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編四年級語文教案
作為一名老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新部編四年級語文教案,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新部編四年級語文教案1
教學要求:
1.通過老麻雀奮不顧身地掩護小麻雀、勇敢地與龐然大物獵狗搏斗的故事,引導學生體會母愛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達的同情、愛護弱小者,藐視、不畏懼龐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2.掌握本課12個生字;理解“搖撼、無可奈何、拯救、嘶啞、搏斗、龐大”等詞語;會用“無可奈何”“搏斗”造句。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教學重點:
理解、欣賞老麻雀是如何奮不顧身保護小麻雀的。
教學難點:
理解“一種強大的力量”即母愛的力量,使弱小戰勝強大。
課前準備:預習課文,自學生字詞。
一段表現激烈搏斗的音樂,由弱到強,再到弱。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朗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教學重點:熟讀課文,了解文中人物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理清作者的寫作順序
教學過程:
一、#教案# 導語: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一百多年前俄國作家屠格涅夫寫的一篇文學作品的片段。在屠格涅夫生活的時代,俄國的農民是奴隸,他們沒有任何人身自由,地主是農奴主,他們對農奴可以任意鞭打,可以把農奴當作牲口買賣,可以隨意地殘殺農奴。屠格涅夫非常同情農奴,并且認為殘酷的農奴制度一定要滅亡。屠格涅夫小時候在農村長大,有許多機會接觸大自然,使他深深地愛上了大自然,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他對農奴的同情,對大自然的熱愛。今天學習的《麻雀》就是其中的一篇。
二、自學——引導學生了解大意
1.先自讀課文,看有幾個角色?要搞清楚人物關系,誰是弱者,誰是龐然大物?
板書:小麻雀 老麻雀 獵狗
2.你還讀懂了什么?
三、再自學——引導學生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1.提示:
1).“我”走在林陰道上發生了什么事?
2).獵狗想怎么樣?
3).老麻雀是怎么對付的?
小麻雀 摔下來
老麻雀 飛下來 掩護 準備 搏斗
獵狗 張開 露出 愣住 后退
2.根據剛才討論的,把這些重點句用“~~~~”畫下來。
小麻雀從巢里摔下來了。獵狗走近小麻雀,張開大嘴,露出鋒利的牙齒。老麻雀用自己的身體掩護小麻雀,準備著一場搏斗。
獵狗愣住了,慢慢地向后退。
3.請學生口述練習:
文章先寫( )次寫( )最后寫( )。
四、范讀課文
通過朗讀感受鮮明的形象,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
五、作業:
熟讀課文。抄詞。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通過課文朗讀,引導學生體會母愛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達的同情、愛護弱小者,藐視、不畏懼龐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想象老麻雀是如何奮不顧身保護小麻雀的。
教學難點:理解“一種強大的力量”即母愛的力量,使弱小戰勝強大。
教學準備:音樂錄音帶。
教學過程:
一、講讀課文
1.邊讀邊想象畫面,感受全篇描寫的情境。
(引導學生邊讀文章,邊想畫面,讀著,想著,課文中的形象就會浮現在學生眼前,這不僅使兒童在不知不覺中進入了課文的情境,而且加深了對課文語言的理解。)
2.提示:讀屠格涅夫寫的故事,就好像在看一幅一幅的畫,現在就想辦法,把課文寫的,把我們看到的畫面,畫下來,好像在畫連環畫。你們一共看了幾幅畫呢?
學生隨手用簡筆畫形式再現課文情境。
①獵狗跑在我前面
②小麻雀被風刮下
③老麻雀準備與獵狗搏斗
④獵狗后退了
3.再讀課文,抓特點:
(1)小麻雀怎樣弱小?獵狗怎么龐大、厲害?
