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高中教案 > 歷史教案 >

教師高考歷史復習教案

時間: 沐欽 歷史教案

教師高考歷史復習教案如何寫?教師在歷史課是除了講解知識,也會對知識進行拓展分析、知識之間的聯系分析。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教師高考歷史復習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師高考歷史復習教案

教師高考歷史復習教案篇1

【教學目標】

一、識記與理解

記住工業革命首先開始的國家和時間;記住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紡紗機”,瓦特改進蒸汽機,富爾敦建造第一艘汽船,史蒂芬孫發明蒸汽機車的基本史實;認識蒸汽機在大工廠生產中的作用和鐵路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巨大影響。理解工業革命的概念和英國首先發生了業革命的原因以及工業革命對人類社會發展進程的重大影響。

二、能力與方法

通過對英國最早發生工業革命的原因和工業革命對人類社會發展進程的重大影響的分析,培養學生分析、歸納、概括歷史問題的能力。

通過對工業革命中一系列工作機相互作用以及各部門間相互促進的認識,培養學生運用比較、判斷、聯系、推理分析歷史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了解工業革命中的一系列發明創造,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科學態度;

通過工業革命中一系列國家的科學家在發明創造中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的史實,讓學生樹立互相學習、互相促進的開放性觀點;

通過工業革命對人類社會帶來的巨大變化,使學生認識到社會發展需要技術革命,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重點難點】

一、重點:英國最早進行丁業革命的原因;工業革命中的重要發明創造及工業革命的影響。

二、難點:工業革命中各環節的相互促進和工業革命的影響。

【授課類型】 新課。

【教學準備】

教師研讀課標、教材,撰寫教案,制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 講述為主,輔以討論法、列表法、圖示法、問題探究法。

【教具媒體】 計算機和多媒體課件、圖表。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教師設問引導)同學們,你們乘坐過火車和輪船嗎?你們知道它們發明于什么時候?誰為它們的發明做出了重要貢獻?(學生回答后教師過渡)這兩種重要交通工具誕生于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那么,第一次工業革命最先發生在哪個國家?其間有哪些重要發明創造?工業革命給人類帶來了哪些影響?本節課我們一起探討。(板書課題,引入新課)

學習新課:

(教師過渡)工業革命又叫“產業革命”,是資本主義生產從工場手工業過渡到大機器生產的重要階段。那么,工業革命是怎樣興起的呢?我們先探究第一個問題。(板書第一標題)

一、工業革命的興起

(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圍繞下列問題自主學習)

1.工業革命興起的原因是什么?

2.工業革命何時最先發生在哪個國家?

3.工業革命最先發生于哪個部門?

(學生學習后教師進行總結,并形成如下要點)

1.興起原因:工場手工業生產不能滿足不斷擴大的國內外市場市場需要。

2.時間國家:18世紀60年代,英國。

3.最先部門:新興的棉紡織業。

二、工業革命中的重要發明創造

1.系列紡織機械的發明(珍妮紡紗機)

(指導學生看書,了解一系列系列紡織機械的發明情況,并理解紡紗與織布是如何相互促進的)

2.改良蒸汽機的成功研制(瓦特)

(教師強調瓦特制成的是改良蒸汽機;改良蒸汽機是動力之源;改良蒸汽機的廣泛應用推動了其他工業部門的技術革命)

3.火車和輪船的發明

(指導學生看書,舉出火車、輪船的發明者和第一輛火車(汽船)的名稱,認識火車、輪船的發明重大意義)

美國人,富爾敦,世界上第一艘汽船“克萊蒙號”;

英國,史蒂芬孫,世界上第一輛火車“旅行者”號。

三、工業革命的完成

(引導學生知道工業革命完成的時間,理解工業革命完成的標志)

四、工業革命的影響

(教師指導學生主要從三方面總結認識工業革命的重大影響)

1.工業革命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直接導致了工廠企業形式的出現;

2.促進了城市的興盛和城市人口的增長;

3.工業革命使英、法、美等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成為強大的工業國。

拓展思考:

(通過工業革命對人類社會帶來的巨大變化,使學生認識到社會發展需要技術革命,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教師高考歷史復習教案篇2

三民主義是孫中山從“振興中華”的救國愿望出發,在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實踐中,深入研究中西有關思想資料并實地考察西方社會政治的基礎上提出的。

孫中山倡導的民族主義的主要內容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就是用革命的手段__“洋人的朝廷”──清王朝的封建統治,變半殖民地的中國為民族獨立的中國。民族主義是三民主義的前提,它繼承了中國歷的民族主義傳統,吸取了西方資產階級爭取民族獨立與自由的民族主義思想。孫中山強調“民族主義”絕不是排斥滿族,只是反抗滿族貴族的民族壓迫,__滿族貴族的統治。孫中山認為清政府已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故欲免瓜分,非先倒滿清政府,則無挽救之法也”(《孫中山全集》第1卷,第234頁)。民族主義“并不是恨滿洲人,是恨害漢人的滿洲人。假如我們實行革命的時候,那滿洲人不來阻害我們,決無尋仇之理”(《孫中山選集》第81頁)。所以,民族主義反對的不是整個滿族,而是反對滿族統治者。也沒有排外的思想,而是要聯合一切平等待我之民族,反對帝國主義瓜分中國。政治上獲得獨立之后,必須有經濟上的富強獨立,這是民族主義的另一主要內容。孫中山對此作了十分具體細致的研究,提出了一個中國建設的具體藍圖──《實業計劃》。孫中山的民族主義在辛亥革命前是全體資產階級革命派的旗幟。

孫中山倡導的民權主義就是“創立民國”,通過政治革命,__封建專制制度,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民權主義是三民主義思想的核心,是“政治革命的根本”,它主要來自西方資產階級的“平等”思想和民治觀念。孫中山主張“一國之人皆有自由、平等、博愛之精神”,充分享有“民權”。民權主義從理論上解決了當時資產階級革命派迫切要解決的奪取政權與建立政權的問題,對促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起了推動作用。

孫中山認為“民族革命”只能__清政府,卻無法鏟除“惡劣政治的根本”──君主專制政體,這一政體是中國長期落后和被侵略的根源。因此,他說只有“由平民革命,建國民政府”,才能__君主專制政體,建立“民主立憲政體”。因此,他堅決反對“英雄革命”和皇帝思想。在他看來,“英雄革命”和皇帝思想將使中國陷入“四分五裂”,進而被西方列強瓜分而亡國。

