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下冊家鄉的風俗作文300字
部編版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所學的文章,都能將極其平常的民間習俗和傳統節日描繪得妙趣橫生、魅力四射。同學們隨同作者一起走遍大江南北,身臨不同民族、不同地區,共同領略了多姿多彩的民俗風情。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六年級下冊家鄉的風俗作文300字,僅供參考,喜歡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喲!
六年級下冊家鄉的風俗作文300字【篇1】
甘肅的面,一絕!
廚師端來我已等候多時的面,“牛肉面”我的最愛,凡是親戚、朋友爾等要來甘肅,我是一定會向他推薦的。紅油飄香,牛肉緊實而絕不會發干,白蘿卜、蒜苗末,與黃亮黃亮的面所配合,是西北人民樸實堅強的結晶,是西北人民的爽快豪情,香的教你咂嘴,辣的使你爽快……
不管是平時生活或是過年節日,面是甘肅人桌上不可少的。記得我第一次吃這樣“西北的美食”還是兩三歲,奶奶端來臊子面,從滿是香湯的碗中挑出一根均勻飽滿的面來,只見面越拉越長,我因怕燙,不敢一口吃下去,只能咬住一頭慢慢將面吸入口中,那一刻,我眼中發亮,嘴里不說話,好似是“此面只應天上有”的驚奇。那一刻,勾起了我對面食的向往。
年,一個人們歡聚一堂的時候,人們無時不在歡樂之中,而在離新年還有幾小時的下午,不妨來一碗涼面吧,口感彈牙,清爽,上面加兩勺辣椒油與小菜,口味也是驚艷的很。
甘肅,一片在高原上的土地,它孕育那樣豪放的情結,激發了人們吃苦耐勞的精神,也就是這樣才會有這樣美味且樸實的民俗。
六年級下冊家鄉的風俗作文300字【篇2】
俗話說得好:“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中國地域廣闊,每地的風俗不盡相同。在我的老家,祭祀是最重要的風俗習慣。
每年都會有好幾次祭祀。大年三十祭天地,正月初一祭祖宗,清明節祭亡親,八月十五祭各路天神,小年祭灶王,除此之外,去世親人的生辰忌日也都得祭祀。各種祭祀名目加起來足有十天半月。
這些五花八門的祭祀中,最隆重的,當然是祭天地。
從臘月二十五六,賣黃紙、紙元寶、蠟燭和香棒的就多起來。一開始趕集,人們就迫不及待地擠到攤子邊,將這些禮器哄搶一空。從遠處看,攤子上人擠成堆、禮器擺成山,在陽光下成了一片耀眼的金山金海。
三十下午,當第一聲炮響在天空中傳開,地上就擺好了神位。一疊折成寶劍頭狀的黃紙上書“天地人三界之靈位”,用竹簽固定于香爐內。旁邊擺著色澤鮮艷的橘子,花樣新奇的花饃,還有一碗剛從鍋里盛出的餃子,擺在素凈的小木桌上供天帝享用。
接下來,焚起三柱香,點兩根燭,跪在地上磕三個響頭。在暮色中,溫暖的橘色燭光,帶著對來年的祈福,燃燒在這新年的夜里。燒著的紙灰翩翩起舞,像一群黑蝴蝶,飛入新的一年……
“國家大事,唯祭與戎。”祭祀,難道不是家鄉最美的一道風景嗎?
六年級下冊家鄉的風俗作文300字【篇3】
冬至大家都不陌生吧,它是冬天中最冷的一天,在這一天我們要吃餃子。
關于冬至有這樣一個傳說,傳說是張仲景醫生發明了餃子,在東漢末年著名的醫生張仲景發現在下雪的冬天,許多人的耳朵都凍爛了。然后他想出了一個幫助這些人的想法。他要求他的徒弟們在街上建立一個醫療棚,把羊肉加胡椒粉和中藥煮熟;切碎包進面團里讓人們食用,吃完好后人們的耳朵都被治愈了。從那時起,人們就在冬至吃這種食物并將其命名為餃子。
因此我們才有了冬至吃餃子的習俗。
現在,餃子什么餡的都有,有羊肉餡的,豬肉大蔥餡的,香菇餡的以及三鮮餡的……一應俱全。包餃子時,先和面,把面弄成長條,再用刀把它切成一個一個的小劑子,然后用搟面杖把它們搟成一個個小圓片。之后就是弄餡了,把羊肉剁成小肉沫,讓羊肉和胡椒粉攪和在一起,再用面皮把餡包住,包好之后,把餃子一個一個放進鍋,等一會兒就能吃了。再弄點醬料,把醋和辣椒和在一起就行了。把餃子蘸上醋放進嘴里,這味道那叫一個美啊,我能吃下整整兩盤呢。
這就是冬至,一個充滿特色的節日!
