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師大版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
教學設計的過程實際上就是為教學活動制定藍圖的過程。通過教學設計,教師可以對教學活動的基本過程有個整體的把握,可以根據教學情境的需要和教育對象的特點確定合理的教學目標。下面由我為大家整理關于西師大版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供大家參考。
西師大版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1
一、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江南水鄉的優美景致。
2.理解“擱、綴、擷取”等詞語的意思,積累描寫字體的詞語。
3.在教師的引導下,了解文章的結構特點以及借物抒情的寫作特點,領悟“長相憶,最憶家鄉的橋”這句話的含義,感受作者對家鄉的懷念之情。
二、課前預習:
熟讀課文,根據課后閱讀要求想一想課文寫了橋的哪些內容。
三、課件準備
樂曲、幻燈片、視頻短片
教學過程
一、渲染意境 ,走進文本
1.觀看視頻,感受江南水鄉之美
2、揭示課題
對于那些在水鄉生活過的人來說,橋更能觸發他們化不開的思鄉情結,作家鄭瑩,她的故鄉就在江南。在闊別家鄉多年后,她飽含深情地寫下一篇文章。齊讀課題:26《家鄉的橋》
3、初步理解作者的情感
師:現在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的94頁,讓我們一起隨著作者潤澤了鄉情的筆觸感受江南別樣的美。
(1)學習1、2小節,了解江南水鄉的特點,圖釋“小河像血脈、網布”。
(2)小結,初步體會情感
橋是故鄉人生活中不可缺的一部分,因此,作者對橋有一份特殊的情感——
長相憶,最憶家鄉的橋
(3)橋給作者留下了哪些美好的回憶,讓作者如此——長相憶,最憶家鄉的橋?
二、整體感知 ,梳理文絡
師: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3—5小節,想一想作者寫了家鄉的橋哪些內容?
1、根據學生回答歸納板書
1)造型千姿百態。板書:造型千姿百態
2)名稱充滿情趣。板書:名稱充滿情趣
3)是我們的樂園。板書:孩子們的樂園
2、小結,引發思考。
◆ 根據板書小結先概括后具體的寫作方法。
◆ 質疑
師:作者想通過這幾個方面的介紹告訴我們什么呢?
三、深入品讀,體會情感
(一)橋的造型千姿百態
1、了解寫作特點
師:先去欣賞橋的造型吧!請一小組讀,其他小組仔細聽,想想作者是怎樣給我們介紹了橋千姿百態的造型的?
◆質疑:同學們,課文只寫了最簡單的過橋和最漂亮最有氣派的單拱橋,卻又說它的造型是千姿百態。這是為什么呢?
引導理解橋的造型千姿百態與抓住水鄉特色的過戶橋和單拱橋進行介紹,了解抓典型的寫作方法。
2、認識過戶橋和單拱橋的造型。
◆ 認識過戶橋,感受簡約
1)、圖示“過戶橋”。
2)、品讀句子,感受簡約美:最簡單的是過戶橋,一塊長石板擱兩端,把兩戶人家連起來。句中哪個字體現出來(擱)
不需要名家設計,不需要能工巧匠,就這簡單的一擱,就把鄰里之間的感情連起來。作者用一個“擱”字寫出了過戶橋簡約的美。
作者還給我們介紹了單拱橋,單拱橋的特點是——
◆ 認識單拱橋,感受氣派
1)、圖示“單拱橋”。
2)、情趣朗讀,感受單拱橋的漂亮、氣派。
3)、理解“綴”字
師引讀:橋給作者帶來了美好的感受,因此作者用優美的語言來描述家鄉的橋,你看!最簡單的是——
3、感受單拱橋帶來的童年夢幻般的回憶
◆想象說話,感受意境美
理解:穿梭其間
師:在寧靜的夜里,此時,你撐著小船劃過這漂亮的單拱橋,那是一番怎樣的情景?用自己的話說說。
4、指導朗讀體會情感
1)、引讀:家鄉的月夜是這樣的寧靜——夜里,你撐條小船——,那光景,會使你懷疑——!