孫中山倡導的民生主義的主要內容是“平均地權”,這是孫中山經濟思想的核心和社會革命的主張,是三民主義的補充和發展。土地問題和資本主義發展問題是當時中國社會發展的中心問題,孫中山對此十分關注。根據美國亨利·喬治的“單稅論”,結合中國當時的實際情況,孫中山提出了“民生主義”,以解決國計民生問題。具體實施辦法是改良社會經濟組織,核定全國地價。現有地價歸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會進步所增漲的地價歸國家所有,由國民共享,做到“家給人足”。孫中山試圖通過解決土地問題達到兩個目的:(1)消除國民經濟生活中貧富懸殊和貧富尖銳對立的社會現象,防止后來的社會革命;(2)為消滅封建土地制度,發展資本主義開辟道路。因此,“平均地權”是資本主義的土地綱領。

在孫中山看來,歐美各國之所以不能解決社會問題,主要是因為沒有解決土地問題。“近時志士,舌敝唇枯,唯企強中國以比歐美。然而歐美強矣,其民實困,吾國縱能媲跡于歐美,猶不能免于第二次革命……睹其禍害于未萌,誠可舉政治革命、社會革命畢其功于一役”(孫中山《民報·發刊詞》)。所以他把“平均地權”的實現,稱之為“社會革命”,說:“中國行了社會革命之后,私人永遠不用納稅,但收地租一項,已成地球上最富之國”(《孫中山全集》第1卷,第329頁)。

三民主義是中國近代第一個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革命綱領。它表達了資產階級的政治民主追求和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強烈要求,反映了中國人民要求民族獨立和民主權利的共同愿望,在__清王朝和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的過程中發揮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從此以后,任何違反民主的潮流,要在中國復辟帝制和建立獨裁統治的人和政治集團,都在人民的反對下迅速垮臺。列寧曾經高度評價說:“孫中山綱領的每一行都滲透了戰斗的、真誠的民主主義。它充分認識到‘種族’革命的不足,絲毫沒有對政治表示冷淡,甚至絲毫沒有忽視政治自由或容許中國專制制度與中國‘社會改革’、中國立憲改革等等并存的思想。這是帶有建立共和國制度要求的完整的民主主義。它直接提出群眾生活狀況及群眾斗爭問題,熱烈地同情被剝削勞動者,相信他們是正義的和有力量的”(《列寧選集》第2卷《中國的民主主義和民粹主義》,第424頁)。

由于時代和階級的局限,三民主義存在一些帶有根本性的缺陷,如沒有明確提出反對帝國主義的要求,也沒有徹底的土地革命綱領,這些都表現了資產階級革命派的軟弱性,決定了資產階級革命派不可能徹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務。

怎樣理解新舊三民主義的不同

關于民族主義,舊三民主義的民族主義強調反對滿洲貴族統治;新三民主義的民族主義,主張“中國民族自求解放”,突出了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內容,強調“中國境內各民族一律平等”。即廢除國內民族壓迫,團結、號召各民族共同奮斗,爭取民主革命成功。這就抓住了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彌補了舊三民主義的嚴重缺陷,與中共的反帝主張一致。

關于民權主義,舊三民主義的民權主義號召__君主專制政體,建立國民的政府,國民一律平等。為此,孫中山等人領導了辛亥革命。但在君主專制政體被__后,真正的民主共和并沒有建立起來,國民的民主自由被軍閥踐踏無余。且由于當時的政黨僅代表民族資產階級利益,因此所謂的民主即使實現也僅僅是少數資產階級的民主,帶有明顯的局限性。而新三民主義的民權主義強調:“近世各國所謂民權制度,往往為資產階級所專有,適成為壓迫平民之工具。若國民黨之民權主義,則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數人所得而私也。……蓋民國之民權,唯民國之國民乃能享之,必不輕授此權于反對民國之人,使得借以破壞民主。詳言之,則凡真正反對帝國主義之個人及團體,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權利。而凡賣國國民,以效忠于帝國主義及軍閥者,無論其為團體或個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權利”(《中國國民黨一大宣言》)。文中強調一切個人及團體享有一切自由權利的前提是真正反帝。這就再一次強調了反帝的必要性,把建立資產階級專政的綱領發展成為建立反帝反封建的各革命階級聯合專政的綱領。

關于民生主義,新三民主義的民生主義在平均地權的同時又提出“節制資本”,孫中山對“平均地權”作出了重新解釋,后來又提出“耕者有其田”的主張。“節制資本”,即將本國人和外國人在華舉辦的獨占性或規模過大的企業改由國家經營管理,使私人資本不能操縱國計民生。也就從經濟上照顧到了廣大勞動人民的利益。

可見,新三民主義和舊三民主義相比,突出了反帝反封建、爭取真正的民主自由、改善勞動人民生活等內容,是一個較為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

教師高考歷史復習教案篇3

一、指導思想

根據學校教導處工作計劃與安排,緊跟高中課程改革的步伐,以新的教育教學理念為指導,確保高中教育教學質量的穩步前進,促使廣大學生的自主發展。

二、教學目的和任務

通過高二歷史的學習,擴大掌握歷史知識的范圍,深入了解歷史的基本線索;對歷史的基本史觀有一定的了解,能運用現代化、文明、全球史觀理解歷史,世界歷史能用 世界 的眼光來觀察。

本學期主要完成《世界近現代史》上、下冊的教學任務,以及中國古代史部分教學任務;強化學生學習方法和解題方法的訓練,特別加強對基礎知識的掌握。

三、學生情況分析

岳陽縣一中__屆高二文科共7個班,這屆學生高一會考采用開卷形式,歷史基礎相對比較薄弱;班級之間和學生之間差異較大;學生學習歷史方法較為陳舊。

四、具體教學措施

1、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充分發揮多媒體的輔助作用,課堂爭取做到有形式有內容,既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又能很好掌握學習內容。

2、讓學生充分參與課堂教學,使他們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3、幫助后進生樹立學好歷史的信心。

4、注重平時的練習和訓練,尤其是要加強對每次測試試卷的分析及解題方法的指導。

5、加強教育教學研究

教師高考歷史復習教案篇4

一、說教學目標(本節課共有三個目標)

