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一生物課文教案
高中生物的重要特征就是具有較強的操作性與實踐性,不同于數學學科的抽象性與邏輯性,生物學科的趣味性更強,學生學習生物的熱情更容易被激發。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2021年高一生物課文教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021年高一生物課文教案1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1知識方面:說明酶在細胞代謝中的作用、本質和特性。
2能力方面:進行有關的實驗和探究,學會控制自變量,觀察和檢測因變量的變化,以及設置對照組和重復實驗。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閱讀分析“關于酶本質的探索”的資料,認同科學是在不斷地探索和爭論中前進的。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酶的作用、本質和特性。
2、教學難點:
⑴酶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原理。
⑵控制變量的科學方法。
教學過程
【導入】問題探討
介紹教材P78斯帕蘭扎尼的實驗,討論下列問題:
⑴這個實驗要解決什么問題?
⑵是什么物質使肉塊消失了?
對細胞來說,能量的獲得和利用都必須通過化學反應。細胞中每時每刻都進行著許多化學反應,統稱為細胞代謝。細胞中代謝過程離不開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
學生回憶:⑴化學反應中無機催化劑的概念?⑵無機催化劑的作用、特點和條件是什么?
學生思考:細胞內的環境是一個常溫常壓下的狀態,在這種環境下化學反應卻能高效有序地發生,應該有適合的生物催化劑——酶。
【講授】一、酶在細胞代謝中的作用
實驗]比較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
1、實驗原理:2H2O22H2O+O22H2O22H2O+O2
2、實驗步驟及現象
3、討論
⑴——⑷見教材P79。
⑸這個實驗為什么要選用新鮮的肝臟?為什么要將肝臟制成研磨液?
⑹滴入肝臟研磨液和氯化鐵溶液時,可否共用一個吸管?為什么?
4、實驗結論
5、實驗過程的理論分析
⑴在做該實驗時讓學生感悟酶作為催化劑的突出特點——高效。
⑵控制變量:講解教材P79相關內容,讓學生了解實驗設計的原則。
⑶進行實驗:
[活化能]分子從常態轉變為容易發生化學反應的活躍狀態所需要的能量稱為活化能。
用無機催化劑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顯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如H2O2的分解,20℃無催化劑時需活化能75kJ/mol;用鉑作催化劑時,只需活化能54kJ/mol;用H2O2酶時,活化能下降到29kJ/mol以下。(結合教材P80圖講解)
正是由于酶的催化作用,細胞代謝才能在溫和條件下快速進行。
【講授】二、酶的本質
[資料分析]教師設置下列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教材P81——82相關內容。
1、巴斯德和李比希的觀點分別是什么?
2、巴斯德和李比希的觀點各有什么積極意義?各有什么局限性?
3、科學發展過程中出現爭論是正常的。試分析巴斯德和李比希之間出現爭論的原因是什么,這一爭論對后人進一步研究酶的本質起到了什么作用?
4、巴斯德和李比希之間的爭論被哪位科學家的研究成果平息了?
5、簡述畢希納實驗的過程?
6、從畢希納的實驗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7、要證明酵母細胞的提取液和活酵母細胞的作用一樣還需要對實驗如何改進?
8、薩姆納提取到了脲酶,他是如何證明它的化學成分的?
9、薩姆納歷時9年才證明脲酶是蛋白質,并因此榮獲諾貝爾化學獎。你認為他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0、請給酶下一個較完整的定義?
11、結合酶本質的探索歷程談談你對馬克思說的:“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這句話的理解。
學生討論回答:
二、總結
酶是活細胞產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機物,其中絕大多數酶是蛋白質。
2021年高一生物課文教案2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說出癌細胞的主要特征
②能夠認識分辨一些常見的致癌因子
③理解癌癥是基因突變的累積效應
2.過程與方法
①引導學生運用癌細胞的特征解釋癌癥的相關癥狀,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邏輯思維能力
②通過引導學生對癌癥相關資料進行查詢、整理、分析,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討論健康的生活方式與癌癥防治的關系,懂得如何預防癌癥,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正確對待癌癥。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①癌細胞的特征
②致癌因子
2.教學難點
癌癥是基因突變的累積效應
教學過程
【導入】第四節細胞的癌變
1.展示蘋果公司聯合創始人喬布斯以及歌手姚貝娜的圖片,指出兩位名人皆是因患癌癥逝世;
2.當今社會,癌癥已經嚴重威脅到人類健康,古人談虎色變,今人談癌色變,癌癥為何如此恐怖,而它又是因何而產生?
