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教案大全
厚基礎與寬口徑相結合,做到“科學基礎深厚,學科知識扎實,專業特色鮮明,加強學科交叉,適應不同領域"。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初二物理教案大全,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初二物理教案大全【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能用速度描述物體的運動
●能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知道勻速直線運動的概念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科學與藝術結合所帶來的美感
教學重、難點分析
1.重點:速度的計算
2.難點:速度單位以及單位換算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場面描述:我校的100米決賽正在進行,小明勇奪冠軍,同學都羨慕地說,他跑得真快!而在5000米的長跑競賽中,運動健將小馬一舉奪得冠軍,同學們佩服地說:小馬跑得真快!
引導學生從事例中提出問題:怎樣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
(二)講授新課
1.速度
組織學生討論所提出的問題。學生從小明跑得真快的事例中討論得出:運動員運動的路程相同,比較哪個運動員先到達終點就是哪個運動快。
得出:“通過相等的路程,用的時間短的運動得快?!?/p>
提問:小李步行,而媽媽騎自行車,大家同時從家里出發,怎么判斷他們運動的快慢?
學生討論得出:誰在前邊誰就運動得快。
“在相等的時間內,走的路程多的運動得快”
提問:怎樣比較小明和小馬誰運動得快呢?
啟發學生回答:可以計算出相同路程所用的時間短就是運動快或者計算出相同時間運動的路程長也是運動快的。
表示運動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大小等于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v=s/t
單位:m/s或者是km/h
例題:書本23頁
指導學生學會單位換算
練習:20m/s= 54km/h=
例題:書本24頁
指導學生學會熟練掌握公式的變形。
2.勻速直線運動
指導學生觀察圖11.2—2。讓他們提出不同之處。從而引出勻速直線運動的含義:物體沿著直線快慢不變的運動。
變速運動:物體運動快慢是變化的運動。
讓學生列舉一些生活中物體做變速運動的例子(汽車開動時,汽車剎車時,足球在草地滾動時等等)
平均速度:v=s/t 這樣算出的速度上該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三)課堂小結
1.怎樣表示運動的快慢?
2.速度是怎樣計算的?
3.速度的單位怎樣進行換算?
4.什么是勻速直線運動,那么變速運動呢?
(四)作業
1.書本26頁第一、四題
2.完成相應的同步測試
初二物理教案大全【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會使用適當的工具測量時間和長度
●知道測量有誤差,誤差和錯誤有區別
2.過程與方法
●體驗通過日常經驗或自然現象粗略估計時間和長度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計量時間和長度的工具及其發展變化的過程,培養對科學技術的熱愛
教學重難點
1.重點:使用適當工具測量時間和長度
2.難點:誤差的產生。誤差與錯誤的區別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復習:速度的計算公式是怎樣的?要計算速度必須知道什么量?怎樣利用公路上的里程碑大致測出汽車的速度?
通過學生的討論得出要測出相應的時間。
(二)講授新課
1.時間的測量
讓學生討論各種測量時間的工具和方法。學生說出多種方法和用具。鼓勵學生用科學的眼光認識周圍的事物。
①時間的單位:秒(s)、分(min)、時(h)
②學生活動:練習使用停表的方法;利用停表測量自己一分鐘內脈搏跳動的次數,然后用脈搏估算一段時間;用繩子綁住一支筆做成一個擺,測量擺擺動一個來回所用的時間。
2.長度的測量
①長度的單位:km→m→dm→cm→mm→μm→nm (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各進制)
②測量長度的工具:直尺、卷尺(刻度尺)、螺旋測微器、游標卡尺
③學生活動:測出物理課本的長寬厚;
④學生討論并活動:如何較準確測出硬幣的直徑、一頁紙的厚度、細銅線的直徑?
總結得出刻度尺的正確使用方法:刻度尺要貼近被測物體;刻度尺要跟所測物體的長度平行;讀數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讀數時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測量結果=數字+單位
3.誤差: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總會有差別,這種差別就是誤差。
錯誤:由于不遵守測量儀器的使用規則,或讀取、記錄測量結果時粗心等原因造成的。
兩者區別:誤差不能消除,但可以減小,例如多測量幾次錯誤可以消除。
(三)課堂小結
懂得測量時間和長度的方法和用具
(四)布置作業
完成相應的同步練習
(五)教學后記
初二物理教案大全【篇3】
●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 1.學生認識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對物理研究及物理應用有初步印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步了解學好物理應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標: 1.過觀察和實驗,學習初步的探究問題的方法。
2.過本節課的學習,培養初步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標: 1.發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精神,發現科學實驗帶來的樂趣。
2.共同完成的觀察及實驗中,學會和同伴的協作和配合。
●教學重點:通過觀察、討論、實驗,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愿望。
●教學難點:能從看到的現象中提出問題。
●教學方法:討論法、實驗法、觀察法。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教師自我介紹
二、引入
[師] 從這個學期開始我們學習一門新課——物理。請同學們觀看漂亮的章首圖,然后聽一位同學帶感情地朗讀配文。
三、進行新課
[師] 科學之旅的第一站,先請同學們觀看幾個有趣的實驗。
[演示] 課本圖0.1-1實驗 [演示] 課本圖0.1-2實驗。
教師邊演示,邊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實驗現象。
教師再演示書本的幾個 [想想做做]
1.放大鏡看自己的手指紋: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鏡看窗外的物體:是縮小的。
2.乓球會落下嗎?
