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語文輔導教案
詳案是針對簡案而言的,主要是指在教學備課方面。簡案實際上是一種教學大綱,就是在備課的時候只寫出上課的流程,即羅列出上課的重點,以及大概思路,無需詳細過程。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五年級語文輔導教案,供大家參考。
五年級語文輔導教案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理清文章脈絡。
2.通過讀描寫人物語言的語句,體會說話人的情感,感受愛的不同表達方式
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理清文章脈絡。
教學難點
通過讀描寫人物語言的語句,體會說話人的情感,感受愛的不同表達方式
教學設計
一、激趣導入
父母對我們的愛會呈現出不同的方式。媽媽對我們的愛如春風,那么溫柔,那么溫暖;爸爸對我們的愛是秋風,能掃去我們的浮躁。爸爸媽媽用他們自己的方式愛著我們。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去看看父母是怎樣用愛引導孩子不斷成長的吧!
板書:“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
二、自主學習,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自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生字,梳理課文內容。
2.標出自然段的段落序號,把不理解的句子畫出來和同學交流。
3.用自己的話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4.理清脈絡層次。
生總結,匯報
生認清字形,并能一字組多詞,規范書寫,理解詞語。
板書:主要內容:
作者七八歲的時候,寫了一首小詩,父親和母親對他的作品有截然不同的評價,這兩種評價對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最后他從兩種評價中感悟到父母的愛。
板書:脈絡層次。
第一部分(1-14):寫“我”創作的小詩得到了母親“精彩極了”的表揚和父親“糟糕透了”的批評。
第二部分(15):寫幾年之后,“我”意識到了父親的評價是對的,并繼續堅持寫作。
第三部分(16-17):寫“我”成年后在事業上所取得的成功,歸功于父愛和母愛的共同力量。
三、精品細讀,感悟表達。
1.品讀巴迪情感變化。
(1)在這三個不同的年齡階段,巴迪對父母兩種截然不同評價的認識一樣嗎?速讀1-14自然段,用橫線標出表示巴迪心情的詞語。
得意洋洋 迫不及待 立刻 自豪 滿懷信心 緊張極了 濕潤 沉重 失聲痛哭
板書:童年寫詩,母親表揚,父親批評
表揚與批評共存
(2)通過這些詞語,我們可以讀懂此時巴迪的心情,你能用一個詞來概括巴迪對兩種不同的聲音的認識嗎?
矛盾 不解 困惑 不知所措
2.感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1)父母不同的態度,不同的聲音,讓幼小的巴迪迷惑不解。快速瀏覽1-14自然段,看看巴迪的爸爸媽媽是怎么說的。用直線和波浪線畫出來。
(2)找出文中對爸爸媽媽的動作描寫,和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體會。
3.關注文章細節描寫。
巴迪面對母親雨點兒般的贊揚和熱烈的擁抱,他多么渴望也能得到父親的贊揚,我們來看細節描寫----
整個下午……父親的位置上。
七點,七點一刻……我實在等不及了。
你讀懂了什么?又有什么感受?
4.體會巴迪正確認識父母的評價的情感升華。
(1)默讀第15自然段,思考:幾年后巴迪理解父母的評價了嗎?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2)理解“不得不承認”。
板書:長大感悟 母親鼓勵,父親嚴格
慈母與嚴父同在
(3)自由朗讀第16、17自然段,思考:巴迪成年后,又是如何看待父母的愛的?畫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可以在句子旁邊簡單批注自己的感受。
(4)體驗交流
①作者為什么越來越體會到兒時是“多么幸運”?引導學生抓住“越來越”,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巴迪對爸爸媽媽的評價由不理解到理解,再到感激的過程。
②聯系生活實際,理解“我謹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喪失信心而一蹶不振。”
③作者為什么說“精彩極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這兩個極端的斷言有一個共同的出發點——那就是愛?(對母親的贊揚和父親的批評都有了正確的認識,感謝父母對自己的關愛和提醒。)
板書:成年體會,精彩極了是創作的源泉,糟糕透了,是警告的力量,這兩種愛缺一不可
評價相反,但是目的相同。
四、拓展延伸:聯系自己的生活,體會不同的教育方式
師:確實如此,生活中的每一個人都需要不同的愛,我想同學們一定有被父母、師長鼓勵、贊揚、批評、訓斥,甚至責罵的事,你能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講一講你喜歡母親這種鼓勵的方式,還是父親的這種嚴格要求的方式?(指名說)
五、總結全文:同學們,讀了這篇課文,你懂得了什么?
