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語文四年級下冊教案
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義務教育語文四年級下冊教案,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義務教育語文四年級下冊教案1
教學目標
1、練習在真實的生活中選取素材,并寫出個人感受。
2、學習人物描寫的方法,練習抓住人物的特點來寫。
教學重點
關注學生的個性感悟,指導學生抓住人物特點來寫。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文題導入
1、審題,確定習作的范圍。
2、從題入手,“一個人”一個我最“感興趣”的人,一個“最”讓我感興趣的人。引導學生說出一個什么人,一個為什么讓你感興趣的人,什么原因使你對他(她)最感興趣。
二、指導方法
1、學習寫人的基本方法,掌握各種描寫的方法,為以后閱讀與習作奠定基礎。知道題材可以不同,角度可以多樣,但人物要作為重點被烘托出來。
2、抓住人物的特點來寫。要活靈活現地表現人物,恰當地抓住人物的語言、外貌、神態、心理進行描寫。寫人離不開寫事,要重點關注人物在事件的具體表現,體現人物性格特點。可以一個學生的
典型例子為例,與全班進行交流。
三、個性表達
1、先打草稿,然后修改。
2、讀進行交流。
四、拓展
搜集查找描寫人物外貌和神態的優美的句段,
積累并背誦。
義務教育語文四年級下冊教案2
教學要求
1.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 借助批語理解課文內容,懂得一個大的進步往往是由很小的改變開始的道理,并善于從生活中去感受、發現美。
3. 學習抓住關鍵詞語復述文章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重點難點
1. 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內容。
2. 繪聲繪色講故事。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 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 指導學生閱讀,理解課文內容。
重點難點
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內容。
教具準備
生字詞語卡片。
教學過程
1.(板書:故事)同學們,你們喜歡聽故事嗎?你們都曾聽過哪些故事呢?今天,我們就自己來讀一個故事。師板書完課題,生齊讀。
2.看到了這個題目,你們會有哪些問題?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來讀課文,借助旁批看看哪些問題通過我們自己讀書就能解決,再看看我們在讀中又會產生哪些新問題。
1.學生自由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遇到生字,用已掌握的方法識記字音、字形。
2.引入競賽機制,比一比哪個同學課文讀得最流利。
3.全班齊讀課文,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由教師對本節課的學習作小結,布置預習內容。
1. 寫自己喜歡的字或詞語。
2. 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 復習鞏固上節課學習的內容。
2. 學會繪聲繪色地講故事。
3. 體會課文所蘊含的道理。
重點難點
繪聲繪色講故事。
教學過程
1. 指名認讀生字。
2. 朗讀課文。
1.引導學生運用已學過的抓住重點詞句的方法,對自己提出的問題進行評價,梳理出有價值的問題。
比如“臟兮兮”“協調”“煥然一新”等詞語的意思,以及問題:“街道為什么會出現那么大的變化?”、“小姑娘的藍裙子為什么引起這么大的變化呢?”
2.學生再讀課文,在文中去找出問題的答案。
3.學生匯報自己的體會。
4.都是小結:所有這一切的改變,只是因為大家的一認識:與美的事物不協調。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要求自己與美的事物協調一致的話,我們就能創造美,我們的本身就是美了。
5.教方法指導學生講故事。
⑴指導學生抓住三“不協調”和三“不對勁”來記住這個故事。
⑵指導學生在講故事時注意努力用語言打動他人,做到繪聲繪色。
⑶學生小組內講故事,互相評議,比一比誰講得好。
⑷自愿者講給全班聽。
6.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內容。
1.比一比,再組詞。
喚( ) 兩( ) 凍( )
煥( ) 倆( ) 棟( )
2.照樣子,改寫句子。
例:我不小心把手劃破了。
手被我不小心劃破了。
⑴老師親自把一件禮物送給了小女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我和媽媽把家里收拾得煥然一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義務教育語文四年級下冊教案3
教材分析:
人類的一些發明創造都來源于自然界,科學家從自然界中動物的活動獲得了有益的啟示,從而發明了一些東西。《人類的“老師”》課文中具體介紹了發明飛機的曲折過程。發明飛機才100年,但在這之前,人們想都不敢想。科學家們從鳥飛翔的現象得到啟示,發明了飛機,又從蜻蜓翅膀上的厚斑找到了防止事故發生的方法,因而造出性能優良的新式飛機,提高了飛機的飛行質量。課文還介紹了人們從鯨的形體受到啟示,改進了船體的設計,大大提高了輪船的航行速度。用手握雞蛋,發現雞蛋不易碎受到啟發,建筑師設計出了“薄殼結構”的建筑。
教學目標: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自瀆課文,弄懂三個主要例子中人類從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啟發,解決了什么問題,培養自己對科學研究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弄懂三個主要的例子中人類從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啟發,解決了什么問題,培養自己對科學研究的興趣。
學情分析:
本文是一篇有關仿生學的課文,在學課文之前一定要讓學生提前預習,對于一些不明白的詞語或專用術語進行了解,有助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教學構想:
本文第三、四、五自然段是文章的主要部分。教師要從整體出發,緊扣重點語句,挖掘課文內涵。
教具準備:
課件、詞語卡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理清課文脈絡。
學生學習過程:
一、揭題激趣
1、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課文。讀題。
2、激趣讀了課題,你想了解什么?(人類的老師是誰?它們為什么是人類的老師?)
