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三下語文教案
一般課的類型由其教學方法來命名。課的結構是由課的類型來決定的,不同類型的課有不同的結構,那么其相應的教案類型也不同。下面我為大家整理了關于蘇教版三下語文教案,供大家參考。
蘇教版三下語文教案1
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2.了解關于長城和運河的史實,理解她們的特點,激發學生愛祖國,愛人民的熱情.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詩歌.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激趣
1.在我們中國,有兩大建筑工程,一個像巨龍,一個像綢帶.她們蔚為壯觀,
2.堪稱人間奇跡.你們知道她們的名字嗎?(師板書題目:長城和運河
3.生齊讀課題)
4.你們了解長城和運河嗎?(運用課件)
二.初讀指導
1.自學課文.
(1)各自輕讀課文,畫出不理解,不認識的字詞,說說課文是以什么為主線
(2)引出主要內容的.
(2)會讀會寫田字格中的生字.
(3)運用解詞六法,并聯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連綿起伏曲折蜿蜒譜寫不朽創造奇跡天堂
2.教師檢查糾正學生不良的學習習慣,幫助后進生自學.
3.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詞語:
駕駛連綿起伏曲折蜿蜒嘉峪關譜寫
不朽創造奇跡天堂杭州綢帶
(2)指名逐個讀這些詞語.
(3)指名解釋詞語.
連綿起伏:這里指長城像巨龍一樣連接不斷,一起一伏.
曲折蜿蜒:這里比喻長城像巨龍一樣彎彎曲曲地爬行,生動的說明了長城彎彎曲曲,漫長延伸的樣兒.
譜寫:本文引申為編寫贊美的詩歌.
不朽:永不磨滅.本文指詩歌傳誦千古.
創造:本文指從無到有,艱苦而努力地建成.
奇跡:奇異的景象.
天堂:這里指美麗的杭州.
(4)齊讀出示的生詞.
(5)指導書寫生字.
三.理清脈絡
1默讀課文,看看詩歌的兩部分都圍繞奇跡講了哪三個方面?
2學生自學后討論.
四.精讀課文第一部分
1.導讀.作者為何要通過自己的駕駛著飛機航行引起奇景呢?
2.講讀.
3比較:
一個奇異的景象出現在我的眼前.
我看見了一個奇異的景象.
4穿行能否改成爬行?(運用動畫)景象的奇異表現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6你覺得長城怎樣?東起山海關,西起嘉峪關,萬里長城譜寫了不朽的詩篇.不朽有哪兩方面的意思?明明是人有感而發譜寫了一篇又一篇詩歌,這里為何要說是萬里長城譜寫的?這是一種什么修辭手法?這樣寫有什么好
10創造分別跟前面的哪一個短語,跟后面的哪一個詞相照應?
11祖先該怎么理解?比較:
是誰創造了這人間奇跡?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
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創造了這人間奇跡.
12最后兩行在第一部分中起什么作用?(突出中心)
13.指導朗讀.
(1-4行)寫奇跡的出現和特點的句子怎么讀?(驚喜地)
(5,6行)寫對奇跡抒情的句子怎樣讀?(贊美地)
(7,8行)寫奇跡的創造者的句子又該怎樣讀?(敬佩并自豪地)
14將第一部分三方面內容分組讀.生評議.
15指名讀,生評議.
16齊讀.
五.布置課堂作業
1.用鋼筆描紅.
注意坐姿四訣和握筆姿勢.
2.觀察文中長城的插圖,用下面的詞語寫一段話.
巨龍連綿起伏奇跡曲折蜿蜒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聽寫生字詞.
2.指名有感情地朗讀第一部分.
3.哪個詞表達了作者對長城的贊嘆?(不朽)
二.精讀第二部分
1.導讀.
聽錄音并跟著默讀第二部分,然后畫出作者感嘆的句子.
(京杭大運河譜寫了動人的詩篇)
2.講讀.
(1)觀察書中插圖,填空并回答問題.
像綢帶飄落在大地,銀光閃閃,伸向天邊.這句話是把比成它們之間存在之處,你能說說嗎?(相似之處在于:扁,柔,有光澤等)
(2)比較:
像綢帶飄落在大地.
像綢帶飄落到大地.
像綢帶飄向大地.
(3)你從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運河譜寫了動人的詩篇這
(4)句話讀懂了什么?
前半句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在結構上起什么作用?(過渡)
動人一詞可否換成不朽?
3.指導朗讀.
4這部分結構完全同于第一部分,同學們自己先讀一讀,聯系奇跡的歷史和特點,想一想:朗讀時的語氣是否也和朗讀第一部分的語氣一致?
6同學們不妨自己試著讀一讀.
7指名說說兩大部分讀法的區別.