(學了課文,我認識了嚴父與慈母的愛,正是他們的愛讓巴迪成為了大作家。因此,在生活中,我們要正確地看待不同的愛。)
師:有一首詩,正說明了這一點:敵視伴隨著孩子,他學會爭斗;嘲弄伴隨著孩子,他羞愧靦腆;
鼓勵伴隨著孩子,他信心倍增;贊美伴隨著孩子,他鑒賞有方;
認可伴隨著孩子,他愛心常存;分享伴隨著孩子,他慷慨大方;
誠實與公正伴隨著孩子,他領悟出真理與正義。
六、作業:小練筆
同學們,學了課文,我們知道了巴迪后來的成功,與他童年時所受的教育分不開。在座的同學們,你們是否也有過類似的感受?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學習本文的寫法,寫一寫自己曾經歷過的愛的故事,以及你從中汲取了怎樣的力量。
板書設計: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
童年寫詩:母親表揚,父親批評,表揚批評共存
長大感悟:母親鼓勵,父親嚴格,慈母嚴父同在
成年體會,精彩極了是創作的源泉,糟糕透了,是警告的力量,這兩種愛缺一不可
五年級語文輔導教案2
教學目標
1.認識“繭、棧”等14個生字,會寫“蠶、考”等14個生字,會寫“漁船、報考”等19個詞語。
2.默讀課文,能說出“我”夢中出現的難忘的場景。
3.理解課文題目和句子的含義,體會深切的父愛。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通過抓重點詞句,研讀“我”夢中的種種場景,領悟以小見大的寫法,學習通過小事來反映人物情感。
2.通過理解“父愛之舟”的含義,體會文中表達的深厚的父子之情。培養學生知恩、感恩的情感,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名畫導入,激發興趣
1.課件播放吳冠中的繪畫作品,學生欣賞。
2.你發現這些作品有什么共同點?(都有小船、水道、房子……)
請你給這組畫取個合適的名字。(江南水鄉)
3.介紹作者吳冠中。
中國現代畫家、美術教育家。1919年生于江蘇省宜興縣一個鄉村教師家庭。油畫代表作有《長江三峽》、《北國風光》、《黃山松》等。
4.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他的散文《父愛之舟》,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
【設計意圖:欣賞作者的繪畫作品既讓學生放松了心情,又知道了作者是畫家,再引導學生結合畫的內容命名,進行語言訓練,同時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二、交流預學,檢查字詞
1.借助預學單,小組分享重點字詞。
2.指導書寫:考、疼、席、暑四個生字。
3.出示詞語,學生認讀。
漁船 報考 教訓 心疼 席子 廟會 彩排 糖果 抽象
啟迪 畢業 寄宿 師范 路費 輪換 領略 意境 磨滅
4.出示句子,朗讀體會。
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與在家里撒嬌的哭、發脾氣的哭、打架的哭都不大一樣,是人生道路中品嘗到的新滋味了。
我什么時候能夠用自己手中的筆,把那只載著父愛的小船畫出來就好了!
……醒來,枕邊一片濕。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和預習方法。】
三、初讀課文,理清場景
1.出示自學提示: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在我的夢中出現了哪些難忘的畫面?試著給它們起個小標題。
2.學生自由發言,教師適時引導。
賣繭子;住客棧;送“我”考學;看廟會;背“我”上學;鋪床被;在船里食宿;縫補棉被。
3.這一個個畫面,有時間、有地點、有人物、有活動,這就是——場景。總結概括場景的方法。
閱讀相關段落,抓住關鍵詞句,聯系整段內容進行簡要概括。
【設計意圖:閱讀中初步感知課文內容,理清本文描寫的場景,通過起小標題,訓練學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四、再讀課文,梳理結構
1.學生瀏覽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1)課文的開頭和結尾分別寫了什么?在結構上有什么特點?
(2)整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的?
