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寫景類作文教案
寫景,就是用語言文字把人們看到的、聽到的和接觸到的各種自然景物具體地、生動地描繪出來,以此來烘托環境氣氛,突出文章的中心或襯托人物的心情,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下面我為大家整理了關于四年級寫景類作文教案,供大家參考。
四年級寫景類作文教案1
(一)概述
? 課名是《作文教學:景物描寫》,是語文版中學語文新課標教材七年級上冊的一次次作文訓練;
? 本篇課文所需課時為1課時,45分鐘;
? 《作文教學:景物描寫》是一次次作文訓練。主要學習內容是從感覺角度多方面地進行景物描寫;初步學會借景抒情這種寫作手法并根據視頻內容進行符合主題的寫作練習。
(二)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 學會調動五官、運用修辭手法來寫景;
。培養學生學會觀察景物,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細致地描寫景物;
過程方法:
?通過教師的引導,以生動直觀的畫面和通俗的事例讓學生掌握如何選用感官角度和修辭手法進行描寫景物。
? 通過兩兩交流、合作探究等活動,讓學生在讀與評中理解體會,不僅理解作文,也體驗到協作學習的方法,提高評價與協作的意識和能力;
? 在美文欣賞和視頻寫作中,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啟發、示疑、引導、總結,并引導學生進行比較、思考、討論、交流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互聯網搜索相關的語文教學資源與校本教學相結合,以欣賞美文和生動的視頻畫面來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來描寫景物;
? 從描寫景物的實踐中去感悟大自然的魅力,從而去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 本節課的教學對象是金山中學初一年七班的學生,這個班是平衡班,外地生占三分之二,整體語文基礎一般。由于是初一新生,本人對班級學生了解不多,不過班上學生整體思維較為活躍,對語文作文有一定的感興趣,能坦誠表達愿望;
? 學生對專門的作文訓練課并不熟悉,這應該和以前小學的教學模式有一定的關系,學生需要一定的適應過程;
? 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欠強,需要及時引導學生進行歸納、總結。
(四)教學策略
? 任務驅動法
本課以“如何描寫好景物”作為教學目標貫穿課堂,本課時的學習任務就是通過對常見描寫景物的方法的指導和欣賞美文來達成教學目標。
? 創設情境、注重講、品,導、練四者相結合進行教學。
創設有利于調動學生情感的多媒體情境,在大量的語文“讀”的實踐中,在老師的引導下,開展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活動。
? 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整合的方法
本節課信息技術成為創設情境的工具;通過以互聯網教學資源的搜索的應用為創新的方向,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資源信息加工的認知工具,
四年級寫景類作文教案2
教學過程
一.猜謎語
頭戴紅帽子,身披五彩衣。 從來不唱戲,喜歡吊嗓子。 (打一動物)。
這個謎語從看到的和聽到的兩個方面描寫,才能讓大家猜到是什么。 這給我們什么啟示? 二.介紹寫作手法
請看下面幾組句子: 第一組
原句:有枚硬幣落在地上。
有枚硬幣(個小銀元),從桌上滾下來,落在地上丁丁當當地跳著?!?俄國陀思妥耶夫斯基)
第二組
原句:他吃著餃子。(描寫一個餓漢吃餃子的情形)
他一手端著醋碗,另一支手把整個餃子塞進嘴里,并不時地在嘴邊扇扇風,嘴里發出吧唧吧唧的聲音。{四年級寫景作文教案}.
第三組
原句:他衣服濕了。
他上衣的前襟、褲子的膝蓋全濕了。
【賞析】這三組句子,雖然每組的內容一樣,但是每組的前一句不具體、而后一句具體。什么叫具體句?能讓讀者看得見、聽得清、摸得著、嗅得出來的句子,就叫具體句。什么叫不具體句?不能讓讀者看得見、聽得清、摸得著、嗅得出來的句子,就叫不具體句。那么怎么樣把句子寫具體生動呢?我們先來看一下上面這幾組句子:
第一組:這個句子,由原來的不具體句,改成描寫具體細致的句子,是因為逐步擴充了三個內容:第一步----硬幣從哪里落?第二步----硬幣怎樣落的?落地后的狀況怎樣?第三步----硬幣落地后的響聲怎樣?
第二組:由原來的不具體句改成細致生動的句子,活靈活現地表現出這個餓漢的吃相,比原句增加了動作、神態、聲音。
第三組:把“衣服”落實到“上衣的前襟、褲子的膝蓋”等部位,這樣使句子變得具體。
每個景物都是由不同的方面構成的,這些方面加起來共同反映了事物的整體。比如說:___有甜美的聲音,可愛的臉龐,柔順的頭發等等。我們寫景物的時候要全面地反映事物的整體,因此,我們在寫景物的時候要運用十八般武器——調動我們的眼睛、耳朵、鼻子、口(有時候是舌頭)、手等器官。這就叫做調動感覺法。
調動感覺法---指調動人體的各種感覺器官: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來把句子描繪得具體細致生動。
如,原句:秋天來了,葉子從樹上落下來。{四年級寫景作文教案}.
