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編版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新部編版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
教學目標:
1.會認“縮、努”等8個生字。
2.能根據要求獨立閱讀課文,了解這粒種子最終成為陽臺上的木地板的生命歷程。
3.能根據文段結構,嘗試用自己的話說說這粒種子的生命歷程。
4.體會種子坦然、樂觀的人生態度,感受生活的美好。
教學重點:能歸納一粒種子到變成木地板的變化歷程,并能根據文段結構,用自己的話說說這段生命歷程。
教學難點:體會種子坦然、樂觀的生活態度,感受生活的美好。
教學方法:創境激趣法,談話法。
學習方法:想象體驗,交流探究。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1.播放音樂《童話鎮》。
2.出示童話故事的圖片,聊童話中的人物,最吸引人的情節,故事的結果。
二、導入
1.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童話故事,板書課題。
2.結合我們剛聊到的童話故事,用”那一定會很好”練習說話。
(1)灰姑娘想:要是——————,那一定會很好。
(2)丑小鴨想:要是——————,那一定會很好。
(3)賣火柴的小女孩想:要是——,那一定會很好。
3.文中的主人公是誰,他也有自己的愿望,對愿望他一定滿懷?帶著這樣的感覺讀課題。
三、學習閱讀提示,明確學習內容。
1.抽生讀閱讀提示。
2.明確本節課學習內容。
四、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配樂師生合作讀。
2.學習字詞。
(1)出示圖片學習“莖”字,莖的下半部分,在哪些字里見過。
(2)用加一加的方法記“努”,出示“怒”讓學生猜字。
(3)說說自己分清“拆”和“折”的方法。
(4)學習擬聲詞“吱呀”“吱吱嘎嘎”。
(5)反義詞和動作識記:推、拉
3.通過填寫這粒種子的變化過程,理解文章主要內容。
4.用自己的話簡單說說種子經歷的變化。
五、再讀課文,體會感悟
1.種子發生的這些變化,是因為它有美好的愿望,找找它的愿望,用波浪線劃出來。
2.生交流找出的句子,要求讀出對美好愿望的期待之情。
3.用“先……再……接著……然后……最后……練說種子產生愿望,愿望實現,再產生愿望的過程。
4.引導學習第一個愿望。
(1)默讀思考:它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愿望?它做了什么?結果怎樣?
(2)按“原因——愿望——做法——結果”引導學生復述課文。
(3)體會愿望實現后種子的心情。
5.扶學第二個愿望,引導學生復述。
6.自學后兩個愿望,練習復述。
7.一粒種子慢慢長大,不斷實現自己的愿望,最后又慢慢變老,多像人的一生啊,你認為童話中哪些想象特別奇妙?你認為這是怎樣的一段歷程?
8.同樣的童話,不同的孩子讀就能有不同的想法,太有意思了,但我們都覺得能心想事成是多么美好啊!
六、拓展延伸
1.看看這些圖片,這些小動物、植物能心想事成嗎?它會經歷一段怎樣的歷程呢?選你喜歡的一幅圖畫,來講一講。
2.木地板又想變成一棵樹,它為什么想變成一棵樹呢?那又會是怎樣美好的歷程呢?
板書設計:
9那一定會很好
站 跑 坐 躺
種子———大樹——手推車——椅子——木地板
努力生長 嘩嘩嘩
新部編版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2
教學要求:
1.會認“壩、漢”等10個生字,會寫“晨、漢、球”等13個生字。正確讀寫“坪壩、穿戴、打扮”等詞語。
2.能和同學交流課文中有新鮮感的句子,說一說這所學校的特別之處。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這所小學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讀出對這所小學的喜愛之情。
課前準備:
1.布置學生搜集有關我國少數民族服飾和風情的圖片、文字資料。
2.教師準備具有民族特色的音頻、圖片資料、掛圖、生字卡片。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關圖片,介紹自己了解的少數民族的情況。
學生展示介紹,教師提示學生著重介紹少數民族的服飾特征、生活習俗。
2.教師利用課后資料袋中的圖片,補充介紹課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頗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數民族的情況。
二、揭示課題,范讀課文。
1.在我國西南邊疆地區,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處。不同民族的孩子們也在一所學校共同學習。這樣的一所民族小學,大家愿不愿意去參觀一下?