第一、知識目標

1、掌握新文化運動產生的歷史背景。

2、掌握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標志、時間、領袖及發展概況。

3、理解新文化運動的內容。

4、理解新文化運動的影響。

第二、德育目標

1、新文化運動中,先進的中國人追求救國救民的真理,主張民主和科學。反映了他們為振興中華,向西方學習的新探索。

2、新文化運動中陳獨秀、李大釗、魯迅想西方學習,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第三、能力目標

高二歷史新文化運動說課稿1、通過對新文化運動興起的歷史背景、前后時期的變化,正確認識其性質和影響,使學生正確認識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辨證關系,提高學生運用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分析、認識歷史問題的能力。

2、運用辨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正確評價陳獨秀等重要歷史人物,提高學生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

二、說教材分析

全節共三大史實:新文化運動的背景,新文化運動的興起,新文化運動的內容及其影響。本節貫穿一個主題:新文化運動。本節重點是突出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及其發展概況。難點是如何挖掘出新文化運動背后深刻而有價值的東西。因此:

三、說怎樣突破難點、重點

根據教材分析:

1、教學重點是: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和發展概況。

2、教學難點是: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對新文化運動的評價及其影響。

3、教學方法:我采用講述法、比較法、分析評價法、分組討論法等多種教學方法,使用多媒體教學做到了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和現代化。

4、突破重點:(1)新文化運動的內容是重點。新文化運動的實質是資產階級的新文化反對封建舊文化的斗爭,只有通過其內容的教學,才能深刻理解其實質,才能使學生認識新文化運動的代表人物當時的斗爭精神和貢獻。這一部分內容在教材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是學生把握本節內容的關鍵,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能力。(2)新文化運動的新發展是重點。它與新文化運動的內容構成新文化運動前、后期一個整體。后期傳播的社會主義思想,啟發了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使他們選擇和接受馬克思主義作為拯救國家、改造社會和推進革命的思想武器,這是新文化運動最重要的成果。不斷加深學生對新文化運動的理解認識,繼而突破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這個重點。

5、突破難點:(1)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是難點。新文化運動興起有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方面的背景,學生在學習中往往對辛亥革命前后思想文化領域的變化難以理解。引導學生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共同分析——在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后,盡管成立了中華民國,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并沒有改變,仍然處在封建軍閥統治下,在思想領域中,對封建思想的批判,在辛亥革命前就不徹底,辛亥革命后北洋軍閥繼續用封建思想禁錮人們的頭腦,思想上是黑暗時期。在經濟上隨著中國資本主義經濟進一步發展,資產階級強烈要求實行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反對封建軍閥的統治,袁世凱上臺后,在思想文化領域掀起尊孔復古的逆流,為具有民主思想的知識分子所不能容忍,新文化運動的興起是歷史的必然。(2)新文化運動的影響是難點。引導學生互相討論,從新文化運動的內容共同分析其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對新文化運動的局限性的認識。新文化運動中的知識分子對東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絕對肯定和絕對否定的偏向,讓學生分析對東西文化的正確認識是什么。.在對新文化運動進行評價時,找準切入點,幫助學生既看到新文化運動巨大的歷史功績,又看到它的局限性和不足。教師應強調它的積極性是主要的,占主導地位。在此處可幫組學生整理近代中國思想界向西方學習的歷程,采用聯系講解法,引導學生回顧近代中國思想界向西方學習的歷程。了解新文化運動的地位和作用。

四、說學生情況

我們必須清醒的認識到,少數民族地區的學生基礎差,給教學帶來了巨大的壓力,而人教版的歷史教材敘述簡明、史實可靠、解釋準確、知識性強,具有科學性、知識性和針對性。

五、說活動與探究

這節課要抓住“向西方學習”這一主題,突出強調“新文化運動”的意義,教學中要強調歷史與現實結合,例如:在評價“__孔家店”這個口號時,要提倡用新文明方式看待祖國的傳統文化,從而發現學生的亮點,充分運用“師—生—師”互動模式,活躍課堂氣氛,增強教學效果。

1、新課的導入:介紹近代前期先進的仁人志士學習西方的情況及辛亥革命后思想文化領域出現的向西方學習的潮流,即新文化運動,然后對新文化運動做一個總括性的介紹。

2、在講新文化運動的背景是,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新文化運動的出現既是當時特定歷史時期經濟、政治、思想、文化諸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產物,也是近代中國長期物質、思想準備基礎上的必然結果,教師引導學生回顧“維新派同封建頑固派的論戰”、“民主革命思想的傳播”、“革命派與保皇派的論戰”。思考辛亥革命后,為什么會出現袁世凱復辟帝制?從中認識新文化運動的必要性。

3、在講新文化運動的興起時,出示有關人物的投影片,幫助學生整理相關知識,對于新文化運動中主要人物的生平可以采用講述法。

4、在講本節的重點。“新文化運動的內容是”時,沿著兩條線展開,一條是思想戰線,一條是文學戰線。兩條戰線交織進行。對于運動的主要內容,在于引導學生理解和認識其內涵和意義,使之充實化、具體形象化,即與教材內容和補充資料對照,聯系起來分析、認識。對于運動前后期內容的變化,教師應適當強調。分析它的影響,明確積極方面占主導地位。

六、說現代教學手段的運用

(一)說設計思路

本節充分運用“師—生—師”的互動模式,進行歷史課開放式課堂教學,其主要目標是:探索歷史學科的規律、特點,按照國家關于深入推進素質教育的總要求,探索在高科技飛速發展形勢下的歷史教育、教學發展的途徑和方法,努力培養新時代人才的人文綜合素質。

(二)說現代教學手段

為了學生便于掌握、記憶,通過課件出示圖表,讓學生了解和掌握新文化運動興起的背景、標志、指導思想、代表人物、活動陣地和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內容、新發展及其影響。使紛繁復雜的知識點一目了然。

七、說上課心德

通過上課、說課活動的心得是要上好一堂適應教改的優質課。教師不但要具備多方面的知識能力、文化素養,還要花大量的時間、精力。同時要依靠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制作多謀體歷史課件。如果不利用現代教學手段,將會不適應現代教學。另外,對自己教學中的不足,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如普通話不是很標準。

通過上課、說課活動使我清醒認識到:只有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才會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提高教學效果,以適應時代、教改的需要;同時,也讓我深刻的認識到歷史教學只有為現實服務才具有生命力。

