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國家公祭日”主題班會教育活動
12月13日是國家公祭日,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銘記的一天,國行公祭,祀我國殤。悼血與火,浸染之地,祭抗戰死難之生命。下面是關于開展“國家公祭日”主題班會教育活動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開展“國家公祭日”主題班會教育活動(篇1)
1935年12月9日,北平的大學生們為了國家的尊嚴和民族的復興,勇敢地站了出來,發出了振聾發聵的吶喊。他們的行動,不僅點燃了民族救亡圖存的熊熊烈火,更在青年心中播下了愛國主義的種子。
2024年12月13日是第十一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87年后的今天,生活在湛藍碧空下的我們,應牢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愛和平、開創未來。
2024年12月,首都師范大學附屬育新學校中學部舉行“銘記國殤,筑夢華夏——129運動、1213國家死難者公祭日”系列主題紀念活動 。
活動一:主題升旗儀式
銘記先烈、告慰英靈
12月9日,首都師范大學附屬育新學校中學部舉行“銘記國殤,筑夢華夏——129運動、1213國家死難者公祭日紀念活動”主題升旗儀式 。
升旗儀式
“銘記國殤,筑夢華夏——129運動、1213國家死難者公祭日紀念活動”主題升旗儀式在雄壯的歌聲中拉開序幕,高一1班顧景丞主持了儀式。
默哀儀式
87年前,在這片古老而又年輕的土地上,發生了人類歷史上空前的浩劫與悲劇。數十萬無辜生命,在南京城下慘遭屠戮,那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黑暗的一頁,是每一個中國人心中永遠無法抹去的傷痕。
在警報聲中,全校師生為在南京大屠殺中的死難者默哀。
主題朗誦
高二1班惠思博、高二4班李語欣、高二6班徐祖晨、高一5班司浩男進行了朗誦《 銘記國殤,永志不忘》。
過往的辛酸歲月不容遺忘,前行的征途上步伐從未停歇。國家公祭,既是沉痛的哀思也是深刻的警醒,它告誡我們歷史的悲劇不容再度上演,它鞭策我們以史明智、開創輝煌,矢志不渝、勇往直前。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同學們更當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讓青春在持續奮斗中綻放出最為耀眼的光芒。
活動二:主題團日
銘記先烈、告慰英靈
12月10日,首都師范大學附屬育新學校團委開展了“銘記一二九,共筑民族魂”紀念一二·九運動主題團日活動,初三年級、高一年級、高二年級團員及入團積極分子130余人參加了活動,團委書記劉姍姍主持了活動。
本次團日活動邀請了延安兒女故事團的高米力老師,高老師的父親曾作為北大的學生參與了一二九運動。高老師用她父親的親身經歷詮釋了戰爭年代青年學生的愛國之情和為國家獨立、民族解放奮勇向前的無畏精神。高老師也用她作為革命后代,為祖國建設、民族富強從事核工業領域工作50年的經歷,向我們展現了紅色精神在他們這一代人身上的傳承。高老師還勉勵在座的青年學生,希望他們好好讀書,學好本領,成為祖國建設的棟梁之材。
活動最后,校黨委張林瀛書記對活動進行了總結。張書記勉勵青年學生銘記歷史,傳承紅色基因,堅定信念,練就過硬本領。同時感謝像高老師一樣始終關注和支持青年工作的老前輩,同學們也必將不負眾望,將紅色血脈傳承下去。
開展“國家公祭日”主題班會教育活動(篇2)
在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來臨之際,鄆城縣新華職業中等專業學校舉行了一場以“勿忘國恥”為主題的國旗下講話,全校師生共同緬懷那段苦難歷史,銘記國恥,振興中華。
12月13日清晨,隨著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全校師生肅立在國旗下,聆聽了學生代表楊柳的深情講話。楊柳同學以《勿忘國恥,立志成才》為題,帶領大家回顧了南京大屠殺的歷史,講述了那段血淚交織的歲月。她提到,80多年前的12月13日,南京城的大門被日軍的炮火轟開,滅絕人性的侵略者對手無寸鐵的中國平民進行了長達六周的大規模屠殺,遇難人數超過30萬。這場震驚中外的大屠殺,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永遠的傷痛,也將日本侵略者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
楊柳同學在講話中強調,國家公祭日不僅是對死難同胞靈魂的安撫,更是對那些犯罪者的警示,提醒我們每一個人要銘記歷史,不忘初心。落后就要挨打,這是南京大屠殺給我們的深刻教訓。我們要銘記歷史,不是為了延續仇恨,而是要以史為鑒,面向未來,共同珍愛和平、維護和平。