2.板書課題:大青樹下的小學。
3.教師配樂范讀。
三、試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1.這所民族小學美不美?大家肯定想親自去走一趟,轉一圈。請你自己試著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生字根據注音拼讀一下,讀不通順的地方反復多讀幾遍。
2.學生試讀。
3.指名分自然段朗讀。
教師相機出示每小節中帶生字的新詞,正音、鞏固。學生感到陌生的詞語也提示一下。
四、分組朗讀,小組間比賽。
1.分小組朗讀,每組讀一自然段,各組練習。
2.各組練習后進行比賽。
五、鞏固字、詞,指導寫詞。
1.指名讀生字,新詞。
2.指導書寫課后田字格中的字。
a.著重分析指導“晨、絨、服、裝、讀、影”。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晨”是上下結構,注意“辰”要拖著“日”,相互要結合緊湊。
“絨”是左右結構,由“纟”和“戎”組成,右邊的“戎”共六筆,不要漏寫。
“服”的“月”字旁要瘦一些。
“裝”是上下結構,書寫要緊湊。
“讀”是左右結構,右邊是“賣”,不是“買”。
“影”是左右結構,右邊三撇,寫得勻稱。
b.學生寫字。
3.抄寫詞語表中列出的本課的詞語。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課,導入新課。
1.指名朗讀生字、新詞,檢查生字、新詞掌握情況。
2.導入:通過上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感受到了民族小學的美。這一課我們要朗讀感悟,我們會進一步地通過朗讀感悟民族小學的美。
二、分段讀議,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請各自輕聲讀第一段,想一想讀完部分課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b.學生讀后交流。
可引導學生從上學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學生的服飾、到校后的活動等方面想象、講述。
c.大家一邊在頭腦中展開想象一邊朗讀就能讀得更入情入境,誰來讀一讀?教師評點后再指名練習。
d.配樂朗讀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a.“當,當當!當,當當!”大青樹上的銅鐘敲響了,民族學校的學生開始上課了。請各自輕聲朗讀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學的孩子是怎樣上課學習的,說說你是怎么知道的?
b.學生各自讀課文,然后交流。
教師引導學生結合自己認真上課的情況想象補充,譬如:大家專心聽講,窗外有猴子蹦來跳去都不去張望;大家積極開動腦筋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小手舉得高高的;讀書時整齊響亮,聲音抑揚頓挫……
c.如果你是一棵小樹、一只小鳥、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們學習這么認真,課文朗讀得這么動聽,你會怎么做?
引導學生轉換角色,入境體悟窗外的安靜,體會是周圍的花草鳥蟲猴子都被教室里優美的讀書聲吸引,靜靜地欣賞,不忍打攪。反復朗讀這幾句話。
d.下課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場會是怎樣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讀有關句子。
3.第四自然段。
a.這所民族小學留給你什么樣的印象?交流感受。
b.我們參觀了這所民族小學,了解了他們上學、上課學習、下課活動的情景,多么美麗的民族小學,多么可愛的學生!參觀結束了,讓我們說上幾句道別的話。
c.齊讀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讀,比賽背誦。
1.課文寫得很美,你喜歡哪一部分?請你有感情地朗讀一下。
2.把你喜歡的部分背下來,看誰先背出來。
四、抄寫句子,加強積累。
把描寫窗外安靜的句子抄在作業本上。
五、綜合性學習。
你們的課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讓我們把每天的課余生活記錄下來。可以用日記的方式來記,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來記,以后我們再來交流。
新
部編版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3
教學目標:
1.認識“壩、漢”等10個生字;通過找近義詞、想象畫面等方法理解詞語的意思;會寫“早晨、穿戴”等21個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邊讀邊想象畫面。能找出課文中有新鮮感的詞句,與同學交流自己的理解,并積累運用。
3.能用自己的話說出“大青樹下的小學”特別的地方。能借助提示,說出自己學校生活的某個場景。
教學重點:
找出課文中有新鮮感的詞句,與同學交流自己的理解,并積累運用。
教學難點:
能用自己的話說出“大青樹下的小學”特別的地方。能借助提示,說說自己學校生活的某個場景。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學習“篇章頁”,明確學習目標。
(一)課件出示“篇章頁”。
(二)引語:同學們,打開三年級的語文書,你會發現:與以往一、二年級的語文書相比,在每個單元前多了這么一頁學習提示。我們管這一頁叫篇章頁。
1.指名讀。
2.老師引導概括。適時板書:校園生活 關注有新鮮感的詞句。
二、看圖片說場景,引發閱讀期待。
(一)看圖片,說場景。
1.課件出示學生生活、學習的圖片;
2.學生描述場景;
3.揭題,板書課題;
(二)設疑,引發閱讀期待。
這所學校與我們學校相比,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呢?
