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教案模板 > 優秀教案 >

2025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時間: 新華 優秀教案

好的教案應該有及時的教學反思,對本次教學過程中的優缺點進行總結和反思,為今后的教學提供經驗和啟示。什么才算好的2025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接下來給大家分享一些2025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供大家參考。

2025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篇1

一、教學目標:

1、學習并積累“鼻祖、曠野、隨心所欲”等詞語和優美語句。

2、了解藏戲的形成,體會藏戲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體會在表達上的特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默讀,了解藏戲的形成,體會藏戲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

難點:體會寫法,感受語言特點。

三、課時安排:

1課時

四、教學準備:

通過網絡或者圖書館等查詢藏戲的由來、歷史變化及主要劇目等相關信息;藏戲面具圖片。

五、教學過程:

一、明確目標,創景激趣

1、出示藏戲的有關圖片,配樂介紹:藏戲是藏族的傳統劇種,它簡單到沒有舞臺燈光和還不會結束??藏戲,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傳承下來。今天,我們就來了解藏戲是怎樣形成的,有著怎樣的特色。

2、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1、藏戲同其他劇種相比,獨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

2、學生快速瀏覽課文,畫出相關語句。(戴著面具演出;沒有舞臺;一部戲演三五天還沒有結束。)

3、朗讀品味,了解藏戲的特點

(一)讀第一部分,初步了解藏戲的特點

1、找讀前三自然段,說說你都聽出了什么。

(藏戲有三個突出特點;世界上這樣的劇種很少,而藏戲是其中之一;連續三個排比式的問句,更加突出了藏戲的特點,其中還有著民族的自豪感。)

2、練習朗讀后,找學生朗讀,要求分別讀出藏戲的特色;藏戲劇種的稀少;中國擁有藏戲的自豪。

(二)讀課文第三部分,具體了解藏戲的特點

1、默讀8自然段到最后,找與第一部分相對應的具體描寫。(8—16自然段寫的是藏戲戴著面具演出的特點;17—18自然段寫的是藏戲演出沒有舞臺的特點;19—20自然段寫的是藏戲一部戲要演出三五天的特點。)

2、自由讀8—16自然段,說說你進一步了解到了什么。

3、看圖片,結合具體的面具,說一說顏色象征了什么,對角色的什么特征作了夸張。

4、自由讀17和18自然段,結合“不要,只要”來體會藏戲以廣闊的大自然為背景,道具更是簡陋到了極點。

5、你想看藏戲嗎,為什么?(感受藏戲的自然、古樸、神秘這些獨特的魅力。結合看戲人,來體會輕松自然、隨心所欲帶給人們的藝術享受。)

(三)師生合作讀,感受藏戲特點和相呼應的詳略得當的表達方式。

1、師讀: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是戴著面具演出的呢?生讀:8—16自然段。

2、師讀: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在演出時沒有舞臺呢?生讀:17和18自然段。

3、師讀: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一部戲可以演出三五天還沒有結束的&39;呢?生讀:20自然段。

4、師生合讀:21自然段。

三、匯報交流,排疑解惑(了解藏戲的形成)

1、自讀后小組討論:唐東杰布的傳奇故事有哪些傳奇色彩

2、交流、生發:

(1)以弱抗強的傳奇:年輕的僧人→兇險的自然。結合“數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馬脫韁般的激流中,許多試圖過江的百姓,被咆哮的灌水吞噬”中帶點的詞,來體會雅魯藏布江的兇險,一個年輕的僧人想為百姓造福,要與天抗爭。這是勇敢的傳奇。

(2)創造奇跡的傳奇:一無所有→58座鐵索橋。通過7位姑娘組成的藏戲班子,以藝術和善良感召人們,大家由哄笑到獻出人力、物力、財力,在江上建了58座鐵索橋,來體會這種齊心合力,人定勝天的傳奇色彩。

(3)藝術的傳奇:僧人→藏戲的開山鼻祖。這人僅由7人組成的藏戲班子,開創了一個新的藝術。

四、回歸教材,評價小結

許多地區、民族,都有著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是中華文化的奇葩。藏戲,作為藏

族的傳統劇種,到幾百年后的今天,仍有著無窮的魅力,是寶貴的文化遺產。讓我們再一次齊讀開頭部分。

五、鞏固應用,拓展延伸

用自己的話寫一寫藏戲的形成及特色。

2025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篇2

教學要求:

1、認只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詞義,積累詞語。

2、聯系上下文,理解課文中的生字新詞。

3、抓信事例,體會狄仁杰護法、執法之公正。

4、體會狄仁杰護法之公正,感受其剛正廉明、執法不阿的政治家形象。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認識人物

1、商鞅南門立木,想方設法要取得老百姓的信任,目的就是為了在全國建立起一種誠信守法的良好社會風尚,從根本上保證變法的成功。一個國家要穩定要強大,人僅要老百姓自覺守法,還要執法者公正的執法、護法。今天我們就要學習狄仁杰公正護法的故事。

2、板書課題。

3、理解課題,初步識認人物。

狄仁杰(630-700年)生于唐貞觀四年(630年),卒于武則天久視元年(700年),唐代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字懷英。武則天時期宰相,杰出的封建政治家。應試明經科(唐代科舉制度中科目之一),從而步入仕途。從政后,經歷了唐高宗與武則天兩個時代。初任并州都督府法曹,轉大理丞,改任侍御史,歷任寧州、豫州刺史、地官侍郎等職。狄仁杰為官,如老子所言"圣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為了拯救無辜,敢于拂逆君主之意,始終保持體恤百姓、不畏權勢的本色,始終是居廟堂之上,以民為憂,后人稱之為"唐室砥柱"。他任掌管刑法的大理丞,到任一年,便處理了前任遺留下來的17000多件案子,其中沒有一人再上訴伸冤,其處事公正可見一斑,后人據此編出了許多精彩的傳奇故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出示導學提綱,引導自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找出文中的生字新詞,讀讀認認,加以理解。

(3)思考:文中講述了狄仁杰公正護法的幾個故事,練習用小標題概括。

2、學生獨立自學課文,再進行小組合作交流。

3、自學反饋,全班互動。

三、品析細節,體會護法之公正

1、問:狄仁杰身為大理寺的負責人,是怎樣公正護法的呢?

2、默讀課文,找出相關語句。

3、小組交流,互評、補充。

討論:狄仁杰如此不顧個人安危,犯言直諫是為了什么?

4、體會其中感情,指導學生讀出狄仁杰據法力爭時的話。

5、指導學生總結學習方法:

了解狄仁杰的言行——體會其如何公正護法——感悟其美好的品質——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6、利用總結出來的方法指導學生學習“剛正不阿懲罪人”“明察善斷護無辜”。

四、課堂小結

2025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篇3

教學要求:

1、學習并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老北京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喜慶氣氛,領悟民俗文化的教前豐富內涵。

3、學習課文有順序,詳略得當的表達。

重難點:

品味老舍語言風格,學習有順序,詳略得當的表達。

教前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1、交流關于春節的資料。

2、教師小結。

3、默讀課文

預設一:北京人是怎樣過春節的?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4、圍繞春節的熱鬧,作者寫了那些重要的日子的活動?

5、文章按什么順序為我們介紹北京春節?

學情預設:學生的回答有可能不按照時間的先后順序。

6、快速瀏覽全文,按照年前,過年,年后找出相應段落。

二學文

1、自由讀文章的第一部分,年前的北京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用一個詞來概括。

2、把讓你感到人們忙碌的地方畫下來.

3、交流

4、知道朗讀

5、從文章第一部分,你了解到那些習俗?

6、聯系生活談談你在春節前的這段時間都干些什么?

三生齊讀第二部分

預設二

1、過年最大的特點是什么?

2、過年時重點寫了那幾個日子?同事熱鬧,但鬧中各有不同。

3、除夕可以說是春節中的高潮,那時一番怎樣的景象?

4、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5、師小結:除夕是一種喜慶,團圓的熱鬧。

初一

1、指名讀第九自然段

初一全城都在休息,人們都在干什么?

2、聯系實際談談自己的拜年經歷。

3、師小結:

生觀看廟會圖,理解什么是廟會。

4、師總結并出示: 初一 悠閑快樂

5、指導朗讀

正月十五

預設三:

1、“元宵上市,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到了。”次前,什么時候出現過高潮?

2、從“又”字中你體會到什么?

3、北京春節的熱鬧景象一浪高過一浪,正月十五的熱鬧表現在哪?自由讀11——12自然段。

4、找出文中描寫花燈的句子,抓住重點詞談體會并指導朗讀。

學情預設:學生有可能不按文章先后順序去找,教師可根據學生的交流情況酌情學習。

5、出示燈展圖

6、除了這么多美麗的燈,還有什么?

總結十五燈火美麗

7、齊讀11——12自然段。

四、師導讀13自然段

過了元宵節,天氣轉暖,老北京的人們又開始了新一年的忙碌,一切又恢復了平靜,但老北京春節的熱鬧喜慶卻深深地印在了我們的腦海里。

五、引讀領悟寫法

2025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篇4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重要的文言實詞(方、引、善、遽、任、悖、涉、契、 刻舟求劍、惑等),理解詞的基本意義和語境意義。

2、積累“引嬰投江”和“刻舟求劍”等出自《呂氏春秋》的 成語,了解其典故,理解其寓意。

3、了解解釋說理、以小見大的手法。

能力目標

理解兩個寓言故事的含義,能夠用自己的語言講述這兩個故 事,并能用自己的語言簡單概括故事的哲理;了解“寓言”的特點。

情感目標

領悟兩則寓言故事的哲理,懂得做事不能主觀臆斷的道理。

教學重點:

了解寓言設喻的基本原則是“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即用 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來說明深刻的道理。

教學難點:

理解詞的基本意義和語境意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簡介《呂氏春秋》。 交流查找的有關《呂氏春秋》和預習課文的資料。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進入新課文作鋪墊。

二、老師范讀,學生齊讀課文

三、整體感知

1、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事?講述了怎樣的道理?請用簡潔的語言表述出來。

★家長依仗老話“有其父必有其子”的邏輯,強迫幼小的生命“游泳” 差點溺殺小生命,這則寓言告訴人們:說明“對象”變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手段也要隨之改變,否則會釀成大錯。

★楚人乘船渡江,劍掉入水中,他不是馬上潛水尋找而是在船上刻好記好等船停下再去尋找。船已行駛,而劍卻沉入江底,此時去找有什么用呢?這則寓言告訴我們:說明情況變化,解決問題的手段不能不變,否則會失敗。

2、作者(編者)對這兩則事是什么態度? 不認可、嘲諷、蔑視甚至批判!