2)、小結:
這是夢境中才有的美啊!千姿百態的橋裝扮了水鄉如畫的風景,(板書:風景)此情此境怎不讓人——
長相憶,最憶家鄉的橋。
(二)橋的名稱充滿情趣
1、引讀橋名
2、配合讀橋名的來歷,理解“擷取”的含義。
3、播放媒體,欣賞不同字體的橋名
1)認識各種字體寫的橋名
2)出示:篆 隸 楷 草
3)積累描寫字體的詞語
4)看圖讀句子,感受橋名字體帶來的情趣。
4、賞橋名,聽故事
1)出示句子,指名讀
2)師講關于橋的故事。
5、引讀,體會作者情感
每一座橋名都鑲嵌著美麗的傳說,每一座橋名都有墨痕書香點綴,它傳承著家鄉的歷史文化,(板書:文化)讓人不由得這樣感慨——
長相憶,最憶家鄉的橋
(三)橋是孩子們的樂園
1、同桌互讀體會快樂、愜意
2、感受情感
師:那愜意快樂的童年生活令人回味無窮,每當回味著這一份快樂時,作者就發出這樣的感嘆——
長相憶,最憶家鄉的橋(板書:快樂)
四、小結全文,升華情感
1.深入感受作者情感
家鄉的橋是情感的紐帶。連著作者對家鄉深深的感情,一提起橋,橋他就會想起家鄉的風景、家鄉的文化、家鄉的親人以及快樂的童年時光。所以作者用這樣的感受作為文章的結尾——長相憶,最憶家鄉的橋
這簡簡單單的九個字,字字浸潤著作者怎樣的情感?(對家鄉的熱愛與思念)
(板書:家鄉的熱愛、思念)
2、小詩點化全文
讓我們把這綿長悠遠的回憶匯成一首小詩:
我的家鄉在江南,
小河長,小橋多。
家鄉的橋造型千姿百態,
點綴了——
江南水鄉如詩如畫的風景;
家鄉的橋名充滿情趣,
傳承了——
悠遠豐厚的江南歷史文化;
家鄉的橋是兒時的樂園,
裝載了——
遙遠卻鮮活,充滿著快樂的童年時光。
千言萬語、殷殷鄉情,都化成這一句——
長相憶,最憶家鄉的橋。
3、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師: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作家鄭瑩所寫的《家鄉的橋》。作者通過描寫家鄉最常見的事物——橋,抒發了對家鄉深深的愛。這樣的寫作方法就是借物抒情。
五、作業拓展
你的家鄉也有別樣的美,哪些事物給你留下了美好的印象?請你選擇其中的一種向別人介紹。
板書:
家 鄉 的 橋
借 物 抒 情
造型千姿百態 風景
橋名充滿情趣 文化 家鄉的熱愛、思念
孩子們的樂園 快樂
西師大版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2
設計理念:
本課設計遵循閱讀教學要尊重學生獨特體驗這一理念,從課題切入,在品讀文本中討論課文講了“我”和烏麗娜的什么事,從這件事中體會到什么這兩個統領全文的問題,從而讓學生在多元對話中獲得超越自我、超越文本的情感體驗。教材的人文素養承載于語言文字中,教學中力圖從兩性整合、三維統一的角度去發展學生的語言素養。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生字,能正確書寫并運用。
2、聯系語境理解詞語,聯系上下文理解重點句子。從“我”和烏麗娜數橋這件事中,想象“水”和“橋”給麗江帶來的美,體會烏麗娜對麗江古城的熱愛以及“我”和烏麗娜的友情。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誦課文,背誦“都說是水給麗江帶來了美麗??”這一段。
教學重點:
從具體的詞句中體會麗江的美,體會烏麗娜對麗江古城的熱愛。
教學難點:
透過文字想象“水”和“橋”給麗江帶來的美。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談話引入
1、同學們,金色的讀書年華,留給我們無數美好的珍藏,在學習生活中我們有許許多多的同學,還有同桌。在這些同學中,你和誰的友情最深,能簡要地談談嗎?(引領學生以難忘的友情為主題,進行口語交際)
2、齊讀課題,引導學生對課題質疑(“我”和烏麗娜怎么樣?課文講了“我”和烏麗娜的什么事?從這件事中能體會到什么???)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畫出生字、詞。
2、本課的生字、新詞不少,相信同學們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學會本課的生字、詞,把課文讀正確、流利。(自學生字、詞)
3、檢查學生初讀課文的情況和學習生字的情況。
★初讀課文,注意長句子的自然停頓,如:有時候快樂地欣賞著絨絲線似的青苔隨著水波柔柔地搖擺。
★學習生字,從音、形、義三方面指導。
①音:注意區分平翹舌音,如“酥”“詫”“捶”“宅”。 注意多音字“娜”。
②形:注意區分“宅——詫”的字形。
③義:學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詞,師生共同解決。如果與課文理解緊密相關就留到后面隨文學習。
4.引導學生概括主要內容。初步解決下面的問題:課文講了“我”和烏麗娜的什么事?古城麗江給“我”和烏麗娜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三、品讀課文,解疑感悟
回顧課文講了“我”和烏麗娜的什么事?
從課文對“我”和烏麗娜數橋這件事的敘述描寫中,你體會到什么?
1、體會麗江的美。勾畫出描寫麗江的句子,在朗讀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讀。 老師點撥以下幾點
整體描寫。
①扣住“依山而建”“高高低低”“錯落有致”體會古城富有情趣的布局美。
②扣住“一千多年的歷史”和“四方街的建筑特點”體會麗江城的古味。
局部描寫。 “水”和“橋”給麗江帶來的美。
①“水”:水的特點是什么?清亮:扣住“倒映著白墻灰瓦,還有那在水邊浣洗??特別好看”理解。 活躍:扣住“流下來”“冒出來”“嘩嘩嘩”“汩汩汩”“穿行”等詞語理解。
②“橋”:橋的特點是什么?(林林總總)“林林總總”什么意思?(形容繁多) 橋林林總總體現在哪些方面? 數量多:354座。 樣式多:石板橋、木板橋;石拱橋、木拱橋;單孔橋、雙孔橋、多孔橋。
材料多:石頭、木頭。 雕刻豐富:有東巴象形文的吉祥語,有東巴神舞,還有各種鳥獸花木。
總結過渡。
這“水”和“橋”給麗江帶來了什么?又給“我”和烏麗娜帶來了什么?
