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語文主題學習教案
主題學習圍繞某一學科主題進行學習和探究,圍繞主題所組織的不僅有學問的既定內容,還有和主題密切相關的拓展內容。下面我為大家整理了關于五年級語文主題學習教案,供大家參考。
五年級語文主題學習教案1
【學習內容】
《昆明的雨》 《豆汁兒》《端午的鴨蛋》
【單元分析】
本單元的些文章都是作者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人、物、事和自然風情,閱讀中可以感受到人物內心世界的豐富情感。文章選取體現了散文的多種樣式,或敘事、或描寫、或抒情、或表達人生思考、或描繪風土人情,但均是作者內心獨特的感受,語言質樸華麗等特色依主旨、文風而定,師生通過本單元學習必將有新的收獲。
【學習目標】
1.品讀文章“平淡有味”的語言。
2.領悟作者的喜愛與想念之情。
【學習設想】
新課標提出“欣賞文學作品,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閱讀文章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從中獲得對生活、人生的有益啟示。”
汪曾祺的散文娓娓道來,如話家常,看似平淡無奇,實則顧盼有情。學生閱讀時,往往忽略這樸素文字后暗藏的款款深情。因此設計本課時,就把品味“淡而有味”的語言為突破口,運用圈點批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循序漸進地設置教學環節。整堂課引領學生去“學習一篇散文,運用一種方法,品味一種風格,獲得一些學法,感悟一種情懷,得到一點啟發”。
【課前準備】
1.課前預習,積累有關“雨”的古詩詞
2.學情分析
本單元的教學對象為八年級學生,學生此前已經學過不少散文,本單元再學這些散文,是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的鞏固和提高。要在七年級的文學教學的基礎上, 培養學生良好的文學語感 ,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賞析語言。
【課前調動】
上課之前,我們先做個飛花令游戲好不好?
接下來要進入的是我們今天的飛花令比拼,今天的主題字是“雨”。
【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樣是雨,在不同詩人筆下有不同的感悟。作家汪曾祺眼中的“雨”又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抒情散文《昆明的雨》。
(設計意圖:詩詞導入法營造一種美的的氛圍,激起學生走進昆明的雨、走進文章的強烈愿望)
出示目標: (齊讀)
二、初讀感知
1. 默讀課文,了解內容
在汪曾祺眼中“昆明的雨”有什么特點呢,你能用文中一兩個詞語來說說嗎?
2.思考:
昆明的雨給了作者太多美好的回憶,作者只是想念雨嗎?還有什么景、事或人呢?
(設計意圖:整體感知、美點尋蹤、詩意再現等,引導學生在對文字的默讀品味的過程中,體會感受作者借昆明的雨,借雨中的景物人事傳達給我們的美感和詩意,深沉的情思。
《昆明的雨》看是寫雨,其實描繪的是一幅畫中的故事,一段懷戀的時光,一段由雨而生的淡淡的鄉愁,以及雨中美景陶醉的閑適恬淡之感。作者對昆明的雨是一往情深。其中是喜愛、留戀、懷念,是對一去不復返的時光的感嘆與惆悵,更是在表達懷鄉的情愫。因此趁著學生才有的感受尚在,讓學生直接再次感受)
三、品讀悟情
讀完文章,我們發現汪曾祺的散文有美景,美食,美事,還有什么美?