四、精讀課文,理解感悟

1、提示重點掌握的詞語:方、引、遽、任等字的用法。

2、挖掘故事寓意,了解“以小見大”的寫法。 “引嬰投江”,對象變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果不變——“?!?。 “刻舟求劍”地點變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果不變——“惑”。

3、對學生的感想及認識進行評點,揭示故事的現實教育意義。

4、分別找出文中的敘述和議論部分。

5、通過比較找出兩則故事在上述各方面的異同點。

在教師的指導下,嘗試 進行兩則故事的比較分析。

同;

1、作者對兩則故事的態度相同

2、都告訴人們事情本身發生變化時,解決 問題的手段也應該隨之改變。

不同;

1、故事內容相異

2、說明對象不同

3、一個強調說明“對象”一個強調發 生地點。

五、延伸閱讀

1、讓學生走進文本深處,加深對寓意的理解,訓練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

2、朗讀感知“引嬰投江”“刻舟求劍”故事。組織學生品讀課文,并對學生 的朗讀作出評價。

六、布置作業

完成《點擊》

2025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讀懂含義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時間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段。

教學準備

1.課前查找有關朱自清生平事跡的介紹。

2.搜集有關珍惜時間的名人名言、故事。

一、釋題導入,質疑導學

1.出示課題,釋題?!按掖摇笔鞘裁匆馑??

2.根據課題,你能提出哪些問題?如課文中講的是什么匆匆?是怎樣的匆匆?等等。

3.把課題“匆匆”擴展成一個完整的句子。

二、初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1.自由讀課文,想想每一段分別講了什么內容。

2.小組討論交流,概括出每一段的主要內容。

3.全班交流,理清文章結構。

三、品讀課文,感悟作者情感

1.學習第1段。

學生自由朗讀,說說你喜歡哪些句子?為什么?

開篇三個排比句,寫出了自然界一些周而復始的現象。由此,提出問題,引人深思,激發興趣。

2.學習第2段。

讀句子“在默默里算著,八千多個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思考:在這句話中,“一滴水”和“大海”分別比喻什么?如果去掉“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可以嗎?為什么?

“頭涔涔”“淚潸潸”是什么意思?從這段話中,你體會到了些什么?

3.學習第3段。

學生自由讀課文。

小組討論:

文章是怎樣具體描寫日子來去匆匆的?

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提出來大家討論解決。

你讀懂了些什么?想想在我們的生活中有這樣的情況嗎?誰能照樣子補充上幾句?

全班交流。感受時間來去匆匆。

4.學習第4段。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資料展示:朱自清生平事跡以及“五·四運動”后的社會背景。

思考:此時作者想到了些什么?文中的“做些什么”“剩些什么”“留著些什么”是什么意思?

(引導學生圍繞“我們不能白白地浪費日子,不能白白地浪費時間,浪費生命,不能什么也沒做,什么貢獻也沒有”來說體會,談感受。)

讀到這里,你想到了些什么?

(引導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談珍惜時間,珍愛生命,有所作為。)

5.齊讀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為什么又一次提出這個問題?學完課文的你,能回答這個問題嗎?

6.同學之間交流珍惜時間的名人名言,名人故事。

四、總結全文,學習寫法

1.讀完這篇課文,你明白了一個什么道理?

2.在品讀課文時,除了讀懂課文內容外,我們還應注意些什么?(從閱讀內容想開去,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去思考。)

五、課外拓展

1.課外閱讀朱自清的散文。

2.把你喜歡的語句抄寫在積累本上。

3.仿照課文寫法,寫寫你對時間的感覺。

2025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篇6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正確讀寫和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喜慶氣氛。

3.學習課撓興承頡⑾曷緣玫鋇男捶ā?br>

學習重點

了解老北京風俗習慣,感受傳統年文化的獨特魅力

學習難點

品味老舍的語言風格,學習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準備

關于童謠的課件;歌曲《恭喜》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提示課題

1.同學們,你們喜歡過春節嗎?說說理由。(喚起學生對春節時熱鬧喜慶氣氛的回憶。)

2.讓我們來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樣過春節的。(播放動漫童謠: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滿街走。)說說你的感受。

3.現在,我們就跟隨作家老舍,走進老北京,過一個京味十足的春節,感受獨特的民風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整體感知,理清脈絡

1.自由讀通課文,把生字讀正確、句子讀通順,并同桌間互讀檢查。

2.請13名學生按自然段輪讀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畫出:作者寫了春節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動。

3.交流匯報,老師相機板書:臘八--臘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確老北京的春節從臘月初旬開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結束)

4.說說老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引導學生結合閱讀說出熱鬧、忙亂、喜慶、團圓等初步感受。)

三、交流探討,感受年味

1.春節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北京人過得是這樣熱鬧、開心,字里行間都彌漫著濃濃的年味。選擇春節中你印象最深的一個日子,反復讀一讀,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中批注。

2.小組內交流。

3.全班交流匯報

(1)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

A.爆竹的聲音,是春節特有的聲音,文中都有哪些地方寫到?(孩子們準備過年,第二件大事就是買爆竹;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天一擦黑,鞭炮就響起來;除夕鞭炮聲日夜不絕;正月初一,門前堆著昨夜燃放的爆竹紙皮;正月初一元宵節,小孩子們買各種花炮燃放,在家有聲有光地玩耍。)

B.整個春節都彌漫著爆竹的味道、煙火的味道,過年的熱鬧、火爆氣氛盡在其中,已經與傳說中恐嚇叫年的怪獸無關了。

(2)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

A.找讀文中描寫有關飲食的語句(臘八粥、臘八蒜;雜攔兒;二十三,把肉、雞、魚、青菜、年糕什么的都準備充足;除夕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在北京,家家過年時都吃餃子;正月十五,這一天,大家必須吃元宵啊。),說說體會(充足、豐盛)。

B.人們一年辛苦勞動之后,對自己勞動所得的展示與享用,洋溢著幸福感與滿足感。在香味四溢中,將年過得有滋有味。

(3)年的味道是開心的味道

A.正月初一逛廟會,元宵節的燈會。體會人們的輕閑、娛樂、高興的心態。

B.結合自己的實際,說說文中大人、小孩的快樂。

(4)總結,在整個春節的系列活動中,雖然有些繁文縟節,但地道的民俗中所包括的五味雜陳,蘊涵著最豐富的傳統,是耐得住咀嚼的味道。

四、品讀體味,感受民俗

1.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春節中最熱鬧、喜慶的日子。(除夕和正月十五)

2.認真讀第七自然段,聯系你過年時的感覺,說說怎樣理解除夕真熱鬧。

(是一種普天同慶的熱鬧--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門外貼好了紅紅的對聯,屋里貼好了各色的年畫;是一種通宵達旦的熱鬧--家家燈火通宵,不許間斷,鞭炮聲日夜不絕。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么人睡覺,都要守歲;是一種團團圓圓的熱鬧-在外邊的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

3.除夕夜可以說是春節中的高潮,在熱鬧、喜慶、團圓的氣氛中,有多少人今夜無眠。試著用你的朗讀來把它表現出來。

4.配《恭喜》樂曲朗讀,體現除夕真熱鬧。

五、作業:抄寫詞語

色味雙美

零七八碎

萬象更新

男女老少

燈火通宵

日夜不絕

萬不得已

截然不同

張燈結彩

各形各色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重溫過年的熱鬧氣氛

1.聽歌曲《恭喜》,回顧除夕。

2.除夕過后,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元宵節到了。元宵節最主要的活動,當然是賞燈。正如一首詩中所寫的那樣:滿城燈火耀街紅,弦管笙歌到處同。真是升平良夜景,萬家樓閣月明中。

二、走進元宵節,賞萬家燈火

1.如果說除夕是以家庭為單位的熱鬧,那么元宵節的燈會則是全民同慶的狂歡。認真默讀第11.12自然段,你能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燈特別的多。

(燈的數量多:處處張燈結彩,整條大街像辦喜事;有名的老鋪子要掛出幾百盞燈來。

燈的種類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還有)

2.想象一下,如果你走進了老北京的元宵燈市,都會看到什么燈。(請學生結合已有經驗,盡可能展開想像,如牛角燈、紗燈、玻璃燈、彩繪燈、走馬燈、紙燈、冰燈等,來體會老北京處處張燈結彩,燈市如晝的熱鬧景象。)

3.通過朗讀,把燈的多和人的高興表現出來。

三、領悟表達特點

1.快速瀏覽課文,從哪兒能體會到作者對年文化的熱愛。

(引導學生從具體語句中,感受老舍將自己的情感融于平易簡約而又頗有些幽默的口語化語言之中,如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色味雙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餃子整條大街都像辦喜事這的確是美好快樂的日子一眨眼,到了殘燈末廟等。)

2.作者是怎樣使春節這一民俗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

(一是按時間順序來有條理地寫春節,二是有詳有略,對于春節中的高潮部分進行詳細描寫,而其他部分則簡略介紹,使我們對通宵達旦的除夕和張燈結彩的元宵節,留下了非常深刻地的印象。)

3.對比寫法

閱讀課后的《閱讀鏈接》中兩段關于春節習俗的描寫,與課文的相關部分比較一下,看看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對你的習作有什么啟發。(第一段落采用了反話的寫法,淋漓盡致地寫出了年的忙碌與熱鬧,將各種風俗習慣融于其中。第二段則以較濃的抒情色彩寫出的喜慶與熱鬧的氣氛。)

四、拓展總結,布置作業

1.拓展閱讀

春節各地的習俗

春節是我國人民最重視的傳統節日,人們相信在此時吃些傳統飲食,能給自己和家人帶來好運:

東北地區的人進入臘月后會先殺一頭豬,請村里人吃一頓,以示慶祝。然后再包粘豆包、做豆腐。粘豆包多則上百斤,少的也有幾十斤,可以吃上一個冬天。大年初一和初五吃餃子。

西北不少地方的人吃餃子時,餃子皮不是一個一個搟出來的,而是將面搟成一個大片后用碗扣成的。

豫南一帶除夕的年夜飯吃到午夜,當新年的鐘聲敲響的時候再端上一盤魚,以示年年有余。初一早上,又將餃子和面條同煮著吃,面條代表錢串子,為發財之意。

上海人大年初一吃湯圓、年糕、蜂糕、米糕、云片糕等,寓言年年高、步步登高。另外,吃黃豆芽(也叫如意菜)象征萬事如意,吃發芽菜(用蠶豆泡發的)寓意發財。

四川除夕時,四川人一般都吃火鍋,初一早上吃湯圓,意為團團圓圓。

湖南人除夕會吃雞、肉、魚三樣。雞要求是雄雞,將其整只清燉,裝盤時要讓其頭昂起;魚要選用白鰱,將其燉好后再在上面撒滿紅紅的辣椒粉,象征年年有余、五谷豐登。

2.過年,講究的就是熱鬧、火爆、祥和。這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有著濃郁的民族特色,是我們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凝聚。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炎黃子孫都會吃團圓飯、守歲、拜年,帶著美好的心愿去辭舊迎新。但年的味道卻越來越淡,正在變成電視機前對一場春節晚會的觀看。請你結合《北京的春節》和自己所過的春節,寫一篇短文,談談感受或希望。

板書設計:

北京的春節獨特的民俗文化

臘八--臘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熱鬧

喜慶

團圓

祥和

2025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篇7

學習目標:

1、學會本課的`14個生字,正確讀寫和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老北京春節的風俗習慣,感受春節的熱鬧、喜慶氣氛。

3、揣摩的表達順序,體會詳寫、略寫的好處。

學習重點:了解老北京風俗習慣,感受傳統年文化的獨特魅力

學習難點:品味老舍的語言風格,學習有順序、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

教學準備:收集有關春節的習俗。

教學方法:聯系生活實際感悟法

教學過程:

一、了解單元內容,導入新課

1、了解單元導語:從今天開始,我們要進入第二組課文的學習了。請同學們讀一讀單元導語,看看這組課文安排了什么內容?

