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復習教案高三
英語復習教案高三都有哪些?英語本專業具有扎實的英語語言基礎,豐富的英語語言文化知識,熟練的英語語言技能,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英語復習教案高三(七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英語復習教案高三篇1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這部分謝3點,按照USE的目標寫)
(1)學習建議信的結構、語言。
(2)討論學校建筑物設計中行走不便的學生的需求。
(3)給校長寫一封建議信。
(4)繼續培養對殘疾人的尊重和關愛意識。
教學重難點
教學目標 (這部分謝3點,按照USE的目標寫)
(1)學習建議信的結構、語言。
(2)討論學校建筑物設計中行走不便的學生的需求。
(3)給校長寫一封建議信。
(4)繼續培養對殘疾人的尊重和關愛意識。
教學過程
Step 1Warming-up and lead-in (5 mins)
(1)導入
用本單元的閱讀文Marty’s story來導入,引出殘疾人的話題。
T: Hello, class. Inthe last lesson, we learnt Marty’s story. What’s the problem with Marty?
(He has a raremuscle disease.)
Yes, he’sdisabled.
But is Martyleading a miserable life due to his disability?
(No.)
He is leading afulfilling life due to his own efforts. The disabled can live as good andcomfortable a life as we do. But it calls for more efforts.
(2)揭題
教師通過展示我們學校的圖片以及通過采訪班上一位曾經有行走困難的學生,點出學校有些地方可能對行走困難學生帶來不便。然后說明教學目標:閱讀一封建議信,討論學校設施中可以改進的地方,以及寫一封給校長的建議信。
T: We are lucky tobe able-bodied and study in such a beautiful school.
But every now andthen, I find such students in our school. What are their problems?
(They havedifficulty walking and they have to move around with walking sticks orwheelchairs.)
T: This is SongYaoguang, our classmate. Yaoguang, what happened to you?
Do you find itdifficult to walk around in our school with a walking stick?
Do you think itnecessary to have our school reconstructed for the students with walkingdifficulty?
(Yes.)
T:If you have some suggestions, you can write asuggestion letter to our headmaster. Have you ever written such a letterbefore?
So in today’slesson, we are going to
1. read asuggestion letter
2. discussproblems with the school facilities
3. write a suggestionletter to the headmaster
2 Reading (15 min)
本課是讀寫結合的綜合語言實踐課,遵循USE的模式,即Understanding(理解)→Sharing(分享)→Expressing(表達)的模式。沒有優質的輸入就沒有優質的輸出,因此通過閱讀建議信來理解建議信的結構、目的和寫作手法,是本節課的重要環節,是USE種的第一步U(Understanding)。
(1) 學習建議信結構。
建議信是正式信件,學生以前在課堂上沒有接觸過,因此要點出建議信的結構。
T: This is aletter to an architect. What information can we get in this part?
(receiver’s nameand address.)
What’s this partabout?
(sender’s name /signature)
From these twoparts, we learn that this is a formal letter. So a suggestion letter is aformal letter.
It is the mostimportant part in a suggestion letter, which is called the body.
(2) 通過閱讀了解主旨大意。
T:The main body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Whatare they?
(1, 2-6, 7)
T: What's thepurpose of the 1st paragraph?
(To give thearchitect the purpose of writing the letter.)
What's the purposeof the last paragraph?
(To persuade thearchitect to adopt her suggestions.)
(3) 通過閱讀學習寫建議信策略
建議信的目的是讓人接受所給的建議,一要讓讀者對你的建議一目了然,二要讓讀者覺得你的建議有道理,樂于接受你給出的建議。因此,通過閱讀學習寫作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英語復習教案高三篇2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Get students to learn the use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 in this unit.
eyesight,ambition,disabled,beneficial,in other words,clumsy,adapt,microscope,out of breath,absence,stupid,fellow,annoyed,all in all,industry,tank,make fun of,encouragement,adapt to
2.Help students to learn about disabilities and life of the disabled.
能力目標
1.Let students read the passage Marty's Story to develop their reading ability.
2.Enable students to know that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can also live well.
情感目標
1.By talking about disabilities and life of the disabled,make sure students can learn some positive stories of the disabled.
2.Help them understand more about how challenging life can be for the disabled.
3.Develop students' sense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Get students inspired by positive stories of the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教學難點
1.Develop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2.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difficulties the disabled have to overcome.
