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美術教案
美術是以物質材料為媒介,塑造可觀的靜止的,占據一定平面或立體空間的藝術形象的藝術。表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同時也是一種生產形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小學三年級美術教案,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小學三年級美術教案1
教學目標:
1、用點、線大膽組合成一張完整的畫面。
2、運用不同的點線,自由表達自己想象中的畫面。
3、引導學生把生活中常見的建筑、人物以及各種自然物體、用點、線、面概括成完整的畫面。
教學重、難點:能否用點、線、面組合成一張完整的畫面。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教師出示多種工具描繪出的各種點、線、面。
A、你覺得這些點、線、面有趣嗎?
B、你在什么地方見過他們呢?
2、揭示課題:彩線連彩點
師:你覺得彩線和彩點連在一起會是怎樣的呢?
二、欣賞作品
1、教師展示大師康定斯基的作品:
師:你從畫中看到了那些東西?他們是怎樣組合排列在一起的?
2、展示兒童有關于“彩線連彩點”的繪畫作品和手工作品。
三、造型和表現
1、請學生思考:
A、你想用點、線、面來表現畫面嗎?
B、想一想,你準備用他們來表現哪些東西?
2、分小組嘗試運用點、線、面來表現自己想表現的畫面。
采用單線、涂色及剪貼等各種形式來表現自己對事物的感受。進一步了解線的組細、點的大小、色彩的變化、畫面的構圖……
3、組織小組之間相互學習,并對創作的難點重點“畫面要完整”進行進一步講解。
4、教師出示相關的作品幫助學生理解。
四、練習和評價
1、提出本節課練習的要求。
學生練習,利用手中的工具和喜歡的形式表現彩線連彩點的形象。
2、組織學生進行自評、互評。
3、教師適當評價,對課堂表現好的同學進行表揚和鼓勵。
4、組織學生作好課堂結束的收拾和整
五、收拾整理
小學三年級美術教案2
教學目標
1、引導孩子從生活中發現線條、認識線條、感受線條,培養孩子從生活中表現美、體驗美、感受美的能力,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
2、初步培養孩子運用線條進行表現的能力,提高他們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3、培養孩子的觀察習慣及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激發他們對美術活動
教學重點
發現生活中、藝術品中線條的美感,并初步嘗試其表現方法。
教學難點
線的組織及變化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認識線的種類
1、折線,反應心情,吸引孩子興趣。
2、做找線游戲并揭題
二、授新課——線的美感及表現力
1、感受生活中的線
2、看課件:自然物和人造物中的線
3、線的情感性;小組討論、記錄,回答。
4、線的運用和表現
(1)欣賞課件中中外畫家的幾幅線造型藝術,感受美感
(2)賞析賴利的《洪流》和克利的《奔流》
(3)賞析線畫《緬甸仰光大金塔》
(4)賞析李公麟白描人物畫
三、課堂作業
1、講述“我的夢”(語言描述)引導孩子們回憶自己的夢,請一位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的學生講述自己記憶最深最感興趣的夢。
2、請大家把最感興趣的部分用線畫出來,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
3、作業要求:可自己創作,也可自由組合共同完成。選擇適合自己所畫內容的紙、筆把它通過不同種類、不同粗細、不同疏密變化的線表現出來。
四、學生作畫
五、作品評價,課外延伸
小學三年級美術教案3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杯子的制作材質,掌握設計杯子的方法。
2、過程與方法:通過欣賞圖片,動手操作,體會杯子的設計理念。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欣賞前人設計的杯子,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設計新穎獨特的杯子。
2、難點:如何利用不同的材質來設計有特色的杯子。
三、教學過程
1、導入:同學們,有沒有聽過烏鴉喝水的故事?烏鴉為什么喝不到水呢?如果你可以為烏鴉換一種方式喝水,會給它換一個什么樣的喝水工具?引出杯子的設計。
2、新授:
(1)、既然想設計一個杯子,首先,我們要先了解杯子,你知道杯子都有哪些材質么?
