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高中教案 > 化學教案 >

2023高三化學知識教案設計

時間: 沐欽 化學教案

高三化學知識教案都有哪些?科學合理的實踐教育課程群,多途徑、多形式完成相關內(nèi)容的教學。下面是小編為大家?guī)淼?023高三化學知識教案設計七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2023高三化學知識教案設計

2023高三化學知識教案設計(精選篇1)

教學目標:

1、 系統(tǒng)的歸納總結出酸堿鹽的種類、性質(zhì)、轉換

2、 進一步分析鞏固復分解反應條件

3、 能熟練鑒別幾種物質(zhì)

重點、難點:酸堿鹽的性質(zhì);復分解反應的條件;特殊離子的鑒別

考點及考試要求:物質(zhì)分類中酸、堿、鹽相關內(nèi)容一直是化學學科中尤為重要的內(nèi)容,知識點延伸領域較廣,也是中考中占據(jù)分值的考點,重點突出較多,難點同樣很多,很多學生學習此處內(nèi)容時較為吃力、需要多總結歸納、強化訓練。

教學內(nèi)容

知識框架

一、概念:

1、 酸的組成——氫離子+酸根離子

2、 堿的組成——金屬離子+氫氧根離子

3、 鹽的組成——金屬離子(或銨根離子)+酸根離子

4、 復分解反應——由兩種化合物互相交換成分,生成另外兩種化合物的反應,叫做復分解反應。AB+CD=AD+CB (復分解反應的條件:生成物中有水、沉淀或氣體三者之一)

5、 稀釋濃硫酸的方法——一定要把濃硫酸沿著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斷攪動,使產(chǎn)生的熱量迅速地擴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濃硫酸里。

6、 中和反應——酸跟堿作用生成鹽和水的反應叫做中和反應。

二、酸的性質(zhì):(1)酸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色,無色酚酞不顯色

(2)酸 + 多數(shù)金屬氧化物 = 鹽 + 水

(3)酸 + 堿 = 鹽 + 水

(4)酸 + 鹽 = 新酸 + 新鹽

(5)酸+活潑的金屬=H2 + 鹽

二、堿的性質(zhì): (1)堿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色,無色酚酞試液變紅色。

(2)堿 + 多數(shù)非金屬氧化物 = 鹽 + 水

(3)堿 + 酸 = 鹽 + 水

(4)堿+某些鹽 = 另一種鹽 + 另一種堿

1、 氫氧化鈉跟二氧化碳反應:2NaOH + CO2 = Na2CO3 + H2O

2、 氫氧化鈉跟二氧化硫反應:2NaOH + SO2 = Na2SO3 + H2O

3、 氫氧化鈉跟三氧化硫反應:2NaOH + SO3 = Na2SO4 + H2O

4、 氫氧化鈣跟二氧化碳反應:Ca(OH)2 + CO2 = CaCO3↓ + H2O 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5、 氫氧化鈉跟稀硫酸反應:2NaOH + H2SO4 = Na2SO4 + 2H2O

6、 氫氧化鈉跟稀鹽酸反應:NaOH + HCl = NaCl + H2O

7、 生石灰跟水反應:CaO + H2O =Ca(OH)2

三、鹽的性質(zhì):(1)鹽 + 某些金屬=另一種鹽 + 另一種金屬。

(2)鹽 + 某些酸 = 另一種鹽 + 另一種酸。

(3)鹽 + 某些堿 = 另一種鹽 + 另一種堿

(4)鹽 + 某些鹽 = 另一種鹽 + 另一種鹽

1、 硫酸銅溶液跟鐵反應:CuSO4 + Fe = ZnSO4 +Fe 鐵表面覆蓋紅色物質(zhì),溶液由藍色變淺綠色

2、 碳酸鈉跟鹽酸反應:Na2CO3 + 2HCl = 2NaCl +H2O +CO2↑有氣泡產(chǎn)生固體逐漸減少

3、 碳酸氫鈉跟鹽酸反應:NaHCO3 + HCl = NaCl +H2O + CO2↑有氣泡產(chǎn)生固體逐漸減少

4、 石灰石跟稀鹽酸反應:CaCO3 + 2HCl = CaCl2 +H2O +CO2↑有氣泡產(chǎn)生固體逐漸減少

5、 硝酸銀跟稀鹽酸反應:AgNO3 + HCl = AgCl↓ +HNO3 有白色沉淀產(chǎn)生

6、 氯化鋇跟稀硫酸反應:BaCl2 + H2SO4 = BaSO4↓ + 2HCl 有白色沉淀產(chǎn)生

7、 氫氧化鈣根碳酸鈉溶液反應:Ca(OH)2 + Na2CO3 = 2NaOH + CaCO3↓ 有白色沉淀產(chǎn)生

8、 硝酸銀溶液跟氫氧化鈉溶液反應:AgNO3 + NaCl = AgCl↓ + NaNO3有白色沉淀產(chǎn)生

9、 氯化鋇溶液跟硫酸鈉溶液反應:BaCl2 + Na2SO4 = 2NaCl + BaSO4↓有白色沉淀產(chǎn)生

2023高三化學知識教案設計(精選篇2)

【知識要點】 一. 氧氣的性質(zhì)和用途

1. 氧氣的物理性質(zhì)

顏色 狀態(tài) 氣味 密度 水溶性

無色 氣體 無味 大于空氣密度 不易溶于水

液氧、固態(tài)氧都是藍色的

2. 氧氣的化學性質(zhì)

氧氣的化學性質(zhì)比較活潑, 在一定條件下能與許多物質(zhì)發(fā)生氧化反應,例如與碳、硫、磷、鎂、鐵、石蠟等都能反應。在氧化反應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一種常見的重要的氧化劑。另外氧氣能助燃,但不可燃。

一些物質(zhì)在空氣中與在氧氣中燃燒現(xiàn)象比較:

反應物 發(fā)生反應 反應現(xiàn)象 ] 生成物 文字表達式[

的條件 在空氣中 在氧氣中

木炭跟氧氣 點燃 持續(xù)紅熱,無煙,無焰 劇烈燃燒,發(fā)出白光,放出熱量,生成一種無色氣體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 碳+氧氣 二氧化碳