教學過程
?Step 1 Warming up
1.Warming up by discussing
First ask students to talk about people with a mental or physical disability to see how much they know about disabilities. Then show some photos of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Students will be asked to discus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in small groups.
Do you know any famous people who are disabled?
What difficulties do they have to overcome in daily life?
What have they achieved?
Suggested answers:
Steven Hawking has a muscle disease,but he makes great contributions in science and puts forward his theory about black holes.
Beethoven was deaf in one ear when he was 26 and totally deaf at the age of 35,but he was a great composer.
Helen Keller was deaf and blind,but she was a great writer.
2.Warming up by talking
First,ask students to 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read what these people have achieved even though they each have a disability. Next,work with partners to talk about what disability they might have according to each description below the picture.
英語復習教案高三篇3
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被發揮得淋漓盡致.盡管如此,面對基礎差的學生,我們還是無能為力,效果不明顯。因此,我們就要探究問題究竟在哪里?為什么學生的英語總是提不高呢?應該怎樣教呢?下面就是總結出來的教師的困惑:
1.音標:學生不會讀,沒有能力自己拼讀新單詞。
2、單詞:教師在困惑:該分散教還是集中教?
3、語法:學生對句子結構的把握很薄弱。
4、聽力:高考聽力越來越難,甚至有個別大學四、六級的題目,而學生的聽力時間越來越少,所以聽力的提高非常緩慢。
5、閱讀:學生的最大問題是閱讀速度太慢,理解能力薄弱。
6、口語:由于高考不怎么考口語,口語被很多人忽略了。
7、寫作:用中文的思維寫英語。
那么高中的英語應該怎么教?高一的英語應該教什么?高一一入學的新生,我們就應該告訴他們:中英文之間存在著兩種語言文化背景;兩種語言民族習慣;兩種語言表達規律。所以,由于中文的思維和英文的思維不一樣,高一的學生首先要知道知道兩種文化的不同,然后從一開始就用英文的正常的思維來學英文,不要總是以中文的思維來學習英文。
反思:本學期開學我們沒有做到的東西就是:沒有去介紹中英文化的不同,尤其是強調中英文化的不同思維方式和語言特點。所以,在下學期,這一課我認為需要補上。畢竟,“亡羊補牢,為時未晚”。 有了這個基本認知后,高一的學生就要從最基礎的東西學起,所以即使到了高中,他們實際上還要補很多學英語一定要掌握的東西:音標,詞類,基本的句子結構。再次從基礎學起。
1.音標:很多學生,尤其是差生的最大的困難是記不住單詞,記不住單詞是因為不會讀單詞,不會讀單詞是因為不會音標。雖然是高一的學生,但實際上在我們這樣中等的學校,中等的學生里面,沒有幾個人完全掌握了音標,大部分高一學生的音標水平基本上等于零。所
以,我認為,高一的學生入學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學音標,我們確實有花時間去學習音標,但是只是用了兩三節課的時間。目標是基本上每人都可以自己獨立地把書本上大部分的新單詞拼讀出來。但同時我們也要知道,音標不是一兩節課就可以教會學會的東西,學習音標需要在會讀的基礎上大量地練習,達到熟練的程度,達到一看到音標就可以不費力地拼讀單詞的程度。