高中歷史教案范文1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啟蒙運動》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世界近代現代史》下冊第二章第四節的內容。社會變革的進程往往表現為四大要素第一是生產力的進步以及在此基礎上生產關系和經濟基礎的變革第二是新的經濟力量產生新的階級關系第三是作為新的階級力量必然要提出自己的思想主張來否定舊的思想和觀念為新階級的革命和統治作思想動員的理論準備第四是實踐他們自己的思想和主張進行社會革命和改革。如果說本教材前幾節內容講述了前二個要素那么本節內容就是要實現這種社會變革的第三步。因此本節內容在本章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高中學生有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但學習的方法和習慣還有待養成。高二年級的學生尤其應當培養閱讀把握教材的學習能力和閱讀分析史料的能力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地學習。高中學生有對中國近代史探究的內在需求應該著重引導他們分析背景資料掌握分析方法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以凸現中學歷史課程現代公民教育的本質。

三教學內容本節內容分1個課時學習。

二、教學目標分析依據大綱的要求結合新課程標準的相關理念在分析近幾年高考相關題目的基礎上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層次

一知識與技能

1、通過對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歐洲啟蒙運動的背景和特點掌握啟蒙運動思想家的主要觀點。

2、通過閱讀啟蒙運動思想家的言論材料培養學生對歷史資料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評價問題的能力通過比較啟蒙運動和文藝復興的異同培養學生歸納和比較的能力。

3、通過對啟蒙運動興起的歷史條件和重大影響的探究使學生認識到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基本觀點。

二過程與方法通過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和教材內容有緊密聯系的圖片資料激發學生的興趣。精心設計問題引起學生的思考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真正理解重點和難點從而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問題探究體現史論結合論從史出的歷史思維方法和歷史學習的方略。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啟蒙思想是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產物是人類文明精華積淀之所在更是近代資產階級為之奮斗的成果這些成果不僅僅屬于其個人和那個時代更屬于世界、屬于全人類。所以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可以

1、培養人文意識強化法治觀念。

2、關注社會進步培養堅強的意志樹立科學精神敢于懷疑勇于創新不斷追求真理。

3、領悟先進思想對人類社會進步的巨大推動作用積極汲取啟蒙思想精華為我國的民主政治建設提供借鑒。三、重難點分析重點啟蒙思想家的主張及啟蒙運動的影響。依據只有掌握了其主張和影響才能更深刻的理解啟蒙運動與法、美資產階級革命的關系從而認識到文化與政治的辯證關系因此將其設定為重點。突破方法一方面通過史料、圖表等創設歷史情境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另一方面通過合作學習等方法從而突破重點。難點啟蒙運動與文藝復興的區別與聯系。依據對學生而言“啟蒙運動與文藝復興的區別與聯系”這個問題較抽象學生容易感到迷惑一知半解因此將其設定為難點。突破方法:通過多媒體播放歷史資料和整合課程資源加強教學的直觀性,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探討歷史,從而突破難點。四、教法與學法分析

一學法指導學法指導的目的和意義在于讓學生慢慢掌握高中歷史學習的方法與技巧使學生從“學會”到“會學”從“學答”到“問答”使學生養成主動探究、積極發現的好習慣。

1、學生的活動空間。采用討論的方法使全體學生都參與使每個學生都體驗探究的過程學會科學探究的方法。

2、學生的思維空間。通過創設各種問題情境讓學生從中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3、學生的表現空間。讓學生把自已的想法、探索的結果展示給同學們讓他們學會互相交流與合作產生思維的碰撞從而培養他們的能力激發他們學習、探究的興趣。

二教法分析總體上我采用啟發式教學原則我們的學生有一定的好奇心理與求知欲故而層層設疑讓學生帶著懸念,漸入思考教師在必要時適當引導。學生可以感覺到自己的思想在閃閃發光。

具體采用如下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利用圖片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2、活動探究法。引導學生通過創設情景等活動形式獲取知識以學生為主體使學生的獨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活動組織能力。

3、集體討論法。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和分組討論促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在教學過程中我還將穿插運用講解法、談話法等常用教學方法。五、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選用多媒體課件播放一些圖片來進行新課的導入。

設計意圖以學生喜愛的旅游景點為媒介用談話的方式導入增強學生的關注度激發求知欲順利進入到本課的學習。

二探源啟蒙運動

1、啟蒙運動就是開啟智慧通過教育和宣傳把人們從愚昧、落后、黑暗的封建社會中解放出來使人們擺脫教會散布的迷信和偏見從而為爭取自由和平等去斗爭。

理性時代的到來是偶然的嗎

條件

1經濟資本主義的發展

2階級資產階級的壯大

3思想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推動

4科學自然科學的成就使教會很多說教不攻自破。

5根本原因封建專制統治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設計意圖指導學生閱讀課本思考提出的問題

三感受理性之光

1、性質17-18世紀資產階級反封建的思想解放運動。

2、主要內容理性、民主、科學、自由、平等。

3、核心思想理性——人自己思考運用自己的智力去認識、判斷和理解事物的能力。

4、過程材料一伏爾泰語錄、材料二孟德斯鳩語錄、材料三盧梭語錄學生活動學生結合材料和課本知識概括啟蒙思想家的主張用表格形式寫出來并隨機抽取幾份通過幻燈片加以展示。

設計意圖通過歷史史料引導學生體會歷史情境培養學生思考并歸納問題的能力。通過動手繪制圖表培養學生動手的能力加深認識。

四回味啟蒙運動

1、影響對歐洲①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沖擊歐洲封建專制統治為資產階級奪取政權作了思想準備。②推動法國爆發大革命封建專制統治建立了資產階級統治傳播了自由、平等思想。對世界①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如美國獨立戰爭、拉美獨立運動中國辛亥革命等②啟蒙思想成為人們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對人類歷史的發展起了重大作用。對人文精神進一步弘揚了人文精神。

2、簡述啟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張并歸納其相似之處。①反對封建專制、教權和封建特權②追求政治民主③主張法治④提倡理性⑤天賦人權、自由平等。

3、比較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從時間、背景、興起、高潮、主要對象、核心、影響、根源、性質、影響等角度學生活動學生按照老師的引導閱讀材料分組討論回答問題。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樹立“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意識。通過學會課上的分組討論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集體協作精神。本部分內容是學習難點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得出結論加強學生開拓性思維的培養。

五誦讀

名人名言學生通過討論主動發言談自己對啟蒙思想的感受、認識。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對他人勞動成果的評價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