講話中,她還勉勵全校師生要勿忘國恥,立志成才。她提到,當前中國正處在一個偉大的時代,但我們也面臨著許多挑戰和困難。作為新時代的學生,我們要肩負起歷史賦予的使命,努力學習,增長本領,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講話的最后,全校師生共同默哀一分鐘,深切緬懷那些為民族解放做出貢獻和英勇犧牲的人們。隨后,學生們齊聲誦讀了《勿忘國恥》的誓詞,表達了對祖國的熱愛和對未來的信心。
結語
此次“勿忘國恥”主題國旗下講話,不僅加深了全校師生對南京大屠殺歷史的了解,更激發了大家的愛國熱情和奮斗精神。大家紛紛表示,將銘記歷史,不忘初心,努力學習,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鄆城縣新華職業中等專業學校一直以來都注重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歷史責任感,通過此次活動,進一步增強了學生們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新華學子們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開展“國家公祭日”主題班會教育活動(篇3)
12月9日,我校舉行第15周升旗儀式,由二7班高心緣主持。顧錦行、金宸萱擔任光榮升旗手。
2014年,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決定,將12月13日確定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今年的12月13日是新中國第11個國家公祭日。
在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即將到來之際,二5班的學生們通過一場以“銘記歷史,珍愛和平”為主題的班班秀活動,表達了對歷史的銘記和對和平的珍視。
活動伊始,學生們通過視頻資料回顧了南京大屠殺的歷史背景和國家公祭日的設立意義。
在活動中,學生們朗誦了《和平宣言》,以此祭奠南京大屠殺的遇難同胞。
通過歌曲、表演的形式表達了對和平的向往和對未來的承諾。
同時,通過手勢舞《如愿》的表演,學生們展現了對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對先烈的緬懷。
活動的最后,二五班的學生們呼吁所有人在12月13日聽到警報聲時,無論身在何處,都應停下腳步,為遇難同胞默哀。
“銘記歷史,珍愛和平”,二5班的班班秀活動在一片肅穆和希望中圓滿結束,學生們在活動中不僅學習了歷史,更在心中種下了和平的種子。
開展“國家公祭日”主題班會教育活動(篇4)
南京大屠殺,作為中國近代史上一段極為沉重且不可磨滅的歷史事件,始終是國家記憶與民族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其深遠影響跨越時空,警醒著每一代中華兒女。此次由小組組長林子群率隊,成員包括段曉彤、顧靈瓏、顧雨琪在內的探訪活動,是對歷史深刻反思與教育的一次重要實踐。在莊嚴肅穆的氛圍中,團隊一行正式步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開啟了一場心靈與歷史的深刻對話?;顒泳囊巹?,旨在通過實地參觀與深度交流,讓每一位參與者都能直接感受到那段苦難歲月的厚重與殘酷,從而增強民族認同感和歷史責任感。
活動開展
(1)前期準備
為了確保美麗中國行的社會實踐活動能夠順利進行,并達到預期的學習與交流目的,我們的團隊在正式出發前,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進行周密的準備工作。這一系列的準備工作不僅體現了我們對活動的重視,更是為了確保每位成員都能在活動中獲得豐富的知識與深刻的體驗。
(2)具體行程
2024年7月9日,團隊在紀念館專業工作人員的細致引導下,對南京大屠殺紀念館進行調研。團隊成員們駐足凝視,眼神中充滿了對歷史的敬畏與沉痛,這些珍貴的資料讓我們深切體會到了南京大屠殺的慘烈與殘酷,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
(3)調研內容
1、參觀內容
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內,陳列著一系列精心整理的文獻資料與歷史照片,它們構成了南京大屠殺這一歷史事件最為真實、客觀的記錄。這些資料不僅僅是對慘烈場景的再現,更是對戰爭所帶來的深重災難的深刻剖析。通過細致研讀這些資料,團隊成員能夠全面而直觀地了解南京大屠殺的全過程,進而在心靈深處刻下歷史的烙印,深刻理解其背后的沉重與悲壯。