(2)、欣賞不同材質的杯子。(陶瓷、玻璃和塑料)
(3)、我們了解杯子的材質,現在我們了解下杯子的組成?哪位同學可以跟我們分析一下呢?出示杯子的組成部分,再介紹各個部位的作用。(杯底、杯身、杯蓋、杯把手)
(4)、到了我們的關鍵環節,如果你想設計被自己,我們應該如何設計杯子呢,首先讓我們欣賞一些獨特的杯子圖片。
(5)、欣賞杯子,(從古至今新穎精致的杯子圖片),總結出杯子的設計理念:大膽想象,造型各異,材質拼接。
(6)、總結看來我們的古人很聰明,給我們帶來了便捷,欣賞了這么多有趣的杯子,下面老師來給大家做個示范。(邊示范邊講解)
3、設計要求:實用,美觀
4、實踐展評:(評價圍繞要求,既說優點,又要說不足,如何改進)
5、作業要求:把課堂上的作品拿給你的爸爸媽媽看,并講述你為什么這樣設計。
小學三年級美術教案4
一、教材分析
(一)綜合分析
本課與第三課構成一個單元:水墨游戲。水墨游戲貫穿于小學美術低中高三個階段,屬于“造型表現”學習領域。本課內容是在前兩次學習基礎上的安排,由于學生已經有了初步的筆墨體驗,所以本課水墨游戲相對提高筆墨要求。但是這并不等于要上成純粹的技法課,要在水墨游戲中嘗試、體驗,得出一點筆墨技法。
不同于以前,本課題《水墨游戲》后還綴以“山水”二字。但它不同于山水畫教學,更不同于專業的山水創作。大可信手涂來,或峰、或嶺、或云、或谷、或石、或木,隨意表現一顆幼稚的心對山水的新奇感知。
本課教材選取了兩位山水畫家石濤、傅抱石的作品各一幅,要引導學生欣賞它們都各自表現了作者心中的山水,水墨表現大異其趣,可貴之處在于敢于創新,是另一種境界的水墨游戲。教材中還選取了若干幅兒童水墨山水,畫面顯得舒展、自由。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在水墨游戲中對山水的筆墨表現感興趣并摸索出屬于自己的水墨表現方法。難點是在水墨游戲中摸索出屬于自己的水墨表現方法;能完成一幅比較滿意的'水墨山水習作。
(二)教學目標
①觀察或回憶看過的山山水水,以樹木、山石、水流、人家等為素材,畫一幅山水畫。
②注意點、線和墨塊、色塊的合理運用,培養對水墨畫的興趣。
③通過體驗,發表對水墨山水作品的見解。
二、教學過程設計
●課前準備:
1、筆、墨、紙、調色盒、顏料、盛水盒。
2、山水圖片。
●教學策略:
從真正的水墨游戲開始(自由畫心中的一座山或一片云或一棵樹),引入對水墨名作的欣賞,理解水墨游戲的境界。了解筆墨變化規律,著重摸索水墨表現技法,不怕失敗,鼓勵創新。
●注意事項:
水墨游戲不等于讓學生憑空涂抹,要先提供視圖資料,讓學生眼中有山,心中有山,才能啟發他們筆下摸索出不同筆墨的山。
●作業過程:
先嘗試筆墨變化,再進行水墨習作。
●課后拓展:
留意不同場合所見到的水墨畫,仔細揣摩筆墨技法:畫家是通過什么筆墨來表現不同特點的山水的。
三、學習評價建議:
●能否在水墨游戲中表現出對中國傳統繪畫材料和方法的興趣。
●能否完成一幅水墨山水作業。
●能否對別人的、自己的水墨作業發表見解。
小學三年級美術教案5
教學目標:
1、學會調勻水粉顏料。通過實踐,體驗兩種顏色調變化過程
2、根據吹畫后的效果,展開想像,進行添畫創作。
3、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
教學重、難點:
1、讓學生在觀察兩種顏色互相滲透過程中,感受色彩變化的美。
2、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
3、根據吹畫的效果巧妙地添畫。
教具學具:
水彩顏料、畫紙、吸管、毛筆、調色盤。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組織教學導入階段:
1、請一位同學和老師一起做游戲:老師有紅、黃、藍三種顏色,
兩人各滴一種顏色在畫紙上,再用吸管吹,讓顏料混合、互相滲透。利用多媒體的投影儀,讓全班同學觀察兩種顏色互相滲透的變化過程,并且把看到的變化分別在小組里說一說。
2、請兩位同學上臺,再做一次游戲,把看到的變化經小組討論后,說一說。
3、教師小結:兩種流動的顏色在互相混合、滲透的過程中變幻無窮,今天,我們一起動手試試,看看這種美妙的變化。
4、揭示課題:流動的顏色
二、課堂教學
1、師示范調顏色:用毛筆蘸水放在調色盤里,再蘸顏料在調色盤里調勻,調到毛筆蘸顏料時,水份飽滿且不滴落。
2、教師示范讓顏色互相混合、互相滲接用嘴吹,用吸管吹,等。
3、師問:除了老師的'這些方法之外,大家想想還有什么辦法可以使顏色流動嗎?(要求同學在小組里討論,在作業時嘗試。)
4、強調在作業游戲的過程中要注意觀察色彩融合、滲透妙變化。
5、教師幫助學生一起總結,示范語句表達形式。
師示范:我用_________辦法,讓________色和________色融合在一起,我看到:________。
三、布置課堂作業
1、會調勻水粉顏料。
2、用各種方法讓顏色互相流動且把觀察到的在小組里進行交流。
3、比一比,哪組的顏色流動方法多?說說觀察到色彩有什么變化
四、學生練習
學生以小組開展作業游戲,教師進行巡視指導。
五、小結
各小組展示自己的作品,說一說用的方法、講一講觀察到的情況。
第二課時
一、組織教學導入階段:
學生自主欣賞教材的作品,并討論交流。
1、小組討論交流,這些作品是怎樣畫出來的?(在吹畫的基礎上進行添畫。)
2、這些畫和以往的畫有什么不一樣?(比較抽象)
二、課堂教學
1、讓學生把上節課的作業拿出來和課本的作品比一比,自由討論:找找作業的繪畫方法及步驟要點,在討論交流中明確學習任務。
2、出示教學范圖,用欣賞的方式復習構圖知識
①要有主題,有情節。
②畫面要飽滿、豐富。
三、布置作業
1、根據上節課的吹畫效果,展開想象,進行添畫。
2、比一比,誰的畫添得巧、添得妙。
四、學生練習
學生做作業,教師進行巡視指導,及時輔導、糾正。
五、小結
學生展示作品,師生一起評說各幅作品添得巧妙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