、以一道植樹問題為載體,營造突破全課教學重點及難點的高潮。

三、以生活中植樹問題的應用為研究對象,引導學生了解植樹問題的實質。

四、多角度的應用練習鞏固,拓展學生對植樹問題的認識。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這節課有以下幾點做得比較好:

一、創設淺顯易懂的生活原型,讓數學走近生活。

創設與學生的生活環境和知識背景密切相關的、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有利于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數學活動中。課前活動時,我選擇學生的小手為素材,引入植樹問題的學習。學生在手指并攏、張開的活動中,清晰地看出手指的個數與空格數之間是相差1的。然后做快速問答的游戲,使學生直觀認識并總結出了間隔和點數的關系,為下面的學習作了鋪墊,同時也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處理教材時我把例題改為條件開放的植樹問題,不規定間距,同時改小數據,將路的長度變成20米。如此修改的意圖是,讓學生在開放的情境中,突現學生的知識起點,從而用一一對應的思想方法讓學生理解多1少1的原因,建立起深刻、整體的表象,提煉出植樹問題解題的方法。在這里數據小了,便于學生利用線段圖操作,建立數形結合,有利于學生的思考,降低了學習的難度。

二、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索,體驗探究之樂。

體驗是學生從舊知識向隱含的新知識遷移的過程。教學中,我創設了情境,向學生提供多次體驗的機會,為學生創設了一種民主、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給了學生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如果說生活經驗是學習的基礎,生生間的合作交流是學習的推動力,那么借助圖形幫助理解是學生建構知識的一個拐杖。有了這根拐杖,學生們才能走得更穩、更好。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了對數形結合意識的滲透。教學中我先激勵學生自己做設計師,想辦法設計植樹方案,在學生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很多學生采用了畫線段圖的方式,交流時利用多媒體再現線段圖,讓學生看到把一條線段平均分成4段,加上兩個端點,一共有5個點,也就是要栽5棵樹。使學生發現植樹時準備樹苗的問題并不能簡單的用除法來解決。改變間距后,段數和棵數相應也發生了變化,緊接著提出問題:你能找出什么規律?啟發學生透過現象發現規律,也就是栽樹的棵數要比段數(間隔數)多1。最后按照教材要求應用發現的規律來解決前面的植樹問題:100米長的小路,按5米可以平均分成20段,也就是共有20個間隔,而栽樹的棵數比間隔數多1,因此一共要準備21棵樹苗。這樣就把整個分析、思考、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展示出來,讓學生經歷這個過程并從中學習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

三、利用學生資源,加強生生合作

學生的認知起點與知識結構邏輯起點存在差異。生生之間的差異是學習的資源,這種資源應在小組交流的平臺上得到充分的展示與合理的利用。在設計植樹方案這一環節上,學生將間距定為1米、2米、4米、5米、10米,體現了思維的多樣性。

四、關注植樹問題模型的拓展和應用

植樹問題的模型是現實世界中一類相近事件的放大,它源于現實,又高于生活。所以,在現實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價值。為了讓學生理解這一建模的意義,加強了模型應用功能的練習,本課練習有以下兩個層次:

(1)直接應用模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課堂上,安排學生自主完成已知總長和間距求棵數、已知棵數和間距求總長的練習,讓學生從正反兩個方面出發,直接應用模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訓練學生雙向可逆思維的能力。

(2)推廣到與植樹問題相近的一些問題中,讓學生進一步體會,現實生活中的許多不同事件,如教室里的座位的事件,公共汽車站臺的事件,都含有與植樹問題相同的數量關系,它們都可以利用植樹問題的模型來解決它,感悟數學建模的重要意義。以圖片的形式讓孩子們了解生活中與植樹問題相似的現象,最后還把劉翔年雅典奧運會上精彩奪冠的場景再次重現,并出示110米欄的圖,從中找到間隔,同時,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這節課充分利用了多媒體設備,所以課堂容量較大,但是也造成個別學生吃不透的現象。在以后的教學中要注意把握好度,適當進行取舍,照顧好中差生。

小學數學四年級教案設計篇12

教學目標:

掌握億以上數的讀法,并能正確讀億以上的數

教學重點:

億以內數的讀法

教學難點:

含“0”數的讀法。

教學過程:

一、 復習引入

1、億以內數的讀法

同學們,前面我們一起學習了億以內的數,大家還記得嗎?現在我們來一起復習一下。(利用教具出示一個整萬的數:如70000000)誰來讀看看 大家一起讀下這個數 師:誰來說說你是怎么讀的呢?