此外,紀念館還特設了遺址與遺物展示區。在這里,團隊成員可以親眼目睹大屠殺現場的遺跡,感受那份穿越時空而來的沉重與壓抑。而那些遇難者的遺物,則如同一扇扇通往過去的窗口,讓團隊成員得以窺見遇難者生前的生活片段與他們在災難中的無助與掙扎。
2、團員調研
在深入探索南京大屠殺歷史與意義的過程中,團隊成員不僅沉浸在紀念館的靜態展覽中,更主動與紀念館的工作人員及形形色色的參觀者展開了深入的對話與交流。這些互動不僅為團隊揭開了更多關于南京大屠殺的隱秘歷史細節,也讓幸存者的痛苦經歷以更加生動、立體的方式展現在眾人面前。
調查結果
對于許多年輕的參觀者來說,這次參觀不僅是一次歷史的學習之旅,更是一次個人成長和價值觀重塑的過程。他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和價值觀,思考如何在未來的日子里成為一個有責任感、有擔當的人。他們明白了自己的行動和選擇不僅關系到個人的未來,也關系到社會的和諧與進步。因此,他們決心將這次參觀的感悟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去,為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
未來展望
南京侵華日軍遇難同胞紀念館,作為紀念二戰期間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的重要歷史場所,不僅在中國歷史教育中占據重要地位,也在國際上發揮著增進和平與理解的作用。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社會的發展,紀念館面臨著如何在新時代背景下繼續發揮其歷史教育功能,同時進一步推動國際社會對歷史的認識與反思的挑戰。本文展望了紀念館未來的發展方向,以期為實現和平與和解貢獻力量。
開展“國家公祭日”主題班會教育活動(篇5)
2024年7月7日上午,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的指引,教師教育學院“憶往昔崢嶸歲月稠”小隊來到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開展學習活動,在此緬懷先烈,感受歷史的沉重。
小隊成員首先參觀了南京大屠殺史展區。一幅幅黑白照片、一件件歷史文物,無聲地訴說著1937年的那段悲慘歷史,“300000”在此具象化,令人悲痛。小隊成員在展區內駐足沉思,緬懷無辜遇難的同胞。
接著,小隊成員來到“三個必勝”專題展區進行參觀學習。該展區以豐富的歷史資料和多媒體展示,講述了中國人民在抗日戰爭中的堅定信念與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小隊成員在此更深刻地認識了“三個必勝”的歷史背景及其內涵,堅定了愛國主義信念,增強了民族自豪感和歷史使命感。
最后,大家在紀念館的留言簿上寫下了自己的感受和誓言,表達了對歷史的緬懷和對未來的期許。
這次社會實踐活動,讓小隊成員們深刻認識到和平的可貴,更加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同時,也意識到了維護世界和平的責任。此外,小隊成員們也意識到了歷史的重要性,要銘記歷史,不忘過去,以史為鑒,開創未來。
開展“國家公祭日”主題班會教育活動(篇6)
一、活動目的:
1937年12月13日始,日軍在南京對我同胞實施長達六周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制造了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慘案,使南京這座歷史文化名城遭受了空前劫難。
為了銘記歷史,向全世界傳遞中國人民對于人權和文明的態度,表達中華民族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決心,2月,十二屆全國RD常委會第七次會議經表決通過,決定將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每年12月13日國家舉行公祭活動。
為貫徹落實中央精神,牢記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災難,增強師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更多的了解歷史,表明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爭、捍衛人類尊嚴、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激發大家維護世界和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的正能量,淳化中學積極開展國家公祭日相關活動。
二、活動主題:
牢記歷史!把握未來!
