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下冊家鄉的風俗作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寫作文可以鍛煉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六年級下冊家鄉的風俗作文,僅供參考,喜歡可以收藏分享一下喲!
六年級下冊家鄉的風俗作文【篇1】
我的家鄉的風俗和很多地方一樣,每年春節,一家人坐在一起快快樂樂地吃團圓飯。團圓飯的菜式特別豐富,有紅有綠也有橙。
春節這天,親戚們互相走訪,說一些客套話,家家戶戶門前掛著燈籠,貼著新對聯。如果幸運的話,春節這天會飄雪花,孩子們可以打雪仗,堆雪人。然后,大人們便開始放鞭炮,只聽“噼里啪啦”幾聲響后,便可以聞到一股火藥味。
孩子們穿上新衣服,收拾的漂漂亮亮的。有一次,我去表弟家拜年,誰知表弟太淘氣了,把家里的花瓶打碎了,那可是讓人認為不好的象征,表弟非常害怕,最后還是姑姑,解了圍,就憑一句——“歲歲平安”證明了好的象征。這天,爸爸媽媽絕不會吵孩子。
新年這天,我們也會一家人去看煙花,這煙花持續不斷,仿佛各家各戶都在爭誰家的煙花最好看一樣。看夠了煙花,我們便去看燈,在認為好看的景點拍照留作紀念,盡管小臉凍得通紅,但卻非常的高興。有時春節這天,也有一家人出去挑個好看的景點,為自己畫像或畫全家福的。春節這天,其樂融融,這是我家鄉的風俗,也是中國的風俗。
六年級下冊家鄉的風俗作文【篇2】
春節時,常常有些地方的風俗各不相同,今天我要介紹我家鄉的風俗習慣,“福到了”。
“福到了”出自諧音,在過年時,家家戶戶都會在家門口貼上一個“福字”,而有些家庭會將“福”字故意貼倒,如果有人一來,就會說“你家福倒了、福倒了”。“福到了”寓意著這一家的福氣到了,是一種美好的寓意。
“福到了”這種寓意一般是在小鄉村和小城市里十分廣泛。家家戶戶會將買好的福字倒貼在門上,四周再貼上春聯。“福到了”就完成了。“福到了”一般是老人們口口相傳,一輩一輩地傳了下來,“福到了”也有一個傳說:明太祖朱元璋當年用“福”字做暗記準備殺人。好心的馬皇后為清除這場災難,就命令全城的人必須在門口貼上一個福字。有一戶人家不認字,把福字貼倒了,皇帝見了,大怒命令要把那家人滿門抄斬,馬皇后一看不妙,就對朱元璋說:那家人知道您要來訪故意將福字貼倒了,這不是“福到了嗎”皇帝一聽,也對呀,便下令放人。一場大難終于過去了。從此人們便將“福”字倒貼起來,一求吉利,二為紀念馬皇后。
這就是我家鄉的風俗“福到了”。
六年級下冊家鄉的風俗作文【篇3】
正月十五,媽媽按照萊蕪人的習慣家家都要點燈籠,湯圓。所以我家一直都是這樣過的。
當天晚上天上下著毛毛雨,無法再在街上點上燈籠,所以只能再加點,聽媽媽說:“點燈籠要到黑暗的地方點表示著前途無限,萬事如意。”
最有趣的莫過于是全家圍在一起吃飯和做湯圓了。
媽媽先將糯米,芝麻,花生都拿了出來,再把拿出來的糯米粉放在一個大碗里放一些水。爸爸力氣大和面的任務就交給他了,面和好了,然后就是我和爸爸在旁邊干看著了。因為只有媽媽的湯圓做的最純正,皮薄個小,還特別圓,但是我看著這么圓,于是就忍不住問媽媽,為何這么圓呢。媽媽說:“因為每個人都希望團圓,所以我們大人習慣把湯圓做的越圓越好,我看著這一排排大小均勻的湯圓,發現有幾個害群之馬漏網之魚混在其中,于是我便將燈籠放下并洗了把手,把他們全都拿在了手中邊搓邊說:“圓,圓圓,圓……”,“水開了”爸爸喊,我立馬把我搓好的小圓球放進了水中。
望著這些熱氣,我心中默默地祝愿:我們和祖國都有一個圓滿的家庭。
這就是我家鄉的風俗。
六年級下冊家鄉的風俗作文【篇4】
我們有許多傳統節日,比如春節、端午節、重陽節等等,每個節日都有傳統的風俗習慣,而我今天要說的就是春節的一些風俗。
