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教案
由于每位教師的知識、經驗、特長、個性是千差萬別的。而教學工作又是一項創造性的工作。因此寫教案也就不能千篇一律,要發揮每一個老師的聰明才智和創造力,所以老師的教案要結合本地區的特點,因材施教。下面由我為大家整理了關于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教案,供大家參考。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教案1
學習目標:
1、認識“竊、腋”等7個生字,會寫“竊、炒”等14個生字,正確書寫“支撐、傾盆大雨、饑腸轆轆”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熱愛讀書的思想感情。
3、重點感悟描寫“我”動作和心理活動的語句,體會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
課前準備:
1、課前發動學生搜集名人讀書的故事或讀書名言。
2、自學生字新詞。
3、課件出示相關句子。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1、導人:上節課我們了解了“我”是怎樣“竊讀”的,請同學們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再讀一讀。
2、學生自由讀文。
3、這節課我們要探究是什么原因鼓勵“我”竊讀。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讀
1、合作小組研讀最后一個自然段,要求(課件顯示) a.聯系課文和生活實際,談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 b.交流課前搜集的讀書名言,談自己對這句話的理解。
2、匯報交流。
3、總結:“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一個人如果放棄了讀書,那是多么可怕的事!讓我們時刻銘記這句至理名言——“記住,你們是吃飯長大的,也是讀書長大的!”
4、誦讀句子
三、回歸整體,理清層次
1、同學們,課文學到這里,大家明白了作者是按什么順序記敘這件事的嗎?
2、嘗試分段,說說每段的主要意思。
四、積累內化,課外拓展
1、自選感興趣的、最欣賞的描寫“我”的動作和心理活動的語句,進行美讀積累,并摘抄在作業本上。
2、根據綜合性學習的要求,自選活動,感受閱讀的快樂。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教案2
課前準備
1.收集有關季羨林先生的資料.
2.布置學生列出自己喜歡的課外書清單.
揭示課題.質疑問難
1.齊讀課題:小苗與大樹的對話.
2.質疑問難: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小苗是誰?大樹又是誰?
3.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關季羨林先生的資料與大家分享.
4.這篇課文的形式與我們以前讀的課文有什么不同?
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對讀書有哪些見解,做好批注.
2.同桌互相檢查讀課文,互相評議.
3.指名朗讀課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詞,大家幫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
4.交流匯報:苗苗和季先生對讀書有哪些見解?你是從哪些詞句了解到的?
深入感悟,明白道理.
1.小組合作學習:邊讀課文,邊完成表格.
苗苗的見解:
我
的——
感
受
季先生的見解:
2.各小組派代表匯報,其他組員可以補充.
3.重點圍繞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a.文學家魯迅曾經講過,要把文章寫好,最可靠的還是要多看書.
b.21世紀的青年,要能文能理.
c.三貫通,這才是21世紀的青年.
d.古文也很重要.我覺得,一個小孩起碼要背兩百首詩,五十篇古文,這是最起碼的要求.
積累運用.培養能力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畫下來多讀幾遍.
2.結合自己的學習生活實際,談談多讀書、讀好書的體會.
拓展活動
五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教案3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老師想問你們一個問題:如果你獨自船環繞世界旅行,如果你只能帶一樣東西供自己娛樂,你會選擇什么?
同學們的回答真是多種多樣,老師剛才問你們的問題,是英國作家尤安。艾肯曾經假設的,那么她作出了怎樣的回答呢?
請同學們讀讀課文1~3自然段。
2、抽生讀,邊讀邊引導以下幾個方面:
⑴ 體會所羅列的事物應讀出疑問的語氣。
⑵ 體會“毫不猶豫”的意思:
(一點也不遲疑,堅決果斷)她對常人難以作出選擇的問題,會堅決地選擇一本書,你體會出什么了?