(1)本組課文主要是講不同地區的民風民俗。(板書:民風民俗)

(2)我們可以結合課文的學習開展調查活動,去了解節日、服飾、飲食、民居等方面的民風民俗。

2.了解課文安排。我們再看看課文的題目,看看圍繞“民風民俗”,本組教材安排了哪些內容?

二.談話導入,共話春節

1、導語:“鑼鼓喧天辭舊歲,爆竹聲中迎新春”,寒假里我們剛剛過完中國最隆重的節日——春節,我想春節的場面大家還歷歷在目吧。我記得小時候學的一首關于我們東北過春節的歌謠:“二十三過小年,二十四貼對聯,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吃豬肉,二十七殺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喝燒酒,三十走油,初一磕頭?!崩蠋熞苍诰W上下載了一首有關老北京過春節的歌謠:“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滿街走?!蹦銈兿胫览媳本┦窃鯓舆^春節的嗎?好,現在,我們就跟隨老舍走進老北京,重溫那京味十足的春節,感受那獨特的民風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2、師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

3、交流自己搜集到的關于春節的資料:

⑴關于春節的來歷:

春節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春節,是農歷正月初一,又叫陰歷年,俗稱“過年”。它是農歷一年的歲首,即正月初一,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按照我國農歷,正月初一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初一,到了民國時期,改用公歷,公歷的一月一日稱為元旦,把農歷的一月一日叫春節。春節不但是漢族最重要的節日,滿、蒙古、瑤、壯、白、高山、赫哲、哈尼、達斡爾、侗、黎等十幾個少數民族也有過春節的習俗。在此期間人們要舉行各種慶?;顒?,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如貼春聯、貼年畫、貼“?!弊?、剪窗花、蒸年糕、包餃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顒有问截S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文化內涵和傳統魅力的節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個節日。

⑵關于春節的習俗:祭灶掃塵貼春聯守歲鬧元宵等。

⑶關于春節的傳說:年的傳說歲的故事等。

4、小結:的確,春節到了,意味著春天將要來臨,萬象復蘇、草木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獲季節又要開始。人們剛剛度過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著春暖花開的日子,當新春到來之際,自然要充滿喜悅載歌載舞地迎接這個節日。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離家在外的孩子在過春節時都要回家歡聚。古都北京,過起春節來更是京味十足。今天,就讓我們隨著作家老舍共同去感受北京的春節。

三、.放手初讀,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輕聲朗讀課文,注意把生字讀正確,把句子讀通順,并同桌間互讀檢查。

2、下面,老師請13名同學按自然段輪讀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北京的春節是從哪一天開始,到哪一天結束?前后多長時間呢?(課文在第一自然段開頭寫了“照北京的老規矩,春節差不多從臘月初旬就開始了”,在最后一段又寫了“春節在正月十九結束了”。可見北京的春節時間特別長,有一個多月。)

3、默讀課文,合作填表。

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里,作者寫了春節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動?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然后小組合作,完成下面的表格‘一會兒再向大家匯報。(師出示表格)

時間風俗習慣

4、匯報交流,了解寫作的順序和春節的習俗。

5、根據表格的提示,同學們能發現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寫的嗎?(時間順序)

6、春節像一場大戲,在臘八粥的濃香中悄悄的拉開了序幕,請同學們速讀瀏覽,按照年前、過年、結束的順序找出相應的段落。

7、老舍先生寫了這么多關于老北京的民風民俗,那么老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的總體印象是什么?(板書:熱鬧喜慶團圓祥和)

四、交流探討,感受年味

1、過渡:春節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北京人過得是這樣熱鬧、開心,字里行間都彌漫著濃濃的年味。選擇春節中你印象最深的一個日子,反復讀一讀,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中批注。

2、小組內交流。

3、全班交流匯報:

⑴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

①爆竹的聲音,是春節特有的聲音,文中都有哪些地方寫到?

(孩子們準備過年,第二件大事就是買爆竹;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天一擦黑,鞭炮就響起來;除夕鞭炮聲日夜不絕;正月初一,門前堆著昨夜燃放的爆竹紙皮;正月初一元宵節,小孩子們買各種花炮燃放,在家有聲有光地玩耍。)

②整個春節都彌漫著爆竹的味道、煙火的味道,過年的熱鬧、火爆氣氛盡在其中,已經與傳說中恐嚇叫“年”的怪獸無關了。

⑵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

①找讀文中描寫有關飲食的語句:

(臘八粥、臘八蒜;雜攔兒;二十三,把肉、雞、魚、青菜、年糕什么的都準備充足;除夕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在北京,家家過年時都吃餃子;正月十五,這一天,大家必須吃元宵啊。),說說體會(充足、豐盛)。

②人們一年辛苦勞動之后,對自己勞動所得的展示與享用,洋溢著幸福感與滿足感。在香味四溢中,將年過得有滋有味。

⑶年的味道是開心的味道:

①正月初一逛廟會,元宵節的燈會。體會人們的輕閑、娛樂、高興的心態。

②結合自己的實際,說說文中大人、小孩的快樂。

⑷總結:在整個春節的系列活動中,雖然有些繁文縟節,但地道的民俗中所包括的五味雜陳,蘊涵著最豐富的傳統,是耐得住咀嚼的味道。

五、品讀體味,感受民俗

1、默讀全文,思考:課文為我們具體展示了北京春節哪些熱鬧、濃烈的畫面,你最喜歡其中的哪幾幅。

2、小組研讀:

⑴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反復讀一讀,劃出最能表現春節年味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寫在旁邊。

⑵小組內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交流自己的感受。

⑶根據小組交流的情況,自己再讀相關段落,補充完善自己的閱讀感在老舍先生詳寫的四天中,你最喜歡哪一天?選擇你最喜歡的那一部分,深入地讀文,讀到你印象最深的地方,你就把它畫下來,結合自己過年的感覺,簡單地寫一寫自己的感受,并且可以把你的感受和小組同學交流。

六、及時反饋,當堂驗收

色味雙美零七八碎萬象更新男女老少燈火通宵

日夜不絕萬不得已截然不同張燈結彩各形各色

【板書設計】

北京的春節──獨特的民俗文化

臘八—臘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熱鬧喜慶團圓祥和

2025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篇8

一、復習導入,重溫過年的熱鬧氣氛。

1、聽歌曲《恭喜》,回顧除夕。

2、除夕過后,春節的又一個高潮元宵節到了。元宵節最主要的活動,當然是賞燈。正如一首詩中所寫的那樣:滿城燈火耀街紅,弦管笙歌到處同。

二、走進元宵節,賞萬家燈火。

1、如果說除夕是以家庭為單位的熱鬧,那么元宵節的燈會則是全民同慶的狂歡。認真默讀第11.12自然段,你能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燈特別的多。

2、想象一下如果你走進了老北京的元宵燈市,都會看到什么燈。(請學生結合已有經驗,盡可能展開想像,如牛角燈、紗燈、玻璃燈、彩繪燈、走馬燈、紙燈、冰燈等,來體會老北京處處張燈結彩,燈市如晝的熱鬧景象。)

3、通過朗讀,把燈的多和人的高興表現出來。

三、領悟表達特點。

1、快速瀏覽課文,從哪兒能體會到作者對年文化的熱愛。

2、作者是怎樣使春節這一民俗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

(一是按時間順序來有條理地寫春節,二是有詳有略)

3、對比寫法。

閱讀《閱讀鏈接》中兩段關于春節習俗的描寫,與課文的相關部分比較一下,看看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對你的習作有什么啟發。

四、拓展總結,布置作業。

1、拓展閱讀:

閱讀春節各地的習俗。

2、選擇和春節有關的好詞佳句積累下來。

3、小練筆:

結合《北京的春節》和自己的實際寫一寫你是怎樣過春節的。

板書設計

北京的春節

臘八--臘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熱鬧喜慶團圓祥和

2025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篇9

教學目標

1.會寫“宮、侯”等8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結合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古詩描繪的景象和表達的思想感情。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導入新課:春色是美好的,人們希望自己的生活也如春光一樣,安靜美好。杜甫借花、蝶、鶯來歌頌春,一起背誦《江畔獨步尋花》。我們再走入春天的長安城去看看寒食節的景象吧。

2.知詩人,解詩題。

韓翃,字君平,南陽(今屬河南)人。天寶進士。官至中書舍人,“大歷十才子”之一。原有詩集,后散佚,明人輯有《韓君平詩集》。

寒食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每年清明節的前1~2天,節日期間不能生火做飯。

二、讀準字音,自學生字、詞語。

1.自學“御、暮”兩個漢字。指導學生從意義上區分“暮、幕”,從而理解“日暮”的意思。

2.指名讀詩,要求讀準、讀通。

3.再讀詩句,畫出停頓、重音。

三、再讀古詩,感悟詩意。

(一)連詞成句,讀懂詩意。

1.想想每個詞的意思,遇到不會的怎么辦?(查字典、看注釋)

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寒食:寒食節,在冬至后的第105天,清明節前1~2天,節日期間不能生火做飯。

御柳:皇帝御花園里的柳樹。

漢宮:這里用漢朝皇宮來指唐朝皇宮。

傳蠟燭:寒食節禁火,但朝廷傳賜蠟燭給公侯之家,受賜的可以點火。

五侯:這里指天子寵幸之臣。

2.把詞語連成句子,小組內說說這句話的意思。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p>

暮春長安城處處柳絮飛舞、落紅無數,寒食節東風吹拂著皇城中的柳樹。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p>

傍晚漢宮傳送蠟燭賞賜王侯近臣,裊裊的輕煙飄散到天子寵臣的家中。

3.全班匯報。(你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問題?)

(二)展開想象悟詩情。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p>

1.指名讀第一句。出現在你眼前的是什么景象?(板書:飛花御柳)

2.“飛花”是什么情景?“無處不飛花”寫出了花的什么特點呢?(落花隨風飛舞,寫出了花的輕盈美麗。)

①不說“落花”而說“飛花”,這是明寫花而暗寫風。一個“飛”字,意蘊深遠。由此我們可以充分體會到詩人煉字的功夫。

②指導讀出花飛柳搖的美。

③用雙重否定的句式極大加強了肯定的語氣,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濃郁春意之中的盛況。

3.交流寒食節有哪些習俗。(寒食節禁火、吃冷食。)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4.日落天黑時,長安城里又是一番怎樣的情景呢?指名讀第二句。

5.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想說的?(板書:蠟燭?輕煙)

四、補充資料,加深理解。

1.補充課前搜集到的資料,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用自己的觀點去理解這首詩的含義。

2.寒食節民間禁火,而漢宮卻傳燭賜火,這說明了什么?