2、從具體詞句中朗讀體會“水”和“橋”給“我”和烏麗娜帶來的快樂。 如“我們流連在水邊,有時候快樂地欣賞著絨絲線似的青苔隨著水波柔柔地搖擺??”
3、小結:麗江的“水”和“橋”給“我”和烏麗娜帶來了無限的快樂,從這快樂中也讓我們體會到烏麗娜對美麗的麗江古城深深的熱愛,這種熱愛在文中還有哪些地方也能看出,找出具體詞句朗讀體會。
4、學到這里,你覺得烏麗娜是個怎樣的孩子?
小結:這樣的孩子誰都喜歡,“我”更是與她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在分別一年后的今天,當“我”看到《麗江古城》的郵票,決定給烏麗娜寫封信,把郵票寄給她時,想一想,在信中“我”會對烏麗娜說些什么?
四、感悟表達,積累背誦
1、課文在敘事中寫景,在內容上是怎樣安排的?
2、背誦“都說是水給麗江帶來了美麗??特別好看”。
西師大版五年級語文下冊教案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了解“霍霍”、“緋紅”、“廣漠”、“蒼穹”等詞語的含義。
能力目標
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品味精妙語言,以達到提高語言分析能力,接受情感熏陶的目的。初步學會課文抓住景物特征細膩描寫景物變化的寫法。
情感目標
結合課文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
教學重點:
體會本文以“流動的畫面”表現夜景及人物感受的寫景的方法。
教學難點:
情景交融、融情于景的寫法 教學模式 學、探、練、展 教學準備 課前預習,解決字詞,熟讀課文。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我們已經學過朱自清的《春》,在《春》這篇課文里,我們領略過春天的美麗。那你想知道夏天的景色如何嗎?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描寫仲夏時節海濱景色的文章,看了它,你將被海濱那迷人的景致所陶醉。 板書課題、作者。
1.解題:海濱(地點);仲夏(季節);夜(具體時間)。
2.簡介作者:峻青,原名孫俊卿。山東海陽縣人。幼年貧困,曾當過徒工。抗戰爆發,參加革命。主要作品有短篇集《黎明的河邊》、《海燕》、《最后的報告》、《膠東紀事》;散文集《歐行書簡》、《秋色賦》。
二、初讀課文,掃清障礙。
出示小黑板。(要求學生運用工具書讀準字音、理解詞義)
霍霍 緋紅 廣漠 蒼穹 皎潔
三、細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課文錄音,給課文分段。
第一段(1~3節):寫海濱夏夜的美景。
第二段(4~7節):寫“我”在夜色中的感受。
第三段(8~12節):寫月下沙灘。
2.播放錄音。學生看書并思考
作者在這一部分中描繪了哪兩幅圖景?各抓住了什么特征? 提示:這一段按“夕陽落山”、“夜色加濃”的時間順序推進,以蒼穹和大海為背景,抓住海濱夏夜的景物特征,描繪了兩幅圖景:教師邊講邊板書:小結:一天一海,一靜一動,互為映襯。讓人讀來自有一種自然美。
四、精讀(選讀)課文,深入感悟,鑒賞創新。
讀第一段。
要求:邊讀邊展開想象。在具體形象中獲得美的實感。
學生表達各自的感受。在此基礎上指名學生運用抑揚頓挫、輕重疾徐、高低升降的語調朗讀這一段,使學生受到感染,進入美的意境。
學生默讀第二、三段。
問題組;
1、 作者是怎樣隨著時間的推移描寫沙灘上景物的變化的?
2、作者為什么用更多的筆墨寫了沙灘上的人? 提示:以上問題的第二問有一定的難度,教學時,可啟發學生分步思考。
3、先想一想寫的是什么人? ——在各個崗位上勞動了一天的人們?? 從田里割麥于歸來的人們?? 這些英雄的人們??
4、他們在怎樣的環境中?心情怎么樣? ——在軟綿綿的沙灘上,浴著海風,望著夜空,盡情地說笑?? 點撥:作者從描繪海濱夏夜的自然美進入到描繪海濱夏夜的生活美。
5、學生齊讀:“我漫步沙灘??”到文章結尾。
教師歸納:這一部分,作者由景及人,從描繪海濱夏夜的自然美,進入到描繪海濱夏夜的生活美。
五、課堂總結
作者先描繪大海月色,再寫沙灘也突然明亮了起來,寫了沙灘上乘涼人們的眾多和歡鬧。隨著月亮的升高,夜已經很深了,沙灘上的人也“變化”了,有的睡著了,有的還在談笑。最后,作者以抒情的筆調將眼前的情景和人物結合起來,以更多的筆墨寫人們在這自由的天幕下酣暢地休憩,目的在于寫生活美,從而將文章推進了美的境界。
板書設計:
海濱仲夏夜
盡情說笑、休憩
人們:生活美 議論年景、笑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