2.全班交流。
開頭寫“是昨夜夢中的經歷”,結尾寫“醒來,枕邊一片濕”,這樣寫屬于首尾呼應;本文是按照倒敘的方法敘述的。
3.思考文章可以分為哪幾部分?小組內討論,概括段意。
4.學生匯報交流。
第一部分(1)以夢境開始,引入往事的回憶。
第二部分(2~9)以小舟為線索,寫了父親對“我”滿滿的愛。
第三部分(10)以夢結尾,首尾呼應,表現出作者對父親深深的愛意。
5.作者為什么要以夢境的形式回憶往事。
這些場景能進入夢鄉,說明這些往事在“我”的腦海里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這樣的寫法更容易表現父愛的真摯和深沉,能更好地表達主題,也更容易組織情節。
【設計意圖:從整體把握課文,明確課文的表達順序,梳理文章結構,為下一步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和體會深切的父愛做準備。】
第二課時
一、復習回顧,導入新課
1.聽寫生字、新詞。
2.回顧上節課內容,說說在“我”的夢境中出現了哪些難忘的場景?
【設計意圖:復習回顧,喚醒學生記憶,把握課文內容,為接下來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聚焦場景,體會父愛
小組合作學習:選擇兩三處印象深刻的場景,把感觸最深的語句畫出來,并做簡單批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學生印象深刻的場景可能是兩年一度的廟會、小漁船上、背“我”上學、送“我”入學的場景。在了解學情的基礎上,重點交流以下三個場景,其余場景的體會依據學情簡要處理。
(一)置身廟會中的場景
1.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親對“我”的愛?學生結合文中語句談理解。
2.教師相機補充當時的社會背景材料。
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中國農村地區,豐年都吃不飽飯,穿不暖衣,荒年就得賣兒賣女。中原地區多次爆發大饑荒,餓死的人不計其數,逃荒的農民上百萬。
3.學生結合資料談理解。
教師相機采訪: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你是小冠中,爸爸帶你參加兩年一度的廟會,你是什么感受?
預設:學生可能談到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能夠去廟會,對“我”來說是十分新奇和激動的,以及對父親的感激之情。
4.朗讀中感受父愛。
小冠中們,你們能把自己的感受用朗讀表現出來嗎?讀出印象最深、感受最深的地方。隨機提問:通過朗讀想表達什么?聽朗讀聽出了什么?
(二)湊錢上學的場景
1.學生自讀,從哪些語句中可以感受到父親對“我”的愛?
預設:學生比較容易結合“愿意把錢都花在我身上”、“替我鋪好床”等句子體會父愛。在交流中,進一步引導學生結合“家里糶稻、賣豬……”以及“平時節省到極點”等詞句來感受。
2.相機出示家庭背景材料。
吳冠中是家中長子。母親生過九個孩子,成群的兄弟姐妹日漸長大,生活越來越困難。母親常年患病,要不斷服湯藥。父親不僅要上班,還要種田、養桑貼補家用。
3.結合資料,說說自己有什么新的感受?
預設:學生可以感受到讀鵝山高小要湊一筆不少的錢,對于小冠中這樣的家庭太難了,但父親卻愿意克服一切困難,湊錢花到“我”身上,父親的愛是多么令人感動啊!
4.交流理解“新滋味”,解決學生認知難點。
為什么“我”感到“十分心酸”?“人生道路中品嘗到的新滋味”指的是什么?
5.這是“我”人生道路中品嘗到的新滋味,也是“我”逐漸成熟的標志,帶著這樣的情感,再來讀一讀這幾句話。
(三)低頭縫補的場景
1.聚焦“永難磨滅的背影”談感受。
課件出示:我從艙里往外看,父親那彎腰低頭縫補的背影擋住了我的視線,這個船艙里的背影也就分外明顯,永難磨滅了!
(1)看著父親的背景,小冠中會想到什么?相機出示前文情境圖。
預設:父親太辛苦了!您快休息一會兒吧!我一定好好學習!萬花筒那千變萬化的圖案包含您多少愛啊!
(2)為什么船艙里的背影分外明顯,永難磨滅了呢?