硫磺跟氧氣 點燃 持續(xù)燃燒放熱,有隱約可見的淡藍色火焰,無煙 發(fā)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放熱,生成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二 氧化硫 硫+氧氣 二氧化硫

紅磷跟氧氣 點燃 黃色火焰,伴 隨放熱和大量白煙 劇烈燃燒,發(fā)出黃色火焰,放出熱量,生成大量白煙,白煙易溶于水 五氧化二磷 磷+氧氣 五氧化二磷

鐵跟氧氣 點燃 灼成紅熱,離火后變冷 引燃后,能持續(xù)劇烈燃燒,火星四射,放出熱量,生成黑色固體,熔化后濺落[ 四氧化三鐵 鐵+氧氣 四氧化三鐵

蠟燭(主要是石蠟跟氧氣) 點燃 黃白色光亮火焰,火焰分層,放出熱量,稍有黑煙。 火焰十分明亮,分層,放出熱量,瓶壁有霧珠,還有無色氣體生成,能使石灰水變白色渾濁 水和二氧化 碳 石蠟+氧氣 二氧化碳+水

3 . 分析氧氣與木炭、硫磺、紅磷、鐵等物質(zhì)的化學反應,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由兩種物質(zhì)起反應而生成另一種物質(zhì)。這類反應叫做化合反應。

化合反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質(zhì)生成另一種物質(zhì)的反應。是化學反應的基本類型之一。特點:“多”變“一”。

形式:A+B=AB

4. 分析氧氣與木炭、硫磺 、紅磷、鐵、石蠟等物質(zhì)的化學反應,其共同特點是都是物質(zhì) 跟氧氣發(fā)生的反應,這些反應稱氧化反應。

氧化反應:物質(zhì)與氧發(fā)生的化學反應叫做氧化反應。注意這里的氧包括氧氣,但又不只限于氧氣。

另注意:氧化反應與化合反 應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即化合反應不一定是氧化反應,而氧化反應也不一定是化 合反應。

2023高三化學知識教案設計(精選篇3)

元素周期律與元素周期表

一.理解元素周期律及其實質(zhì)。

1.元素的性質(zhì)隨著元素原子序數(shù)的遞增而呈周期性變化的規(guī)律叫做元素周期律。

2.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的周期性變化(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由1個增加到8個的周期性變化)決定了元素性質(zhì)的周期性變化(原子半徑由大到小、正價由+1遞增到+7、非金屬元素最低負價由-4到-1、元素金屬性逐漸減弱、非金屬性逐漸增強)。

二.掌握證明元素金屬性和非金屬性強弱的實驗依據(jù)。

1.元素的金屬性是指元素的原子失去電子的能力。元素的金屬性越強,其單質(zhì)與水或酸反應置換出氫越容易,價氫氧化物的堿性越強;金屬性較強的金屬能把金屬性較弱的金屬從其鹽溶液中置換出來(K、Ca、Na、Ba等除外)。

2.元素的非金屬性是指元素的原子奪取電子的能力。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其單質(zhì)與氫氣化合越容易,形成的氣態(tài)氫化物越穩(wěn)定,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酸性越強;非金屬性較強的非金屬能把金屬性較弱的非金屬從其鹽或酸溶液中置換出來(F2除外)

三.熟悉元素周期表的結構,熟記主族元素的名稱及符號。

1.記住7個橫行,即7個周期(三短、三長、一不完全)。

2.記住18個縱行,包括7個主族(ⅠA~ⅦA)、7個副族(ⅠB~ⅦB)、1個第Ⅷ族(第8、9、10縱行)和1個0族(即稀有氣體元素)。

3.記住金屬與非金屬元素的分界線(氫、硼、硅、砷、碲、砹與鋰、鋁、鍺、銻、釙之間)。

4.能推斷主族元素所在位置(周期、族)和原子序數(shù)、核外電子排布。

四.能綜合應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與原子結構、元素性質(zhì)的關系。

1.原子序數(shù)=原子核內(nèi)質(zhì)子數(shù);周期數(shù)=原子核外電子層數(shù);主族數(shù)=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價電子數(shù)=元素正價數(shù)=8-?最低負價?。

2.同周期主族元素從左到右,原子半徑遞減,金屬性遞減、非金屬性遞增;同主族元素從上到下,原子半徑遞增,金屬性遞增、非金屬性遞減;位于金屬與非金屬元素分界線附近的元素,既表現(xiàn)某些金屬的性質(zhì),又表現(xiàn)某些非金屬的性質(zhì)。

五.能綜合應用同短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質(zhì)的遞變性及其特性與原子結構的關系。

原子半徑、化合價、單質(zhì)及化合物性質(zhì)。

主族序數(shù)、原子序數(shù)與元素的正價及最低負價數(shù)同為奇數(shù)或偶數(shù)。

六.能綜合應用元素周期表。

預測元素的性質(zhì);啟發(fā)人們在周期表中一定區(qū)域內(nèi)尋找新物質(zhì)等。

七.典型試題。

1.同周期的X、Y、Z三種元素,已知它們的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是HXO4、H2YO4、H3ZO4,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含氧酸的酸性:H3ZO4 > H2YO4 > HXO4

B.非金屬性:X > Y > Z

C.氣態(tài)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按X、Y、Z順序由弱到強

D.元素的負化合價的絕對值按X、Y、Z順序由小到大

2.若短周期中的兩種元素可以可以形成原子個數(shù)比為2:3的化合物,則這兩種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差不可能是

A.1 B.3 C.5 D.6

3.已知短周期元素的離子:aA2+、bB+、cC3?、dD?都具有相同的電子層結構,則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原子半徑:A > B > C > D B.原子序數(shù):d > c > b > a

C.離子半徑:C > D > B > A D.單質(zhì)的還原性:A > B > C > D

4.1999年1月,俄美科學家聯(lián)合小組宣布合成出114號元素的一種同位素,該同位素原子的質(zhì)量數(shù)為298。以下敘述不正確的是

A.該元素屬于第七周期 B.該元素為金屬元素,性質(zhì)與82Pb相似

C.該元素位于ⅢA族 D.該同位素原子含有114個電子,184個中子

5.W、X、Y、Z四種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X > W > Z > Y。W原子的最外層沒有p電子,X原子核外s電子與p電子數(shù)之比為1:1,Y原子最外層s電子與p電子數(shù)之比為1:1,Z原子核外電子中p電子數(shù)比Y原子多2個。Na、Mg、C、O。

