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初中教案 > 八年級教案 > 語文教案 >

八年級語文教案范文

時間: 沐欽 語文教案

八年級語文教案教案都有哪些?既是以往教學經驗的總結,也是開拓新知識領域的鑰匙。能反映學科發展前沿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前瞻性,適應時代發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八年級語文教案范文七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八年級語文教案范文

八年級語文教案范文篇1

一、導入

1、齊背《漁家傲》。

2、月,是一個充滿感情和感動的意象,借月抒情的詩很多,你能說出幾句嗎?

參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秋暝》)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李煜《相見歡》)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二、作者介紹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開創了豪放派詞的先河,并精通棋琴書畫,與父親蘇洵、弟弟蘇轍(字子由)被世人稱為“三蘇”,同列“唐宋八大家”。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樂府》等。《水調歌頭》作于丙辰(1076)年中秋節,當時蘇軾為密州太守,政治上很不得意,遭受貶謫,經歷十分坎坷,與此同時與他弟弟已六七年不見,心情抑郁不歡。

三、誦讀

1、聽范讀,并進行朗讀指導。

2、自由朗讀。

3、齊讀。

四、初步感知,理解詩意

1、解題:水調歌頭,是詞牌名。

2、結合注釋,理解詩意

3、全班交流,翻譯全詞

參考:

明月什么時候才有呢?我舉著酒杯仰問青天。不知天宮中今晚又是哪一年?我真想駕乘著長風回到月宮,又怕那美玉砌成的宮殿,太高太寒冷了,讓人禁受不了。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隨人搖動,那月宮哪里比得上人間好呢?月亮照過朱紅色的樓閣,又低低照進了雕花的窗戶,照著失眠的人。月亮對人世該沒有什么怨恨吧,為什么總是在人們離別、孤獨的時候變圓呢?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這種事自古以來就很難周全。只希望親人能健康長壽,雖然遠隔千里也能共賞這美好月色。

五、賞析語句

(一)序言

提問:從詞的序言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明確:“中秋”是作詞的時間,“兼懷子由”是作詞的目的。

(二)賞析詞句

1、分別概括詞的上闕和下闕的內容。

明確:

上闕:對月飲酒,在天上與人間之間徘徊。

下闕:對月懷人,抒發對離別之人的祝愿。

2、在詞作中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明確:對親人的深切思念和美好祝愿。

3、這種情感是如何表達的?

明確:

把酒問月,引出思念。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中的“無眠”:因思念而難以成眠。

“何事長向別時圓”,從月圓想到人圓,再想到分別。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但愿人長久”渴望團圓。

4、除了借月表達對弟弟的思念,詞人還表達出了怎樣的情感?

聯系背景:雖然蘇軾一心報國,最后還是被貶黃州。政治上的失意讓他心情十分悲痛。

明確:本詞除了表達他懷念子由,更傳達了他政治上的失意。

5、哪些語句可以體現出他政治上的失意?

明確:“我欲乘風歸去”

6、那作者是不是要遠離官場?作者此時的心情是怎樣的?

明確:不是,蘇軾借助月亮表達了分充滿矛盾的心情:既渴望回到朝廷卻又害怕朝廷中爾虞我詐的斗爭。所以說蘇軾這首詞中月亮代表了兩種情感:思念和失意。

六、拓展閱讀:

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七、作業

1、背誦并默寫詩詞。

2、完成練習題。

板書設計:

水調歌頭

蘇軾

親人——思念

政治——失意

八年級語文教案范文篇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作者,了解科學小品文的文體特點。

2.了解北極旅鼠的三大奧秘。

能力目標:

理解本文獨特的寫法,體味其知識性、趣味性。學會生動形象地介紹科學知識,清楚明了的說明復雜事物,逐步提高寫作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培養科學理性的精神和人文關懷精神,關注社會問題,善于觀察生活,熱愛自然。

教學重點難點:

1.把握文意,領會文章給人的啟示。

2.把握本文獨特的寫法,即說明文與記敘文的雜交種。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導語

同學們,神秘的大自然給予了我們無窮的財富,給予了我們無窮的探索空間,給予了我們無窮的精神啟發。生活在北極草原的北極旅鼠,它們身上就有許多難解的謎。幾個世紀以來,科學家們絞盡腦汁,卻始終解不開它們的奧秘。今天,我們一起來傾聽一個獨闖北極成為直接與愛斯基摩人接觸并廣交朋友的第一個中國人——位夢華給我們講述的故事,我相信聽了這則故事之后,你一定會產生探究旅鼠之謎的興趣。讓我們一起走進《旅鼠之謎》吧!

2.作者簡介

位夢華,1940年生于山東平度,地質學家.1991年他獨闖北極,深入到阿拉斯加北極愛斯基摩人聚居區進行了一個半月的綜合性科學考察,成為直接與愛斯基摩人接觸并廣交朋友的第一個中國人.1992年回國后撰寫了大量文章介紹北極的各種情況。他的主要著作有 《神奇的北級》、《南極之夢》等。

二、檢查預習

1.正音

媲(pì)美 挑釁(xìn) 迷惘(wǎng) 篤(dǔ)信

嚙(niè)齒 滑稽(jī) 徘徊(huái) 逃竄(cuàn)

2.解詞

前赴后繼:前面的人上去,后面的人就跟上去,形容踴躍前進,連續不斷。

媲美:比美;美好的程度差不多。

挑釁:借端生事,企圖引起沖突或戰爭。

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辦。

道聽途說:從道路上聽到,在道路上傳說。泛指傳聞的,沒有根據的話。

篤信:忠實地信仰。

鼠目寸光:比喻眼光短,見識淺。

相輔相成:互相補充,互相配合。

三、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1.文章的題目叫“旅鼠之謎”,你知道旅鼠的“謎”有哪些嗎?請同學們再一次快速地默讀課文,找出旅鼠之“謎”。學生閱讀課文,找出旅鼠的奧秘,并討論交流。(提醒學生,注意勾劃)歸納并總結北極旅鼠有哪些奧秘?

北極旅鼠的奧秘:(1)驚人的繁殖能力;(2)控制繁殖,吸引天敵;(3)死亡大遷移;……

教師追問:同學們,除了課文里邊提到的三大奧秘之外,其實旅鼠身上還有許多的謎,請閱讀課文,再去發現,提出你的疑問。愛因斯坦曾說過這樣一句至理名言:“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學生自由發言,諸如:

(1)為什么旅鼠在死亡大遷移的時候只往西或往北遷移呢?