(皇帝特許重臣“五侯”可破例燃燭并直接自宮中將燃燭向外傳送,諷喻皇宮的特權以及宦官的專寵。)

五、熟讀成誦,拓展延伸。

1.朗讀全詩,熟讀成誦。

2.課下搜集這首詩的寫作背景,和同學交流你自己的見解。

板書設計

寒食

以漢喻今流露不滿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展示牛郎織女故事圖,提問:這是什么故事?請同學們講一講牛郎織女的故事。

2.導入新課:今天我們就來學一首跟這個故事有關的詩《迢迢牽牛星》。

3.板書課題,解釋題意。(選自《古詩十九首》。作者不詳,寫作時代大約在東漢末年。迢迢,遙遠。)

二、初讀古詩,掃清字詞障礙。

1.借助拼音自由讀詩。同桌互讀,集體交流。指導學生讀好以下詞語。

迢迢(tiáotiáo)皎皎(jiǎojiǎo)擢(zhuó)素手

札札(zházhá)機杼(jīzhù)脈脈(mòmò)

2.重點指導書寫“素、章、盈、脈”四個生字,注意字的占格和筆順。

3.熟讀古詩,讀出詩的節奏。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三、結合注釋,理解詩意。

1.借助注釋,理解每句詩的意思,小組內交流。

2.全班匯報。

①匯報詞語意思。

迢迢:遙遠。

牽牛星:隔銀河和織女星相對,俗稱“牛郎星”,是天鷹星座的主星,在銀河東。

皎皎:明亮的樣子。

河漢:銀河。

河漢女:指織女星,是天琴星座的主星,在銀河西??椗桥c牽牛星隔銀河相對。

擢:伸出,抽出。

素:白皙的。

札札:織機發出的響聲。

機杼:織機的梭子。

章:有花紋的紡織品,這里指整幅的布帛。

零:落下。

幾許:多少。

盈盈:形容清澈。

脈脈:用眼睛表達情意的樣子。

②連詞成句,交流每句詩的意思。

(看那天邊)遙遠的牽牛星,明亮的織女星。

(織女)伸出細長而白皙的手,正擺弄著織機(織布),發出札札的織布聲。

(她思念牛郎,無心織布),因此一整天也沒織成一整幅布帛,眼淚像下雨一樣落下來。

銀河又清又淺,相隔又有多遠呢?

雖只隔一條清澈的河水,但他們只能含情凝視而不能用話語交談。

四、品讀感悟,體會情感。

1.再讀古詩,與同學交流詩文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織女與牛郎被銀河阻隔,不能相見的哀傷與不幸的情感。)

2.詩中哪些地方體現了織女的哀傷與不幸的情感?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五、熟讀成誦,拓展延伸。

1.熟讀成誦,小組交流:詩中的織女給你留下什么印象?(美麗、勤勞、孤獨、哀怨、痛苦)

2.推薦閱讀《牛郎和織女》。

板書設計

迢迢牽牛星

美麗、勤勞、孤獨、哀怨

第三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貼出圖片(一個寧靜、美麗的夜晚,一輪玉盤似的月亮高懸夜空),你看到了什么?

看到月亮,你想到了什么?激發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可誦讀關于月亮的古詩)

2.導入新課: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另一首關于月亮的詩《十五夜望月》。

二、釋題意,明作者。

1.十五夜: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的夜晚。

2.王建,字仲初,許州(治今河南許昌)人,唐進士,曾任昭應丞、渭南尉。一生困頓,晚景尤其凄涼。早年以宮詞著稱,中年后,詩風轉變,其樂府詩多方面地反映勞動人民的生活面貌,揭露統治階級的暴行。語言通俗明晰,凝練精悍,風格簡括爽利,善用七言歌行體。

三、初讀古詩,掃清字詞障礙。

1.借助拼音自由讀詩。同桌互讀,集體交流。

2.重點指導書寫“棲、鴉”兩個生字,注意“棲”字右面是“西”,不要加橫。“鴉”是左右結構,注意書寫時筆畫的穿插避讓。

3.熟讀古詩,讀出詩的節奏。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四、結合注釋,理解詩意。

1.借助注釋,理解每句詩的意思,小組內交流。

2.全班匯報。

①匯報詞語意思。

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地白: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鋪了一層白霜。

棲:歇,休息。

冷露:清冷的露珠。

濕:打濕。

秋思:秋天的情思,這里指思鄉懷親的思緒。

②連詞成句,感悟詩意。

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鋪上了一層白霜,樹枝上棲息著烏鴉。

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濕庭院中的桂花。人們都在望著今夜的明月,不知那秋天的思念之情會落到誰家?

五、品讀感悟,體會情感。

1.文中寫了哪些傳統習俗?(八月十五望月)你還知道哪些傳統習俗?

2.再讀古詩,與同學交流: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八月十五游子的思鄉之情。)

六、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熟讀成誦,感悟古詩表達的情感。

2.課下搜集描寫中秋節習俗的古詩或思鄉的古詩,與同學交流。

板書設計

十五夜望月

望月興嘆

2025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篇10

【設計理念】

1、以讀、評、議為主要方式,促進學生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深入體會作者由于時光流逝而產生的悲傷、惆悵、無奈之情。

2、以學生的生活體驗與作者的感受為切入點,激發學生與作者的感情共鳴,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珍惜生命、提升人生價值的意識。

3、運用電教媒體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恬淡、優美的畫卷和憂傷低沉的樂曲中受到感染與熏陶。

4、引導學生采用合作、討論、探究的方式獲取情感體驗,得出自己的觀點。允許學生合作討論中發表不同的意見,實現個性化的閱讀。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六個生字,正確讀寫詞語。

2、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錄自己喜歡的句子,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時間。

【教學重點】

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時間。

【教學難點】

領悟作者對虛度時光感到無奈和惋惜,卻又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復雜心情。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1、“光陰似箭、日月如梭”這些詞是用來形容什么的?你能不能也用一些詞或者句子來形容時間?

2、學生發言。

二、總體把握

1、教師小結過度:

大家談得真好!時間就象同學們說的那樣,總是匆匆而過,不留痕跡。那點點滴滴、分分秒秒的時間究竟是怎樣流走的呢?我們一起來欣賞朱自清的《匆匆》。一邊聽一邊思考:在作者的筆下,時間是怎樣流走的?面對時間的流逝,作者是什么樣的心情?

2、學生欣賞課件。

3、學生劃出描寫時間流走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讀。

4、小組討論匯報:作者的時間是怎樣流逝的。

5、看著時間悄悄流走,作者的心情怎樣?有感情的朗讀相關句子。

三、討論探究

1、小結過度:

在作者的眼中,8000多個日子在不經意間悄然流走。那我們從出生到現在,也有4000多個日子悄無聲息地溜走,你們同作者有過同樣的經歷和感受嗎?

2、抽學生說。

3、出示課件。(關于人一生可以做什么事的資料)

4、小組討論交流:

時光既然如飛馳的馬車,匆匆而過,我們該如何把握好分分秒秒的時間呢?

5、學生用座右銘小結本環節。

四、進入角色

1、學完課文,你想象一下,假如你是作者,你會在怎樣的環境里怎樣讀這篇文章?

2、抽學生讀。其他學生評議。

五、小結質疑

1、學過這篇課文,你知道了什么?你還想知道什么?

2、學生回答。

六、課外延伸

課后讀一讀朱自清的《綠》、《春》、《荷塘月色》。

2025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篇11

一般常態教學目標:

通過“讀—述—析 ”的形式,讓學生能夠用自己的語言講述這個故事,理解本文的寫作特色,學習先作分析再下結論的說理方法。

基礎知識積累目標:

積累重要的文言實詞( 器、用、惡、妖等),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閱讀需要突破的核心問題設計:

荀子是怎樣一步一步分析“言”和“行”的關系?他認為“言”和“行”之間是怎樣的關系 ?

口語訓練的設計:

有感情的朗讀,背誦。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行”應該包括哪些內容|?

寫作訓練的設計:

把本文改寫成一篇現代漢語的議論文。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讓學生交流其預習作業:查找關于荀子的資料。

二、 自讀課文:

1、 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自讀課文。

2、 交流互答自讀中的困難、

3、 梳理積累重要的實詞。

三、 復述課文:

請學生嘗試用自己的話來復述本文(先小組講述再抽選講述)。

四、請學生思考、討論 :(1) 作者將“言”和“行”的表現分成了幾類?(明確:四類)

一、 能言、能行

二、 不能言、不能行

三、 能言、不能行

四、 言善、行惡

(2)對這四種情況作者分別是什么態度?(請分別用一個字概括)

明確:敬、愛、任、除

(3)我們很容易看出作者對“能言、能行”者的贊美和“言善、行惡”者的厭惡,那么另外兩種人作者是否全盤肯定或者全盤否定呢?為什么?從中你明白了什么?(學生討論交流)(明確:辨證的看事物,取長補短)

五、口語訓練:說說荀子認為“言”和“行”應該是怎樣的關系?你如何認為?

結合日常生活:說說文章中的道理。

六、熟讀、背誦本文:品味本文“先分析再下結論”的說理方法。

七、作業:

推薦閱讀荀子的其它文章:《勸學》體會荀子議論性文章的嚴密結構和有力論證。

完成“抄、釋、譯”作業和練習冊。

附:電子課文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

《荀子》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國寶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國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國用也??谘陨?,身行惡,國妖也。治國者敬其寶,愛其器,任其用,除其妖。

2025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篇12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

1.學習重點文言詞語,解讀各則語錄,培養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論語》的有關知識,明確其在歷的價值。

3.學會朗讀背誦文言文,掌握學習古文的方法。

過程和方法目標

1.通過合作探究、體驗反思學習經典的原創精神。

2. 聯系自身學習經歷,體會課文豐富精彩的內蘊,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能夠正確認識并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度;激發熱愛民族經典文化的熱情。

教學重點:

1.通過學習重點文言詞語,理解各則語錄,培養學生閱讀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結合本文的學習認識并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態度;激發熱愛民族經典文化的熱情。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所蘊含的深刻哲理,并培養學生把所學知識、道理付之于實踐的意識。

教學方法:

誦讀法、合作探究學習法;分類整理歸納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用時:

三課時

教學要點:

學習、理解并背誦前三則

教學步驟:

一、導入

同學們,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在它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曾出現過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為我們留下了極寶貴的文化遺產,《論語》就是其中的一部輝煌的巨著,它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對我國的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即使在今天,它依舊光芒四射,熠yì熠生輝。現在就讓我們懷著一種自豪的心情來研讀它的節選部分《〈論語〉十二則》。

二、作家、作品簡介

《論語》是我國古代文獻中的一部巨著,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對我國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產生了巨大影響。即使在今天,其精華部分依然為人們所效法。現在我們就來學習它的節選部分《〈論語〉十則》。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學學派的創始人。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愛人”。他把“仁”作為行仁的規范和目的,使“仁”和“禮”相互為用。主張統治者對人民“道之以德,齊之以禮”,從而再現“禮樂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進而實現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他不求仕,集中精力從事教育及文獻整理工作。一生培養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藝(禮、樂、射、御、書、數)者七十二人。在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一整套教育理論,如因材施教、學思并重、舉一反三、啟發誘導等教學原則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教學精神,及“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和“不恥下問”的學習態度,為后人所稱道。 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經其弟子和再傳弟子整理編成《論語》一書,成為后世儒家學派的經典。

三、初讀前三則,掃除語言障礙

人不知而不慍(yùn) 不亦說(yua邑)乎 三省(xǐng)吾身 傳(chuán)不習乎

1.教師朗讀示范。學生體會語氣、語調、停頓等。

2.學生自由朗讀,齊讀。

四、探究學習、理解并背誦前三則

第一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1.結合注釋理解課文,把握重點字詞。 時:按時; 說:愉快、高興; 朋:志同道合的人; 知:了解; 慍:發怒、生氣; 君子:道德上有修養的人。

2.小組合作翻譯 譯文 孔子說:“學了又按時練習,不是很喜悅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是很快樂嗎?人們不了解我,我卻不怨恨,不生氣,不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嗎?”