六、課堂小結本課內容所講述的框架框架內各部分的相互關系。隨著課程進展可適度輔助習題加深鞏固。

七、布置作業課后習題

八、板書設計第四節啟蒙運動以上是我對本節課的一些粗淺的認識和構想如有不妥之處懇請各位專家批評指正

教師高考歷史復習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德國法西斯在奧斯威辛集中營的大屠殺暴行;納粹種族滅絕政策的實質;奧斯威辛給人類帶來的傷痛及其對全世界的警示作用。

(2)過程與方法

分析納粹種族主義理解其實質。了解奧斯威辛集中營內的屠殺史實,理解其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意義,自主探究南京大屠殺和七三一部隊在亞洲的暴行,培養使用網絡探究學習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戰爭給人類帶來的深重苦難,培養熱愛和平的情感,聯系日軍南京大屠殺和七三一部隊在中國的殘酷暴行,培養熱愛祖國,為國家富強而學習的責任感和主人翁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種族主義、奧斯威辛里的罪行以及奧斯威辛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目的意義

難點:納粹種族主義的實質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再展示紀念奧斯威辛集中營解放60周年的圖片)2005年1月,來自全世界各個國家的代表齊聚奧斯威辛,在同一時刻默哀,哀悼二戰中遭到屠殺的猶太人無辜的亡靈。60年前那場殺戮,是人類歷最黑暗、最陋的一幕!任何站在奧斯威辛集中營遺址前的人,都會受到人類良知的拷問!那么,60年前,這里究竟發生了怎樣的悲劇?

2、講授新課

集中營是一個什么樣的機構?(突出奧斯威辛集中營,以及點題---奧斯威辛集中營是眾多集中營中的典型,也是種族滅絕的一個例證。)

簡介奧斯威辛集中營的建立、布局(展示相關圖片)

學生活動之一----"重現歷史"說一說奧斯威辛集中營的暴行。

教師播放相關視頻資料,增加學生感性體會同時通過歷史圖片簡要介紹納粹黨衛軍在集中營里犯下的滔天罪行。要注意渲染氣氛,把學生帶進一個悲情氛圍,給學生心靈上的震撼,使師生在情感上達到共鳴,突破教學重點。

學生活動之二---"共同探究":宣稱人道的、尊貴的優等民族卻對人類犯下了如此滅絕人性的罪惡,其根源到底是什么?明確奧斯威辛集中營出現大屠殺的理論根源是納粹的種族主義。突破教學難點---種族主義。(種族主義起源于19世紀末,列強瓜分非洲的年代。種族主義的基本內容包括:種族歧視 、種族隔離 、極端的種族滅絕。種族主義是納粹民族主義的核心和基礎。)師生通過德國納粹的種.種暴行加深對種族主義的理解。

學生活動三---"親臨其境"如果你現在來到奧斯威辛集中營遺址前,你會說些什么?(教師根據時間安排,結合歷史與現實的情況,論從史出,突破重點)今天的奧斯威辛集中營,是整個世界反思歷史的路標。當年,納粹德國用400萬人的生命,在波蘭這個小鎮向人類證明了,一旦脫離人性的軌道和世界規則的束縛,政治欲望就可以以如此殘忍的方式來實現。在那個時候,在這個小鎮上,善良的人性從來就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和眷顧。從奧斯威辛開始,人類就不再相信純粹理想國意義上的幸福。奧斯威辛的歷史足以讓全人類在其后為和平。

"歷史與現實的碰撞"環節:展示1994年盧旺達慘劇的圖片。折射出戰爭是殘酷的,在戰爭中人性的冷漠!所有的大屠殺都向人類展示了一個事實:人類有時會犯下不可饒恕的集體罪行。我們追憶那段慘絕人寰的歷史,并不僅僅是為了慰籍那些被血腥屠殺的逝者,也不僅僅是為了聲討納粹曾經犯下的罪行,而是為了讓更多的人,讓所有的人來體味歷史帶給我們的警示與思考,尤其讓曾經犯下罪行的國家領悟世界和平來之不易!正因為如此,為了讓后人牢記這段慘痛的歷史,不讓歷史悲劇重演,波蘭在1947年決定把奧斯威辛集中營改建為殉難者紀念館,并在周圍劃定默哀區,表達人類對納粹暴行的憤怒與對受害者的哀悼。1979年,出于同樣的目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它列為而且是第一批具有警示意義的世界文化遺產。

學生活動之四----"課外延伸"假如中國也要申報具有警示意義的世界文化遺產,你認為什么地方可以申報?理由是什么?如何申報?

3、課堂小結

當人們在追憶奧斯威辛的時候,自然不能不聯想到同時發生在中國大地上的南京大屠殺,那同樣是人類歷令人發指的滔天罪行!然而,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這個東方加害國非但不愿直面歷史,坦誠承擔道義責任,反而試圖掩蓋與推卸。…從而使他們失去了贏得亞洲人民原諒的機會。如果淡漠歷史,或者企圖污蔑、篡改歷史就將永遠成為歷史的俘虜,永遠無法擺脫歷史的羈絆,必然在前進的道路上舉步維艱!

人類在重溫歷史的同時,更重要的是教育后代正確的認識這段慘痛歷史,拒絕戰爭,維護和平!

教師高考歷史復習教案篇6

一、過程設計

導入:請一學生閱讀上節課課文的倒數兩個自然段:“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繼位。那時,各諸侯國會盟,拒絕邀請秦國參加。秦孝公受到很大刺激,認為這是莫大的恥辱,決心發憤圖強,實現富國強兵。在這樣的時代氛圍中,商鞅輾轉來到了秦國,輔佐雄心勃勃的秦孝公進行了改變秦國乃至整個中國歷史進程的變法運動。”

通常課堂教學的導人新課,是注意本節課與上節課的銜接,沒有必要就不必使用電化教學手段。這段課文闡述了秦孝公急于變法的細節,完全可以做開場白。

問題1:秦國變法的決心來自哪里?

