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古詩教案設計
古體詩是詩歌體裁。從詩句的字數看,有所謂四言詩、五言詩、七言詩和雜言詩等形式。是與近體詩相對而言的詩體。近體詩形成前,各種漢族詩歌體裁。也稱古詩、古風,有“歌”、“行”、“吟”三種載體。下面我為大家整理了關于四年級語文古詩教案設計,供大家參考。
四年級語文古詩教案設計1
學習目標:
1、初步認識詞這種文學樣式,了解詞的結構、認識詞牌名《憶江南》。
2、有感情朗讀,熟讀成誦。
3、根據詞所描繪的景物,想象畫面。
4、體會詩人對江南的思念和眷戀之情。
教學重、難點:
1、根據詞所描繪的景物,想象畫面。
2、在讀中悟情、在讀中生情、在讀中賞文,體會詩人對江南的思念和眷戀之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未成曲調先有情
1.教師導言:一說到春天,你的腦海中會浮現出怎樣的畫面?請你用一兩個詞語或一首詩詞來描繪。
2.春天是美好的,古往今來,有多少詩人用優美的語言來贊美她。在張志和的筆下,春天是那不須歸的斜風細雨:在韋莊的筆下,春天是那碧于天的春水;在韓愈的筆下,春天是那遙看近卻無的草色;在蘇軾的筆下,春天是那竹外的三兩枝桃花;在葉紹翁的筆下,春天是那一支出墻的紅杏;在大詩人白居易筆下的春天又是怎樣的呢?(教師有感情地吟誦《憶江南》)請同學們聽一聽,想一想:它和我們以前學過的古詩有什么區別?
3.你知道什么是詞嗎?教師簡介:詞初名曲、曲子、曲子詞。也就是為曲所填的詞。由于詞的長短不一,還被稱作長短句。這是與詩的不同之處。
4.解題:“憶江南”是詞牌名,它與音樂曲譜有關,而與詞的內容一般沒有什么聯系,作詞者只是依譜填詞。而白居易的這首詞,內容恰與詞牌相吻合。
二、讀詞,探得風雅無窮意
(一)整體感知,以知促情
1、自由練讀:第一遍,讀準字音,讀正確;第二遍,讀通順;第三遍,邊讀邊看注解,想想白居易憶的是江南的什么?
2、指讀,指正讀音。(注意“諳”字。)
3、齊讀。
4、詩人為什么憶江南呢?江南有什么值得回憶的呢?學生自讀自悟,理解詩意。
(二)品詞賞句,想象悟情
第一、憶江南之美景
1、賞析“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1)指名讀;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到,這兩句有點特別。請大家好好讀,邊讀關注這兩點,第一,字數;第二,相對應的位置上的詞語。這樣字數相等,相應位置詞語對應的寫作方法,叫對偶,古詩詞中的對偶也叫對仗。請同學們自己讀讀,注意這兩句的節奏。
(2)師生對接,練讀對偶句,體會語言的節奏感。
(3)理解“勝”和“藍”的意思。說說這兩句話的意思。
(4)讀著讀著,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圍繞“日出、江花、紅、火、江水、綠”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把詞句還原成畫面。
一輪紅日升起來了,陽光普照大地,岸邊、江面怎么樣?(天空:朝霞滿天,紅彤彤的,像是著了火。)——你把天空的顏色描繪得這樣美;還有誰也想來說說天空呢?真是太絢麗了。
此時,岸邊的江花又是怎樣的呢?花這么多,這么美,這么艷麗,哪些詞可以用來描繪這樣的景象呢?(花團錦簇、百花盛開、繁花似錦、萬紫千紅、五彩繽紛、絢麗多彩、姹紫嫣紅……)
同學們,這樣的場面就是紅勝火啊!出示圖片。看,這么多的鮮花爭奇斗艷,競相開放。這么熱烈的場面,誰能用朗讀來表現呢?
此時,江面又是怎樣的呢?水又是怎么樣的呢?綠得怎么樣呢?
(5)真是“朝霞與江花爭艷,江水共長天一色”這是多美的畫面啊!讀!
2、江南的這些風景詩人曾經是多么熟悉啊!教學“風景舊曾諳”。
(1)哪個字是熟悉的意思?“曾”呢?
(2)理解“舊”的意思。簡單滲透背景。理解“風景舊曾諳”。
3、除了江花、江水,還有什么風景詞人也是那樣的熟悉?課件顯示句式,引導學生用詩句在括號中填空。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亂點碎紅山杏發,平鋪新綠水蘋生……)
白居易為什么不寫這些鶯啼、芳樹、紅杏,而寫江花、江水這極簡單的景物呢?