(2)他們為什么要跳海呢?

(3)他們明明有驚人的繁殖能力,為什么還要控制呢?還要采取自殺行為呢?

2.推測旅鼠之謎的原因。

同學們,面對旅鼠的奧秘,你想解開這些奧秘嗎?開動自己的腦筋,整理自己的思路,推測一下旅鼠之所以如此的原因吧。

討論:旅鼠奧秘的原因。(略)

(引導:旅鼠是集體觀念很強的動物。他們在維持著生態的平衡,維持著自然的和諧發展,或許旅鼠有這種本能。)

3.插入分析本文的說明方法。

文章第11自然段講旅鼠驚人的繁殖能力這一奧秘的時候,采取了什么說明方法,有什么好處?

列數字,準確地說明了旅鼠的繁殖能力超強,達到了駭人聽聞地步了。

教師滲透:同學們的說法是有道理的,為了使我們現在的猜想更加有依據,我想,我們在今后的學習中,必須更加努力地學習,掌握更豐富的科學知識,去進一步驗證我們的猜想。找到旅鼠之謎的真正原因。

4.教師總結文章:

同學們,課文通過“我”與丹尼斯的對話,給我們介紹了北極旅鼠的奧秘。雖然我們無從知道旅鼠之謎的真正原因,但我們卻能感受到:這也許是自然正用一只無形的手控制著這一切,控制著自然的和諧發展。由此我也真正體會到《敬畏自然》中所論述的“大自然的智慧是無與倫比的”一句的深刻含義。

四、討論與探究

1.一只小小的旅鼠尚能如此,我們人呢?正如課文所說:“人類也許應該從旅鼠身上學到點什么。例如,如果人類也毫無節制地繁衍下去,也許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結合下列文字資料,討論一下,從中可獲得哪些啟示?

《旅鼠之謎》教案

(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不求統一答案。)

啟示:重點在控制人口,學會自我調節,以求和諧發展。動物們都知道通過控制自身種群的數量,來保持生態平衡,維持自然的和諧發展。而我們人類呢,也應該與自然和諧相處,以求得可持續發展。

五、品讀課文,體味文章獨特的寫作手法。

課文主要為我們介紹了旅鼠的三大奧秘,知識性強,但讀來生動有趣,引人入勝。這是因為它是一篇科學小品文,那它的寫法到底有什么獨特之處?

記敘的框架。本文具備記敘的六要素;對話的方式。通篇幾乎都是“我”和丹尼斯的對話,既通俗又親切;說明的內容。如把丹尼斯講述旅鼠三大奧秘的話篩選出來,連接起來,是一篇完整地介紹旅鼠知識的說明文。

六、拓展遷移

1.老師在開課的時候說了,神秘的自然給予了我們許多,你讀完了這一篇知識性與趣味性都很強的文章,一定會有許多印象深刻的地方吧,請把它談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引導學生談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也可以談出自己的感受。(鼓勵學生暢所欲言)

2.課后觀察與收集

除了旅鼠之外,自然界還有一些奇異的現象,請利用課后時間去收集或觀察某種動物奇異的表現及其原因,在班上交流。

七、總結全文

《旅鼠之謎》是一篇文質兼美的科學小品。文章用記敘的框架、對話的形式生動形象地介紹了旅鼠的三大奧秘,新奇有趣,意味深長。自然是一位智慧老人,他用多種形式啟發我們。從旅鼠的身上,我們如果反觀人類自身,也許會領悟到很多……

八年級語文教案范文篇3

【教學目標】

1、了解我國古代工藝美術的卓越成就;

2、學習總分總的結構形式、空間說明順序。

3、積累文言詞匯,理解課文的大意。

【教學重點】

1、積累文言詞匯,解讀課文內容。

2、了解結構形式,說明順序。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朗讀、疏通文意、了解內容、把握結構。

【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我國的微型雕刻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堪稱一絕。

舉兩個例子:

1、三千多年前,甲骨上已刻下讓我們今天用五倍放大鏡才能識讀的文字;

2、唐代,能在象牙筆桿上雕刻鐵馬云雕的將士行軍路;

(屏幕欣賞《孫子兵法》竹筒微雕、雞蛋微雕)

今天,我們要學的一篇古文《核舟記》,記錄的就是我國古代微雕藝術,讀來令人驚喜(屏幕顯示課題)

二、題解(屏幕顯示核舟形象)

核舟:根據課文內容,指的是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

記:古代一種文體,可以記人和事,山川名勝,器物建筑,故又稱雜記。

題意:介紹說明了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

三、識記下列詞語的讀音、字形

罔(wǎnɡ)膝(xī)褶(zhě)髻(jì)倚(yǐ)

戌(xū)篆(zhuàn)八分有(yòu)奇(jī)

詘右臂支船(qū)

四、聽錄音范讀,學生朗讀課文

五、理清文章結構

提問:按照作者的寫作思路,全文的結構是怎樣的?

明確:結構形式:總分總

(第1段)(第2~5段)(第6段)

六、疏通文意,理解主要內容(本課時講解分析前兩段)

具體方法:請學生參照注釋和老師的提示,讓他們互相討論,然后分別講解各自然段的大意,最后老師釋疑并明確意思。

第1段(總說):

1、重要詞語:⑴奇巧;⑵為;⑶罔不因勢象形;⑷嘗:曾經;⑸貽;⑹核舟一:用桃核刻成的小船。

2、根據以上詞語,學生討論譯出大意,老師再明確意思。

3、概括文段大意:介紹王叔遠在雕刻技術上的卓越成就,指出雕刻品核舟的主題。

4、朗讀:

第2~5段(分說)

提問:根據方位詞語,這幾段按什么順序介紹核舟?各段介紹的重點是什么?

