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a版五年級上教案
語文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的一門教學科目,其教學的內容是語言文化,其運行的形式也是語言文化。下面由我來為大家整理關于有關語文a版五年級上教案,供大家參考。
語文a版五年級上教案1
活動目的:
通過綜合性活動,使學生認識漢字的魅力,了解錯別字的危害,從而更努力認真地學習漢字,正確掌握和使用漢字,同時培養學生關心社會的意識。
活動準備:
1.學生分組到街道、社會上尋找錯別字、不規范字,做好“啄木鳥”頭飾。
2.教師準備部分錯別字例子。
3.四塊小黑板上各畫好一棵樹,寫上學生容易出現的錯別字。
活動過程
一.認識漢字
主掛人甲:同學們,你們知道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是哪一種嗎?我可以自豪地告訴你們,它就是漢字。
主持人乙:幾千年來,我國人民用漢字寫下了大量不朽的著作,內容涉及哲學、歷史、文學、地理等。這些寶貴的遺產流傳至今,使我們對祖國的文明史有了清楚的了解。我們祖先創造的燦爛文化,對人類文明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主持人甲:現在漢字仍在繼續發揮它的作用,人們還在使用漢字記錄著今天的一切,讓后代的子子孫孫了解今天,認識今天。所以,漢字在目前,甚至在今后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還是記錄漢族語言的重要工具。
主持人甲乙:因此,我們應該重視漢字的學習。
主持人乙:你們了解漢字嗎?
(學生自由發言)學生A:漢字數量很大,《漢語大字典》選收了約56000字。
學生B:筆畫最多的字是“齉”,共36筆。
學生C:9筆的字數量最多。
學生D:“的”字用得最多,大約每25個字就要遇到一個。
學生五:最常用的字有6OOO個左右。
教師:漢字不光神奇、有趣,還有著悠久的歷史,蘊含著豐富的文化!有人說,漢字堪稱中國的第五大文明。她每一個字都有一段故事。她記載著我們民族的物質和精神的歷史,她蘊涵著中華民族獨特審美性格的精靈,不是僵硬的無生命符號。漢字有形象、有色彩、有氣味。讓我們繼續走進漢字,研究漢字,走進漢字的繽紛世界吧!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了解漢字的起源,感受漢字的有趣和神奇,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p>
二.了解錯別字
教師講解錯別字笑話:
1、有一個外國人,在中國待了一段時間,自以為漢語不錯,一天,他沒有帶翻譯就一個人逛街,逛了一天后,回到賓館,對翻譯說:“你們中國人真有自信。”翻譯問:“怎么了?”他說:“我每走過幾條街,就可以看見一些大牌牌,上面寫著:中國很行,中國商業很行,中國農業很行,中國建設很行,中國交通很行,中國人民很行?!?/p>
2、某學生常寫錯別字,老是把“歇”寫成“喝”,他有一篇日記這樣寫到:那天班長指揮我們抬大糞,大伙干得很起勁,誰都不敢喝一喝。后來我們實在有點累了,就背著班長偷偷的喝了喝……
學生F:那么怎樣才能糾正錯別字呢
主持人甲:提得好,請同學們就這個問題自由談談吧。
學生G:大家學習生字時要讀準字音,看清字形,理解字義,做到會讀、會寫、會講、會用,并且要反復進行練習、鞏固。
學生H:讀書時要認真、細心,一個字、一個字地看清楚,并且一邊讀一邊想,弄清楚每個字的意思。
學生I:寫字時要一筆一畫地認真把字寫對、寫工整,不要“龍飛鳳舞”,潦潦草草。寫完后要認真檢查。
學生J:多讀多寫,增多跟字見面的機會和使用的次數,在理解和運用中加強記憶,牢固掌握。
學生K:學好漢語拼音,學好普通話,克服方言土語的影響,決不仿寫社會上流行的不規范的字。
學生L:同學之間如果發現誰讀錯寫錯了字,就馬上指出來,幫助改正。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規定“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是小學語文教學的目標之一。但是,我們在教學中發現:學生書面表達中錯別字特別多,直接影響了語言表達的準確性和效果。】
三.錯別字成因
主持人甲:說得真好。除了需要注意上面說的幾點外,我們還要了解產生錯別字的原因,找出錯別字的一些規律,這樣才能更好地糾正錯別字。請你們想一想,常見的錯別字有哪些情況
學生M:筆畫增減。
學生N:變換、移動字的筆畫或偏旁。
學生O:張冠李戴,把此字寫成彼字。
