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必修3教案
以素質教育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和自學能力。那么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有一下教案會比較好。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高中歷史必修3教案,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中歷史必修3教案1
1.童年時代
出生于英國林肯郡的一個村莊,愛動腦筋,動手能力強。
2.中學時代
一度輟學,喜歡讀書及鉆研數學問題。
3.大學時代
進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學習,發現代數二項式定理。
4.鄉下兩年
發明了微積分,發現了日光的組成,并開始研究引力問題。
清單二創立經典力學體系
萬有引力定律
1.提出“萬有引力”概念
(1)條件
①開普勒發現了行星繞日運動的三大定律。
②伽利略發現了力學的一些基本原理。
(2)內容:通過研究證明宇宙間所有的物體都是相互吸引的。
(3)意義:對以后的天體研究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2.創立經典力學體系
(1)標志:1686年,撰寫《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文,提出力學的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為經典力學規定了一套基本概念,1687年問世。
(2)地位:是近代科學體系形成的標志。
[深化認知]
近代科學是建立在科學實驗的基礎上,通過科學分析,揭示客觀事物本質規律,并形成系統的科學理論。牛頓創立的經典力學體系,實現了物理學第一次大飛躍,標志人類科學時代的開始;引發了第一次工業革命,使人類社會進入蒸汽時代;用數學方法描述宇宙運行自然法則,為啟蒙思想和唯物主義哲學奠定了基礎。
高中歷史必修3教案2
1.從醫之路
(1)出身:出身名醫世家,從小酷愛醫學。
(2)從醫:23歲時從醫,10年后醫術享有盛名。
(3)成為御醫:38歲時被聘入楚王府主持良醫所,后來又被推薦入太醫院成為宮廷御醫。
(4)編醫書:經過27年不懈努力,李時珍終于編完《本草綱目》。
2.《本草綱目》
(1)內容
①不但是醫藥大典,而且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巨著,在生物學、礦物學、冶金學、地質學、化學、物候學等領域都做出了重大貢獻。
②創立了當時世界先進的藥物分類法,明顯含有生物進化的思想。
③首次提出“腦為元神之府”的見解,認為人類思維意識活動是大腦的機能和產物。
(2)地位
①達爾文稱贊它是“古代中國的百科全書”。
②李約瑟認為:李時珍達到了與伽利略、維薩里的科學活動隔絕的任何科學家所不能達到的水平。
③1951年,參加世界和平理事會的各國代表,一致尊崇李時珍為世界文化名人。
[深化認知]
李時珍編寫的《本草綱目》在中國古代醫藥學是一座豐碑,是中國的“百科全書”,也成為世界醫藥學的寶典之一,他的動植物分類法世界,受到各國人民的尊敬。故李時珍被公認為對人類最有貢獻的科學家之一。
清單二中國古代的農學家
會通中西的近代實驗農業開拓者——徐光啟
1.學術思想
(1)徐光啟注重實學而淡泊功名,積累了許多農學、算學、天文歷法與測量方面的資料和知識。
(2)徐光啟向利瑪竇等西方傳教士學習自然科學知識,對科學研究產生了濃厚興趣,對有關國計民生的科學技術尤其關注。
2.《農政全書》
(1)內容:他從“農政”,即國家政策的高度,矚目屯墾、水利、荒政三項主題,對古今中外農業生產和農學研究的利弊得失做出全面的評價和總結。
(2)特點:匯總歷代農學成就,總結當代最新農業實踐成果;充分汲取西方農業科技思想和方法,從而確保了農書的科學性、開創性和先進性。
3.思想影響
(1)開風氣之先的“引進西學第一人”。
(2)注重數理研究,堅持調查、實驗、觀察、總結的近代科學研究方向,被后世譽為中國近代科學先驅。
[深化認知]
徐光啟做為古代的高級官員與科學家,具有許多值的學習的優良品質:不迷戀官位,清正廉潔;關注國計民生,有濟世救民的社會責任感;崇尚科學、堅定求真、務實創新的科學態度。
高中歷史必修3教案3
教學目標
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前夕的經濟狀況;都鐸王朝的統治;斯圖亞特王朝的專制統治;議會中反對派的形成;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爆發;克倫威爾的統治;斯圖亞特王朝的復辟;“光榮革命”;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意義和影響;君主立憲制的確立;英國內閣制的形成。
2、通過教師對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背景和經過的講解,以及引導學生對其進行分析,使學生掌握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總歷程,理解英國確立君主立憲制的原因,理解君主立憲制的含義
3、通過對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背景和過程的教學,使學生認識到資本主義制度戰勝封建制度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是先進生產關系取代落后的生產關系的過程,盡管其間存在著曲折和反復,但是,歷史前進的潮流不可逆轉。
教學建議
教材地位分析
如果說人類社會從14、15世紀開始了向近代化邁進,那么17、18世紀的人類社會則是向其深度和廣度方面發展,其中,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是當時世界歷發生的最重大的歷史事件之一,它不僅為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政治保障,同時,它有力地推動了歐美一些國家的資產階級革命,也推動了歐洲一些封建國家的改革,推動了西方殖民擴張的進行,這一切在客觀上為早期資本主義在世界的發展均創造了條件。由此,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辟了一個新時代——資產階級革命的時代。
教法建議
1、讓學生閱讀前言,歸納17-18世紀的世界重大歷史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系,在此基礎上,教師可用圖示(教學過程中的圖1)的方法簡要介紹本單元的階段特征、知識結構,以及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所處的地位。
2、如果時間允許,還可用“樹狀”結構簡介歷英國的建立及封建王朝的更替情況。
3、在教師講述的同時,啟發學生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前經濟、政治、宗教的變化及相互之間的關系,歸納、概括出革命爆發的根本原因,革命的基本內涵。
4、“為什么英國革命作為資產階級革命,打著“宗教”旗號?”“為什么革命過程呈現出極其復雜、呈現了多次反復?”“為什么革命的結果,建立以新貴族為主的資產階級專政?”利用上述問題的分組討論,引導學生找出這個時期資產階級革命具有的特征。
