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教案要怎么寫呢?下面小編帶來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教案,希望大家喜歡。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10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身喜歡的局部,感受北京的美麗和巨大變化。
3、有熱愛祖國首都的意識和感情。
教學重點:認識生字,會寫生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背誦自已喜歡的局部,感受北京的美麗攻巨大變化,有熱愛祖國首都的意識和感情。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2008年的奧運會將在哪里舉行呀?
2、說說自已在電視上看到的北京,請去過北京的同學說說自已印象中的北京。
3、現在,我們就去看一看課文是怎么描寫北京的。板書課題,同學跟著寫。
二、初讀感悟
1、小組練讀課文。請小組同學自已布置讀的方式,可以齊讀、個別讀,也可以分段讀。在讀中把沒見過的詞語畫出來。在小組里練讀新詞,互相正音。
2、出示含生字的詞語,組織同學說一說自已認識哪些詞語,領大家讀一讀。
3、教師用生字卡片,檢查同學的認讀情況。
4、各小組輪流讀課文,看誰讀得正確流利,可以小組齊讀,也可以派代表上講臺朗讀。讀后進行評議。
5、說說自已讀懂了什么。
三、朗讀感悟:
1、我國的首都在哪里?第一、五段都說北京是個美麗的城市,它到底美在哪里?小聲自已讀課文,自已體會。
2、通過看圖引導同學看看課文眾哪幾個方面講了北京的美麗?
3、再讀課文,讓同學說說自已又認識了哪些四字詞語,結合圖體會“綠樹成陰、鮮花盛開、來來往往、絡繹不絕”的意思,鼓勵同學用自已知道的詞語來形容它的美。
4、說說自已知道的北京的高樓大廈、名勝古跡和公園。
5、朗讀感悟北京的美。
四、再讀抒情。
1、用自已喜愛的方式讀,讀出喜愛與贊美。
2、展示讀,選出自已讀得好的,讀給大家聽,其他小朋友評
第二課時
一、朗讀欣賞:
1、從小就知道北京是我國的首都,是祖國的心臟。還記得語文課上讀過的“我愛北京,我愛天安門”,還記得一首歌里唱的“我愛北京天安門,天安門上太陽升”。從北京傳出來的聲音,響遍神州大地。世界各國人民的眼睛,也越來越多地聚焦于北京。北京是一本厚厚的線裝書,書里有周口店的北京猿人,有數百年來的帝王將相,有世世代代勞動人民偉大的發明。從這本書里,我們可以讀到紅墻、黃瓦,讀到京劇、茶館,讀到胡同、四合院。北京是一幅多彩的油畫,畫里盛開著鮮花,飄動著車流和人流,散發著濃郁的現代氣息。從這幅畫上,我們能讀到高聳的大廈,閃爍的霓虹燈,彩虹似的立交橋,許許多多的建設成績。古老的北京,在不停地書寫著新的一頁,不停地畫著新的圖畫。今天我們就繼續來欣賞北京的美。板書課題:北京,同學跟著書寫。
2、老師范讀,同學欣賞后說說自已的感覺。
3、同學讀,老師欣賞。
二、感情背誦:
1、同學選擇自已喜歡的局部背誦,并說說為什么喜歡?
2、同桌互相背誦、交流。
三、鞏固識字,指導寫字。
1、檢查生字、新詞的認讀,認讀課后的四字詞語。
2、認讀要求會寫的字,并用這十個詞分別組詞。
3、說說可以用哪些方法記這些字。
熟字加偏旁:優、陰、壇、城、圖
熟字減偏旁;央、交、旁
編字謎:在大房子里過冬(圖)
形近字:巾——市
找相同點:城和壇都有土字旁;國和圖都有口字框。
4、練習書寫;
1)老師在黑板上范寫“央”字,并讓同學說明要注意的地方。
2)請同學當小老師,范寫交字,再評議
3)其他生字由同學討論該如何正確書寫。,然后書空、描紅、臨寫。
四、實踐活動:
1、同學們將收集到的資料放在教室里展示。
2、交流北京有哪些變化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教案2
教學內容: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課文,使學生了解列寧由于仔細觀察,善于聯想分析而找到了養蜂人;懂得要細心觀察周圍事物,培養自己分析、判斷事物的能力。
2、繼續練習一邊默讀一邊想。
3、背誦課文第三自然段。
教學重點:指導學生逐漸掌握一邊默讀一邊想的'閱讀方法。。
教學難點:背誦課文第三自然段。
教學具:8號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字詞。
蜜蜂引路哪里談天驚訝觀察
果然
二、揭示課題。
齊讀課題。提問: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三、學習課文。
1、默讀全文,邊讀邊看這篇課文有幾個自然段?