教師:在漢字構造部件中,添加累贅的筆畫是錯字產生的一大根源,我們產生這種類型的錯字,不是由于對教師對生字字形結構的分析沒有認真聽取、深刻記住,就是因為我們對應該掌握的生字缺乏仔細觀察所致。
【設計意圖:識字教學是寫字教學的基礎,小學生如果對漢字的音形義全面掌握,那么就可以準確地把字寫出來,否則,它就可能成了錯別字產生的根源。識字教學要把字的音形義緊密結合起來,要把識字與認識事物結合起來,要把識字和聽說讀寫結合起來?!?/p>
四.糾正錯別字
主持人乙:下面我們來當一回森林的醫生——啄木鳥,給這些“大樹”治治病。
(出示四塊小黑板,分別寫上:第一棵樹上:拜年 棉襖 貳圓 弗用 大蔥第二棵樹上:隔離 孤立 短暫 念書 工令第三棵樹上:藍球 入場券 茂密 辯論 珠連第四棵樹上:住扎 恢心 已然 發財 無畏)
主持人甲:每組派兩人把錯別字劃去,正確的字寫在旁邊。(每組兩人戴上啄木鳥頭飾上來改,改完后檢查。)
主持人乙:接下來,我們來個競賽,看誰在最短的時間內把錯別字都改正過來。(出示小黑板:找出下列成語中的錯別字,并改正: 哀聲嘆氣 賓賓有禮 病人膏盲 不寒而粟 不徑而走 草管人命 穿流不息 得不嘗失 發奮圖強 發揚廣大 各抒已見 鬼鬼崇崇 含辛如苦 黃梁一夢 忽然開朗 流戀忘返)
(學生改正,教師巡視然后檢查。)主持人甲:請老師給優勝者發獎。
主持人乙:前幾天,老師還把我們分成四組到街道、社會上找不規范的字、錯別字,下面請四個小組的組長匯報一下。(各組組長匯報找到的錯別字、不規范字。略)
主持人甲:請各組再安排時間,與用字方協商,共同糾正不規范的字或錯別字。
教師小結:文字的規范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精神文明水平的重要標志之一,對于城市而言,規范、優美的文字招牌、標語、廣告牌是街頭文化的組成部分,建設文明城市,要堅決反對錯別字和不規范用字。就算是做廣告,也應昭示文明,不應在廣告中出現錯別字。這樣的錯別字誤導小學生不說,還大大影響了城市的形象。同學們,只要我們從思想上重視漢字的學習,認真,不粗心大意,遇到不懂的多向老師和他人請教,或查字典,把消滅錯別字當一回事去做,不寫繁體字、異體字,正確使用漢字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五.“我能行”課外實踐
1.開展找錯字活動。
如“啄木鳥捉蟲”活動,利用休息日,讓學生深入社會,在所接觸的每個角落找錯別字,摘錄到老師發的紙上,進行交流。
2.做小小宣傳員。
讓學生自己設計宣傳規范祖國語言文字的資料,并帶著宣傳資料,到街頭巷尾去宣傳,呼吁廣大市民也能用規范的文字。
3.在學校內設計告示牌。
如:“人人使用規范字”……引起每位同學的重視。
【設計意圖:通過校外綜合實踐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責任意識,激發內在的行動力,讓學生在行動中抵制了社會不規范用字的負面影響,也對凈化語言環境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從而樹立對自己,對社會的責任感和自信心】
語文a版五年級上教案2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鄭振鐸,學習作者是如何把人物的形象刻畫得細致而飽滿的。
(2)體會文中作者所流露出來的愛戴、思念父親的深刻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喚醒學生對親情的認識,理解生活中的父愛。
教學方法:
以問題教學法為主,輔以談話法、欣賞法、引導法、多媒體輔助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圍繞問題自讀自悟,結合實際進行拓展延伸。
在學習中,學生將在教師的引導下,圍繞教師設計的問題,運用“品讀文字,體會情感”的學習方法對文本進行層層深入的閱讀。
教學手段:
課件和音樂渲染
教學過程:
(一)朗讀課題談話導入
[出示課件:石榴]同學們,請看這是什么?請你用一個詞或一句話來描述一下它。來,讀“石榴紅了”讀出喜愛之情。老師加了個字,再請人讀讀“石榴又紅了”,聯系課文內容,感受有變化嗎?一個字或一個詞就蘊含一種情感,這就是語文味,以后要好好體會。
石榴又紅了,偏愛石榴,喜歡過石榴節的父親卻已不在了,有關父親的往事永遠留在兒子鄭爾康的心中。那是什么樣的往事呢?(板書) 父親 往事
(二)品讀文字體會情感
?、?、圍繞中心句 品位幾樁往事
(1)打開課本,找到直接寫“往事”的句子。
句子:啊,充滿著生活的溫馨和詩一般情韻的往事啊!(學生談理解。)
(2)自讀課文二、三、四自然段,想想寫了父親的哪些事?