要用十幾個字來概括江南春景,實屬不易,白居易卻巧妙地做到了。他沒有從描寫江南慣用的“花”、“鶯”著手,而是別出心裁地從“江”為中心下筆,又通過“紅勝火”和“綠如藍”,異色相襯,展現了鮮艷奪目的江南春景。異色相襯的描寫手法,在大詩人杜甫的詩里常常可見,如“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兩種不同的顏色互相映襯,使詩意明麗如畫。白居易走的也是這條路,從他的詩里也可見端倪,“夕照紅于燒,晴空碧勝藍”、“春草綠時連夢澤,夕波紅處近長安”、“綠浪東西南北水,紅欄三百九十橋”。因而江南的春色,在長期生活在北方的白居易的筆下,從初日,江花,江水之中獲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襯的手法而形成了我們想象中的圖畫,色彩絢麗耀眼,層次豐富,幾乎無需更多聯想,江南春景已躍然眼前。
引導學生體會江花和春水互相映襯的美。男女生合作讀。
4、這許許多多的景物,用語言又怎能描述得盡?所有的贊嘆都濃縮成簡單的三個字——江南好。師引讀全詞。
5、賞析反問句“能不憶江南“?從這個反問句中你還體會到了什么?理解讀。
第二、憶江南之故人
1、詩人憶的僅僅是江南的景嗎?出示資料,創設情境。
白居易擔任杭州刺史(相當于杭州市長)三年已滿,要離開杭州了。他為杭州人民留下了什么呢?一湖清水,一道芳堤,六井清泉,200首詩。
離開杭州的那一天,杭州人扶老攜幼,提著酒壺,灑淚而別,白居易落淚了……
白居易離開杭州之后,又擔任過蘇州刺史等職,晚年居于洛陽。公元834年,離開杭州已經整整10年了,在北國洛陽,白居易寫了一首寄往杭州的五言詩,說:“江山與風月,最憶是杭州。”
又過去3年,公元838年,大詩人已經67歲了。他幾次動念去杭州,但都因路途遙遠,身體虛弱,難以成行。他只能把一腔思念,托付于《憶江南》。
直到離開人世,他魂牽夢繞的杭州,他親自命名的西湖,再也沒有能夠舊地重游。
——節選自王旭烽《走讀西湖》
2、詩人憶的還有江南的什么?(板書:景人)
3、千言萬語道不盡詩人對江南人的留戀和懷念,只濃縮成最最樸素的三個字——江南好!(指名個性化誦讀)
4、一首《憶江南》,寥寥27個字,卻一唱三嘆,字字浸滿了詩人對江南景、人深深眷戀的情。讓我們走進詩人的內心深處,深情誦讀全詞。(配樂)
5、閉上眼睛,讓我們沉浸在這美好的回憶里。(背誦)
第三、憶江南之往事
1、江南為官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年,但值得回憶的事情卻太多太多,我們剛才學的只是《憶江南》其一,還有其二、其三!
其二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蓉。早晚復相逢。
2、指讀。
3、從這兩首詞中你看出了詞人還憶江南的什么?
4、何日又去月中尋桂?何日重到錢塘看潮?何日再品那醉人的美酒?何日再賞吳娃優美的舞姿?——(引讀)江南憶,最憶是杭州——江南憶,其次憶吳宮——(生接讀)
5、三首詞,從今時,憶起往日,最后又回到今天,從洛陽到蘇杭,從今日直至十多年前的往事,今、昔、南、北,時間,空間都有極大的跨度。白居易身在洛陽,心系江南(板書),撫今追昔,無限深情地追憶最難忘的江南往事,使自己得到了一定的精神滿足。誦讀三首詞。(配樂誦讀)
三、結課,余音繞梁育鄉情
(一)欣賞歌曲,拓展延情
1、詞有曲調,可以用來吟唱。想聽嗎?
