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鋼琴師的作文
在寫作過程中,要時刻緊扣題目,圍繞主題展開論述和表達,確保文章的方向和范圍準確無誤。下面給大家整理一些海上鋼琴師的作文,方便大家學習怎么寫海上鋼琴師的作文。
海上鋼琴師的作文篇1
我確實想寫些玄乎的大道理,像人類本性,追求自我一類的,但我寫不出,也想不出。已有人于他們精彩的影評里,將大道理列出了。
1900,實不相瞞,我嫉妒他。
媽媽看完說,“他太傻了,難道生命,愛情不才是最重要的嗎?”扯到生命時,她大概想順溜一句:他想過愛他的人的感受嗎?但細想,便頓住了。沒有愛1900的人。他是孤兒,養父也已死!
但他的童年,實在是快樂的,帶著那樣的天賦,令人敬而遠之的天才氣息早已裹挾著他長大了。但好在,他孤獨卻充實。他有一架鋼琴,一個朋友,一些船上與風浪打交道的日子,就夠了。
他死得過于草率,也難怪有人叫囂:明明生命更重要!
但1900的一生是圓滿的,他有日復一日的日子,有生而擁有的天賦,有未果的卻美好的戀情。
我童年時聽歷史,講述那些老境頹唐之人。君主年邁時,往往易怒,朝政也鮮有把持穩的。天妒英才,但天都妒嫉之人必將永世留青,永遠留下他們最意氣風發的樣子。我們也往往銘記早逝的英雄,帶著對青春與熱血的向往。
少不更事的時候,我時常想,既然歲月流逝時將帶走容顏,為何不留一張年輕的照片做遺照,永遠讓別人記著自己年華似水的模樣。
1900終將被遺忘,但他的故事長存!
“只要你有一個好故事,你就永遠也不會被人忘記。”
故事里的他琴技無雙,他是可以用“兩只右手”彈琴的人,他是認真的,對鋼琴癡迷的,是孩子氣,是獨一無二的1900。
1900,不應該存在!
嫉妒一個人時,我會忍不住找出他身上的差錯。
他的天賦無師自通,他沒有出生證明,沒有任何生而為人的證據。他險些親手毀掉唱片,打碎他在世間存在的唯一的證據。他怎么做到將自己隱藏在破船中,無糧無水卻存活下來?
1900,從未存在,他只是一個故事,卻如此不朽!
若我們注定要在無盡頭的城市里尋自己的歸宿,沒人能看見1900那樣的坦途。
他的生命是一眼望得見盡頭的,他不愿下船,注定死于船上,被人遺忘,無人關心。但這豈不是最為幸福的生活,他不需選擇。
許多作品教我們追尋無窮無盡的人生,卻忘了有人渴求一份暢快和寧靜。
1900的教育絕不是正規的,他的想像力,坦率的性子總叫我對他有同齡人似的親切感,他是如此幸運。
他想有充滿愛的童年,上帝將他送給他善良的養父。
他渴望音樂,上帝教會他彈琴。
他永遠在海上,永遠與鋼琴和音樂相伴,永遠擁有獨自一人的快樂!
他實在像一個孩子,玩累了就回去,逍遙自在。
他令我感到自己仿佛是那些于船上奔波的,為濃霧中自由女神像歡呼的人群中的一員,但我于人群中卻看見了他,擁有我所沒有的幸福!
因為要為生活做選擇,所以厭惡選擇。
因為要在上帝的琴鍵上費力的彈奏不擅長的曲子,所以艷羨他正正好好,88個鍵。
1900是上天眷顧的寵兒。
而我是厭惡選擇,厭惡生命的小孩。
也許我會長大,也會逐漸理解生命的寶貴。
為什么大人們在濃霧中艱難地選擇看不見的路,卻越發覺得生命寶貴。
1900,以短暫時光享受了一生的快樂!
如果1900下船了,他就得面對生活。
他會怎么做?
他會說:FuckLife。
這個假設不成立,1900絕不會下船。
我羨慕1900……
海上鋼琴師的作文篇2
《海上鋼琴師》,一部教科書級別的經典影片。如果要向別人推薦此生必看電影,母庸質疑,它一定會被列入名單之上。該影片首映于1998年。近日,其在我國各大影院上映,反響良好。多虧這次4K修復版的引進,觀眾終于能在大銀幕上重溫這部經典電影。
影片由蒂姆·羅斯、比爾·努恩、梅蘭尼·蒂埃里主演?!逗I箱撉賻煛肥且獯罄麑а葜烊濉ね屑{多雷的“時空三部曲”之一。這部影片可以算得上是封神杰作。豆瓣評分達9.2分之高。沒有看過的觀眾可不要錯過這次難得的機會。
值得一提的是,《海上鋼琴師》中國區紀念版海報,由黃海操刀設計,靈感來自于電影中的經典一幕:“時隔多年,依然清楚記得,棧橋上的1900,選擇放棄、扔出帽子、揮別紐約的一幕。”
影片以宏大的時間線勾勒出一個時代的滄桑變幻,講述了一個鋼琴天才傳奇的一生。1990年,Virginian號豪華郵輪上,一個孤兒被遺棄在頭等艙,由船上的水手撫養長大,取名1990。1990慢慢長大,有著無師自通的非凡的鋼琴天賦的他,在船上的樂隊表演鋼琴,每個聽過他演奏的人,都被深深打動。
爵士樂鼻祖杰尼聽說了1900的高超技藝,專門上船和他比賽,最后自嘆不如,黯然離去??上?,這一切的事情都發生在海上,1900從不愿踏上陸地。直到有一天,他愛上了一個女孩,隨著女孩的下船離去,1900的心開始波動。
這部影片堪稱是藝術創作者的終極浪漫,每一幀畫面都是藝術。全片音樂和故事內核完美結合,極富浪漫主義色彩。其中最精彩的是斗琴片段,全程高能。當1900彈奏著激昂的曲子,突然在玻璃窗上看見女孩的面容時,連曲子都不知不覺變得溫柔的一幕令人心悸。
也許大部分看過這部電影的人的直觀感受便是:孤獨。擁有著一顆孤獨而又自由的靈魂的1990獨居于他的海上烏托邦。影片最后,殉身于大海的1990真正詮釋了“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的真意。或許我們不需要為1990的孤獨而傷神扼腕,1990只是忠于自我,他堅守著自己的精神家園,這種孤獨反倒成就了他生命的豐盈。
不得不說,《海上鋼琴師》連臺詞都極為經典?!斑B綿不絕的城市,什么都有,除了盡頭,沒有盡頭。”“寧愿一生孤獨,我不愿隨波逐流?!薄安皇敲總€人都能成為銷魂的船長,但是可以讓夢想起航?!?/p>
經典永不過時。好電影,什么時候看都不算太晚??旌湍愕男』锇樵陔娪霸杭s起來吧!
