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教案模板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快來參考教案是怎么寫的吧!下面小編帶來六年級語文教案模板7篇,希望大家喜歡。
六年級語文教案模板篇1
教學目標:
1、閱讀課文,使學生懂得要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做錯事要勇于主動承認錯誤。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摸瓜”和“送瓜”時的動作、表情、心理活動的描寫,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
3、收集身邊的小故事,從故事中感悟道理。
4、認識本課3個生字。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感悟道理。
教學難點:
能結合生活中自己身邊的小事談感受。
課前準備:
課件
教學方法:
自讀感悟、讀說結合。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激情引趣、導入新課。
同學們,喜歡吃西瓜嗎?談一談吃西瓜的感受吧!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關西瓜的文章。
板書課題:摸瓜。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默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3、再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三、精讀課文,體會情感變化。
1、讀課文,體會小伙伴想出辦法摸瓜時的高興心情。
2、默讀“摸瓜”部分,畫出表現人物的動作、表情、心理活動的句子,體會當時的心情。
3、為什么送瓜?體會情感變化。
第二課時
一、擴展延伸,練習說話。
1、文中的人物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2、如果換作你,你會怎么做?說一說。
二、認讀生字。
三、布置作業。
自讀課本《說聲“對不起”》。
附板書設計:
準備摸瓜
摸瓜 摸瓜經過 鄉情淳樸
往回送瓜 人情濃郁
請我們吃瓜
六年級語文教案模板篇2
設計意圖:
課文敘述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為實現飛離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夢想所進行的不斷的嘗試和追求,重點記述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航天事業的蓬勃發展,在廣大科技工作者、工人和解放軍官兵的共同努力下,“神舟五號”的發射成功,
標志著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載人航天的千年夢想終于實現了。文章熱情贊揚了中國航天工作人員熱愛祖國,團結合作、默默奉獻、勇于探索、鍥而不舍的科學精神。教學時以“神五”發射為突破口,通過課件、品讀感受千年夢圓的激動、自豪,體會千年夢圓在于中國航天工作人員熱愛祖國,團結合作、默默奉獻、勇于探索、鍥而不舍的科學精神。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自讀自悟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我國航天技術的偉大成就,體會到現代科學技術成就的取得要靠一代代科技工作者艱苦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
3.感悟作者的表達方法,體會文章的語言美。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數千年的中華飛天夢是怎樣一步一步實現的,體會并學習航天人所具有的科學精神。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神舟五號”發射與飛行過程的錄像資料,重點語句的課件。
2.鼓勵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查閱關于中國航天事業發展的相關資料。
教學流程:
一、激情導入,創設情境
1.同學們,你們有夢嗎?(學生交流)我們中華民族更是有著許許多多的夢,你們知道至今為止我們已圓了哪些夢嗎?(教師板書:圓)
2.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跨越歷史的長河,去追尋數千年的中華飛天夢。(補充課題)指名讀,齊讀。
3.“千年夢”指什么?“圓在今朝”又指什么呢?請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用“﹏﹏”劃出能解釋課題的句子。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檢查交流
(1)文中哪句話準確地表明了題目的意思?誰來說一說。[課件出示:中華
民族幾千年的夢想,幾代人的執著追求,以及數十年堅持不懈、鍥而不舍的奮斗,終于在今天變成了美好的現實。](指名讀,齊讀)讀了這句話,你明白了什么?(學生交流)
(2)是啊,[出示]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的成功,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國已經成為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齊讀)數千年的夢想終于實現了,中華民族是何等的自豪與驕傲啊。
3.請同學們快速地默讀課文2——10自然段,用簡潔的話概括中華民族實現千年夢的過程。
三、細讀課文,品味艱辛
1.隨著神舟五號飛天,全世界都記住了一個中國人的名字——楊利偉。[向學生出示楊利偉穿著太空服的圖片]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楊利偉在走下飛船接受采訪時候說的三句話。[課件出示]飛船飛行正常。我自我感覺良好。我為祖國驕傲。(范讀)你怎么理解這三句話?(學生交流)簡單的三句話,讓我們明白了[出示句子]:沒有他們的辛勤努力,就不會有這飛行正常,使人感覺良好的飛船,就不會有這次載人航天飛行的成功。這里的他們是指哪些人呢?