過渡:那就請大家帶著好奇心去讀一讀課文吧。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要求:
①拼讀生字3遍,記住字形。讀詞語2遍,準備聽寫。
②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意思。
③讀課文,要求讀正確、流利,努力讀出感情;準備提出自己覺得難以讀好的詞語、句子,向老師、同學請教。
④準備交流初讀收獲、疑問。
2、指名4人上黑板聽寫詞語,其他同學寫在自備本上。
3、指名讀詞語,齊讀。
4、提出難以讀好的詞語、句子,教師適當指導。
(1)30年以后,由于飛機速度的不斷提高,經常發生機翼因劇烈抖動而破碎的現象,造成機毀人亡的慘禍。(給“劇烈”換個詞語,說說“機毀人亡”的意思)
(2)從前,在大海中航行的輪船,雖然頭是尖尖的,但總是開不快。而有圓圓的大頭的鯨,卻常常輕而易舉地超過海輪。(理解“輕而易舉“)
(3)薄薄的雞蛋殼之所以能承受這么大的壓力,是因為它能夠把受到的壓力均勻地分散到蛋殼的各個部分。(倒裝的因果句式,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說。)
5、同學們剛才讀得真熱鬧,誰愿意來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讀。指名分節讀課文,或開火車讀課文。讀完一節,評一節;正音、指導停頓;個別句子領讀、齊讀。
6、交流初讀收獲與疑問。
三、理清課文條理
1、課文哪些自然段講了“人類的‘老師’是誰”這個問題“?
指名朗讀1、2自然段。
概括:自然界種種生物是人類的老師(板書)
2、為什么說生物是人類的老師?課文哪些自然段回答了這個問題?
指名朗讀3、4、5、6自然段。
在學生朗讀每節后,做總結,并板書:
飛機設計? 輪船設計? 建筑設計? 汽車設計? 坦克設計
3、集體朗讀課文最后一段,這是一個感嘆句,是作者通過這些具體例子說明后,發出的由衷的感嘆。(與文章的開頭聯系起來,體會首尾呼應的特點)
4、把課文分成三個部分。體會課文總分總的結構。
四、概括課文段落大意
1、課文第二部分舉了“飛機設計、輪船設計、建筑設計、汽車設計、坦克設計”等六方面的例子。比較一下,這六個例子在寫法上有什么區別?(教師講解兩種寫法:具體介紹、簡單列舉)
2、課文中還有屬于簡單列舉的例子嗎?(出示課文第一句)
3、把課文的三、四、五段濃縮成一句話(即簡單列舉)
提示學生可以采用兩種句式:
(1)科學家從……得到啟示,發明了……
(2)人們模仿……(制造)出了……
五、指導生字書寫。?
1、自由記憶生字字形。
2、交流記住字形的方法。
3、指導書寫難寫字、易錯字:
4、學生描紅。
作業設計:
書寫生字;
讀課文,至少2遍,爭取讀出感情(并試背、試默寫)。
板書設計:
人類的“老師”
破碎 教訓 慘禍 均勻
機翼 堅固 輕而易舉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精讀課文,了解人類以生物為師的有關事例。
學生學習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同學們,通過上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人類的“老師”是誰呢?
2、那么課文哪些自然段具體說明了自然界里有許多生物是人類的老師的呢?
3、請同學們打開書,快速瀏覽課文,找出有關的自然段。(學生回答)
二、學習第三段
1、同學們,這三個例子寫得很具體很有趣,下面請你們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或者說最喜歡的一個認真讀一讀,注意要一邊讀一邊想,爭取把每句話讀懂。
2、誰先來說說,你最感興趣的是哪個例子?