[師] 以上的這些實驗有趣嗎?
[板書] 物理是有趣的
[板書] 物理學的研究范圍:聲、光、熱、電、力等現象
[師] 這些現象不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學道理,以后的學習中我們會逐漸弄清楚其中的奧秘。
物理學不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
[板書] 怎樣學習物理。
[板書] (1)勤于觀察、勤于動手
[板書]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板書] (3)聯系實際,聯系社會
四、小結
物理學是有趣的,有用的。學習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細觀察周圍的生活,從中發現問題、提出假設、大膽猜想、善于動手、勇于實踐,才能最終發現事物的發展規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敝杏峦鼻?。
五、布置作業(略)
六、板書設計
初二物理教案大全【篇4】
教學準備
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單位。
2、知道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基本單位,并知道它與其它單位的關系。
3、知道測量存在誤差。
過程與方法
1、會使用刻度尺測量長度,會進行特殊測量。
2、會正確使用手表或停表測量時間,并會估測時間。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主動與他人合作的精神。
2.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刻度尺的使用和測量時間。
2、單位的換算和特殊測量。
教學難點
1、單位的換算。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3. 教學用具
刻度尺、乒乓球、物理課本、鐘表、錄音機
4. 標簽
【教學方法】講授、討論、歸納、對比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在生活、生產和科研中,人們經常要進行各種各樣的測量。體檢時量身高、體重、血壓等,買菜時稱一下菜有多重等。
小剛到學校醫務室去體檢,醫務人員給小剛量完身高后告訴小剛他的身高是163。小剛的身高到底是多少呢?(學生討論并得出正確的結果:163厘米或1米63)
講解:上述問題告訴我們,測量時必須首先規定被測量量的單位。為了世界各國交流的方便,1960年,國際上通過了一套統一的測量標準,叫國際單位制,簡稱SI。
(二)進行新課
一、長度的單位及測量
1、長度的單位
在國際單位制中,長度的基本單位是米(m)。在日常生活中,還常用到其它的長度單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是:
1km=103m; 1dm=10-1m;
25px=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例如:惠安至泉州的距離約30km(公里),初二年齡段的同學身高多數在1.5m—1.7m之間,手掌的寬度大概是1dm,手指的寬度大概是25px。
2、長度的估測
問題1:請目測一下黑板的長度。
(請5個同學目測,再用米尺實際測量,比較誰目測的結果更準。)
問題2:人們正常走路一步的距離大約為0.5m,以此為長度標準,估測教室的長度。
(請兩同學同時在教室中走路進行估測)
3、長度的測量
長度估測的結果精確度是不高的,當精確度要求高時,可以選擇適宜的長度測量工具進行測量。
展示:各種類型的長度測量工具[尺子、三角板、米尺、卷尺、游標卡尺(精度高)、螺旋測微器(精度高)等]。
介紹: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活動1:(1人一組):用刻度尺測量物理書的長度和寬度(結果填入表格中)。 (選擇兩個較為典型的、有點問題的測量數據進行評價。)
活動2:(兩人一組):測量乒乓球的直徑。
(教師巡視,并對同學進行指導。)
介紹:國際乒聯為了我們限制我們中國乒乓球選手,同時也有利于乒乓球活動在全世界更好地開展,把乒乓球的直徑從原來的38mm提高到40mm(即所謂的小球改大球),把乒乓球比賽從原來的一局21分制改為現在的一局11分制。但在剛結束的第28屆雅典奧運會上,中國選手表現依然銳不可擋,取得男雙、女單、女雙三塊金牌。
初二物理教案大全【篇5】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能用速度描述物體的運動.
2.能用速度公式進行簡單的計算.
3.知道勻速直線運動的概念.
二、能力目標
1.經歷觀察物理現象的過程,能簡單描述所觀察現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觀察能力.
2.能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具有初步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德育目標
1.感受科學與藝術結合所帶來的美感,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克服困難的信心和決心,體驗戰勝困難,解決物理問題時的喜悅.
教學重點
速度的概念及單位.
教學難點
勻速直線運動的判斷及速度單位的換算.
教學方法
觀察比較法:通過對生活中實際事例的比較,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勻速直線運動與變速直線運動的區別.