2.請同學們讀課文第7自然段,用“-----”劃出有關的句子。
3.交流
(1)為了順利完成這項工程,一百一十多個單位直接承擔了研制、建設和發射任務,而參與這項工程的協作單位,則多達三千多個。(抓住“一百一十”、“三千多個”,從這兩個數字中你讀懂了什么)(參與完成這項工程的單位非常多,團結合作)
(2)實驗的精細與艱難,要求廣大科技人員、工人和解放軍官兵夜以繼日地苦戰攻關。你體會到了什么?
(3)有的人為了工作的及時、方便,將鋪蓋搬到了工廠車間;有的人積勞成疾,幾次住進了醫院;有的年輕人雖風華正茂卻華發早生;有的人甚至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和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長逝……
(4)出示三個句子: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剛才研究的這一組句子,你能感受到了什么?(團結合作、同心協力、忘我工作、不懈努力、默默奉獻……)
(5)出示圖片激情:夢圓的過程中有太多的感人故事(出示課件):請同學們讀讀這段文字[在酒泉衛星發射基地有一座烈士陵園,這里長眠著600多位航天工作者,他們犧牲時平均年齡還不到25歲,有的人為了尋找飛船的殘骸活活渴死在了茫茫沙漠中;有的人為了攻克技術難關,年輕的生命早早的凋零;有的人為了排除險情,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同學們這一座座墓碑不會說話,卻告訴我們很多很多,誰來說一說。(指名交流)
四、補充拓展,深化情感
1.千年的歷程,千年的努力,才迎來了這夢圓的一刻,就讓時光倒流到20_年10月15號,我們一起回顧神五飛天激動人心的一刻。(播放神五飛天的視頻)看著這壯觀的一幕,此時此刻,你最想說些什么?
2.作為炎黃子孫中的一員,你不想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告嗎?(齊讀課題)
3.“千年夢圓在今朝”,我們炎黃子孫怎能不高興自豪,怎能不歡欣鼓舞?請同學們閱讀解放軍軍官作家蔡桂林在中華民族的飛天夢實現了之后創作了一首詩《炎黃飛天夢》(配樂朗讀)
4.雖然我們的千年夢圓了,但我們依然沒有停止追夢的腳步,在載人航天事業上,我們又取得了哪些成功?(請生介紹)
5.載人航天夢想的實現,讓富有激情與魄力的炎黃子孫有了更高遠、更絢麗的夢想,我們還想圓哪些夢?(請學生說)出示句子(接讀):登臨月球、探索火星,遨游于更深、更遠的太空。
6.有夢就有希望,有夢就有追求,圓夢的任務將落在你們的肩上,讓我們為中華民族更高遠的夢想,時刻準備著吧!
六年級語文教案模板篇3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6個生字、會正確讀寫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摘錄積累好詞佳句。
3.了解鷺鷥的特點,體會作者對鷺鷥的喜愛之情。
4.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來寫的方法,體會作者語言準確生動。
5.了解作者開頭和結,體會其表達效果。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來寫的方法以其開頭結尾相照應的寫作方法。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新課
1.動物世界是一個奇妙世界,同學們能說說你們的了解嗎?
2.我們家一同走進動物世界,閱讀郭沫若的《鷺鷥》,感受鷺鷥的奇妙吧
3.板書課題,解題。
二、初讀課文,讀通順課文
1.自讀課文,要求:
(1)讀準字音,理解詞意
(2)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2.小組匯報交流。
3.教師檢查自學情況
(1)關于生字,讀準字音,辨別字形。
(2)多音字辨析。
(3)理解詞義
精巧、悠然、鏗鏘
(4)關于內容
課文描寫了鷺鷥的外形與優雅的姿態,抒發了作者對鷺鷥的喜愛、贊美之情。
文章的脈絡:
第一部分(1-3):概括寫鷺鷥是一首精巧的詩。
第二部分(4-8):具體描寫了鷺鷥的美麗色彩和優雅的姿態。
第三部分(9):總結全文,贊美鷺鷥是一首韻在骨子里的散文詩。
三、再讀課文
1.學生自讀、質疑問難:文章的開頭與結尾有什么關系?你從中體會到什么?