先告訴老師你讀數的步驟(分級,萬級的數按個級的讀法來讀,再在后面加上一個萬字) 那你是怎么分級的呢?(從右往左,每4位分為一級)

師:為什么這里這么多零你都沒讀出來?(每級末尾的零都不讀)

師:現在老師把這個數變一下 70000060 現在這個數怎么讀呢?生1.。。。

大家同意他的讀法嗎?大家一起把這個數讀一遍

怎么只是把其中的一個0變成 6,讀的時候就出現了零呢?剛剛這幾個零都沒有讀啊?(每級末尾的零不讀,其他數位上的零,不管連續出現幾個零,都只讀一個零、)

所以那幾個0讀了?那幾個0沒讀呢?

2、學生總結出億以內數的讀法。

現在數能說說億以內的數要怎么讀?讀的步驟是什么呢?有什么要注意的嗎?

看來大家對億以內的數學習的很扎實

3、現在,老師在這個數后面再加上2個0,大家看看這個數現在讀作什么? 7000000000

二、新課教學

看來有的同學已經會讀了,有些同學還有些猶豫,沒關系,學完今天的課,老師相信每個同學都會讀這個數。大家看看,這個數跟剛才老師給大家的70000000相比,在數位上有什么變化嗎?那他還是億以內的數么?我們今天就一起來學習這樣的數——億以上數的認識(板書) 出示ppt,這個數還是我們2010年全球的人口總數,看我們的地球都快背不動。 大家覺得我們地球上的人多不多啊?如果不控制人口增長,將要威脅到我們人類的生存環境。

剛給有同學已經吧這個數讀出來了,那到底是不是這樣呢,我們對照順序表看看

1、讓學生利用數位順序表讀出7000000000

那我們先一起回顧一下數位順序表(板書:個位、十位。。。。。。。。億位)這是我們學習億以內的數的數位順序表,現在我們要學億以上的數,夠嗎?這張表不夠了,那怎么辦呢?10個一億該是多少呢?(十億)10個十億該是多少呢?(百億)那往后呢?(億,十億,百億,千億)接著相應的數位(十億位,百億位,千億位),。

當然,肯定有同學在想,有沒有比千億更大的計數單位啊?有興趣的同學,下課可以自己去查下資料

現在用數位順序表大家在讀看看是多少呢?大家一起吧這個數讀一下 有沒有同學愿意來說說你讀這個數的步驟是什么樣的(讀億級的數要按個級的讀法來讀,再在后面加上一個億字)

2、讓學生利用數位順序表讀出100 4000 2000,4003 0500 0000兩個數

那這兩個數有分別讀作什么呢?自己讀一讀,再跟同桌交流一下,說一說,你是怎么讀的?先從哪一級開始讀?有0時,該怎么讀?

分別請兩位學生來讀這兩個數,在全班一起讀。400305000000

3、學生總結億以上數的讀法,教師引導補充。

請一位同學完整的把億以上數的讀法總結一下。。。。。(ppt)

4、讀法練習:學生讀出四條信息。

既然我們已經掌握了讀數的方法,那我們就來用一用。下面有四個數,老師要看看誰是學習小能手

(1)做一做

請2位同學進行板演(1.讀法不能寫阿拉伯數字2.零的讀法)

好,現在大家一起吧這4個數讀一遍,1.2組讀左邊這列,3.4組讀右邊這列,看看那邊讀的又準確又響亮

(2)今天我當小老師

讓學生自己來出數,其他同學快速的讀出數

三、課堂小結

請你們談談這節課有什么收獲?學到了哪些知識,用了什么學習方法。

這節課,通過同學們的努力,學會了讀億以上的數,還了解了不少知識,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多觀察、多思考,使自己的聰明才智得到更好的發揮。

板書設計:

億以上數的讀寫法

數位順序表

千 百 十 億 千 百 十 萬 千 百 十 個

億 億 億 萬 萬 萬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小學數學四年級教案設計篇13

教學內容:

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位置與方向》第一課時。

教材分析:

在學習本單元之前,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經積累了一些確定位置的感性經驗,通過第一學段的學習,學生能夠根據上下、左右、前后和東、南、西、北等方向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而且可以通過第幾行、第幾列確定物體的位置。本課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學習根據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進一步從方位的角度認識事物,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目標:

1、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體會確定位置在生活中的應用,并能夠根據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

2、學會用不同的方式探索和思考問題,培養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

3、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體會教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學會根據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

教學難點:理解物體在中心點的哪個方位和偏角度。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練習用的小卷、量角器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1.游戲:找找我在哪?

游戲說明:在全班同學的座位上,編好行和列,根據老師指定同學的位置,說出他所在的行和列,快者獲勝。

師:請根據老師指的同學的位置,快速定位第幾行和第幾列。請根據老師報的行和列快速確定同學,并說出他的名字。

設計意圖:本環節用游戲的形式,以小組競爭的方式復習根據行、列兩個條件確定位置的方法,既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同時也為新課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2.小結

師:怎樣才能快速地確定位置呢?如果只告訴你們行或者列,你能快速找到確定的位置嗎?