3.理解這則文字所講內容。 第一句講的是學習的方法。第二句講的是學習的樂趣。第三句講的是為人態度,屬于個人修養范圍。

4.朗讀、背誦。

第二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1.結合注釋理解課文,把握重點字詞。 三:多次; 省:反省; 為:替、幫; 謀考慮事情; 忠:盡心竭力; 信:真誠,誠實; 傳:老師傳授的知識; 習:溫習。

2.小組合作翻譯 譯文 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謀劃是否盡心竭力呢?跟朋友往來是否誠實呢?老師傳授的學業是否復習過呢?” 3.理解這則文字所講內容。 討論思想品德修養。

4.朗讀、背誦。

第三則

子曰:“吾十又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p>

1.結合注釋理解課文,把握重點字詞。

(1)有:同“又”。

(2)立:站得住的意思。

(3)不惑:掌握了知識,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4)天命:指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5)耳順:對此有多種解釋。一般而言,指對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見也能正確對待。

(6)從心所欲不逾矩:從,遵從的意思;逾,越過;矩,規矩。

2.小組合作翻譯 譯文 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于學習;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歲懂得了天命;六十歲能正確對待各種言論,不覺得不順;七十歲能隨心所欲而不越出規矩?!?/p>

詳解 孔子說:“我童年學習,到了十五歲時立下了求學的志向,三十歲時學問和處事都可以在社會上立身了。四十歲時學問上的問題都能清楚明白,立身處事有堅定的原則,不會被外界左右。五十歲時我知道了天命,知道了天給予我的使命職責和命運。六十歲時我聽到順耳話能夠分辨是非,聽到逆耳話能夠理解他人,對各種人的各種話都能分辨取舍。七十歲時我的心靈和行為都達到了自由王國的境地,行隨心至,從不越過仁的規范。”

3.理解這則文字所講內容。

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學習和修養的過程。這一過程,是一個隨著年齡的增長,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過程。就思想境界來講,整個過程分為三個階段:十五歲到四十歲是學習領會的階段;五十、六十歲是安心立命的階段,也就是不受環境左右的階段;七十歲是主觀意識和作人的規則融合為一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道德修養達到了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養過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擊,要經過長時間的學習和鍛煉,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第二,道德的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覺地遵守道德規范,而不是勉強去做。這兩點對任何人,都是適用的。 拓展:“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子,七十古來稀,八十為耄耋之年”常用來指代年齡。

4.朗讀、背誦。

作業布置:

復習、背誦前三則。

2025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篇13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深入體會小人魚的內心活動,感受她執著地追求幸福生活的精神和勇敢、善良的品質。

3.認識生字“娶”,積累課文中的好詞佳句。

教學重、難點

體會小人魚的內心活動,感受她執著地追求幸福生活的精神和勇敢、善良的品質。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簡介作者、激發興趣

1. (課件出示美人魚的銅像)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入口處的海面上,有一座銅像冒出水面——它告訴人們這就是丹麥。但銅像既不是丹麥的開國元勛,也不是丹麥某一個王朝的杰出英雄,而只是一個普通的女孩。她坐在一塊石頭上,若有所思地望著大海。她在沉思什么呢?誰也猜不出來。她沒有腿,只有一條魚尾。原來她是人魚 ——“海的女兒”,是丹麥作家安徒生所寫的一篇童話中的主人公。丹麥人民就是以這種方式來表達對安徒生的崇敬。說起安徒生,同學們的話比我還多,說說你對他有哪些了解?

2.生交流搜集到的有關安徒生的資料。

3.過渡:安徒生一生中共寫了170多篇童話故事,讀過的每個作品都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今天讓我們再一次走進他的童話世界。(板書課題)

【學生交流查閱的資料,豐富、共享資源。同時,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為下面的閱讀做準備。】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流利。

2.瀏覽課文,思考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課文思路。

讀書后匯報交流,教師相機與學生共同梳理:課文主要寫了小人魚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但是,為了不傷害別人的生命,不僅放棄了愛情,還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的感人故事。

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全文可以分成這樣幾部分:

(1)故事的序幕:引出本文的主人公——憧憬人間幸福生活的小人魚;

(2)故事的開端:小人魚救出王子,并愛上王子;

(3)故事的發展:小人魚為獲得王子的愛情而忍痛服藥,變成人形;

(4)故事的高潮:小人魚的愛情失敗,但又不愿加害王子;

(5)故事的結局:小人魚化成泡沫;

(6)故事的尾聲:小人魚超生到精靈的世界。

三、再讀感悟,加深體會

1.指名讀文前提示,明確閱讀任務。

(1)小人魚在追求幸福的過程中,承受了哪些痛苦?最后她成功了嗎?

(2)這個故事的結局讓你感悟到了什么?

2.學生默讀課文,思考上面的問題。在相關的段落旁可以做適當的標注。

3.學生交流讀書收獲。

在交流的過程中,重點引導學生體會小人魚矛盾而復雜的內心活動,感受小人魚的善良以及對幸福生活的追求。

重點語段的預設:

(1)“小人魚知道了這個消息,覺得她的心在碎裂。她知道王子結婚后,自己就會變成泡沫。為了王子,她離開了她的家庭,她交出了她美麗的聲音,她每天忍受著巨大的痛苦,然而王子卻一點兒也不知道。”

“心在碎裂”,極言小人魚的傷心和委屈。為了王子,離開了家庭,她承受著離家之痛;為了王子,被貪心的巫婆要去了美麗的聲音,她承受變啞無聲之痛;為了王子,魚變人,她承受著肉體之痛;她所做的一切王子卻一點也不知道,她承受著感情之痛;用王子的血可以復活自己,要么自己死去變成泡沫,她承受著生命抉擇之痛。

(2) “小人魚掀開紫色的帷帳,看到那位美麗的新娘把頭枕在王子的懷里睡著了。她向尖刀看了一眼,然后又把目光轉向王子。刀尖在小人魚的手里抖動著。忽然,小人魚把刀子遠遠地向浪花里扔去?!∪唆~最后模糊地看了一眼王子,然后跳到了海里,她覺得她的身體在一點點融化成為泡沫……”

看新娘,這是奪走她幸福的女人;看尖刀,把目光轉向王子,要么用王子的血讓自己復活,要么自己死去變成泡沫;“刀子在小人魚的手里抖動著”,具體的描寫,細致地刻畫出小人魚復雜而矛盾的心理。在這生命抉擇的時刻,善良、崇高的小人魚選擇了自己化成泡沫?!白詈竽:乜戳艘谎弁踝印保窃谙蜃约荷類鄣娜嗽E別,向自己的生命訣別。

在討論“最后小人魚成功了嗎”這個問題時,要允許學生個性的理解:可以說她沒有成功,因為她沒有得到王子的愛情,王子與別人結婚了,而她自己變成了海上的泡沫;也可以理解為她是成功的,盡管最后小人魚變成了海上的泡沫,但是在追求愛情和幸福的過程中,因為她的勇敢、善良,被超生到了精靈的世界,她的精神,在這個世界上永存。

四、讀寫結合、感情升華

1.選擇課文中自己感興趣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讀。

2.練筆:小人魚變成了透明的小天使在天空飛翔著,在世界的上空撒播著快樂微笑和愛心……小人魚會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請你試著寫一寫。

五、拓展延伸

1.閱讀《小學語文閱讀資源》中的選文《誰是最可愛的人》,讀后和同學交流自己的感受。

2.課外閱讀《安徒生童話》,在閱讀欣賞課上再交流讀童話的心得。

2025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篇14

教學目標:

掌握孟子的文學常識及其政治主張,準確把握文章的寫作意圖推行孟子心中的仁政。

理清論證思路,掌握通過類比論證、正反論證、舉例論證的方法證明觀點的方法。

體會論證過程中雙重否定句、排比句的表達效果。

教學重點:掌握通過類比論證、正反論證、舉例論證的方法證明觀點的方法。

教學難點:準確把握文章的寫作意圖,掌握通過類比論證、正反論證、舉例論證的方法證明觀點的方法。

教學流程:

一、導入

1、復習: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是誰?

儒家學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你認為什么叫做“仁”?

2、孔子處于春秋末期,春秋之后就進入了戰國時代,“戰國”二字體現了當時怎樣的時代特點?你認為戰國的國君最關心的是什么?

3、身處戰國的孟子是繼孔子之后儒家的又一位代表人物,面對一心只想通過戰爭征服他國的戰國君王們,智慧又擅長辯論的孟子會用什么辦法來推行儒家“行仁政,愛百姓”的政治主張呢?他是怎么把齊桓公、晉文公、梁惠王、滕文公等各國君主 “騙”得一愣一愣的呢?今天我們這節課與其叫《天時不如地利》,不如叫做“狡猾的孟子”

二、初讀課文、翻譯疏通

1、自讀課文,讀出孟子向君王游說說理時的自信。

2、集體朗讀,讀出說理的氣勢,注意排比句的朗讀方法。

3、同學互譯,圈劃不理解的字詞句,互助解答

4、指名翻譯,重點強調。

城、郭、是、池、環、兵、委、去、域、親戚、至、順

畔、夫

三、把握中心

1、你認為孟子寫這篇文章的真實目的是什么?(是為了教君王如何攻擊別的國家嗎?)從文章中哪些句子可以讀出孟子的真正想法?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道”的本意是“道路”,后來引申為“方法、法則”的意思。結合孟子的政治主張,你認為孟子這里談到的“人和”之“道”具體指什么?