2.小組討論交流。
開頭與結尾相呼應,文章結構緊湊,更突出作者對鷺鷥的喜愛、贊美之情。
3.讀課文,感悟。
四、課堂小結
讓學生總結本節課的收獲。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聽寫生字,理解詞語。
2.說說文章的大概內容。
二、朗讀、欣賞
1.學生自讀、思考:文章從哪些方面描寫鷺鷥?突出鷺鷥的哪些特點?
(1)學生自讀,在課文中圈點批注。
(2)小組討論
(3)班內交流匯報。
從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兩個方面描寫鷺鷥。運用對比的方法突出鷺鷥的特點。如:
“白鶴太大而嫌生硬------而且太不尋常了”。
“增一點兒則而嫌長------深一點兒則嫌黑”。
還描寫鷺鷥的優雅的姿態。如文章的第6-8自然段,運用比喻、擬人、反問等修辭手法,把鷺鷥描寫得十分鮮活。
2.作者僅僅是為了突出鷺鷥的特點嗎?
(1)學生讀開頭、結尾,在課文中圈點批注。
(2)小組討論探究。
(3)班內交流匯報。
表達作者對鷺鷥的喜愛、贊美之情。文章開頭、結尾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直抒胸臆,表達贊美之情。
3.朗讀課文,升華情感。
(1)思考:作者對鷺鷥的喜愛、贊美之情給我們什么啟迪呢?
(2)交流討論
作者對生活的熱愛,激發我們的生活熱情,去關注生活,關愛生活中美的事物。
三、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四、課堂小結
請同學們將本節課的學習收獲總結一下,與同學們共享。
六年級語文教案模板篇4
【自讀導言】
自讀要求
1.在通讀課文和復習文體知識的基礎上,較快了解文章的內容大意。
2.抓住對題目、重點段和中心句的分析,全面掌握文章的思想內容和結構特點。
3.借助文中的關鍵詞句和中心句,概括各部分的內容大意。
4.了解科學知識,發揚科學精神,反對“數字”迷信。
5.學用文章的寫作技巧和語言:總分結構;舉例子和擬人化的說明方法;明確、豐富而生動的語言。
學習側重點
1.對題目的分析;對重點段的分析;對三部分中心句(兼有過渡作用)的分析,全面掌握文章的內容和結構特點。
2.文章體現出的科學精神。
3.學用文章的寫作技巧和語言。
(解說:本文在思想上體現出強烈的科學精神,并具有較強烈的現實意義。具體為:1.科學源于生活實踐的需要,科學推動了人類文明的發展;)
2.要敢于創造,要有不斷追求真理、修正錯誤的科學精神;
3.反對現代“數字”迷信,批判畸形的文化現象。
在藝術上,該文亦有獨到之處:1.結構清晰嚴密:①采取總分式;②全文分四部分,第1段是“綱、”;③第2、3、4部分開頭的句子均為該部分的中心句,概述了該部分的內容,且起到上下過渡的作用。2.擬人化和舉例子的說明方法。把“數字”當作生命體來解說,從“身世、情趣、遺憾”三個方面,使解說顯得親切、易懂。在說明中舉了大量的例子,使不易了解的古代數字知識變得通俗好懂。3.語言準確、豐富而生動,充分顯示了科普小品的藝術特色,具有趣味性和可讀性。
基于這些特點,我們安排了上述的“自讀要求”和“學習側重點”。)
【自讀程序】
1.梳通了解
①學習“自讀提示”,了解學習該課的基本要求。
②快速閱讀課文一遍,了解文章寫了哪幾個方面的內容,要求集中注意力默讀,不出聲,不回視,記住文章主要內容,并且計時。
③畫出課文中的生字詞(特別是“自讀提示”中所列的),查閱字典,弄清它的讀音和意義,并讀熟寫熟記牢。
2.理解分析
①解釋課題《數字雜說》,了解‘“雜說”的含義。
②分析第一部分。熟讀(三遍以上);把該段分成兩層;畫出全文的關鍵詞:“數字的身世……遺憾”;批注該段:總說,全文的綱。
③依據數字的“身世、情趣、遺憾”三方面,把第一部分后的課文劃分為三部分。
④精讀第二部分。
A.將課文讀一遍。
B.依據該部分內容,設計“數字的發展過程”圖表,項目有時間、地點、創造者、稱謂、主要表現形式和評價等六項,并完成填表任務,在課文中畫出相關的詞句。
C.研究第9自然段的語言,體會說明語言簡明準確的特點。一是指出詞的含義,二是分析它是否可以省略或被置換。這些詞語依次是:廣泛、迄今、尚、獨特而悠久、很可能、隔位字、又、大同小異。
