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20課教案
根據學習目標,進一步確定通過哪些具體的教學內容提升學習者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從而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即確定“學什么”;下面我為大家整理了關于四年級語文20課教案,供大家參考。
四年級語文20課教案1
【自學目標】
知道珍珠鳥很怕人,了解由于“我”為它們創造了一個安逸舒適的生活環境,使它們與“我”越來越親近。
領悟課文是怎么具體表達“信賴,往往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意思。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自學重點】
感受我們“日漸親近的情誼”。
【自學過程】
一、導入
(師)這兩天,我們又結識了一個新的小伙伴──珍珠鳥。他嬌小、可愛,就是特別怕人。作家馮驥才用他的筆,他的心為我們講述了他與珍珠鳥之間動人的故事。
二、讀書學習
1、(師)請大家打開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看看文中哪些語句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提示:
⑴ 我很少扒開葉蔓瞧它們,它們便漸漸敢伸出小腦袋瞅瞅我。
⑵ 它小,就能輕易地由疏格的籠子鉆出身。
⑶ 起先……籠子周圍……屋里……柜頂……書架上……畫框上。
⑷ 我不管它:
……我為珍珠鳥創造了舒適、自由的環境,得到了它的信賴,它與我越來越親近的語句。
2、(師)這些語句給我們描繪出“我”與珍珠鳥一家和睦相處的情景。你們能不能從中選取幾處印象最深的語句,連起來展示“我”與珍珠鳥“日漸親近”的情誼?
師:日漸親近。
細讀:
⑴ (師)那我們就先進入展現“小家伙爸爸、媽媽生活環境的語句”。自己輕聲讀讀課文與這幅圖關聯的內容,一會兒請你談談感受。
(提示:學生結合鳥籠里、鳥籠外的環境談自己的感受,引導學生理解“我”對珍珠鳥的關愛、理解與尊重。)
(師)如果你就是生活其中的珍珠鳥,你有什么感受?
(生)學生繼續談感受,教師適時引導。
(師小結)是關愛、理解與尊重,使他們與我熟悉起來。
⑵ 哪些語句表現了小珍珠鳥“遠遠觀望”,文章中用了怎樣生動的語言描繪這情景?讀相關語句。
(提示:在課文的六七自然段。)
⑶ 哪些語句表現了“小家伙神氣十足站在書架上”?“神氣十足的小家伙”什么樣?讓我們欣賞一下吧。
(提示:讀一讀第七、八自然段。小家伙生活的多么的快樂,雖然還在遠遠的觀望,但離我越來越近了。)
⑷ 你是怎么體會“我不動聲色地寫,默默享受著小家伙親近的情誼。”這份親近的情誼,誰還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說一說嗎?
(提示:在這看似不動聲色中,流露出我對小家伙深深的情誼,讓我們也來分享分享吧,你體會著讀一讀。)
(提示:小家伙感受到這份情誼,更信任我;我也感受到這份信任,獲得無限享受。再指名讀這句話。)
⑸ 有了這份信任,有一天,小家伙竟賴在我身上睡著了。多么溫馨的畫面!讓我們靜靜地欣賞,靜靜地讀讀書中描寫這一畫面的語句。
把你的感受讀給爸爸媽媽聽。
三、總結
1、(師)這是信賴創造的美好的境界,能談談你對作者流瀉下的這一時感受的理解嗎?
(提示:我為珍珠鳥創造了舒適、自由的環境,得到了它的信賴,它與我越來越親近。)
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2、學習完了這篇課文你有怎樣的感受?