六年級下冊家鄉的風俗作文300字【篇4】
我家的人們都愛唱戲,更愛聽戲。每逢村子里有了什么喜事,必定先請個豫劇班子,在家門口搭個戲臺,這么唱下去。一般持續三天左右,這三天里,可忙壞了人們:一大早兒就急急忙忙去下地,收工后回家拿個小板凳,若是在夏天再拿一把蒲扇,飛也似地趕去看戲,只怕耽誤了劇情。
看戲時,人們把整個戲臺“包圍”得水泄不通,里三層外三層的,就像蠶吐出的絲,裹得緊緊的。若是你來晚了,那就站在外面豎著耳朵聽吧,這人群是任憑你怎么擠也擠不進去的。豫劇中也不乏大腕,例如常香玉、馬金鳳等,她們可是諸多戲迷心目中的偶像呢!姥姥喜歡聽常香玉的戲曲,她的聲音變幻無窮,有時如大海的濤聲般渾厚,有時又如小溪的流水聲般恬美,有時候喜氣洋洋的,有時候又使人感到無比的憂傷。出門在外的游子聽到這熟悉的鄉音是都會禁不住潸然淚下,想起幼時依偎在母親的懷中,聽她哼唱著豫劇才能入睡。
如今,姥姥去了北京,但她說并不會留太長時間。我很驚奇,問:“難道北京不好嗎?”姥姥搖搖頭,說:“這里沒有使我魂牽夢縈的豫劇!”
六年級下冊家鄉的風俗作文300字【篇5】
深秋到了,天氣越來越冷了,一群群大雁飛向溫暖的南方,果園里的果子被摘光了,樹上光禿禿的,地上鋪滿了落葉,田野里的稻子收割了,原本金黃的海洋變得只剩下了灰色的泥土。
但是,在我的家鄉里,確實另一番景象。農家院子里卻非常熱鬧,因為我看到人們正忙著曬秋天的果實呢!家家戶戶的水泥曬場上鋪滿了金黃的稻子,粒粒飽滿的稻谷享受著陽光的溫暖,人們每過三十分鐘用曬谷板給它們翻個面,這樣每粒稻子都能曬到太陽了。有的人家在曬橙黃色的胡蘿卜絲,先把胡蘿卜洗凈,再用刨子刨成很細的絲,鋪在竹匾里,幾個太陽一曬,就能把它曬得又干又脆,然后就能泡上一杯溫暖的蘿卜絲青豆糖茶了,真是紅綠相間,又美又甜啊!
農家院子里的曬秋,還有更多秋天的果實。我看到了翠綠的青菜,掛在了一根長長的竹竿上,大小不一的南瓜越曬越甜,還有紅艷艷的辣椒,一串串火紅火紅的就像過年時的鞭炮,還有紫紅的番薯舒服地躺在地上曬著太陽呢!
曬秋,不僅給人們帶來了豐收的喜悅,還給我帶來了秋天的溫暖。雖然大地一片蕭瑟,但是農家院子里卻是五彩繽紛。
六年級下冊家鄉的風俗作文300字【篇6】
我們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形形色色的特色習俗形成了五彩斑斕的世界。每一種不同的風俗習慣宛如一縷縷情思牽動著不同地區游子的心,在我美麗的家鄉,也有著幾種充滿特色的風俗。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王安石曾在《元日》一詩當中描寫春節。在春節里,家家張燈結彩,處處都彌漫著熱鬧的氣氛。不知是什么時候,那一個又一個燈籠懸掛在高樓和樹上,它們在微風中調皮地擺動著那福氣滿滿的身軀,還有那些閃著亮光的對聯,也在比拼著誰更有才華。在這一天里,每個人的臉上都揚起了燦爛的笑容。
在除夕這一天,家家都趕做年菜,到處是酒肉的香味。我們一家人團聚在一起,看著這一桌子上的佳肴,簡直就是一場盛宴。大家看著這一桌子的佳肴都咽起了唾沫。隨著爺爺的一聲“開飯了!”大家都立刻坐下,津津有味地吃起來,大家都吃得油光滿面!