⑤精讀第三部分。
A.將課文朗讀一遍,再默讀一遍。
B.“數字的情趣”表現在哪兩方面?畫出有關句子。
C.研究句子:“此處聊舉以五行和五方與十個數字相對,巧妙地概括了諸葛亮一生的舊聯一則,以為助興。”指出它的主謂賓,解釋“聊、五行、五方、以為助興”等詞。
D.體會說明文中舉例子的好處
⑥精讀第四部分。
A.將課文默讀一遍,再朗讀一遍。
B.畫出該部分的中心句。
C.查詞典,弄清“占星術”的意思,由此推出“占數術”一詞的意
D.熟讀最后一段,舉出“占數術”的兩個新例子,并加以批判。
⑦小結遷移。
A.簡要概括全文各部分的內要點,寫在筆記本上。
B.完成后面的練習題。
C.寫一篇學習心得,內容可包括以下一項或數項內容:①數字發展過程給我的啟示;②總分式的說明結構有何好處;③科普小品的語言特色;④列出與數字有關的成語、燈謎和對聯各五個。
(解說:上述自讀程序是一個淺入深、由表入里的過程,也是一個整體與部分、面與點不斷交錯結合的過程,符合認識規律,而且突出主攻方向,可收到很好效益。)
【自讀點撥】
1.背景說明
課文選自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出版的《夢天集》,可見時代感較鮮明。在“科教興國”的今天,普及科學知識和強化科學精神是強國大計。本課講科學反迷信,批判了“占數術”,有十分現實的意義。
2.總體把握
①課題《數字雜說》中的“雜”,原意為“多種多樣”,此處可理解為“幾方面”。課文正是從三方面來說的,正好對應。
②結構上的總體把握詳見前“自讀導言”中的“解說”部分,不重復。
③第二部分的中心句為:“數字的發展走過了漫長的路程。”第三部分的中心句為:“數字之妙遠遠不局限于數字王國本身。它的概括力使人易于記憶,便利交談。……更何況它在文化生活中還給人以無窮的樂趣。”第四部分的中心句為:“然而,數字卻也有自己的苦惱,本來和它毫不相干的事情,偏偏總有人硬往它身上安。”
3.重難點分析
①重點:課文的結構方式;大量使用成語;科學精神的體現。
②難點:對古代各種記數法的理解;與數字有關的成語、燈謎和對聯;“占數術”,即通過數字來推斷吉兇的方法。
(解說:本處點撥主要針對“自讀程序”中的一些疑難問題而發。)
【自讀思考】
1.把課題換成《數字趣談》或《數字解說》,行不行?為什么,
2.把課文第五段放到最后,行不行?為什么?
3.把課文第1段中數字的“身世、情趣、遺憾”分別換成“歷史、趣味、不足”三個詞,行不行?為什么?
4.用課文中的成語造句。
5.模仿課文最后一段的句式,以《少數人不講公共衛生》為題,寫一段話。
6.若要寫一篇科普小品《月亮雜說》,請列出寫作提綱,并寫出第1段。
1.嘗試自讀課教學的第三個層面:活動式自讀,即借鑒活動課的模式進行自讀課教學。
2.探索課內外銜接的途徑,特別是如何利用課堂教學來促進課外閱讀的開展。
3.嘗試語文活動課的開展。
自讀目標:
1、快速閱讀課文,把握重要信息,用自己的話概括課文內容要點;
2、開展一次與數字有關的活動,在活動中體會數字的有趣、神奇。
自讀重點:
概括課文內容要點
自讀難點:
領會數字的情趣
教學時數:
一教時
課前準備:
1、自讀課文,填寫”數字發展一覽表”;
2、發動學生找與數字有關的成語、謎語、歇后語、對聯、趣事等,為活動課的開展做好準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從有關數字的趣事導入。
二、師生共同確定學習目標
引導學生閱讀”自讀提示”,了解主要內容及要求,確定學習目標。
三、積累詞語
1.抄寫”自讀提示”中的詞語,并給加點字注音。
2.齊讀兩遍,教師正音。
3.課外給六個成語各造一個句子。
四、速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概括要點。
1、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2、用”△”標出第一段中能統領全文內容的三個短語。
3、給課文劃分段落,并用橫線畫出能概括各部分內容要點的關鍵詞句。
4.填表
5.本文作者是按怎樣的說明順序來說明數字的身世的?