練習法:通過學生練習,學會應用速度公式的簡單計算及速度單位的換算. 教具準備
投影儀、錄像機及資料片.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請同學們觀看課前準備的錄像資料:
?動畫片“龜、兔賽跑”的片斷
?戰爭題材電視片中立體戰的片斷
[師]剛才的畫面中,同學們看到了在地面上沿直線爬行的烏龜、在筆直的公路上行駛的汽車、在空中沿直線飛行的飛機??結合同學們上節課學習的知識,你認為它們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嗎?
[生](以地面為參照物)它們都在運動.
[生]它們運動的路線都是直的.
[生]它們都在做機械運動.
[師]它們做機械運動的情況有沒有什么區別呢?
[生]有.它們有的在天上飛,有的在地上爬.
[生]它們運動的快慢不一樣.
[師]運動有快有慢,怎樣描述物體運動的快慢呢?
二、新課教學
1.速度
(1)概念
[想想議議]
[師]請同學們繼續觀看學校田徑運動會上100 m決賽的盛況.
[放錄像]
?學校田徑運動會100 m決賽
[師]在一片歡呼聲中,100 m決賽的冠軍產生了.同樣是跑100 m的運動員,如何比較他們運動的快慢呢?
[生]都是百米運動員,他們跑的路程一樣長.先到達終點的運動員用的時間短,他運動得就快.
[生]通過相等的路程,用的時間短的人運動得快.
[師]同學們歸納得很好.大家接著觀看另一場精彩的比賽片斷
[放錄像]
?24屆奧運會萬米賽片斷
[師]比賽還在進行中,怎樣比較運動員們運動的快慢呢?
[生]看看他們誰跑在最前面,跑在最前面的人跑的路程最長,而時間一樣.
[生]在相等的時間內,跑的路程長的運動員運動得快.
[師]通過同學們的分析,我們已經知道在路程相同的情況下,通過比較時間的長短來判斷運動的快慢;在時間相同的情況下,通過比較路程的長短來比較運動的快慢.請同學們繼續關注下面的問題.
學校百米賽冠軍的成績是12 s,24屆奧運會萬米賽冠軍的成績是28min,怎樣比較他們運動的快慢?
[生]根據前面的方法,可以比較他們一段相同路程內的時間或比較他們一段相同時間內的路程.
[生]可以比較他們在1 s內運動的路程.
[師]請同學們分別計算他們在1 s內的路程.
一名同學板演
學生演算、教師巡視.
100m=8.33 m/s 12s
10000m 萬米冠軍:=5.95 m/s 1680s 百米冠軍:
[師]在物理學中物體運動的快慢用速度(velocity)表示.同學們剛才求出的就是兩名運動員各自的速度.速度等于什么呢?
[生]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時間.
[生]剛才計算的是1 s內運動員跑的路程,所以說速度等于1 s內的路程.
[師]能不能分別計算出兩名運動員在1 min內、1 h內跑過的路程,來比較他們運動的快慢呢?
[生]可以.
[師]“1s、1 min、1 h”都叫做單位時間,所以可以把速度定義為“單位時間內的路程”.
[板書]速度等于運動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2)公式
[師]在以前的學習中,同學們肯定已經注意到,每一個物理量都有自己的表示符號.物理學上,路程用“s”表示,時間用“t”表示,速度用“v”表示.如果一個運動物體在“t”時間內運動的
路程是“s”,那么這個運動物體的速度該如何表示呢?請大家寫出速度的表示式.
[生]v=s t
[師]這就是速度、路程和時間的關系式.即速度的公式.
(3)單位
[師]同學們可以由速度的公式,根據以往的學習經驗,討論一下速度的單位應該是什么.
[生]根據速度的公式可以看出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時間,所以速度的單位是、由路程的單位除以時間的單位組成.如果路程的單位用米(m),時間的單位用秒(s),速度的單位就是米(m)除以秒(s).
[師]同學們分析得很好.國際單位制中:路程的單位是米(m),時間的單位是秒(s),速度的單位就寫成米/秒(m/s),其中“/”表示除的意思,讀作“每”,所以.米/秒(m/s)就讀作“米每秒”.
初二物理教案大全【篇6】
一、知識與技能
1、通過觀察和回憶再現初步認識機械運動的現象.
2、知道機械運動是指物體位置的變化。
3、知道參照物.
4、會選擇參照物描述機械運動,會根據對運動的描述指明參照物.
5、知道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和回憶再現的方法認識什么是機械運動.
2、通過親身體驗的方法認識選擇不同的參照物描述運動的結果會不相同.
3、通過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掌握研究問題的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觀察、想象、討論等雙邊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使學生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涉及的物理學知識.
2、通過對“物體的運動和靜止是相對的”這一觀點的認識,培養學生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方法論,養成科學的學習態度.