8同座可分兩大部分互讀,互相糾正讀得不妥的地方.
9指名讀,其他同學閉眼體會,聽后糾正.
10師讀兩部分相同的前兩句,男生讀兩部分關于描寫特點的兩句,女生讀兩部分關于抒情的兩句,齊讀歌頌古代勞動人民的兩句.
三.總結全文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讀懂了什么?我們祖國的美僅僅在于兩大奇跡嗎?
2.文章僅贊美了祖國嗎?
3.師總結.
四.布置作業
1.課堂作業.
完成課后習題第三題.
2.課后作業.
蘇教版三下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1、默讀課文,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流連忘返”、“飄飄欲仙”、“瞬息萬變”等詞語的意思。會用“流連忘返”、“秀麗”造句。
3、繼續學習總分段式,學習第2、3自然段的寫法。
4、閱讀感悟,抓住語言文字,感受廬山云霧的奇幻美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欣賞課文優美的文字,體會2、3自然段是怎樣運用語言文字寫出廬山云霧的美的。
教學準備:投影、錄音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學會生字詞語,指導學生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初步感受廬山云霧的奇麗。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出示照片:同學們,喜歡旅游嗎?說到旅游,你們不能不去一個地方:廬山。自古以來,就有“泰山雄,華山險,廬山秀,黃山奇”的說法,廬山在我國江西九江市南,峰奇山秀,四季風景如畫。有同學去過或者在電視雜志上看過有關廬山的介紹了嗎?那就簡單講講廬山最有名的景點或者景致。
結合談話看照片(例如廬山瀑布、五老峰)
2、其實,廬山最神奇的景致要算云霧了,今天我們就讓我們在文字創造的美妙意境中去游一游。
板書:廬山的云霧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語,指導正確朗讀課文。
1、自學課文,要求:
A、讀準生字音,將課文讀正確。
B、用“------?”劃出文中的新詞,查詞典或者聯系上下文理解這些詞語。
2、檢查自學情況:
A、指名讀生字卡片、詞語卡片,及時正音。
增添(zeng
tian)姿態(zi
tai)遮擋(zhe
dang)
B、指名分小節朗讀課文,隨機糾正字音,結合理解詞語。
第一節:
這小節有好幾個成語,你通過自學,懂得了哪個成語的意思?
變幻無常:變化沒有一定的規律,形容云霧變化多、姿態萬千。
飄飄欲仙:看到美麗的云霧內心很舒服,象成仙一般。
騰云駕霧:原來指仙人能借助云霧飛行,這里指看到美麗的云霧,心里很舒暢。
第二節:
絨帽(rong)纏繞(chan
rao)
系ji系鞋帶
xi關系
這小節中,你有不理解的詞語嗎?請同學來幫幫忙。
彌漫:(霧氣)布滿、充滿。
纏繞:環繞。
千姿百態:姿態萬千,各種各樣。
第三小節:
這小節也有好幾個成語,你理解了嗎?讓同學也來享受你學習的成果。
瞬息萬變:形容變化極快。
一瀉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
四蹄生風:形容馬跑得非常迅速。
第四小節:
云遮霧照的廬山,真令人流連忘返。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句話的意思嗎?理解“云遮霧罩”、“流連忘返”。
三、同桌互讀,把課文讀流利。
默讀,理清文章脈絡。
幾遍讀下來,廬山云霧給你留下什么樣的印象?
課文用四個小節來介紹廬山的云霧,每小結分別寫了什么?
1、總學了廬山云霧的多和美。
2、廬山云霧千姿百態。
3、廬山云霧瞬息萬變。
4、人們對廬山的云霧流連忘返。
四、作業:
1、抄寫詞語三遍。
2、摘抄文中的成語,并解釋。
3、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精讀課文,通過朗讀、想象情景、抓重點詞語等學習方法體味廬山云霧的奇麗,走進廬山云霧奇妙的意境。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廬山的云霧》,廬山的云霧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想細細品味廬山云霧奇麗的美嗎?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讀課文。
二、精讀課文第一節:
1、指名讀課文第一小節,說說:
你讀懂了什么?
2、廬山有高山,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有云霧,景色十分秀麗,那么在這眾多美妙的景色中,作者最喜歡的是云霧,你特別從哪個詞語讀出來的?(尤其)(神秘美)
3、確實,廬山的云霧神奇美麗,你看,引讀(在山上游覽——,漫步山道,——————)此時,你會感覺自己就象————?
4、那么奇麗的云霧想想細細去欣賞?
三、精讀第二小節:
1、自由讀第二小節,想一想:這小節是圍繞哪句話寫的,用“————”畫出來。
2、廬山的云霧千姿百態,你從哪些句子具體讀出來的?我們來交流一下好嗎?