⑶ 讀出堅定的語氣。
⑷ 像文章的第一到三自然段,作者自己提出問題,自己回答,這叫設問句。你能不能也自己試著說一個設問句?抽生交流。
⑸ 分角色讀:
第一自然段女生問,第二三自然段男生答。
3、小結:
由此可見,作者的回答堅決果斷,她的回答是:走遍天下書為侶。侶是什么意思?那題目你是怎么理解的呢?知道了作者的選擇你有什么話想說?(為什么只帶一本書?這一本書她怎么讀?……)
二、深入學習課文
同學們接著讀課文,找出作者以書為侶的原因與方法:
1、理解作者以書為侶的理由:
茫茫旅途,究竟是什么原因能讓作者長久地以一書相伴而不厭倦?
交流,重點體會。
⑴ 你喜愛的書就像一位朋友,就像你的家。
① 啟發引導:
這句話是個比喻句,把書比作了什么和什么?
從中你體會出什么?
啟發引導:
作者把書比作了朋友,讓你體會到什么?
當你孤單寂寞時,朋友會──陪伴你,當你傷心難過時,朋友會──安慰你,當你孤苦無助時,朋友會──熱情幫助你,誰不愿意與朋友在一起呀,作者把書比作自己的親密的朋友,你體會到了什么──對書的熱愛。
朋友所給予的不止這些,我們看下文:
“你已經見過一百次了……真想不到你懂這個!”
可見即使是老朋友,每次見面感覺不同,也會有新發現,新驚喜,新收獲。
讀出驚喜與熱愛。
② 啟發引導:
那作者為什么把書比作家呢?
家給人以溫馨與留戀,而且家每天都回,誰也離不了,作者就把書和家相比,表明了對書的喜愛猶如──對家的喜愛一樣。讀自己喜愛的書,就如同回到溫暖的家。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對書的熱愛)
不止如此,我們看下文:
“你每天都回家,可……光線怎么那么美!”
雖然天天回家,從不同的角度去看,會發現不同的美,給你帶來新的驚喜,新的收獲。讀出驚喜與熱愛。
③ 小結:
書像朋友,像家,讓人熱愛,同時給人驚喜,請同學讀讀第五自然段。
朋友次次相見,家日日都回,都不會生厭,反而有新的發現,新的收獲,書如同朋友與家,常讀常新,百讀不厭,正如她所說:“你總能從一本書中發現新的東西,不管你看過多少遍。”
2、那么作者坐在船中是如何反復閱讀一本書的呢?
交流,重點體會:
⑴ 首先──思考寫作意圖。
然后──續編故事、欣賞片斷、找忽略的地方,學到的東西列個單子。
最后──想象。
引導多種形式讀,達到背誦。
與書交流,由書引發思考、想象,難怪作者說這正值像與另一個人同船而行,也難怪作者會選擇走遍天下書為侶了。
⑵ 你從中學到哪些讀書的好方法呢?
⑶ 作者的做法讓你想到了哪些讀書的名言呢?
⑷ 同不們,我們平時也讀了很多書,你有什么好的讀書經驗,與大家交流一下,如果用上首先……然后……最后更好。
⑸ 小結:
我們平時總是更在意讀書的數量,大部分書都只是讀過一遍而已,學習完這篇課文,希望大家也能學著作者將一本書讀精──一遍又一遍地讀,相信每讀一遍,你就有一遍的收獲。
3、學習最后一個自然段:
引導體會:
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處隨時想去就去的故地。
隨時想去就去說明什么?(方便,隨心所欲、想讀就讀)
故地是什么意思,把書比作故地說明什么?
從中體會出什么?
(對書的濃厚的情感,對一本收喜愛到了百讀不厭的程度。
三、拓展
在作者眼里,書是朋友,是家,是隨時想去就去的故地,書真是神奇無比呀,請同學們閱讀《神奇的書》看看作者又把書比作了什么?
抽生讀,體會書的神奇所在。
你也讀過很多書,那么一本你喜愛的書就是……也是……
四、小結
愿同學們也能喜愛讀書,像作者一樣:“走遍天下書為侶”。
五、布置作業
課后將自己讀過的一本書像作者那樣,再多讀幾遍,看看有哪些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