首先,得從大年三十早上說起,早上媽媽和奶奶會把家里里里外外收拾干凈。然后吃完飯我就和爸爸一起貼春聯。時間一晃,到了晚上,親朋好友都回到家中。大家團聚在一起吃著美味的食物互相聊天。吃完晚飯。我們小孩子坐在一起玩著手機,聊著天。而大人們在房間里有的打牌、有的打麻將,還有的在看春晚。直到很晚,才上床睡覺。
大年初一早上,我總會早早地起床,喝一碗香濃甜美的棗子湯,寓意著這一年都甜甜美美。新的一年就在爆竹聲中開始了。
這時我不禁想起王安石的《元日》中的詩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有了這句詩的熏染,春節的氣氛又變得更加濃厚起來。伴隨著一聲聲的祝福,新年的拜年環節到了。我和父母一起去串親戚。這也是我最喜歡的環節了。因為每當此時,我的腰包就變得鼓鼓的囊囊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會綻放出一朵朵美麗的煙火,五彩繽紛,真讓人覺得其樂無窮!
這就是我家鄉春節的風俗。
六年級下冊家鄉的風俗作文【篇5】
“賣湯圓,賣湯圓,小哥的湯圓是圓又圓……”隨著這首童謠響起,一年一度的元宵節到了。
剛起床,我就嚷嚷著吃湯圓。“我吃六個,六六大順……”看著我調皮的樣子,媽媽點了下我的鼻子說:“吃十個,十全十美!”大家哈哈大笑起來……
午飯時,家家戶戶都吃湯圓。家鄉的湯圓很特別,大米做的`_,都說“桂花香餡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當天大家都去井口旁打水,打成面后捏湯圓。捏湯圓時會加一小撮的小麥粉,家鄉人們說小麥金燦燦的,寓意著這年豐收滿滿,象征著金燦燦的金子,吃了生活就富起來。中午,一家人團團圓圍坐在一起吃著“金湯圓”過元宵。
元宵的晚飯,大人們早已做好了餃子。大人往往會做一個裹著硬幣的餃子,誰吃到了那只“硬幣餃子”象征著他一整年都很幸運,財源滾滾來。每年元宵,我都眼巴巴地望著餃子,希望自己能吃到這只“硬幣餃子”。每次我嘴里念念有詞“這只”“那只”猶豫不決的時候,硬幣餃子早已被別人吃到碗里了。每逢這時,總引來大家的哈哈大笑。
元宵節,一個寓意滿滿的節日。“鬧”圓宵,"鬧”出一年的幸福。
六年級下冊家鄉的風俗作文【篇6】
中國是一個有56個不同民族的大家庭。每個民族都必須有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在我美麗的家鄉上海,有許多不同的風俗。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元宵節。
在我的家鄉,我一直非常重視元宵節。在正月十五,每家每戶都吃元宵。因為元宵節的形狀是圓的',圓就意味著圓和圓。它可以每天為家人團聚和幸福祈禱。
元宵節過后,元宵節的高潮將隨之而來。我們應該表演元宵節的特別節目,如踩高蹺、舞獅、劃旱船、玩龍燈等等。在演出期間,每一位觀眾都全身心投入到演出中,并被演出所吸引。
說到元宵節,最著名的是看燈籠和猜燈謎。在元宵節的晚上,街道每天都進行裝飾,顯示出元宵節的獨特氣氛。正如《東京夢境》中所說:元宵節期間,開封皇家大街上,成千上萬的彩燈堆成一座燈山,燈火通明,焰火閃爍,美麗無比。京都女孩唱歌跳舞,成千上萬的人觀看。在皇家大街的兩條走廊下,游客們聚集在一起,歌舞升平,音階相切,音樂嘈雜,長達十多英里。街頭巷尾,茶館、酒樓、燈火通明,鑼鼓齊鳴,鞭炮齊鳴,燈火通明數百里,熱鬧的氣氛足以形成一條河,讓所有看到的人一起歡呼。
在正月十五的晚上還有一個獨特的習俗:賞月。正如唐朝詩人崔燁在《上元夜》中所說的那樣:;當他看到月亮時,他可以無所事事,他在哪里能聞到光“誰能靜靜地坐著欣賞天上美麗的月亮,看著人們慶祝元宵節呢?趕快出去和人們一起慶祝元宵節。
啊!!這是一幅多么祥和生動的景象啊!這是我家鄉最獨特的風俗。它也讓你著迷嗎?我愛我的家鄉和它獨特的風俗!