三、默讀課文,初步感受其特別之處。
(一)根據要求,學生再讀課文。
要求:邊讀邊找出你認為這所學校比較特別的地方,用“ ”劃下相關句子。
(二)反饋預習作業,以學定教,學習生字詞。
1.學習生字;
2.學寫難寫的字;
(操作步驟:反饋預習—學生觀察、交流—老師范寫—學生練寫——評價)
3.運用“七彩云南風光片”介紹云南,幫助學生認識不熟悉的事物。
【云南省位于我國西南邊的云貴高原上,那兒四季如春,景色宜人。這里的竹子,形同鳳尾,我們把這種竹子叫做鳳尾竹;在山與山之間,這里有大片大片寬闊平坦的空地,這就是坪壩;這里的山貓,有豹般的花紋,叫做山貍;這里的銅鐘響亮而清脆。云南還是一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全國56個民族中,云南就有52個,比如傣族、阿昌族、景頗族、德昂族。】
(三)交流反饋,這所學校有哪些特別的地方。
1.學生反饋;
2.教師引導,逐漸形成如下板書:
上學路上,絢麗多彩,多民族學校
上課時,安靜,小動物們聽課
下課時,熱鬧,動物們看熱鬧
四、學習第一自然段,聚焦“新鮮”,感受其表達效果。
(一)默讀第一自然段,劃出有新鮮感的句子,教師巡視指導。
(二)匯報交流。
◆早晨,從山坡上,從坪壩里,從一條條開著絨球花和太陽花的小路上,走來了許多小學生,有漢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頗族的,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1.學生自由說說帶給你新鮮感的地方;
2.引導比較;
原句:早晨,從山坡上,從坪壩里,從一條條開著絨球花和太陽花的小路上,走來了許多小學生,有漢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頗族的,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改句:早晨,許多小學生從山坡上,從坪壩里,從一條條開著絨球花和太陽花的小路上走來了,有漢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頗族的,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⑴比較不同;
⑵引導思考:作者把表示地點的3個詞語放在句子的前面有什么用意?
(把3個表示地點的詞語放在句首,強調了小學生是從四面八方走來的。)
3.想象:學生還會從什么地方走來;(預設:田野里、馬路上、小溪邊……)
4.引導思考:這個句子還有沒有你認為比較新鮮之處呢?
⑴學生交流;
⑵思考:作者連用了四個“有……的”用意是什么?
(連用4個“有……的”突出了這是一個多民族的學校。)
5.遷移運用;
__________(時間),從________________,從________________,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走來許多小學生,有________________的,有________________的,有________________的,還有________________的。
示例:早晨,從小河邊,從田野里,從馬路上,走來了許多小學生,有壯族的,有苗族的,有哈尼族的,還彝族的。
6.想象畫面。
⑴老師范讀;
⑵學生交流看到的畫面;
示例:我看到了在一座郁郁蔥蔥的山坡上,在一片綠油油的坪壩里,一群群孩子穿著絢麗多彩的民族服裝,有的蹦著跳著,有的唱著歌兒,有的津津有味地聊著,還有的翻著跟頭向學校走去。
⑶齊讀;
第二課時
一、復習回顧。
(一)課件呈現。
早晨,從山坡上,從坪壩里,從一條條開著絨球花和太陽花的小路上,走來了許多小學生,有漢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頗族的,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二)老師小結。
同學們從這句話中的三個“從……”感受到了孩子們是從四面八方來到了大青樹下的小學;連用了三個“有……的”感受到了這是一個多民族的學校,孩子們在這里開心愉快地學習。
二、學習三、四自然段,品讀有新鮮感的句子,感受“安靜、熱鬧與可愛”。
(一)學生默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找出有新鮮感的句子,教師巡視指導。
(二)反饋交流,課件呈現。
◆大家一起朗讀課文,那聲音真好聽!這時候,窗外十分安靜,樹枝不搖了,鳥兒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聽同學們朗讀課文。最有趣的是,跑來了兩只猴子。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樣好奇地聽著。
1.學生自由說;
2.思考:大家朗讀課文聲音“真好聽”,到底怎么好聽呢?
3.課文是怎么寫出安靜的呢?