山頭的云霧(象白色絨帽)
半山的云霧(象一條條玉帶)
山谷的云霧(象茫茫的大海)
遮擋山峰的云霧(象巨大的天幕)
3、你覺得這千姿百態的云霧怎么樣?(美奇麗神奇美不勝收……)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千姿百態的云霧寫得如此形象美麗的呢?(比喻)
說說你最喜歡的一小句好在哪里。
4、你能不能仿照作者的方法也來用美妙的文字形容一下各種姿態的云霧?
5、你喜歡這千姿百態的云霧嗎?讓我們讀出對它們的喜愛之情。
6、總結學習這一小節的方法:讀——劃——品——讀
四、精讀課文第三小節:
1、運用剛才第二小節的學習方法自學第三小節。
2、指名說這一小節的中心句。理解“瞬息萬變”。
3、廬山的云霧瞬息萬變,是怎樣的情景呢?你怎么讀吃來的?
眼前的——剛剛還是——轉眼間
明明是——還沒等你——又變成
改用“一會兒……一會兒……一會兒”說這句話,比比哪句好,體會云變化之迅捷之多。
這“一縷輕煙”“九天銀河”“白馬”“冰山”是真的嗎?對,是作者看到云的想象,你能象作者一樣展開豐富的想象,仿照他的寫法也來寫寫云霧的瞬息萬變嗎?
4、這么奇異的景致,我們應該讀出自己的驚嘆。(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一小節。)
五、到這里,老師忍不住要和作者一樣感嘆:云遮霧罩的廬山,真令人流連忘返!你想說什么?
六、作業:
1、練習冊。
2、朗讀背誦課文。
3、仿照文中二、三小節的結構寫法,寫一處景物。
板書設計
山頭絨帽
千態姿態
半山象玉帶
廬山的云霧
山谷大海
奇麗
瞬息萬變
眼前……剛剛……
轉眼間……
還沒等你完全看清楚……又變成……
蘇教版三下語文教案3
一、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生字新詞,能聯系上下文理解“挨挨擠擠”、“飽脹”、“翩翩起舞”等詞的意思。
3、通過對課文語言文字的反復朗讀感悟,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培養愛美的情趣。
二、教學準備:
1、圖畫:池塘、荷葉、荷花等。
2、多媒體課件。
三、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課前:
1、(示圖:荷花)上課前,老師先請大家看幾幅美麗的圖片。用一兩個詞來形容你所看見的荷花。
2、關于荷花,古人曾有許多贊美她的優美詩句。你們的小腦袋里裝幾句了嗎?把你所知道的和大家分享一下。
3、看來,大家知道的還不少呢!是啊,多么動人的詩句呀!不禁勾起了我們對荷花的回憶。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荷花,美美地把課題讀一讀。(齊讀課題)
一、欣賞,感受荷花美:
1、老師已經忍不住現在就去欣賞她的美了。你們想去嗎?好,跟著老師去荷花池邊欣賞一下吧!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2、(播放視頻荷花,配樂)
3、同學們,你們現在就站在荷花池邊了。你看見了什么?(用語言創設讓學生身臨其境的氛圍,這是情境教學中極常用的方法,值得掌握。)
4、說得真好。那就邊看這么美的畫面,邊讀讀課文的第2、3小節,把這兩節美美地讀上幾遍,看看荷花到底美在哪?
二、品讀,體會荷花美:
第二段
1、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
(1)
指名讀。這句話美在哪?你覺得哪個字用得特別好?(冒)(教學中能緊抓關鍵詞句,啟發學生賞讀、感悟,培養學生敏銳的語感。)
(2)想想:怎樣的長才能叫“冒”?
(3)如果不用“冒”字,這里可以換成哪些字?(長、鉆、伸……)
(4)那請大家想一想:和“冒”字相比,哪個好?為什么?
(5)好,誰來讀好這句話?讀出荷花的活力來。
2、有的………有的……有的……
(1)(課件出示荷花的三種不同形態)你喜歡的是哪種姿態的荷花?把它的美讀出來。
a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
你能不能把這句句子說說具體,讓大家感覺到才展開兩三片花瓣的也是那么美?(交流)
再指名讀句。
b有的花瓣兒全都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
示圖:看,白色的荷花中,露出這么一個嫩黃的小蓮蓬,就象張著笑臉歡迎著我們呢!美吧?來,誰能把展開的荷花讀得美美的?指名讀。
C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
示圖:看,這就是荷花的花骨朵兒。用一個成語來說,這就是——含苞欲放。
真美呀,連還沒開放的花骨朵,也是這么的別有韻味。你能讀好這含苞欲放的荷花嗎?指名讀。齊讀。
(2)多美的白荷花呀!千姿百態,生機勃勃,讓我們一起有滋有味、滿懷激情地贊美這美麗迷人的荷花吧!齊讀“白荷花——”
(不說“讀”,而說贊美,這是有教學智慧的。)
3、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
(1)這兩段除了寫荷花美,還寫了什么呀?指名讀句。
(2)說:你感受到了什么?(多)
(3)看,這么多荷葉,是一種怎樣的情景啊!這真是——一片()一片?
