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達要得體作文素材
作為初中生,相信大家已經寫過不少的作文了,寫作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一點就是要注意語言表達。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表達要得體作文八年級上冊素材7篇,歡迎大家閱讀轉發!
表達要得體作文素材(精選篇1)
你們知道橋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嗎?不知道也沒關系,現在,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
在橋頭,出名的不僅是蓮湖的荷花與油菜花,還有非物質文化遺產——莫家拳。莫家拳是漢族傳統拳術中的南拳之一,屬于廣東五大名拳之一,傳說創自莫達士。發源地是廣東伙崗村。明末清初,南方兩廣地區攏亂60多年始息。莫達士父親莫福田時當13歲,因兵亂由火崗村避難寄跡今惠州市仲愷高新區瀝林鎮伙崗村(現為仲愷區瀝林鎮伙崗村),娶何氏為妻,生莫碩士、莫達士二子。傳言莫達士曾學藝于少林寺,技成后返回火崗村,因火崗村全為莫氏族人,于是開宗創派稱為"發源地伙崗村莫家拳"。
莫家拳被譽為"廣東五大名拳"之一,原稱"六度陰陽掌",它發于防身、立于健身、搏于賽場、習于日常、載于武藝、歸于武德。莫家拳具有鮮明的嶺南特色和樸實大方的南拳風格,以腿法見稱,其所謂"一腿勝三拳,手長尺七、腳長三尺,放長攻出,凌空飛踢,拳重百兩,腳重千斤力。"現今,莫家拳主要流傳在惠州、東莞、廣州、佛山、順德等地,并已流傳于香港、澳門、東南亞(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英國和美國等地。
今天,我來到了橋頭鎮青少年莫家拳培訓基地,參觀了中華武術文化長廊、傳統南拳和莫家拳武術館,了解到了廣東五大名拳“洪、劉、蔡、李、莫”。感受到了文化藝術的魅力,也正是因為文化,每年的假期都會有許多來自各地的游客開到橋頭,觀賞我們的名花和文化藝術。同時,我明白到莫家拳的意義來源,莫家拳是用來防身健體的拳法,不適于打架。一些老年人為什么會去學打太極,正是為了身體健康。一個人如果不健康,可以快樂的生活嗎?所以,這幾年來莫家拳的名聲大振,是因為它給人們帶來健康和快樂。
如今,莫家拳已經發展到了小學,幾代莫家拳傳人研發出了適宜中小學生的拳法。特別是五至六年級的同學們,你們現在正是長身體的`最佳時期,不能挑食,多做莫家拳,有助長高。
同學們,是不是明白到了橋頭鎮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與意義存在呢?單單莫家拳就引起了人們的注意,更不用說我國各地的武術與名勝古跡啦!
表達要得體作文素材(精選篇2)
如果說沅江是寧靜的夜空,那瓊湖中學就是夜空中最亮的星辰;如果說沅江是美麗的花海,那瓊湖中學就是花海中最艷的鮮花……作為沅江市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公立初級中學,瓊湖中學凝聚著沅江幾代學子共同的記憶,堪稱沅江人民珍貴的文化遺產。
我為瓊湖中學申遺,首先是因它有悠久的歷史,厚重的積淀:瓊湖中學于1946年建校,到現在有72年多的歷史,從一所簡陋的“私立蓉秋小學”成長為現代的“瓊湖中學”,飽經風霜的它見證了幾代沅江人在教育事業上不懈奮斗的曲折歷程。
我為瓊湖中學申遺,其次是因它有現代的設施,優美的環境:瓊湖中學現有兩棟高大教學樓,位于花園南北兩側,每間教室內設有現代先進的教學設備;東邊有一綜合樓似橋梁,聯通兩棟教學樓,閱覽室、圖書室、電腦室、實驗室、音樂室……一應俱全。此三樓乃瓊中學生“學習之圣地”;臨下瓊湖有一寬闊操場,包容二籃球場、一足球場等“萬象”,此乃瓊中學生“運動之天地”;西側禮堂為學生“生活之場地”……校內,生氣勃勃;校外,車水馬龍。
我為瓊湖中學申遺,也因它有向上的校風,奮發的精神。這里優秀的教師團隊,從教經驗豐富,所教課堂活躍,實乃瓊中學生“不滅的蠟燭”;這里好學的學生奮發向上,每天每時都有“動人的風景”:清晨,校內書聲瑯瑯,恰似那鳥兒在歌唱春的來臨;白日,操場上汗水揮灑,恰似那蓮花向陽怒放,又似那太陽爆發驚人的熱量;課堂,教室里的奮筆疾書,似乎有那草兒拼命鉆出土壤、沖破巨石般的堅持不懈;考場,試卷上的應答自如,似乎有那刻骨的寒風下,粉嫩梅花迎風傲雪,凌寒挺立般的厚積薄發……瓊中,桃李滿園。眾人贊曰:“集知識之精華,教育之精髓于一身的公立中學———瓊湖中學!”我更以一位瓊湖學生之自豪昭告天下,曰:“瓊湖學生學習生活之豐富多彩也,他校誰可比擬?!”