(提示:你是否體會到信賴是相互的,我為珍珠鳥創造了舒適、自由的環境,它就與我越來越親近。)
四年級語文20課教案2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本課設計側重從搜集整理資料、潛心品析吟誦、對比想象拓展等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讓學生在讀詩的過程中,自由地、充分地與文本進行對話,在師生互動的閱讀實踐中披文入境,“讀”占鰲頭;讓學生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體驗,讀中悟美,讀中悟情。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兩首古詩,背誦并會默寫。
3.感悟詩歌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4.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5.激起學生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學生課外主動誦讀詩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預習課文,搜集相關資料。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揭示題意
1.播放《送別》名曲,引導學生回憶讀過或學過的幾首送別詩。(力求在上課伊始就創設一種情境,使學生較快進入到“送別”的氛圍中,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
2.通過《贈汪倫》《別董大》等耳熟能詳的送別詩,初步感知古人的送別深情。
3.介紹時代背景:古代交通不便,離別容易相見難,所以送行就成了人們表達深情厚誼的一種形式,也成了詩人們爭相歌詠的題材。
4.初讀兩首古詩,大致了解其異同。
5.引導學生先學第一首詩,板書詩題。(注意“鶴”的筆順,“孟”的起筆,“陵”的讀音。)
6.讀題了解有關“送”的內容。
(1)師生交流有關黃鶴樓的資料。
(2)課件展示黃鶴樓風采,加深對這座江南名樓的認識。
(3)師生交流了解“廣陵”與“揚州”的關系。
(4)教師相機板畫長江簡圖,幫助學生明確詩中涉及到的地名的地理位置。教師邊畫邊與學生交談:“黃鶴樓也好,廣陵也罷,都位于我們祖國第一大河──長江流域。長江西起唐古拉山脈,婉蜒6 300多公里后匯入東海。黃鶴樓所在的武漢就在長江與漢江的交匯處,(板書:武漢),廣陵在武漢的東邊。”版書:廣陵)
(5)師生交流了解李白與孟浩然的基本情況。(讓學生明確,李白雖被后世稱為“詩仙”,名氣頗大,但孟浩然比他大十幾歲,當時已詩名天下,而李白還只是二十四五歲的詩壇新秀。)
(6)請學生完整表達詩題的意思。
(7)提示學法:搜集資料是理解詩題,學習古詩的一個好辦法。
二、初知詩意,質疑解疑
1.自由練讀全詩,注意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指讀正音。
3.自讀自悟,引導學生運用工具書或注釋等多種方式了解詩的大意,并鼓勵學生質疑。
4.集體交流。
(1)指名概述詩意。
(2)質疑。
(3)結合板畫弄懂“西辭”等較簡單的問題。
(4)師生交流,確定有研究價值的問題。
三、故事導引,入境悟惰
1.師講述李、孟真摯友誼的故事。據說李白常在黃鶴樓上與人飲酒賦詩。有一天,他聽說仰慕已久的孟浩然就隱居在附近的襄陽,便立刻前往拜見。孟浩然聽說李白來了,顧不得整理衣冠,趕忙來到堂前。李白一見孟浩然,搶上一步說:“孟兄,李白早知道您詩名天下,特來求教啊!”“哪里哪里,賢弟過獎了,過獎了!你才華橫溢,我也久仰了呀!”兩人一見如故,從此一起游山賞月,飲酒賦詩,談人生,談抱負……就這樣,好幾個月形影不離。不久,孟浩然要到江浙一帶遠游,李白有事不能同往,特地選在黃鶴樓為孟浩然送行。望著帆船遠去,李白心中百感交集,于是一首千古名詩誕生了……(此處講述李、孟之間交往的生動故事,意在為學生理解后兩句埋下伏筆,奠定基礎。)
2.賞析“煙花三月”。
(1)喚起學生生活體驗,引導學生想象、感受身邊鮮花盛開的春天是怎樣一幅美景。
(2)師生共議“煙”的豐富內涵,肯定學生富有創意的個性化理解。如江邊水氣繚繞在繁花似錦花叢中,具有一種詩意的美感;霧氣時聚時散,繚繞花間,也使人產生無限還想。
(3)師生共同在音樂中想象“煙花三月月令人神往的美景。(抓住“煙花三月”的“煙”,引發學生對春天美景的想象,聯想長江兩岸的一片春意,“形真”而“意遠”。教師先讓學生感受、理解,然后再表達,這樣,理解和運用就融為一體了。)
(4)拓展理解“煙花三月”。“煙花三月”不僅僅指黃鶴樓所在的武漢,還有揚州,乃至整個長江兩岸都是春意濃濃、一派千里鳥啼綠映紅的美好春景。當時乃盛唐時期,整個時代也如“煙花三月”般美好,更體現了詩人愉悅的心境。
(5)指導朗讀前兩句。自由讀、指讀、評讀、想象畫面讀等。
(6)小結:名樓美景遙相送,詩情畫意在其中。
3.品析“碧空盡”“唯”等詞語。
(1)品析第三句,各抒己見談談對“碧空盡”的理解。
(2)抓住“遠影”,體會李白目送帆船遠去時間之長,對友人的情感之深。