我們來聽聽名人對汪曾祺的評價:
當你讀他的散文時,就好像在聽一位老人嘮著家常,慢慢悠悠,不急不燥,平平常常,但是你如果僅是這樣理解他的散文,那就膚淺了……他文章全篇的謀局,句段的琢磨乃至標點的鍛煉都是蘊含著深情的。
——王安憶評汪曾祺散文
1.品讀,合作探究
下面請大家帶著自己的閱讀體會進行小組的合作學習圈點勾畫,用批注的方式,品味文中 “平淡有味”的語言。
小組合作學習任務單
【河東新鳳凰,我是朗讀者】· 我們組選擇的語句是:
(請以朗讀者的身份,讀出你喜歡的語句)
【分享鳳凰美,共品讀書味】 小組發言人分享討論結果:
(請用最美的語言為你們喜歡的句子寫一句頒獎詞)
【走進多彩鳳凰 聆聽不同聲音】 其他小組補充:
(設計意圖:汪老的散文淡而有味,需要不斷地朗讀、玩味。充分利用課后的閱讀提示及課文旁的批注(本文沒有)。在課堂上既要把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沉浸于課本好好“讀”、個性地“讀”,又要讓學生帶著學習任務有目的地“讀”,從而做到收放自如。為了引導學生動情地品味語言,而不是漠然地在文本的表面滑行,我用心設計了一些活動,給學生提供盡量多的機會讓他們展示"才華",鼓勵學生個性化的體驗和表達方式,使閱讀成為賞心悅目的享受,成為學生自我表現的舞臺.在小組討論階段,教師參與小組學習,并對小組學習的過程做必要的指導、調控)
2. 方法指導伴前行
作者為何要寫這篇文章呢,表達對昆明的喜愛和想念之情。可怎么樣才能寫出這些情感呢?
山之精神寫不出,以彩霞寫之;春之精神寫不出,以草樹寫之。
——清·劉熙載
說說你的理解,以小見大,我們要表達一個大的主題時往往借助一個小小的事物來作為載體。
下面,我想問,雨季之精神寫不出,以什么寫之?
師:對,用雨季中的景、物、人寫之。
昆明的.一草一木,生活中“凡人小事”,寫出了雨中的點點滴滴,看似散亂,東一筆西一筆,但無一不滲透著作者對往事的思念和懷戀。
我們通過學習《昆明的雨》后,了解到了作者運用以小見大的手法以及形散而神不散的結構特點。
【品讀這類散文的方法】
批注聚焦淡而雅,一圈一點文里行。
凡人俗事有寓意,家常俚語藏深情。
(設計意圖:教師的責任在于扶,在于精講點撥,引導學生明確閱讀思路和閱讀方法,應避免面面俱到,重在引導學生把握閱讀方法和學習方法,提升閱讀能力)
四、拓展閱讀
下面就讓我們用同樣的學法品讀兩篇文章。
瀏覽兩篇文章,讀后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篇回讀批注, 找出文中“淡而有味”的語言,體會作者對生活的感受。
1. 默讀課文,了解內容
2. 小組合作,組內交流
(設計意圖:學生靜心默讀相關語句,并自主批注賞析,老師巡視在學生之中,用心觀察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批注理解,不恰當的地方及時進行提醒和糾正,及時關注學情,關注到每一位學生)
3.全班匯報,分享收獲
(設計意圖:散文閱讀教學,實質上是建立學生已有的經驗與“這一篇”所傳達的作者獨特的經驗的鏈接。好就是人們常說的“文字就是思想”。通過前面的指導,學生已經掌握了品味語言的方法和步驟,此環節采用小組學習,班內交流,給與學生充分展示和合作交流的機會,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力求體現以課文為載體,以方法為引領,以訓練為主線,以提高學習效率為目的的教學流程)
五、讀寫創造
【視頻欣賞:舌尖上的中國】
中國人對食物的感情多半是思鄉,是懷舊,是想念過去的味道。那臨沂人的家鄉味是什么呢?
模仿作者平淡質樸,如話家常的語言風格,選取自己家鄉的特色食物,寫幾句有滋有味的文字。
(設計意圖:散文教學中最自然最美妙的實踐方式就是品讀語言、抒寫心聲。語言教學是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重頭戲。我們要以學生的語言實踐為核心,來探討語言教學的創新設計。在多樣的讀寫創造活動中,豐富情感,增強描繪生活的能力。活學活用,既訓練了學生對語言的把握,又表達了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六、總結升華
圖書編者想借這些文章告訴我們什么呢?