_ 第三自然段
(1)讀了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你能選用下面兩個句式中的一句把這一段的主要內容說清楚嗎?
(2)卡片:科學家從____得到啟示,發明了____。人們模仿____造出了____。
(3)結合學生回答,板書:飛機設計。
(4)人類為什么要想發明飛機?人類是怎樣發明飛機的?
(5)出示:人類自古就想像鳥兒一樣飛上藍天。科學家認真研究了鳥類飛行的原理,終于在1903年發明了飛機。
(6)指讀句子。
(7)是啊,人類有了夢想,就積極地向自然學習,尋求解決的方法,最后終于發明了飛機。為科技進步作出的貢獻。可見鳥兒就是人類的——(讀題)
(8)30年以后,人類在飛機上遇到了什么難題,又是怎么向動物學習尋求解決的方法的呢?(學生回答)
(9)投影蜻蜓的圖片:教師解釋,原來,每只蜻蜓的翅膀末端,都有一塊比周圍略重一些的厚斑點,這就是防止翅膀顫抖的關鍵所在。所以,人類從蜻蜓身上找到了防止機翼因劇烈抖動而破碎的方法,避免了機毀人亡的慘禍,可見蜻蜓是(指課題)——人類的“老師”。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說:要是早知道這一點,科學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
(10)出示:要是早知道這一點,科學家可以少花多少精力呀!
(11)指導朗讀,讀出惋惜、感嘆的語氣。
(12)現在,飛機設計師吸取了這一教訓,又注意研究了蒼蠅、蚊子、蜜蜂等的飛行特點,又為科技進步作出了哪些貢獻?(學生回答)所以說蒼蠅、蚊子等昆蟲是人類的——‘老師’。
(13)第三自然段詳細介紹了人類認真研究鳥類飛行的原理發明了飛機并從蜻蜓等昆蟲身上得到啟發,不斷提高飛機的性能,為科技進步作出的貢獻。我們人類從1903年到現在起,只花了短短的百余年時間,就研制出了許多具有各種優良性能的新式飛機,其實都是從大自然中得到的啟示啊!
(14)小結:課文第三段從人類遇到了難題,到向鳥兒、蜻蜓等昆蟲學習,最后找到解決的方法,寫得非常具體生動。這樣的寫作方法就是——(板書:具體介紹)
(15)現在,讓我們來仔細體會這樣描寫的好處吧!一起讀。
三、學習四-六段
1、剛才我們認真研讀了課文第三段,收獲真大!下面請同學們繼續交流自己感興趣的例子。
_第四段
(1)你對這一段中的什么感興趣?(引導學生說好:我對人類模仿……)
(2)老師這兒有一段動畫,可惜是沒有聲音的,老師想請你看著圖畫來介紹你所感興趣的這個例子,行嗎?(出示圖片)
(3)你們覺得他介紹的怎么樣?(評議)
(4)是什么促使人類要向鯨學習呢?科學家從鯨的外形中得到了什么啟發呢?
(5)可見鯨是人類的——(讀題)
(6)喜歡這個例子的同學一起來讀讀。
(7)現在,你們能用自己的話來說說這一段的主要內容呢?(先在下面小聲說,再指名說)(板書:輪船設計)
_第五段
2、讓學生說說為什么對第五段感興趣?
(1)做一個實驗:請學生和家長代表上臺捏雞蛋。(三個人)
(2)為什么小小的雞蛋這么難捏碎呢?
出示句子:薄薄的雞蛋殼之所以能承受這么大的壓力,是因為它能夠把受到的壓力均勻地分散到蛋殼的各個部分。
(3)這是一句因果倒裝句,你們能“因為…所以…”來說說這句話的意思嗎?原來這就是雞蛋殼所擁有的薄殼結構的特點啊。(出示詞語:薄殼結構? 讀好!)
(4)從這種“薄殼結構”特點中,建筑師受到了什么啟發?
(5)出示圖片:看,這就是人民大會堂、北京火車站,正因為采用了這種“薄殼結構”,這些建筑風格是既堅固又美觀,還大大節約了建筑材料。其它采用“薄殼結構”的建筑還有許多。(圖片欣賞,教師稍作講解)
(6)下面我們拿好書一起把第五自然段來讀一讀,記住人類從蛋殼中獲得的啟發,進行建筑設計的例子。(板書:建筑設計)
3、人類以生物為師的例子就只是這三個嗎?你們還知道哪些?(引導學生用前面出示的句式,說說自己收集到的資料)
(1)出示第六段,一起讀讀。
(2)你們有沒有發現這一段同上面三段的寫法有什么不同?