施仁政、民貴君輕——愛百姓

這是使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的“道”

3、本文的論證中心是“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合”,要表達的道理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寫作的意圖是規勸當時的統治者施行仁政。

4、作為一篇議論文,一般會有提出論點、分析論證、得出結論的議論過程。本文孟子是如何提出論點、分析論證、得出結論的?再讀文章。

四、論證過程

1、在戰亂不止,各國之間你死我活的戰國時代,如果說施行仁政的大道理,君王會不會采納呢?善辯又有些“狡猾”的孟子采用了什么辦法?

通過軍事引起君王的興趣,再通過層層說理慢慢將君王引入自己設下的“仁政”的“圈套”。

2、孟子是如何從軍事角度說明“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第二小節、第三小節與第一小節之間是怎樣的關系?

舉出事實論據,分別舉例論證: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第二小節與第三小節論述的角度有什么不同?孟子在這里使用雙重否定句想要起到怎樣的表達效果?

正反論證,加強說服力。 雙重否定句增強語氣。

4、你認為為什么在天時、地利、人和這三者中,人和的作用?

內因是事物發展變化的依據,外因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條件。 內因決定外因。

有了“人和”,其他問題能夠通過集體的智慧和力量迎刃而解。

5、孟子講完軍事之后,將“人和”最重要的道理類比到了治國的領域之中,在第四小節作者主要采用了講道理的方法,屬于道理論證。文中的排比句起到怎樣的表達效果?

道理論證;增強語勢,更有說服力

6、那么孟子認為怎樣才能“人和”呢?孟子又是如何進一步論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的?

正反論證。

7、至此你認為孟子的道理說清楚了嗎?請理出孟子的論證過程。

8、“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這句話是主張打仗的還是不主張打仗的,為什么?

看似教君王怎么打仗,其實文字背后的意思是說,真正的君子是不會隨隨便便打仗的,君子愛好和平,只有萬不得已才打仗,如果君王熱衷于打仗,那你就不是君子——可見孟子的“狡猾”

五、復習總結

1、請同學們回顧以下,孟子是怎樣從吸引君王的興趣開始一步一步引導君王,最終把君王引向孟子實行“仁政”的政治主張的?

君王聽說孟子要談論打仗的辦法,一定認真聆聽,經過孟子從正反兩個方面舉例論證,以及從軍事類比到治國方略,便會被孟子嚴密的論證牽著鼻子走,打心底里認為要打勝仗,治理好國家確實需要“人和”。這時,落入孟子事先布置好的圈套的君王自然而然就要追問“人和”的方法到底是什么了。孟子提出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并從正反兩個方面加以論述。

2、通過這篇文章,你學到了哪些論證自己觀點的方法?

3、聯系實際生活,談談你從“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獲得了哪些啟示?

2025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篇15

教學目標:

1、了解諸子百家及《呂氏春秋》的有關文化常識,掌握文中的文言實詞。

2、通過對比閱讀掌握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篇幅短小,先敘事后議論的特點

3、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及其顯示意義,并培養創造性擴寫的能力

教學重點:落實文言實詞;通過對比閱讀掌握中國古代寓言故事特點。

教學難點: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并理解其顯示意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背誦《論語八則》,思考:《論語八則》《天時不如地利》有什么相同點?

2、后世儒家給孔子和孟子的尊稱分別是什么?(圣人,亞圣)

3、你還知道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中的哪幾家?能否說說他們的代表人物?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論語》《孟子》《荀子》——禮樂仁義

道家:老子、莊子——《老子》《莊子》——自然、無為

墨家:墨子——《墨子》——兼愛、非攻

法家:韓非——《韓非子》——嚴刑峻法

兵家:孫臏——《孫子兵法》——戰勝

名家

陰陽家

農家

小說家

縱橫家

雜家:呂不韋——《呂氏春秋》——博采眾長

二、介紹《呂氏春秋》

1、秦國呂不韋組織門客所著。呂不韋原來是一個大商人,后來成為了秦國的丞相。他廣招門客,據稱有三千人之眾。呂不韋讓他們各抒己見,相互討論,最后寫成了《呂氏春秋》

2、《呂氏春秋》包含了政治、經濟、文化、哲學、倫理、軍事、醫學、文學等各方面的龐雜理論體系?!秴问洗呵铩肪C合諸子百家,總結歷史經驗,為秦國統一中國建立中國歷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國家奠定了思想基礎。

3、《呂氏春秋》行文簡短精煉,直擊要害,往往用小故事小寓言來揭示道理。呂不韋在寫完這本書后,將它掛在城門口,說誰能將這本書添上、去掉、刪改一個字,就可以立即賞賜千金。結果很久都沒有人敢來領賞,這就是“一字千金”的故事。

三、初讀《引嬰投江》《刻舟求劍》

1、學生齊讀,讀出作者的態度

2、自讀課文,說說這兩篇文章講了怎樣的事?作者有怎樣的態度?

3、翻譯課文

四、比較閱讀

1、這兩則故事同屬于《呂氏春秋——察今》這一章節中,說說這兩篇文章有什么相同之處?(可從針對的錯誤情況、作者的態度思想、文章寫作結構特點、文章語言特點等方面考慮)

A、針對的錯誤:以不變的僵化的眼光看待問題

B、作者的態度:批判否定,認為人的思想要隨著事物的變化而變化。

C、寫作思路:先敘述錯誤可笑的事件,進而指出他們的錯誤,最后提出自己的觀點。

D、結構特點:先敘事,后議論

E、語言特點:通過反問句、雙重否定句加強語氣。

2、這兩則故事有什么不同之處

a、針對的錯誤:前者是以僵化的眼光看待不同的事物,后者是認為事物是不會發展變化的,以一成不變的眼光看待同一事物。

b、語言特點:前者設問句,后者雙重否定句。

3、你認為作者寫這兩篇文章的用意是什么?

4、你認為文中所說的道理到現在還有顯示意義嗎?你能結合當下的例子或自身的經歷談一談嗎?

五、拓展遷移

1、閱讀《循表夜涉》,歸納異同,理解最后一段“先王之法”的意義。

荊人欲襲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荊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軍驚而壞都舍。向其先表之時可導也,今水已變而益多矣;荊人尚猶循表而導之,此其所以敗也。今世之主,法先王之法也,有似於此。其時已與先王之法虧矣,而曰“此先王之法也“而法之以為治,豈不悲哉?

2、通過練習課堂復習文中字詞

3、擴寫文中兩則故事其中的一則,使得故事更有趣,更有意義。

2025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篇16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體會水鄉茶居的諸多變化。

2、領會“草草杯盤共一歡,是水鄉人生活中的詩”這句話的豐富內涵,理解作者從喝茶品茶這一中國古老的國粹中所尋覓到的社會變革的蹤影和水鄉人高雅的生活情趣。

3、品讀文章的精彩語句,享受美文的藝術魅力。

教學重點:

品讀關鍵語句理解作者從喝茶品茶這一中國古老的國粹中所尋覓到的社會變革的蹤影和水鄉人高雅的生活情趣。

教學難點:

理解“草草杯盤共一歡,是水鄉人生活中的詩”這句話的豐富內涵。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

二、作者簡介:楊羽儀(1940-20__),廣東寶安人,當代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三、沉浸文本、品讀賞析:

(一)思考:

1、作者在介紹水鄉茶居的生活時,引用了哪句詩作為線索貫穿全篇的?

2、“草草杯盤”在文中是怎樣體現的?

3、既然把水鄉茶居用“草草”一詞來形容,可見其小而簡,但是為何又綴以“共一歡”?此歡何來?

4、作者為什么把這種“草草杯盤共一歡”稱作是水鄉生活中的詩呢?

5、由此可見,作者在這喝茶品茶的國粹中尋覓到的是什么呢?

(二)討論:

(1)為什么說“嘆”茶不是品味著食物,而是品味著生活?

(2)“茶越沖越淡了,話卻越說越濃”一句中,“淡”和“濃”含義分別是什么?

(三)賞析:

1、散讀課文,選擇最讓你陶醉的語句。

2、點評你陶醉的理由。

3、齊讀語段,品味文章的藝術魅力。

四、拓展延伸:

請設想一下,如果你現在身處茶室,圍繞校園生活,和你的左鄰右舍聊一聊。

交流聊天內容和感受。

五、總結:

六、作業:

1、閱讀散文《品茗》,完成練習。

2、雙休日閑暇時刻,泡壺茶,看一看,品一品,想一想,寫一寫。隨筆《茶的聯想》。

2025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篇17

教學目標

1、熟讀、背誦課文。

2、理清課文脈絡,學習先分析后下結論的寫作方法。

3、理解課文內涵,激發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濃厚興趣。

教學重點

熟讀、背誦課文,理解課文的深刻內涵,學習用現實生活中的事例來說明課文闡述的道理,激勵學生刻苦“修身”,身體力行,努力成為國家可用之才。

教學難點

理解荀子所述的“言”和“行”之間的關系,領悟先哲識“人”、用“人”的智慧。

說明:

中國傳統文化歷來重視“行”,強調“做”的重要性,且強調從我做起,身體力行。這方面從孔子開始就有許多名言,至今流傳在老百姓的口頭上,成為主流文化中的亮點。如,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聽其言而觀其行;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踏實做事,從自己做起,是超越時間空間的“通行證”;能做之人永遠是國寶、家寶、單位之寶等。本文闡述的道理也是如此。教學時,在引導掃除文字障礙,理清課文脈絡的基礎上,重點啟發點撥學生圍繞作者的四種態度,結合自己的閱讀體驗和生活實例,體會作者所述的“言”和“行”之間的關系,理解文章的深刻內涵。整個教學過程滲透大語文教學觀,著力引領學生熟讀精思,溝通文本與生活的聯系,努力喚起體驗和感受,逐步將先哲智慧化為自身的精神養料,同時,激勵學生汲取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刻苦“修身”,身體力行,努力成為國家可用之才。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預設

學生活動預設

設計意圖

激趣導入

由言善行惡的大貪官成克杰說起,激發學生從文中找出晏子對言善行惡者的態度,讓學生明白文本與我們的生活很切近。

速讀,指出晏子對言善行惡者(國妖)的態度:“除”

用身邊大貪官的事例導入,激發興趣,并用課文中先賢的評價例證,拉近文本與生活的距離,為課文學習投入情感準備。

整體感知

采取“整體—部分—整體”的活動過程,引導學生掃除文字障礙,理清文章脈絡,整體把握文章。

默讀、誦讀,疏通課文,把握文章大致內容和脈絡結構:課文先分析人的“言”和“行”的四種表現,再分別表明四種態度。

用讀和交流的方式,讓學生初步掌握課文的宏觀語境,進而把握微觀語境,這是閱讀感悟的第一步。

研讀探究

針對“言”和“行”的四種表現引導學生體會晏子這樣依次排列的原則。

中國傳統文化歷來重視“行”,強調“做”的重要性,從古至今,有許多名言闡述這個道理,請學生討論補充。

針對晏子對 “言”和“行”的四種表現所持的不同態度,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閱讀體驗和生活實例來說明課文闡述的道理,領悟先哲識“人”用“人”的智慧。

誦讀,質疑,討論。參考提示——

對于“言”和“行”的四種表現的排列,晏子強調的原則:“行”是最重要,且強調從自我做起,身體力行,所以四種表現的依次排列是“等而下之”的。

晏子對于四種表現所持的態度可謂愛憎分明:“不能言”而“能行”的人和“能言”而 “不能行”的人,雖然各有長短,但畢竟也是可用之才,都值得“愛”和“任”;最值得發自內心敬重的是既“能言”又“能行”,言行一致,說到做到的人;“言善”而“行惡”的人,如成克杰之流,欺騙性大,流毒之深,應該鏟除。

此環節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圍繞關鍵詞“表現”和“態度”,精心設計幾個有坡度的問題,涵蓋了整篇課文的內容,而且又緊扣教學目標,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經過研讀、質疑、討論、感悟等環節,學生當堂熟讀成誦,文章闡述的道理也能逐步了然于心。

拓展延伸

假如你是一個招納人才的人,面對“不能言”而“能行”和“能言”而 “不能行”的兩種人,你會作出如何的選擇?為什么?

