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版五年級語文上冊練習4教案
科學的一體化教學案不僅是傳承集體備課成果的載體,更是師生情感交流的“催化劑”。下面我為大家整理了關于江蘇版五年級語文上冊練習4教案,供大家參考。
江蘇版五年級語文上冊練習4教案1:金蟬脫殼
一、教材解讀: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動物世界,妙趣橫生。如同這篇課文,它就給我們展現了金蟬脫殼的有趣過程及脫殼后奇妙的變化。這篇課文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寫的。先寫“我”發現了金蟬停在樹皮上的裂口處,不動了。接著寫金蟬脫殼的過程。最后寫脫殼后金蟬的翅膀、身上的顏色的變化。全文觀察順序清楚,結構嚴謹,描寫細膩,語言準確生動。學習這篇課文,我覺得可引導學生學習作者有順序、有主次、仔細觀察事物和準確描寫的方法,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細心觀察事物的良好習慣。
應該說課文中的金蟬脫殼的過程和脫殼后的變化內容都非常生動有趣,學生讀來應該很感興趣,所以,教學時可讓學生先自主閱讀,然后采用“讀一讀”、“想一想”、“勾一勾”、“議一議”的方法合作學習,弄清金蟬脫殼的過程及脫殼后的變化。另外,我覺得本課的教學重點應放在理解課文內容,弄清金蟬脫殼的過程及脫殼后的變化上。
二、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四、五自然段。
2.學會本課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1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感受金蟬脫殼的神奇,從而激發學生樂于觀察周圍的事物的興趣。
三、教學重難點:
感受金蟬脫殼的神奇。激發學生樂于觀察周圍的事物的興趣。
四、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課件。
五、總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
二、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金蟬脫殼的起因。
三、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板書課題:金蟬脫殼。齊讀課題。
2.設問:聽說過“金蟬脫殼”這個成語嗎?說說你的理解。
3.講故事:三十六計“金蟬脫殼”。
(二)初讀課文
1.聽課文錄音,思考:課文中“金蟬脫殼”主要講什么?
2.生自讀課文,畫出生字詞,讀準字音。
①出示生字詞。②指名逐自然段朗讀。
3.默讀課文。
第一部分(1-2)寫叔叔的話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決心揭開金蟬脫殼的秘密。
第二部分(3-6)寫金蟬脫殼的過程奇特動人。
第三部分(7)寫蟬兒趴在樹上,準備新的歌唱生涯。
(三)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1.指名讀第1-2自然段。
2.出示:“這是多么神奇的事啊!”
——齊讀。
3.哪件事“神奇有趣”?
4.出示:“夜幕降臨,蟬蟲就從土里鉆出來,偷偷地爬到樹桿上,脫掉它身上的舊衣,換上華麗的新裝。”
①指名朗讀。
②說說你的理解。
5.齊讀第1-2自然段。
(四)布置作業。
1.抄寫本課生字新詞。
2.搜集蟬的資料。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教學內容:
精讀課文。
二、教學要求: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金蟬脫殼的神奇,并以此激發學生樂于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金蟬脫殼》。今天我們接著來學習。
2.交流蟬的資料。
(二)學習第二部分
1.默讀第3-6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來寫的?
脫殼前(3)→脫殼中(4)→脫殼后(5)
2.出示:“在金蟬脫殼的過程中,你認為哪種情景最神奇動人”?先將有關的語句圈畫出來讀一讀,再與同學們交流一下閱讀感受。
小組學習。
3.全班交流。
⑴“突然,我發現了一只肥肥的、通身發著金_亮光的蟬蟲……停在那里不動了。”
這是金蟬脫殼前的樣子與第一段中“夜幕降臨,蟬蟲就從土里鉆出來,偷偷地爬到樹桿上”相比較。
⑵按背→頭→腳→尾的順序,邊讀邊想象金蟬脫殼的過程,說說閱讀的感受。
抓住關鍵詞語“抽搐”、“裂開”、“極淡的綠色”、“深綠色”、“慢慢地活動”、“抖動”、“伸著”、“仰”、“撲”、“抓”、“抽”等來體會。
⑶金蟬脫殼后又有哪些變化?最讓你驚奇的是什么?
(翅膀“只有一點點”—“很快蓋住身子”,顏色“每顫動一次”,就“由淺而深地變化一次”。)指導朗讀,讀出自己的感受。
(三)學習第三部分
1.默讀這一部分,想想“我再一次仔細地看著蟬兒”,看到了什么?
2.指導朗讀。
3.總結全文:
(1)★說話訓練:(你看,作者對蟬的觀察是多么的細致入微呀。你能用自己的話語將蟬脫殼的過程說給同學聽聽嗎?)
(2)學習本文,對于我們寫作有什么啟發?