二、新知探究

(一)情境創設

一提到位置與方向,老師就想起一個人來,他就是炮兵小王,小王在炮兵連里開炮技術算是的一個,但就是判斷不好目標的位置與方向。咱們一起到他那里看看好嗎?

這就是小王演習的炮兵陣地。(出示地圖)

小王在哪呢?(出示大炮)

再來找一找他的訓練目標……(出示目標1)

讓小王先開幾炮咱們看看。(開炮4下不準)

(畫面出示)“哎……要是有人能幫幫我,告訴我目標的位置,我一定可以百發百中的。”

看得出來,小王真的挺苦惱,那咱們同學愿意幫助他嗎?

那就請同學們來當小王的陣地觀察員怎么樣?

(二)角度確定方向

誰能告訴小王目標1的位置在哪里?

(學生可能會說出在東面,在北面,或者在東和北中間等等。)

你是根據什么說出目標1的位置的?(引導學生復習看地圖的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剛才同學們描述的都是大炮的大概位置,像你們所說的方向開炮,能擊中目標嗎?

軍事上對目標的描述要求是分毫不差的,同學們可要準確地向王叔叔匯報呀!

在以前的學習中提示方向時我們經常會畫一個方向軸。那你們覺得今天這個方向軸應該畫在哪比較合適呢?

也就是畫在我們的大炮的位置上。為了讓我們更清楚地分辨它們的方向,可以標上“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條件夠了嗎?

你認為我還要提供什么?

(引導說出角度)

用手臂做出東偏北方向,或北偏東方向,并說出偏多少度。(板書:方向)。

兩種角度的表示方法都可以,他們有什么區別與聯系呢?

(強調起始角度不同,但所描述的方向都是一個方向.)

(三)距離確定位置

可以了嗎?現在可以告訴小王了嗎?開不開炮?

A.開(打不準,或遠或近)

B. 不開,那你還要告訴他什么?

(引導說出距離)

怎樣確定目標1的距離呢?

你從哪里發現了秘密?

(觀察1段表示300米,量出有這樣的幾段)(板書:距離)

那么目標1到大炮的距離是多少米呢?

(四)總結方法

一切都OK了吧,現在我們把勘察的數據報告給小王。

誰來報告?

既然是在訓練陣地,我們就要像部隊軍人一樣,提出報告形式。

(報告,目標1在大炮的北偏東40度方向,1200米處。)

還可以怎么報告。(角度的另外一種)

準備開炮,你們認為小王能打中嗎?

下面是見證奇跡的時候了。(課件演示:擊中目標)

這小王還真有兩下子。當然這也和咱們同學報告的準確數據是分不開的。

像這樣,把一個位置可以很清楚的表述出來,需要提供哪些要素才行?

(方向,距離,觀測點)

小結:我們具備了觀測點,同時利用角度來表示它的方向,利用距離表示它所處的位置,這樣我們就可以把一個物體的位置很清楚的表示出來。

三、鞏固練習

還想不想再試試?(出示目標2、3、4)

1、先觀察目標2。(有準確的角度和明確的距離)

(說到角度時做偏離動作)

向王叔叔匯報目標2的準確位置。

課件演示:擊中目標。

2、再觀察目標3,缺距離。

依照前面的報告形式,向王叔叔匯報目標3的位置。

為什么不能一下子匯報成功?

學生測量,得出數據,然后匯報。

答案填在小卷1題

目標3在大炮的____偏___ _____的方向上,距離是______米。

打目標3(課件演示)

3、最后觀察目標4(缺角度)

這次能不能一下子匯報成功?

學生測量,得出數據,匯報。

答案填在小卷2題。

目標4在大炮的____偏___ _____的方向上,距離是______米。

正確答案是42度,教育學生量角度時要認真,不能單純地依賴感覺。

4、打目標4(課件)

匯報完成后,然后打目標4,(打不到位置,出示對話,“對不起,由于此炮的射程只有1400米,請考慮移炮到目標2。”)

我們該怎么走,誰能給我們描述一下路線?

現在大炮移到了目標2,請問我們現在開炮,可以嗎?

(學生提出質疑,重新勘測方向)

得出結論:觀測點發生變化,需要重新勘測數據。

在小卷上完成第3題,測出目標4在目標2的方向。

匯報,開炮。

四、總結提高

1、課件演示:空炮,提示:沒有炮彈了,請去彈藥庫取炮彈。(出示有關彈藥庫位置的數據)

你們能告訴王叔叔去彈藥庫怎么走嗎?

2、我們不能這樣總幫助王叔叔確定位置呀!古話說得好: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明白這句話的含義嗎?

誰能告訴他該怎么樣確定一個物體的位置與方向呢?

3、再次強調先確定觀測點,再根據角度確定方向,最后根據距離確定位置。

小學數學四年級教案設計篇14

一、復習:

昨天的課上我們學習了解決問題的策略,誰來說說解決問題具體的策略有哪幾種?

