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教案
所謂符合科學性,就是教師要認真貫徹課標精神,按教材內(nèi)在規(guī)律,結合學生實際來確定教學目標、重點、難點。設計教學過程,避免出現(xiàn)知識性錯誤。下面由我為大家整理了關于五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教案,供大家參考。
五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教案1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讀懂課文,了解懷丙和尚是怎樣利用水的浮力打撈鐵牛的,從而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受到愛科學、用科學的教育。
2、指導學生讀懂課文,理解課文的重點段落是怎樣把意思表達清楚的。
教學準備:多媒體、讓學生查找資料,要是現(xiàn)在要打撈這八只鐵牛,你有什么辦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是一個聰明、勤勞、勇敢的民族,為世界人民所稱頌。我們已經(jīng)知道的張衡、李時珍、茅以升等人對人類做出了重大貢獻。昨天,我們已經(jīng)學習一個發(fā)生在宋朝的歷史故事,大概了解了當時出色的工程家懷丙的事跡。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第10課《撈鐵牛》,看看懷丙是怎樣把鐵牛打撈上來的。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生自讀課文,說說課文主要寫了哪些內(nèi)容?指名說。
2、小結:這篇課文主要講懷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打撈陷在河底淤泥里的鐵牛的事。先講撈鐵牛的原因;再講準備工作;最后講怎樣撈鐵牛。
三、指導學習,點撥解疑。
(一)、學習第1、2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一段,讓學生邊聽邊思考:為什么要撈鐵牛?
板書:大水沖牛
2、點撥:要撈起這八只鐵牛容易嗎?從哪里可以看出?指名說。
據(jù)文件記載每只鐵牛重四、五萬斤,帶上感情讀出來。
3、引導學生理解“人們正在議論紛紛。”“議論紛紛”是什么意思?想象他們在議論些什么?
4、正當人們議論紛紛的時候,一個和尚出現(xiàn)了,他說了一句什么話?你能從課文里把這句話找出來嗎?用“——”劃出來。
5、從這句能看出什么?(和尚有了撈鐵牛的辦法,而且這辦法跟水有關系)
板書:叫水送牛
6、指導朗讀:大家議論紛紛,卻束手無策,他們看到的是水的危害,懷丙看到的卻是利用水的巨大力量,這與眾不同的想法反映出他出色的智慧。 齊讀這句話,體會他的自信和智慧,用胸有成竹的語氣讀。
(二)、學習第3自然段。
過渡語:每只鐵牛都重達萬斤,要把八只鐵牛都撈上來,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懷丙為此做了四項準備工作。
1、 請默讀第二段,找一找哪4項準備工作?用自己的話說說。(第一步、第二步等或先、然后等)
2、 看看課文是怎樣寫的,讀一讀,把表示這4項準備工作,先后順序的詞用△標出(檢查落實,指名說。)
3、討論:
和尚做了哪四項準備工作?
第一項準備工作是什么?(先讓學生用自己的話簡單地說,然后引導學生用四個字把這項準備工作概括出來。)
板書:潛水摸牛
其他三項準備工作是怎樣的?能不能分別用四個字概括出來?(先讓學生按四個小組共同研究,然后在全班交流)
板書:大船裝沙
并船搭架
粗繩拴牛
3、懷丙做四項準備工作,他為什么要這么做?
4、男、女生輪讀讀第3自然段,你一句,我一句。
5、小結:回顧四項準備工作,我們感受到四項準備工作做得認真和周密,準備工作出色。
(三)、學習第4~6自然段。
1、自由朗讀第4~6自然段,思考:懷丙和尚是怎樣撈起第一只鐵牛?
2、先請同學講,看看課文是怎樣把這個過程寫清楚的,其他同學一邊聽,一邊用……把表示泥沙、船身、繩子、鐵牛在鏟沙過程中變化的詞標出來。
3、課件演示撈鐵牛的過程,讓學生充分認識懷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鐵牛拔出淤泥。
4、全體朗讀這段話,思考:這個自然段主要寫了什么?請用四個字概括出來。
板書:鏟沙拔牛
5、思考并討論:和尚為什么不急著把鐵牛撈上船,而是先讓水手使勁劃船把鐵年拖回岸邊,再讓眾人拖牛上岸。指名說。
6、思考討論這一自然段主要寫什么?分別用四個字慨括出來。
板書:劃船拖牛 眾人拖牛
7、懷丙幾次利用水的浮力?他能把鐵牛撈上來,在哪個字上下了工夫?