海上鋼琴師的作文篇3
今日看了一個電影,是講的關于一個海上出生的人,他從出生到死亡都在船山??墒撬翘觳?,在他能摸到鋼琴的時候,開始就會彈鋼琴的,也許這就是天才。他鋼琴彈的很好,連當時最厲害的爵士樂創造者都敗在了他的手下,讓當場的人們都驚呆了。
可是這個人的結局很悲慘,他因為不能走出自我的小圈子,最終和他出生的船,也是他生命結束的船,一齊沉入了大海。他不能走下旋梯。他害怕這個世界。不明白世界是什么樣的。不明白怎樣去找老婆,不明白怎樣去尋找一棟房子,一塊他的土地。最終他選擇了離開這個大船,這個不會談的鋼琴——世界。最終伴隨他離開的是6。5噸炸藥,他帶走了一個偉大的音樂家。
他以往經歷了一段短暫的感情也許如果這段感情能夠改變他的一生,可是他沒有能把握住,讓人很遺憾。這是一個很悲涼的結局。
海上鋼琴師的作文篇4
昨天我去電影院看了《海上鋼琴師》,這是我第二次看。我第一次看是在高一暑假,那個時候看這部電影感覺特別壓抑,為1900不走出弗吉尼亞號感到遺憾,很希望他能走出那個游輪,開啟新的人生。
這么多年過去了,我現在看這部電影又有一些新的感受和體會。我知道像豆瓣和知乎等平臺有很多為1900發聲或者反對他的哲學的,“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而我則是反對他的哲學的。我認為在這件事上沒有誰對誰錯,人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觀點。而導演恰好達到了他的目的: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引發人們的思考和議論,成為傳頌的經典。而悲劇往往比喜劇更能達到這一目的。
當1900下船站在那個舷梯上,望向城市的高樓時,他畏懼了,他害怕了,他后退了。那是他從未踏足的生活,那是未知的世界,哪怕那里有他朝思暮想的女人,他也不敢邁出那一步。
有人可能會說“這是他堅守他的內心,堅守他最后的圣土的表現”。我的看法恰恰相反,這是他怯懦的表現。他習慣了船上的生活,習慣了鋼琴的生活,不敢去開啟新的生活。這跟《肖申克的救贖》里面監獄的老頭類似,那個老頭出獄后因為不適應外面的生活最后就自殺了。在監獄里他是圖書館的管理員,有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和自己的工作,在監獄外他則什么都不是。
魯迅先生說,“一部紅樓夢,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留言家看見宮闈秘事”??础逗I箱撉賻煛罚铱吹降氖且粋€才華出眾的鋼琴師,然而他卻作繭自縛,不敢走出自己的舒適圈。
整部電影的曲子多達21首,有的曲子挺好聽的,有的曲子則聽起來沒有那么順耳。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一、1900看到那個女孩時彈奏的playing love,即本文文首的曲子。二、1900和黑人鋼琴家pk的第二首,這首曲子讓我微微有所觸動,那位黑人鋼琴家仿佛彈的就是他的人生。三、1900和黑人鋼琴家pk的第三首,他彈得超快,不過我覺得除了炫技,我實在沒有感受到太多美感,節奏感倒是有一點。說到曲子,理查德·克萊德曼的鋼琴曲,班得瑞輕音樂和其它的有些曲子倒是很好聽,可能以后我會專門寫一篇文章介紹一下我覺得好聽的一些曲子。
不管你是支持還是反對1900的哲學,我們的生活仍在繼續。我的建議是走出自己的舒適圈,多見識外面的世界和厲害的人物,多感受生活和學習,調整好自己,更好地適應這個世界,這樣才能最終有所成就。不然的話,像1900一樣,只局限在自己的世界里,最后只有“死路一條”。
海上鋼琴師的作文篇5
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這一點在影片中被充分地體現出來。首先,因為1900是個棄嬰,沒人知道他的生日、出生地、原父母,他沒有身份證、出生證明等等一切正常公民應有的證件,因此在這個世界看來,他可以說是根本不存在的——他并不存在與所謂的人間,他更像是一個誕生在大海上的精靈,與世俗的人們截然不同。
這樣類似于神話的元素在影片中有更多體現。當幼年的1900透過舞廳大門看向舞廳內時,他所看到的場景是模糊而迷蒙的,仿佛是尚未接觸過人間的精靈(我并不同意稱他為天使)撥開朦朧的云層,或是滾動的海水第一次看向人間。既然人們眼中的神怪世界是虛幻朦朧的,那么反過來,從神怪,或者1900這樣的精靈的角度,人類世界必定也是一片迷幻而不真切——“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出自《莊子》)
第三處神話元素是這部電影中我最喜歡的一個片段——邁克斯與1900的相遇。初次登上輪船,因為途遇風暴,受不了船只的顛簸而頭暈目眩的邁克斯為了找個可以嘔吐的盆跌跌撞撞地摸索到了有著鋼琴的舞廳附近。接著邁克斯的頭頂傳來一個聲音:“嘿,康恩牌,怎么了?”在這里,我認為1900對將邁克斯小號的品牌名用作邁克斯的稱呼很巧妙,因為尚未密切地接觸人間的1900心中幾乎只有大海與音樂,而當他逐漸與人間建立起聯系后,“康恩牌”就變為了“邁克斯”,直到最后他親自斷絕了與人間的聯系后,“邁克斯”又變回了“康恩牌”。
聽到聲音,邁克斯抬起頭,發現一位從未見過的青年衣冠整齊,在不斷搖晃的地板上站得筆挺,臉色還掛著愉快的笑容。在這之前,邁克斯就聽說過關于海上鋼琴師的傳聞,但此時在陰暗空曠的舞廳里,伴隨著窗外的電閃雷鳴,眼前的人比起鋼琴之神,更像是幽靈。隨后1900帶邁克斯走向鋼琴,1900步伐輕快而絲毫不晃動一下,邁克斯卻踉踉蹌蹌,幾乎站不起身來。這鮮明的對比正反映出1900不同于常人之處,仿佛有什么超自然力量讓他對滔天巨浪的搖撼無動于衷。
還有很值得一提的是一個重要的意象——煙。影片中,邁克斯以及意大利農民都為1900遞過香煙,并都被拒絕了;1900走下舷梯準備迎接陸地時,畫面也給了足夠的空間呈現出緩緩上升的黑煙;1900與杰尼“斗琴”時,香煙作為一種比賽道具頻繁的出現……無數個關于煙的鏡頭,我認為這大約也反映了1900“不食人間煙火”般的特殊,不知這是否有些牽強。
諸如此類的鏡頭都指明:1900并不是活在世俗中的“人類”,他是一個由海洋與音樂組成的純粹的精靈,不受半點塵世里追名逐利風氣的污染。當人們的眼中都投射著城市林立的大廈時,他的雙眼中是海洋起伏的波濤。他以旁觀者的視角俯瞰在人世掙扎的蕓蕓眾生,他可以為貧民帶來快樂,也可以犀利地洞察富人內心的秘密(他對所有人類并沒有憐愛或同情,這也是為什么他不能被稱作上帝或天使)。他曾被吸引著踏上陸地,但人間的復雜與污濁讓他透不過氣——人們在無限的欲望和利益中掙扎,因此永遠無法得到無限的幸福。于是他返回了自己的海上世界,將與生俱來的純粹延續至生命的盡頭。
海上鋼琴師的作文篇6
兩個鐘頭陪主人公1900度過了一生,又是一部經典。
主人公1900從船上一出生便被拋棄成為孤兒,由好心的燒煤工丹尼收養。童年時一次意外丹尼喪生,1900再次成為孤兒。不經意的接觸鋼琴,讓人驚訝的發現原先他竟是無師自通的天才,此后他便開始了一生的鋼琴生涯。
1900一輩子沒下過這艘船,他也以往決定離開,當站在甲板上看見所謂大城市那無窮無盡的房屋街道,他迷惑了,他說:“鋼琴鍵有限,可是創造出的音樂無限,如果鍵無限,那就創造不出音樂。那座大城市一眼望去看不見盡頭,盡頭在哪里?—世界的盡頭?陸地對我來說是一艘太大的船?!?/p>
整部電影感覺處處是經典,每個鏡頭都恰到好處,細節處理不多不少,剛剛好。
1900和麥克斯在隨狂風暴雨搖擺的船上彈奏鋼琴的那一幕,在腦海深處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記憶,在輕快的鋼琴曲下,兩人似乎與鋼琴融為一體,優美而流暢在大廳滑行,宛如美妙少女穿著溜冰鞋伴隨著悠揚的歌曲翩翩起舞,浪漫至極!