2、單詞:學會音標后下一步就是大量地記單詞。記單詞是一件很需要下工夫的事,也是一件很辛苦的事,一定要付出努力。但是,怎樣才能夠讓付出的努力有收獲呢?我們可以試著用五個步驟” :
1). 音節拼讀,準確讀詞。
2).拼讀準確清晰;
3).自然集中注意;
4).注意力快速擺動轉移;
5).限制聯想”。
3、詞類:我認為高一就要讓學生學習十大詞類,不能等到高三才學習,那時已經太晚了。本人很贊同這個觀點。學生在學習單詞的時候就要搞清楚單詞的詞性,然后知道什么詞可以放在句子的什么位置,例如,定語的用法和位置,介詞的位置,狀語的位置等。只有把這些詞類的基本用法搞清楚才有可能寫出的句子。反思:本學期我們沒有時間去講詞類,但也從來沒想過在高一就講詞類。所以,我的這個建議還是很有參考價值的。高一下學期可以看看有沒有時間去講詞類。
4、句子:有了單詞后,學生要學的就是句子結構,也是我們教學中最重要的地方。沒有句子,就沒有文章,就談不上學習英語。所以,在高一階段,學生必須學習五種基本句型,而且必須要過關。在這方面,我給了我們一點建議。我認為,英語的句型簡化后實際上只有兩種:be句型和do句型。然后就是把句子擴展,把各種句子成分添加到基本句型里面,把各種詞類用在句子里面,從而組合成高級的句子。反思:我個人很贊同我的觀點,所以我堅持在高一上學期必須要教五種基本句型,也建議備課組長統一要求全級教授五種基本句型,因為沒有正確的.基本句子,到后面的從句等高級句型學生就很難學下去。所以,這個基礎一定要打好。而在本學期中,雖然我們也教了五種基本句型,但我相信還不是很到位,有的學生還是沒有掌握好,所以,句子結構這個方面也需要在后面的學習中不斷地鞏固。
5、語法:我認為,給高中生講語法,不要把他們當高中生,要用最簡單的詞匯,不要出現生詞。他主張的語法教學法是“道可道,非常道:正反向語法拓展訓練——由易到難,由難到易”并且根據學生常犯的錯誤,我建議“時態分離教學”,“時”為“過去、現在、將來、過去將來”;“態”為“一般、進行、完成、完成進行”。分開教學有利于學生清楚地掌握時態。反思:我的說法里面,令我們恍然大悟的是要用最簡單的詞匯教學生語法。如果單詞的意思又不懂,語法又是新學的,那么學生肯定很費勁。另外一個讓我們恍然大悟的是,我提到:我們小時候學語文的時候,都是老師給我們字,我們自己寫詞語,詞組,然后讓我們自己造句;但是反思一下我們現在的英語教學,我們從來沒有給學生機會自己造句。通常我們都是直接給學生句子,或者是給中文讓學生翻譯成英文,從來都沒有給學生機會造自己的句子。這就有可能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因為老師給的句子不一定都和他們的生活相關,會令學生覺得這些英語他們都用不上。當然,讓學生自己造句會是一個很費時的過程,而且老師無法檢查學生的句子對錯與否,所以,讓學生自己造句是一個很有建設性的做法,但是需要經過一定時間對學生加以訓練。
6.閱讀:閱讀能力是學生的弱項,主要原因在于詞匯量低,閱讀速度慢,還有就是自身的背景知識缺乏等原因導致的閱讀理解能力低下。針對初級階段的學生,我在講座上給我們介紹了“如何以爬的姿勢飛行?通過非機械性重復迅速提高閱讀速度”的胡敏的十遍讀書法,具體做法是:第一遍;通篇快速瀏覽,捕捉全文大意。第二遍:總結形容詞和名詞的搭配。第三遍:總結動詞和名詞的搭配。第四遍:總結大副詞與動詞、形容詞的搭配。第五遍:查找帶介詞的短語。第六遍:體會英文語序,注意英漢對比。第七遍:研究句子開端,追求表達變化。第八遍:透析句子之間聯系,銜接手段。第九遍:把握過渡手段,領會文章布局。第十遍:汲取語言精華,摘錄文章亮點。我個人認為,這種方法只能是在初始階段可以嘗試,因為它很費時。總的來說,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還是要靠學生多看多讀多練。正如中文里的一句話,“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我覺得英文也是這樣,所謂見多識廣,讀多了,不僅在閱讀速度上有幫助,在文章的理解上也會有幫助。
以上是我對英語教學內容的設計和反思。我們的教學對象——學生有不同的學習基礎,因此首先要將學生進行分層。我尊重學生的意愿,安排學生開展自我評價,并選擇相應的層次。同時我在教學過程中,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各種測試手段,將學生大致分成三個層次:
A、基礎較差,學習積極性不高,成績欠佳;
B、基礎一般,學習比較自覺,有一定的上進心,成績中等;
C、基礎扎實,接受能力強,學習自覺,方法正確,成績優秀。
當然,學生的分層是動態的,學生可以依據學業的變化及時“升層”和“降層”,使自己始終處于最適合發展的層次。
1,備課的分層