(用……畫出有關詞語)
板書進行對比。
憑借已創設的情境,通過鮮明的強弱對比,使小麻雀、大獵狗的形象格外鮮明,為理解重點部分作鋪墊。
(2)分角色朗讀課文(通過朗讀,突出對比,進一步渲染情境,加深對課文語言的理解。)
(憑借情境引導兒童在熱烈的情緒中思考。在這里從故事的開頭一下子引向故事的結果,啟發學生從意外的結果中,關注故事的經過。即引導學生進行從現象到本質的思考。)
4.配樂默讀四、五自然段,理解老麻雀是如何奮不顧身保護小麻雀的。
進一步提問:①老麻雀為什么絕望地尖叫?(突出“絕望地”)②老麻雀明明知道已經沒有希望,為什么要飛下來?
結合分析句子:“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沒有危險的)樹枝上”。
“它不能站在樹枝上”。
因為老麻雀站在高高的沒有危險的樹枝上,所以是“安然的”。
既然沒有危險,為什么不能安然地站在樹枝上?
課文上說是一種強大的力量使它飛了下來。是什么力量?(拯救自己的幼兒,保護弱小者,戰勝龐然大物)
既然是“強大的力量”就不是輕飄飄地飛下來,是充滿著對小麻雀的無限的愛,是準備與獵狗決一死戰的,所以老麻雀的“飛下來”是很有分量的。課文打了一個比喻“像一塊石頭似的”,后面的動詞是“落”而不是“飛”。
畫下表現老麻雀這一形象的詞語。
5.齊讀四、五自然段,突出下列詞語:
“像一塊石頭似的”“落”
“扎煞起羽毛”“絕望地尖叫”
“用自己的身軀掩護”“拯救自己的幼兒”
“呆立不動”“準備著一場搏斗”
“不能安然地”“高高的”“沒有危險的”
“一種強大的力量”
放音樂朗讀,啟發:
這一切,獵狗有沒有料到?它被老麻雀突如其來的行動愣住了,驚訝甚至害怕、后退。
6.指名讀第六節。
二、總結:
由于老麻雀對小麻雀的愛,他不畏兇殘的獵狗,勇敢地飛下來準備與獵狗搏斗,獵狗竟然在小小的麻雀面前愣住了,后退了,這告訴我們什么呢?
結論:正是這種強大的愛,拯救了小麻雀;
正是這種強大的愛,嚇住了獵狗;
正是這種強大的愛,感動了“我”。
三、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指導背誦課文。
四、指導用“無可奈何”“搏斗”造句。
新部編四年級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認讀、書寫本課時的生字、詞語。
2.邊讀課文,邊從不同角度思考、提出自己的問題。
3.感受小豌豆在長葉、爬藤、開花的過程中給生病的小姑娘帶來的無限愉快和生機。
【過程與方法】
1.理解文章內容,準確把握五粒豆的語言,內心活動。
2.分角色朗讀,體會童話魅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反復的朗讀中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在品讀課文中,學習梳理問題,解決問題。
難點
理解和體會最后一粒豆的發芽、開花,給窗子邊躺著的生病的小女孩帶來了愉快和生機。
教學準備:
老師:準備安徒生童話讀本、圖片、多媒體課件。
學生:課前查閱安徒生童話及相關信息。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書寫本課的生字、詞語。
2.熟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理解文章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3.培養學生在學習課文中開動腦筋,積極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
了解課文內容,理解文章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難點
培養學生在學習課文中開動腦筋,積極思考的習慣。
教學過程:
一、初讀文章,認識字詞
1.了解安徒生寫這篇童話時的一個小故事。
2.自由讀文,讀通句子。
3.檢查初讀情況。
二、再讀文章,整體感知
1.再讀課文,思考: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中都發生了什么事?
2.讀后小組交流:你了解了些什么?有什么感受?
3.全班交流:
(1)你體會到了什么?