根據自己的閱讀體驗和生活實例,討論、交流。

尊重學生個性化的閱讀,既強化對課文內涵的理解,又是對其進行發散思維和遷移能力的培養。

課后作業

布置寫一則短文,談談對“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國寶也”這句名言的感受。

回家完成

以讀促寫,以寫促讀,激勵學生刻苦“修身”,努力成為國家“可用之才”。

思路點撥

此文先分析人的“言”和“行”的四種情況:能言、能行(國寶);不能言、能行(國器);能言、不能行(國用);言善、行惡(國妖),再分別表明自己的敬、愛、任、除等四種態度,脈絡清晰,文字障礙較少,學生借助注釋和工具書,反復誦讀,能夠把握大致內容。但學生要真正理解其闡述的深刻道理,卻不易。教學時,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鮮活實例來輔以說明,能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生活化,通俗易懂。如,對“國器”、“國用”和“國妖”可以這樣理解:“國器”往往是“君子訥于言而敏于行”的人,雖然他們不會頭頭是道、天衣無縫地長篇大論,然而卻是以不善辭令、多做實事、身體力行、踏實苦干來處世立命的,他們是真正默默無聞的實干家;“國用”是有思想、有主見、有韜略,懂策略的士人,他們在總體上來看,是“謀士”角色;“國妖”則表現為口是心非,口蜜腹劍,言善行惡,偽善真惡,有時大奸似忠,道貌岸然,其實是一伙奸滑小人,無恥歹徒等。

練習舉隅

1、 解釋下面句子中指定的實詞。

①口能言之,身能行之 行      ②國器也  器      ③國用也  用

④治國者敬其寶,愛其器,任其用,除其妖 敬    愛   任    除

2、當前社會上有這樣一種“馬論”:苦了當牛做馬,肥了溜須拍馬,虧了單槍匹馬,牽就害群之馬,冷落千里寶馬。對于這種似乎很偏激的說法,你是怎么看的?

3、有人說,現代社會需要善辯之才,會說就行,對此,你是如何看的?

2025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篇18

教材簡析

《北京的春節》是六年級下冊第二組的第一篇課文。本文作者──著名語言大師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筆、“俗白”的風格、京味的語言,以時間為經線,以人們的活動為緯線,描繪了一幅幅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畫卷,展示了中國節日習俗的溫馨和美好。情趣盎然,學生喜聞樂見。全文內容安排有序,脈絡清晰,銜接緊密,詳略得當,推進自然。語言表達樸實簡潔,生動形象,耐人尋味,字里行間處處透出人們歡歡喜喜過春節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熱愛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也表達了作者自己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和喜愛。

第二單元的主題是“民風民俗”。對于“民風民俗”的學習,學生雖然學習過一些:如二年級下冊的《難忘的潑水節》等,但并不是主題的深入學習。本文是本組課文的第一篇課文,作為單元的開篇課文,在教學中我們要引導學生學習方法:一是引導學生通過走進課文、閱讀“閱讀鏈接”的資料和搜集資料,了解一些關于北京的春節的傳統民風民俗,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感受這些獨具魅力的民俗風情中蘊涵的民族文明和傳統美德。二是讓學生通過品讀課文、對比閱讀進一步了解文章的表達方法,體會作者怎樣謀篇布局,準確用詞,生動表達。為以后的課文學習作好學習遷移的準備。

教學對象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學感悟能力,能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并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初步感受作品生動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而本文語言大師老舍用那如椽的大筆、“俗白”的風格、京味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幅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畫卷,語言和北京春節民風民俗的理解,對于南方的孩子們是不容易的。且課文詳略得當的表達方法運用及其好處,學生的理解也具有一定的難度。

教學目標

(一)認知目標:

1.學會本課十四個生字,正確讀寫“翡翠、萬象更新、燈火通宵、日夜不絕、截然不同、萬不得已、張燈結彩、有聲有光、各形各色”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老北京春節的習俗,感受節日的熱鬧氣氛,理解節日習俗中的民族文明和傳統文化。

3.學習按一定的順序、有詳有略的表達方法,感受作者的語言特點。

(二)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讀中理解,讀中想象的能力。

2.提高學生閱讀的速度,培養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三)情感態度目標:

感受老北京過春節的習俗,引發了解民風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傳統文化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一)了解老北京春節的習俗,感受節日的熱鬧氣氛,理解節日習俗中的民族文明和傳統文化。

(二)學習按一定的順序、有詳有略的表達方法,感受作者的語言特點。

教學策略

讀中感悟法、比較閱讀法。

教學準備

(一)多媒體課件。

(二)學生課前準備:1.搜集關于春節的詩歌、童謠等。2.搜集各地過春節的民風民俗。

課時安排:二課時

【主要目標要求】:

1.學會本課十四個生字,正確讀寫生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理解生詞的意思。

3.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寫作的順序。

4.了解老北京春節前的習俗,感受節日的熱鬧氣氛,理解節日習俗中的民族文明和傳統文化。

【教學過程預設】

一、談話導入,共話春節,激發心中興趣

(一)學生匯報搜集春節的資料。

師:(播放賀年曲)春節,一個萬象復蘇、草木更新的節日,一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一個隆重而傳統的節日,關于春節同學搜集了哪些資料,跟同學分享。關于春節的來歷。

1.學生匯報搜集關于春節來歷的資料。

2.學生匯報搜集關于春節的詩歌、童謠等。

(二)出示北京春節童謠,導入課文

1.齊讀童謠。

相關童謠: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滿街走。)

2.導入課文。

師:這就是北京的春節的寫照。很有特色是吧,也想到北京去過個春節是吧。今天,我們就跟隨作家老舍,走進老北京,過一個京味十足的春節,感受獨特的民風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整體感知,理清過程,了解寫作順序

(一)學生自由讀課文,提出學習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記號。

2.北京的春節給你的印象是什么?

(二)反饋檢查:

1.學習生詞,指導書寫。

2.解決疑難。

3.交流對北京春節的感受。

(三)瀏覽課文,理清順序。

1.北京的春節是從哪一天開始,到哪一天結束?

2.了解課文內容,理清課文的順序。

師: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里,老舍先生寫到了哪些天的將北京的風俗寫清楚的?(按順序填寫在下表的時間欄內)

3.學生匯報。

4.了解課文的寫作順序。

三、品讀感悟,細賞風俗,體味特色文化

1.品讀“臘八”

(1)學生匯報表格填寫內容。

(2)引導學生通過品讀語句,感受風俗特色,領悟作者語言的特點。

①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

A換詞理解“農業展覽會”。

B聯系臘八粥的材料理解“農業展覽會”,體會老舍語言的樸素與幽默。

C指導朗讀,讓學生感受臘八粥不僅是一種食品,更是獨具北京傳統的一種文化。

②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雙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幾個餃子。

A引導抓住“翡翠”、“色味雙美”,體會作者敘述的精妙。

B指導學生聯系資料談談北京關于吃餃子的風俗。

2.品讀“二十三”

(1)學生匯報表格內容。

(2)引導學生通過品讀語句,感受風俗習慣,領悟作者語言的特點。

四、小結,布置作業

(一)教師總結延伸。

(二)布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構思如何開展調查“民風民俗”的活動。

2025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篇19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朗讀課文。學會本課生詞。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__的崇高精神。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分角色朗讀、圈劃等學習運用語言、神態和動作表達人物身份特征和思想感情的方法。

2.展開小組討論,說一說__是個怎樣的人?

3.讓學生通過學習課文,正確理解物質生活與精神追求之間的關系。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__同志甘于清貧的可貴品質,感受他堅定的革命志向和崇高的共產主義信仰。

重難點分析:

1、學_甘于清貧的革命精神。

2、正確理解物質生活與精神追求的關系。

課前準備:

課件、搜集有關于__的故事。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介紹人物,講述故事,新課導入。

1.講述__的故事。(注重他在獄中的經歷,強調他的為人品質。)

課件展示

2.__是一個怎樣的人?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解題:何謂“清貧”?

出示課件

學生先嘗試解釋,然后通過查閱工具書和討論,確定“清貧”的意思。

課件展示

2.自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主要內容。課件出示學習提示:

(1)自讀課文,要求讀正確、流利。

指名讀課文,教師檢查學生認讀生字的情況,相機進行矯正。

(2)思考:課文描寫了一件什么事?

3.學生匯報交流自學情況,教師引導學生理清文章的脈絡。

課文的主體是“一樁趣事”,是詳細介紹的。

課文的開頭和結尾是總體介紹自己的觀點和情況。

三、品讀“趣事”部分,朗讀對話,品味語言,加深理解。

1.自讀課文第2-8自然段。簡要說出這部分寫了一件什么事?

2.找出“我”與“士兵”的對話內容,同桌分角色朗讀。

課件展示

3.點評:讀得怎樣?該怎樣讀?為什么要這樣讀?

教師要指導學生體會國民黨士兵的兇惡、貪婪,體會__的從容、淡定和對國民黨士兵的蔑視。

4.圈劃最能體現人物性格、品質、心理的語句,說說它們的作用。

課件展示

教師注意引導學生關注和體會重點詞句??梢詮囊韵陆嵌葋眢w會:

(1)體現國民黨士兵貪婪的;

(2)體現國民黨士兵兇狠的;

(3)體現__從容鎮定的;

(4)體現__清廉為公的;

(5)體現__對敵人蔑視的。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

1.認讀重點生字新詞。

2.復述一件“趣事”。

教師了解學生對第一課時所學內容的掌握情況。注意指導學生復述故事時人稱的變化。

二、品讀課文,體會人物品質。

1.品讀課文第1自然段。讓學生談談感受。

課件展示學習提示:

從課文的第一段中,你讀懂了什么?聯系有關的語句來談一談。

學生談感受時可以從__的角度來談,也可以從革命者的角度來談,還可以從共產黨與國民黨的對比的角度來談。

2.品讀課文的第9自然段,思考:

對__“家底”的補充敘述有什么表達作用?。

課件展示

3.品讀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練習前面的內容說說對這段話的理解。

教師注意讓學生關注這樣幾個點:

(1)__的“清貧”與“潔白樸素”,體現在哪些地方?