明確:

⑴空間順序;

⑵各段介紹的重點:

第2段(船的結構)第3段(船頭游覽者蘇軾、魯直、佛印)第4段(船尾舟子二人)第5段(船的頂部,題名、篆章)

疏通第2段文意:

具體方法:同第1段相似。

1、指出重要詞語。

2、學生討論后講解大意,老師再明確。

3、概括出文段大意。

明確:

第2段:介紹核舟的大小和格局。

4、朗讀。

七、布置作業

1、朗讀全文,并背誦第2段。

2、完成閱讀思考題。

【結構圖示】

概說核舟之奇巧,引出由來(第1段)

船體設計的大小、格局(第2段)

核舟記詳述核舟之精妙船中人物的神態、動作(第3、4段)

船背技師的題款、著色(第5段)

總括核舟,發出贊嘆(第6段)

八年級語文教案范文篇4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學生初步了解鯤、鵬是什么樣的動物,了解課文表現了鯤鵬什么樣的情景,了解課文的基本內容。

3、學生能夠初步了解“逍遙”是什么意思,初步意識到要志存高遠。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基本內容

教學難點

了解莊子的世間萬物的活動都是“有所待”,人的目的和愿望要受到一定條件的制約和束縛。

教學過程

一、導入:由《莊周夢蝶》的寓言故事導入。

出示PPT:前有一天,莊周夢見自己變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樂,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莊周。突然夢醒了,卻是僵臥在床的莊周。不知是莊周做夢變成了蝴蝶呢,還是蝴蝶做夢變成了莊周?莊周與蝴蝶必定有區別,這就是所說的化為物(指大道時而化為莊周,時而化為蝴蝶)。莊周就是這樣的浪漫,這樣的富有想像力。下面我們來認識一下莊周:

PPt:莊子名周,戰國宋人。他繼承和發展了老子的哲學思想,是道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人并稱“老莊”。莊子對待生活的態度是:一切順其自然,“安時而處順”、“知其無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清靜無為”。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今天,我們來學習莊子的《北冥有魚》,《北冥有魚》選自《逍遙游》,介紹逍遙游。

ppt:《逍遙游》是《莊子》中的第一篇,在全書中占有特殊地位。“逍遙”也寫作“消搖”,意思是優游自得的樣子;“逍遙游”就是沒有任何束縛地、自由自在地活動。

1、學生結合注釋朗讀課文。

2、學生自讀課文兩遍,然后抽一學生朗讀,教師指正讀音。

3、全班同學齊讀。

4、學生結合注釋疏通文意,并提出疑問。

ppt:

句子翻譯: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

奮起而飛,它的翅膀就像天邊的云彩。南冥者,天池也。南海就是大自然的水池。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它乘著旋風環旋而上幾萬里的高空,憑借著六月的大風離開了北海。”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都是生物用氣息吹拂的結果。

學生再讀課文。

1.文章標題為北冥有魚,后來怎么又寫鳥了?

鳥是由魚變化而來的。鯤的體積有幾千里,變成鳥后,鳥的背部不知有幾千里。說明莊子想像力豐富。

2.鳥為什么要遷徙到南冥?

南冥是天然的大池,是鳥心目中的理想境地,是要追求一種精神的自由。

3.鯤鵬由北海飛到南海,需要借助什么條件?

“海運則將徙于南冥”“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4.句子賞析:“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此句運用豐富的想像,奇特的夸張,描寫了鯤鵬振翼拍水,盤旋飛向九萬里高空的形象,這一形象能激發人的豪情壯志,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皳簟薄皳弧钡茸謧魃?、生動,讓人產生豐富的想像和聯想。介紹《莊子》:《莊子》,道家經典之一。今存三十三篇,《莊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構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筆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它不僅有很高的哲學成就,對后世文學的發展也有著深遠的影響。

5.奔騰的霧氣、空中的塵埃,需要借助什么才能飄揚?

板書:萬物有所待——鵬鳥奮飛必須憑借海運和強大的風力。

水霧塵埃要靠氣息相吹。

6.在莊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說理。把思想、道理寄托于生動的形象中,使文章生動活潑,頗具詩意,寓意雋永,感染力強。

文章借鯤鵬的寓言說明什么道理?說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條件,它們的活動都是有所憑借。

7.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條件,那么人對事物的認識有沒有局限呢?

“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翻譯:天色深青,難道這就是它真正的顏色嗎?它是高曠遼遠而沒有邊際嗎?說明人對事物的認識是有局限的。既然人的認識有局限,那龐大而神奇的鵬鳥是否也有局限呢?

“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翻譯:鵬鳥在高空往下看,也就是這個樣子而已。莊子給出確定的結論,鵬鳥和人們一樣,并不能弄清天的本色,鵬鳥認識也是有局限的啊。

課堂小結:

鯤鵬憑借海運和強大的風力飛到南海這一理想的境地。老師希望大家能憑借知識的力量、人格的魅力達到你人生的理想境界。愿你們插上知識的翅膀,懷著積極樂觀的心態,去乘長風,破萬里浪。

教學反思

學生剛剛開始誦讀國學,對于莊子更是第一次接觸,對于莊子的哲學學生很難理解。經過幾次跟讀、帶讀之后,學生能夠流利、通順的朗讀,但是斷句有困難,需要教師進行指導。

八年級語文教案范文篇5

教學目標

1、訓練用普通話正確朗讀的能力學習圈點批注的讀書方法。

2、理解關鍵語句的含義。

3、體會中心與段落層次的關系。

4、通過學習課文引導學生觀察父母的生活與情感,主動為父母分憂解難。

教學重點

1、理解關鍵語句的含義。

2、體會中心與段落層次的關系。

教學難點

課文2、3兩段對于表達中心的作用是本文的難點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導入新課,介紹相關文學常識。

2、檢查預習情況,初步感知全文。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入

〖課前準備〗在上課前,在大屏幕里放事先用FLASH做好的《父親》這首歌,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師】(激發情感,創設氛圍)在我的記憶中有這樣幾首歌詞:在我心中有一座山,險峰萬里它最偉岸,爸爸,親愛的爸爸,你就是我心中的山;父親是兒那登天的梯,父親是那拉車的牛,想兒是一封家書,千里寫叮囑,盼兒歸,一袋悶煙,滿天數星斗。這些飽含深情的話語充滿了對父親的愛戴之情,同時也是父親最真的寫照,

今天,我們就來學一篇文質兼美的紀實散文,其中也刻畫了一位疼愛兒子的父親,這篇散文就是朱自清的《背影》?!及鍟n題〗

二、解題

1、《背影》是一篇著名的紀實性散文,也可以說是回憶性散文,本文寫于1925年,至今已六七十年,一直被廣大讀者所傳誦,多少年來也一直被選入教材,哺育了幾代人。對于這樣的名篇,我們應認真閱讀、學習。

2、作者簡介(看投影片)

朱自清,字佩弦,號秋實。江蘇省揚州市人,著名的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創作成就最大的是散文,細膩清麗、意境雋永、于樸素中見真情、洋溢著一股清新氣息。

三、朗讀訓練

1、聽錄音朗讀(選一段節奏舒緩情調感傷的音樂)