(3)學生交流
過程預設:
事情1:父親愛好園藝,侍弄花草。
?、僬l愿意讀讀第二自然段?
?、谶@是一個什么樣的小院呀?在這樣的小院生活,那是什么樣的生活?這是一個什么樣的父親呢?
?、弁瑢W們,石榴又紅了,我仿佛看見父親在夕陽下,在小院里,
給花花草草澆水,施肥…難怪作者感嘆—充滿著生活的溫馨和詩一般情韻的往事啊
事情2:父親在石榴上刻名字,和孩子們過石榴節。
?、龠€寫了父親什么事呢?請一個小組讀讀第三自然段,談談感受深刻的句子。
【句子一】:在果實紅透之前,他總要挑選一些較大的,逐個刻上自家的、親友的、鄰居的孩子們的名字。(父親刻下的不僅是名字,刻下的是一個父親對孩子的愛啊。) 【句子二】:他和孩子們一起唱啊,跳啊,做各種好玩兒的游戲,或是大家圍坐在他四周,聽他講迷人的童話。(他愛孩子,身受孩子的愛戴。)
?、谑裼旨t了,我仿佛看見父親(誰來說)這真是—充滿著生活的溫馨和詩一般情韻的往事啊
過渡:有人說往事如煙,隨風飄散,在兒子心中,父親的往事如茶,愈品愈香,我們跟隨鄭爾康繼續品味。
事情3:父親和小姑娘打賭。
?、龠€寫了父親的什么事呢?
父親聽了,滿懷興致地同小姑娘打賭說:“要是公公盆里的石榴不結果,公公就請客吃糖?!闭f完,一老一小認真地鉤了鉤手指頭。
小女孩終于信服了這位可親的公公,高高興興地跑著跳著回家去跟爸爸媽媽說:“公公打賭贏了,可他還是給了我好多糖果,他比我還高興呢!”
“鉤”體現父親像小孩子一樣幼稚可愛,有一顆快樂童心。
第二句說明了父親的慈愛可親,打賭贏了還給糖果。
②石榴又紅了,回想起父親和我們在一起的一幕又一幕是多么開心幸福啊!我不由得發出感嘆,齊讀:啊,充滿著生活的溫馨和詩一般情韻的往事啊!
?、弁瑢W們,在一樁樁往事中,我們看到了一個什么樣的父親哪?(多點學生談。)
然而,就是這樣的一位愛孩子的父親就這樣匆匆的走了。永遠地走了(出示課件:鄭振鐸簡介)
(三)、感受作者對父親的思念之情
1.災難不期而至,面對父親永遠的離開,作為兒子的鄭爾康有什么感受呢?
(1)請把你的這種感受讀出來。
(2)你覺得文中哪個詞語最能體會當時鄭爾康的感受?為什么?
【預設】不忍。因為父親臨行前說一定要等他回來再分,因為孩子們不敢相信父親已經走了的事實,因為“我們”還期盼著父親還能回來??膳蝸淼闹皇悄巧那镲L,秋風吹枯了石榴,也吹寒了我們大家的心啊,同學們,讓我們一起用我們的朗讀來沉痛悼念這位可愛的父親吧!(齊讀)
2.愛越深,痛越深,思念越深,當石榴又紅了,我就會(點擊課件:我思念它們……)(學生讀)(板書思念)
這就叫“睹物思人”,思念父親的什么呢?