初讀選文感覺文中的菌子、鴨蛋、豆汁平淡無奇,可細細讀來卻發現字里行間飽含作者濃濃的思鄉之情,懷舊之情。
五年級語文主題學習教案2
班會過程:
一、引入:這世上是不是每個人都一樣呢?當然不是,那有哪些類型的人呢?(有好人,有壞人;有說話算話的人,有說話不算話的人;有愛國家的人,有背叛國家的人;有認真工作的人,有對工作不認真的人;有對別人友好的人,有對充滿敵意的人。)
那你想做什么樣的人呢?(指名)
板書:我們要做什么樣的人
二、愛國。
我們對待國家應該怎樣?(指名)板書:愛國
愛自己的國家是必須的,我們總不可能不愛生我養我的國家而去愛別的國家吧?
那我們應該怎樣愛國呢?大家討論一下,問一下你的同桌。(指名匯報)
1、我們目前能做的是什么?心中有國家——中國的好。哪個能說好在哪里?(扶貧建設、免費讀書、住校吃牛奶雞蛋………)
2、長大了可以怎么愛國呢?(如果有像日本美國這樣的國家來欺負我們國家,我們應該怎么做?國家發生了大災難:比如地震、洪水………)保家衛國
還有很多。
三、敬業
知道什么是敬業嗎?
目前我們還沒有工作,我們應該做什么?(學習)
那在學習中,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讀好書遵守紀律做個好學生
那這些你覺得怎么才能做得好呢?上課、自習、在家、作業、預習、復習、衛生、風紀評比…….
四、誠信
你知道什么是誠信嗎?是“真誠、老實、講信譽,言必信、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諾千金。”
那我們因應怎么做呢?
如果我叫你答應給某個人帶一瓶牛奶,你路上口干了,怎么辦?
你說了今天要還我的錢,又還不了了,應該怎么辦?
五、友善
什么是友善呢?
比如,遇到一個客人狠他一眼,比如遇到一個陌生人瞪他一眼,比如對同學老是打罵,比如對家人不關心,比如對老師不尊重…….
當然,對于敵人、仇人、壞人可以友善嗎?可是你知道什么是敵人、仇人、壞人嗎?
朋友之間親近和睦
總結:
那我們究竟要做什么樣的人?大家說!
師總結:我們要做這樣的人: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請大家背一下:愛國、敬業、誠信、友善!
注:粗體為板書內容。
五年級語文主題學習教案3
【學習內容】
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5課《古詩詞三首》
“語文主題學習”叢書《情歸故鄉》第三單元《詩意故鄉》
【設計理念】
根據“語文主題學習”實驗教學策略、語文學科課程性質及特點,在《濃濃思鄉情》的主題學習一課中,努力豐富主題學習的內涵,著重體現人文主題、文體主題、能力與方法主題——這三方面的特點。
1、人文主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無論是教材中的《古詩詞三首》還是叢書中《望月懷遠》、《鄉愁四韻》等詩詞,都具有“思鄉”這一統一的人文性主題。
2、文體主題:在主題學習內容的選取上,根據教科書文體的特點(詩、詞),有針對性地選取了《情歸故鄉》中第三單元《詩意故鄉》來進行主題學習。因此,本節課的主題學習不僅人文主題是一致的,文體主題也是一致的。
3、能力方法主題:在學習中,不僅引導學生學習知識,更注重學習方法的引領和自學能力的培養。本課以學習表達方法為核心,先初步感悟教材中三首詩詞的表達方法,然后發揮叢書資源優勢,借助第三單元經典詩歌在自學交流中進一步體會表達方法。同時,巧妙引領,嘗試練筆,學習運用所學表達方法,使學習扎實而富有實效。
【教學目標】
1、學會四步讀詩法。
2、體會詩詞表達的情感,學習借景抒情、敘事抒情等表達方式。
3、感情誦讀詩詞,積累詩詞名句,豐富語言積累。
【教學重難點】
體會詩詞表達的情感,學習借景抒情、敘事抒情等表達方式。
【教學過程】
一、積累誦讀入情境
1、(課前播放《明月千里寄相思》)聽著這纏綿的歌曲,你感受到了什么?