要求:將那些自己讀不準的字標出記號;將自己不能理解的詞語框出來

2、檢查課前預習情況

給加點的字注音(出示課件)

奔(bēn)喪(sāng) 差(chāi)使(shi) 狼(láng)藉(jí) 簌(sù)簌(sù) 妥(tuǒ)貼(tiē) 躊(chóu)躇(chú) 迂(yū) 蹣(pán)跚(shān) 箸(zhù) 拭(shì) 瑣(suǒ)屑(xiè) 晶(jīng)瑩(yíng)

3、朗讀

可以分為四個部分:1-3段、4-5段,6段,7段分別找不同的小組讀。6段齊讀。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自學,圈點批注與整體閱讀訓練。

教學內容和步驟:

圈點批注與整體閱讀訓練

1、閱讀全文,用規定符號進行圈點批注

【師】批注要點

1)詞語:不能理解的用橫線,認為用得好的用框框

2)關鍵語句(或寫得好的語句)用波浪線

3)有疑問的地方,用括號再加問號

4)用雙豎線和單豎線劃分文章層次

(這一環節主要用于學習讀書方法,形成不動筆不讀書的習慣,既是對課文內容的進一步熟悉,又是個種發現式的學習過程,當然畢竟是初中的學生,不能做太高的要求,能夠有所批注,不論對錯都是可貴的)。

2、(稍停)找幾位同學簡要說說批注的地方并理由(找成績好的同學,旨在給其它的同學做出示范,教師可在學生閱讀時巡視,找那些批得較好的同學發言。教師可根據此收集反聵信息)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討論講解全文。

2、理解關鍵語句的含義。

3、體會中心與段落層次的關系。

4、通過學習課文引導學生觀察父母的生活與情感,主動為父母分憂解難。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論討講解

【討論】1、我與父親最后一次相見是在什么時候?什么地點?

〖分析〗

(理解記敘的要素)

【討論】2、我與父親是在一種怎樣的背景下見面的?從文中找出寫見面的背景的句子。寫出了怎樣的一個背景。

〖分析〗

①祖母死了

②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禍不單行,家境慘淡)。設置慘淡環境,渲染悲涼氣氛,與父親在此困境下仍不辭勞苦,為兒子奔波,與父親對兒子滿腔溫情形成對照,更顯父愛崇高。

【討論】3、文中一共幾次提到了背影?分別給每一次的背影起一個名字。

〖分析〗

①第一段: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情念舊事,思念父親。

〖板書〗惦記背影

②第六段: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

親子之愛,情真意切。(為了兒子在旅途中不受苦,仍然買著老邁的步子去兒子買橘子)

〖板書〗刻畫背影,(望父買橘)

③第六段: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群里,我找不著了我的眼淚又來了。

離情別緒,摧人淚下。(黯然銷魂者,惟別離也,可以舉兩個古人的例子:古人荊克刺王前,燕子丹給他送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復還,這是送英雄的別離;再有桃花潭水深千盡,不及汪倫送我情,這是摯之這間的別離。而我們這些課文則是親人之別離,更是感人)

〖板書〗惜別背影(父子分手)

④第七段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

別后懷念,追思往事,寄托思念。

〖板書〗再現背影(別后懷念)

【討論】4、面對著父親蒼老的背影,作者也不禁簌簌流下了眼淚,文中一共寫了作者幾次流淚,找出這些語句?

〖分析〗

①課文第二段,到徐州見著父親,看見滿院狼藉的東西,又想起了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

這是悲哀之淚,見父親,睹家境,想祖母。

〖板書〗悲哀之淚

②第六段,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的流下來。

這是感動之淚,望父買橘。

〖板書〗感動之淚

③第六段,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這是不舍之淚,父子即將離別。

〖板書〗不舍之淚

④第七段,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

讀到父親的來信,觸目傷懷,又想起了往昔父親的背影,這是傷心之淚。

〖板書〗傷心之淚

【討論】4、這篇文章的重心在6、7兩段,那么2、3、4、5段寫的是什么?不寫不可以嗎?

〖分析〗2、3段介紹慘淡的家境,為了營造一種悲涼的氣氛。

4、5段介紹父親對我無微無致的照顧,為了鋪墊我對父親的感情,也就是鋪墊背影。

二、小結

(以討論的方式進行)

【討論】對本文的中心有以下幾種看法,你認為正確的是,簡要說明理由。

A、表現父親疼愛兒子

B、表現父親的生活艱難和老境頹唐

C、表現兒子體諒父親

D、表現父親憐愛兒子,兒子體諒父親,父子之間的美好親情

〖板書〗父子情深

三、布置作業

1、將預習提示中的詞語的注音和解釋抄寫在作業本上。

2、思考課后第一題。

八年級語文教案范文篇6

教學目的

一、學習按空間順序安排材料,突出重點的寫法。

二、認識我國古代工藝美術家的高超技藝。

教學設想

一、重點和難點

本文的顯著特點是:作者在完整而深刻地理解雕刻家藝術構思的基礎上,合理安排材料,運用簡練生動的文字再現了“核舟”的形象。掌握這個特點,是成功地實施教學的關鍵。

重點是文章的第3段。這段寫蘇武和黃庭堅在船頭“共閱一手卷”的神情,又以佛印的“矯首昂視”為烘托,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蘇武滴居黃州時期的閑適生活和曠達心情,也說明了他“泛舟赤壁”的由來。這是雕刻家藝術構思中的主要之點,也是這件藝術品的主題之所在。

難點是怎樣完整地理解雕刻家的藝術構思。這是因為文章涉及了藝術品的所有細節,如果只看字面,會給人以眼花繚亂的感覺;而要探究每一個細節跟主題的聯系,則非完整地理解雕刻家的藝術構思不可。這個難點解決了,不僅可以使學生進一步認識藝術品的主題,更好地掌握文章安排材料的方法,還可以幫助他們提高審美的能力。

二、教學方法

擬兼用誦讀和講解兩種教法。誦讀教法主要用于第2至4段,要求達到當堂基本成誦。應當說明的是,課本并未提出背誦的要求,但這是文章中的精彩部分,熟讀成涌有利于對課文的理解和語感的培養,在不加重學生負擔的前提下,這樣做不僅必要,而且符合教學大綱精神。講解的重點是文章的寫法和雕刻家的藝術構思,個別難句也要照顧到。

三、課時安排

這篇課文擬用兩課時教讀。

第一課時:介紹作者,熟悉課文大意,講解第一段,誦讀第2、3段。

第二課時:誦讀第4段,略講第5、6段,分析寫作方法,完成課后練習第一題中第1小題。

四、預習要求

1、對照注釋弄清文章大意。

2、解決個別生字詞的讀音。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讓學生簡單介紹自己家里有的成曾經見過的工藝美術品,然后問:

①“核舟”的雕刻者是誰?