預設:學生可以結合原文、朱自清的《背影》等談理解,感受作者對父親深深的愛……
2.討論能否畫出“載著父愛的小船”。
課件出示:不僅是背影時時在我眼前顯現……把那只載著父愛的小船畫出來就好了!
(1)小組討論:你們覺得作者能畫出這只小船來嗎?為什么?
預設:答案是開放的,講出理由即可。比如:能畫出,文章中出現了多處描寫小舟的場景;不能,小舟載著多少父愛呢,是畫不出來的……
(2)再次出示吳冠中的繪畫作品,你有什么新的感悟?
預設:一彎小船承載了吳冠中先生太多的童年記憶。可以說,他對父親的依戀便是從這一條小小的船牽縈開去的。
【設計意圖:以學生印象深刻的場景組織交流,在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補充必要的資料,使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在疑難處交流解惑,在關鍵處深層感悟,體會細節中蘊含的深情,發展學生語言,激活學生思維。】
三、揭示寫法,遷移運用
1.結合小冠中夢中的這些場景,思考父親為“我”做的這些事算不算大?為什么?
2.既然父親為“我”做的這些都是小事,為什么卻讓“我”永生難忘呢?
課件再次復現兩份補充資料,引導學生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作者的家庭狀況以及課文中的相關內容談體會。
3.揭示文章的寫法,遷移運用。
(1)小結寫法:這篇文章選取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事,但這些瑣碎的小事中蘊含著父親對兒子深切的愛,這種寫法叫作“以小見大”。
(2)小貼士:一是所選素材小事件、小片段、小鏡頭和生活細節等必須是最典型、最能突出主題的;二是要找準小中的大,挖掘其蘊含的深刻意義。
(3)小練筆:請同學們試著運用以小見大的寫法,描寫母親的一個片斷。
(學生完成練筆后,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學生在交流中逐步體會“以小見大”這一寫法對刻畫人物和表達主題的作用,并嘗試運用這種寫法進行練筆,將學到的方法遷移運用,鞏固內化。】
四、拓展材料,升華情感
1.理解課題“父愛之舟”。
作者為什么以“父愛之舟”為題呢?結合課文說說你的理解。
2.拓展閱讀詩歌《孩子啊,我是多么愛你》。
全篇文章1500余字,卻不見一處對父親的語言描寫。冰心老人說父親的愛如果說出來,那就不叫父愛了。但是想聽聽父親內心的聲音嗎?
教師配樂朗誦:《孩子啊,我是多么愛你》
【設計意圖:通過拓展閱讀,豐富學生的體驗,提升學生的認識。】
五年級語文輔導教案3
教學目標
1.會認“魄、抑”等11個生字,會寫“辭、抑”等12個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聾”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習作者通過人物外貌、語言等描寫來表現人物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細節描寫中蘊含的深沉的母愛,喚起熱愛母親的情感。
教學重點
1.掌握本課的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聾”等詞語。
2.學習作者通過人物外貌、語言等描寫來表現人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
體會深沉的母愛,喚起熱愛母親的情感。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會認“魄、抑”等11個生字,會寫“辭、抑”等12個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聾”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鋪墊的作用。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揭示課題,聚焦“情深”
1.板書:慈母情深
2.請同學們滿懷深情地齊讀課題。
師:看題目,大家不約而同地強調了“深”這個字。慈母的情深在何處?讓我們有怎樣的感受?就讓我們走進課文去感受一下吧。
二、初讀課文,解決生字詞(出示課件2)
1.自讀課文,解決課后的生字詞,會讀,并借助工具書,理解詞語的意思。
2.閱讀課文,用簡單的話概括文章的內容。
生總結,匯報
(這篇課文講述的是貧窮辛勞的母親不顧同事的勸阻,毫不猶豫地給錢讓“我”買《青年近衛軍》的事。)
三、精讀課文,體會鋪墊的作用。
1.同學們,我們知道事情的起因是買一本書。你們覺得買一本書容易嗎?請大家讀1-4自然段。
2.在讀的過程中思考:
①“書價一元多”從這句話中,我們了解到什么信息?
板書:書很貴。
(出示課件6)②“母親還從來沒有……要過這么多錢。”從這句話中,我們了解到了什么信息?