我在每次備課時都會認真研究教材,研究教學大綱,查閱相關資料,收集有用信息。根據學生的分層情況,確定不同教學內容的具體目標。在知識點的挖掘上,既要注重培養中等以上學生的運用能力、應變能力,也要照顧到英語薄弱學生的接受能力。總之,所設定的課堂內容、練習層次、問題難度都要體現分層教學的特點。切忌盲目追高或求全。
2,授課的分層
根據備課要求,我的授課主要著眼于B層中等學生,實施中速推進,課后輔導兼顧A、C優差兩頭,努力為基礎較差的學生當堂達標創造條件。具體做法是:對C層學生少講多練,讓他們獨立學習,注重培養其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提高其解題的技能技巧;對B層學生,則實行精講精練,重視雙基教學,注重課本上的例題和習題的處理,著重在掌握基礎知識和訓練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對A層學生則要求低,坡度小,放低起點,淺講多練,查漏補缺,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課時進度以A、B兩層學生的水平為標準,上課以A、B兩層的要求為公共內容。課堂提問注重層次性,提問簡單的問題或直接從課本上可以直接找到答案的問題我就優先考慮A層學生,并輔以及時的表揚和鼓勵,激發他們的學習信心和興趣。偶爾也給點難題,培養他們勇于嘗試的精神。遇到難度較大或語言運用能力較強的問題時,可以讓C層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這樣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人人都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在課堂活動安排上,機械性的訓練,我優先考慮A層同學,并允許其犯一些錯誤,而對于B、C兩層同學則提出較高的要求,在其他同學“知其然”的同時,他們就應該知其“所以然”。一些難度大的練習活動可以把不同層次的學生交叉安排。比如對活表演,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同臺表演,可以讓A層學生選擇臺詞較少的角色。又如課文的當堂復述,A層學生可以在一定的提示下或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有的甚至可以看書模仿。在知識點的介紹上,可以通過板書或口頭提示,讓學生們清楚哪些是必須當堂理解的基礎知識,哪些是拓寬和延伸,使得聽課的學生都能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閱讀的訓練,A層學生應先要讀懂,達到一定的速度,細節題要有一定的準確率。C層學生應重視思維的培養,培養更全面、深刻、邏輯地考慮問題的能力。
3,練習和作業的分層
練習和作業是課堂教學反饋的形式之一。課堂教學效率要提高,教師就要隨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活動情況,及時幫助學生克服學習過程中的困難。因此,我在授課過程中經常運用練習對學生學習進行監督,發現問題,及時矯正。在完成課堂練習時,有些同學在四五分鐘時間。
英語復習教案高三篇4
教學目標
1) Important vocabularies
Daily; advertisement; check interview; fix; develop; hand; add; deliver; speed; latest; publish; avoid; besides; get down to ; face-to face; be popular with somebody; as well; care for
2)Daily expressions
Are you /Will you be free then?
Yes, Id be fee. Id like to go.
Lets go together then. Ill meet you at the theatre at six - thirty .
Good! See you then.
What time shall we meet?
Where is the best place to meet?
What about meeting outside? I suggest…
3) Useful phases
Whats on…? Is there anything good on?
They are said to be very good.
Finally, there is no more time left for adding new stories.