(1)X元素的單質(zhì)與Z、Y所形成的化合物反應,其化學反應方程式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2Mg+CO2?點燃 ?2MgO+C。 Mg(OH)2 < NaOH

(2)W、X元素的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堿性強弱為__________ < __________(填化學式)。這四種元素原子半徑的大小為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填元素符號)。Na > Mg > C > O。

6.設計一個實驗證明鈹元素的氫氧化物(難溶于水)是兩性氫氧化物,并寫出有關的化學方程式。Be(OH)2+H2SO4?BeSO4+2H2O;Be(OH)2+2NaOH?Na2BeO2+2H2O。

7.制冷劑是一種易被壓縮、液化的氣體,液化后在管內(nèi)循環(huán),蒸發(fā)時吸收熱量,使環(huán)境溫度降低,達到制冷目的。人們曾采用過乙醚、NH3、CH3Cl等作制冷劑,但它們不是有毒,就是易燃。于是科學家根據(jù)元素性質(zhì)的遞變規(guī)律來開發(fā)新的制冷劑。

據(jù)現(xiàn)有知識,某些元素化合物的易燃性、毒性變化趨勢如下:

(1)氫化物的易燃性:第二周期_____ > _____ > H2O、HF;

第三周期SiH4 > PH3 > _____ > _____。

(2)化合物的毒性:PH3 > NH3;H2S_____H2O;CS2_____CO2;CCl4 > CF4(填>、<、=)。

于是科學家們開始把注意力集中在含F(xiàn)、Cl的化合物上。

(3)已知CCl4的沸點為76.8℃,CF4的沸點為-128℃,新制冷劑的沸點范圍應介于其間。經(jīng)過較長時間反復試驗,一種新的制冷劑氟利昂CF2Cl2終于誕生了,其它類似的還可以是__________

(4)然而,這種制冷劑造成了當今的某一環(huán)境問題是________________。但求助于周期表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_____變化趨勢來開發(fā)制冷劑的科學思維方法是值得借鑒的。

① 毒性 ② 沸點 ③ 易燃性 ④ 水溶性 ⑤ 顏色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⑤

八.拓展練習。

1.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同周期元素中,ⅦA族元素的原子半徑

B.ⅥA族元素的原子,其半徑越大,越容易得到電子

C.室溫時,零族元素的單質(zhì)都是氣體

D.所有主族元素的原子,形成單原子離子時的化合價和它的族序數(shù)相等

2.有人認為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ⅠA族的氫元素,也可以放在ⅦA族,下列物質(zhì)能支持這種觀點的是

A.HF B.H3O+ C.NaH D.H2O2

3.某元素原子最外層只有1個電子,下列事實能證明其金屬性比鉀強的是

A.其單質(zhì)跟冷水反應,發(fā)生劇烈爆炸 B.其原子半徑比鉀原子半徑大

C.其單質(zhì)的熔點比鉀的熔點低 D.其氫氧化物能使氫氧化鋁溶解

4.短周期元素X和Y可形成原子個數(shù)比為2:3,且X呈價態(tài),Y的原子序數(shù)為n,則X的原子序數(shù)不可能是

A.n+5 B.n+3 C.n-3 D.n-11

5.原子序數(shù)為x的元素E與周期表中A、B、C、D四種元素上下左右緊密相鄰,則A、B、C、D四種元素的原子序數(shù)之和不可能的是(鑭系、錒系元素除外)

A.4x B.4x+6 C.4x+10 D.4x+14

6.X和Y屬短周期元素,X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是次外層電子數(shù)的一半,Y位于X的前一周期,且最外層只有一個電子,則X和Y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可表示為

A.XY B.XY2 C.XY3 D.X2Y3

7.國際無機化學命名委員會在1988年作出決定:把長式周期表原有的主、副族及族號取消,由左至右按原順序改為18列。按這個規(guī)定,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第3列元素種類最多,第14列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種類最多

B.第8、9、10三列元素中沒有非金屬元素

C.從上到下第17列元素的單質(zhì)熔點逐漸降低

D.只有第2列元素的原子最外層有2個電子

8.下列各組順序的排列不正確的是

A.半徑:Na+ > Mg2+ > Al3+ > F? B.堿性:KOH > NaOH Mg(OH)2 > Al(OH)3

C.穩(wěn)定性:HCl > H2S > PH3 > AsH3 D.酸性:H3AlO3 < H2SiO3 < H2CO3 < H3PO4

9.已知X、Y、Z、T四種非金屬元素,X、Y在反應時各結合一個電子形成穩(wěn)定結構所放出的能量是Y > X;氫化物穩(wěn)定性是HX > HT;原子序數(shù)T > Z,其穩(wěn)定結構的離子核外電子數(shù)相等,而其離子半徑是Z > T。四種元素的非金屬型從強到弱排列順序正確的是

A.X、Y、Z、T B.Y、X、Z、T C.X、Y、T、Z D.Y、X、T、Z

10.我國最早報道的超高溫導體中,鉈(Tl)是重要組成之一。已知鉈是ⅢA族元素,關于鉈的性質(zhì)判斷值得懷疑的是

A.能生成+3價的化合物 B.鉈既能與強酸反應,又能與強堿反應

C.Tl(OH)3的堿性比Al(OH)3強 D.Tl(OH)3與Al(OH)3一樣是兩性氫氧化物

11.根據(jù)已知的元素周期表中前七周期中的元素種類數(shù),請預言第八周期最多可能含有的元素種類數(shù)為

A.18 B.32 C.50 D.64

12.有X、Y、Z、W四種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數(shù)依次增大,其質(zhì)子數(shù)總和為32,價電子數(shù)總和為18,其中X與Z可按原子個數(shù)比為1:1或2:1形成通常為液態(tài)的化合物,Y、Z、W在周期表中三角相鄰,Y、Z同周期,Z、W同主族。

