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語文s版上冊教案
簡案實際上是一種教學大綱,就是在備課的時候只寫出上課的流程,即羅列出上課的重點,以及大概思路,無需詳細過程。詳案的話,則有嚴格的要求,不僅要寫出上課流程,還要寫步驟。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五年級語文s版上冊教案,供大家參考。
五年級語文s版上冊教案1
課題:
我家門前的海(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通過理解詞句,體會大海的特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品詞析句、理解內容。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
1、自由讀文,找一找,我家門前的海有怎樣的特點?
2、匯報
二、再讀課文,找一找哪些語句使你你有了這樣的感受?
三、匯報交流。
1、第一段:說明事物都被染藍了,指導朗讀。排比句,強調海藍。
2、第二段:引導想象還有哪些事物也變藍了,指導朗讀。
3、第三段:暗喻,交代給學生。引導學生理解“結群洄游”,體會藍天中事物和大海中的事物的相似之處,指導朗讀,讀出有趣。
4、第六、七自然段:學生再自己讀,說說讀懂了什么。第六自然段,引導學生理解大海給予作者的樂趣、遐思的翅膀、童心,再次體會排比句。第七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讀,還能說漁家的孩子有著怎樣的心。
四、總結:
大海給了我力量、給了我樂觀的態度,大海陶冶了我的情操,又機會也希望同學們再去看看大海,體會大海的美好。
課后自評(李廣賢)
作為三年級的閱讀課文,我想重點應該落實在品詞析句、理解感悟內容。運用的形式就是通過朗讀、想象,在交流與合作中鞏固知識。因此這節課在設計上主要分以下幾個環節:
一、初讀課文,了解特點。讓學生通過初讀課文,了解內容,學會初步地概括大海的特點,讓學生學會用簡單的語言歸納概括大海的特點。
二、細讀課文,理解特點。在學生找到概括出大海的幾個特點之后,讓學生到課文中去找到相應的語句理解特點,從而體會大海的美。
三、匯報交流,品味特點。通過生生交流、師生交流的形式,使學生理解大海的美,體會大海給予作者以及對作者的影響。
四、質疑問難,感悟特點。通過學生提出不理解的詞語和句子,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體會文章內涵。
當然,我的預設和生成還存在著一定距離,在實際教學過車觀念中也暴露了一些問題:
第一,生生交流的機會少,有老師帶著學生學習的痕跡。
第二,教師調控不夠及時,缺少教育的靈活性。
第三,教師的評價有些滯后,評價之后沒有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和促進作用。
第四,努力引導學生感悟、理解、和發現,但教師放手還不夠。
五年級語文s版上冊教案2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認識“葚、役、眬”3個生字。正確讀寫“若有所思、舒坦、若有若無”等詞語。
2、引導學生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學習革命前輩關心群眾、熱愛人民的精神。
3、指導學生簡要復述課文。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簡要復述課文。
教學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同學們已經初讀了《紫桑葚》,知道課文主要講了誰的一件事呢?
(學生回答:徐世友)
二、通過課文后的“學習鏈接”,我們可以對許世友同志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咱們快來讀讀吧。
(學生自由讀“學習鏈接”中的內容,讀后說說自己了解到什么。)
三、這樣一位上將將軍是怎樣對待普通的老百姓呢?相信我們讀了這個故事后一定有很深的感受。請大家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寫了一件什么事?
(指名說主要內容: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第九總督司令員徐世友在激烈的孟良崮戰役中,喂養人民群眾家的蠶寶寶的故事。)
四、孟良崮戰役是我中國人們解放軍在山東孟良崮地區殲滅國民黨軍的戰役,戰斗十分激烈,從1947年5月13日一致激戰到16日,最終全部殲滅國民黨七十四師,擊斃師長張靈甫,共殲敵三萬二千余人。由此可見,孟良崮戰役是十分緊張激烈的。徐世友同志在如此激烈的戰役中,為什么一定要做這件事呢?就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深入地學習課文,感受徐世友同志是個怎樣的人?
五、在學習本組課文時,我們學習了一些讀懂寫人文章的方法,誰來回憶一下?
(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來體會人物;抓住他人的心理活動體會人物;通過環境描寫體會人物。)
六、就讓我們利用這些方法來自學課文,了解徐世友同志。我們可以在令自己感受最深的語句旁邊作適當的畫批,寫下自己的感受。
1、同學們先進行自學畫批。
2、自學后可以在學習小組里和其他同學交流。
3、在全班交流。
(通過大家的交流感受到徐世友同志在激烈的戰斗中還不忘關心、愛護老百姓的崇高精神。)
七、如果請你把這個故事簡要地將給別人聽,你準備怎樣講呢?
1、回憶一下簡要復述的方法。
(抓住這件事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等要點,用自己的話講出來;還可以先編寫一個提綱,再練習簡要復述。)
2、我們就自己選擇方法來練習簡要復述課文。
3、指名在全班進行簡要復述。
八、課文中還有一些生字,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并說說自己有什么方法可以記住這些生字?