(列表,畫箭頭,畫線段圖等)

用這些方法,都可以使信息看得更清楚就更方便我們的解答了。

其實,昨天解決的問題主要分兩類:歸一和歸總

老師補充練習(略)解釋歸一和歸總的意思和解決方法

二、學習例題:

1、出示例題:讀題后,讓學生說說題里提到了幾種樹?

根據問題依次把信息填入表格。

問:根據第一行的信息可以求什么?怎么求?這個算式寫在哪里更合適?

(因為是求桃樹的棵數,所以該算式就寫在第一行邊上更為清楚。)

同樣的,根據第2行的信息可以求什么?算式寫在哪里更合適?

指名讀問題,說說怎么求該問題?

有沒有別的解答方法?(可能會有學生提出用綜合算式的方法。)

指名說說這題的解題步驟。

2、和剛才一樣,自己嘗試著解決“試一試”

全班交流。

三、鞏固練習:

1、讀題后要求學生自己畫出表格來整理,再解答

教師巡視,做一些具體的指導

再全班交流表格的設計和解答的方法

2、讀題后問:這份表格需要設計幾行?

根據每一行的信息,分別能求出什么問題?寫在相應的行。

再回答書上的問題。

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選幾個學生的問題讓大家解答。

3、邊讀題邊整理表格,整理完之后再解答交流。

四、全課總結

這節課我們還是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解決實際問題。

小學數學四年級教案設計篇15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在解決問題過程中逐步學會概括加法結合律、交換律并能用字母表示,并能用加法定律進行簡單的計算。

2、培養學生觀察、分析以及自學的能力,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自主學習的方式探索、理解并掌握加法結合律。

2、培養學生觀察、分析以及自學的能力。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課件

2、學生準備:課本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繼續了解黃河的有關知識。請看情境圖,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根據圖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學生觀察情境圖,了解黃河的走向,弄清楚黃河流域與黃河長度的區別,匯報自己發現的信息。學生自己提出問題。

師:黃河流域的面積約是多少萬平方千米?誰會解答?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二、學生根據圖中信息獨立列式

方法一:(39+34)+2=75(平方千米)

方法二:39+(34+2)=75(平方千米)

師:黃河全長約多少千米?可以怎樣算?

學生列式:(3472+1206)+786 3472+(1206+786) 師:觀察這兩組算式,你有什么發現?小組研討,匯報交流 師:這是一個規律嗎?想辦法驗證一下。 經過驗證這確實是一個規律,叫加法結合律,你能用字母表示這個規律嗎?

生:A+(B+C)=(A+B)+C

學習了加法結合律,加法中還有其他的規律嗎?請完成填空,然后觀察,看有什么發現? 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發現,兩個加數交換他們的位置,和不變。

師:這也是加法運算中的一個規律,叫加法交換律,能用字母表示它嗎?

生:A+B=B+A

師:學習了加法的兩個定律,能根據加法運算律解決實際問題嗎?

三、觀察下面算式,想想怎樣算比較簡便?

282+63+37

生:用加法結合律可以簡算

四、自主練習

第1題。獨立完成,說說自己的想法。

第3、4題。注意用簡算。

五、簡要回顧

這節課的學習內容

六、作業

自主練習3題。

小學數學四年級教案設計篇16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課讓學生探索小數乘小數的一般算法,即將小數乘法轉化為整數乘法進行計算,然后根據乘法擴大的倍數,將積縮小相同的倍數。讓學生體會到:兩個乘數共有幾位小數,積就有幾位小數。

(二)學生分析:

本班學生在整數乘法中,已經具備筆算乘法等計算基礎,因而在本節課的探索活動中,學生很有可能運用整數乘法的方法進行計算,此時還需要教師的適當指導。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能根據包裝的有關信息提出數學問題,體會小數乘法在實際中的應用。

2、過程與方法:學會用豎式計算小數乘法,并培養估算意識。能用小數乘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情感態度價值觀: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激起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體驗學習求知的過程,培養合作意識和應用意識。

(四)教學重點:

學習小數乘法豎式的計算方法,并初步進行估算。

(五)教學難點:

理解小數乘小數的積的小數點的位置。

二、說教法。

1、以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經歷知識形成過程。

根據學生認知活動的規律,學生實際水平狀況,以及教學內容的特點,我想通過創設包裝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在具體生活情境中提取數學問題,自己嘗試經歷估算以及筆算的探究過程。

2、引導質疑法,將課堂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

新課標指出,數學學習必須與生活相聯系。因此,在課堂一開始,我就激發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注重培養學生敢于質疑的精神。學生是未來社會的主人,將來會走向社會的各個崗位,結合教學內容,逐步培養學生敢于質疑的習慣,逐步滲透將數學與生活實際相聯系的學習意識,是很必要的。同時,把課堂教學引伸到社會中去,體現了小課堂,大社會的教學理念,也培養了學生實事求是的精神。