引出課題:細胞的癌變
【講授】知識目標一:癌細胞的特征
展示資料1:海拉細胞系
引導學生分析得出癌細胞的特征1:在營養充分條件下,可以無限增殖——不死
資料2:癌細胞相關圖片
引導學生分析得出癌細胞的特征2:形態結構發生改變——變態
資料3:癌細胞轉移相關資料
引導學生分析得出癌細胞的特征3:癌細胞的表面發生了變化——可以擴散轉移
探討:1.從癌癥的特征的角度思考,癌癥病人為何會消瘦?
2.要治愈癌癥,應該選擇什么樣的時期?
【講授】知識目標二:細胞癌變的直接原因——致癌因子
提問:生活中,不要過度暴露在紫外線的照射之下,我們強調少吃腌制食品,定期注射乙肝疫苗,這是為什么?
PPT展示日常易誘發癌癥的實例和圖片,并引導學生按自然科學分類原則進行分類。
學生根據幻燈片的指示并聯系實際生活碰到的致癌因子,進行分類歸納:
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指輻射致癌,如紫外線、X射線等。
化學致癌因子:無機物如石棉、砷化物、鎘化物等;有機物如甲醛、煤焦油、苯等。
病毒致癌因子:如Rous肉瘤病毒,(感染乙肝的人患肝癌的幾率要比正常人高很多)。
【講授】知識目標三:細胞癌變的根本原因
指導學生看書并找出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概念。指出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概念。指出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共同調節細胞周期。
原癌基因:主要調節細胞周期,控制細胞生長和分裂的進程。
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組織細胞不正常的增殖。
總結:細胞癌變是基因突變的結果,引出癌癥是基因突變的累積效應。
【講授】知識目標四:癌細胞的定義
通過對相關內容的學習,引導學生對癌細胞下一個全面的定義:
癌細胞是指受到致癌因子的刺激,細胞中遺傳物質發生變化,成為不受機體控制的惡性增殖的細胞。
【講授】知識目標五:癌癥的預防
提問:“病從口入”用于癌癥是否合適?
引導學生圍繞如何預防癌癥展開討論(衣、食、住、行等方面入手)
【活動】課堂小結
課后習題
寫一份建議書,糾正身邊人的不良生活習慣,提出防癌的生活方式及建議
2021年高一生物課文教案3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簡述ATP的化學組成和特點。
(2)寫出ATP分子簡式、ATP與ADP的相互轉化式。
(3)解釋ATP在能量代謝中的作用。
2.能力目標:
(1)通過對螢火蟲發光問題的探究,初步培養學生的實驗分析與設計能力;
(2)通過問題討論共同繪出ATP與ADP相互轉化示意圖,理解ATP在細胞中作為能量通貨的原因;
3.情感目標: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滲透熱愛自然和生命的情感教育。
(2)通過閱讀與思考、討論活動培養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態度,培養用準確的科學術語闡述觀點和進行合作學習的態度。
(3)通過分析ATP、ADP的動態平衡,樹立辯證唯物主義的自然觀、生態觀。
教學重難點
(1)重點:ATP的化學組成和結構特點;ATP與ADP的相互轉化
(2)難點:ATP與ADP的相互轉化;ATP在能量代謝中的作用
教學過程
【導入】細胞的能量通貨——ATP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導入新課[導入]提問:屏幕上的昆蟲是什么?