(3)帶著自己的體會試讀第三、四句。
(4)指名讀,師生評讀,學生再讀。
(5)師激情引讀。
(6)從最后一句中,換詞理解品析“唯”。引導學生體會詩人對摯友的一片深情,寄情于浩蕩的一江春水。體味作者佇立江邊時間之長,帆影“盡”而情“不盡”,“過盡千帆皆不是,一心只送孟浩然”的深情。
(7)指導朗讀后兩句。及時板書:情深意長。
四、賞讀全詩,背誦全詩
1.自由組合練習讀。
2.展示個性指名讀。
3.師生互動背誦讀。(自由組合讀,讓學生自讀自悟,讀中悟情;教師引讀,點撥學生如何讀,使學生深入體會詩意;展示個性讀,可引發學生展示自身獨特體會。)
五、學習第二首詩
1.討論交流學習第一首詩的成功經驗:解詩題,明背景;品詞句,悟詩境;作對比,感詩情等。
2.小組合作學習第二首詩。
3.各組匯報交流。
4.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了解安西、陽關等詩中所涉及地名的方位及相關知識;了解由于交通不便,從偏遠的安西到陽關的送別這其中的艱難;各抒己見體味“更進一杯酒”的深刻內涵。
5.比較兩首詩的異同,誦讀悟情。
6.交流這兩首送別詩共同的地方,試著思考其規律性。
六、總體回顧,歸納升華
1.學生交流本節課感受。
2.教師歸納總結:人分千里外,情在送別中!一樣的深情,別樣的故事。下節課讓我們繼續領略古代詩人的送別深情。
3.布置作業。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導入新課
二、交流課下收集到的送別詩(略)
三、小組合作,讀詩悟情
引導學生自主體會送別詩的異同,著重讓學生領悟這些詩中豐富的情感內涵,品味“人間最美是真情”這一真諦。
四、誦讀交流,暢談感受(略)
五、遷移學法,進行練筆
1.人間最美是真情,同學們,我們也曾有過與親人、朋友分別的難舍時刻,你有怎樣的感受呢?能否用抒情的話甚至是詩的語言寫一寫?
2.練筆。
3.交流。
六、拓展思路,布置作業
1.除了送別詩,你還了解什么類別的詩?(如思鄉詩、邊塞詩、詠春詩等等。引導學生課外讀詩時要留意詩歌間的內在聯系,使學生對詩歌的理解上到一個新的高度。)
2.布置自選作業。
(1)搜集李白、孟浩然、王維的其他詩作,朗讀、欣賞、摘抄。
(2)自主選擇文中一首詩改寫成記敘文。
(3)結合自己的感受創作古體詩或現代詩。
(4)搜集某一類詩歌如邊塞詩,比較、賞讀、摘抄或寫體會。
四年級語文20課教案3
教學目標:
1.抓住重點詞句讀懂課文。感受老大爺美好的心靈。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驗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養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教學準備:
師教學課件。課文配音錄音。
生收集生活中難忘的事。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文(出示圖畫)(5分鐘)
孩子們,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幅畫,我們一起來欣賞欣賞。誰能描述一下這畫上的景象?(抽答)說得真清楚。看來老大爺是這幅畫的主角,誰還能把老大爺觀察得更仔細些?(板書:老大爺)(抽答)你是一個很細心的孩子。這幅畫被小作者“我”放在了習作本的首頁。是什么不平常的經歷讓作者如此難忘呢?我們一起走進課文中去看看(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二、學法指導。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孩子們打算怎么來學習它?這是我們在前面就學到的讀書方法,在這一課同樣適用。
三、輔導自學。(25分鐘)
1.下面我們趕快進入第一步的學習——放聲讀課文。讀準字音,
把課文讀通、讀熟。開始吧!孩子們都舉手示意讀好了,我來檢查一下。聽的孩子拿起筆記下有哪些字音要糾錯。小評委們來點評一下。孩子們真會讀書,而要讀得更好的話,我們還要用心去體會文中的詞句。
2.好,下邊孩子們快速默讀課文!思考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呢?(教師相機指導,匯報交流,小結方法:)歸納主要內容可以從中心句、中心段入手,現在又學了一招,從題目的隱含意義去思考。作者說難忘這幅畫,其實隱含的是難忘誰?3、那么老大爺的美好心靈是從哪些方面體現出來的呢?課文中哪些段落寫到了這個內容?(4——10)下面就圍繞老大爺的美好心靈批讀課文4——10自然段,待會來交流收獲和體會。別急,老師有錦囊妙計,請看大屏幕:(出示課件)
批讀課文:圍繞主題——“老大爺的美好心靈從哪些方面體現出來的”可以進行以下活動:
①不明白的標出“?”;
②在感受深的句子旁寫體會;
③勾畫好詞佳句,美美地讀這些句子;
④想一想你又學到什么寫作方法。
孩子們開始深入學習吧。
4.好,交流時間到了。
重點:①有不明白的嗎?(相機釋義)找到課文有關老大爺的行動描寫了嗎?(板書:劃走)猜想老大爺將船劃走可能要去干什么呢?誰能用“也許…….