理解挑戰的那一場也印象深刻,前兩場比賽不知是有意無意發揮平平,甚至在對手表演時竟然感動的流淚。最終一場開始前,1900向朋友要來一支煙放在鋼琴上,說了一句話:“你自取其辱!”接下來狂風驟雨般彈奏出《群峰亂舞》,震驚在座所有人。一曲完畢,1900將煙的一頭按在琴弦上,不可思議的事發生了,經過1900活力澎湃演奏琴弦因高頻率震動而發熱,竟將煙點燃了……
影片介紹:“男主角1900(人名)的整個人生都已經是一場杯具了。他是一個被人遺棄在蒸氣船上的孤兒,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燒爐工收養,然而好人不得好報,燒爐工在一次意外中死亡,僅有幾歲大的1900又再度成為了孤兒。過人的天賦使他無師自通成了一名鋼琴大師,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對紅塵俗世深懷戒意,他從不敢離船上岸去,只因紐約無際的高樓和川流不息的人群令他沒有安全感??v使之后遇上了一位一見鐘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后,還是放棄了上岸尋找初戀情人的沖動。他永遠地留在船上了,直到唯一的好朋友警告他廢船將要被炸毀,他也不愿離開,于是從出生開始就沒有離開過維吉尼亞號的1900殉船于海底?!?/p>
我不明白為什么說他是杯具,但也許在1900眼中,其他人才在杯具的生活。
海上鋼琴師的作文篇7
記得幾年前,偶然加上上學時候“校草”學弟(同齡)的QQ號,長得白凈,體育好,眼睛愛笑,總之是那個時期大多數女生都會喜歡的男生類型,已經畢業幾年的他,越發成熟的氣質,看得出來雖然畢業了,但依然會看書,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QQ空間經常會分享電影影評,或者讀書的片段,翻著翻著,就看到了《海上鋼琴師》,已經記不太清他的影評了, 但是,我卻記住了這部電影。
直到上周,我偶然看到我的好姐妹朋友圈發了一條感悟,推薦了幾部電影,其中就有《海上鋼琴師》,還有《活著》…,只有這部,我一直沒看。(好姐妹暗戀了校草三年..)于是,當下馬上搜索點了觀看。
軟床,暗燈,一杯熱水,一個卡通靠枕,洗過臉,也泡過了腳,一個面膜正敷在臉上,會員HDR模式,開始期待并做好了盡情享受這部電影中的準備。
開頭有幾次想要關掉的沖動,因為實在是太平淡了, 腦海里一直有個聲音提醒我,這是一部經典影片,人生必看電影list推薦之一,終于“1990”到小男孩長大,可愛聰明的小孩雖然總是被船長訓斥,但卻也給這艘船的人們帶來了很多歡樂,他從一出生,就在這艘船上,某一天,過人的天賦讓無師自通的1900在鋼琴前忘我的演奏著,動人的旋律打動了眾人,從此,1900就展開了海上彈奏鋼琴的旅程,也因此吸引了越來越多慕名而來的旅客。
如果你正心煩意亂,靜下心來,跟著鋼琴優美的旋律放松就好,就像那架沒有固定腿腳的鋼琴,在暴風雨的海浪上,優雅的滑行
電影的劇情是循序漸進,引人入勝的。
和爵士之父的斗琴,還有一次次馬克斯勸說他下船,我仿佛也身在船上,能聽的懂他的琴聲,能感覺到他的情緒,也很多次在心里想,為什么他就不愿意下船試試呢?也許最后他下船了?畢竟遇到了喜歡的姑娘,最后成為著名的鋼琴家,是個美好的結局,直到他穿著馬克斯的外套,站在舷梯上,這一幀就像一幅畫一樣,1900停住了,他在想什么,我無數次猜想,最終,他又回到了船上。
“每個人都有不同選擇的權利,即使你不贊同。”
我想,1900此刻停頓在舷梯上,看到一望無際的高樓,這座從出生就沒有看到過的一棟棟建筑搭建成的城市,心里多少帶有一點恐懼的吧?