(2)提出疑難問題。
三、默讀課文,積極思考
1.提出問題,列出問題清單,準備小組交流。
2.老師提示提出問題的方法。
發問的詞有:誰什么怎么樣
發問的地方可以是:對課題、對主要人物、對主要事件、對結果、或者對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3.小組交流各自提出的問題,并對能解決的問題討論解決,對自己足夠滿意的答案提出來大家討論。
4.展示各小組問題,梳理出問題清單。對照課后的問題清單,說說你有什么發現。
5.討論解決:
小豆子像“一個囚犯”,卻長得很好,為什么?
一株豌豆苗為為什么稱為“一個小花園”?
哪一粒豌豆最了不起?
四、總結本課學習方法
1.提出問題,讀中思考,梳理相關內容,找到答案。
2.課后再讀童話,體會人物的情感。
板書設計:
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
“一個囚犯”
“一個小花園”
為什么——了不起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伴隨著豌豆苗的成長,為什么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
2.學習閱讀中梳理問題,解決問題。
教學重難點:
重點
理解伴隨著豌豆苗的成長,為什么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
難點
學習閱讀中梳理問題,解決問題。
新部編四年級語文教案3
教學目標
1.認識“莢、豌、按”等8個生字,會寫“豌、按、適”等12個字。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容。
2.分角色朗讀,體會童話魅力。
3.理解文本的內容,體會小豌豆為人們做好事的美好心靈。從而使孩子們懂得生活中不能沒有愛,愛是最偉大的,也是最幸福的。
4.根據課文內容,提出問題。
教學重點
理解文本的內容,體會小豌豆為人們做好事的美好心靈。
教學難點
體會小豌豆為人們做好事的美好心靈。從而使孩子們懂得生活中不能沒有愛,愛是最偉大的,也是最幸福的。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生字詞。
2.分角色朗讀,體會童話魅力。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師生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看五顆小豌豆從豆莢房子里跳出來,來到這個世界上,同學們想象一下將會有什么故事發生呢?(教師板書:5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學生自讀課文。在讀文過程中,圈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先要求學生獨立閱讀,初步掃除語言障礙;再請學生在小組中互相幫助糾正讀音;最后點名分段閱讀課文,達到全班師生集體正音。)
3.談一談讀完課文后的感受。
三、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分析記憶字形。教師要鼓勵學生開動腦筋記憶
出示生字“莢、豌、按、僵、苔、囚、框、溢”(課件出示2)
“構”是“木”加“匡”;“莢、苔”的偏旁都是草字頭;“豌—碗”是形近字;“囚—因”是形近字。
2.書寫指導。
出示生字“豌、按、適、恐、槍、耐、玻、璃、探、愉、繞、曾”(課件出示3)
指導書寫:“豌、按、槍、玻、璃、探、愉、繞”都是左右結構的字,書寫時要左窄右寬;“繞”是左右結構的字,右上角沒有一點。
指導學生按筆順規則寫字,并注意學生的寫字姿勢。
四、課堂小結
1.學生抄寫生字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悟課文內容。
新部編四年級語文教案4
教學目標
1.分角色朗讀,體會童話魅力。
2.理解文本的內容,體會小豌豆為人們做好事的美好心靈。從而使孩子們懂得生活中不能沒有愛,愛是最偉大的,也是最幸福的。
3.根據課文內容,提出問題。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激情導入,復習生字
1.聽寫字詞。
豌豆 按照 舒適 恐怕 玩具槍 耐心
玻璃 探出 愉快 盤繞 曾經
(課件出示5)
教師集體訂正。
2.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圍繞著什么寫的?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5課《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課件出示6)
二、精讀課文,深入理解。
(一)師:請同學們自讀課文,然后找出最喜歡的自然段,多讀幾遍,并試一試談談自己的感受。
(二)全班交流,指導朗讀。
1.豌豆在家庭里的地位是怎樣安排的?
(按照在豆莢里的排列順序。)
2.豌豆為什么想出去?哪個詞具體說明了想出去的理由?(課件出示7)
“變得僵硬”具體說明了豌豆們想出去。
3.五粒豌豆即將分開時,它們的想法有什么不同?