(四)、總結方法 指導寫作
我們被文中父親的形象所打動,也被兒子對父親的這份思念所感動,在寫作方法上,你們有什么收獲呢?(1、睹物思人,也叫借物抒情;2、首尾照應;3、用事寫人,用一些具體的事塑造父親的形象。)
(五)、延伸拓展 感受親情
同學們,打開你們的記憶大門,看看這些似曾相識的畫面,(課件、配樂)﹍﹍
總結:孩子們,鄭爾康的父親就這樣永遠地離開了,留給他的只是那無盡的哀思。那么,同學們,我們的父親都健在,他們每天都呵護著我們成長。愛我們的父親吧,我們的愛會溫暖父親的一生。
(六)布置作業
出示課件:推薦書目
請大家在課外閱讀兩本書,一本是鄭爾康的《 我的父親鄭振鐸》 ,這是一本懷念父親的書。另外是一篇文章《別了,我愛的中國》從中我們可以認識到一個富有愛國精神的鄭振鐸。
板書設計
14 石榴又紅了
父親
往事
思念
語文a版五年級上教案3
教學目標
1.識11個生字。正確讀記“乖巧、馴良、清秀、矯健、機警、玲瓏、躲藏、追逐、強烈、溪流、警覺、觸動、銳利、錯雜、狹窄、勉強、遮蔽”等詞語。
2.朗讀課文,了解松鼠的特點。激發學生熱愛自然、保護動物的人文情懷。
3.感受課文中準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細致的描寫,積累語言。
4.能用較準確、生動的文字對某一種動物的特點進行說明。
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課文中準確的說明,生動形象細致的描寫。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今天老師要跟大家介紹的也是一種小動物,它是誰呢?別著急,它來了(用多媒體播放“松鼠”),看完之后,請用簡潔的語言說說你剛認識的這位朋友,說說你最喜歡它什么?用一個詞概括一下。
那么,大家想不想了解更多關于這位朋友的秘密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法國著名博物學家布豐的一篇文藝性說明文──《松鼠》。請誰來給大家簡介一下這篇文章的作者或松鼠的情況。
二、整體感知,明確目標
1.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2.讀閱讀提示,想想:這篇文章要我們了解什么?
反饋:(作者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了松鼠?想想課文在表達上與《鯨》有什么相同與不同?說說從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對松鼠的喜愛?)
三、合作探究
1.你能用一句話或幾個詞語概括出松鼠的特征嗎?
明確:(松鼠是種漂亮的小動物,它馴良、乖巧、很討人喜歡。)
2.小組討論:
(1)作者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了松鼠?
(課文第一自然段首先從總體入手,介紹松鼠是一種漂亮的小動物,乖巧、馴良,很討人喜歡。接著從面容、眼睛、身體、四肢、尾巴和吃食姿勢幾個方面具體來寫松鼠漂亮的外形特征。第二自然段從松鼠的活動范圍──樹上(不侵犯人類)、活動時間──夜晚(不騷擾人類)等兩個方面著重介紹了其性格特征──馴良。第3.4自然段側重寫了松鼠的行動特征──乖巧。一從它橫渡溪流時的情景來表現它的智慧;二從“有人觸動大樹”時的反應來表現它的警覺;三從儲備食物過冬來表現它的聰明;四從蹦跳的動作來表現它的輕快;五從不高興時發出的恨恨聲來表現它豐富的感情。作者還列舉了松鼠搭窩的經過,從選址、建造、居住及窩口的特點等方面來表現它的聰明、勤快,進一步突出了它的乖巧。最后在第5自然段補充介紹了松鼠的生育情況,何時換毛及喜歡潔凈的特點。)
(2)想想課文在表達上與《鯨》有什么相同與不同?
(《松鼠》一文以準確性說明為前提,以形象化描寫為手段,在說明角度、表達方法、語言風格等方面與《鯨》有很大不同。從說明的角度來看,《鯨》側重于介紹鯨的形體特點和生活習性,而本文側重于介紹松鼠的外貌、性格和行動;從表達的方法來看,《鯨》運用了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作比較等說明方法,而本文主要是采用比喻、擬人手法生動形象地說明事物;從語言風格上來看,《鯨》的語言精煉平實,而本文的語言生動傳神,極具文學色彩。)
(3)你喜歡松鼠嗎?請你結合課文介紹的順序說說松鼠在哪些方面討人喜歡?