就像《我們是真正的朋友》里阿雅在熱氣球上的恐高,萱一直安慰阿雅鼓勵阿雅要勇敢,勇敢的站起來,大S這時候說“我們要尊重她的恐懼?!边@句話真的很贊?!拔抑揽謶謱θ藖碚f是什么,所以我們要尊重彼此的恐懼?!?/p>
直到影片的最后,馬克斯問他,下船的時候你看到了什么為什么不下船呢?1900說:“陸上的人喜歡尋根問底,虛度了大好光陰,冬天憂慮夏天的姍姍來遲,夏天則擔心冬天的將至,所以他們不停四處游走,追求一個遙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不羨慕”
看到這句話,我好像一下子理解了1900,他不是恐懼,而是終于找到了自己。音樂是他的全部,而下船,面臨的是沒有盡頭的世界,有太多可以選擇的東西和欲望,便無法隨心所欲的彈奏音樂。他只想要音樂,他只想做自己。
船上慕名而來聽他演奏的人一波又一波,總會出現第一個叫著看到“美國”的人然后大家蜂擁著相繼下船,相比之下,此刻看著大家下船的1900似乎是孤獨的,但我想他只是孤獨過,最終,最終他的內心從孤獨中得到了安定。
當我聽到他說:“我不下船了?!钡臅r候,我跟麥克斯一樣已經淚流滿面,讓人心疼又真得特別理解他,想讓他得到最好的世界,又不得不尊重他的選擇。
有很多人說,1900是自閉癥,我不盡然,電影之所以經典,離不開這樣讓人聯想的劇情,人物設定,和結局,每個人站的角度不同,看到的電影就不同。
雖然1900從未下過船,但船上的人來人往,他的心里更清楚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麥克斯說整個世界都會傾聽他的音樂,但我想,只有孤獨的人才需要被人傾聽吧... 1900擁有音樂,他并不孤獨,反而擁有自我滿足的安全感。
海上鋼琴師的作文篇8
有些電影是你看過之后心中涌現萬千卻無從下筆,是你思緒紛飛卻不知從何整理的?!逗I箱撉賻煛肪褪沁@樣一部令人欲罷不能卻欲言又止的電影。也許多年之后,人們會忘記那場驚艷的鋼琴決斗,會忘記他心愛的女孩就住在莫特街27號,會忘記……但在維吉尼亞號殘骸中他與麥克斯最后的對白,眼神中所流露出的孤獨、決絕而溫柔,始終會出沒在心底,帶來生息。
這個故事的開頭到結尾,始終是以倒敘的手法由邁克斯陳述而來的。所以,有人說,邁克斯和1900其實就是“一個人”,因為除了邁克斯,沒有人能作證,我們并不知道1900的故事是否真的存在。所以,1900代表的是某種境界,是和外界紛擾不一樣的存在狀態。
對于這樣的結尾,我一開始感到的是惋惜和同情:為什么不能試著上岸迎接新的人生呢?為什么不能在喧囂繁鬧的世界中找到另外的一面美好呢?為什么非要以死來結束自己的生命捍衛一生的夢想呢?
對于這部電影,有很多不同的角度和主題。當然,如果一部電影只能從單一的角度去分析,就不算一部經典之作。
從追求夢想的角度來看,當時的人們都朝著美國夢不斷努力,世界充滿了欲望、利益和關系的紛爭,甚至很多人拼搏多年依然沒有獲得想要的成功,最終走向窮途末路。邁克斯為了生計可以把陪伴多年的小號賣掉,為了生存他放棄了自己的夢想;而1900一生都留在了船上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為了夢想他可以放棄一切,甚至于面對死亡,他依然無所畏懼。
不完美才是生命的常態,如果結尾沒有這么悲劇性的一幕,這部影片就沒有了升華的價值,在我看來,它反映了很多現實世界與理想主義的東西。如果1900走出了大船,擁有了和平常人一樣的家庭和財富,也許他就無法彈奏出在大船上那種純凈、自然的音樂了。所以,這部電影在一定程度上也歌頌了一種遠離世俗喧囂的純潔夢想。
海上鋼琴師的作文篇9
一個人,沒有父母,沒有名字,沒有任何能證明他存在的法律文件。他在嬰兒時期被遺棄在一條叫“維珍尼亞號”的蒸汽船上,然后一生在船上度過,不曾踏上過陸地一步。他的職業是“維珍尼亞號”上的鋼琴師。當“維珍尼亞號”廢棄的時候,好友前來的勸解未能改變他與船共存亡,同船一起在海面上毀滅的決定。記錄了他曾活在這個世界的唯一痕跡,是一張他彈奏的唱片模版。當然,唱片中的琴聲絕大多數人聽不到,即使聽到也不知道琴聲的另一邊是誰。
音樂,是一門國際通用的語言,不用解釋,就能打動人們的心弦。與生俱來的天賦,造就了這位海上鋼琴師。他是一位天才,一位在鋼琴領域才華橫溢的天才。而一場震耳欲聾的爆炸場面,不僅僅讓我們震驚和深感遺憾,也使世界失去了一份奇跡。天妒英才,用在這位海上鋼琴師的身上,我不知道合適與否?但人們總說上帝是公平的,他拿走你些什么,總會還給你些什么,就當關上了一扇門時,他總會為你打開一扇窗。如此看來,上帝也是方圓有度的。
小學的時候,我們的老師就告訴我們“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加百分之一的天賦。”現在看來,這似乎是一個善意的謊言。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曾說過“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那百分之一的靈感很重要,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還要重要?!敝两駷橹?,我們可以十分確定我們都還不是天才!我們沒有如這位海上鋼琴師般的天賦,但很慶幸的是我們有一個健全的身心?!版I盤有始有終,你確切知道88個鍵就在那兒,錯不了。它并不是無限的,而音樂,才是無限的'。你能在鍵盤上表現的音樂是無限的,我喜歡這樣,我能輕松應對!”他喜歡做他能輕松應對的事,他覺得陸地上的太多的未知他無法應對,會使他崩潰。他選擇了怯步,停下的踏向陸地的步伐,為心靈加上了一把枷鎖。回憶一下,愛迪生為人類開啟電燈時代做了多少次的嘗試!生命因嘗試而勇敢,人生因嘗試而更加富有意義。這位鋼琴師沒有讓音樂離開他的身邊,未能用自己的琴音點亮別人的世界。如果多一點嘗試,多一份勇敢,也許他就會發現一個不一樣的自己,不一樣的世界。
一聲轟響,巨大的火花在海上開放,他帶著他尚未奏完的樂曲飛升至天堂。故事到此完結了,但我們生活還在繼續。疲憊的奔波于這個紙醉金迷物欲橫流的世界,拷問自己靈魂的深處,我們為了什么而活,我們怎么活,又是什么支撐著自己,我們是否能像這位鋼琴師做到忠于自己的價值觀,不被利益所左右呢?雖然很遺憾,但不得不說,這是一位值得尊敬得藝術家,他有著真正藝術家所擁有的高貴的自尊。
人生最大的悲劇莫過于堅持了不該堅持的,放棄了不該放棄的?;驁猿?,或放棄,如當我們取舍有道,則常足!