(1)寫出元素符號:X_____、Y_____、Z_____、W_____。H、N、O、S。

(2)這四種元素組成的一種化合物的化學式是__________

13.A、B、C、D是短周期元素,A元素的價氧化物的水化物與它的氣態(tài)氫化物反應得到離子化合物,1 mol該化合物含有42 mol電子,B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排布式為ns2np2n。C、D兩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shù)分別是內(nèi)層電子數(shù)的一半。C元素是植物生長的營養(yǎng)元素之一。式寫出:N、O、P、Li。

(1)A、B元素形成酸酐的化學式__________N2O3、N2O5。

(2)D元素的單質(zhì)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Li+2H2O

(3)A、C元素的氣態(tài)氫化物的穩(wěn)定性大小__________ < __________。PH314.在周期表中,有些主族元素的化學性質(zhì)和它左上訪或右下方的另一主族元素相似,如鋰與鎂都能與氮氣反應、鈹與鋁的氫氧化物均有兩性等,這稱為對角線規(guī)則。請回答:

(1)下列關于鋰及其化合物性質(zhì)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Li跟過量O2反應生成Li2O2 B.LiOH加熱時,不會分解

C.Li遇濃H2SO4不發(fā)生鈍化 D.Li2CO3加熱時,分解成Li2O和CO2

(2)鋰在空氣中燃燒,除生成__________外,也生成微量的__________。

(3)鈹?shù)膬r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化學式是__________,具有_____性,證明這一結論的離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已知Be2C+4H2O??2Be(OH)2?+CH4?,則Al4C3與過量強堿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周期 族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2 ① ② ⑨ ③

3 ④ ⑤ ⑥ ⑦ ⑧

(1)表中元素 ⑧ 的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它的_______(填酸、堿)性比元素 ⑦ 的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的_______(填強、弱)。

(2)位于第二周期的某元素的原子核外p電子數(shù)比s電子數(shù)多1個,該元素是表中的_____(填編號),該元素與元素 ⑤ 形成的化合物的電子式是_______________,其中的化學鍵是__________鍵;該元素與元素 ⑨ 形成的化合物中,元素 ⑨ 顯_____價。

(3)設計一個簡單實驗證明元素 ⑦ 與 ⑧ 的非金屬性的相對強弱,并寫出有關的離子方程式。

2023高三化學知識教案設計(精選篇4)

一、說教材

1、本課的地位、作用:

《分子和原子》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分子、原子概念,是在學習化學變化、物理變化及混合物、純凈物的基礎上,由宏觀世界轉向微觀世界的開端,也是今后學習化學不可缺乏的理念基礎。對本課題內(nèi)容的學習不僅可以把前面的教學內(nèi)容從微觀的角度上認識得更加深刻,而且還是后面繼續(xù)學習化學方程式、質(zhì)量守恒定律、物質(zhì)結構等內(nèi)容所必備的基本知識。并且對培養(yǎng)學生[此文轉于斐斐課件園 FFKJ.Net]抽象思維能力,辯證思維能力有重要作用。

2、教學目標

根據(jù)《課程標準》和學生實際,我將教學目標確立為:

●知識與技能:認識物質(zhì)的微粒性,能說出物質(zhì)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構成的;

會用分子、原子觀點解釋一些生活中的現(xiàn)象;了解分子、原子在化學變化中的特點;認識分子與保持物質(zhì)化學性質(zhì)之間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學習通過觀察身邊物質(zhì)、實驗現(xiàn)象等方法獲取信息,從而運用想象類比、分析歸納等方法處理信息;能在教師的啟發(fā)和指導下,對有疑惑或有價值的問題進行探究,實驗中注意觀察與思考結合,對實驗的結果和分析能用文字、圖形及化學語言進行表述和交流;認識科學研究的方法-假說與模型的方法,體驗科學探究的艱辛與快樂。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保持和增強對化學現(xiàn)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fā)展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yǎng)勤于思考、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

3、教學重點和難點:

依據(jù)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我將教學重、難點確立為:

教學重點:分子的基本特征;從分子、原子角度認識物質(zhì)的構成和物質(zhì)的變化;對自然、實驗現(xiàn)象的猜測、觀察、分析、交流、表達、總結等能力。

教學難點:從分子、原子角度認識物質(zhì)的構成和物質(zhì)的變化。

二、說學情

1、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物質(zhì)的變化、物質(zhì)的性質(zhì)、化學實驗基本操作。在小學科學和初中物理也學習了分子、原子是構成物質(zhì)的微粒、分子和原子的本質(zhì)及聯(lián)系,以及物質(zhì)的三態(tài)變化、熱脹冷縮等相關知識,這為學習新知識做了知識的鋪墊。

2、學生己初步具備了一定的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探索物質(zhì)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學生學習的困難主要在于:已有的宏觀表象,可能對微觀想象的發(fā)展有阻礙。在學生眼里,微觀世界仿佛只是縮小了的宏觀世界,難以理解微觀粒子的一些特殊性質(zhì)。比如:通過課前與學生的交流,了解到學生頭腦中有關物質(zhì)粒子性方面的問題主要有:粒子的大小是可以變化的,受熱粒子會變大;粒子的數(shù)量是可以變化的,受熱后會增加;把氣體從1L的容器轉移到2L的容器內(nèi),氣體所占體積仍是1L等。

三、說學法、教法

1、說學法

指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既要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又提倡合作與創(chuàng)新來共同探索和研究的學習方式。注重學習過程,在快樂的學習中,實現(xiàn)學習目標。主要采用的學習方法為:

(1)實驗探究法:

(2)合作學習法

(3)對比歸納法

2、說教法

在教學中,努力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研究和勤于動手,在身心愉悅的環(huán)境下獲得新知識,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為此主要采用分組合作,師生互動,動手演示,多媒體輔助教學等方法。采用了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法、演示實驗法、講授法、啟發(fā)教學法、活動探究法等教學方法。

四、說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課題

我曾設計了加熱水、聞香水或氨水的氣味、四組生活情景等導入方式,但最終我選擇了用水和酒精、陳醋和醬油的鑒別導入。讓學生利用它們的物理性質(zhì)進行最簡便的鑒別。學生會不約而同的選擇聞氣味。

師:提出問題-為什么我們只能聞到氣味,卻看不見,也摸不到它呢?