2、整體感知。
(1)默讀全文。一邊默讀一邊想:
①列寧為什么要找養蜂的人?
②列寧找到養蜂的人了嗎?
③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的人?
④各在第幾自然段寫著呢?
(2)默讀第二自然段,說說列寧為什么要找養蜂的人?
(3)默讀第三自然段,邊默讀邊想:
①列寧在路上發現了什么?
②他為什么要仔細觀察?
再默讀課文。想一想:列寧為什么去敲那所小房子的門?
四人一組討論:列寧為什么去敲那所小房子的門?
自讀這一段的最后一句,邊讀邊想:“開門的果然就是那個養蜂的人。”一句中“果然”表明了什么?
(4)朗讀第三自然段。
讀后說說:列寧是怎樣找到養蜂的人?
(5)小結:列寧利用蜜蜂作向導,找到了養蜂的人。
(6)默讀第四自然段。
讀后回答:養蜂人為什么驚訝地說?
“驚訝”是什么意思?
提問:①列寧為什么說:“是您的蜜蜂把我領到這兒來的”?
②課題為什么是“蜜蜂引路”?
3、通讀全文。
小結:今天我們學習的閱讀的方法就是:一邊默讀一邊想。
四、鞏固練習。
1、按課文內容填空,再讀一讀。
(1)列寧想找養蜂人()怎樣養蜂,可是別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列寧就()去找。
(2)養蜂的人看見列寧,()地說:“您好,列寧同志。是誰把您領到這兒來的?”
(3)列寧笑著說:“我有(),是您的()把我領到這兒來的。”
2、用“觀察”寫一句話。
①說說觀察的意思。
觀察:仔細察看(事物或現象)。
②練習用觀察說一句話。
例:小明仔細觀察螞蟻是怎樣覓食的。
夜晚,我仔細觀察天空中的星星,終于找到了北極星。
春天來了,我仔細觀察柳樹是怎樣發芽的。
③把說的句子寫下來。
五、作業。
1、讀一讀,寫一寫。
蜜蜂引路哪里談天驚訝一所派
當地觀察往常向導果然敲
2、背誦第三自然段。
六、板書設計。
8蜜蜂引路
花叢
列寧親自找邊走邊看觀察
蜜蜂
養蜂的人房子
七、課后小記。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教案3
教學目的:
1、了解形聲字的特點,學習利用形聲字的結構特點識記生字的方法,培養同學們自主識字的能力,不斷擴大自主識字成果和經驗的交流。
2、學習積累詞語的方法,學習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認識幾種基本句式。
3、學習觀察的方法,提高朗讀能力和書面、口頭表達能力。
教學課時: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個課時
一、我的發現
1、放手讓同學們觀察發現,交流討論。
2、先讓同學們拼讀生字,朗讀韻語,在讀中發現字的特點
3、讀學習伙伴的話,讓同學們說泡、飽等6個字的特點
4、認一認生字條中的生字,再說說是怎樣記住這些字的。
5、教師還可舉出幾個聲旁是“包”的子,讓同學們試著認一認{苞、胞、炮等}
二、日積月累
1、讀讀記記
{1}自由讀
{2}師生相互數數字對詞語的游戲
{3}師生相互數數字對詞語的游戲
{4}生生相互數數字對詞語的游戲
{5}說說對詞語的理解,如有不理解的地方,教師可講解。
{6}你記住了哪些詞
2、我會填
{1}自由朗讀,感受語氣
{2}填寫標點符號
{3}指導朗讀,加深對這三種句式特點的認識。
3、我會寫
{1}同學們自由看圖,然后讓同學們自由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2}指名說,引導同學們仔細聽。
{3}同學們評價
{4}在此基礎上,再給機會讓同學們有條理地把幾句話連起來說,比一比,看誰說得有條理。
{5}把自己說的幾句話寫下來。
第二個課時
一、“我會讀”和“口語交際”
1、老爺爺和小孫子有驢也不敢騎,這是怎么回事呢?自己讀一讀這則故事,遇到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2、把這個故事讀給你同桌聽聽,比比看,誰讀得更有意思。
3、小組合作分角色讀一讀,議一議:你認為老爺爺應該聽誰的?為什么?