海上鋼琴師的作文篇10
在眾多影評中覓得這么一句話:凡人只能望其項背而興嘆,過后走向萬家燈火,各自喧鬧。
在影片帶來強烈視覺沖擊與心靈震撼之后讀到這句話,心底驀地一暖。
眼前回放著一幅畫面。當船頭人高喊“America”時,原本徜徉于音樂的人群蜂擁而出,只余1900(主人公名)一人留于室內,伴著他的鋼琴。
對比如此,暗自心酸。
如此人物,縱有經天緯地之才,也只是“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荷花一擎。他注定是孤獨的。他的所有的音樂才能,凝成一顆無法觸碰的含淚明珠,化為不可攬懷的清冷月光。音樂奏響時,眾人為他燃起的燈火,僅是過眼煙云。
萬家燈火捧出一世輝煌,與他無關。
人都是趨向利己性的,那些不為他駐足流連,趕著追逐自家燈火的人,我們無法歸咎于他們。他們只是甘于平庸,只是將海上鋼琴師這樣的境遇視為日常,無法體察其中的詩意與遠方。
常人只是驚羨于煙花綻放時的奪目,卻少有人為落幕時悄然的灰埃感慨。
城市格子間里講述著的庸常繁瑣,兀自生動與凋謝。
許許多多“執拗”的“天才”,以常人難以理解的追尋,以遠離萬家燈火為代價,去裝飾自己的精神家園。而對此種人而言,把酒言歡者難尋,棋逢對手者難逢,高山流水的知音比萬家贊譽更為珍貴。
他一生未曾離海,以身殉船。“陸地上的人浪費太多時間在為什么上,冬天害怕夏天的遲來,夏天擔心冬天將至,永遠在追尋著哪里永遠是夏天。”凝望萬家燈火,他看到的只有茫然。
他說:“我不會讓我的音樂離我而去?!?/p>
他說:“我已經和這個世界擦身而過了。”
他曾受陸地上所謂大師的挑戰,第三曲慷慨昂揚,熱汗淋漓?,F在想來,那是他在彈奏自己生命的華章。
海上鋼琴師的作文篇11
TheLegendof1900海上鋼琴師”改編義大利小說名家AlessandroBaricco的獨白劇,講述一位誕生于海上的音樂奇才,精采不凡且富爭議的一生。他以出生年代“1900”為名,成長于往返太平洋間,任風浪翻騰的蒸氣船上。天賦異秉的鋼琴才華吸引了爵士樂史上普遍公認為“第一位巨匠”的JellyRollMorton注意,特地前來船上與他較量。而這位從未接觸過陸地的鋼琴師,更因著對感情與新世界的好奇,離開他原有的世界,去尋求更美的夢想……
是的,在最富于戲劇性的新的世紀即將到來的時刻,由一部講述發生在上一世紀初的傳奇故事的意大利影片,來為僅有區區百年歷史,卻早已在當今世界所有藝術形式中獨領風騷的電影這門藝術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偸禽d滿了回憶的,無論它是歡樂的,期望或不堪回首……以前我并不明白在海上生活也是生命的一種方式,純粹,自然。沒有人能像他那樣簡單地活著,生命中僅有鋼琴。看了《海上鋼琴師》這部影片,最初打動我的是主人公1900的個人魅力:自信而執著;優雅而瀟灑;能夠輕易的透過表象而通透他人的心跡;能夠揮灑地經過88塊音符表達自我想要表現的——自我的內心或所洞察到的。編劇賦予他不一樣尋常的身份、出生、收養和死亡,無師自通,天生的鋼琴師。
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孤獨的,因為我們生活的世界紛繁復雜,我們的欲望日益膨脹,所以,我們的思想有過多的束縛,我們活得也就更辛苦。而1900的生命少了這些,所以,他活著的方式更令人羨慕。他的生命僅有大海、音樂、鋼琴,生于海上,長于海上,死于海上,鋼琴和音樂就是他的生命。一個屬于大海的人,在陸地上無法生存,彷佛是海洋動物,離開了海就會死去一樣。離開了大海,他聽得到僅有在陸地上才能聽到的海的聲音嗎?聽得到能指引他的生命方向的呼喚聲嗎?不能。他用音樂與朋友交流,在黑夜的海上,船開始劇烈顛簸,兩個人并肩坐在鋼琴前,隨著海浪的起伏,靈動的旋律,與鋼琴一齊在地板上起舞??吹侥抢?,彷佛自我的世界也搖擺起來,有點暈乎乎的感覺。黑夜的海,有吞噬一切的力量,讓人恐怖與敬畏。然而有了美妙的音樂,這個夜晚變得如此鮮活與歡樂。
每個人都有一艘船,承載著自我的夢想和生活。有一天,到了必然要舍棄它的時候,就會恐懼迷茫,彷佛自我的世界坍塌了。未知的世界看不到的無限的可能,太多的不確定因素,太多的選擇,讓他失去了方向,他害怕離開了自我的船,害怕再也演奏不出音樂了,他的生命還有什么意義呢。當他的朋友聽了他最終的告白后,獨自離開,他的生命火焰隨著船的殘骸湮沒于海洋的深處。海上鋼琴師用決絕的方式回到了天堂,回到了大海的靈魂深處。他的音樂到過很多地方,可是他的身體從未離開過大海,最終,當身體沒有了能夠寄托的角落,他選擇和船一齊毀滅。也許有一天,我也要離開自我的船,我也會恐懼,可是我不會選擇和船一齊毀滅,我會選擇新的生活,以更大的勇氣應對未知的旅程。有時候,選擇勇敢地生存遠遠比選擇勇敢地死亡來得更難。
有些人認為,1900選擇死亡是悲觀的一種表現。我覺得每個人的生活都是多面體,選擇什么樣的生存方式,旁人無從定論,因為每個人的思想不一樣,所追求的東西也不一樣。所以,在那里我并不想評論1900選擇死亡是對還是錯。有些時候,兩種選擇方式都是對的,刻意去扭轉一些東西會浪費很多時間,并且沒有意義。1900沒有父母,沒有朋友,一輩子都生活在船上,他有的只是鋼琴的天賦,他從鋼琴讀懂每個人的內心世界,他用鋼琴帶給貧苦人們最簡單的歡樂,一切都是即興之作,不為功名利祿。心靈的純凈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在影片中,1900說過:我停下來,不是因為所見,是因為所不見,你明不明白?是因為看不見的東西,連綿不絕的城市,什么都有,除了盡頭。沒有盡頭,我看不見城市的盡頭,我需要看得見的世界盡頭。這是他的內心世界的真實感受,在一片心靈的凈土上生根、發芽。
看了這部影片,自我成長了許多。雖然自我已經是大學生了,有很多事情都能夠試著去思考,異常是自我以后的人生??墒亲晕覅s從不認真思考,對未來也只是充滿恐懼和迷茫,和1900相比,自我就遜色了許多。起碼他明白自我想要的是什么樣的生活,也一向都在堅持自我的夢想,單純地彈自我喜歡的音樂,直到生命的盡頭,哪怕和船一齊毀滅,依然堅持。而我自我呢,雖然以前胸懷大志,可是都被生活磨平了棱角,再也沒有一絲波瀾。很多時候,我都在問自我,難道我的人生就只能平平庸庸地度過嗎?難道我的夢想就只能石沉大海嗎?不,我要重振旗鼓,重新揚帆起航,哪怕迎接我的依然是失敗。像《海上鋼琴師》的最終結局時,1900說:我無法舍棄這膄船,我寧可舍棄自我的生命。當看到1900應對即將爆炸的船時,他淡定地笑了,那時,他的雙手還在做著彈鋼琴的動作那一刻……他的笑,我至今無法忘記自我在那一刻心中曾有過的吶喊,而我只能做的也只是在心底默默地為他,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為自我吶喊。