三、說學法。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與合作者,教學活動的一切,要圍繞學生的發展來展開。因此本課教學的全過程中,我通過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促使學生動手、動腦、動口參與學習活動,讓他們在探討中發現方法、在交流中獲取新知,使課堂教學多次形成學習。即導入新課時鼓勵學生質疑的心理,動手操作時的探究,歸納結論時的思維,綜合練習時的活動。

四、說教學程序。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流程:創設情境、激發求知欲建立模型、探究發現方法練習鞏固、解決問題回顧總結。

小學數學四年級教案設計篇17

一、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明確可以根據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

(2)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有關定向知識。

2. 過程與方法目標:

培養學生多種的學習方式。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二、教學重點:

能根據任意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

三、教學難點:

對任意角度具體方向的準確描述。

四、教學課時:

1課時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主題圖

六、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景

1、出示情境圖。

如果你是賽手,你將從大本營向什么方向行進?你是怎樣確定方向的?

2、小組討論:運用以前學過的知識得到大致方向。

①訓練加方向標的意識:加個方向標有什么好處?

②突出以大本營為觀測點:為什么把方向標畫在大本營?

(二)、探究任意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質疑:

1、知道吐魯番在大本營的東北方向就可以出發了嗎?

2、如果這時就出發可能會發生什么情況?

小組討論:沿什么方向走就能保證賽手更準確、更快的找到目標:地。

研究時,可以用上你手頭的工具。吐魯番在大本營東偏北30度

練一練:你說我擺,為小動物安家。

(課前剪好小圖片,課上動手操作。)

例:我把熊貓的家安在 偏 , 的方向上。

例:我把熊貓的家安在西偏北30°的方向上,熊貓擺在哪?

討論:為什么猴子的家在西偏南30°,而小兔家在南偏西30°的方向? 解決問題,尋找得出距離的方法。如果你的賽車每小時行進200千米,你要走幾小時能到達考察地?

圖上沒有直接標距離,你有什么辦法解決它呢?

仔細觀察地圖,你發現了什么?

小組試一試解決。吐魯番在大本營東偏北30°。

(三)、教學例1

1出示例1.

教師:東偏北是什么意思?東偏北30°表示什么?起點到終點的這一條線段表示什么?

如果我這樣敘述:1號檢查站在北偏東60°,距離起點大約1千米的地方。那1號檢查站改畫在什么位置上?

(讓學生發現這兩種說法所表達的意思是否一樣。)

請你在這一副圖中標出一個2號檢查站:東偏南30°,大約走2千米。

2號檢查站能不能換一個說法呢?(南偏東60°,大約走2千米)

小結:我們可以根據題目提供的方向和距離這兩個條件來確定物體的位置。

2完成第20頁“做一做”。

(四)、練習:

1、以雷達站為觀測點,填一填。

護衛艦的位置是 偏 度,距離雷達站 千米。

巡洋艦的位置是 偏 度,距離雷達站 千米。

魚雷艇的位置是 偏 度,距離雷達站 千米。

2、以電視塔為觀測點,按要求填空。

文化廣場在電視塔西偏南45度的方向;體育場在電視塔東偏南30度的方向;博物館在電視塔東偏南60度的方向;動物園在電視塔北偏西40度的方向。

(五)、課后延伸

游樂場要新建兩個游樂項目:一個在觀覽車西偏北40o方向上,約200米處新添一個“登月艙”,另一個“天外來客”在觀覽車南偏東20o方向上,約150米處。請你在平面圖上標出這個新項目標:位置。

(六)全課總結

(七)作業布置

小學數學四年級教案設計篇18

教學目標:

1.復習兩位數乘除法。

2.在具體的情景中培養學生運用已有的方法解決問題。

3.培養學生節約用水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點:

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鞏固兩位數乘除法的計算。

教學難點:

能從不同的角度來解決兩步(或三步)的應用題。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水對我們人類來說非常重要,世界的個別地區已經開始缺水,我們為了節約水源,大家應該從小行動起來,養成人人節約用水的習慣,你看小胖家行動的如何?

二、新課探究

(一)探究一

小胖的想法和我們是一樣的,他決定從身邊的小事的做起,節約用水。

出示:小胖家如果每天節約水30千克。

你能根據這個條件提出一些什么數學問題呢?

學生反饋:一周可以節約多少千克水呢?

一個月可以節約多少千克水呢?(按30天計算)

一年可以節約多少千克水呢?(按365天計算)

你們能幫他算一算嗎?學生練習、匯報。

這道題你是怎么想的,數量關系是什么?怎樣列算式?在計算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呢?

出示:當因數末尾有零的時候,可以先把零前面的數相乘,再看因數末尾一共有幾個零,就在得到的積的末尾添上幾個零。

(二)探究二

實際上節約水資源也可以節約水費的開支,關于水費的問題小兔幫小胖算了這樣一筆帳。

出示:小胖家去年共繳了1224元的水費,它想請大家幫它算算小胖家平均每個月繳多少元的水費?