(目的是弄清課文中的稱名法。開頭稱姓稱字是一種正式而又親切的稱法,末尾姓、名、字并稱,是正式的稱法,這是雕刻家自稱,但也可用于稱人,如蘇武《方山子傳》中“此吾故人陳忙季常也”。)

②這件藝術品的名稱是什么?是雕刻家取的嗎?

(目的是引起學生對藝術品主題的注意。船背無“大蘇泛赤壁”字樣,從“蓋……云”可以看出是文章作者觀賞后作出的判斷,姑且以此命名。)

二、作者及原作簡介

1、補充:其父魏大中曾任吏部都給事中(大致相當今中央部的辦公廳主任),因上疏彈劾當時掌握朝政的閹黨頭子魏忠賢,被捕下獄遭暗害。魏學洢扶樞還鄉,悲憤而死。他一生沒有做過官。

2課文系節選,但只刪去一小段。被刪節的是:(上接“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魏子詳矚既畢,詫曰:嘻,技亦靈怪矣哉!莊列所載,稱驚鬼猶神者良多,然誰有游削于不寸之質,而須糜(通“眉”)了然者。假有人焉,舉我言以復于我,亦必疑其遵,乃今親睹之。由斯以觀,棘刺之端,未必不可為母猴也。(下接課文本句)

三、朗讀全文

三、正音(見“預習要求”)并標段號。

2、帶領學生從第2至5段中劃出以下話語以顯示作者的說明順序:舟首尾長——中軒敞者——一船頭———舟尾——船背

3、教師范讀全文(能背誦最好)。

4、學生齊讀全文。

強調要用一字一頓的方式,切實掌握字的讀音和意義,不要求讀出語氣、〔說明]這種讀法適用于生僻字多而虛詞較少的說明文。在大體熟悉其字句后,再劃分節奏為好。

四、講解第一段

1、指名一位學生試讀全段,仍用一字一頓讀法;教師再領讀一遍,讀出節奏。

2、講詞語:

(1)“為”,為英語中的“make”,是一個用得相當廣泛的動詞,可以說“為學”“為文”。這里指雕刻。

(2)“罔不”,是常用語匯。問學生“罔”可用哪個字來替換(“無”)。這是作者有意使用古語。

(3)“因勢”“象形”可以讀斷,即“因其勢而象物之形”?!跋蟆笔莿釉~,摹擬的意思。

3、概括本段內容(用討論方式)

①贊揚雕刻家王叔遠的高超技藝(板書加圈字,下同);結合課文:徑寸之木,極言原材料之小/宮室。…?木石,極言雕刻范圍之廣;“因勢象形,各具情態”極言技藝之精。)

②交代贈核舟事。(可以問學生“蓋大蘇泛赤壁云’可否省去不寫,并讀一遍以示省去后上下文仍然連貫。只是于文義影響甚大,使下文即第2至4段內容失去依托。)

由上述內容引申出本段有提示全文的作用。

五、簡介蘇武游赤壁一事

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蘇武被誣以詩誹謗朝廷,下獄。出獄后貶為黃州團練到使,實際是流放;但他以讀書和游覽自娛,表現了曠達的胸襟。元豐五年他曾兩次到黃州城外的赤鼻礬游玩:一次是農歷7月16日,一次是農歷10月15日。并寫下著名的前后《赤壁賦》。下文說的“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正是蘇武在這兩次游覽中未后見到的景象,是膾炙人口的名句。雕刻品“核舟”就是用文壇上的這個掌故作題材的。

六、誦讀第二段

此段和以下兩段的基本教學程式是:①學生用一字一頓方式齊讀一遍,教師按節奏領讀一遍;②解釋詞語,概括段意。③練習背誦,并在試背過程中作誦讀指導z④以提問方式外導學生弄清雕刻家的藝術構思。(以下只寫解釋、指導和提問的內容,不寫過程。)、

1、解釋和指導:

①首句讀法:“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逼溆嗨淖志渚鞫模忠慌?。

②按這樣的順序記誦:舟首尾——艙。艙上篛篷——旁開小富。窗啟——雕欄。窗閉——見字。

2、提問:

1)山高月小”等四句為什么膾炙人口?

(這正是在船上所見到的景象,一寫水上,一寫江邊;一寫秋景,一寫冬景,語言精煉而形象生動。)

②雕刻者刻此16字,有什么意圖?

(借文壇掌故暗示舟在赤壁附近的江上。)

七、誦讀第三段。

1、解釋和指導:

①讀法:“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珠/可歷歷數也”。

②佛?。号c蘇軾極要好。在黃州時佛印曾函請蘇軾吃“皛(jiao)飯”(一碗米飯、一杯白水、一碟鹽),蘇軾則以請吃“毳(cui)飯(飯也“毛”,水也“毛”,鹽也“毛”——“毛”,黃州方言,沒有)回報。

③注意層次:首句寫三人的相對位置;第2至5句寫蘇、黃;第6至7句寫佛印(“總一分”式寫法)。

2、提問:

①雕刻家是用怎樣的方式讓人識別這三個人物的?

(“峨冠多髯”是蘇武的外形特征;佛印是和尚,一望而知;余下一人可誰知是蘇軾的好友黃庭堅。)

②為什么雕刻家選用了“共閱手卷”這個細節?

(聯泛舟的背景來看這個細節,是足以表現人物的閑適生活和曠達胸襟,這正是雕刻品的主題。〕

八、留作業

背誦第2、3兩段。

第二課時

一、檢查作業(略)

二、誦讀第四段

1、解釋和指導:

①“橫臥”:橫放。楫橫臥,以示不用。

②讀法:“其人//視端/容寂”。“端”,正。

③也是“總一分”式寫法:前兩句總寫,以輯定位,故先出拇。后兩句分寫,先出居有者,后出居左者——

2、討論:舟子只能算陪襯人物,為什么把他們的表情動作刻得如此細致?