相傳,我國晉朝時有個青年叫車胤,他酷愛學習,但由于家貧買不起蠟燭,不能讀書,于是就捉了很多螢火蟲,裝在薄薄的布袋子里。四五十只螢火蟲發出的光真能抵得上一支點燃的蠟燭呢!他就借著螢火蟲的光刻苦學習,后來成為一位有大學問的人。螢火蟲像電燈一樣可以發出光亮。那么,它發光原理是什么?
講解螢火蟲發光的原理,指出螢火蟲發光需要消耗能量,復習主要的能源物質,重要的儲能物質,提出問題這些物質能為螢火蟲發光直接供能嗎?
2、實驗設計PPT
(1)利用多媒體播放幻燈片,展示“螢火蟲發光器實驗”過程
(2)問題:能為螢火蟲發光直接提供能量的物質是什么?是葡萄糖還是ATP?
(3)結論:ATP是生物體生命活動的直接能源物質。
(4)比喻:在細胞中糖類、脂肪等有機物儲存有大量的能量,但不能被直接利用,可以比喻為存折,生活中存折不能直接流通,ATP分子能被直接利用可以比喻為貨幣,生活中貨幣可以直接流通,這樣使學生更容易理解標題,并能激發學習興趣。
ATP能直接供能與它的結構密切相關,那么ATP分子的結構有什么特點呢?
(二)、ATP分子的結構:
1學生按小組討論以下問題:
(1)ATP的中文名稱?
答:三磷酸腺苷
(2)ATP的結構簡式為?
答:A—P~P~P
(3)ATP簡式中A、P、“—”與“~”分別代表什么?
答: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團“—”代表普通化學鍵,“~”代表高能磷酸鍵2展示資料:一般將水解時,能夠釋放20.92kJ/mol能量的化合物都叫做高能化合物.ATP在水解時釋放的能量是30.54kJ/mol,ATP的水解釋放的能量是一般磷酸鍵水解時釋放能量的兩倍以上。
結論:ATP是一種高能磷酸化合物(三)ATP的水解過程
展示ATP的水解反應::
ATP-ADP+Pi+能量
1、問題:ATP作為高能磷酸化合物,在供能時,如何釋放能量?
答:ATP的化學性質不穩定,遠離A的那個高能磷酸鍵容易水解,遠離A的那個P脫離開來,形成游離的Pi,同時,釋放大量的能量。
2、答:ADP、Pi、能量(四)ATP、ADP相互轉化1、利用多媒體創設問題情境:
水解酶
3、一個成人一天在靜止狀態下所消耗的ATP為48kg,在緊張活動的情況下,ATP的消耗可達0.5kg/min。而細胞內ATP、ADP的總量僅有2-10mg。人體細胞每天的能量需要水解200-300摩爾的ATP,這意味著每個ATP分子每天要被重復利用2000-3000次。
通過以上資料,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1)學生分析資料可知ATP在生物體內存在特點是:轉化快,含量低,且含量相對穩定。
(2)展示ATP與ADP的相互轉化
ATP-ADP+Pi+能量
ADP+Pi+能量-ATP
(3)討論ATP與ADP的相互轉化的條是否是可逆的?