三、活動時間:
12月1日——12月30日
四、活動形式:
(一)了解南京大屠殺(12月1日——12月6日)
利用網絡和書籍收集"南京大屠殺"的材料,利用各種途徑向同學們講解"南京大屠殺"的歷史。
1、利用歷史課學習相關歷史(歷史老師)
2、出一期黑板報(班主任)
(二)、多途徑學科聯動,寄托哀思整合各學科資源,多管齊下,培養學生國家民族意識的認同感,寄托對死難者的哀思。
1、學唱一首愛國抗日歌曲。(音樂)
2、學習制作小白花。(美術)
3、學習寫"銘記歷史、遙寄深情"的寄語。(語文)
4、學習登陸國家公祭日網站,寫寄語、獻白花。(電腦)
5、開展"家校共點燭,攜手祭同胞"網上公祭活動(家庭)
(三)、舉行一次集會
1、進行莊嚴的升旗儀式(品德培育處)
2、演講《勿忘國恥,圓夢中華》
3、入團儀式
(四)、制作一幅展板緬懷跟帖留言
(五)敬獻一朵白花向死難者敬獻小白花
開展“國家公祭日”主題班會教育活動(篇7)
一、活動目的
1937年12月13日,震驚世界的南京大屠殺開始。為了牢記國恥,緬懷先烈,我國把每年的12月13日定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以國家公祭的形式來祭奠在慘案中死難的同胞和GM先烈,增強現代人對國家遭受戰
爭災難歷史的記憶。這是激發大家維護世界和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的正能量。紀念這個有著深遠意義的日子,旨在祭奠先烈、先人、先賢,引導青年學生在慎終追遠、緬懷先輩的情懷中認知傳統、尊重傳統、繼承傳統、弘揚傳統,增進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情感,為我們的美好未來營造文明和諧的社會環境。通過主題征文等活動形式,使廣大青年學生追思歷史,激發出青年學生的愛國熱情,并調動起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在追思歷史的過程中明白和平的來之不易與國家的潛在外患,并以此為動力,更好地投入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提升自己,促進共青團以及國家的建設。
二、活動主題
"緬懷先烈遺志·勿忘歷史·砥礪前行"
三、活動對象
高二年級全體學生
四、活動時間
12月6日——12月17日
五、活動內容及要求
1、以"緬懷先烈遺志·勿忘歷史·砥礪前行"為主題,在高二年級學生中開展征文活動。
六、獎項設置
主題征文設置一等獎2名,二等獎4名,三等獎6名,優秀獎若干,均頒發榮譽證書及獎品。
開展“國家公祭日”主題班會教育活動(篇8)
2024年12月13日是第十一個國家公祭日,為激勵學生勿忘國恥、振興中華,厚植愛國情懷,12月9日,在“國家公祭日”來臨之際,鳳凰小學師生開展“勿忘國恥,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共同緬懷遇難同胞。
首先,各班級開展了主題班會活動。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們通過觀看紀錄片、圖片展,了解南京大屠殺的真相。一張張慘烈的歷史照片,一段段真實的幸存者采訪,讓孩子們深受震撼,很多同學在班會上深情發言:“看到這些慘烈的畫面,我很難過,我們一定要記住這段歷史,不讓悲劇重演。”
隨后,在莊嚴的國旗下,二(4)中隊兩名少先隊員講述了國家公祭日的由來,大家的心情無比沉痛,講話中提到,歷史的傷痛不僅僅是數字的堆砌,更是一段段鮮活生命的消失。每一個數字的背后,都有一個家庭的破碎、一段生命的戛然而止。歷史的教訓是如此深刻,它告訴我們落后就要挨打,唯有國家強大,才能保護每一位國民的尊嚴和安全。
通過此次國家公祭日活動,鳳凰小學的師生們不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歷史,也更加堅定了珍愛和平、奮發圖強的信念。讓我們銘記歷史教訓,共同守護和平,為建設一個和諧美好的世界而努力。