學生能想到決心來自國君秦孝公。教師要進一步說明變法是自上而下的改革,成敗決定于國君,成果能否延續則要看變法的內容是否符合歷史發展的趨勢。

商鞅是衛國公子的兒子,他姓公孫,應該叫他公孫鞅,或衛鞅,后來他率秦國軍隊打敗了魏國,秦孝公把商這個地方賜給他,封號“商君”,《史記》中有一篇他的傳記,司馬遷按封號取名“商君列傳”,后人習慣上叫他“商鞅”。小小的衛國實際上是大魏國的附庸,地域都在現在的河南省,因此,商鞅應該算是河南人。他起初投身于魏國丞相的門下。

故事1:魏國丞相公叔痤非常賞識商鞅的才干,公叔痤病危時,魏惠王親自來探望,問:“您要有個三長兩短的,誰能接替您呢?”公叔痤說:“商鞅雖然年輕,但是個難得的人才,可以把全部政務交給他。”魏惠王沉默不語。公叔痤讓左右的人都出去,又對魏惠王說:“大王不用他,一定要殺了他,不能讓他去別的國。”事后,公叔痤本著先國君后臣子的原則,把原話又告訴了商鞅,讓他趕緊逃走。商鞅卻不以為然,說“魏王不聽你的話起用我,又怎么會聽你的話殺我呢?”結果正如商鞅所料,魏惠王認為公叔痤的建議很荒.唐。

問題2:魏國丞相舉薦商鞅代替自己,又建議魏王不用就殺了他,說明什么?

商鞅真是個人才啊,你看,他對自己命運的判斷很準確,面臨被殺頭的危險,還那么從容,一般人做不到。說明他判斷能力強、心理素質好,有政治頭腦,有政治智慧,是一個可以擔當重要政治責任的人。

上述故事教科書只講了一半,完整地講這個故事,意在介紹商鞅這個人的特征。商鞅長的什么模樣?史書沒記載,教科書里的畫像也是根據他的性格想象的,一幅冷面孔,看上去堅毅、果敢。商鞅是變法的主角,因此必須讓學生首先了解這個人。以往教學大都忽視人物的個性,講王安石變法,不講王安石這個人,講張居正改革,不講張居正。盡管考試很少涉及人物的個性,但這是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進入歷史情境進而理解歷史的“藥引子”。商鞅的個性特征和政治智慧與他后來能夠推行改革有直接關系。

但是,他要發揮自己的政治才能,在當時只有一個渠道──把自己推薦給一個能夠賞識自己、重用自己的國君。于是他跑到現在的陜西,投奔決心發憤圖強的秦孝公。

故事2:一個河南人跑到陜西來想當官,成就一番事業,難度不小啊。商鞅也得走門路,怎樣打通的關系?史書沒有記載,這已不重要了。他通過秦孝公的親信景監求見。第一次見孝公,他大講“帝道”,即:黃帝、堯、舜等統治經驗。孝公聽了昏昏欲睡,事后很生氣地斥責景監:你怎么介紹這樣的混入?我怎么可能用這樣的人呢!景監挨了訓,責備商鞅。商鞅卻說,我在試探他的想法呢,要求再次接見。5天后,第二次見孝公,商鞅大談“王道”,就是夏禹、商湯、周文王的治國方略,秦孝公耐心聽下來,但不以為然。事后又責備景監,景監又責備商鞅,商鞅說,我還沒說到正題呢,請再安排接見。第三次商鞅分析了當時的形勢,說到戰勝各國、富國強兵的話題。秦孝公對景監說,這個人行。我還要和他談談。商鞅就爭霸之道、強國之路,再次與孝公交談時,孝公越聽越入迷,不知不覺地挪動雙膝,湊近商鞅(那時還沒有椅子。席地而跪坐)。兩人一連談了幾天,孝公還不滿足。

問題3:司馬遷就這件事評論說,談帝王之道本來就不是商鞅的本意。是不是很有道理啊?可是商鞅為什么不直接切入正題呢?

這是一個引導想象的問題。學生可能會有各種猜測,比較合理的解釋包括,試探孝公的誠意、志向、價值觀念;商鞅是在總結歷史經驗啊,夏禹、商湯、周文王如果按照帝道行事,就不會出現夏商周三代了。落點應強調:時代不一樣,社會發生了很大變化,就應該選擇新的政策。

問題4:為什么秦孝公對帝王之道不感興趣?但他還屢次接見商鞅?

這是教科書提出的問題。教科書上說“秦孝公求賢若渴”,學生可以想到。為什么不感興趣?就是時代變了,按照老辦法解決不了新問題。

這個故事有情節,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問題設計成兩個,意在說明兩個人的思想一致,這才能夠結合。用足這個故事還有另外一個目的:引導學生進入歷史情境思考問題,改革都是要改變傳統中不適應當前形勢的政策;自上而下的改革關鍵在于主政者,他們的思想決定改革的力度。

故事3:秦孝公決心任用商鞅進行變法,但又怕輿論非議,于是讓商鞅與守舊大臣們對話。大臣甘龍認為:“依照民俗而施政,不費力就會成功;沿襲成法治國,官吏習慣,百姓也平安。”商鞅說:“你這是凡夫俗子的言論。你這類官員可以當官守法,但是不能與你討論變法問題。”大臣杜摯又提出:“沒有百倍的利益,不能改變成法;沒有十倍的功效,不能更換舊器;效法古代不會有過失,遵循舊制不會出偏差。”商鞅回答說:“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商湯和周武王因為不遵循舊制才成就大業,夏桀、商紂因為不改舊制而亡國。違反舊制不能否定,因循守舊不值得贊美。”辯論的結果更加堅定了秦孝公變法的決心,商鞅被任命為“左庶長”,主持變法。

問題5:“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這是商鞅留傳后世的名言,意思是說,治理國家沒有一成不變的辦法,有利于國家發展就不能拘泥于舊制度。孝公安排商鞅與大臣們對話的目的是什么?這些辯論和推進改革有什么關系?

設計這一問題,是讓學生認識改革需要作充分的輿論準備,估計學生可以想到。可能想不到的是,自上而下的改革,阻力首先來自上層,教師應強調這一點,以便認識其他改革。改革者意志堅定也是不可或缺的,改革的征途不會因為一次辯論而一帆風順。最后指出:“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成為后世改革的依據。

故事4:變法的法令擬好了,但沒有公布。商鞅派人在城中人流較多的市場南門,立起一根大約6米多長的圓木,布告:“誰能將此木搬到市場北門,賞十鎰黃金。”一鎰按照20兩計算,就是200兩黃金,一兩約折合今天20克多一點,(也有說合31.25克),至少4公斤的黃金!太多了,沒人相信,也就沒人去試。“誰能搬,賞五十金!”有個楞小伙兒扛起木頭搬到北門,沒想到,立馬就得到五十鎰黃金(20多公斤啊)。這事能不傳開嗎?