學生練習、匯報,由學生自己講解

(問:這道題你是怎么想的,數量關系是什么?怎樣列算式?)

一年的水費÷12個月=平均每月要繳的元數

1224÷12=102(元)

問:在計算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的時候,你又有什么話想對大家說呢?

出示:從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數的哪一位,商就寫在那一位上,哪一位上不夠除就用“0”來占位。

(三)探究三

出示:小胖家今年準備平均每個月比去年節省4元水費,照這樣計算,今年預計一共要繳多少元水費?

問:這里哪些詞的意思不理解,你可以提出來?“照這樣計算”是什么意思呢?是照“怎樣”的計算呢?

請大家自己試著做一做,有困難可以先和小朋友商量一下。

學生嘗試、匯報交流

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

(102-4)×121224-4×12102×12-4×12

=98×12=1224-48=1224-48

=1176(元)=1176(元)=1176(元)

師:

①說說你們是怎么想的?

②這三種解法有什么區別和聯系呢?

③這樣的兩、三步計算題的運算順序是什么?

三、課內練習

1.練習一:計算下列各題

45×12=45×102=450×1200=504÷14=4284÷14=32640÷32=

師:在計算的時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嗎?

2.練習二:括號中應填幾?

()×32=2561430÷()=13()÷109=109128+()=2987

括號里的數該如何求?

3.練習三:實際運用

小胖和小巧在游泳館練習游泳。(從泳道的一端游到另一端算一次)

①小巧在泳道中泳一次要37秒。她用同樣的速度游了13次,需要多少秒?

②小胖在泳道中用了7分12秒游了12次,每次需要多少秒?

③他們倆誰游得快呢?如果他們同時出發,都游了14次。相差多少秒呢?

四、課堂小結

1.理解和掌握兩位數乘除法的計算方法。

2.在計算四則混合運算的時候,要先算乘、除,再算加、減;有圓括號的要先算圓括號里的。

板書

復習兩位數乘、除

1224÷12=102(千克)答:略

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

(102-4)×121224-4×12102×12-4×12

=98×12=1224-48=1224-48

=1176(元)=1176(元)=1176(元)在計算四則混合運算的時候,要先算乘、除,再算加、減;有圓括號的要先算圓括號里的。

小學數學四年級教案設計篇19

各位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要為大家說的課題是:連減的簡便計算

一、教材分析

《連減的簡便計算》這一課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冊四年級下冊數學第三單元P39的內容。讓學生體會到運算定律在簡便計算中的意義的基礎上學習減法的簡便計算。教材緊密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體會減法的性質,體現算法多樣化。使學生能根據運算特點和數據特點,靈活選用合理簡便的計算方法,它為后面學習除法的簡便計算做了鋪墊。

二、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認識一個數連續減去兩個數,可以改為減去兩個數的和,還可以先減去后一個數再減前一個數這兩種減法的簡便計算方法。

過程與方法: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中的聯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探索、研究數學的意識與能力。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減法運算性質用性質進行簡算。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減法運算性質簡便運算。

四、學生分析:

1、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已經學習了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特別是對于加法、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這些經驗構成了學習本單元知識的認知基礎。

2、將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的內容集中在一個單元學習,雖然系統性很強,但是教師教學難度增大,部分學生接受知識有困難,知識內容易混淆,課時安排也顯得比較緊。我故適當調整課時安排,并充分考慮學生練習中可能出現的錯誤,加強易混知識的辨析練習。

五、說教法、學法:

(一)、說教法: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聯系實際安排教學內容。采用學生參與程度高的學導式討論教學法。

1、緊密聯系生活,創設"幫助李叔叔解決數學問題"這一情境,把簡便計算的討論與實際問題的解決有機地結合起來,便于學生理解筭理,掌握簡便的計算方法。

2、讓學生自主探索,合作學習,創設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

3、設計多種形式的練習,讓學生理解和體會減法的簡便算法的多樣化。如"、判斷題、連線、簡便算法、等等"在練習中掌握減法的性質,體會簡算的意義,領悟計算方法。

(二)、說學法

1、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體會算法多樣化。

本節課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小組合作,自主探索計算方法。使學生理解解題思路和方法,明確了連減的簡便方法,在探索交流中獲得成功的喜悅。

2、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進一步掌握減法的簡便計算,明確一個數連續減去幾個數等于這個數減去這幾個數的和,會根據題的特點,選擇合適的算法。

六、說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探索新知

本節課以"幫助李叔叔解決數學問題"為背景,引出問題"昨天看了66頁,今天看了34頁,這本書共有234頁,還剩多少頁?"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欲望。

(設計理由:借助讀書這一生活中的現實問題,讓學生關注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體現數學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理念。預設學生讀題后能找到其中的數學信息和所要求的問題。)