(2)“戰勝困難”又體現在什么地方?

三、升華認識,拓展探究。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并討論交流:

1.__為什么要堅持一種“清貧”的生活態度?

課件展示

2.“清貧”的生活對于革命者到底有什么意義?課件展示

3.有人說__烈士“清”而不“貧”,你同意嗎?請談談你的理解。

課件展示

四、拓展延伸。

1.閱讀郭沫若盛贊__烈士的話。

課件展示

2.小話題。

思與辯:在提倡全面小康的時代,“清貧”精神還需要嗎?

課件展示

2025六年級下冊語文教案篇20

一、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寫了作者身處美麗的索溪峪,感受到的是一個字野:山野,水野,動物野,游人野。作者選取獨特的視覺,描繪了張家界索溪峪獨特的美景,表達了暢游于大自然時愉快的心情。

這篇課文脈絡清楚,過渡自然。從遠處落筆,先寫山具有一種天然的美,野性的美;然后由遠到近,有山及水,發現水是從深山中蹦跳而出的,充滿著野孩子的靈性;當然一詞,又引著讀者一起領略了小動物那十足的野性;行文到最后,不惟山水和小動物,連行走在其中的人們也變野了。輕松流暢的筆調,活潑生動的語言,讓讀者充分領略到了索溪峪的野。文章通過寫索溪峪的奇麗風光,贊頌了索溪峪的天然的野性美,抒發了作者暢游其間的無比愉快的心情。

二、學情分析:

通過五年的語文學習,學生已經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能夠自主預習,自主識記生字詞。會簡單的復述課文。但對關鍵的詞句還不會正確的理解。

三、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索溪峪風景區天然野性的自然風光,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領悟作者抓住景物特點先概括在具體描寫的表達方法。體會作者通過想像和聯想來表達對索溪峪美的獨特感受。

3、感受索溪峪風景區天然野性的自然風光。

四、教學重點、難點:

使學生了解文章用擬人的寫法,不但寫出了索溪峪的野性美,還表達了作者對純樸自然風光的向往和贊嘆之情。

五、教學目標設計說明

這篇課文是本組課文的最后一篇,通過這組課文的學習,要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操,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如何進行觀察、如何展開聯想和想象,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品味優美的語言,通過練筆的形式豐富語言的積累。因此,我把教學目標的重點放在多讀感悟,抓住重點語句的理解來教學課文,并把三維目標統一起來。

六、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新課

1.師:讓我們輕松走入課堂,回顧剛剛學過的一篇課文。《草蟲的村落》一課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你積累了那些好詞佳句?(學生自由發言)

2.這一節課我們將游賞索溪峪,看看作者曹敬莊又是怎樣給我們介紹索溪峪的美景的?(板書課題)

3、野字為什么加引號?什么意思?在文中尋找答案。

[復習回顧,一方面可以積累文中的好詞佳句,另一方面回顧寫法、進行知識遷移。]

(二)、檢查預習,理清思路

1.讀準字音,掃清障礙,出示:蕩滌.老叟.不拘一格.綿亙蜿蜒等詞。

2.學生開火車讀、齊讀。

3.檢查讀文,指名讀,思考:課文從哪幾方面寫出索溪峪的野?

4.學生匯報并板書:山野、水野、野物野、人野。

5.師:在文中哪些找到答案的畫一畫、讀一讀。想想這些句子有什么特點?(總起句)再看一看,開頭和結尾,你發現了什么?(總分總結構)

[通過檢查預習,初讀理文,理清文章的脈絡,領悟作者的布局謀篇的寫法特點,初步體會索溪峪的野]

(三)、交流體會、合作探究

1.師:

同學們,你們真了不起,作者的思路被你們摸透了,文章的結構被你們理清了,那么通過預習.你們也一定對索溪峪的野有自己的體會,現在就請你把你的讀書體會和不懂的問題與你的伙伴交流探討。

(點擊課件,出示問題:交流預習收獲,探究作者是怎樣寫出索溪峪的野的?)

2、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巡視指導。

3、學生匯報小組學習收獲,老師相機點撥、指導朗讀,體會索溪峪的野,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四)、圖文結合,談野論野

1、自由讀課文,畫出你認為最能體現野的句子。

2、讓四名同學,分別朗讀野山、野水、野物、野人這部分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想,作者是按什么順序寫景的?畫出課文中每一部分的中心句。

3、自己讀野山的描寫。畫出課文中描寫索溪峪的山的樣子和形狀的詞語。畫出描寫山的驚險的詞、句。

4、讀野水的美景。

(1)從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是什么意思?

(2)作者是怎樣描寫山路和索溪峪的關系的?

(3)說說你覺得作者這樣描寫野水的景色有趣嗎?為什么?

(五).指導學生有感情地再次讀課文,讀出索溪峪的野。

引導學生體會在描寫中,景物描寫得越美,越生動,感情就抒發得越真摯,越充分。

(六).齊讀第五部分課文。

1、全無了市井中的那股俗氣這是什么意思?

2、人們總結了一句諺語是怎么說的?

3、課文最后一句話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小結:作者這樣寫,既是總分總的結構方式,使文章脈絡清晰。通過聯想,又一次表現了作者對索溪峪的贊美之情。

(七)、課堂作業設計

用幾句話來贊美家鄉的一處風景,用上今天所學的幾個詞語。

(八)、板書設計

4__索溪峪的野

山野

水野

動物野

人野

教學設計說明: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要,愛護學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中,我將幫助學生找準切入點野,由野存疑引導學生探究教材,把自主學習貫穿其中,給學生足夠的時間、空間,引導他們合作、探究。用自己的想象感悟語言,既重文本,又超文本。使學生的創新潛能真正得到放飛。

七、課后反思

通過對這節課的教學,我發現這班學生課前預習比較認真,上課專心聽講。對語言的領悟能力比較強。但作者的寫作方法和表達方法較難把握。課后將加強訓練學生的課外閱讀量,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10267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粘度计NDJ-5S,粘度计NDJ-8S,越平水分测定仪-上海右一仪器有限公司 | 塑料造粒机「厂家直销」-莱州鑫瑞迪机械有限公司 | 多米诺-多米诺世界纪录团队-多米诺世界-多米诺团队培训-多米诺公关活动-多米诺创意广告-多米诺大型表演-多米诺专业赛事 | 事迹材料_个人事迹名人励志故事| 蓝鹏测控平台 - 智慧车间系统 - 车间生产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 | 黄石妇科医院_黄石东方女子医院_黄石东方妇产医院怎么样 | 高清视频编码器,4K音视频编解码器,直播编码器,流媒体服务器,深圳海威视讯技术有限公司 | 智能终端_RTU_dcm_北斗星空自动化科技 | 高低温试验房-深圳高低温湿热箱-小型高低温冲击试验箱-爱佩试验设备 | 智能交通网_智能交通系统_ITS_交通监控_卫星导航_智能交通行业 | 12cr1mov无缝钢管切割-15crmog无缝钢管切割-40cr无缝钢管切割-42crmo无缝钢管切割-Q345B无缝钢管切割-45#无缝钢管切割 - 聊城宽达钢管有限公司 | 淬火设备-钎焊机-熔炼炉-中频炉-锻造炉-感应加热电源-退火机-热处理设备-优造节能 | 金属回收_废铜废铁回收_边角料回收_废不锈钢回收_废旧电缆线回收-广东益夫金属回收公司 | 环讯传媒,永康网络公司,永康网站建设,永康小程序开发制作,永康网站制作,武义网页设计,金华地区网站SEO优化推广 - 永康市环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 新能源汽车电池软连接,铜铝复合膜柔性连接,电力母排-容发智能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 上海宿田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双面/平面/单面贴标机 | 法兰螺母 - 不锈钢螺母制造厂家 - 万千紧固件--螺母街 | 智慧钢琴-电钢琴-便携钢琴-数码钢琴-深圳市特伦斯乐器有限公司 | 北京开业庆典策划-年会活动策划公司-舞龙舞狮团大鼓表演-北京盛乾龙狮鼓乐礼仪庆典策划公司 | ★店家乐|服装销售管理软件|服装店收银系统|内衣店鞋店进销存软件|连锁店管理软件|收银软件手机版|会员管理系统-手机版,云版,App | 碳钢法兰厂家,非标法兰,定制异型,法兰生产厂家-河北九瑞管道 | 水成膜泡沫灭火剂_氟蛋白泡沫液_河南新乡骏华消防科技厂家 | hdpe土工膜-防渗膜-复合土工膜-长丝土工布价格-厂家直销「恒阳新材料」-山东恒阳新材料有限公司 ETFE膜结构_PTFE膜结构_空间钢结构_膜结构_张拉膜_浙江萬豪空间结构集团有限公司 | 定量包装秤,吨袋包装称,伸缩溜管,全自动包装秤,码垛机器人,无锡市邦尧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 黄石东方妇产医院_黄石妇科医院哪家好_黄石无痛人流医院 | 游泳池设计|设备|配件|药品|吸污机-东莞市太平洋康体设施有限公司 | 万烁建筑设计院-建筑设计公司加盟,设计院加盟分公司,市政设计加盟 | 有机肥设备生产制造厂家,BB掺混肥搅拌机、复合肥设备生产线,有机肥料全部加工设备多少钱,对辊挤压造粒机,有机肥造粒设备 -- 郑州程翔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 赛默飞Thermo veritiproPCR仪|ProFlex3 x 32PCR系统|Countess3细胞计数仪|371|3111二氧化碳培养箱|Mirco17R|Mirco21R离心机|仟诺生物 | 合肥白癜风医院_[治疗白癜风]哪家好_合肥北大白癜风医院 | 台湾Apex减速机_APEX行星减速机_台湾精锐减速机厂家代理【现货】-杭州摩森机电 | 山东钢格板|栅格板生产厂家供应商-日照森亿钢格板有限公司 | 透平油真空滤油机-变压器油板框滤油机-滤油车-华之源过滤设备 | 浙江筋膜枪-按摩仪厂家-制造商-肩颈按摩仪哪家好-温州市合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POS机办理_个人pos机免费领取-银联pos机申请首页 | 走心机厂家,数控走心机-台州博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东莞螺杆空压机_永磁变频空压机_节能空压机_空压机工厂批发_深圳螺杆空压机_广州螺杆空压机_东莞空压机_空压机批发_东莞空压机工厂批发_东莞市文颖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 [官网]叛逆孩子管教_戒网瘾学校_全封闭问题青少年素质教育_新起点青少年特训学校 | 知企服务-企业综合服务(ZiKeys.com)-品优低价、种类齐全、过程管理透明、速度快捷高效、放心服务,知企专家! | 山东太阳能路灯厂家-庭院灯生产厂家-济南晟启灯饰有限公司 | 武汉高低温试验箱_恒温恒湿试验箱厂家-武汉蓝锐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