(3)對呀!人類模仿的生物還有很多很多,作者不可能一一詳細介紹,這里只用一句話就帶過去了,這樣的寫作方法就是——板書:簡單列舉
4、難怪作者最后要發出這樣的感嘆——(出示句子)
(1)指讀句子。引導讀出感嘆的語氣。
(2)齊讀。你們覺得這個自然段跟課文題目和第一、第二自然段有什么聯系嗎?
(3)學生自讀課題和一二兩節,討論交流,體會前后呼應的寫法。
四、總結全文,深化感情
1、學了這篇課文,你們有什么感想呢?想干什么?
2、看來大家對……發生了興趣,為了讓大家得到更多關于……的知識,老師送幾個網站給大家,相信會給你們帶來更多的收獲。(投影網站)
作業設計:
課外自己尋找并閱讀介紹人類向生物學習的兒童科普讀物。搜集有關人類以生物為“老師”的文字或圖片資料,下節課交流。
板書設計:
人類的“老師”
飛機設計
輪船設計 具體介紹
建筑設計
汽車設計
坦克設計 簡單列舉
義務教育語文四年級下冊教案4
Ⅰ、【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自瀆課文,弄懂三個主要例子中人類從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啟發,解決了什么問題,培養自己對科學研究的興趣。
Ⅱ、【教學重點】
弄懂三個主要的例子中人類從生物身上受到什么啟發,解決了什么問題,培養自己對科學研究的興趣。
Ⅲ、【教學過程】
說話:大家一定知道許多有關“珍惜時間、勤奮學習、立遠大志向”的格言,誰愿意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揭題激趣
1、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課文。讀題。
2、激趣 讀了課題,你想了解什么?(人類的老師是誰?它們為什么是人類的老師?) 過渡:那就請大家帶著好奇心去讀一讀課文吧。
二、初讀課文
1、請同學們放聲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順課文。
2、分小組朗讀課文在小組內評議,正音,不熟的地方再多讀幾遍。
3、同學們剛才讀得真熱鬧,誰愿意來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讀(指名分節朗讀)
4、課文讀到這里,大家一定知道人類的老師是誰了吧?誰愿意來告訴大家?(指名回答) 自然界種種生物(板書) 齊讀最后一句(你是從文中的哪句話了解的?)
三、精讀課文
師:為什么說自然界種種生物真是人類的好老師呢?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課文,邊讀邊想,細細地體會,可以把關鍵的詞句圈圈劃劃,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多讀幾遍,還可做上記號。
1、學生自讀課文,體會理解。 師:怎樣?有收獲嗎?可能也有疑問吧!請同學們把你的收獲在小組里說出來,和大家分享。當然,有疑問的地方提出來,在小組里提出來,討論討論,行嗎? 好,暢所欲言吧!
2、學生交流討論 師:剛才同學們交流討論的十分熱烈,十分投入。那么,自然界的種種生物為什么 是人類的好老師呢?請聯系課文把你讀懂的體會到的說出來,讓大家聽聽。
3、集體交流 讀懂并講述清楚人類在飛行設計,輪船設計,建筑設計三個方面向生物是如何學習的?
(1)科學家從魚兒在水中自由升降的現象得到啟示,發明了潛水艇。
(2)科學家研究鳥兒飛行的原理,發明了飛機。 從蜻蜓那找到防止機毀人亡事故的方法。 研究蒼蠅,蚊子,蜜蜂等動物的飛行特點,造出了許多具有各種優良性能的新式飛機。
(3)工程師模仿鯨的形體,改進了船體的設計,大大提高了輪船航行的速度。
(4)建筑師根據“薄殼結構”的特點,設計出許多既輕便又省料的建筑物。
(5)人們模仿袋鼠造出了會跳躍的越野汽車。
(6)人們模仿貝殼制成了外殼堅固的坦克。
4、拓展延伸
(1)自然界可以充當人類老師的生物只有這些嗎?你是從文中哪看出來的?“......”在這里起什么作用?
(2)自然界可以充當人類老師的生物你還知道有哪些?
5、理解最后一句話
(1)齊讀最后一句(文中舉了哪些例子來說明自然界的種種生物的確是人類的好老師。)
(2)學到這,你對這句話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能用自己的話說嗎?