2、小組合作交流解題思路,探究不同的解題方法。

引出問題情境,讓學生自主探究解題方法,"你會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嗎?然后讓學生小組交流算法,"看看你的解題方法符合題意嗎?同學之間互相交流一下",

(設計意圖:放手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通過小組討論,為學生提供適當的思考空間,引導學生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為產生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提供了條件和空間。同時培養了學生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最后全班匯報交流,教師板書每一種算法,讓學生說說每一種解法的思路,判斷是否符合題意。

隨學生板書:234—66—34、234—(66+34)、234—34—66

師:同學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這個問題,講得很有道理,那李叔叔到底還剩多少頁沒看呢?好,請拿出練習本,請你從這三個算式中選擇一個進行計算,然后在小組里交流一下。"

(設計意圖: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鼓勵學生用各種方法解決問題,體現了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的理念,培養學生多角度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通過組長的回報,讓其他學生更明白了算理。)

3、小組合作交流總結算法,得出簡便算法

讓學生觀察三種方法,三個算式,"方法不同,結果相同,可以用什么符號連起來?"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得出連減的計算方法,在計算連減時,有多種多種方法,可以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出可以把減數加起來,再從被減數里去減;還可以先減去后面的減數,再減去前面的。我們可以根據算式中數據的特點選擇合適的算法,進行連減的計算。然后觀察算式,說說哪種方法簡便,明確根據算式中數據的特點選擇合適的簡便算法。

你喜歡用哪種方法,為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說讓同學認識到哪種方法簡便,為什么?)使學生在討論交流的基礎上,理解連減得簡便計算,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和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4、練習鞏固

5、拓展練習

(整個聯系設計有坡度有層次,由易到難,適合不同層次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使每個學生對所學知識都有收獲。)

6、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在總結中回顧所學,升華所學知識。

七、說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條理清楚,是學生一眼看出本節課所學內容,連減有幾種算法,簡便方法有幾種,在什么情況下用什么方法解答最簡便,一目了然;連減得簡便計算用字母如何表示,都比較清晰,板書能緊扣本節課教學的重難點,便于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理解掌握。

小學數學四年級教案設計篇20

教學目標:

1、在理解掌握用字母表示數的基礎上,學會用字母表示數量關系和計算公式。

2、讓學生利用知識遷移,借助“用字母表示數”的經驗和形式,在合作學習和自主探索的基礎上學習本課內容。

教學重難點:

在理解掌握用字母表示數的基礎上,學會用字母表示數量關系和計算公式,進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實質。

教學過程:

一、 復習導入、知識回顧

(1) 速度、時間、路程三個量之間的關系是什么?

(2) 長(正)方形的周長公式和面積公式是什么?

學生思考、討論、口答。師強調公式的完整性。

師:根據路程=速度×時間,你能寫出它的另外兩個變式嗎?速度等于什么?時間等于什么?請你在練習本上寫出來。

生:速度=路程÷時間, 時間=路程÷速度

二、探究新知

師:用文字表示這些計算公式比較麻煩,你能想個簡潔一點的表示方法嗎?生:我們可以用字母來表示他們。

師:那就請你用自己喜歡的字母先表示一下“路程=速度×時間”這個公式,寫完后可以同桌看一看。

指生上臺展示自己的寫法。預設可能的寫法有:c=a×b, Z=xy,

師:這就是我們今天主要研究的內容-----用字母表示數量關系和計算公式。(板書標題)

剛才同學們的表示方法都不錯,但在今后的學習中,一般用一個固定的字母來表示一個量,通常我們用s表示路程,用v表示速度,用t表示時間。那這個公式就可以表示為?

生:s=v t 師:那這個公式還能怎樣變化?生:v=s÷t, t=s÷v 師:大家看這,我把s=v t寫成v t=s行不行?

生應該有爭論,師直接說明:這個公式求的是路程,在數學上通常把要求的量寫在前面。師:那求路程直接寫成vt行不行? 生小組討論,交流匯報: 師見機點評,引出正確答案。師:第3個同學說的非常棒,咱們表示的是路程、速度和時間三個數量之間的關系,vt不能反映三個量之間的關系,所以咱們在表示公式時一定要把三個量都寫出來。師:下面請你試著用字母表示一下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以及正方形的周長和面積。 學生自主探索,交流匯報,師總結并板書:

長方形的周長:C=(a+b)×2 長方形的面積:S=a×b

正方形的周長:C=4a 正方形的面積:S=a×a

師:a×a可以寫成 錯誤!未指定書簽。a2 ,讀作“a的平方”,表示兩個a相乘。它跟2a一樣嗎? 生:不一樣。2a表示兩個a相加。

師:這是兩個容易混淆的小兄弟,大家可以從表示的意義上區分一下。師:小組內交流一下咱們還學過哪些數量關系,并試著用字母表示一下。

三、 課堂小結

師:對照板書,回想一下咱們主要學了哪些知識?你有什么提醒同學們注意的嗎?