視覺:就是眼睛觀察到的事情,包括大小、形狀、顏色等,還包括事物的變化發展過程。如:秋天來了,落葉如斷翅的蝴蝶,做著最后的盤旋。它們用盡最后的氣力甩出極美妙的弧線,落地后仍不甘心,追著秋的舞裙飛旋……
聽覺:就是耳朵聽到的各種各樣的聲音,包括自然的聲音和人的聲音。如:秋吹著古老的風笛掠過樹葉,葉兒仿佛受到了感染,你催促著我,我催促著你,笑著,鬧著,從母親的懷抱中掙脫?!拔覀冮L大了”,空氣中滿是葉兒幸福的呼喊。{四年級寫景作文教案}.
味覺:就是舌頭感覺到的味道,包括酸、甜、苦、辣等。如:誰說秋風苦澀,誰說秋陽無味,那飄過嘴邊的片片落葉,不正如清爽的薄荷,沁人心脾!
嗅覺:就是鼻子聞到的各種各樣的氣味。如:秋葉灑落,葉間是風的氣味,縫隙中,隱藏著片片葉子生命的芳香。今日的飄落,不能招得蜂蝶,卻晃然間聞到秋葉如蝶香。
觸覺:就是通過人體接觸感覺到的。如:曾經有一片葉子從樹上落下,我握在手中,卻沒有珍惜。直到失去后,回味起它那如棉的溫柔,如花的脆弱,如石的堅毅,我才倍感懊悔。
針對性練習:請圈出下列句子運用了哪種感官進行觀察:
1. 在湛藍的海面上,我聽見海鷗和海浪聲編織出一首自然交響樂。 ( 視覺 / 聽覺 / 嗅覺 / 味覺 / 觸覺 )
2. 廚房內傳出陣陣的香味,正是母親為我們準備的晚餐。 ( 視覺 / 聽覺 / 嗅覺 / 味覺 / 觸覺 )
3. 小狗用牠那溫暖而濕潤的舌頭舔著弟弟,逗得他哈哈大笑。 ( 視覺 / 聽覺 / 嗅覺 / 味覺 / 觸覺 )
4. 在刺骨的寒風中,站在那冷落的街角上,人影疏落。忽然,遠處
傳來鞭炮聲,原來新的一年來臨了。
( 視覺 / 聽覺 / 嗅覺 / 味覺 / 觸覺 )
5. 噢!那鮮紅色的辣椒辣得我雙唇發燙,喉嚨干涸,你快給我一杯 冰水吧。
( 視覺 / 聽覺 / 嗅覺 / 味覺 / 觸覺 )
6. 水龍頭嘩嘩啦啦地流出了水,令我感到一陣清涼。
四年級寫景類作文教案3
教學目的:
1、學習按照一定順序,抓住景物特點來描寫的方法。
2、激發學生習作的興趣和動機,讓學生擁有放松的習作心態,易于動筆,樂于表達。
教學重點:
學習移步換景法,按照一定順序,抓住景物特點來描寫的方法。
教學難點:
能抓住景物的特點,用移步換景法,把文章寫通順,有條理地表達清楚。
教學過程:
一、 揭題談話,引入教學
1、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一定游覽過許多地方,是吧?可大家知不知道,其實離我們最近我們除了雙休日和節假日都要到的地方也是一處美麗的景點,被命名為花園式單位,知道在哪里嗎?
2、生匯報
3、板書:校園。今天,老師想讓你們做一回導游,帶我參觀一處學校的美景,你選哪一處?
4、全班交流。
5、學畫思維導圖。
二、 移步換景,有序描述。
(一)選擇景點,設計線路。
1.引導學生選擇景點,要求每人至少選擇三處。
2.設計線路,給三處景點標上序號。
3.例文《頤和園》《美麗的校園》引路,學習文字描述。
進入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有名的長廊。走完長廊,就來到了萬壽山腳下。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
走進校門右拐來到操場,大操場的主要顏色是綠色,跑道的顏色為藍色。上體育課或鍛煉課,這里留下了我們矯健的身影和成長的足跡……再往前走一百米左右往右看,映入眼簾的是升旗臺。每周星期一我們都會在升旗臺下舉行莊嚴的升旗儀式。又往前走,走到迎賓大道的盡頭,穿過藍色為主色調的籃球場,就來到了孔園。
A 讀例文,找動詞,學移步。
B 畫線路圖,學有方位的移步。
C 積累移步換景順序的詞語。
4. 完善思維導圖,添加表示移步換景的順序詞。
5. 口語表達練習。
一進校門,
(二)描述景象,學抓特點。
1.你為什么選擇這些景點,請選一處,用1-3句話把這處景點的美寫出來!
2.比較句子,引導學生運用五官通過色(視覺)聲(聽覺)味(嗅覺)情(觸覺)等方面去觀察景物特點。
3.修改自己描述的三個景點。
三、佳作引路,妙筆生花。
出示習作要求:
1. 按照移步換景的順序,至少選取學校的三處景觀介紹學校的美麗。
2. 每處景觀用一段話描述。
3. 多種感官,細致觀察,生動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