(指生說感受)
師:思鄉是一個永恒的話題,距今800多年前的蘇軾就曾這樣寫道——(生共讀)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距今1200年前的王建這樣書寫著自己的思鄉情——(生共讀)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距今1300年前的宋之問在歸鄉途中發出了這樣的感嘆——(生共讀)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距今1600年前的沈約站在這高臺上,這樣寫道——(生共讀)高臺不可望,望遠使人愁。
這些優美的詩句中,都充滿了濃濃的思鄉情,上節課我們通過三個步驟(課件出示):⑴解詩題,⑵想畫面,⑶悟情讀,初步學習了三首古詩詞(課件出示三首古詩詞),體會了詩人濃濃思鄉情,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一下詩人是如何來表達自己的這種感情的。
2、創設情境,師引讀,生誦讀《泊船瓜洲》、《秋思》、《長相思》。(師酌情指導朗讀)
二、精講點撥悟方法
1、師:這三首詩詞都表達了一個共同的主題——濃濃思鄉情,那作者是不是用相同的方式來表達的呢?
生自主學習:用橫線標出引發作者思鄉的事物,并想一想作者分別用什么方法表達自己的思鄉之情的?
2、同桌交流收獲與困惑。
3、班級交流:引發作者思鄉情的事物分別是什么?作者是用什么方法來表達自己的思鄉之情的?
4、小結寫法:《泊船瓜洲》借景抒情;《秋思》借事抒情;《長相思》景事融情。
5、師:剛才我們學習了作者通過不同方法來抒發自己的情感方法,這是讀詩的第4步——思寫法。
在以后讀詩詞時,我們一般可以按照以下步驟來進行(課件出示):⑴解詩題,⑵想畫面,⑶悟情讀,⑷思寫法。
三、拓展誦讀學方法
1、《情歸故鄉》這本“語文主題學習”叢書就收錄了許多思鄉、念鄉的名詩名篇(課件出示《詩意故鄉》單元目錄),并區分古典詩詞與現代詩歌。
2、現代詩歌部分。
A、《鄉愁四韻》
師:時至今日,有多少漂泊他鄉的游子在訴說著對家鄉的思念。接下來,我們走進《鄉愁四韻》,來探尋一下他們表達思鄉情的方法。
(1)生自讀《鄉愁四韻》,找出寄托作者思鄉情的具體事物。
(2)總結寫法:作者通過四種具體的事物來抒發自己濃濃的鄉愁。
(3)師:你們了解這首詩的作者余光中嗎?(師介紹余光中生平)
(4)一道淺淺的海峽擋住了余光中的歸鄉路,卻沒有阻擋他的思鄉情,他把自己縷縷鄉愁融進了一首首小詩中,我們把這種感受放進詩中,再來讀一讀這首小詩。(男女生分角色,配樂讀《鄉愁四韻》)
(5)嘗試練筆:你能試著仿照《鄉愁四韻》的句式,書寫一下對家鄉、對親人的.思念嗎?
(生練筆,并交流練筆,課后可繼續完善練筆)
B、現代詩歌拓展閱讀
(1)試著用剛剛學過的讀詩四步法,選擇一首現代詩歌進行小組共學。
結合本課的學習,我們重點來交流后兩個步驟:悟情讀和思寫法。
(2)小組內合作共學一首詩歌。
(3)小組成員分工合作,以自己喜歡的形式有感情地朗讀所選詩歌,并小結詩歌寫法。
(4)師配樂與學生共讀現代詩歌中精彩小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