3.經過小組討論后,有沒有還未解決的呢?說出來,我們大家一起來解決。(互相質疑,解疑)
4.能言善辯
下列有兩段同樣是介紹松鼠的文字,試與原文比較一下有什么不同。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在高處活動,因為怕強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窩里歇涼,晚上出來練跑、玩耍、吃東西,它過水的時候,用一塊樹皮當做船,用自己的尾巴當做帆和舵。它十分警覺,只要有人在樹根上觸動一下,它們就從窩里跑出來。松鼠的窩搭在樹枝分杈的地方,又干凈又暖和。它一胎能生三四個。
松鼠亦稱灰鼠,哺乳綱,松鼠科。體長20—28厘米;尾蓬松,長16—24厘米。體毛灰色、暗褐色或赤褐色,腹面白色。冬季耳有毛簇。林棲,用樹葉、草苔筑巢,或利用鴉、鵲的廢巢。嗜食松子和胡桃等果實,有時食昆蟲和鳥卵。年產1—4窩,每窩產5—10仔。分布于我國東北至西北,以及歐洲各地。毛皮可制衣,尾毛可制筆。
五、拓展延伸
1.學習了本文之后,你覺得如何才能更好地介紹動物呢?(討論)
(A、準確、生動的語言;B、合理清晰的結構;C、鮮明的事物特征;D、恰當選用說明方法。)
2.仿造《鯨》的表達方法,改寫本文或仿造《松鼠》的表達方法,改寫《鯨》。
六、作業布置
改寫
點評:
重慶九龍坡區是我社第一批參加實驗的實驗區,它們從2001年參加課改以來,通過抓集體備課促進教師專業素質發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以上就是該區在暑假期間組織教師備課的全部成果。看了之后,我有一些話要說:
一、感動。這些教案是九龍坡區教師在區教研室的'帶領的幫助下,經過一個暑假的辛勤工作研究出來的,是冒著重慶的酷暑做出來的,這種團結、協作、奮斗的精神實在令人感動。更令人感動的人,他們愿意將自己的研究成果無私地奉獻出來,給全國的實驗老師提供備課的思路。所以,我想老師們在看到這些教案時,不應該竊喜又有了應付檢查的材料,不應該產生偷懶的想法,因為這是彼時彼地的教案,不一定都適合你。老師們要感謝他們的最好方式是,對他們的教案提出自己的意見,或者提出自己的教案,這樣才能形成共同研究的良好氛圍。
二、感想。九龍坡區探索出來的集體備課、網絡備課曾經在天津的經驗交流會上介紹過,當時我就覺得這是一種很好的教研形式。它發動集體智慧、群策群力,準備出一份水準較高的教案,同時還省去了老師大量的無謂勞動,老師完全可以把這個時間用在學習提高上。面對這樣一份相對“標準化”的教案,老師需要做什么呢?第一需要做的是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調整、完善教案;第二更需要做的是記好“教學反思”,看看自己在實施教案的過程中,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大到整個的設計思路,小到某一個問題的提問方式,都可以重新思考,雖然本課時不能重復,但長期經過這樣反思,將對自己教學水平的提高很有幫助。
三、感慨。小學語文課改已經進入了第五年,第一批參加課改的老師和學生也用到了五年級上冊教材。課程改革對老師觀念的沖擊是顯而易見的,師生在此過程中的收獲也是有目共睹的。但綜觀近一年多的課程改革的進展,使人不禁有“慢”下來,甚至是“走老路”的感覺。個中原因自然是很復雜的,但我以為大致有三:第一是經過課改初期的“激情燃燒”,這時已經有些疲塌了;第二越來越到小學畢業之時了,對如何考評尚不清楚;第三受某些專家的影響,加之一些 瓶頸問題無法突破。而重慶九龍坡區的這些教案給我強烈感受是,老師的探索熱情并沒有衰減,改革的動力并沒有消失,他們為自己前幾年取得的成果而自豪,也為自己以后將取得的成果而充滿信心。所以,參考、學習這些教案的老師,不光得到了某些備課上的便利,更應該為他們的精神而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