6.第一段的全文結構上的作用是什么?
五、教師總結
CAI板演課文內容的要點。
六、開展與數字有關的比賽活動(由學生主持)
(一)宣布比賽規則(CAI)
1、以小組為單位參賽、計分;
2、題目分定組回答和自由回答兩種,定組回答題如遇到該組無人回答時,其它組的同學也可回答;
3、每答對一題得1分,答錯不計分,也不倒扣分;
4、累計得分者為比賽的優勝者。
(二)比賽的內容(CAI)
定組回答主要內容:猜謎語、按要求說出成語、巧接歇后語等;
自由回答主要內容:根據對聯、趣事回答問題等。
七、總結活動,評出優勝組。
八、布置作業
1、課后收集與數字有關的奇聞趣事,講給周圍的人聽。
2、完成《練習冊》。
九.板書設計(見”課文內容要點”的概括)
六年級語文教案模板篇5
教學目標:
知識教學點
掌握下列詞,給加點字注音
盡識 上 目不識丁 學之土 不 舉 雅俗共賞
然天成 無 之談 拍案叫絕 如癡如醉
能力訓練點
培養學生分析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
德育訓練點
讓學生對身邊常用的數字有進一步的了解。破除迷信,科學地認識和運用數字。
教學重點、難點:
1.閱讀課文,并復述課文內容。
2.給文章劃分層次并概括各部分的內容。
課時安排
1課時
學生活動設計:
認真準備,進行與數字有關的成語、燈迷、對聯的比賽。
教學過程:
一、明確目標
1.掌握生字生詞的注音及意思。
2.復述課文內容。
3.給文章劃分層次,并概括各部分的內容。
二、整體感知
指導學生通讀課文,包括自讀提示和課文下的注釋,讓學生初步了解文章的基本內容。
三、重點、難點的學習與目標完成過程
1.掌握下列詞,給加點字注音。
qiàn。
盡識——完全了解。
上 —— ,chéng。本為佛教用語,就是“大乘”,一般借指文學藝術的高妙境界或上品。
目不識丁:《舊唐書·張弘靖傳》:“今天下無事,汝輩挽得兩石力弓,不如識一丁字。”據說“丁”字應寫作“個”,因字形相近而誤。后來形容人不識字說“目不識丁”或“不識一丁”。
飽學之士——指學識豐富的人。
不 舉——勝shèng; ,無法一個一個全舉出來,形容同一類的人或事物很多。
雅俗共賞——文化高的人和文化低的人都能欣賞。
然天成—— ,hún形容才德、文章等完美自然。
無 之談—— ,jī,查考。沒有根據的言論。
拍案叫絕——用手拍桌子叫好,形容非常贊賞。案:幾案,桌子。絕:少有的,罕見的。
如癡如醉——形容人的精神狀態失常,神思恍惚。
2.復述課文的內容,要求抓住文中關鍵的字、詞、句。
3.給文章劃分層次,概括各部分內容。
第一部分(1)點題,總領全文。
第二部分(2—9)具體介紹數字的身世。
第三部分(10—12)具體介紹數字的情趣。
第四部分(13—14)具體介紹數字的遺憾。
全文結構靖晰,過渡自然巧妙,內容渾然一體。
4.文章對數字的介紹形象生動,作者運用了哪些方法使文章形象生動的?