吃過年夜飯,人們不是燃放鞭炮,就是賞煙花。明月當空,一時間鞭炮聲響成一片,空中璀璨的星星不再寂寞,煙花如一朵朵五光十色的花朵在綻放,過后又化作無數顆發光的流星從天而降,劃破夜空,逐漸消失……又如同仙女散花一般,壯麗無比……緊接著我們打開電視看春晚,守歲。當12點的`鐘聲敲響,大家都沸騰了起來,煙花也再一次打破了夜晚的寧靜!
不知不覺,春節已經過去了,但那時的快樂令我久久不能平靜,伴隨著舊年的漸漸遠去,我又憧憬著新的希望!
我們數不勝數的特色風俗各有千秋,我們用智慧和團結組成了一個文明的大家庭。讓我們一起好好傳承、保護、尊重傳統文化的結晶,呵護這個溫暖、智慧、有根的大家庭吧!
六年級下冊家鄉的風俗作文300字【篇7】
一聲聲爆竹響徹云際,一盞盞燈籠映紅臉頰,一幅幅對聯口耳相傳,在這喜慶的氣氛里,春節,這位老朋友再次如約而至了。
正所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一個民族,每一個地方,都會有自己與眾不同的春節習俗,我們的春節自然也不例外,大街上到處都洋溢著大家的歡聲笑語。
我們過春節一般都會有打糍粑這一個習俗。
打糍粑,是孩子們十分喜歡的一個習俗,每次春節到來時,大家都會打糍粑。首先和附近的.鄰居約好在哪一天打糍粑,我們選擇了星期六上午。約定好時間后,人們會在打糍粑的前一天,將糯米浸泡在一個又大又圓的水缸里,只見伯伯端起一個裝滿了糯米的盆子,“唰”的一聲潔白無瑕的糯米被倒進了水缸里,妹妹看著那一水缸的大米,欣喜若狂,激動到不行。
第二天早晨,孩子們早早的起來看糯米,身強力壯的叔叔輕輕松松地把滿水缸的糯米放進一個大蒸籠里,然后點燃了柴火,火把柴燒得噼里啪啦的響個不停,不一會兒糯米被蒸熟了,叔叔一個人抱起蒸籠,人們紛紛退到一旁,叔叔把糯米扣入一個又大又深的木質的碗里,緊接著由伯伯、叔叔和爸爸用一根又粗又長的木棍使勁的搗著碗里的糯米。一個人打累了換另一個人打,有的孩子也嚷嚷著要打糍粑,幾十分鐘后原本顆顆分明的糯米被打成了黏糊狀,孩子們聞到了香味,不約而同的圍過來成一圈,把手洗凈以后一人拿一點糍粑接著去旁邊站一點白糖,最后塞進嘴里。這糍粑吃起來又軟又糯,白糖被嚼碎的聲音也聽得見,甜絲絲的,可好吃了,我們吃了一個又一個,簡直不亦樂乎。
春節,來得快,去得自然也很快,糍粑,是我從小到大都會吃的春節美食,我至今也能記得糍粑甜甜蜜蜜的味道。
六年級下冊家鄉的風俗作文300字【篇8】
俗話說“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家鄉的元宵節,也有別樣的風味。
漫步在海陵老街,火紅的燈籠掛滿了整個街巷。街巷里人山人海,好不熱鬧:瞧,孩子們提著燈籠,清脆的笑聲蕩漾開來;看,各種各樣的店鋪上,擺著各色的水果,小吃,人們吆喊著。
走進老街,店鋪里掛滿千姿百態的燈籠。只見那荷花燈,深綠色的荷葉上有著朵朵玫紅色的花瓣,花燈的中心有著一個電子蠟燭,花瓣尖上還有一只小蜻蜓仿佛在吮吸著甘露,栩栩如生。望那兔子燈,小巧玲瓏,全身雪白,那紅眼睛便是畫龍點睛。
繼續往里走,便看見人們在猜燈謎,一盞盞燈上掛著一個個燈謎。如:打手出界——丁,八十八——米·······