六年級下冊家鄉的風俗作文【篇7】
春節是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之一,也是全中國最熱鬧的節日。不論是哪個縣、哪個城市,都會為春節的到來而準備,那我家鄉的春節又會是怎樣呢?
在新春來臨之際,我們每家每戶都會置辦儲存一些過年的食物。而且,我們還要貼上各種各樣有吉祥意義的對聯和掛上紅紅的燈籠,然后在進行一次大掃除,以表示辭舊迎新。
不知不覺中,除夕也到來了,我們點起了燈,遙望四周,發現整條大街到處燈火通明,無比耀眼,顯示出春節特有的喜慶。轉眼間,午夜12點鐘即將到來,我們先是返回老家上香,然后祭拜祖先,最后我們準備好了鞭炮和煙花,就等著最后的十秒開放。隨著春晚主持人的倒計時,新年來了。“嘭嘭嘭!”一聲聲響亮的鞭炮聲和煙花聲縱然響起。有的鞭炮十分響亮,讓小孩子們都捂住了耳朵,有的煙花絢麗多彩,十分美麗,令人不禁沉醉于此美景中。
大年初一的到來,令我們每家每戶的氣氛都顯得十分熱鬧,歡樂無比。同樣的,在我們家鄉,除了放鞭炮以外,還要祭拜祖先。一般來說,祭拜祖先不過是隨便拜拜,然后許下愿望罷了。但在我們家鄉,不僅要拜公,還要為祖先送上一些特殊的供品,然后再為祖先燒些紙錢,表達我們的敬意。
在過年期間,唯一令我感到精彩的,那便是過公期了。這個公期為什么可以說是十分精彩呢?原因是在公期那天,會有許多親朋好友的到來,小孩子們可以互相玩耍,獲得壓歲錢。大人們可以和自己的好朋友或家人們談天說地,老人們則是會在遼闊的草坪上跳起廣場舞,好一番熱鬧!
新的'一年,既是美好的又是熱鬧的。它的到來為我們帶來了好運,它的離去也為我們帶走了以往的傷心與坎坷。
六年級下冊家鄉的風俗作文【篇8】
我的家鄉在山東膠東地區的煙臺。那兒有著許多的風俗,例如:餃子、剪紙、花餑餑……
俗話說“好吃不過餃子”。在我的老家,人人愛吃餃子。具體愛到什么程度呢?就這樣說吧,逢年過節必吃餃子,哪怕是中秋節,哪怕是公歷的元旦、國慶、周末;家里來了客人必吃餃子;今天不知道吃什么?那就吃餃子吧!煙臺人最常吃的就是鲅魚餡餃子。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膠東地區位于渤海灣和黃海交界處,水產豐富,有不錯的鲅魚資源。鲅魚餃子的餡以鲅魚肉為主,剁好的魚肉餡中還要加入五花肉和雞蛋,用豬肉的`脂肪和雞蛋防止魚肉過干過柴、還能去腥。餃子皮要大且薄,要能包進很多的餡。這樣的餃子肉質滑嫩,好吃極了。
煙臺剪紙相當有名。在煙臺各地窗花以大紅顏色為最多見,因為窗上糊白紙半透明,自然以大紅最顯眼,最易造成熱烈、吉祥的氣氛。除了用單色大紅紙制作窗花外,煙臺還歷來做半剪半染的窗花,名稱也改作“窗染花”。這種窗花,用白紙剪出輪廓,叫做“坯兒”,然后在“坯兒”上施色勾勒。煙臺剪紙以畫面精美,線條流暢而著稱,作品注重內容實質,不拘泥于形式的美感,主要表達富貴、吉祥、多子、長壽等生活理想。在2008年,煙臺剪紙還被錄入了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了呢。
花餑餑是膠東地區特有的一種民間傳統美食,逢年過節、婚喪嫁娶等時候,人們都要蒸制花餑餑進行祈福和紀念。過大年蒸餑餑也是膠東年俗之一,寓意讓來年的日子“蒸蒸日上”。花餑餑有許多的樣子,比如:鴛鴦、鯉魚、龍、鳳、壽桃等等,這些用面做的花樣餑餑,既好看又好吃,還蘊含求吉納福的愿望。