★運用了許多概括性和形象性極強的詞語,如“目不識丁”,“飽學之土”,“不勝枚舉”,“拍案叫絕”。
★運用了擬人的手法來介紹數字。如第一段中的“縱然是飽學之士,倒也未必盡識數字的身世、數字的情趣、乃至數字的遺憾”,把數字當作人一樣來介紹,數字也如人一樣有身世、有情趣、有遺憾。
★運用舉例的方法來說明。如第十自然段介紹數字的情趣時,列舉“二十四史”“四項基本原則”,列舉燈謎,列舉對聯“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里,變金木土革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四、總結、擴展
本文作者形象生動地向讀者介紹了數字的身世、數字的情趣和數字的遺憾,讓我們對身邊的數字有了更多的了解,從而破除對數字的迷信,批判畸形的文化現象,以科學的態度來對待數字,建立科學的數字觀。
讓學生課外作些相關準備,進行與數字有關的成語、燈迷、對聯的比賽,使學生的知識得以擴展,認識得到提高。
五、布置作業
縮寫全文的內容。
六年級語文教案模板篇6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摸瓜”和“送瓜”時的動作、表情、心理活動的描寫,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
3、閱讀課文,使學生懂得要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做錯事要勇于主動承認錯誤。
4、收集身邊的小故事,從故事中感悟道理。
教學重難點: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感悟道理。
2、能結合生活中自己身邊的小事談感受。
教學方法:
自讀感悟,讀說結合。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情引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喜歡吃西瓜嗎?談一談吃西瓜的感受吧!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關西瓜的文章。
2、板書課題——摸瓜。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默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3、再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三、精讀課文,體會情感變化
1、讀課文,體會小伙伴想出辦法摸瓜時的高興心情。
2、默讀“摸瓜”部分,畫出表現人物的動作、表情、心理活動的句子,體會當時的心情。
3、為什么送瓜?體會情感變化。
四、擴展延伸,練習說話
1、文中的人物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2、如果換作你,你會怎么做?說一說。
五、作業
1、認讀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準備摸瓜
摸瓜摸瓜經過鄉情淳樸
往回送瓜人情濃郁
請我們吃瓜
六年級語文教案模板篇7
教學目的
一、學習抓住特點,有詳有略地描寫景物的方法
二、學習按照合理的順序組織材料的方法
三、體會自然、清新、生動的語言
四、掌握朱自清生平
教學重點一、抓住“文眼”——威尼斯的“別致”,如何體現為“水上之城”的自然風光的明媚和古老文化藝術的“華妙莊嚴”
二、第二自然段寫景極簡練,抒情極含蓄,且二者交融,宜深入細致地領略
教學設想一、課文涉及的知識面較廣,教學時對所提及的知識不要求學生會全面弄明白,只要求弄懂主要內容,把握住敘述的層次和表達方法
二、不知思考題剛
1、聯系《背影》復習有關作者朱自清的知識
2、學習自學全文,并寫出段落提綱
3、前半篇寫威尼斯“水上城”的特點,作者從哪幾個角度進行描寫?
4、作者如何抓住“文化藝術城市”這個特色寫他的“華妙莊嚴”?
5、分析這篇游記的語言有哪些特點?
三、教具準備歐洲他國(意大利地圖)一份彩色粉筆
教學要點介紹文章有關的背景材料及作者生平,初步理清構思脈絡,講析第1——4節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導入新課
教師講述;《威尼斯》(加著重號的板書),是朱自清一九三一年到一九三二年歐洲旅游結束回國以后寫的這篇游記寫的威尼斯是水上城市,文化古城,文章的內容雖然比我們讀過得《背影》復雜,但仍然體現出他寫景散文的特色,即把握住景物的特點,按照一定的順序來寫,語言自然清新、生動。
二、教師啟發
我們在初中已學習過朱自清的散文《背影》那么,誰能簡單介紹朱自清的生平那?