大海,音樂,鋼琴,人生。1900以純粹的生命方式展現了自我的一生,我們能從他的一生中受益匪淺?!逗I箱撉賻煛方o我的生命指明了方向,為我的人生注入了動力,使我對生命有了全新的思考。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不管遇到怎樣的困難,我都會堅持下去—因為我相信只要靈魂在,一切都在!在《海上鋼琴師》的音樂聲中,我仿佛看到了不斷前進中的自我……
海上鋼琴師的作文篇12
故事是從這艘船上講起,也是在那里結束。
1900,故事的主人翁,他是被遺棄在蒸汽船上的孤兒,好心人的收養好像也不能改變他在這個世界里的孤兒主角。
憑借自我過人的天賦再加上后天的勤奮,他對音符的掌控令人難忘。從一個小主角到一位大人物,不就應用幸運來理解,因為他只是一向在這艘蒸汽船上,獨自一個人去領悟這生活的真諦,沒有什么能夠依靠的地方,一路走來。
鋼琴,大海,無暇的藍天,就是他所在的世界。完美的世界,好像就在天堂的腳下,遠離了城市帶來的喧囂,讓他簡單自如的生活著,也難怪給他帶來了無限的音樂靈感。
“所有那些城市,你就是無法看見盡頭。盡頭?拜托!拜托你給我看它的盡頭在哪?當時,站在舷梯向外看還好。我那時穿著大衣,感覺也很棒,覺得自我前途無量,然后我就要下船去。放心!完全沒問題!可是,阻止了我的腳步的,并不是我所看見的東西,而是我所無法看見的那些東西。你明白么?我看不見的那些。在那個無限蔓延的城市里,什么東西都有,可惟獨沒有盡頭。根本就沒有盡頭。我看不見的是這一切的盡頭,世界的盡頭?!边@是他最終的獨白,他離不開自我的世界,也不敢去走進另一個未知世界,帶著對未知的恐懼選取了離開,離開也是他的一種選取。那些無法看到的東西對他來說真的有那么恐懼嗎?世界的盡頭在哪里?這是一個很陌生的問題,對我們來說。但對他來說卻是一張駛進另一個世界的船票。在他的世界里不會有迷路,只需記住八十八個琴鍵就行,就那么簡單,沒有太過于復雜的方向,純真而又充滿靈性的世界。
“一切的盡頭,世界的盡頭。”每當看到這些,我的思想就會停滯一會,想象一下我理解的這種“盡頭”到底在哪里?遺憾每次都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能幫我解脫心中已久的困惑,對啊!這種盡頭到底存不存在?我們每一天都重復的做著相似的事情,而我們的盡頭在哪里呢?
“鍵盤有始有終,你確切……那架琴上就沒有你能彈奏的音樂,你坐錯了地方,那是上帝的鋼琴。”上帝的鋼琴,他說的上帝是在哪里呢?不能彈奏的音樂,不能駕馭的生活,是因為自我從未下船,還是對這個世界的理解太過于自我。
每一天奔波于生活的我們又能怎樣去應對這個問題?或者自始至終我們從沒思考這些,因為我們的每一步都有一個相似的腳印在眼前等著我們。生命的好處在哪里?這是很多人困惑的地方,有夢想,有抱負,熱愛生活就像做一道自我喜歡的飯菜去品嘗,沒有多么復雜,簡簡單單。只可是我們已經沒有了最初的想法,接納和融入讓我們變成了這個現實社會中的一個人,或許這就是我們不一樣于1900的故事。他從未走進,而我們也從未走出。他選取了離去,因為他不能活在一個無從選取的世界,一個沒有盡頭的世界。
海上鋼琴師的作文篇13
藝術是有生命的,這句話在《海上鋼琴師》這部電影中被表現得淋漓盡致。
《海上鋼琴師》是意大利著名導演朱塞佩·托納托雷的“三部曲”之一。講述了一個被命名為“1900”的棄嬰在一艘遠洋客輪上的傳奇一生。電影是由1994年的劇場文本《1900:獨白》所改編而成。
這部電影里,音樂的運用很能夠打動觀眾,給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還是那個帶有悲劇和傳奇色彩的1900。
在劇中,最讓我感動的地方就是1900在踏上木板準備下船,但是最終還是回到了他一生生活的地方—郵輪弗吉尼亞號。在這艘船上,密集著形形色色的人,唯獨有一個人,他對大海,有著始終如一的鐘情。對名利,他從來沒有動過心。對音樂,他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在演奏。他說“拿鋼琴來說,鍵盤有始,也有終。有88個鍵錯不了,并不是無限的,但音樂是無限的,在鍵盤上,奏出無限的音樂。
我喜歡,我應付得來。走過跳板,前面有無數的鍵盤。事實如此,無窮無盡,鍵盤無限大。無限大的鍵盤,怎么奏得出音樂?那是上帝的鋼琴,我彈奏不來?!彼f:“只是街道,已經好幾千條。上了岸,何去何從?愛一個女人,住一間屋,買一塊地,望一個景,走一條死路。
太多選擇,我無所適從。漫無止鏡,茫茫無際,思前想后,那樣的日子怎么過?”有時候,我們在塵世中感到痛苦,并不是因為我們得不到某些東西而痛苦,而是因為我們不知道該如何舍棄而痛苦。有太多的選擇,就會有很多的雜念,這些往往會讓我們忘記了我們最初想要的東西是什么。在1900的心中,他只愛大海,只愛雙手在琴鍵上飛舞。音樂和他是融合在一起的,在那艘船上,只要有音樂陪伴著大海,他的靈魂就找到了棲息的地方。
1900用他的一生守護著大海,熱愛著音樂。他最好地詮釋了自由來自內心,真正的熱愛是細水長流的堅守,是堅如磐石的信念。
海上鋼琴師的作文篇14
影片全部內容是在一艘弗吉尼亞號的海船上一一展開的,主人公是一個非常特別的角色,嬰兒的他被船上的鏟煤工在高等艙的餐廳里發現,被取了個長長的名字,因為當時是新世紀的第一天,所以“1900”就被鏟煤工順理成章地加在了他的名字里,于是人們就叫他1900。