開展“國家公祭日”主題班會教育活動(篇9)
一、教學目標:
通過開展本次活動,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在活動中了解中國人民過去的屈辱歷史, 讓學生懂得在向全世界傳遞中華民族對于人權和文明的態度, 向全世界表達我們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決心與責任。
二、活動準備:
1、讓同學們收集有關國家公祭日的新聞。
2、選定及訓練好班會主持。
3、請同學們收集公祭日知識,并預先準備朗讀自己找到的資料。
4、老師準備幾個有關屈辱歷史的知識,用來引發學生的興趣。
5、準備好有關公祭日的錄像
三、活動過程:
1、班主任宣布公祭日主題班會開始,并介紹本次班會的主題。
2、主持人介紹本次公祭日班會的形式及主要程序。
同學們,國家公祭日的設立,是緬懷過去,更是扶慰民心、順應民意的措施, 同時國家公祭日的設立, 也是中國與世界更好地在溝通,在向全世界傳遞中華民族 對于人權和文明的.態度,在向全世界表達我們熱愛和平、維護和平的決心與責任。就如歐洲一年一度紀念奧斯威辛集中營死難者一樣,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是中國的,也是全世界的。
3、暢談公祭日知識(每組派代表匯報所搜集關于公祭日資料) ? 第一組代表——公祭日是什么
第二組代表——公祭日的意義
第三組代表——公祭日對我們的影響
第四組代表——《永久和平賦》為和平
第五組代表—— 中國抗日戰爭事件
第六組代表—— 美國珍珠港事件
4、視頻:有關公祭日的錄像
四、課外延伸:
1、自行設計歷史手抄報。
2、查閱歷史文獻。
3、觀看影像資料。
4、板報設計。
5、國家公祭"加磚"行動。
6、寫一則"在12·13首個國家公祭日上的講話"發言稿。
7、進行南京大屠殺死難者的網上悼念活動。
8、開展"勿忘國恥·圓夢中華"主題活動。
開展“國家公祭日”主題班會教育活動(篇10)
一、指導思想
國家公祭日是國家為了紀念曾經發生過的重大民族災難而設立的國家祭日。我國把每年的12月13日定為國家公祭日,以國家公祭的形式來祭奠在災難中去世的同胞和GM先烈,增強人民群眾對國家遭受災難歷史的記憶。根據《全區國家公祭日悼念活動方案》的.文件要求,結合我校實際情況,德育處制定以下活動方案:
二、工作安排
(一)宣傳發動階段(12月3日——12月7日)
1.以國家公祭日宣傳為核心內容對學校宣傳欄內容進行更新,并利用電子屏、黑板報加強普法內容的宣傳。(德育處)
2.國旗下講話——"勿忘國恥圓夢中華"(12月10日周一)。(少總部)
(二)活動實施階段(12月10日——12月15日)
1.舉辦一次主題為"勿忘國恥圓夢中華"的主題班會,宣講國家公祭日的由來、意義,講述抗戰故事,激發廣大學生的愛國熱情,樹立報效祖國的遠大志向,勤奮學習,刻苦鉆研,奮發進取,努力成才;(12月15日周五)。(各班主任)
2.中高年級學生各出一張"勿忘國恥圓夢中華"小報(12月10日——15日)。(各班主任)
(三)總結階段(12月18日——12月21日)
1.搜集活動素材,做好活動總結。(德育處)
2.寫一篇報道或者做一個美篇推送。(德育處)
三、活動要求
(一)加強領導,認真組織,認真實施,注重結合。確保宣傳教育活動的順利開展。
(二)全體教師要把國家公祭日紀念活動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緊密結合起來,創新教育手段,讓參加紀念活動的人員真正從中得到教育、受到啟迪;與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大力宣揚烈士英雄事跡和優良傳統結合起來,讓正能量在全校廣泛傳播。
紀念南京大屠殺主題教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