學生回答之后,教師明確:
朱自清原名自華字佩弦,號秋實,祖籍浙江省紹興市,1898年生于江蘇東海縣,1903年隨家定居揚州,故自稱“我是揚州人“,1916年中學畢業后,考入北京大學預科班,次年改為“自清”考入本科哲學系,用三年大學預科班,次年改為“自清”考入本科哲學系,用三年的時間完成了四年的學業,畢業以后五年里在江蘇、浙江等地的中學教書。
在大學時代,朱自清就開始創作新詩,1923年發表的長詩《毀滅》在當時的詩壇上產生了很大的影響,1929年出版詩集《蹤跡》,1925年任清華大學教授,創作轉向散文,同時開拓了古典文學的研究,1928年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背影》,成了文壇上的散文作家,
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病逝于北京,他的一生既是作家,學者,又是民主戰士,逝世后整理出版有《朱自清文集》(四卷)《朱自清詩文集》,毛澤東稱贊他是“表現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的愛國知識分子”。
三、介紹威尼斯
威尼斯在亞得里亞海西北岸,意大利北部,它是有一百多個小島構成的,城內河道縱橫,作為總干道,就是第一節介紹的相反寫的S的大運河,威尼斯的南面就是沙提,課文中重點介紹的圣馬可方場,就在城的南部臨海的地點。
四、學生課內自學課文并畫出段落提綱
(一)教師重點解說
1、多音字解說
著著色(zhuo)(使接觸別的事物,使附在別的物體上)
出了個高著(zhao)(計算,辦法)
著涼(zhao)(感受,受到)
你聽著(zhe )(助詞)
沈沉毅(chen)(這里同沉)(沉著)
沈陽(shen)(專門名同姓)
數數一下(shu)(逐個計算)
數次(shu )(幾,幾個)
數見不鮮(shuo)(屢次)
2、詞語解釋
花團簇錦;像花朵促成團,像錦緞集成堆。團聚成團;簇:集成堆。
華妙;華麗而美妙
闌干;同欄桿
沉毅;沉著剛毅
典麗風華;本指端莊美麗,富有風華和才華。
(二)提問;;本文分幾部分?各部分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學生們回答之后,教師明確
全文共分二大部分
第一部分;(1——2段)介紹“水上城市”的特點時,從平視(出了火車站,你立刻便會覺得)和俯瞰(在圣馬可方場的鐘樓上看)兩個觀察角度,具體而形象地描繪為你死的明媚景色。
第二部分(3——9段)以圣馬可方場為中心,按時間轉移的順序,向四周環視,先從東部的兩個建筑寫起然后寫南面運河中的夜曲,接著介紹西北的兩個(建筑寫起)兩個教堂,再寫到方場東面的公園,全文的材料及豐富,但由于觀察點交代清楚,所以全文的調理極為豐富,但由于觀察點交代講清楚,所以全文的調理層次極為分明。
五、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一)教師講述;威尼斯給人最初和最深的印象是什么?是“別致”“別致”指跟尋常不同,即新奇可喜從第一節,看看威尼斯,是怎樣“別致”的?
學生們回答,教師明確
別致1、交通工具,小火輪,“剛朵拉”
2、大街,大運河
3、小胡同:小河道四有十八條
4、分述不同的船的作用
A,輪船;在大街上走,像公共汽車
B,剛多拉;哪兒都去,搖櫓的小船
5、橋多:三百七十八座
6、威尼斯人愛水:喜歡乘船
(二)提問:作者在這一段中,運用了哪些手法,解釋威尼斯作為水上城市的特點的?
學生們討論,回答,教師明確
1、用親切對話的方式,引起聯想
2、比喻作者巧妙的使用比喻,有些地方配合起來用,構成雙關
3、文筆很細密,體貼讀者的心理
(二)教生齊聲朗讀第三自然段
教生共同歸納:本節是鳥瞰,從全局中看威尼斯
威尼斯的地理位置(環俯視)
碧波中團花簇錦的陸州(俯視)
水天相接(遠視)
天空明鏡透明(感受)
江南水鄉景色(對比穿插)、
北歐全景(對比穿插)
六、教師總結
文章第一句中的“別致”二字是全文的總文眼,下邊從“水上之城”寫其“明確”,文化藝術之城寫其“華妙莊嚴”,寫“明媚”又從兩個視角攝影,第一段是平視,活畫出一幅“河網之城圖”第二段是俯瞰,活畫出一幅“海上之城圖”
七、課堂練習
閱讀第二段回答問題
1、從描寫方法的角度看,與力矩相同的一組是
例;在圣馬可方場的鐘樓上看,團花錦簇似地東一塊西一塊,在綠波里蕩漾著
(1)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與花上
(2)已經近午了,樹雞在啼,狗睡在麥田里,野外的羊群里,時常發出羊的和諧的叫聲
(3)這個亭聚在突出的一角的巖石上,上下都空空的仿佛一只蒼鷹展著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4)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5)雖然林外是陽光燦爛,而在這遮住了天日的森林中卻閃著煙火的紅火光
(6)大石側立千尺如猛獸奇鬼,森然欲搏人
八、課外作業
(1)背誦第一、二大段
(2)預習第二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