(四)布置作業
小練筆:觀察一種小動物,并寫下來。
板書設計:
7.金蟬脫殼
脫殼前
脫殼中
脫殼后
江蘇版五年級語文上冊練習4教案2:自相矛盾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朗讀并背誦課文。
2、引導學生理解寓言內容,能聯系實際理解寓言的比喻意思。
3、幫助學生理解文中個別字的意思并指導書寫。
教學重點:
理解寓言內容。
教學難點:
聯系實際理解寓言的比喻意思。
教學方法:
學導和諧發展教學模式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同學們,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生活著一個才華橫溢的哲學家,他主張“依法治國”,是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就是韓非子。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寓言《自相矛盾》。
2、教師模擬文中情境,自夸手中的筆鋒利無比,什么紙都能刺穿;手中的紙非常堅固,什么筆都刺不穿。看學生反映,導入新課。
二、 引導探學:
1、學生自讀課文,并及時處理文中生字詞。
2、指名學生朗讀課文,并及時正音。
3、教師指導古文的讀法(速度慢,節奏緩)并范讀。
4、學生結合課_釋解釋文中重點字詞。
5、全班交流對文中其他詞句的理解。
譽:稱贊。 吾:我。 子:你。 莫:沒有什么。
陷:刺穿。 或:有人。 曰:說。
6、教師引導學生翻譯全文。
7、設問:楚國人聽了別人問他的話,為什么“
——因為他的話前后抵觸,不能自圓其說。
8、設問:你怎么理解“自相矛盾”這個成語?
三、 開導活學:
1、有感情朗讀全文。
2、背誦課文(教師指導背誦方法)。
3、小組表演這則寓言。
4、設問:
學習了這則寓言,你受到什么啟示?
江蘇版五年級語文上冊練習4教案3
一、 教材分析
本次練習7道題。第1、2題是字詞訓練,目的在于訓練學生在書寫時做到字寫得正確、端正,間架結構勻稱;能夠在括號里填上表示“怎么樣”的形容詞,正確搭配詞語。第3-5題是句的訓練,目的在于訓練學生正確地運用六種常用的標點符號;通過比較句子,了解像聲詞的作用,以便恰當運用把握依據,作出結論,仿照例句寫句子。第6、7題是閱讀訓練,目的是訓練學生理解句子之間的聯系,能按順序把錯亂的幾句話連成一段邊貫的話;讀懂短文,知道短文寫了什么事,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二、 教學目標
1能正確、端正地寫筆畫較多的字,能寫出恰當的詞語跟指定的詞語搭配。
2能正確運用頓號、逗號、句號、冒號、引號和問號。
3了解像聲詞的作用,能仿照例句改寫句子。
4能把排列錯亂的幾句話,按順序連成一段連成一段連貫的話。
5理解短文中的兩個句子包含的意思。
三、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兩個句子包含的意思
教學難點:照樣子寫句子進行推理判斷的邏輯訓練。
四、 教學準備
詞語卡片、小黑板。
五、 教學時間:2課時
第1課時
(一) 教學目標
指導并完成第1-4題,
(二) 教學過程
1指導練習第1題。
(1) 讀題,明確什么叫寫得正確、端正、勻稱。
(2) 認讀要寫的字,教師示范。
(3) 學生書寫,反饋評價。
2指導練習第2題。
(1) 讀題,明確“春雨”“白雪”表示句子中的“什么”,要填寫的是這些東西“怎么樣”。
(2) 口頭練習。
(3) 完成作業、反饋。
(甘甜)的春雨 (猛烈)的暴雨
(綿綿)的秋雨 (晶瑩)的白雪
(暴烈)的狂風 (隆隆)的雷聲
3指導練習第3題。
(1) 復習頓號、逗號、句號、引號、問號的用處。
(2) 獨立完成作業。
4指導練習第4題。
(1) 比較每組兩個句子有什么不同。
(2) 分組讀用了像聲詞的句子和沒用像聲詞的句子,體會運用像聲詞后句子的生動語感。
第2課時
(一) 教學目標
指導并完成第5-7題。
(二) 教學過程
1指導練習第5題。
(1) 讀題,明確題意。
(2) 按要求完成作業。
(3) 把饋糾正。答案:
① 燕了冬天要遷徙到南方去。
② 張紅可以參加夏令營。
2指導練習第6題。
(1) 讀句子,弄清句子間的關系。
(2) 完成作業,反饋糾正。
答案:③②④①
3指導練習第7題。
(1) 讀短文,思考:什么人,什么時間做了什么事?
作者什么比小溪流?
(2) 再讀短文,完成作業。
出示答案:①短文寫清晨老爺爺在小街上疏通由于兩個小伙子吵架而造成交通阻塞的事。
③ 人群和車輛都停下來,造成了交通的阻塞。
街上又上來又往,暢通地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