走到盡頭便看見賣元宵的了。元宵,通俗講便是湯圓。只見那湯圓,個頭不大不小,咬上一口,甜甜的黑芝麻順著食道順流而下。那“白色外套”軟軟糯糯,清香味在唇齒間散開,令人回味無窮。那帶著淺白色的湯汁,更是讓人滿足。
聽說元宵節,還有一個美妙的傳說。相傳在很久以前,兇禽猛獸很多,四處傷害人和牲畜。人們便組織去打它,有一只神鳥卻因迷了路而陰差陽錯地被獵人射死了。天帝知道后,十分生氣,便讓正月十五到人間放火,將人蓄財產通通燒死。天地女兒不忍心看百姓無辜受難,就偷偷來到人間,告訴了人們。人們嚇得不知怎樣是好,有個老人讓大家連續三天張燈結彩,放煙花。那天,天帝看那人間滿是煙火,以為是大火的'火焰,以中大快便走了,為紀念那天稱為元宵節。
元宵節這個美好的節日,更像一個故事,像一種文化符號,烙印在一代又一代人的骨子里。
六年級下冊家鄉的風俗作文300字【篇9】
老街的青石板走過了四千年的光陽,這一段古老的歷史讓老街變得年味濃濃。大家都開始忙活起來了。
春節臨期,我揣著滿懷期待的心情來迎接新年新氣象,大年三十一早,我一早起來便穿好衣服,抓緊時間洗漱,簡單吃了點早飯便出了門,按照我們這兒的規矩,春聯應當三十本天貼,挑選好樣式,再簡單貼一下,但是正門一定要貼。下午便是祭祖了,是借此來懷念逝世的親人,夜晚大家聚在一起邊吃邊看,再將燈開上一晚寓意著新的一年前途光明。
鞭炮聲伴隨著我起床,瞬間感覺新的一年在向我招手,我也將開啟紅紅火火的一年。
我最期待的環節便是壓歲包了,每當我一拿到壓歲包,那手感似乎像是我手中的一坨金子。在我們這里壓歲包一般都是在初一之前小年之后就拿了,一般在這段時間里便會有客人來家里拜訪,從而就順便也把壓歲錢給了,通常也都是與父母平輩的親人來了。大年初一便是去拜訪爺爺奶奶或太太這輩的人了,壓歲錢的`寓意通常用來辟邪驅鬼,保佑平安。得到壓歲錢便可以開始平平安安的一年。
每當收到壓歲包時我便會偷偷藏起來,只為了不讓爸媽收走,每當看到“壓歲錢”三個金碧輝煌的三個大字,我的手不由地顫抖,心中暗暗地想著:“等我拿到了,一定要去超市大大地花一筆。”,甚至連購買路線都規劃好了,卻總是被我爸滅空,然后我便痛失了一年以來唯一存款,每次都會一本正經地對我說:“收起來是為了我好,我們收了別人家的,那別人家有小孩子,按照道理不能欠別人家的,還是得還回去。”
真是“百里而異習,千里而殊俗”家家都有不同的俗。
六年級下冊家鄉的風俗作文300字【篇10】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青玉案·元夕》
這天晚上,媽媽帶我去逛燈會。路上,媽媽告訴我,元宵節又名上元節、元夕或小正月,我好奇地問媽媽元宵節的由來,“它呀!是在東漢明帝時,提倡佛教,聽說有僧人在這天觀佛舍利,點燈敬佛,于是便令士族庶民都掛燈。自此之后,便逐漸成為了民間盛大的節日,也就是元宵節。”
燈會上人滿為患,進去的人絡繹不絕,到處都人頭攢動。
遠遠地望去,就如同綻開的焰火,熾而美麗。粗略地看看,有手提的裝飾燈、可愛的動物燈,精巧的建筑燈……可謂是琳瑯滿目,應有盡有啊!會場上燈燈都在爭奇斗艷!