生:引發(fā)思考,充滿了好奇心和探究欲。

這種任務驅動的學習方式不僅能極大的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體現(xiàn)化學的學科特點和與生活實際的緊密聯(lián)系。

(二)演示實驗、認識分子的存在

 師:演示品紅在水中擴散。

實驗改進:用溫水代替冷水,會加快品紅的擴散,縮短實驗時間。品紅用量要少。

(三)科學手段、證實存在

[投影]苯分子、硅原子的照片。

設計意圖:以上環(huán)節(jié)的設置由為什么能聞到氣味自然過渡到物質(zhì)的構成,即分子等微粒的真實存在的探究驗證。經(jīng)典實驗《品紅在水中的擴散》,因為它有顏色變化,對學生有視覺真實感。而且有一個逐漸變小的過程, 反應了物質(zhì)的可分性,讓學生建立物質(zhì)由很小很小的微粒構成的觀念。再讓學生觀察苯分子、硅原子圖,這樣由淺入深,由宏觀到微觀證明了分子的真實存在,為學生呈現(xiàn)探究的一般規(guī)律。

(四)思考交流、引出特征

[投影]想一想水也是由分子構成的為什么水能看得見而水分子看不見呢?

[投影]1個水分子的質(zhì)量約是3×10-26kg, 一滴水中約有1.67×1021個水分子(如果10億人來數(shù)1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鐘數(shù)100個,日夜不停,需要3萬多年才能數(shù)完)

總結出分子的第一個特征:分子的質(zhì)量和體積都很小。

(五)演示實驗、引導探究

[投影] 課本第49頁探究內(nèi)容,《分子運動現(xiàn)象》

方案一知識鋪墊:觀察酚酞溶液在蒸餾水中的顏色;觀察酚酞溶液遇濃氨水變色的實驗。

演示探究實驗:提出問題-為什么兩種試劑分開放置時,酚酞溶液仍然變紅呢?

方案二 演示實驗-學生觀察現(xiàn)象-提出酚酞溶液變紅的猜想和假設-設計實驗進行探究

(方案二教學效果較好,但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有較高要求,所需課時多。)

總結出分子的第二個特征:分子在不斷地運動。

[投影]議一議為什么濕衣服在陽光下和通風處比在陰涼、背風處易于晾干?

總結:溫度越高,分子運動速率越快。

(六)實驗探究、合作學習

[投影]活動與探究

A組實驗 50 mL水與50 mL酒精混合,觀察液體體積變化情況。

B組實驗一定體積水中加入糖塊,觀察糖塊溶解前后液體體積變化情況。

C組實驗取一支注射器吸入20mL空氣,用手指頂住針筒小孔,將栓塞慢慢推入,觀察現(xiàn)象。 D組實驗取一支注射器吸入20mL水,用手指頂住針筒小孔,將栓塞慢慢推入,觀察現(xiàn)象。 學生分組相互合作進行探究、認真觀察、記錄討論。

各小組展示自己的探究結果、討論、交流。

總結出分子的[內(nèi)容來于斐-斐_課-件_園 FFKJ.Net]第三點特征:分子間是有間隔的。

[投影]固體、液體、氣體物質(zhì)分子間隔微觀示意圖

總結:一般情況下,氣體分子間間隔>液體分子間間隔>固體分子間間隔。

(七)學以致用、聯(lián)系實際

[投影]想一想用分子的觀點解釋下列現(xiàn)象:

1、物質(zhì)的三態(tài)變化。

2、物體的熱脹冷縮現(xiàn)象。

3、糖塊放在水中,會逐漸消失,水有了甜味。

(八)應用模型,認識微觀世界

活動準備:每組下發(fā)分子結構模型,由組長負責組織小組成員根據(jù)內(nèi)附說明書認識不同顏色小球代表的原子種類。

活動一組間競賽:比一比哪個小組最先用原子構成老師指定的分子模型,如:O2、N2、CO2等。

問題:1、分子和原子的聯(lián)系是什么?

2、從分子、原子的角度分析氧氣和氮氣有什么不同?

設計意圖:啟發(fā)學生認識到分子由原子構成;不同物質(zhì)由不同的分子構成。

活動二 從分子、原子角度認識化學變化

用分子模型表示出簡單的化學變化:木炭燃燒、硫燃燒、水電解,小組成果展示。

活動三 演示氫氣在氯氣中燃燒的微觀過程。思考:反應中分子和原子的變化情況。

設計意圖:啟發(fā)學生認識到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結合成新的分子;化學變化,中分子會變成其他分子,在分子構成的物質(zhì)中,分子是保持物質(zhì)化學性質(zhì)的最小粒子。在化學變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它是化學變化的最小粒子。

(九)總結評價、形成體系

[投影]說一說學完本節(jié)課,你有哪些收獲? 

(十)練習鞏固、提高能力

[投影]做一做

課后作業(yè):

五、板書設計

課題1 分子和原子

2023高三化學知識教案設計(精選篇5)

酸和堿之間會發(fā)生什么反應

教學目標

知道酸和堿之間發(fā)生的中和反應。

了解酸堿性對生命活動和農(nóng)作物的影響,以及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運用。

重點和難點

重點:知道酸和堿之間發(fā)生的中和反應。

難點:了解中和反應的實質(zhì)。中和反應在生活實踐中的應用。

實驗準備

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酚酞試液,再逐滴滴加稀鹽酸至紅色剛好褪色。

蒸發(fā)實驗所得溶液結晶。

相關的CAI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板塊:問題結構

引導性材料

請一名同學朗讀課前準備的有關焦裕祿主要事跡的材料;介紹附近工廠排放的廢水的情況(有條件的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有關的紀錄片)。

問題1:從上面的材料中我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問題2:能否利用我們所學的化學知識提出解決的辦法?要利用到哪個知識點?該知識點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同學們在討論回答上面的問題后,教師做簡要的評價,然后請學生閱讀課本第60頁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

問題3:課文中主要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了中和反應在實際中的應用?