我家鄉的風俗很特別吧,歡迎你到我的家鄉來吃鲅魚餃子、花餑餑、學剪紙。
六年級下冊家鄉的風俗作文【篇9】
在我的家鄉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比如:春節、中秋節、端午節、重陽節……每個節日都有傳統的風俗習慣。
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的端午節,有賽龍舟、吃粽子、掛艾葉菖蒲的風俗,據說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在中秋節,我國有賞月、吃月餅的習俗。農歷九月初九是重陽節,有登高、賞菊、喝菊花酒、吃重陽糕、插茱萸放等等。重陽節也是尊老、敬老的老年人的節日。下面就讓我介紹一下我們最重要的節日——春節。
春節是我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每當春節一到,家家喜氣洋洋,掛上紅紅的燈籠,粘上紅紅的春聯,個個都滿面春風的,到處洋溢著一派喜慶的氣氛!就先說除夕夜吧。一家人都團聚在一起,吃著美味的.食物,邊看春節聯歡會邊聊天。吃完晚飯,我們小孩便可以拿著煙花的外面盡情地玩,而大人也會聚在一起打打牌、看看電視、聊聊天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會綻放出一朵朵美麗的煙花,真是五彩繽紛啊!直到很晚,我們才上床睡覺。有的大人還守年歲的呢。
還有,在我們這里除夕夜要放“關門炮”的。這鞭炮一放要放到年初一早上,持續不斷地,這是“開門炮”。中國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放爆竹,一陣陣爆竹聲接連不斷,噼里啪啦的,熱鬧非凡。新的一年就在這爆竹聲中開始了。我最喜歡過春節了,不僅可以盡情吃,盡情玩,可以穿新衣服,還有一個更主要的原因,那就是我的口袋便變得鼓鼓的,都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還有親戚給的壓歲錢。據說我們得到這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這就是我家鄉的風俗。你們家鄉的風俗是怎樣的呢?相信你們一定也有自己也有獨特的風俗習慣。
六年級下冊家鄉的風俗作文【篇10】
農村造新房子還留著這樣一個習俗,造房子上棟梁那天,吉時一到就會爆竹齊鳴,接著將披著兩幅紅布的正梁喜盈盈升上屋頂,木匠就勢將饅頭往下拋,左鄰右舍都趕來搶饅頭,寓意這戶人家吉利,興旺發達。
我很幸運,趕上了阿姨家上梁的好日子。得知此事的當晚,我興奮不已。從來都沒有見識過這樣的陣勢,心里還有些緊張。是怎么個搶法呢?我能搶到嗎?……帶著這些問題進人了夢鄉。第二天早上5點40分我就來到阿姨家。
時辰還未到,但師傅們已經整裝待發。我和妹妹一起參觀了新房子。睡眼朦朧的'妹妹,還吵著讓我帶她上三樓看看。忽然,噼里啪啦的爆竹聲在我們的頭頂響起,我拉著妹妹趕緊往下跑。沒想到,嚇得妹妹腿一軟,打個趔趄,癱倒在了地上。