2、播放《憶江南》曲子聽吟唱。
(二)詩意作業,創意分享(任選兩題)
1、圍繞“憶江南”這個主題查找資料,感受江南的萬千風情。
2、把《憶江南》改寫為散文或現代詩。
3、仿寫《憶江南》,贊家鄉山水。
板書:
憶江南
好 景 憶
江花紅勝火,江水綠如藍
身在洛陽
心系江南
四年級語文古詩教案設計2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能借助注釋理解生詞;
2、讀懂詩句意思,體會作者詩中的哲理;
3、背誦古詩,默寫《題西林壁》。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詩句的意思,讀背古詩;
難點:理解詩中包含的哲理,有所啟發,體會作者細心觀察,用心思考的觀察方法。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教學內容:學習《題西林壁》
二、教學過程:
(一)復習古詩的學習步驟及學習方法
學習步驟:初讀感知 理解詩題 理解詩句 品讀悟意境
熟讀成誦
三、按上述學習步驟學習《題西林壁》。
1、初讀感知,讀通讀正確。
學生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讀通讀正確,然后抽讀
2、了解作者,理解讀題
(1)讓學生課前查閱蘇軾有關資料,課上互相交流。
(2)結合注釋理解讀題目的意思
3、重點引導學生理解讀句意思
補充:激趣導課
世間萬物豐富多彩,美不勝收,而且有著千絲成縷的聯系,如果細心觀察,用心思考,就有可能發現萬物的奧秘,認識萬物的聯系,本課兩首詩就是作者細心觀察,用心思考發現萬物的奧秘,思維兩首詩,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
3、重點引導學生理解詩句意思
(1)分組合作學習,在組內各自交流自己對詩句的理解,理解詩句時,既要借助注釋,又要聯系上下文,既要聯系課文插圖,又要補充詩中沒有的一些詞句,才能正確理解詩句意思,這是理解詩句的一般方法,讓學生明確方法后各自試著理解詩句大意,然后與組內同學互相探討。
四年級語文古詩教案設計3
一、導入新課
(一)背誦古詩。同學們已經讀過不少古詩,現在老師想請大家來背一背自己最喜歡的古詩。
(二)剛才大家背了很多古詩。它們只是中國浩瀚詩海中的一滴水,其中很多古詩都是詩人漫游登臨
寫下的見聞感受,如王之渙的《登鸛雀樓》,李白的《望廬山瀑布》等等都是這樣的情況下寫成的。
一千年前的一個秋天,有位詩人經過洞庭湖,洞庭的美景令他詩興大發,寫下了一首千古傳誦的詩歌
佳作。這就是我們今天要一起來學習的《望洞庭》,這位詩人就是唐代的的詩人劉禹錫。
(三)簡單介紹作者:
劉禹錫,唐代的文學家,詩人。代表作《竹枝詞》、《陋室銘》。
二、初讀感知
(一)學生自讀全詩。要求是: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教師提問:你掌握了那些字詞的正確讀音?你會怎樣提醒別人注意這些讀音?
(二)學習一下生字詞:正音:和hè hé huó huò 潭、君是前鼻音。磨是多音字,螺是邊音。
(三)再讀一讀,結合課文中的插圖,理解一下詩句:看看你讀懂了哪些詩句?可以幫助別人。還有
哪些詩句是你不懂得,需要別人幫助的。
(四)說一說,你覺得詩中哪些句子寫的很美。你讀了有怎樣的感受和體驗:
1.湖光秋色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注意:
① 和的意思是指和諧。
② 后一句是一個比喻句,讓學生了解到未磨之鏡,很模糊。而磨過的鏡子很光亮,從而體會到洞庭
湖的湖面朦朧的意境美。
2.白銀盤里一青螺:讓學生想象一下常見的大白盤子里放一個青螺。結合一下文中的“白銀盤”是指
的什么?“青螺”有指的什么?之后讓大家想一想,青翠玲瓏的君山,和清澈的湖水渾然一體。那是
一種怎樣的感覺?怎樣的美麗?
三、通過我們剛剛的學習,了解到詩中的意境很清新,很安靜
我們來好好讀一讀,看看怎樣能把它讀好。(注意重音、停頓)中間可以指導學生,正因為作者對
于洞庭山水的熱愛,所以筆下的洞庭是那么美麗。
四、通過學習,相信同學對于洞庭山水一定好奇,出示洞庭山水的圖片資料。讓學生感受一下現實中
的洞庭山水
五、這樣的美景,吸引著許多文人墨客,寫下了許多描寫洞庭的詩文名篇。
1.出示:
杜甫《登岳陽樓》和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2.讓大家讀一讀,背一背。
布置作業
一、解釋加橫線的詞,并寫出詩句的意思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
1.詩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句中詩人把_____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認真背誦詩歌,仔細觀察插圖,展開豐富的想象,把〈望洞庭〉這首詩描繪的景色寫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