一、機械運動
探究:什么是機械運動呢?
1.春天,風箏在空中迎風擺動;2,夏天,蚊蟲在燈下飛舞;3.秋天,落葉紛紛飄落;
4.冬天,雪花漫天飄灑;5.昨天,“神舟五號”飛船騰空而起;
6.今天,你上學的路上,路旁的樹木不斷被甩在身后
7.此時,鐘表的秒針在不停地“走動”;
生命在于運動,運動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現象,我們每一個人時刻都在運動(如心臟在跳動,血液在流動),仔細體會與比較上面列舉的物體運動的例子,我們得到的結論是:物體相對位置的變化叫做機械運動。
想想議議
宇宙及自然界中關于機械運動的例子還有許多;同學們通過思考、討論可以多找一些例子,提出來發表讓大家共享:①流星劃過夜空 ②小鳥在空中飛行③河水在不停地流動④稻穗在隨風起伏⑤房屋、樹木隨地球一起運動。這些都是機械運動嗎?
二、參照物
1.探究
提出問題:如何恰當地描述物體的運動狀態?
猜想和假說:(1)要選擇一個物體做標準,對照要研究的物體和選擇的標準物體相對位置是否變化后再做出判斷.
(2)很簡單,用眼睛看看動不動就行了。
進行實驗: (1)兩名同學乘坐公交車,一名同學盯著另一輛車上的某乘客,另一名同學盯著站牌,此時另一輛車開動,兩同學乘坐的汽車未開動,請兩同學說出自己乘坐的汽車的運動狀態.
(2)乘坐觀光電梯時,眼睛看地板和看外面的景物對自己運動狀態的描述分別是怎樣的?
2.參照物該怎樣選擇?
想想議議
每個同學都來描述同一物體的運動情況,看看各是以什么物體作為參照物的.如:夜間趁著月光走路時,要描述影子的運動情況,若以地面為參照物,影子在動;若以人為參照物,
影子是靜止的。
三、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宇宙中的一切物體都在運動著,絕對靜止的物體是沒有的.我們平常所說的運動和靜止都是相對的,都是相對于某個物體而言的.如果一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的位置發生了變化,我們就說第一個物體是運動的;若一個物體相對于另一個物體沒有發生位置的變化,我們就說第一個物體是靜止的.對于同一物體,若選擇不同的物體作參照標準來研究它的運動情況,得到的結論可能是不同的.因此,不事先選擇參照物,就無法判定物體是否在運動.例如,司機開著車行駛在高速公路上,以車為參照物,司機是靜止的,以路面為參照物,司機是運動的;李明和王紅晚餐后并肩散步,以路旁的樹木為參照物,他們兩位都是運動的,若以李明為參照物,王紅是靜止的;樹木、房子相對于大地是靜止的,若以行駛的車為參照物,它們都是運動的.
四、相對靜止
兩個運動物體運動的快慢相同,運動的方向相同,這兩個物體就是相對靜止.例如,卡車和聯合收割機,同樣快慢,向同一方向前進,以其中一個為參照物,另一個是靜止的,屬于相對靜止.
天氣預報與物理學中的機械運動有密切聯系.經驗豐富的氣象預報員會根據衛星云圖結合其運動速度準確判斷冷空氣在什么時候到達什么地區造成大風降溫或冷暖空氣,什么時候在什么地區上空交匯形成雨雪天氣等等,提醒人們做好預防準備工作.
初二物理教案大全【篇7】
3.3 液化和汽化
課 型
預習+展示
達標測評:
見課件
拓展提升
8、如圖所示,在“觀察水沸騰”實驗中,水在沸騰時,溫度計示數如圖所示,此時水的沸點為 ;若繼續加熱2min,溫度計的示數 ;(填“升高”、“降低”或“不變”)溫度計周圍的“白氣”是水蒸氣遇冷 形成的小水滴。
學習目標:(投影展示)
1. 知識與技能
①知道蒸發和 沸騰統稱為汽化現象,汽化時吸熱。 ②了解蒸發和沸騰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③通過實驗培養學生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和分析、歸納、概括的能力。
2. 過程與方法
① 讓學生例舉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觀察并感受汽化和液化現象。 ②經歷探究汽化的現象與實質的過程,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讓學生參與本節課對汽化現象的探究活動,逐漸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②培養學生善于觀察生活中的物理現象的能力,學會用科學的態度對待生活中物理現象。
課堂流程:
預習課:閱讀教材10′→組內交流導學案10′→組間交流10→鞏固提升10′
展示課:預習交流,發現問題3′→組內互動,探究問題5′→小組獲取任務,明確答案2′→交流展示15′→穿插鞏固,整理糾錯2′→知識拓展5′→達標測評8′
學習內容:
1、觀察沸騰現象,歸納總結沸騰的特點。
2、知道汽化會吸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