“搶饅頭嘍,后面小院子也拋一些!”人群中爆出一句激動人心的話。我拉著妹妹跑出屋外。天還蒙蒙亮,抬頭隱隱約約看見頂樓有人。屋外的人群擁來挨去地在搶饅頭。我們都已經錯過一波了。樓上師傅又先后扔下了四、五個饅頭,一大波人群就像著了魔似得向目標跑去。
有的搶這邊,有的搶那邊,手忙腳亂,我一個也沒搶到,還挨了個屁股蹲。媽媽把我拉到一旁,讓我站到一個地方別動,扔在我這里了再去撿。我聽了跑到一個寬闊的地方等待饅頭的“大駕光臨”。嘿,這個方法還挺管用,我不費吹灰之力就撿到了六七個。
笨手笨腳的妹妹跑來跑去,卻只搶到一個。我看她可憐巴巴的樣子,讓她加入了我的地盤。很快她原地不動地也搶到了好幾個。啊!搶糖了,我不顧一切地涌向撒落在地的糖,全然忘了媽媽對我說過不能吃糖的話……
人群也漸漸退去,我提著我們的戰利品,數了數,居然有37個,堆在桌上就如一座小山。我笑了,妹妹也笑了。
六年級下冊家鄉的風俗作文【篇11】
我的老家有許多傳統的節日,我最喜歡的就是春節。
按照老家的習俗,春節從臘月二十三就開始了。臘月二十三被老家稱為小年,這天,人們就開始打掃衛生,把房間的里里外外都打掃得干干凈凈,還要殺羊殺豬用來祭灶。從這天起,人們就開始辦年貨了:買對聯、買糖果有些人家還要炸東西。
到了除夕就更熱鬧了,家家戶戶都在包餃子,到處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了飄亮的新衣服,出門在外的人趕緊回家團圓。到了晚上,人們都要吃年夜飯。
從大年初一到初十,是人們走親訪友的好日子。人們都要互相拜年,祝福親朋好友新年快樂,全家平安幸福。家里來了客人,大人們都要拿出好吃的東西來接待客人,小孩子們也都非常開心,因為他們都可以收到壓歲錢。
到了元宵節的時候,到處都張燈結彩的,整條街道都掛滿了燈籠彩旗,非常好看,小孩子們都高興地唱起來跳起來,高興極了,家家戶戶也都掛上了火紅的'燈籠,吃著湯圓。這都寓意著我們大家都團團圓圓。生活和和美美。晚上,大家有的放著美麗的煙花,有的在放許愿燈,美麗極了。
過了正月十六,春節就這樣結束了,人們又開始了忙碌的工作,我們也開始認真的學習了。
六年級下冊家鄉的風俗作文【篇12】
在暑假的時候,出于對電腦的喜愛,我就乘車去鄉下我哥哥家。透過車窗,然后我看見滿山遍野的花草。心里覺得奇怪:那里以前不這樣荒山嗎?問旁人才明白此刻在搞綠化。這時我才明白家鄉有了變化。
下了車,我先去了舅舅家休息。下午兩點,我打算步行去哥哥家,有幾里路。我想起以前坐車去,那路上那里一個坑,那里一個坑,把我撞得青一塊紫一塊的。所以我還這樣決定走著去。舅舅說:“我送你去吧。此刻的.路好跑車了。”我半信半疑地坐上摩托車。一路上很平坦,再也不這樣以前那條路了,我從心里跳出了一句話:哈哈,老路下崗啦。
一路上,我看見了一座座工廠在山中立起,看來有不少企業在那里投資。
到了哥哥家,我本想立刻去玩電腦,但這樣看見池塘里的魚了,我忍不住想去抓。我把鞋一甩,跳到了池塘里。哇!好多魚,我和魚兒大戰了幾十回合,結果就抓住了幾條小魚,我看沒什么用,就把它們放生了。
晚上,哥哥叫我去接水。我跑到井口準備打水的時候,哥哥笑了:“家里有自來水,你到井邊來干什么?”“哎呀,你怎樣不早說呢!”如今的鄉下也像城里一樣方便了。
家鄉的變化真大呀!