過渡語:和尚才撈起一只鐵牛,還有七只鐵牛呢?哪里寫到了?為什么不具體寫?(詳寫和略寫)
8、齊讀第六自然段。
四、引申提高,鼓勵創(chuàng)新
1、懷丙是當時出色的工程家,他打撈鐵的辦法確實好,不過,他撈一只鐵牛需要鏟掉兩船泥沙,撈八只鐵牛就得向黃河鏟入16船泥沙,你們覺得有沒有問題?
(學生討論,廣泛發(fā)表意見,教師概括:①污染河水 ②可能造成水道阻塞 ③浪費泥沙 ④不方便,不快捷)
2、那么就當時的條件水平,你是否想到改進的方法,既能撈鐵牛,又環(huán)保、又方便?
(再次小組討論,各抒己見:①準備四只大船,兩兩并船搭架。 ②泥沙裝入大麻袋,裝到兩只并好的船上。 ③水手們只需將裝有泥沙的大麻袋搬到另外的兩只船上。④將鐵牛拖回岸。⑤船循環(huán)往復,就能很快撈回八只大鐵牛。)
3、要是現(xiàn)在要打撈這八只鐵牛,你有什么辦法?
(結合課前查閱、搜集的資料、交流匯報。教師也可適當介紹幾種現(xiàn)代打撈方式,如:浮筒打撈,浮吊打撈、混合打撈和解體打撈等)
五、總結、談話、鼓勵不斷思考,不斷創(chuàng)新。
1、“鐵牛是被水沖走的,我還叫水把它們送回來。”通過剛才的學習,你們對這句話有沒有新的理解?
點撥:
洪水沖走了鐵牛,沖毀了浮橋,水可恨嗎?懷丙和尚從這田里看到水給人們帶來的危害。
“我還叫水把它們送回來”實際上是什么意思?懷丙和尚看到水有利的一面。他幾次利用水的浮力?
(他既看到水有害的一面,也看到有利的一面,說明他能一分為二地看問題,有一種科學的態(tài)度。)
2、你認為是水的力量大,還是人的力量大?說明了什么?( 水的力量大,人有智慧,可以利用水,從這個角度看,人的力量更大。說明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具有非凡的智慧和才能。)
3、討論:你覺得懷丙和尚這個人怎樣?你會怎樣評價他?從他身上受到什么啟發(fā)?
六、朗讀課文。
五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教案2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nèi)容,懂得這兩則寓言的寓意。
2、學會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勸告”等詞語的意思。
3、認識“只要……就”,“如果……就……”這兩種句式。
4、能用自己的話將這兩則寓言講出來,并背誦其中的一則。
【教學重點】
理解兩則寓言的寓意。
【教學難點】
理解兩則寓言的寓意。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亡羊補牢。
〖教學設計〗
一、談話激趣揭示課題
1、同學們喜歡聽寓言故事嗎?為什么?
2、過去我們學過哪些寓言?
3、寓言有什么特點?(用一個短小的故事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或諷刺某種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講道理。)
4、“寓言二則”的“則”是什么意思?(相當于“篇”)
5、今天我們學習《南轅北轍》和《亡羊補牢》兩篇寓言。我們先學習寓言。看老師寫課題:亡羊補牢指名讀,齊讀。
二、理解題意
1、“亡羊補牢”是個成語,這個成語中有不理解的字嗎?
2、指名解疑,并說說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在課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話完整地說說“亡羊補牢”的意思。
4、看了課題,你想提出什么問題?(為什么丟羊?為什么補羊圈?)
5、再讀課題,從“補牢”這個詞你能猜出丟羊的原因嗎?
三、初讀課文,了解內(nèi)容
1、你的猜想對不對呢?讓我們來讀課文。注意:讀的時候要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聽,引導評議。
3、養(yǎng)羊人一共丟了幾次羊,為什么丟?
4、小結:
可見讀書前我們的猜測是完全正確的,讀書就要這樣邊讀邊想,讀前要想,讀中也要想。
四、精讀課文,理解內(nèi)容
1、課文哪幾個小節(jié)講丟羊的?
2、自由讀1~4節(jié),思考:養(yǎng)羊人丟了一只羊,為什么還會丟第二只?