我為瓊湖中學申遺,還因它有優異的成績,豐碩的成果:瓊湖中學用心培育了萬千追夢的學子,教學質量一直名列全市前茅。現在,它則向更高、更好、更先進的教學巔峰攀登著。
我為瓊湖中學申遺,它似汪洋大海中的一葉扁舟,它載著我們向成功的彼岸駛去;它似無垠沙漠里的一眼清泉,它滋潤著我們求知若渴的心靈;它是迷茫黑暗中的一把火炬,卻照亮了我們懵懂的青春……
我為瓊湖中學申遺,它已經是萬千學子心中最為寶貴的文化遺產。
表達要得體作文素材(精選篇3)
頤和園位于北京市西北郊,占地約290公頃,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被譽為“皇家園林博物館”。頤和園素以人工建筑與自然山水巧妙結合的造園手法著稱于世,199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頤和園的建筑風格融合了是中國各地建筑風格的精華。東部的宮殿區和內廷區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風格,南部的湖泊區是典型杭州西湖風格,萬壽山的北面是典型的西藏喇嘛廟宇風格,北部的蘇州街是典型的水鄉風格。
頤和園最著名的景點當屬長廊了。長廊位于萬壽山南麓,面向昆侖湖,長700多米,是中國古典園林中最長的游廊。長廊分為273間,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畫著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畫中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
我們都知道圓明園被英法聯軍燒毀,但你可能不知道如今開放的頤和園也曾多次遭到破壞。清漪園于1860年被英法聯軍焚毀,1888年重建,改稱為頤和園,用作消夏游樂地。1900年頤和園又不幸遭到“八國聯軍”的破壞,1902年大體修復。之后,頤和園又多次遭毀壞,多次被修復,它就如同一位飽經滄桑的老人,見證了它所在時期下中國的成長。
現在,我們在感受頤和園獨特魅力的同時,更應該好好保護它!
表達要得體作文素材(精選篇4)
在中國世界文化遺產中有:山東泰山、山東曲章孔廟、長城、明清故宮、兵馬俑。我最喜歡的是兵馬俑的文化遺產。
今天我們來參觀兵馬俑的博物館,游客們都不用跟丟喲。兵馬俑的出現是由秦國的兵的樣子來打造的,總共發現了三個兵馬俑的坑,還是一個凸凹的坑,面積差不多大約為五百平方米,后面的游客都更上!兵馬俑是排成四行,中間還有七輛戰車在中間停著,兵馬俑的軍隊分別是有低級、中級、高級。一般士兵者都是不戴冠,軍是更戴冠,每個兵馬俑的各種臉上表情了。游客們都自己看,甚至還有幾個沒有頭的在那邊站著,那是因為都有不同的在秦兵馬俑進行發掘前有盜墓賊關顧過,導致有的秦兵馬俑沒有頭部。再加上長期的埋在土中,時間長了,也會導致一些秦兵馬俑的損壞,這就是秦兵馬俑很多沒有頭的原因。不光只有低級、中級、高級的士兵者。還有騎兵、步兵組成的多種兵種、特殊部隊。
每一個兵馬俑都有獨特人物形象,所以被中國稱為歷史。好了游客們我們已經到站了,今天就到這里,再見。
表達要得體作文素材(精選篇5)
放寒假了,爸爸今天休息帶我去游玩古南京城的世界文化遺產—明孝陵。
一大早,我們興致勃勃地來到位于南京城的東郊紫金山,這里埋藏的是一代帝王朱元璋。買完景區門票我就迫不及待要一探神秘。首先映入眼簾是美麗的梅花山鹿,梅花已經含苞待放,有黃色,有粉色,有紫色……五彩繽紛,美麗動人!