問題6:《史記·商君列傳》中記述了這件事。可是,這么多黃金的賞賜,秦孝公多心痛啊。司馬遷說的是賞“十金”“五十金”,春秋戰國時,黃金的單位有時論“鎰”,有時論斤。一鎰20兩、一斤十六兩,怎么算也不少啊,《史記》會不會有夸張的成分?

這樣的問題會引起學生興趣。司馬遷生活在公元前135—前93年,這個故事應該發生于商鞅變法開始的那一年,公元前356年。變法的起始時間寫在板書上。司馬遷追記200多年前的事,從時間上說,《史記》對這件事的記載已不是原始材料。司馬遷是嚴肅的史學家,他寫這個故事肯定有依據,至于細節是否完全準確,可以存疑。在學生發言后,這樣解釋,目的有二:一、變法開始的時間容易讓學生記住;二、對史料要看是否是當時人的記載,這是滲透歷史重證據的意識。

就這個故事還可以提出一個問題:這件事流傳開來的效果是什么?

學生馬上反應“取信于民”。僅僅是“取信”嗎?還有“令行禁止”的作用,等于布告天下,千萬別拿政府的法令不當回事,不信你就試試?11912年,##在你們這個年齡曾作文《商鞅徙木立信論》,“三嘆”商鞅這一做法,還得了100分呢。文章怎么寫的,同學們可以上網找找看。

準備工作都做完了,開始變法。看教材:商鞅變法首先是發展農業,廢除井田制,“開阡陌封疆”就是把標志土地國有的阡陌封疆去掉;以法律形式承認土地私有,允許土地買賣。鼓勵耕織,生產粟帛多的,可免除徭役。粟,是當時主要的糧食作物;帛,指絲織物。還有,因懶惰而貧窮的要罰為官奴。再看后一頁:強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到立戶年齡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戶口稅。

承認土地私有,那么生產積極性就能夠提高;配之鼓勵耕織的政策,產量就可以增加。因懶惰而貧窮,全家都要失去自由,這就逼著懶人干活。強制到年齡分戶,史學家考證,17歲就要另立門戶(你們這個年齡),也有說以身高5尺、7尺定年齡,不分戶就要多交稅。這些都是以農求富的政策。

問題7:這些政策使農業發展起來,秦國稅收增加了。農民有哪些稅收負擔項目?

教材沒有說明,估計學生回答不完整。確認土地私有,是要按畝征稅,實物稅包括糧食和帛,免除徭役說明農民要出徭役,還有戶口稅。可以再追問:怎么理解秦國的土地私有權?學生肯定語塞。結合學生的經驗啟發:你家的房屋是私有的嗎?要不要每年繳稅?稅額多少?結合古代國家強制分攤到土地上的賦稅負擔,說明土地私有不是現代意義的私有權概念。

統一度、量、衡,也是一個高明的經濟政策,好理解。有時間可說明那時度、量、衡與現在標準的差異。

新法觸動了很多人的利益,獎勵軍

功政策的推行,使沒有軍功的貴族就要失去貴族身份。編戶制和連坐法的推行,老百姓也不適應。新法推行第一年,有上千人到秦都“上訪”,這時又發生了太子犯法的事情。

故事5:商鞅知道后說:“新法不能順利推行,就是因為上面的人帶頭犯法。”太子違反了什么法令,司馬遷沒寫。太子是國君的繼承人啊,總要留點兒面子,不好動刑,商鞅就嚴懲太子的兩個老師,一個削掉鼻子,另一個臉上刺字涂墨。這無疑會產生轟動效應。第二天,秦國百姓都服從新法令了。

問題8:這個故事說明什么?

學情分析:

我校屬于二級達標學校。進入高二下學期,文科班的歷史課時增加,目標更加明確:一切為了高考。但是從整體上看,文科班學生的素質并不理想:課前預習情況很不樂觀;課堂上大部分同學倒是會做筆記,但課后是否會根據筆記復習梳理知識點就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了;部分同學課堂紀律堪憂;學習普遍停留在死記硬背的階段,不愿意開動腦筋多想多問;作業完成情況喜憂參半……第一次教高二年段,也是第一次要面對高考教學,經驗不足,因此深感責任重大、壓力巨大。如何在講清知識點的同時讓同學們對歷史學習產生興趣,愿意付出努力學好歷史,是一個艱巨的挑戰。

教學思路:

歷史課程標準:簡述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主要生平事跡,了解其追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認識其對世界思想文化的貢獻。

學習要求:知道柏拉圖《理想國》的主要內容,知道亞里士多德的主要成就,了解亞里士多德對柏拉圖思想的師承和突破,體會其追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認識其對世界思想文化的貢獻。

重點:柏拉圖理想國的設想;亞里士多德理性主義的思想;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思想對世界產生的巨大影響。

難點:理解并評價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思想觀點與政治主張;歸納并分析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對世界思想文化的貢獻。

教師高考歷史復習教案篇7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了解希臘古典文化繁榮的表現,并分析出現繁榮的原因。

了解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主要生平事跡,感受他們在認識世界、探索真理方面的求真與創新精神。

認識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主要思想觀點及其深遠影響,培養學生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來分析和評價歷史人物。

二、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利用課文內容,搜集文獻資料,結合西方思想文化的歷史發展,初步理解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對世界思想文化的貢獻,并組織學生展開交流討論。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啟發式教學,設計具有針對性、啟發性的問題,如文藝復興運動與希臘古典文化的關系和異同等,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并對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的表現予以及時而恰當的評價。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了解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研究活動,感受其追求真理不懈探索的精神,培養學生嚴謹的學習態度和批判精神。

通過分析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政治主張,使學生認識社會意識與時代發展的關系,認識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等基本的歷史唯物主義原理。

體驗哲學家理性主義的思想,樹立追求真、善、美的人生理想。

【教學流程】

問:在必修I中,我們了解了古希臘歷的一位“真理與自由的殉道者”,同學們還記得他是誰嗎?

答:蘇格拉底。

在必修III中,我們再次接觸了蘇格拉底的哲學思想,同學們還記得是什么嗎?