3、同桌互議。
4、集體交流:
⑴ 羊圈破了個窟窿:
① 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讀,注意“窿”讀輕聲。
② “窟窿”就是──(洞)。怎樣記住這兩個字?指導學生書寫“窟窿”。
③ 齊讀這句話。(第三句)
④ 第三句講了丟羊的原因,那前兩句講了什么?引讀前兩句。
⑤ 理清這小節(jié)三句話之間的聯(lián)系,試背。
⑥ 指名背。(指導方法)
⑵ 街坊勸告,他不聽:
① “街坊”就是──(鄰居),注意“坊”讀輕聲。
② 街坊是怎么勸的?指名讀,讀出勸告的語氣。
③ 引導評議,齊讀。
④ 可養(yǎng)羊人呢?指名讀,評議。(讀出他的無所謂,毫不在意)
養(yǎng)羊人是這樣說的,你猜他心里會怎樣想?
⑤ 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養(yǎng)羊人卻漫不經(jīng)心,不聽勸告。同桌分角色朗讀。
⑥ 指名讀,評議。
⑦ 老師說提示語,學生試背對話。
5、讓我們來看看他不聽勸告的結果:
⑴ 指名讀第4節(jié),評議。
⑵ 為什么要讀好兩個“又”字?聯(lián)系第一節(jié),想一想。
⑶ 齊讀第4節(jié)。
⑷ 剛才我們學習的片段,如果用題目中的兩個字來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這個片段,注意:可適當增加一些內(nèi)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動可通過語言、動作來表現(xiàn)。
7、二次丟羊后,養(yǎng)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讀第5節(jié),劃出有關句子。
8、討論交流:
⑴ 養(yǎng)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圖說話。
⑵ 指名讀文中句子,評議。
為什么要讀好“趕快”?能否去掉?(改正錯誤,不能拖延)。
⑶ 養(yǎng)羊人為什么會這么做呢?引讀描寫他心理的句子。
⑷ 指導讀這句話,讀出他的后悔之情。
⑸ 將這句話換一種說法。(要是……就……,如果……就……)
⑹ 但是他轉(zhuǎn)念一想,現(xiàn)在修還不算晚,為什么?
⑺ 他的想法對不對?從哪兒讀出?(從此,他的羊再也沒丟過。)
⑻ “從此”是什么意思?指導學生用“從此”造句。
⑼ 理清句與句之間的聯(lián)系,背誦第5節(jié)。
五、體會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這個人在修補羊圈時,原來勸告過他的街坊剛巧路過,想想街坊又會怎么說?養(yǎng)羊人又會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臺演,并指導評價。
3、如果這個人再不修羊圈,會出現(xiàn)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見,像養(yǎng)羊人這樣犯了錯誤,只要( ),就( )。
5、在生活中,也常常發(fā)生類似的事。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看法。同桌互議,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視,沙塵暴,環(huán)境污染……)
這些都可以用一個詞語來概括──“亡羊補牢”。
六、學習生字總結全文
1、再讀課題,理解題意。(本義,引申義)
2、所以,“亡羊補牢”后面往往跟著一句話──“未為遲也”。自己讀讀,理解它的意思。
3、總結學習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題意──理解內(nèi)容──聯(lián)系實際,體會寓意。
4、認讀生字:
⑴ 記憶生字字型,并講講字是怎樣記住的。
⑵ 難字指導記憶書寫:
街:把中間的“圭”去掉,就是“行”。人們經(jīng)常行走在大街上,而街道路面最初是用“土”鋪的。
窟窿:這是個凍字,因而“洞穴”的穴做偏旁。
寓:寫時注意第11筆是橫,不是點。
〖作業(yè)設計〗
1、比一比再組詞:
悔( ) 叼( ) 屈( ) 隆( )
梅( ) 叨( ) 窟( ) 窿( )
2、背誦這則寓言。
3、聯(lián)系學習、生活實際,談談你讀了這則寓言的感想。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
南轅北轍。
〖教學設計〗
一、齊讀《亡羊補牢》
二、故事導入激發(fā)興趣
三、自讀自悟
1、把課文讀正確流利。認讀生字“纏”。
2、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
四、匯報交流,指導朗讀課文
1、檢查讀文和認讀生字。
2、交流課文及不理解的問題。討論“南轅北轍”、“盤纏”。
3、練習朗讀課文,講故事。
4、指名朗讀,師生評議。
5、根據(jù)評議,再練習朗讀。
6、練習講述故事。注意把任務語言講明白。
五、創(chuàng)設情景練習口語交際
1、出示圖:
面對那個人走遠的影子,他的朋友會說什么?
2、你想對那個楚國人說什么?
3、回到課始的故事:
楚王會不會攻打趙國?為什么?