4、你還有更好的辦法嗎?(如一人騎一會兒)
5、如果遇到這種事,你會怎樣做?
6、這個故事真有趣,我們來演一演好嗎?聽了人們的議論,爺孫倆后來會怎么做呢?把你編的故事也演一演。
二、展示臺(課前精心布置“展示臺”)
“識字交流站”
“同學們字,有辦法,課內學,課外集,互相交流進步大。”小朋友們,歡迎來到識字交流站。
1、把識字卡分別擺在每個小組的桌子中間,每人都教一教其他同學自己的卡片怎么讀。
2、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互相學習生字。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教案4
一、學生分析。
本課是二年級的語文課,涉及到的是自然當中一種普通物理現象,但大多數學生對回聲知識了解的不夠多,多數學生不知道“回聲”是怎么回事,因此,課前鼓勵學生到大自然中去尋找、去體會,學生可結合簡單的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表達自己對回聲的認識。還可借助圖片多媒體等手段讓學生了解回聲是怎么回事。
二、教學目標。
2、認識6個漢字,會寫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要讀出奇怪、歡快、親切的語氣。
3、可聯系上下文讀懂課文,初步了解回聲形成的原因,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
4、通過朗讀課文感受祖國語言的美,體會文中展示的奧秘,展開想象,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和詞句訓練。
四、設計思路。
1、本次教學通過創設一定的情境,采用邊讀邊悟組合式教學。在教學中,多方位、多角度組織、引導、點撥、使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合作,交流。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在小組討論中學會語言合作。
2、課前布置學生到大自然中去尋找、去體會回聲,課堂上大家交流,讓每個學生積極參與,鍛煉口頭語言的表達能力。
五、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收集有關回聲的錄像帶;設計識字的相關課件,創設一定的情境;體會美感的伴奏帶;設計引導性問題。
2、教學準備:收集有關回聲的資料;預習課文;自己嘗試學習生字;查閱相關資料,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同學們,自然界里有許許多多美妙的聲音,你們想聽一聽嗎?(生:想)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趣的課文──《回聲》(板書課題)。
3、小朋友回聲是什么聲音?在哪能聽到回聲呢?讀了課文后你就能知道了。
(二)創設愉悅空間,激起學生學習興趣。
1、初讀課文認字。
(1)學生自讀課文,自己解決不認識的字。
(2)檢查認讀情況。
(3)放伴奏帶老師范讀課文,學生仔細傾聽,熟悉課文,鞏固生字。
2、看動畫,進一步熟悉課文,然后自由讀課文,指名讀,開火車讀。隨時糾正錯字。
(三)通過幾種朗讀方式,讓學生感知文中所描述的小青蛙思想感情的變化。
1、小青蛙聽到了哪些聲音?這些聲音是小青蛙在哪聽到的,媽媽是怎樣回答小青蛙提出的問題的?