答:……

投影:

⒈“認識你自己”(哲學意義上的“自我”)

⒉倡導“美德即知識”

今天我們先來認識蘇格拉底的徒弟、古希臘著名的思想家——柏拉圖。

投影:

蘇格拉底與柏拉圖師徒關系

柏拉圖出生在雅典附近的伊齊那島,他家世顯赫,但其青少年時期卻是在伯羅奔尼撒戰爭與戰爭間頻繁更迭的政體中度過的。

柏拉圖成年后,雅典城邦的生活開始趨于穩定,重新出現了歌舞升平的局面,人們開始出席各種社交活動,柏拉圖與蘇格拉底就是在一次賽詩會上相識的。當時,柏拉圖帶著自己的作品前去參加比賽,在舉行比賽的劇場前,正好遇到蘇格拉底與他人的對話,柏拉圖也擠進了聆聽對話的人群,聽完蘇格拉底的話,柏拉圖如醍醐灌頂,茅塞頓開,很多一直苦苦思索卻找不到答案的問題,一瞬間豁然開朗,他當即拜蘇格拉底為師,是年,蘇格拉底61歲,柏拉圖20歲。

蘇格拉底對柏拉圖一生影響,這種影響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

一方面,柏拉圖的政治哲學思想深受蘇格拉底的影響,以至于他一生創作的絕大部分對話,都是以蘇格拉底為主要發言人。

另一方面,蘇格拉底因不能見容于雅典的民主政體而被判處死刑,這一事件改變了柏拉圖對雅典民主政治的態度,他開始尋找自己的心目中的理想國。

投影:

柏拉圖思想產生的背景

3679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防爆电机_ybx3系列电机_河南省南洋防爆电机有限公司 | 反渗透水处理设备|工业零排放|水厂设备|软化水设备|海南净水设备--海南水处理设备厂家 | 行星搅拌机,双行星搅拌机,动力混合机,无锡米克斯行星搅拌机生产厂家 | 刺绳_刀片刺网_刺丝滚笼_不锈钢刺绳生产厂家_安平县浩荣金属丝网制品有限公司-安平县浩荣金属丝网制品有限公司 | 空气净化器租赁,空气净化器出租,全国直租_奥司汀净化器租赁 | 篮球地板厂家_舞台木地板品牌_体育运动地板厂家_凯洁地板 | 压接机|高精度压接机|手动压接机|昆明可耐特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胶泥瓷砖胶,轻质粉刷石膏,嵌缝石膏厂家,腻子粉批发,永康家德兴,永康市家德兴建材厂 | 标准件-非标紧固件-不锈钢螺栓-非标不锈钢螺丝-非标螺母厂家-三角牙锁紧自攻-南京宝宇标准件有限公司 | 深圳展厅设计_企业展馆设计_展厅设计公司_数字展厅设计_深圳百艺堂 | 云阳人才网_云阳招聘网_云阳人才市场_云阳人事人才网_云阳人家招聘网_云阳最新招聘信息 | 天津热油泵_管道泵_天津高温热油泵-天津市金丰泰机械泵业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 青岛成人高考_山东成考报名网 | 天津市能谱科技有限公司-专业的红外光谱仪_红外测油仪_紫外测油仪_红外制样附件_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生产服务厂商 | 飞行者联盟-飞机模拟机_无人机_低空经济_航空技术交流平台 | 污水提升器,污水提升泵,地下室排水,增压泵,雨水泵,智能供排水控制器-上海智流泵业有限公司 | 上海单片机培训|重庆曙海培训分支机构—CortexM3+uC/OS培训班,北京linux培训,Windows驱动开发培训|上海IC版图设计,西安linux培训,北京汽车电子EMC培训,ARM培训,MTK培训,Android培训 | 陕西视频监控,智能安防监控,安防系统-西安鑫安5A安防工程公司 | 知企服务-企业综合服务(ZiKeys.com)-品优低价、种类齐全、过程管理透明、速度快捷高效、放心服务,知企专家! | 回转支承-转盘轴承-回转驱动生产厂家-洛阳隆达轴承有限公司 | 食品级焦亚硫酸钠_工业级焦亚硫酸钠_焦亚硫酸钠-潍坊邦华化工有限公司 | 智能家居全屋智能系统多少钱一套-小米全套价格、装修方案 | 选矿设备,选矿生产线,选矿工艺,选矿技术-昆明昆重矿山机械 | 中天寰创-内蒙古钢结构厂家|门式刚架|钢结构桁架|钢结构框架|包头钢结构煤棚 | 卡诺亚轻高定官网_卧室系统_整家定制_定制家居_高端定制_全屋定制加盟_定制家具加盟_定制衣柜加盟 | 渗透仪-直剪仪-三轴仪|苏州昱创百科 | 北京中创汇安科贸有限公司| 大通天成企业资质代办_承装修试电力设施许可证_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_无人机运营合格证_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 耐酸碱泵-自吸耐酸碱泵型号「品牌厂家」立式耐酸碱泵价格-昆山国宝过滤机有限公司首页 | 干粉砂浆设备_干混砂浆生产线_腻子粉加工设备_石膏抹灰砂浆生产成套设备厂家_干粉混合设备_砂子烘干机--郑州铭将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破碎机锤头_合金耐磨锤头_郑州宇耐机械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热风机_工业热风机生产厂家上海冠顶公司提供专业热风机图片价格实惠 | 雪花制冰机(实验室雪花制冰机)百科| 塑料造粒机「厂家直销」-莱州鑫瑞迪机械有限公司 | 米顿罗计量泵(科普)——韬铭机械| 天津市能谱科技有限公司-专业的红外光谱仪_红外测油仪_紫外测油仪_红外制样附件_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生产服务厂商 | 自动螺旋上料机厂家价格-斗式提升机定制-螺杆绞龙输送机-杰凯上料机 | 智能案卷柜_卷宗柜_钥匙柜_文件流转柜_装备柜_浙江福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贴片电感_贴片功率电感_贴片绕线电感_深圳市百斯特电子有限公司 贴片电容代理-三星电容-村田电容-风华电容-国巨电容-深圳市昂洋科技有限公司 | 筒瓦厂家-仿古瓦-寺庙-古建琉璃瓦-宜兴市古典园林建筑陶瓷厂有限公司 | 柔性输送线|柔性链板|齿形链-上海赫勒输送设备有限公司首页[输送机] | ETFE膜结构_PTFE膜结构_空间钢结构_膜结构_张拉膜_浙江萬豪空间结构集团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