問題4:你還知道在我們生活的周圍哪些應用了中和反應的實例?它在實際生活中有什么重要意義?

問題5:你能寫出本課題中關于怎樣處理工廠廢水的反應原理嗎?

問題6:通過本課的學習,你有沒有想過對誰提出什么好的建議?或者擬訂一份調(diào)查報告給有關部門,其中包括你了解的情況和改進的方案。

點評:問題結構是構成教學思路的基本的材料,是學生進行有效探究活動的智力保證。教師展示問題結構的技巧是,先給學生“焦裕祿事跡”等各方面的材料,為學生建立起感性認識,將學生的思路送進“前沿陣地”,然后再層層深入。問題結構在抓住知識屬性的基礎上,針對中和反應的應用,采用層層遞進的形式不斷深入,不斷變換研究問題的角度實質(zhì),這一過程落實了知識技能目標,強化了過程方法目標,點撥了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第二板塊:教學設計

創(chuàng)設情景 在酸性土壤中加入熟石灰和廁潔精洗廁所里的污垢

引入課題 探究酸和堿之間會發(fā)生什么反應

活動與探究 學生分組實驗、探究、匯報、交流

活動與探究 是酸中的什么離子,與堿中的什么離子相互作用。學生猜測、討論、分組實驗、總結

用課件演示氫氧化鈉與鹽酸反應的實質(zhì)(驗證猜想與結論)

實踐與應用 “酸雨”導致土壤酸化;用洗潔精清洗廚具

實踐與應用 設計實驗:皮蛋有澀味,如何驗證它呈酸性還是堿性,在食用前可如何處理并完成該實驗

第三板塊:教學范例

我們已經(jīng)知道

①在酸性土壤中加入熟石灰,可以調(diào)節(jié)土壤的酸堿性。

②硫酸廠的污水中含有硫酸等雜質(zhì),可以用熟石灰進行中和處理。

③胃酸過多的病人可以服用含氫氧化鋁的藥物,以中和過多的胃酸。

④被蚊蟲叮咬后,可以涂一些含有堿性物質(zhì)(如氨水)的藥水,可減輕痛癢。

我們還應知道

提出問題:

酸有哪些性質(zhì)?堿有哪些性質(zhì)?它們之間會發(fā)生怎樣的反應?

猜想:

我猜想酸和堿之間會發(fā)生的反應有:

2023高三化學知識教案設計(精選篇6)

《環(huán)境保護》

一、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安排在第一冊課本知識學完后講授。本節(jié)教學內(nèi)容是對課本中出現(xiàn)的空氣污染、水污染、白色污染以及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溫室效應、酸雨、臭氧層空洞等環(huán)境問題的總結,是一節(jié)歸納復習課。

環(huán)境問題,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也是近年來中考的熱點考點之一。在教材中,環(huán)境問題倍受關注,出現(xiàn)頻率較高,但知識點較分散。本節(jié)課不但對整冊書有關環(huán)境知識進行了歸納總結,并且對相關知識加以擴展,講授過程中注重中考熱點問題的滲透,使學生學習目標更明確,更輕松,做到有的放矢。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使學生對環(huán)境問題有個整體認識,使知識更加全面、系統(tǒng)。

教師在認真研究、分析教材后確定小組活動內(nèi)容——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居室污染、本地環(huán)境狀況調(diào)查,供學生選擇。這樣做可使全體學生都動起來,讓其“有事能做”,“有事可做”,“有事愿做”。

環(huán)境問題貫穿整個中學化學的學習,知識內(nèi)容可發(fā)展、適用年級可擴大。高中化學教材中涉及環(huán)境保護知識的內(nèi)容不少,例如:高二教材氮族元素這章中介紹了“汽車尾氣”中氮氧化合物的污染,在學了有機物的初步知識后介紹了“合成洗滌劑”對水體的污染,以及“白色污染”等。初三學生馬上就要進入高中學習,高中學生可在此基礎上繼續(xù)探索、擴展研究。他們可以在學習了更多的化學知識后,對環(huán)境問題的有更多的、更深的了解。也就是說,初中對環(huán)境問題有個整體認識,可以為高中學習打下一定的基礎。也就是說本節(jié)課起到的是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

學生學習化學已有了半年的時間,對于環(huán)境問題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懂得了學習化學的任務之一,就是解決環(huán)境問題。但掌握的知識零散,對知識缺乏整體認識,缺乏理論和實際聯(lián)系的能力。因為學生的學習任務重,無時間參加一些有關環(huán)保方面的活動,可以鼓勵學生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比如維護校園環(huán)境衛(wèi)生等。針對學生合作意識較缺乏的現(xiàn)狀,在講課前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分別進行調(diào)查研究、收集資料、整理資料,并將本小組的學習成果以網(wǎng)頁作品的方式呈現(xiàn)給大家,這一過程將培養(yǎng)學生組織活動、協(xié)作學習、與人交流、溝通等社會實踐能力。

本節(jié)的教學要求不高,難度也不大,在教學中教師可根據(jù)具體情況自行設計活動形式。活動的宗旨是使每個學生都動起來,在教學中要設法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參與,在活動中受到教育和啟發(fā),提高環(huán)境意識。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⒈了解造成環(huán)境污染的原因及危害性;了解防治環(huán)境污染的初步知識。

⒉認識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性,增強環(huán)境保護意識。使學生明白走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道路是解決環(huán)境問題的途徑。

能力目標:

⒈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科研意識,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等。

⒉培養(yǎng)學生組織活動、協(xié)作學習、與人交流、溝通等社會實踐能力。

⒊學會資料的收集、整理,培養(yǎng)學生從中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將知識加工整合用于實踐的能力。

4.將成果以網(wǎng)頁的形式制作出來,使學生有較強的成就感,從而增強學生在學習上的主動性和自信心。

德育目標:

通過正確認識環(huán)境和環(huán)境問題,體會化學在美化改善人們生活的同時,也會帶來負面效應,認識到事物具有兩面性,使學生認識到人類的行為與環(huán)境和諧的必要性,激勵他們保護家園,積極投身環(huán)保,樹立主人翁社會責任感。