(雕刻品是靜止的,但“泛舟”的主題卻要求給人以動的感覺。從揖“橫臥”和兩個舟子的自在神態可以看出,這時候的船正為《后赤賦》上說的是“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體焉”,這就有了動的感覺了。再加上居揖右那個舟子的“嘯呼狀”,還可以想像出此時江上有風,風助船行,“泛舟”的意味更濃。)——

三、連貫誦讀第2至4段(過程略)

四、學生自讀第五段

1、齊讀一遍后,先解釋“題名”加“篆章”是我國書、畫、雕刻作品的慣例,有防假冒的作用;然后就內容提出一些小問題(如有哪些字,什么顏色,清晰度如何)讓學生作答,以加深印象。

2、讀《前赤壁賦》開頭:“王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痹僮寣W生對照“題名”,看看有何異同。

(雕刻家刻此作品也是在“壬戌”之秋,這也許是一種巧合,但無論如何也可從中看出雕刻家對蘇軾當年的遭遇是感慨很深的——由此自然過渡到下一步。)

五、小結雕刻家的藝術構思

學生討論后,歸納要點如下:

1、原材料桃核“修長”,宜刻成舟形。關鍵是“泛舟”的主題要求將游覽的全過程集中到“核舟”上。

2、蘇軾是主要游覽者,但必有同游者,由此而想到蘇軾在黃州時過從較密的黃庭堅和佛印;再將蘇軾當時的閑適和曠達心情集中到與黃“共閱一手卷”上來,使主題思想變得極其鮮明。

3、借蘇軾前后《赤壁賦》中的名句點出游覽地點和舟四圍的景色,使“核舟”的藝術空間顯得極其寬闊。

4、通過“一楫橫臥”點明船在隨水飄流,靜中有動。

5、舟子“嘯呼”,使人感到江上有清風徐來;佛印“矯首昂視”,使人感到四周景色在不斷變化,也是靜中有動。

六、學生自讀第六段

讓學生合上書本,想想:假定自己看過這樣一件藝術品,最后還想說些什么。

〔說明〕這是一道開放性的討論題,鼓勵學生自由發言,不拘一格,如能涉及被刪節的原文內容,應予表揚。

討論后可歸納如下:①統計數字承第2至5段,極言細節之多;②‘借不盈寸”承第1段“徑寸之木”,又承第2段“八分有奇”,極言原材料之小;③自然導出贊語“技亦靈怪矣哉”,點明全文中心。

七、小結寫法——按空間順序安排材料

討論后歸納成三點:

(1)正面是藝術品的主體,反面是附文,所以先寫正面后寫背面;

(2)舟長是整體,前、后、中是部分,所以先寫整體后寫部分;

(3)中間帶有背景性質,船頭是主題所在,船尾是陪襯,所以先寫背景,次寫主題,最后寫陪襯。

八、完成練習一第1題

1)略一。

(2)先找出譯文的毛?。?/p>

①“從頭至尾即“長度”,此四字可刪。

②“竹篛做成的篷”是解釋?不是翻譯。

③前一個“可以看見”也是多余的話。

④“八個字”可刪,其義自明。

⑤“石青”本有“上色”作用,“上色”多余“

九、布置預習下一課

教學反思

課堂教學是一個系統工程,它需要執教者從各個方面進行精心準備。其中,如何選好角度分析課文,是語文老師上好一堂課的關鍵。

在這次自錄課的過程中,我認真準備了《核舟記》這一課書?!逗酥塾洝肥且黄难哉f明文,作者通過對核舟的整體和各部分人、物雕像的描述,包括注明方位、數目、大小等,使讀者弄清了局部和整體的比例關系,細筆勾畫,形象具體可觸。讀完之后,不僅使人“奇巧人王叔遠”的高超的技藝感到欽佩,同時也對作者能夠通過簡潔的文章讓讀者感到寸核中的幾多情態、幾多奇趣,不禁令人稱奇道絕,嘆為觀止。

自錄的這節課,學習目的主要有以下幾點:

①從總到分,從分到總,按照事物各部分的空間位置和人、物的主次,突出重點,做具體細致的描述說明的寫作方法。

②了解我國古代工藝美術的成就,認識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及卓越技藝。

要想達到上述的學習目的,就要清楚這篇文章的結構和說明順序。先概括介紹王叔遠技藝的精湛;然后以空間為序具體加以說明;(先言船艙,再依次言船頭,船尾,船背。)最后概括總結。第三段是重點段落,應抓住人物的神情,隱藏在衣褶中的相比的兩膝,歷歷可數的念珠等細節,來體會雕刻品的精細及雕刻家的高超技藝。進而領會本文的準確、簡明的語言。這課書的教學我覺得成功之處有以下幾點:

一、教學思路、環節較清晰

這節課是本課書的第三節課,前兩節主要是讀熟課文、疏通文意;這節課主要任務是理解,我設計了四個環節:

(一)讀書環節;

學習文言文熟讀課文是基本功。因為學習文言文必須掌握一定數量的語言感性材料,這些語言感性材料只有通過誦讀,逐步積累文言字、詞、句、段、篇等語言材料,培養文言語感,才能很好的落實。朗讀文言文,應讀準音,生字字音要通過書上的注釋,查閱工具書讀準。讀多音字,應先弄清讀什么音時是什么意思,確定了詞義,才能讀準字音;也可以結合句意,確定讀音。如“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和“有奇字素無備者”中的“奇”字,在前一句中“有奇”的意思是“有零”,所以讀音應是“jī”;在后一句中“奇字”的意思是“生僻的字”,所以讀音是“qí”。通假字的讀音要念借字字音,例如“為字共三十有四”中的“有”是通假字,它通“又”,所以讀作“yòu”。要暢通朗讀課文,還應讀好停頓,特別是句中的停頓,它是用來顯示句子的層次的,單從字面上是不易掌握的,必須理解句子的意思,才能讀好句中的停頓。一上課,科代表就帶領同學們讀這篇課文,使學生一下子進入到了語文的學習氛圍中,這種學習氛圍也是長期以來形成的一種習慣。同時。學生們在反復誦讀的過程中,達到了熟悉課文的目的,為理解課文打下基礎。

(二)學生自己閱讀,分析問題階段;

學生讀完課文之后,我提出了一個問題“這篇課文寫了什么內容?都是怎樣突出‘奇巧’之意的?”這個問題看起來很簡單,但是要回答出來需要學生把整個文章都看遍之后才能分析出來,我認為,給學生提的問題不要過小、過碎,不然學生會摸不著頭腦,聽得糊涂,自然回答的也糊涂。所以我開始就提了一個問題。問題提出之后,我就把學生分組,一組看一段,前后桌的同學可以交流。學生們是先自己看書,然后再交流,這樣使學生既認真看書了、思考了,有不至于很盲目。這期間老師就可以及時與學生交流,聽聽學生們的看法,