(1)小組展開討論。
(2)匯報交流。
指名讀、分角色讀。
指導朗讀:讀出前四粒豌豆驕傲的語氣。
(板書:第一粒:飛向世界
第二粒:飛進太陽
第三、四粒:射得最遠
第五粒:該怎么樣就怎么樣)
4.表現了豌豆們怎樣的性格?
第一粒豆和第二粒豆:自高自大。(課件出示8)
(板書:自高自大)
第三、四粒豆:滿足現狀(課件出示9)
(板書:滿足現狀)
第五粒豆:隨遇而安,喜歡過平靜的生活。(課件出示10)
(板書:隨遇而安)
5.課文說被青苔包裹的豌豆像“一個囚犯”,但它長得很好,為什么?
小組交流匯報。
6.母親為什么要把一株豌豆苗稱為“一個小花園”呢?
小組討論,交流感受。(板書:愛)
7.雖然母親不相信,但她還是仔細地用一根小棍子把植物支起來。為什么母親不相信,還是……?
這是一位母親對子女愛的體現。(課件出示11)
8.你怎樣理解“真的,它現在要開花了!……”這一段?此時小姑娘的心情是怎樣的?(課件出示12)
小組內交流。
(讓學生體會到:小豌豆的長大滿足了小姑娘的愿望,使她鼓勵起了戰勝病魔的信心。)
朗讀指導學生讀出驚喜的感情。
8.其余幾粒豌豆后來是怎樣的?
指名朗讀。
(板書:吃掉了
落到臟水溝里)
三、拓展延伸、體會情感
當小豌豆開出嫩紅色的小花時小姑娘的生命之花也隨之綻放了。其余四粒豌豆雖然各有歸屬但卻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歸屬。水溝兩次表態是幽默地諷刺也減輕了全文的凝重感很有趣味。
四、拓展延伸。
我們通過本課的學習,感受到了愛的幸福,愛的神奇,同時更感受到奉獻愛是最崇高的、最偉大的。只要我們都獻出一份愛心,世界將處處充滿愛!
小姑娘對小豌豆很感激,假如你是小豌豆,你會對小姑娘說些什么?
(寫在小本子上)(課件出示14)
新部編四年級語文教案5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五粒豆的不同經歷,提出了要解決的問題并作了初步的探討。這節課來品讀課文,體會人物的感情。
二、角色體驗,品讀感悟
1.創設情境,練習對話。
(1)這個童話故事中有哪些人物?他們說了一些什么呢?默讀課文,將對話用不同的符號標記出來。
(2)自主練習朗讀各位童話人物的“臺詞”,體會他們的內心活動。
(3)小組分角色朗讀。
2.合作表演,集體交流
(1)師演生病孩子的媽媽,師生合作朗讀對話。
(2)推選小演員,帶上頭飾,合作“配音”朗讀表演。
三、探討解決問題
1.理解伴隨著豌豆苗的成長,為什么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呢?
找出童話中相關內容,品讀體會。
點拔:豌豆苗的成長讓小女孩感受到勃勃生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對美好生活充滿向往,心情也開朗起來。這樣小女孩的病就慢慢好了。
2.說小豆子像“一個囚犯”是什么樣子的?
像“一個小花園”又是什么樣子?前后描寫是否矛盾?為什么?
點拔:說小豆子像“一個囚犯”是因為青苔縫隙小,不能動彈,被裹得嚴實;說像“一個小花園”是因為小女孩每天躺在病床上只能看到豌豆苗,現在豌豆苗要開花了,小女孩就擁有一個一粒豌豆形成的花園。
3.體會小豆子的發芽、開花,給窗子里躺著的生病小女孩帶來了愉快和生機。
四、放飛想象,延伸拓展
1.假如你是豆莢里的一粒豆,你會說些什么?你會怎么做?
2.小豆子們這么可愛,你一定有很多話對他們說,先說一說。
3.把你說的寫下來。
新部編四年級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 小學教案模板
★ 高中教案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