通往明孝陵路的兩側是古棧道,棧道兩旁花草叢生,前面有石像路,還有幾對身披鎧甲,屹立筆直的文武大臣,向人們展示著對帝王的忠誠。雖然石像上已經遍布了許多的青苔,但我們依然能感受到那濃濃的歷史氣息一直彌漫在空氣之中。
棧道的盡頭,有一個大大花壇,各種美麗的小花兒綻放于其中,花壇的周圍聚集了許多的游客拍照留念。
花壇的正前方就陵墓,我先踏過了前面的金水橋,走過五彩斑斕石臺階,親手撫摸著古老的建筑,那種感覺似乎讓我穿越到了古代,看著帝王站在城墻上指揮著千軍萬馬,頒發政令,士兵們個個嫣然起立眼前的樣子,一種俯看眾人的感覺從心底油然而生。
在回家的路上,聽著爸爸講著許多明孝陵的歷史故事,感覺收獲很多,也不虛此行!
“明孝陵”,不愧為世界文化遺產!
表達要得體作文素材(精選篇6)
北京故宮是清明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歷代宮殿建筑的`集大成者。北京故宮于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建設,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
它是一座長方形城池,東西寬753米,南北長961米。故宮內的建筑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的中心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統稱三大殿,內廷的中心是乾清宮、交泰宮和坤寧宮,統稱后三宮。作為皇宮,故宮是皇權的象征,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蘊含著深刻的政治、文化意義,體現了“皇權至上”的思想。總體規劃和布局仍可見“五門三朝”、“前朝后寢”、“左祖右社”體現儒家思想和封建禮制。491年間,先后有24位皇帝在此居住并執政。隨著封建帝制的推翻,故宮博物院的成立,讓我們更好地傳承中華文明血脈的新內涵。
那時候的中國,從歷史上最強大的王朝到衰弱,清朝大家都知道是滅亡了,那么大家知道明朝嗎?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強大的王朝,并不是唐朝,那時候的中國思想文化冠絕全球、軍事實力雄踞世界、文化輸出國立彰顯無與倫比、國威強盛百戰百勝、科技水平領先世界。
表達要得體作文素材(精選篇7)
今天,老師布置我們回去寫一篇關于“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征文,我不知道什么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就去問媽媽,媽媽也說不清楚。
于是我和媽媽用了“百度”搜索,網上是這么說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由人類以口頭或動作方式相傳具有民族歷史積淀和廣泛突出代表的民間文化遺產。它被譽為歷史文化的活化石。”
看了這些,我還是摸不著頭腦。于是我又去請教爸爸,爸爸說:“我們武義有一個非物質遺產展覽館,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我們來到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館,看見里面陳列著許多來自民間的玩藝兒,這里有精美的剪紙,有竹子做的生活用品,還有根雕藝術品……還有些東西我看都沒有看到過。
這時我突然看得一只木頭做的小船,我問展覽館的叔叔:“這是什么?”叔叔說:“這是龍舟,以前我們武義人是推龍舟的。在端午節那天,人們在河中把龍舟從上游推到下游,表示把疾病送走,因為以前河水很淺,所以我們這里的是拿來推的。”
我們要離開時館長對我們說:“要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就要讓大家去認識它,了解它。”我明白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要從認識它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