也許….”來說話?而現在老大爺卻又為了什么劃回呢?(板書劃回)總結;是啊,多好的老大爺啊,真是急人所急,想人所想!為了成全一個素不相識的孩子畫畫,他也許放棄了按時回家;也許放棄了及時送貨;也許放棄了走親訪友,這體現了老大爺怎樣的美好心靈?(板書:助人為樂、真誠善良)(出示課文燈片)這里的“奇跡”是什么意思?這里還有哪個詞語也有這個意思?我當時是什么心情?除了高興還有對老大爺的什么?我們就把這種高興、感激的心情融入到朗讀中去。(齊讀)(采訪個別孩子)老師發現你讀得特別動情,告訴大家你是懷著什么心情讀的?你還強調了哪些詞語,能給我們再示范一下嗎?總結:是的,讀書要用心靈來誦讀,讀出輕重緩急,虛實濃淡、鋼柔隱現就美了,誰還想來試試,請愿讀的站起來表現自己的深情吧!(讀書)有進步,孩子們平時多揣摩吧!
②老大爺的真誠善良后邊還有體現嗎?找找看。老大爺劃走,劃回的這一過程作者用到了哪些描寫方法?(板書:動作、語言、神情)抓住人物獨特的動作、語言、神情,這是描寫人物的絕招!瞧!從老大爺嫻熟的動作,樸實的語言,善良的神情,我們就體會到了他的助人為樂,真誠善良。
③隨著小木船的劃走,劃回,我的心情也由起初怎樣變得什么?這一老一小,可敬、可愛的人物,孩子們想扮演出來嗎?4——10自然段,大家試著邊讀邊練表情和動作。
④好,開始招聘演員了,善良的老大爺——可愛的小作者我——誰愿扮演只說了一句話的媽媽,還有一個旁白的角色,誰來?——沒選到的孩子,你們是大眾評審,邊聽邊做好對角色的評價。
⑤你在二、三段里積累到那些好詞佳句?“粼粼”是什么意思?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這些都是濃縮了美景的詞語。我們一起來美美的朗讀這一段,注意把你想強調的詞語強調出來。
⑥風景是美啊,可最美的還不是風景。那最美的是什么?(老大爺的美好心靈——畫桃心)(出示這句話)齊讀這句話。你們也有和媽媽一樣的感受嗎?聯系生活實際說說自己受到什么啟發?讀了這句話我想起了現代文學家茅盾在《風景談》中說的一句話,自然是偉大的,然而人類更偉大。是啊,自然風光是無限的美,而添上有著美好心靈的人物形象就美啦!讓我們飽含深情地再讀這句話。
四、總結拓展。(10分鐘)
(出示插圖)現在我們再看這幅畫覺得它真是——一幅難忘的畫,(指插圖)課文先寫它,再由它回憶起當時的故事,這樣的寫作順序有誰知道嗎?(板書:倒敘)是啊,一件禮物能讓人心懷感激,一個舉動會讓人贊嘆,一張照片會帶給我們美好的回憶。孩子們,你們有令自己難忘的什么嗎?和同桌交流一下。(抽答)
老師想聽到更多孩子的心聲,請——
五、作業:
孩子們仿照課文倒敘的寫法,寫一篇日記,“難忘的……”(一張照片)(一本書)(文具盒)(微笑)(一句話)
附:板書設計
一幅難忘的畫(倒敘)
動作
語言
神情
老大爺:
劃走——劃回——
“等著”——
笑了笑
(助人為樂、真誠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