六年級下冊家鄉的風俗作文【篇13】
我的家鄉的風俗和很多地方一樣,每年春節,一家人坐在一起快快樂樂地吃團圓飯。團圓飯的菜式特別豐富,有紅有綠也有橙。
春節這天,親戚們互相走訪,說一些客套話,家家戶戶門前掛著燈籠,貼著新對聯。如果幸運的話,春節這天會飄雪花,孩子們可以打雪仗,堆雪人。然后,大人們便開始放鞭炮,只聽“噼里啪啦”幾聲響后,便可以聞到一股火藥味。
孩子們穿上新衣服,收拾的漂漂亮亮的。有一次,我去表弟家拜年,誰知表弟太淘氣了,把家里的花瓶打碎了,那可是讓人認為不好的象征,表弟非常害怕,最后還是姑姑,解了圍,就憑一句——“歲歲平安”證明了好的象征。這天,爸爸媽媽絕不會吵孩子。
新年這天,我們也會一家人去看煙花,這煙花持續不斷,仿佛各家各戶都在爭誰家的`煙花最好看一樣。看夠了煙花,我們便去看燈,在認為好看的景點拍照留作紀念,盡管小臉凍得通紅,但卻非常的高興。有時春節這天,也有一家人出去挑個好看的景點,為自己畫像或畫全家福的。春節這天,其樂融融,這是我家鄉的風俗,也是中國的風俗。
六年級下冊家鄉的風俗作文【篇14】
春節時,常常有些地方的風俗各不相同,今天我要介紹我家鄉的風俗習慣,“福到了”。
“福到了”出自諧音,在過年時,家家戶戶都會在家門口貼上一個“福字”,而有些家庭會將“福”字故意貼倒,如果有人一來,就會說“你家福倒了、福倒了”。“福到了”寓意著這一家的福氣到了,是一種美好的'寓意。
“福到了”這種寓意一般是在小鄉村和小城市里十分廣泛。家家戶戶會將買好的福字倒貼在門上,四周再貼上春聯。“福到了”就完成了。“福到了”一般是老人們口口相傳,一輩一輩地傳了下來,“福到了”也有一個傳說:明太祖朱元璋當年用“福”字做暗記準備殺人。好心的馬皇后為清除這場災難,就命令全城的人必須在門口貼上一個福字。有一戶人家不認字,把福字貼倒了,皇帝見了,大怒命令要把那家人滿門抄斬,馬皇后一看不妙,就對朱元璋說:那家人知道您要來訪故意將福字貼倒了,這不是“福到了嗎”皇帝一聽,也對呀,便下令放人。一場大難終于過去了。從此人們便將“福”字倒貼起來,一求吉利,二為紀念馬皇后。
這就是我家鄉的風俗“福到了”。
六年級下冊家鄉的風俗作文【篇15】
正月十五,媽媽按照萊蕪人的習慣家家都要點燈籠,湯圓。所以我家一直都是這樣過的。
當天晚上天上下著毛毛雨,無法再在街上點上燈籠,所以只能再加點,聽媽媽說:“點燈籠要到黑暗的地方點表示著前途無限,萬事如意。”
最有趣的'莫過于是全家圍在一起吃飯和做湯圓了。
媽媽先將糯米,芝麻,花生都拿了出來,再把拿出來的糯米粉放在一個大碗里放一些水。爸爸力氣大和面的任務就交給他了,面和好了,然后就是我和爸爸在旁邊干看著了。因為只有媽媽的湯圓做的最純正,皮薄個小,還特別圓,但是我看著這么圓,于是就忍不住問媽媽,為何這么圓呢。媽媽說:“因為每個人都希望團圓,所以我們大人習慣把湯圓做的越圓越好,我看著這一排排大小均勻的湯圓,發現有幾個害群之馬漏網之魚混在其中,于是我便將燈籠放下并洗了把手,把他們全都拿在了手中邊搓邊說:“圓,圓圓,圓……”,“水開了”爸爸喊,我立馬把我搓好的小圓球放進了水中。
望著這些熱氣,我心中默默地祝愿:我們和祖國都有一個圓滿的家庭。
這就是我家鄉的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