四、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居室污染、白色污染以及社會觀注的熱點環(huán)境問題的來源、危害與防治,本地環(huán)境狀況的調(diào)查分析。

難點:課前資料的收集與整理、網(wǎng)頁的制作。

課時安排:1課時

五、學法的確定

各小組根據(jù)選定的活動內(nèi)容,主要從污染來源、危害、和防治三方面收集有關文字、圖片、視頻、圖表等資料。在活動中會搜集到大量的資料和學習一些相關的知識,但這些知識是零散的、無序的。在老師的指導下對這些知識、資料進行認真地、細致地梳理,通過組內(nèi)協(xié)作學習的方式,達到使認知系統(tǒng)化、有序化的目的和宗旨。

六、教學方法的確定

舊的、傳統(tǒng)的學習觀認為,學習發(fā)生與否取決于教師的教授,學習的過程就是教師呈現(xiàn)、組織和傳遞知識的過程,學生的任務就是像“海綿”一樣地盡可能多地吸收教師傳授的知識。當前的教育理念,則傾向于將學習看成是學生自己的事情。學習是一個主動的、有目標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斷轉化和修正教師所提供的信息,然后以一種具有個人特點的,有意義的方式來建構新知識,由于學生擔負這一責任的意愿和能力會有所不同,需要教師給予一定的幫助。

根據(jù)這一教育理念,教學過程中采用:“師生共同探究式”教學模式。

這種模式中,師與生的關系是平等的。具體指在教師的指導和安排下,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每一小組針對某一主題開展調(diào)查研究、收集資料、整理資料,并將本小組的學習成果以網(wǎng)頁作品的方式呈現(xiàn)給大家,也就是說本節(jié)課中教師的“教”,主要是在課外,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留給了學生才華展現(xiàn)的機會,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七、教學過程設計

1.設置問題,引入課題

通過五幅畫面的對比,提出問題:四幅畫面給我們的感覺有何不同?為何有如此大的差異?什么原因造成的?由學生思考回答,引出環(huán)境污染這個課題。

2.學生討論回答

什么是環(huán)境污染?環(huán)境污染的類型有哪些?這些污染對人類的危害是什么?造成這些污染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污染對我們生活影響?有什么解決方法?我們身邊有哪些環(huán)境污染?我們自身應該如何去做?

學生回顧已學過的知識,結合課前通過查閱資料獲取的知識各抒己見,討論得出每小組自己的觀點。

⒊教師歸納、總結、講解

教師在學生的討論過程要注意進行適當?shù)囊龑Ш蛦l(fā)。討論性發(fā)言結束后,對同學這次活動中的關鍵問題進行評價和總結。然后按大氣污染→酸雨→臭氧層→溫室效應→水污染→土壤污染→居室污染→白色污染→綠色化學的順序對學生查閱的知識、討論的結果進行歸納總結、講解。

在教學過程中,肯定學生的成果,設法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參與,在活動中受到教育和啟發(fā),提高環(huán)境意識。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身邊的環(huán)境保護活動,從自身做起,從每一件小事,每一個細節(jié)做起。

⒋布置作業(yè)

(1)必做題:A、每個同學通過查閱資料找出一個有關環(huán)境污染的典型社會問題,以及相應的解決辦法。

B、每個同學找出三到五個有關環(huán)境問題的題目,并做出相應的答案。

(2)探索題:今天我們研究了有關環(huán)境污染的知識,還有很多方面我們沒有涉及到,請通過各種途徑,觀察身邊的現(xiàn)象,以“環(huán)境和我們的生活”或“邢臺環(huán)境現(xiàn)狀分析”為主題寫一篇小論文。

其中探索題為學有余力的學生而準備,可以在課外興趣小組中交流,或在黑板報中登載,旨在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培養(yǎng)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

八、板書設計

2023高三化學知識教案設計(精選篇7)

一、導入

師: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原電池的有關知識,請大家回憶,構成原電池的條件是什么?

生:(思考)構成原電池的條件:活潑性不同的兩個電極;電解質(zhì)溶液;

生:形成閉合電路;自發(fā)氧化還原反應。

二、新課講授

師:[投影顯示]如下圖所示。大家觀察實驗現(xiàn)象,并回答:電流表指針的變化。碳棒上有什么變化?在兩極發(fā)生了什么反應?

(生觀察現(xiàn)象)

生:1.電流表的指針發(fā)生偏移;

生:2.碳棒上有紅色物質(zhì)生成。

師:請大家是這寫出電極反應。

生:鐵為負極,碳棒為正極。

生:Fe:Fe-2e=Fe2+氧化反應;C:Cu2++2e=Cu還原反應;總反應方程式:Fe+Cu2+=Fe2++Cu

師:這里設計了三個實驗,請大家分組實驗并觀察實驗現(xiàn)象,準確記錄實驗現(xiàn)象,匯報實驗結果。

[投影顯示]1.將兩根碳棒分別插入裝有CuCl2溶液的小燒杯中,浸一會,取出碳棒觀察碳棒表面現(xiàn)象(圖1);2.用導線連接碳棒后,再浸入CuCl2溶液一會兒,取出碳棒,觀察碳棒表面變化(圖2);3.浸入CuCl2溶液中的兩根碳棒,分別跟直流電源的正極和負極相連接,接通一段時間后,觀察兩極上的現(xiàn)象并用濕潤的KI-淀粉試紙檢驗所生成的氣體(圖3)。

師:在此過程中請大家一定要操作規(guī)范,注意安全。

生:前兩個實驗碳棒上沒有明顯變化;

生:第三個實驗通電一會兒發(fā)現(xiàn),與電源負極相連的一端的碳棒上有紅色固體物質(zhì)析出;

生:與電源正極相連的一端碳棒上有使?jié)駶櫟牡矸?KI試紙變藍的氣體生成。

全部生:分析整理作出判斷。紅色物質(zhì)為銅,黃綠色使?jié)駶櫟矸?KI試紙變藍的氣體為氯氣。

陽極產(chǎn)物—氯氣(Cl2);陰極產(chǎn)物—銅(Cu)

師: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結果?[提示]討論提綱

[投影顯示]

1.通電前溶液中存在哪些離子?這些離子是如何運動的?