九、布置作業:
簡要講述一個你敬仰的革命前輩的故事,和同學說說你為什么敬仰他
五年級語文s版上冊教案3
[教學目標]:1、能借助拼音、工具書等讀準字音,進一步擴大自己的識字量。2、了解破折號在句子中的作用;能仿照課文,學習寫一句話或幾句話。3、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了解音樂家以奇妙的方式。信守了十年前的諾言,給他人送去了比任何東西都珍貴的禮物,體會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4、背誦課文第3、4節或6、7、8節。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
1、揭示課題:33、十年后的禮物(齊讀)這件禮物和其他禮物有什么不同?誰能讀出來?
2、第一次讀到這個課題時候,你想到了什么?(學生質疑)
預測問題:(1)十年后的禮物是什么?(2)誰送的禮物,送給誰?
(3)為什么要送禮物?
二、帶著疑問,整體感知
1、讀課文,思考解決剛才提出的問題。
2、指名交流“禮物”是什么?
3、是誰送給誰的?出示葛利格簡介:愛德華?葛利格是挪威的一位著名的作曲家,他把挪威的民間歌曲和舞曲融匯于自己的作品中,創作了大量的不同體裁的作品,很受人們的推崇。
4、你覺得這是一件怎樣的禮物?如果你收到這樣的禮物你感覺如何?
三、學習課文,體會情感
過渡;達格妮收到禮物心情是怎樣的呢?
(一)學習,朗讀課文1—3節
1、默讀1-3節,劃出能表達達格尼心情的句子
2、交流出示,指導朗讀
(1)忽然,她坐直了身子,睜大了眼睛,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能用一個詞來表述她此刻的心情嗎?板書:驚訝達格尼驚訝是因為什么?感情朗讀
(2)這是怎么一回事?這個有名的音樂家怎么會知道自己的名字,而且將一支樂曲獻給她呢?也用一個次來說板書:驚異是因為
感情朗讀
(3)(出示)她聽到了森林的喧嘩,大海的咆哮,小鳥的鳴唱,牧童的笛聲
板書:沉醉(這來自故鄉的聲音,使她的心為之沉醉)
(4)哦!達格妮終于明白了,讓我們跟隨她的思緒回到十年前
(二)學習4——5節
1、指名讀4、5節。
十年前,音樂家給8歲的小達格尼的承諾是什么?
2、過渡:八歲的達格妮得到許諾后,她一直期待著,在這期待過程中,她的心情有什么變化呢?
出示:當她漸漸成長的時候……也無法把禮物送到我的手中。
?、泡p聲讀,想想她的心情是怎樣變化的呢?(板書:【愉快、懷疑、失望】)
?、坪屠蠋熞黄饋矶级竭@段話。引讀:當她漸漸成長的時候,有時……隨著時光的流逝,她開始懷疑了(那個人真會哄我,哄一個八歲的小姑娘。送我一件很好的禮物,在十年以后!)最后她失望了(即使他有這樣的心吧,也無法把禮物送到我的手中。)
3、這兩節是回憶,這種回憶在寫作上被稱為插敘。
4、想起十年前的偶然相遇,聽著耳邊動人的交響樂樂曲,達格尼-------眼淚流滿了雙頰……(出示句子:達格尼聽完樂曲一句)
(1)此時,我們又該用哪個詞語來形容達格尼的心情呢?板書:激動
(2)她為什么如此激動呢?讀讀第六節,同桌討論
理解這是最好的禮物一句,并指導朗讀。
(3)說話訓練:她如此激動是因為像葛利格這樣一個有名的音樂家,能夠信守諾言,用了整整十年的時間,為她這個普通的守林人的女兒創作了一首樂曲,并用讓樂曲傳遍四方的奇妙方式把禮物送到了她手中。
(4)指導朗讀
她竭力抑制住嗚咽,彎下身子,把臉埋在雙手里。
5、達格尼的另外一種心情你們感受到了嗎?(提示:最后兩句話樂曲所表達的內容)板書:幸福
6、師:是啊!生活是多么美好,大音樂家身身愛著達格尼,用樂曲捎來了對她的祝福,難怪音樂會結束后,這位十八歲的姑娘走到海邊,面對大海高聲說:(齊:“生活啊!我愛你——”)(破折號的作用是什么)
7、過渡:讓我們隨著美妙的樂曲,一起回味這珍貴的禮物。(齊讀課文)
四、總結、拓展.
教學反思:
此短文實在讓人愛不釋手、回味無窮。其間記敘的是大音樂家愛德華用一曲《獻給守林人的女兒達格妮》實踐了十年前的諾言。達格妮聽了抑制不住自己的激動與幸福,面對大海高聲說:“生活啊!我愛你——”這禮物的確珍貴,作為大音樂家能對一個素不相識的8歲小姑娘如此信守諾言,還有什么比它更珍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