總結:南轅北轍的故事現(xiàn)實中可能沒有,但是實際上,有多少人在做著這樣的蠢事啊!做任何事,要是選擇錯了方向,無論怎樣努力,也是達不到目標。
六、寫字練習
1、抄寫生字。
2、難點提示:
“纏”右半部不要寫成“厘”
3、抄寫詞語:
寓言 窟窿 勸告 軟硬 狼群 法則 后悔 盤纏 叼走 街坊
五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教案3
教學目標:
1、輔導學生讀懂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受到思想啟發(fā)。
2、通過教學配養(yǎng)和增進學生的自讀自學課文的能力
3、本課要求會認的字有:怨、載、罷、沾、捷、悅。
教學重點:體會“為什么不反過來試試”這句話的意思。
教學難點:同上
教法:以讀代講法、引導點拔法、指導朗讀法
學法:朗讀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學法、
教具準備:掛圖、生字卡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1 今天,我們要學習“為什么不反過來試試”這一課。“為什么不反過來試試”是什么意思,課文為什么取了這樣一個題目呢?老師不作解釋,大家也不要去猜,要認真讀課文。你把課文讀好了,這個問題就解決了。
2、這篇課文是略讀課文,需要同學們自己去讀去理解。
二、出示讀書提示,鼓勵同學們自讀自學課文,了解課文內(nèi)容和人物表現(xiàn)。提示:
1、先要一段一段地讀,認真了解每一段的意思,然后再通讀全文。
2、自學生字新詞,認清字形,把字音讀正確。
3、注意了解課文寫的是誰?講了他的什么事?
三、檢查閱讀情況,了解學生的疑難。
1、抽讀課文。找三個人,每人讀一部分。讀后,請同學們評議,肯定優(yōu)點,指出不足,糾正錯誤。
2、提問:課文里寫了哪些人物?主要是寫誰的?
布斯是哪里的人?課文是講他什么時候的事?(英國人, 1910年的事。) 講了他的什么事?(研制吸塵器的事——他看到掃地機揚起大量灰塵,給人們帶來危害,下決心要研制不揚起灰塵的掃地機,經(jīng)過反復試驗,終于成功了。)
3、鼓勵學生質(zhì)疑,老師對所提問題進行歸納,鼓勵學生思考答案或解決辦法。
四、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學習收獲,加深感受文章中心思想。圍繞的主要問題是:
1、什么事情引起了布斯的注意,使他產(chǎn)生了研制掃地機的念頭?(熟悉課文第一部分——“嗚嗚”的響聲,濃濃的塵霧,沾滿了灰塵,灰塵搬運機。)
2、布斯的母親給予了他哪些幫助?(深入理解課文第二部分有關段落——母親很支持布斯的工作,想辦法讓布斯放松,幫助布斯動腦筋:“為什么不可以把木塞壓進去呢”?)
3、布斯的研制工作陷入困境的時候,媽媽說的哪句話對他有很大的啟發(fā)?后來他又是怎么想和怎么做的?(媽媽說:“為什么不可以把木塞壓進去呢?”布斯說:“是啊,為什么不反過來試試呢?”)這時,布斯的腦海中閃過一個念頭,把“掃灰塵”變成“吸灰塵”,也許就不會揚起灰塵了。他又想到最近發(fā)生的一場龍卷風,把地面上的房屋和樹木都“吸”走的情景。如果把掃地機設計成一種小型的“龍卷風制造器”,不就可以把灰塵吸起來嗎?想到這里,興奮地布斯連忙放下已打開的葡萄酒瓶,找來一塊手帕,蒙住自己的嘴巴和鼻子,然后趴在地上。他猛地一吸氣,緊挨著嘴巴和鼻子的地面變干凈了。取下手帕一看,手帕上沾了不少灰塵。 通過這種方法,可以把地面清掃干凈,而且不會揚起灰塵。)
4、你認為布斯的成功說明了什么?(做事要有決心,肯動腦筋。布斯“為什么不反過來試試”的念頭,說明了他善于靈活調(diào)整自己的思維。)
五、再讀課文,拓展思維
1、讓學生再讀課文,加深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
2、你從布斯發(fā)明掃地機這件事受到什么啟發(fā)?布斯能發(fā)明掃地機,你一樣可以發(fā)明東西,請想想,你準備發(fā)明什么?
六、教師小結。(略)
七、課后練習
(一)、填詞語,讀句子。
(二)、課文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道理?選擇正確的答案。
板書設計:
為什么不反過來試試
母親啟發(fā)、幫助布斯
布斯發(fā)明吸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