從此后,他留在弗吉尼亞號,一輩子都沒有離開過。不是他不愿意去追尋夢想,而是這艘輪船是他人生的起錨地,是他生命的載體,也是他的安全港,所以他一次又一次地舍棄所有登陸的機緣。在他八歲時,船上的人們無意間聽到一段奇妙的音樂,那就是1900彈奏出來的。他的曲子從來沒有章法,就如他的內心世界一樣,根本不存在什么規則、標準之類的東西,但是他有驚人的音樂天賦,那是一種超忽常規的能量,以超強的觀察力去審視這個世界,用自己的內心去感悟人生百態,可惜的是他最終無法脫離自我圈定的人生枷鎖。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海上鋼琴師就是我們身邊那些生存在自我空間里的人們的縮影。他們熟識于一如既往的生活圈,熱衷于彈奏屬于自己的音樂,一旦環境有變,就會感到無所適從,與周遭的一切格格不入,他們需要時間、精力來重新適應,或者無法適應。他們在自我封閉中要么頹廢無功,要么創造奇跡,用自己的方式來排遣內心的孤寂落寞,展現心靈深處一直向往的世界。
試想,如果1900放棄所謂的堅持,那他的人生是否會是另外一番景象呢?當然,一個真正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人,一定會選擇與命運抗爭,走向更廣闊的天地,而不是選擇逃避,放棄生命,走向絕望。人生的旅途很短,短暫到有如那一段段跳躍的音符,轉瞬即逝,我們只有敞開心扉,包容一切,去努力適應一切,才能演繹出精彩樂章。
海上鋼琴師的作文篇15
從那個嬰兒開始,世界上多了一位沒有國籍,沒有知識,沒有見識的“三無”孩子。沒有人了解過他,可能愛她的“爸爸”老Danny也沒有,但從第一滴音樂流瀉出的卻是無限的完美,從一個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從這個孩子的眼中看這條船,沒有風浪,或常有風浪都是那一般怡人,從命名“1900”的那一天是否就是給了這孩子天賦的一剎那呢?我們什么都不明白,只能聽一些他撫出的音樂才能了解。
每一滴音樂的味道·1900與麥士
能夠說,這孩子沒有什么朋友,從小到大,從來到去,最好的朋友就是這個朝夕相伴的船和這位永遠無法分開的朋友麥士,一個好朋友,一生的友誼,沒人了解過1900,但麥士能夠,麥士“喜歡”這個和藹的孩子。其實,友誼來的總是讓我們不知所措,這一切,美而幽,有著一股心的味道。麥士最能體會他的音樂,麥士也是他最愿意為其奉獻出它音樂的味道的人,一對朋友,小號與鋼琴一樣,一樣和諧的搭配,因為有了這個世界的音樂,才有了這世界上的這一段真摯的友誼。
每一滴音樂的味道·1900與鋼琴大師
沒有比自我更偉大的人了,自我可能很卑微,但人生是不允許這種卑微的。比賽,在1900眼中對“它”總是很陌生,讓爵士樂的始祖對自我進行次次的“侮辱”,可能在最終他才能展現出它的才華:一只手,兩只手的天才到三只手,四只手的怪才,我們漸漸承讓了這個孩子的本事,這個不會為人和感情束縛的本事,我們的語言中有對萬物的摯愛,而他能把這種感情彈奏出來,一曲又一曲,激烈而強勁的音樂,每一滴音樂都伴著每一滴汗水滑過。這就是音樂的真諦:學無止境,樂無極限,要勝利僅有更棒,1900就做到了:每一滴音樂的味道,就是他從小到大的味道,一個偉大的力量,一個好似曲名的“1900”
每一滴音樂的味道·1900與女孩
“人生的幸事就是有了你,見了你。才明白心帶來的感情,每一滴音樂都是為你而來,為你而去,沒有你怎會有這‘柔情似水’。我1900,是無法表達愛的孩子,船是我的家,也會是我的監獄,禁錮著自由……把包含對你的愛帶入一點一滴的的音樂,我唯一的禮物,可能你不會喜歡,但這的確是我的心境,一張刻錄著我音樂的模版,我的心的模版,期望帶來歡樂。我明白,我~愛~你,為了你,我向往陸地;為了你,我向往未來。但我沒有膽量,總還是迷失了,我想在愚蠢一次,做你的海上鋼琴師,但我明白,愛你是個錯誤……”1900就又遠離了即將看到的美景!“船兒,就讓你禁錮我吧!船兒……”
每一滴音樂的味道·1900與死亡
麥士與1900的對白是最終的訣別。樂觀的孩子明白,生在哪里就要葬在哪里,這就是1900的海葬,沒有一個觀眾卻有兒時的樂感,我明白了為什么說“盡頭”是下一個“開頭”!音樂的曲調會飄揚,1900葬在了那里。最終一曲,爆破的聲音,為他最終一次鼓掌,可能對船的依戀,可能對海的依靠,可能對音樂的癡迷讓他走不了啦,讓他留在這,每一滴音樂的味道,最終的終章,死亡……
每一滴音樂的味道·麥士與他的故事
從樂器店出來,百感交集的麥士緩緩前進~~理解的話語“好故事值過舊喇叭”,每一滴音樂的味道都是真情實感沒有絲毫偏差,麥士與“康牌”靜靜的思念……1900在哪?
后記:沒有人能把一生過的這么完美,友誼,對抗,感情,死亡,流傳,我明白的,他彈奏的,一個那樣的孩子——海上鋼琴師。
海上鋼琴師的作文篇16
很久沒有一部電影讓我有那么多感觸了,它就仿佛是個持續發酵的面包,不斷填充著我疑惑的思緒。對于這部傳聞中被譽為經典的影片,我在看它前并未查看相關的簡介和影評,因為沒有比帶著幾分好奇走入一個故事更有趣了。
我想這部片子每個人看時都會有許多不同感觸,不得不說在故事開端的一段時間,我都以為它是略帶黑色幽默的喜劇,雖然講述故事的MAX看起來有些落魄,但從他的描述中,無論是那些第一個在船上看到自由女神大喊“America!”的人,還是收養1900的善良黑人船工Danny,都展現出了一種充滿希望的樂觀精神。幼年的1900也著實是個讓人喜愛而心疼的孩子,船上的人們微笑著去包容愛護他,給了他如同家人的溫暖,但隨著1900慢慢長大,故事在他的養父Danny遭遇意外后,漸漸透露出其中深藏的陰云,我想1900那幼小的心一定覺得上帝給他開了個很大的玩笑,同時也賜予了他異于常人的天賦。
當他在寂靜深夜彈奏出動人的曲子時,我和故事中的人們一樣感動,而那說話古板刻薄的船長,也讓人漸漸感到他其實是個內心溫柔卻不善表達的人,因為故事雖然沒說接下來1900到成年這十幾年中的事,但不難推測,船長一定也給予了他許多幫助。
這部影片中最讓我喜愛的一段就是MAX和1900的相遇,導演的鏡頭在展現MAX為了應聘入樂隊賣力表演時,掃到那高高站在船的圍欄邊,合著MAX的曲子用手指敲擊節奏的修長背影,相信此時所有觀者一定和我一樣期待他是否就是成年后的1900。
于是,故事仿佛突然又充滿了快樂的元素,帶我走入了MAX上船后遭遇的第一個暴風雨夜,那時的MAX就像喜劇演員一般可愛,當他感覺自己就像只快死的老鼠時,1900淡定的出現在他面前,說能治好他的暈船病,就這樣MAX在糾結和懷疑中,隨著1900的音樂,感受到了大海的魅力,雖然我很質疑他們坐著的椅子沒和鋼琴固定,如何能隨著鋼琴同步游走而不跑偏,但導演此刻展現給觀眾的無疑是最優美的視聽感受,所以還是不要想太多了,單純的享受吧,就像MAX在回憶中的自述,他感覺當時的自己像在和大海跳華爾茲,多么奇妙!