5、利用課件或圖示的方式圍繞“資產階級革命”的內涵,分階段講清革命的基本進程。并引導學生運用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評價克倫威爾和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重點分析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原因和影響。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中的一個重大歷史事件。進入17世紀以后,英國資本主義發展與封建制度之間的矛盾明顯尖銳起來,成為當時英國社會矛盾中的最主要的矛盾。在資本主義工商業與農業發展到相當水平之時,沖破這些封建性限制便成為當務之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便是圍繞這一主題展開。隨著《權利法案》的頒布,“君主立憲制的確立,在英國才開始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巨大發展和改造”,即為日后的英國工業革命的發生提供了前提保證。另外,在它的影響下,歐美的一些國家或通過革命,走上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或通過改革,客觀上為資本主義的發展開辟了道路。因此,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啟了世界歷史的一個新的時代——資產階級革命的時代。
難點分析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中的宗教問題。這是因為:思想是行動的先導。隨著英國清教運動的不斷發展,其抨擊英國王權和國教會的專制統治的力度也不斷加大,最終向英國的王權和國教會的專制統治發起了進攻。
教學設計示例
英國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
重點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原因和影響
難點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中的宗教問題
教學手段 多媒體電腦教學輔助課件
高中歷史必修3教案4
(一)教學目標
[內容標準]
列舉古代中國手工業發展的基本史實,認識古代中國手工業發展的基本特征。
[知識與能力]
通過學習教材中提供的歷史文獻,了解中國古代手工業發展的基本史實,并在此基礎上能對其種類、部門、管理等方面進行列舉。
深入了解中國古代手工業發展的基本特征,并能對“工官”制度作進一步認識;同時,能對所涉及的手工業專有名詞進行探究。
通過本課內容的學習,使學生養成閱讀歷史文獻的習慣,并在此基礎上培養學生借助歷史文獻進行獨立學習和探究的能力。
引導學生深入理解中國古代手工業的特征,了解其生產的意義和局限性,進行合理的辯證思維和創新性探索,從而培養和提高學生歷史思維能力。
結合課本中所提供的歷史圖片和內容以及手工業發展的數據,鼓勵學生進行推理和論證,提高學生的歷史比較能力和分析能力。
結合地圖,理解中國古代不同時期手工業中心的地理分布,培養學生的歷史時空感和觀察能力。
[過程與方法]
學生可以根據教科書中所提供的歷史文獻和圖片及自己的觀察所得,進行大膽的想像、合理的推理和主動的探究。并嘗試運用觀察法、閱讀法(包括歷史文獻、地圖等)、訪問法和調查法等方法進行歷史問題的探究和思考。
教師應該注重啟發式教學,引導學生按合理、有效的原則對歷史事件進行歸類;同時,設計有針對性和啟發性的問題,指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并對討論過程和結果以及學生的學習表現進行恰當的評價。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課內容的學習,知道中國古代有高度發達的手工業技術和完備的手工業部門,中國的手工業生產歷史悠久、成就輝煌,從而增強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對我們偉大祖國與中華民族的熱愛之情。
在理解教材內容的基礎上,在有條件的地區,指導學生進行實地考察和訪談,增加對古代手工業成就的切身感受。
通過書中文獻、歷史圖片和地圖對中國古代的手工業文明進行更深入的了解,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熱愛科學的精神。
高中歷史必修3教案5
一)教學目標
[內容標準]
知道古代中國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國農業經濟的基本特點。
[知識與能力]
了解中國遠古時期,農業占據了經濟的主導地位。進而了解中國古代就有了高度發達的農業文明。
了解古代中國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農業耕作工具的改革和演進,從而認識到工具的變革在農業經濟發展中的關鍵作用。
了解中國古代賦稅制度的演進和發展,進而知道古代中國的農民承受的沉重負擔。
深入了解古代中國的土地問題,并了解依附于土地的兩個不同的階級;了解中國古代的土地集中現象和幾種典型的土地制度。通過了解中國古代水利事業的發展,并結合課本中的歷史圖片認識幾個有名的古代水利工程。
通過對課本內容的學習,找到古代中國農業占據主導的經濟地位的原因,鍛煉學生的歷史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通過對主要耕作方式和生產工具的演進的了解,理解工具變革在生產發展中的關鍵作用,培養學生運用唯物史觀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深入理解古代中國賦稅和徭役的內在關系,以及徭役過重在歷史更替中的作用,培養學生的歷史探究能力。
理解古代中國水利事業在農業經濟發展中的重大作用,通過深入了解古代有名的水利工程來培養學生的歷史聯想能力和人文素養。
[過程與方法]
在本課內容的學習中,學生可以根據教材內容以及教材所提供的歷史史料和歷史圖片,并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大膽想像、數理分析和創新性思維。并使學生學會用比較法、閱讀法、觀察法和歷史聯想法等方法進行歷史問題的分析和解答。
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靈活地運用教學方法,并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注重啟發式教學;設計問題要有針對性和啟發性,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問題探究,避免“灌輸”。對于學生的學習過程要始終進行及時和恰當的評價。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知道古代中國有高度發達的農業文明,我們的祖先在生產實踐中建造了大量的世界聞名的水利工程,從而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加深對偉大祖國的熱愛之情。
通過對中國古代水利工程的了解,培養學生的歷史生態意識和環境保護意識,從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高中歷史必修3教案相關文章:
★ 高中教案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