(三)學生展示環節;

十分鐘之后,我讓學生每組派一位代表上黑板寫出自己組的答案。學生們在這個環節中顯現得非常積極踴躍,爭先恐后地上黑板寫自己組的看法。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調動了學生

(四)老師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環節。

由于是學生自己總結出來的內容,寫的時候顯得有些羅嗦,且重點不突出,如:寫第一段的內容時,學生只寫出了對人物的介紹,但對于核舟的主題就給落掉了,就是學生對“蓋大蘇泛赤壁云”一句沒有看到,或沒有理解。對于“奇巧”的突出,學生也只把原文寫上去,并沒有總結、提煉,顯得有些羅嗦。我在點撥的時候,首先問問學生這樣寫的理由,盡量讓學生自己能夠隨時改造。我就順著學生的新想法在黑板上把能保留的重點圈點出來,讓學生一眼就看明白了。很直接,方便。學生自己討論出現的問題能夠及時被發現問題、及時被解決問題。一段說完之后,其它段落的問題解決就快多了,學生也明白多了。讓學生到黑板上展示自己的想法,我認為是一種既快、又明朗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二、不足之處:

(一)由于課文本身的限制和教學環節的設置,多媒體的運用上稍顯欠缺。畢竟語文的教學隨機性還是很大的,并且文言文的閱讀教學有的地方可以使用多媒體,有的環節就不必了。

(二)由于學生是自己寫的板書,占的地方很大,使得后來我的總結在黑板上顯現的有些隨意,不是很工整,地方顯得小。

這次的備課與反思,使我在新學期的教學有了新的方向,下學期我會更加努力,搞好新課標下的語文教學。

八年級語文教案范文篇7

第1課時

1、理解重點文言詞語,朗讀并背誦課文。

2、學習類比說理的方法。

3、明白教與學互相促進的道理,認識到實踐的重要性。

一、導入新課

“四書五經”是國學之瑰寶,是智慧之源泉。“四書五經”分別是哪幾部典籍?“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五經”——《周易》《尚書》《詩經》《禮記》《春秋》。

半部《論語》治天下,一幀《禮記》譽千秋。或許同學們對《禮記》不甚了解,但《禮記》中的名言卻常常在我們的耳畔回響:“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告訴我們要勤于鉆研;“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啟迪我們要做好規劃,有的放矢;“茍利國家,不求富貴”教育我們要有為國為民的情懷……可見,《禮記》影響之深廣。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禮記》,領悟為學之道。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掌握背景,疏通課文文意

1、背景介紹。

本文節選自《禮記正義》。《禮記》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戰國至秦漢間儒家論著的匯編。

2、分類積累,疏通文意。

(1)正讀音

嘉肴(jiāyáo)自強(qiǎng)兌命(yuè)學學半(xiào)

(2)解釋下列加點詞語的意思

①雖有嘉肴(即使)

②弗食(不)

③不知其旨也(味美)

④然后能自強也(自我勉勵)

⑤雖有至道(的道理)

⑥教學相長(增長,促進)

⑦是故學然后知不足(因此)

⑧教然后知困(困惑)

⑨然后能自反也(自我反思)

(3)古今異義詞

①雖有嘉肴(古義:即使。今義:雖然。)

②弗食,不知其旨也(古義:味美。今義:意義,用意,目的。)

③教然后知困(古義:困惑。今義:困難。)

(4)翻譯下列句子

①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明確:即使有美味的菜肴,不親自品嘗,就不會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的道理,不去學習,就不知道它的好處。

②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明確:因此只有學習以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學以后才知道有困惑。

③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

明確:知道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思;知道自己有困惑,然后才能自我勉勵。

目標導學二:合作探究,明確文章主旨

1、開頭“雖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明確:從反面設喻類比,為引出下文觀點做鋪墊。

2、本文主要論述了什么道理?作者是怎么論述的?(論證思路)

明確:本文主要論述了教學相長的道理。在論述時先以“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繼而引入“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進而又從教與學兩個方面加以說明,最后歸結到“教學相長”這個結論。

3、從學習的角度,“教學相長”可以給我們怎樣的啟示?試結合學習經驗,談談你的看法。

明確:只有學習以后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學以后才能知道有困惑。教和學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教師和學生之間應該互相學習,互相促進,共同提高。

4、“教學相長”與“學學半”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是什么?兩者之間是什么關系?

明確:相同點:兩者都強調了“教”是學習、進步和提升的重要環節。

不同點:前者是從教和學兩個方面來說明教和學的關系:二者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共同提高的,說得直接全面,是作者要表達的主要觀點。后者則只從教的角度來說明,將學的部分暗含其中,說得含蓄委婉,是對前者的補充論證。

二者關系:前者是全文的觀點,后者是引用論據來補充強調觀點的,二者并非并列關系,而是主從關系。

三、板書設計

可取之處教學本身是一個雙邊活動,沒有教師的引導,學生不可能高效迅捷地獲取知識,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教師的教學活動便不得施展,事倍功半。就像《師說》中所言“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只是“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而已,這節課上我們師生做到了共同學習共同進步。

不足之處字詞基礎梳理中,部分同學對古今異義詞的理解和記憶不夠,在課堂提問環節中有點跟不上,這個需要布置相應的練習,爭取在學習過程中消化吸收。

第2課時

1、積累文言詞匯,理解文章內容。

2、學習古人敢于沖破現實羈絆、大膽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樹立遠大的理想,為人類造福,做一個真正的社會人。

一、導入新課

儒家學者早在20__多年前就曾對社會進行了美妙的設想,從孔子的天下歸仁、近悅遠來、四海之內皆兄弟到孟子的政治清明、君民同樂、百姓“親睦”,再到荀子的上下協調、群居和一、四海之內若一家等等,無不勾畫出一幅社會穩定和諧的美妙藍圖。今天我們學習的《大道之行也》大約是戰國末年或秦漢之際儒家學者所勾勒的理想社會。

二、教學新課

目標導學一:朗讀課文,初步感知文章

1、學生初讀課文,認識字詞。

選賢與能(jǔ)講信修睦(mù)幼有所長(zhǎng)矜(guān)

男有分(fèn)謀閉而不興(xīng)貨惡其棄于地也(wù)