(3)齊聲朗讀,再來贊一贊這人類的老師
6、小結 大自然是多么奇妙啊!經過對許多動物的研究,人類獲得了不少啟發,但這還遠遠不夠,更多的奧妙還有待我們去發現。
四、奇思妙想
1、平時你一定觀察過許多動物,從它們身上有沒有受到些啟發?請在小組里交流一下,好嗎?
2、看來,大家一定有許多奇思妙想,能說出來和大家分享嗎?
五、課外遷移 作業超市
1、課外自己尋找并閱讀介紹人類向生物學習的兒童科普讀物。
2、觀察大自然中某些生物的特征,寫觀察日記,有興趣的可做實驗。
義務教育語文四年級下冊教案5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清晰”、“魅力”造句。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人的創造力來源于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并從中得到啟示。
教學難點:
創造力來源于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
教學準備:
卡片、磁帶、多媒體課件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初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語句。
2、學習生字新詞。
3、能給課文分段。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我們每天都要做數學題。有的數學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法和做法,可以訓練我們的思維,提高我們的解題能力。今天我們要學的一篇課文講的是用不同的處理方法會產生意想不到的結果,相信大家一定會感興趣的。
1.板書課題。
2.質疑:看到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讀指導。
1.自讀課文:①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通課文;
②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③給課文各自然段標上序號。
2.檢查自學情況。
①生字卡片正音。
“案”是前鼻音,無聲母,不讀ngan;
“魅”讀mei,不讀mo;
“循”前鼻音,第二聲,不讀sun。
②交流詞語意思。
③分自然段指名讀課文,評讀。
3.再讀課文。
邊讀邊思考: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我”從中得到了什么啟示?
4.討論交流。
①分段說說段落大意。
②分段指名讀。
三、指導寫字。
1.提示注意點
“魅”字是一個半包圍結構的字,筆畫較多,不能丟里面的部分。
“循、矩”左窄右寬。
“案”上下所占比例基本一樣。
2.學生描紅。
四、作業。
1.抄寫詞語。
2.多音字組詞。
Xian hao qie
鮮好切
xian hao qie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理解課文內容,懂得人的創造力來源于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
2、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聽寫詞語。
2.指名讀課文。
二、細讀課文第一段。
1.名讀第1、2自然段
第1自然段有幾句話?你讀懂了什么?
交流體會:鄰居家的小男孩活潑天真的特點。
師板書:顯示新本領
分角色讀兩人的對話。
2.過渡:事情就是這樣平靜地開始,可接下來就有了新的發現讓人驚奇了。
3.自讀第3、4自然段,畫出文中小男孩切蘋果的方法及由此產生圖案的有關句子。
實物演示,討論交流。(結合理解“橫切面”、“清晰”等詞語)
“我”想到了什么?板書:橫切蘋果
指導讀好感嘆句,體會作者驚奇的心情。
4.小結:誰能說說這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
5.指導朗讀:小男孩第一次和第二次說的話要讀出充滿自信的語氣;
第三次說的話,要讀出自豪的語氣;
“我”說的話要讀出平緩的語氣。
最后一句感嘆句要讀出驚奇的語氣。
6.齊讀第一段。
三、學習第二段。
1.指名讀第5自然段。
2.用上文的詞語說說第一句里的“這樣切蘋果”是指怎樣的切法。
兩次用“也許是出于”表示什么意思?
指導朗讀:讀出不確定的猜測語氣。
3.指名讀下面三句話。
理解三層意思
①第一層意思是什么“鮮為人知的圖案”指的是什么?
②從哪里看出它“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說說第二層意思。
③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第三層的含義?
4.小結:創造力來源于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
5.齊讀第五自然段。
四、總結全文。
1.這篇課文主要講了鄰居家的小男孩把他在幼兒園里學到的橫切蘋果的有趣發現傳給“我”的事。告訴人們:創造力來源于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
2.討論交流:你從小男孩橫切蘋果后所帶來的有趣發現中受到什么啟發?
你有沒有經歷過類似的事情,講給同學們聽。
五、作業。
1.造句。
①魅力——
②清晰——
2.人們切蘋果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而課文中的小男孩卻是( ),而且蘋果里有( )的“五角星”,這種( )的圖案竟有那么大的( )。什么叫創造力,從小處說就是( )。
板書設計:
顯示新本領
蘋果里的“五角星”
橫切蘋果 創造力
深有感觸
義務教育語文四年級下冊教案相關文章:
★ 小學教案模板
★ 小學教案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