指名交流。小結:是啊,這么多荷葉,一片挨著一片,一片擠著一片,一片連著一片,一片靠著一片,一片追著一片,一片疊著一片,真多啊,這就叫——挨挨擠擠!
(這一處又體現了扎扎實實的語感訓練,抓住了語文教學的本質。)
(4)示詞:誰來讀好這個詞?指名讀,齊讀。來讀好這句話。指名讀。
(5)讀了這句話,除了知道荷葉多,還讀出了什么?(美)
(6)是啊,這就象楊萬里詩句中所說的那樣:接天蓮葉無窮碧。碧綠的荷葉一張緊挨著一張,鋪滿了整個池塘。
來,一起讀出荷葉的多與美。齊讀。
4、咦,不對呀,不是描寫荷花的嗎,寫荷葉干嘛呢?不寫行不行?(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幫助學生了解寫作方法,提高閱讀能力和審美能力。)
生交流。師出示課件(光有荷花,沒有荷葉):看看,感覺怎么樣?
對,有句話說得好,紅花還需綠葉襯。碧綠的荷葉把荷花襯托得更美了,再加上嫩黃的蓮蓬,多美的色彩啊!
5、來,我們一起把這白花、綠葉的美景讀出來,讓大家欣賞欣賞。齊讀第二段。
第三段
1、這些荷花的姿勢真是太美了!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其實,荷花的姿態還不止這些呢!你喜歡哪一種?把它的美說出來。你能說說他們是一種怎樣的姿態?或者想象一下他們仿佛在做什么?(生發揮想象,交流)(導語富有啟發性,激起學生大膽想象的欲望;非常注重學生說話能力的培養,不把語文教成啞巴國文。)
2、同學們的想象可真豐富!是啊,看看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我們的眼睛都快來不及看了啊!真是目不暇接。
3、面對這滿池的美景,老師突然有個想法:(示句)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明明是作者的想法,須老師卻故意說成是老師的想法,這是為什么呀?是老師深入研究教材后的教學苦心啊,我猜想:一是要啟發學生學會邊讀邊想,二是讓這句難懂的句子引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三是有利于教學環節的銜接,而又不破壞或者說不走出課始創設的教學情境。)呀,這位畫家是誰呢?有這么大的本事,把眼前的荷花看做一幅畫。你們覺得呢?(大
自然)
4、的確,不用紙,不用筆,就給我們描繪出這么美麗的畫卷,就帶給我們如此美的享受,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畫家!讓我們好好地把這一段來讀一讀,夸夸我們這位了不起的畫家。齊讀。
第四段
1、現在,請大家久久地、凝神地、深情地來看荷花。在荷花池邊欣賞了這么長時間的荷花,你此時的感受是什么?(教師能注意保持情境的完整性和連貫性。)
2、(想成為一朵荷花)你想成為一朵怎樣的荷花?
3、說話:我仿佛變成了一朵()的荷花。
4、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可以,演一演也可以。
微風中翩翩起舞的荷花在哪里?指名讀。想來演一演嗎?(指名演)真漂亮,荷花你在微風中翩翩起舞,心情怎么樣?(很快樂)(須老師的每一段課文的教學法都各不相同,體現了教學的藝術性,且比較符合三年級學生的年齡和學習特點,體現了科學性。)
老師看到了,這一池的荷花都很美。風過了,靜靜地站在那兒的荷花也很美。
誰是靜靜地站在那兒的荷花?(指名)你站在那里,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指名讀。
(1)荷花,我問你:蜻蜓告訴你清早飛行有什么快樂?
(2)荷花,我很好奇:小魚告訴你昨夜做的是什么好夢呀?
(3)荷花,除了蜻蜓和小魚,還有哪些小動物會來和你說悄悄話?他們和你說了些什么呢?
(4)是啊,作為池塘里的一朵荷花,可真幸福啊!心情怎么樣?(齊讀)
(5)我們今天可是來看荷花的,怎么會自己變成了一朵荷花呢?(生交流)
三、鞏固,深化荷花美:
1、荷花這么美,我們把它牢牢地記在腦海里好不好?自由選擇描寫荷花的一段話,記一記。
2、指名交流。
四、延伸,抒發荷花美:
1、畫一幅荷花圖,寫一首贊美荷花的小詩。
2、辦一期有關荷花的小報(可小隊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