故事另一個精彩部分是1900和當時著名的爵士鋼琴演奏家Jelly Roll Morton的斗琴,善良的1900甚至在起初根本沒理解這決斗背后暗藏的惡意,并不是所有演奏家都是像他那樣單純的,那自稱是爵士樂發明者的人,最終變成了自己導演劇目中的小丑,而這角色他本來是想留給1900的,當他灰溜溜的下船時,在旁人看來已毫無起初的光彩,這個被世俗物欲名利等纏繞的靈魂,此刻竟是如此丑陋??吹竭@,我不免想起老子說過:“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币粋€人如果忘記謙遜而自大,是難免失敗的。大道無邊,學無止境。
在MAX講述之后的故事中,對于1900始終都不愿下船這個問題,我也感到很糾結,1900說“陸地上的人們浪費了太多時間去問 為什么 ”,他不想過那樣的生活??吹竭@我突然覺得他這句話,和以前我認為人應該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單純的活著一樣,是想讓心靈不要被太多世俗的表象迷惑。所以,在1900時不時冒出的哲理性話語中,我覺得他是個人生的頓悟者,雖然他從未下船去看看真實的陸地世界,但在過往無數的人群中,他能很透徹的去觀察到細微的變化,這種間接經驗仿佛是給他展現了很大的視野,卻也成了束縛他的圍欄。我有些理解為什么MAX在知道1900放棄下船后會為他落淚,也許有些選擇真的是一旦放棄就很難再拾起了,我很想假設如果1900當時走下船,是否會遇到那可愛的初戀女孩,過著像MAX給他形容的快樂日子,或者是成為享譽歐洲的著名鋼琴家?但對于放棄的1900來說,這些假設已不可能存在,他的觀點的確也有他的道理,一個不知道自己從哪來又要到哪去的人,站在那看不到盡頭的陸地世界中,的確是充滿疑惑恐懼的。現實中的我們何嘗不是總會為許多未知的事而煩惱,1900的選擇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不想讓心靈被束縛,所以作為觀者,如果站在他朋友MAX的角度去看,是無法認為1900懦弱或固執不愿改變的,在他樂觀的背后,那依舊如孩子般寂寞缺乏安全感的心,也許真的只有大海和音樂才能填補。
再美好的故事都會有結束的時候,1900將一生都留在了這艘生養他的船上,二戰摧毀了許多人的信念,曾經豪華的郵輪已變成一艘破舊的醫療船,1900在船上用樂曲來減輕傷兵們的痛苦,在這樣的環境和過程中,他應該是早已看透了生死。當他作出那個決定時,我和MAX一樣難過,我甚至希望MAX能夠打暈他,帶他離開,讓他重新找到希望,但故事中的MAX并沒有那樣做,的確作為1900的知己,他不能也無法那樣做,因為窮苦潦倒的他幾乎連夢想都失去了,戰爭的折磨讓他無法給一生的摯友更真實的希望,只能聽著1900最后一個有些自嘲的笑話,悲傷離去,祝福他找尋到屬于自己的天堂,淚奔~~~
我想如果1900沒有經歷過二戰,是不是不會做出這樣的選擇,人生中還有一個像MAX這樣的知己好友會為他悲傷落淚,還有聽到他曲子而感動不已的陌生人,一切都是有新的轉折點的,傳奇的句號不該就這樣畫下啊!
海上鋼琴師的作文篇17
《海上鋼琴師》這部電影的主角叫雷蒙,他被一個煤工收養,煤工死了后,他開始彈鋼琴。經常在船上為乘客彈鋼琴,乘客們都被他的琴聲所陶醉。
后來他成了客船上的鋼琴師,并結識了一位朋友叫小號手。兩個人十分要好,小號手很崇拜他的才華,也為他一直不下船而感到不解。可他雖然沒有下過船,卻已經名揚四海。但是他為什么不下船呢?他告訴朋友:“我可以在有限的鋼琴中創造出無限的旋律,但我無法在無限的城市中,無盡的街道中找到屬于自己的空間?!?/p>
有一天,他的朋友要走了,這艘客船也即將被摧毀??伤€是不愿意下船,只是最后說了一句話:“陸地上的人喜歡尋根究底,虛度光陰,冬天時憂慮夏天的遲來,夏天時擔心冬天將至,所以到處追求一個遙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并不羨慕?!?/p>
我看了后,為他的頑固不化感到可惜,但也敬佩對音樂的這份執著。
海上鋼琴師的作文篇18
電影是我休閑時光不可缺少的伙伴,一部好的電影不僅可以陪伴你打發時間,更能給你以啟迪。曾經朋友給我推薦了《海上鋼琴師》這部電影,但因無暇一直未看,昨天晚上終于有空閑,坐下來好好欣賞了這部電影。
影片全部內容是在一艘弗吉尼亞號的海船上一一展開的,主人公是一個非常特別的角色,嬰兒的他被船上的鏟煤工在高等艙的餐廳里發現,被取了個長長的名字,因為當時是新世紀的第一天,所以“1900”就被鏟煤工順理成章地加在了他的名字里,于是人們就叫他1900。從此后,他留在弗吉尼亞號,一輩子都沒有離開過。不是他不愿意去追尋夢想,而是這艘輪船是他人生的起錨地,是他生命的載體,也是他的安全港,所以他一次又一次地舍棄所有登陸的機緣。
在他八歲時,船上的人們無意間聽到一段奇妙的音樂,那就是1900彈奏出來的。他的曲子從來沒有章法,就如他的內心世界一樣,根本不存在什么規則、標準之類的東西,但是他有驚人的音樂天賦,那是一種超忽常規的能量,以超強的觀察力去審視這個世界,用自己的內心去感悟人生百態,可惜的是他最終無法脫離自我圈定的人生枷鎖。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海上鋼琴師就是我們身邊那些生存在自我空間里的人們的縮影。他們熟識于一如既往的生活圈,熱衷于彈奏屬于自己的音樂,一旦環境有變,就會感到無所適從,與周遭的一切格格不入,他們需要時間、精力來重新適應,或者無法適應。他們在自我封閉中要么頹廢無功,要么創造奇跡,用自己的方式來排遣內心的孤寂落寞,展現心靈深處一直向往的世界。
試想,如果1900放棄所謂的堅持,那他的人生是否會是另外一番景象呢?當然,一個真正熱愛生命、熱愛生活的人,一定會選擇與命運抗爭,走向更廣闊的天地,而不是選擇逃避,放棄生命,走向絕望。
人生的旅途很短,短暫到有如那一段段跳躍的音符,轉瞬即逝,我們只有敞開心扉,包容一切,去努力適應一切,才能演繹出精彩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