四、 作業設計

課本P11第5題

103368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山西3A认证|太原AAA信用认证|投标AAA信用证书-山西AAA企业信用评级网 | 武汉高低温试验机-现货恒温恒湿试验箱-高低温湿热交变箱价格-湖北高天试验设备 | 北京翻译公司_同传翻译_字幕翻译_合同翻译_英语陪同翻译_影视翻译_翻译盖章-译铭信息 | 超声波_清洗机_超声波清洗机专业生产厂家-深圳市好顺超声设备有限公司 | 螺旋绞龙叶片,螺旋输送机厂家,山东螺旋输送机-淄博长江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软文世界-软文推广-软文营销-新闻稿发布-一站式软文自助发稿平台 | 气动球阀_衬氟蝶阀_调节阀_电动截止阀_上海沃托阀门有限公司 | 手术室净化厂家-成都做医院净化工程的公司-四川华锐-15年特殊科室建设经验 | 杭州画室_十大画室_白墙画室_杭州美术培训_国美附中培训_附中考前培训_升学率高的画室_美术中考集训美术高考集训基地 | 杭州厂房降温,车间降温设备,车间通风降温,厂房降温方案,杭州嘉友实业爽风品牌 | 耐火浇注料价格-高强高铝-刚玉碳化硅耐磨浇注料厂家【直销】 | 留学生辅导网-在线课程论文辅导-留学生挂科申诉机构 | 烘干设备-热泵烘干机_广东雄贵能源设备有限公司 | 窖井盖锯圆机_锯圆机金刚石锯片-无锡茂达金刚石有限公司 | 深圳公司注册-工商注册代理-注册公司流程和费用_护航财税 | 上海冠顶工业设备有限公司-隧道炉,烘箱,UV固化机,涂装设备,高温炉,工业机器人生产厂家 | Magnescale探规,Magnescale磁栅尺,Magnescale传感器,Magnescale测厚仪,Mitutoyo光栅尺,笔式位移传感器-苏州连达精密量仪有限公司 | 电杆荷载挠度测试仪-电杆荷载位移-管桩测试仪-北京绿野创能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水篦子|雨篦子|镀锌格栅雨水篦子|不锈钢排水篦子|地下车库水箅子—安平县云航丝网制品厂 | 氧化铝球_高铝球_氧化铝研磨球-淄博誉洁陶瓷新材料有限公司 | 建筑资质代办-建筑企业资质代办机构-建筑资质代办公司 | CTP磁天平|小电容测量仪|阴阳极极化_双液系沸点测定仪|dsj电渗实验装置-南京桑力电子设备厂 | atcc网站,sigma试剂价格,肿瘤细胞现货,人结肠癌细胞株购买-南京科佰生物 | 北京京云律师事务所| 医疗仪器模块 健康一体机 多参数监护仪 智慧医疗仪器方案定制 血氧监护 心电监护 -朗锐慧康 | 海鲜池-专注海鲜鱼缸、移动海鲜缸、饭店鱼缸设计定做-日晟水族厂家 | 鑫铭东办公家具一站式定制采购-深圳办公家具厂家直销 | 大连海岛旅游网>>大连旅游,大连海岛游,旅游景点攻略,海岛旅游官网 | 除甲醛公司-甲醛检测治理-杭州创绿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室内空气净化十大品牌 | 桨叶搅拌机_螺旋挤压/方盒旋切造粒机厂家-无锡市鸿诚输送机械有限公司 | 溶氧传感器-pH传感器|哈美顿(hamilton) | HYDAC过滤器,HYDAC滤芯,现货ATOS油泵,ATOS比例阀-东莞市广联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电动卫生级调节阀,电动防爆球阀,电动软密封蝶阀,气动高压球阀,气动对夹蝶阀,气动V型调节球阀-上海川沪阀门有限公司 | 英国雷迪地下管线探测仪-雷迪RD8100管线仪-多功能数字听漏仪-北京迪瑞进创科技有限公司 | 便携式高压氧舱-微压氧舱-核生化洗消系统-公众洗消站-洗消帐篷-北京利盟救援 | 北京发电机出租_发电机租赁_北京发电机维修 - 河北腾伦发电机出租 | 400电话_400电话申请_866元/年_【400电话官方业务办理】-俏号网 3dmax渲染-效果图渲染-影视动画渲染-北京快渲科技有限公司 | 施工电梯_齿条货梯_烟囱电梯_物料提升机-河南大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电子天平-华志电子天平厂家 | 集装袋吨袋生产厂家-噸袋廠傢-塑料编织袋-纸塑复合袋-二手吨袋-太空袋-曹县建烨包装 | H型钢切割机,相贯线切割机,数控钻床,数控平面钻,钢结构设备,槽钢切割机,角钢切割机,翻转机,拼焊矫一体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