4) Grammar
V.-ing Form is used to be Subject and Object
教學建議
能力訓練
1.通過口頭練習,學會日常生活中的各種表達方式。
2.學會介紹事物及報刊雜志的方法,了解這種文體的寫作技巧。
德育滲透
1.通過課文的學習,引導學生懂得任何一件事物都得付出很多的勞動,懂得愛惜報紙,愛惜各種書籍。
2.通過對報紙各版面的介紹,擴大了同學們的眼界,增強了他們求知欲和學習積極性。
師生互動活動
Lesson 13:口頭練習:對話交際功能——日常生活用語。
Lesson 14:學生扮演主編介紹報紙出版的過程。
Lesson 15:學生扮演主編介紹《中國日報》的內容。
Lesson 16:筆頭練習:寫一篇介紹一種報紙或雜志的英語論文。
教材分析
從本單元的對話來看,主要是學習如何用英語提出約會以及如何應答約會的日常用語,如:詢問對方是否有空,建議會面時間和地點及如何應答的日常用語,并能運用Will you be free?到It’s.. What about…?等最為普通的語言功能進行日常交際, 同時也注重check, fix, face-to face, deliver, take a photograph, pass on, get down to, as well, what’s on 等重點詞匯和短語在本單元中學習,本單元中的閱讀課主要內容是了解報社一天的工作和報紙的出版過程及《中國日報》的一些情況,同時在這里運用了重點語法知識,V.-ing形式充當主語和賓語的用法。
英語復習教案高三篇5
閱讀是高中階段英語教學的重頭戲。閱讀教學的目的包括兩方面:一是讓學生學習并掌握一定的語言知識;二是發展一定的技能和策略,培養學生用英語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閱讀是一個語言與思維相互作用的過程。因此,教學設計的好壞對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對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教學設計的目的是獲得解決問題的最優方法,時刻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思想,以開發學生的學習潛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最終目的。教師怎樣在閱讀課上既能突出閱讀理解這一中心,又能達到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的目的呢?下面,談談我的一些教學實踐情況。
一、精心設計切入點,構建有趣的學習情境
導入是承上啟下和溫故知新的必然途徑,是吸引學生注意力和激發學習興趣的教學措施,是上好一節課的重要環節。進行導入活動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心理特點和閱讀材料的內容,設計能激起求知欲的導入。例如,在教學SEFC Book 2 Unit 5的“The Band That Wasn’t”一課時,我們用多媒體圖片配以相應的音樂進行導入。通過對這些圖片的提問和描述,自然導入新課話題,導入內容與新知識聯系緊密。這樣學生就會有閱讀的興趣。
二、抓住重點,構建積極探究的學習情境
一篇文章是一個思想連貫的語言整體,既有完整的思想,又有完整的結構。整體呈現課文更有助于提高閱讀能力。仍然以“The Band That Wasn’t”一課為例,導入新課后,我們給出導讀性理解題。如,
(1)Which two musical bands are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2)When did “The Monkees ” break up and when did it reunite?
(3)Why was “The Monkees ” successful in the end?
讓學生速讀全文。理解大意后,我們從語篇結構入手,梳理文章,然后依據其線索,設計內容連貫、主體結構突出的理解題。在閱讀理解的過程中,不同層次的閱讀測試練習題滿足了不同程度學生的需要,極大地調動了全體學生的積極主動性。
三、掌握時機,處理好語言點
生詞是閱讀中的障礙。有些生詞適宜在導入時呈現;有些適宜在閱讀后查閱詞典;有些可以在閱讀中讓學生猜測詞義。如,本文里的“bread up”一詞,我們在閱讀中給學生呈現幾個相關含義的句子,讓學生在觀察語言現象的基礎后歸納,然后做適量練習加以鞏固。
四、展示亮點,構建合作的學習情境
學生已熟悉了語言材料,積累了語言知識。我們不妨就本課相關內容展開討論。討論就是交流,它能增進師生之間的了解,有利于及時發現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培養學生配合、協作的意識,使學生進行發散性和創造性的思維活動。討論是對閱讀材料學習的延伸,是一種有意義的信息輸出過程,是閱讀教學環節中的一個重點。在討論活動設計中,我們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豐富的文化信息和思想內容,所提出的問題不僅可以涉及所學課文的一般事實,同時也肩負起思想教育的功能。如,本文我們設計了這樣的討論題“Do you think Listening to music is good when you are studying?”和“Why or why not?”我們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為學生創設自由、寬松的討論氛圍,讓每個小組組織自己的語言,然后讓各組代表發表自己的看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合作意識,培養學生的創造性,使其將所學的語言知識轉化為語言交際能力。課后讓學生把討論的內容寫成書面表達,為本節課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總之,在整個閱讀教學過程中,始終突出“導演”與“演員”的位置關系。使學生的知識與能力得到和諧、統一的發展,達到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能力的最終目的。
英語復習教案高三篇6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結合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選修5中有關過去分詞的語法內容,進行過去分詞的學習,教學中將語法知識的傳授和語言基本技能的學習結合到一起,注重復習語法與語言的運用。采用任務型教學法和小組合作探究學習法,從而擴大課堂的語言輸入量及學生的語言輸出量。
二、學情分析:
在高一英語學習基礎上,學生已經掌握基本的語言結構和一定程度的聽說讀寫能力。在復習的過程中,結合學生原有的知識掌握水平,鞏固基礎強化正確使用語法知識,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深度和難度.但大部分學生的基礎知識仍然較為薄弱,運用英語進行交際活動的能力較差,主動學習的動力不夠,然而他們學習比較認真,渴求知欲旺盛,思維比較活躍。部分學生的基礎較好,能主動配合老師。只有設置使他們感興趣的活動,因材施教,才能讓他們投入到課堂活動中來。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引導學生掌握過去分詞在真實的生活語境中的使用。培養學生通讀,分析,理解,綜合的能力,教會學生體察語境,結合上下文,符和邏輯推理和合理的想象,結合語法和題干中的語境解決問題。在運用語言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分析力、想象力和自學能力,提高思維能力和運用英語的綜合能力。
2.能力目標:
利用多媒體手段營造積極和諧教學氛圍,使學生進入情景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活動和情感體驗,規范學生運用英語知識準確表達的能力,同時,發展學生綜合語言運用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
3.德育目標:
用含過去分詞的句子結構表達思想感情。
四、教學重點:
1.過去分詞的用法.