裝飾燈中好看的是荷花燈。這個燈姿態萬千,仿佛有著萬種風情,金苞待放的荷花燈,最中看嬌嫩,軟軟的荷花瓣白中透紅,紅中透紫,水靈靈的,多像一個白皙又嬌羞的姑娘。薄薄的`花瓣中,隱隱可見嫩黃色的花蕊。我看,要不是它發光,不然,我還真以為是真的荷花呢!
“花果山”這個燈造型十分精巧。
“齊天大圣”的令旗插在山頂無比威風。山上山下都是孫悟空的猴子猴孫,有兩只可愛的猴兒在山頂眺望戒備著,還有兩只倒掛在樹上一邊蕩著秋千,一邊吃著桃子。仿佛吹一口氣,就能下來蹦蹦跳跳似的。
“故宮”的縮影版同樣也很壯觀。
城中四角,是玲瓏奇巧的角樓。中心點往北是御花園,其間,亭臺樓閣、池館水榭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整個錯綜相連又井然有序又無不惟妙惟肖。不愧是明清兩代的皇宮啊!
直至很晚,燈會才在燈火燃盡后翩翩落幕。
我不禁沉思:有的習俗為什么能留存這么久呢?
良久才終于明了了——故事讓中國的精神流傳不息,節日使中國的習俗薪火相傳。
六年級下冊家鄉的風俗作文300字【篇11】
春節到了,家家戶戶團團圓圓、喜氣洋洋。春節有許多習俗,比如貼春聯、吃餃子、吃湯圓、放鞭炮等,讓我們來了解了解它們吧。
關于貼門神這個習俗的由來,還有一段有趣的神話傳說:相傳在古時候,有位龍王經常偷吃玉皇大帝的貢品,玉皇大帝發現后,狠狠地懲罰了它。可龍王依然屢教不改。于是,玉皇大帝想了一個辦法,他請兩位天神看守大門,但是天神也需要睡覺休息。于是玉皇大帝就把兩位天神的畫像貼在門上,從此貼門神的習俗就這樣代代流傳。
在我國北方,過年要吃餃子,寓意在新的一年里心想事成、平平安安。而在我國南方,過年要吃湯圓,寓意著在新的一年里圓圓滿滿、團團圓圓。
放鞭炮是春節的習俗之一。相傳在遠古時期,有一只叫“年”的怪獸,每到春節時就會出來吃人。后來人們發現它害怕比較大的聲響,于是制作出了鞭炮爆竹,每年春節時燃放,發出巨大的聲響,用來嚇退“年”這只怪獸,后來這個習俗流傳至今。
春節的.習俗還有很多很多,它豐富了我們的知識,拉近了人們的距離,它是中民族的優秀傳統,讓我們去記住它們吧。
六年級下冊家鄉的風俗作文300字【篇12】
我的家鄉在日照。在家鄉,新年是一個最為隆重,也是當地大家覺得是非常重要的節日。
臘月的中旬,大家早已把雞、鴨、魚、肉、新衣服,爆竹等各種籌備春節的東西籌備好了。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大家需要祭“灶神”。
除夕到來,家家戶戶的男女老少穿起新衣,男生們放爆竹,一家人圍坐在一塊吃團圓飯,一塊看聯歡晚會。大家一般在12點以前不睡覺,都要守歲。
正月初中一年級到了,天還沒有亮,大家就早早的起來了,放鞭炮,吃水餃,到8—9點之間,小孩們和男性們出去拜年,而女性們則在家接待客人。拜年可以獲得紅包或一些壓歲錢,這使每個小孩都開心的合不攏嘴。
正月初中二年級,初中三年級是大家串門的日子,每個人都領著很多東西,大大小小的包是再平時不過的事,有到親戚家的,也有到朋友家的。
元宵節來了,新年的'又一個高潮到了。大街小巷里處處都掛著彩燈,天中放著各種各樣的花炮,五顏六色,漂亮極了!小孩們攜帶自己心愛的燈籠,在大街上自由自在的玩耍著,笑聲回蕩在馬路上。
新年就如此無聲無息的結束了,小孩們愉快的假期也就過完了,大大家也應該去上班了。可是,所有些地方,笑聲,喧鬧聲都依然存在著。
六年級下冊家鄉的風俗作文300字【篇13】
我的家鄉在無錫,那里有山有水風景秀麗,也有著各種傳統節日,而我參與最多的是無錫的清明節