2.接通直流電后,原來的離子運動發(fā)生了怎樣的改變?

3.有關離子在兩極發(fā)生了什么樣的反應?

生:(討論分析)

1.通電前溶液中Cu2+、Cl-、H+、OH-自由移動。

2.通電后帶正電的Cu2+、H+向陰極移動;帶負電的Cl-、OH-向陽極移動。

3.Cu2+在陰極得電子變成了單質(zhì)Cu,Cl-在陽極失電子變成了Cl2。

師:[總結板書]

通電前:CuCl2=Cu2++2Cl-;H2OH++OH-自由移動

通電后:陽極:2Cl--2e=Cl2↑氧化反應;陰極:Cu2++2e=Cu還原反應

總反應化學方程式:CuCl2=Cu+Cl2↑

[概括]通俗記法,利用諧音。陽(極)—氧(化反應)

師:在電解過程中,電子是如何形成閉合回路的?大家請看看課本第64頁,歸納電子流動

方向。

生:電源負極→電解池陰極→電解質(zhì)溶液→電解池陽極→電源正極

師:非常正確,我們一來總結一下。

師生:電子的方向與電流的方向相反從電源負極流出,流向電解池的陰極,陰極附近的Cu2+

在陰極得電子被還原為銅,溶液中的陰陽離子定向移動,陽極附近的Cl-在陽極失電子被氧

化為氯原子。氯原子結合形成氯氣分子,失去的電子從陽極流回電源的正極,從而形成了閉

合電路。

師:電解質(zhì)溶液的導電與溶液的電離有什么關系?

生:先有電離,后有電解。電離不需要通電,電解建立在電離的基礎上。

師:現(xiàn)在大家一起來完成投影顯示的表格。

生:(每位學生完成一項,共同填好此表。)

33129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电气控制系统集成商-PLC控制柜变频控制柜-非标自动化定制-电气控制柜成套-NIDEC CT变频器-威肯自动化控制 | 洛阳网站建设_洛阳网站优化_网站建设平台_洛阳香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直乐】河北石家庄脊柱侧弯医院_治疗椎间盘突出哪家医院好_骨科脊柱外科专业医院_治疗抽动症/关节病骨伤权威医院|排行-直乐矫形中医医院 | 珠光砂保温板-一体化保温板-有釉面发泡陶瓷保温板-杭州一体化建筑材料 | 膏剂灌装旋盖机-眼药水灌装生产线-西林瓶粉剂分装机-南通博琅机械科技 | 掺铥光纤放大器-C/L波段光纤放大器-小信号光纤放大器-合肥脉锐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智成电子深圳tdk一级代理-提供TDK电容电感贴片蜂鸣器磁芯lambda电源代理经销,TDK代理商有哪些TDK一级代理商排名查询。-深圳tdk一级代理 | 高效节能电机_伺服主轴电机_铜转子电机_交流感应伺服电机_图片_型号_江苏智马科技有限公司 | ★店家乐|服装销售管理软件|服装店收银系统|内衣店鞋店进销存软件|连锁店管理软件|收银软件手机版|会员管理系统-手机版,云版,App | 施工电梯_齿条货梯_烟囱电梯_物料提升机-河南大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智能电表|预付费ic卡水电表|nb智能无线远传载波电表-福建百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灵硕展览集团】展台展会设计_展览会展台搭建_展览展示设计一站式服务公司 | 上海新光明泵业制造有限公司-电动隔膜泵,气动隔膜泵,卧式|立式离心泵厂家 | 石家庄救护车出租_重症转院_跨省跨境医疗转送_活动赛事医疗保障_康复出院_放弃治疗_腾康26年医疗护送转诊团队 | 智慧养老_居家养老_社区养老_杰佳通 | 磁粉制动器|张力控制器|气胀轴|伺服纠偏控制器整套厂家--台灵机电官网 | 氧化锆纤维_1800度高温退火炉_1800度高温烧结炉-南京理工宇龙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游泳池设计|设备|配件|药品|吸污机-东莞市太平洋康体设施有限公司 | 全自动包装机_灌装机生产厂家-迈驰包装设备有限公司 | 警方提醒:赣州约炮论坛真的安全吗?2025年新手必看的网络交友防坑指南 | 软文世界-软文推广-软文营销-新闻稿发布-一站式软文自助发稿平台 | 信阳市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污水处理设备维修_污水处理工程改造_机械格栅_过滤设备_气浮设备_刮吸泥机_污泥浓缩罐_污水处理设备_污水处理工程-北京龙泉新禹科技有限公司 | 无硅导热垫片-碳纤维导热垫片-导热相变材料厂家-东莞市盛元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陶瓷加热器,履带式加热器-吴江市兴达电热设备厂 | 公交驾校-北京公交驾校欢迎您!| nalgene洗瓶,nalgene量筒,nalgene窄口瓶,nalgene放水口大瓶,浙江省nalgene代理-杭州雷琪实验器材有限公司 | 市政路灯_厂家-淄博信达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编织人生 - 权威手工编织网站,编织爱好者学习毛衣编织的门户网站,织毛衣就上编织人生网-编织人生 | 污水处理设备-海普欧环保集团有限公司| 转向助力泵/水泵/发电机皮带轮生产厂家-锦州华一精工有限公司 | 14米地磅厂家价价格,150吨地磅厂家价格-百科 | 合肥仿石砖_合肥pc砖厂家_合肥PC仿石砖_安徽旭坤建材有限公司 | 吹田功率计-长创耐压测试仪-深圳市新朗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东莞韩创-专业绝缘骨架|马达塑胶零件|塑胶电机配件|塑封电机骨架厂家 | 九爱图纸|机械CAD图纸下载交流中心| 软瓷_柔性面砖_软瓷砖_柔性石材_MCM软瓷厂家_湖北博悦佳软瓷 | 微学堂-电动能源汽车评测_电动车性能分享网| 塑钢件_塑钢门窗配件_塑钢配件厂家-文安县启泰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深圳南财多媒体有限公司介绍 | 防爆型气象站_农业气象站_校园气象站_农业四情监测系统「山东万象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一体式钢筋扫描仪-楼板测厚仪-裂缝检测仪-泰仕特(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