2、學生帶著問題默讀,把有關的句子劃下來。
3、學生就以上問題分組討論。
4、學生匯報(精選四五段)。
(1)學生互相說一說對回聲的理解。
(2)實驗演示,突破難點。
①觀察水的變化。
②口述水的變化。
③朗讀課文第四段,并指導學生將文中的詞語和老師實驗時所用的物品,所做的動作的詞語,加以比較:“撿—拿扔—投河岸—盆壁。”
④結合詞語比較,記認“撿、扔、河、岸、碰”等字,并進行字義理解。
(3)通過小組內交流,并根據學生喜新求變、活潑好動的天性以及形象思維為主的特征,把實踐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合作動手做實驗,激發興趣,調動思維、讓其在生動、活潑的課堂形式中自然地達到“以做促讀”的目的。
①指導朗讀青蛙媽媽的話,青蛙媽媽是在解答孩子的疑問,它的話應該要讀出耐心、親切的語氣,節奏要慢,自由練讀──指名讀──范讀或領讀──再比較讀──齊讀──回讀。
②小青蛙聽了媽媽的話,恍然大悟,它非常高興,要讀出歡快的語氣,節奏稍慢。自由練讀──指名讀──范讀或領讀──再比較讀──齊讀──回讀。
5、以讀為主,通過各種朗讀,指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在多讀中悟情。(分角色感情朗讀,有條件的可以指導自編自演課本劇。)
6、指導寫字。
7、實踐活動。
(1)回家后用臉盆做一個實驗,觀察水波碰到盆壁又蕩回來的樣子。
(2)到山谷或空礦的房子內喊兩聲,聽聽自己的回聲。
這一環節的設計讓同學們充分體驗回聲是怎么回事,并感受大自然的賜予的美妙的聲音。
(四)總結全文,回味欣賞。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教案5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了解華羅庚的生活經歷,思考華羅庚的生命價值,從中汲取人生的教益。
2.把握本篇傳記在組織材料和語言上的特點,以便在寫作中借鑒和運用。
3.培養學生分析文學作品的能力。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了解華羅庚的生活經歷,思考華羅庚的生命價值,從中汲取人生的教益。
2.把握本篇傳記在組織材料和語言上的特點,以便在寫作中借鑒和運用。
教學難點:
1.本傳記在組織材料上的特點。
2.理解文章中所引用到的華羅庚的一些話語特別是詩句。
教學方法:
多媒體、講授法、討論法。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了解華羅庚的人生經歷,感受其高尚品格,汲取人生的教益
教學過程:
1.導入語
同學們,人們常說“興趣是的老師”,那么的興趣又是什么呢?微軟總裁比爾?蓋茨說過:“在你最感興趣的事物上,隱藏著你人生的秘密。”他的意思是:一個人的愛好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的人生方向。我國數學界的名人華羅庚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同學們知道華羅庚最敢興趣的事物是什么?(數學)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華羅庚》這篇文章,一起來了解他的人生與數學的不解之緣。(板書:華羅庚)
2.請大家翻開課本第30頁,本文作者顧邁南,她是新華社女記者,采訪對象多為科技界名
人和科技界發生的重大事件,關于她的作品請大家看一下課件。
3.下面請大家用五分鐘的時間瀏覽一下全文,留意一下:從這篇文章中我們能否想象出華羅庚的具體肖像?能否了解到他家庭婚姻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4.讓生回答剛才的問題(不能),那我們主要了解到的是什么?(華羅庚的求學和事業)
5.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第一個小標題的內容[板書:一。艱苦自學的青年時代]大家看看:這是一個什么結構?重心在哪?(定中結構,重心在后)由此我們不僅了解到華羅庚的青年時代是艱辛的,而且還了解到他是自學成材的。那么,他是否從小就自學呢?(不是)
如以失學作為界限,這一部分的內容可以分為失學前和失學后兩部分,失學后的他又遇到了更大的挫折:一場可怕的傷寒癥使他雙腿殘疾了;所以失學后那部分的內容又可以分為殘疾前和殘疾后兩部分。引導學生概刮出他在失學前、殘疾前和殘疾后這三個階段的表現以及他對數學的態度。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教案相關文章:
★ 小學教案模板
★ 蘭亭集序語文教案
★ 春朱自清語文教案
★ 八年級教案模板
★ 小學語文教案
★ 小學教案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