每年的四月份春暖花開是無錫最美麗的季節,在那個時候所有的花兒都綻放起來,那些樹郁郁蔥蔥,綠油油的草地上花兒都顯得格外美麗。可是往往在這個美麗而又寂靜的時候,總會迎來大家那悲傷的節日——清明節。
記得每次清明假期,我家的海外親戚都會來到上海一起開車到無錫去掃墓,看一下已去世的曾祖父和曾祖母和一些已過世的親戚。大家會上山去燒香祭拜,我總會見到那些大人都會拿著花,在那兒默默地祈禱。掃完墓后大家還一直會去參觀以前曾祖父和曾祖母住的老房子,爺爺奶奶們也會回憶起他們小時候的點點滴滴。每次聽著他們的述說,我都會幻想起老大家的童年,讓我身臨其境仿佛回到了他們的年代。看好老房子后大家會在一起聚餐聊著閑話,每次清明節的聚餐都是一天中最快樂的時候。一直在這個時候,他們都忘記了剛才的憂傷,都會談論著各自的'以后。
這就是我家鄉無錫的清明節,有悲傷、又有歡樂,又有童年的回憶,又有豐盛的美食,這些點點滴滴都構成了大家每次回家鄉的常態。
六年級下冊家鄉的風俗作文300字【篇14】
在我的家鄉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譬如:春節、端午節、重陽節……每一個節日都有傳統的風俗習慣。
春節的腳步聲離大家愈來愈近了,而在春節里,自己的風俗就可以裝上一籮筐。年三十的晚上,親朋好友都會回家,大伙團聚在一起,吃著美味的食物并且互相聊天。吃完晚飯,大家孩子便可以拿著炮仗到外面盡情的玩,而大大家則是在房間里打牌,看電視。直到很晚,大家才上床睡覺。年七年級早上,我早早的便起了床,喝一碗香濃甜美的棗子湯,暖暖身子,喝完棗子湯后,那震耳欲聾的鞭炮聲回響在耳邊,新的一年就在這爆竹聲中開始了,這種場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加上這一句詩的熏陶,春節的氛圍是不是更濃了呢?隨著著一聲聲祝福語中,新年的拜年環節開始了,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串親戚。這也是我最喜愛的一個環節,由于每當此時,我的`腰包便變得鼓鼓囊囊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會綻放出一朵美麗的煙花,真是五彩繽紛啊!看后真讓人覺得其樂無窮呢!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你們的家鄉是如何過春節的呢?
六年級下冊家鄉的風俗作文300字【篇15】
臘月即以后臨的時候,就意味著快過年了,而我印象最深的是除夕和元宵節這兩天最熱鬧。
除夕那天,每家都要吃團圓飯,家家戶戶趕著做菜,菜的香氣彌漫著整個村子。大大家在家做飯,而貼春聯的這些事,都包在大家這些孩子子身上。大家三五成群地去貼對聯,回到奶奶家時,就可以吃飯了。大家一家人圍在一起邊吃邊聊,其樂融融。
當天晚上,大家所有人都不想睡覺,都在守歲。到了十二點,爸爸拿起鞭炮出去了,“噼里啪啦、噼里啪啦”,聽到了這種聲音,意味著整個村子都沸騰起來了。
元宵又是另一個快樂的日子,我特別期盼元宵節的到來。下午,大家這些孩子子總會買一些小炮和煙花,像蜘蛛炮、沖天炮、煙霧彈等等。天黑了,爸爸不讓大家出去,但是我和哥哥在院子里玩得很開心。大家剛玩好,媽媽就讓大家去吃湯圓了。湯圓是一個圓圓的糯米團,里面包著黑芝麻糊。剛咬時,只是清香的糯米面味,等里面的芝麻糊流進嘴里,就是香甜的味道。
眨眼間,就到了該上學的時間。我的'家鄉在農村,更能感受到家的味道和節日的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