學生代表回答:酶、能量來源、場所不同。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總結
ADP+Pi+能量-ATP
即物質可逆,能量不可逆
注意:酶的種類不同,能量的來源和去向不同,場所不同
強調:ATP中遠離A的高能磷酸鍵水解釋放能量,為各項生命活動提供能量,ADP合成ATP所需的能量有兩個途徑:(1)動物、人、真菌、大多數細菌,來自于呼吸作用;(2)綠色植物來自于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五)ATP的利用
創設問題情境:在ATP轉化成ADP的過程中釋放出的能量,到哪里去了呢?請大家舉例說明。舉例:
1Ca2+、K+等無機鹽的主動運輸
2生物發電、發光
3用于肌肉的收縮
4用于大腦的思考
5用于細胞中的各種吸能反應
講解吸能反應和放能反應。吸能反應一般與ATP水解的反應相聯系,由ATP水解提供能量;放能反應一般與ATP的合成相聯系,釋放的能量儲存在ATP中。
(六)總結鞏固
1.ATP的結構簡式A—P~P~P2.ATP和ADP相互轉換
2021年高一生物課文教案4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說出線粒體的結構和功能。
②理解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過程,說明它們的異同點。
③掌握呼吸方式的判斷并會利用呼吸作用方程式計算。
2能力目標
①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發現問題能力。
②通過分組討論和交流,培養學生主動思考、處理信息、合作學習、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
③通過辨析等評價方式,培養學生能夠在一定的情境中靈活應用所學知識,做出合理判、正確結論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①希望通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之間交流、合作精神。
②讓學生知道理論來源于生活,而又用于生活。將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到生活和生產實踐中,不斷地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教學重難點
1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過程及原理。
2細胞呼吸原理和本質
3根據呼吸作用方程式的相關計算
教學過程
【導入】本課導語
生物體生命活動都需要能量,而且能量的直接提供者ATP,ATP中的能量主要儲存在高能磷酸鍵中。對于生物體來說ATP中的能量都可以來源于呼吸作用,本節課主要來復習細胞呼吸。
【活動】細胞呼吸學生活動
活動1
問題1:生物體內有多種供能物質,各種能源物質在供能上有怎樣的關系?
問題2:細胞呼吸是ATP的主要來源,ATP還有哪些來源呢?
【講授】請兩個同學寫出細胞呼吸反應式,引導出細胞呼吸類型、概念和過程的復習。
PPT分別展示有氧呼吸、無氧呼吸完整過程,提出相應問題
問題3:有氧產物CO2、H2O中的氧原子的來源?
追問:如果提供18O2,可以產生放射性C18O2嗎?
問題4:有同學認為反應式中的“能量”就是“ATP中的能量”,對嗎?
問題5:為什么不同生物的無氧呼吸產物不同呢?
最后,討論辨析:
1、沒有線粒體的生物就不能進行有氧呼吸嗎?
2、有線粒體的生物就一定會發生有氧呼吸嗎?
總結:酵母菌在有氧的條件下進行有氧呼吸,產生CO2和水;在無氧的條件下進行無氧呼吸,產生酒精和少量CO2。
【講授】細胞呼吸講授
引導學生理解實驗結果,總結細胞呼吸方式。總結細胞呼吸方程式。引導學生利用方程式計算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練習】細胞呼吸練習
1.酵母菌在有氧時進行有氧呼吸,無氧時進行無氧呼吸,將酵母菌放在含有培養液的密閉的錐形瓶中,測得CO2的釋放量比O2的吸收量大1倍,則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比為
A.1∶6B.1∶3C.1∶2D.1∶0
解析:用“并列比較法”解。此題中的酵母菌既能進行有氧呼吸,又能進行無氧呼吸,此時CO2釋放量比O2的吸收量大,由此可知生物既進行有氧呼吸又進行無氧呼吸。從有氧呼吸和無氧呼吸的反應式可以看出,有氧呼吸時O2的吸收量與CO2的釋放量相同,假設O2的吸收量為1mol,則因CO2的釋放量是吸收量的2倍,所以共釋放CO2的量為2mol,有氧呼吸時釋放的CO2量與吸收O2量相同,因此也是1mol,那么無氧呼吸釋放CO2的量則為1mol。又由上述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的反應式可知,有氧呼吸產生lmolCO2需要消耗1/6mol葡萄糖,而無氧呼吸時產生1molCO2需要消耗1/2mol葡萄糖,則有氧呼吸與無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比為(1/6)∶(1/2)=1∶3。答案:B
【測試】細胞呼吸當堂測試
有一瓶子有酵母菌的葡萄液,吸進氧氣的體積與放出二氧化碳體積之比是3:5這是因為
A有1/2的葡萄糖用于有氧呼吸
B有1/3的葡萄糖用于有氧呼吸
C有2/3的葡萄糖用于有氧呼吸
D有1/4的葡萄糖用于有氧呼吸
【作業】細胞呼吸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