2. 過去分詞的運用
五、教學難點:
1.結合語法知識,以課堂教學為依托,全面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加強和提高運用英語的綜合能力。
2. 過去分詞在真實的生活語境中的使用。
六、教學策略:
通過小組討論、小組競賽等具體形式,創設有利于高中生自己自我認識、自我反省、自我調節的情境,利用他們自身較高的自我意識水平對自己的學習進行調節、監控。因此,本課采用教學方法---任務型教學法。以任務為中心,任務的設計焦點是解決某一具體的貼近學生生活的問題。教師要從學生“學”的角度來設計教學活動,使學生的學習活動具有明確的目標。在的各種“任務”中,學生能夠不斷地獲得知識并得出結論。
七、學習策略:
本課將各種活動設計成小組活動并開展小組競賽和填寫課堂自我評價表等非測試性評價手段,幫助學生養成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以及具備科學的價值觀。
英語復習教案高三篇7
一、 說教材
本單元主要是圍繞生日展開教學,要求學生掌握十二個月份和序數詞的變化,以及日期和生日的表達。我上的是第二課 時 ,在第一課時中,學生已經學習了十二個月份和序數詞,本課時主要是要求學生掌握日期的表達,以及能正確說出自己的生日, 能掌握四會句型: When’s your birthday? My birthday is on the… of … What would you like as a birthday present? I’d like …
二、 說學生
十二個月份和序數詞已經在第一課時學習過,大多數學生掌握良好,但六年級學生在課堂上不愛表現自己,部分學生對于 英語學習缺少興趣。
三、 說教法
1、 游戲教學。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復習單詞時設計了What’s missing?的游戲,讓學生在課的一開始就感受學習的快樂,為進一步的學習做鋪墊。
2、 朗讀教學。英語是一門語言,交際是學習的目的,因此,課堂上朗讀和運用是必不可少的,教師設計了多種朗讀和練習方式,例如:小組朗讀,個人朗讀,男女對讀,同桌討論等,讓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得到最多的練習。
3 任務教學。在鞏固句型時,設計了Do a survey 的教學任務。學生在調查時能運用語言,鞏固語言知識。
四、說教學過程
1. 在課的一開始主要通過Free talk :How many days are there in a week? How many months are there in a year? 引出復習單詞, 在復習單詞時通過詢問Which is the first/second.. month in a year來初步復習一下序數詞。接著設計了What’s missing?這個游戲來進一步復習月份,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之后引出句型復習: When’s your birthday? My birthday is in…。
2.通過復習句型When’s your birthday? My birthday is in…。引出我的生日在幾月幾日,以及Helen 和Jim 的生日,重點掌握序數詞,通過總結讓學生對序數詞的變化有一個整體的了解。在學生掌握序數詞的基礎上,讓學生了解日期的表達,因為學生對于單詞還不能默寫,所以日期的練習只限于口頭討論和朗讀。學生掌握了日期之后讓學生說說自己的生日,引出本課的重點句型When’s your birthday? My birthday is on the… of …。 What would you like as a birthday present? I’d like … Present
這個單詞比較難讀,是朗讀教學的重
3.通過討論練習C 部分句型進一步鞏固句型,最后設計了Do a survey教學活動,學生在調查時再次鞏固句型,并學會了用第三人陳述重點句型。
4.Assignment。書本上C部分句型圖1和圖3,從書面上鞏固所學的新句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