2、聽課文朗讀錄音,注意停頓和語氣。

3、學生對照注釋,借助工具書,疏通詞句,粗知文義。

4、教師點撥。

(1)通假字

①選賢與能(“與”同“舉”,推舉,選舉)

②矜、寡、孤、獨、廢疾者(“矜”同“鰥”,老而無妻)

(2)古今異義詞

①大道之行也(古義: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時代的政治制度。今義:寬闊的道路。)

②女有歸(古義:女子出嫁。今義:返回,回歸。)

③盜竊亂賊而不作

作(古義:興起。今義:做某事,從事某種活動。)

④是謂大同(古義:代詞“這”。今義:常用作判斷詞,或與“非”相對。)

(3)一詞多義

①閉:A、是故謀閉而不興(閉塞)

B、故外戶而不閉(用門閂插門,關閉)

②謂:A、是謂大同(動詞,叫作)

B、予謂菊(動詞,認為)

教學提示

鼓勵學生體驗觀察社會,說說自己對“大同”社會的見解和感受。

目標導學二:研讀課文,理解文章思想

1、根據文義,全文可以分為幾層?

明確:可分為三層:第一層:“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這一層是對“大同”社會的綱領性說明(根本特征),是總說,以下幾句是分述。第二層:“故人不獨親其親……不必為己。”詳述“大同”社會的基本特征。第三層:“是故謀閉而不興……是謂大同。”總結全文。

2、“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大道之行”指什么?

明確:“大道”,政治上的理想,治理社會的準則,指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道理或真理?!按笸?,指儒家的理想社會或人類社會的階段?!按蟮乐小?,是指執政者施行大道,則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會。

3、大同社會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請找出相關語句,并做解釋。

明確:“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天下為公”是說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屬于任何個人;“選賢與能”是說選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擔任社會職務;“講信修睦”說的是社會成員間應當建立良好的關系,講求誠信,遠離欺詐,崇尚和睦,防止爭斗。

三、板書設計

可取之處因材施教,簡化教學環節。已有注釋的字詞句要求學生在預習時自讀,沒有再講;一看就明白的句子不用譯成現代漢語。

不足之處拓展討論后沒有及時予以肯定和評價,這樣會影響學生的思考積極性,下次課堂上的拓展延伸會格外注意這一點。

33559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不干胶标签-不干胶贴纸-不干胶标签定制-不干胶标签印刷厂-弗雷曼纸业(苏州)有限公司 | 骨龄仪_骨龄检测仪_儿童骨龄测试仪_品牌生产厂家【品源医疗】 | 好物生环保网、环保论坛 - 环保人的学习交流平台 | 珠海白蚁防治_珠海灭鼠_珠海杀虫灭鼠_珠海灭蟑螂_珠海酒店消杀_珠海工厂杀虫灭鼠_立净虫控防治服务有限公司 | 北京燃气公司 用户服务中心 | 盘式曝气器-微孔曝气器-管式曝气器-曝气盘-斜管填料 | 郑州市前程水处理有限公司 | 泰国专线_泰国物流专线_广州到泰国物流公司-泰廊曼国际 | 领袖户外_深度旅游、摄影旅游、小团慢旅行、驴友网 | 无线讲解器-导游讲解器-自助讲解器-分区讲解系统 品牌生产厂家[鹰米讲解-合肥市徽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陕西安闸机-伸缩门-车牌识别-广告道闸——捷申达门业科技 | 黄石妇科医院_黄石东方女子医院_黄石东方妇产医院怎么样 | 刹车盘机床-刹车盘生产线-龙口亨嘉智能装备 | 整车VOC采样环境舱-甲醛VOC预处理舱-多舱法VOC检测环境仓-上海科绿特科技仪器有限公司 | 粉末冶金-粉末冶金齿轮-粉末冶金零件厂家-东莞市正朗精密金属零件有限公司 | 10吨无线拉力计-2吨拉力计价格-上海佳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岛津二手液相色谱仪,岛津10A液相,安捷伦二手液相,安捷伦1100液相-杭州森尼欧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 湖南档案密集架,智能,物证,移动,价格-湖南档案密集架厂家 | J.S.Bach 圣巴赫_高端背景音乐系统_官网| 自动焊锡机_点胶机_螺丝机-锐驰机器人 | 博博会2021_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博博会】 | 碳钢法兰厂家,非标法兰,定制异型,法兰生产厂家-河北九瑞管道 | 宏源科技-房地产售楼系统|线上开盘系统|售楼管理系统|线上开盘软件 | 二次元影像仪|二次元测量仪|拉力机|全自动影像测量仪厂家_苏州牧象仪器 | 水压力传感器_数字压力传感器|佛山一众传感仪器有限公司|首页 | 在线浊度仪_悬浮物污泥浓度计_超声波泥位计_污泥界面仪_泥水界面仪-无锡蓝拓仪表科技有限公司 | 拉力测试机|材料拉伸试验机|电子拉力机价格|万能试验机厂家|苏州皖仪实验仪器有限公司 | 小型数控车床-数控车床厂家-双头数控车床 | 加盟店-品牌招商加盟-创业项目商机平台| 真石漆,山东真石漆,真石漆厂家,真石漆价格-山东新佳涂料有限公司 | 天津次氯酸钠酸钙溶液-天津氢氧化钠厂家-天津市辅仁化工有限公司 | 板式换热器_板式换热器价格_管式换热器厂家-青岛康景辉 | 工业用品一站式采购平台|南创工品汇-官网|广州南创 | 蒸压釜_蒸养釜_蒸压釜厂家-山东鑫泰鑫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多米诺-多米诺世界纪录团队-多米诺世界-多米诺团队培训-多米诺公关活动-多米诺创意广告-多米诺大型表演-多米诺专业赛事 | 磁力去毛刺机_去毛刺磁力抛光机_磁力光饰机_磁力滚抛机_精密金属零件去毛刺机厂家-冠古科技 | 紧急切断阀_气动切断阀_不锈钢阀门_截止阀_球阀_蝶阀_闸阀-上海上兆阀门制造有限公司 | 油缸定制-液压油缸厂家-无锡大鸿液压气动成套有限公司 | 冷镦机-多工位冷镦机-高速冷镦机厂家-温州金诺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超声波电磁流量计-液位计-孔板流量计-料位计-江苏信仪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 | PTFE接头|聚四氟乙烯螺丝|阀门|薄膜|消解罐|聚四氟乙烯球-嘉兴市方圆氟塑制品有限公司 | 鑫达滑石-辽宁鑫达滑石集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