這句話暗示了家里很窮。“從來沒有”“也從來沒有”這兩個詞表明
板書:A家里很窮。
B“我知道家里窮,因此很懂事,不給家里增添負擔。”
③讀第4自然段,你從中獲得了什么信息?
這個自然段是直接描寫自己家“窮”的。從“賣破收音機”和“吃進了肚子里”直接描寫家里的窮。
板書:破收音機吃進了肚子里
④同學們,請大家思考一下,作者為什么反復交代家里很“窮”呢?里面的用意是什么?
生各抒己見
師總結:文章一開頭先介紹書價(一元多),然后反復強調“從來沒有”,暗示讀者這一元多對“我”家來說已經是一筆不小的財富了。緊接著作者又寫出“賣破錄音機”和“吃進肚子里”,這是直接描寫自己家窮。作者反復介紹“窮”是為了下文母親毫不猶豫地掏錢讓“我”買書做鋪墊,從而襯托出母親對“我”的愛。
板書:窮做鋪墊,襯托母愛的偉大
四、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解決了生字詞,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同時還知道了文章運用了襯托的寫法做鋪墊。可以說收獲匪淺。
五、布置作業。(出示課件9)
1.背寫課后生字詞。
2.繼續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體會文章的寫作方法。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自己喜歡的段落。
2.通過分析描寫母親的細膩的語言文字,了解作者的寫作方法。
3.通過品讀重點句段,體會母親的慈祥和善良,以及作者對母親的感激、熱愛與崇敬。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復習導入
1.聽寫會寫的生字。
2.為了突出母愛,作者進行了怎樣的鋪墊?
通過上堂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對書的渴望與貧困的家境讓作者失魂落魄。也就在這一天,作者走進了母親那個他從未靠近的世界。
二、深入品讀
1.請同學們自由讀5~29自然段,邊讀邊想,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母親?
板書:瘦弱 疲憊 貧窮 辛苦 善良……
2.在這部分中,關于母親的哪些鏡頭讓你印象最深?
3.羅列句子,對比感悟:
⑴“我穿過一排排縫紉機,走到那個角落,看見一個極其瘦弱的脊背彎曲著……”
①你的腦海中有這樣一幅畫嗎?帶著你的感受再讀讀。
②外表極其瘦弱的母親內心也瘦弱嗎?她是怎樣做的?從哪兒可以感受到母親內心的堅強呢?
引出對比:“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伏在縫紉機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③哪個詞讓你的這種感受最深?
④母親為什么要“立刻”?“立刻”帶給作者的又是什么?
⑤對比對這兩句話,小結:瘦弱但堅強。
⑵“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我的母親……”
①再帶著感受讀這句話。
②如果你是梁曉聲,面對這樣一位眼神疲憊的母親,你讀懂些什么?
③但是就是這樣一位極度需要休息的母親卻一刻也不肯休息,你看到了嗎?
二次引讀“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伏在縫紉機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④母親這樣的“立刻”是一天嗎?是一個月嗎?
⑤讀,小結:辛苦 忙碌。
⑶“母親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皺皺的毛票,用龜裂的手指數著。”
①從哪個詞最能體會母親的辛苦?(龜裂)
②怎樣的手才叫“龜裂”的手?母親的手為什么龜裂?
③盡管手已龜裂,但母親還在任勞任怨,爭分奪秒地忙碌著:
三次引讀“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伏在縫紉機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④再讀這句話,你還讀懂些什么?“皺皺的毛票”說明了什么?
⑤讀,小結:
貧苦不吝嗇。
4.再讀這些句子,母親的偉大形象是通過什么表現的?
(1)自由讀。
(2)交流:
板書:動作、神態、語言……
(3)再讀,再感受。
三、觸景寫情
1.拿出筆,寫下作者的感動:
我拿著母親給我的錢,鼻子一酸,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我攥著錢跑了出去,給母親買了一聽水果罐頭。
2.交流。
3.母親的希望是什么?你覺得那個勸她的女人說的話有沒有道理?
四、音樂渲染
1.母親像天空,像大海,更像一條河,靜靜地流淌在四季的交替中……
2.送出歌曲《母親》。
五、作業。(出示課件18)
1.搜集表現“母愛”的古詩句。
2.用充滿感情的文字來寫一寫自己的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