參考:文章沒有直接寫,而是用窗外的“安靜”,用樹枝、鳥兒、蝴蝶的表現來襯托“真好聽”。這種寫法很新鮮。
4.朗讀指導
5.遷移運用
晚上的廣場上真熱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回歸整體,用自己的話說說這所學校特別的地方。
(一)借助板書,學生練說。
(二)引導學生不僅要說出這所學校特別的地方,更要說出自己的感受。
四、建立聯系,滲透運用,說一說自己的學校。
(一)引導:吳然的《大青樹下的小學》,讓我們看到了一所可愛的邊疆小學的樣子和這所小學里孩子們的學習生活情況。如果請你來向別人介紹一下我們自己的學校和校園生活,你會介紹些什么,怎樣介紹呢?
(二)提出要求:選擇校園里的一個場所,練習說一說它的樣子或者同學們在那里學習、活動的場景,說的時候想一想這篇課文中有新鮮感的詞句,努力說得既準確又有“有新鮮感”。
1.選定場所、情景,獨立練習說一說。
2.小組內說一說。
3.推薦班級內說一說,教師引導評價,關注說準確、說清楚和說得“有新鮮感”。
新部編版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11個生字,學習本課新詞,掌握5個多音字。
2、品析人物形象,體會童話的特點及閱讀方法。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朗讀,品析人物形象,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童話的特點。
2、一邊讀,一邊預測故事情節。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作者蘊含在字里行間的情感,培養閱讀和感悟的能力。
【教學重點】
1、從對話描寫中感知人物形象。
2、增補課文情節,進行想象思維訓練,預測故事內容,并愿意表達自己的想法。
【教學難點】
1、對童話主旨和借助想象反映生活的寫法的理解。
2、體會、挖掘課文幽默的語言所蘊藏的道理。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多媒體導入新課。
出示多媒體課件:小動物們的叫聲
同學們,你們聽,這是一些小動物們的叫聲:小雞的嘰嘰聲,小鴨子的嘎嘎聲,老牛的哞哞聲,還有小狗的汪汪聲……小動物們的叫聲各不相同。如果,小雞有一天發出了嘎嘎的叫聲,你們肯定覺得奇怪。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關于動物叫聲的童話——《小狗學叫》。
板書:14_小狗學叫
設計意圖:
童話是小學生喜歡的文體之一。利用童話中出現的小動物喚起他們的閱讀興趣,進而讓他們在初步掌握文體特點的基礎上展開本課的學習。
二、初次閱讀,學習生字。
1、自由朗讀課文,在讀課文的同時,標記不熟悉的生字、生詞,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
2、出示多媒體課件:生字、生詞。檢查預習情況。
(1)熟讀生字。
討厭 怒火 批評 訪問 差不多 忍著 模仿 瘋狂 汪汪 搞不清
(2)牢記多音字。
三、朗讀教學。
1、分角色朗讀課文。
(1)明確課文中出場人物的名單、人數。(旁白1人,不會叫的狗1人,其他角色各1人)(2)分組指定注意幾個主要角色的對話朗讀的重音、聲調、節奏。
(3)揣摩人物心理,把握角色形象。
(4)分配角色,進行朗讀。
2、師生交流,教師點評。
設計意圖:
分角色朗讀。學生們在有聲有色的角色朗讀中,個性得以彰顯,更得以感悟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四、品評形象,深入理解。
出示多媒體課件:圖片
1、課文中的“別人”、小公雞、狐貍、杜鵑是如何看待這只不會叫的小狗的?師生交流,并總結。
板書:“別人”——疑惑、不屑小公雞——關心小狗,誠心誠意地教它狐貍——嘲笑、看不起杜鵑——憐憫、關心
2、童話中經常把一切事物擬人化,賦予它們人的思想感情、行為動作和說話做事的能力。例如,本文中的小公雞、狐貍、杜鵑、小狗等進入了童話領域就都“活”了。
3、故事里的小狗是一只怎樣的小狗?
(1)不幸、可憐。(它因為不會叫而受到別人的嘲笑)
(2)勤奮刻苦、堅持不懈。(它每次學習叫都是一遍一遍地練習)
(3)有尊嚴、有追求、不甘人后。(雖然老遇到困難,但是它卻沒有放棄,一次又一次地追求目標)
設計意圖:
童話中的主人公是一篇童話重點刻畫的對象。閱讀童話,要通過體味主人公的動作、語言、心理等描寫,明確主人公的形象特征,從而感知文章所表達的含義。
五、預測結局,拓展延伸。
本文最為有趣的是作者為自己的童話作品設計了一些不同的結局。你認為哪種結局更好一些,為什么?(學生分小組討論,明確后,教師加以適當的點評。)
1、比如,第一種結局的迷失自我,第二種結局的平庸,第三種結局,小狗找到了自己真正的位置。當然,如果學生能對第一、二種結局有新的理解,也要給予肯定。
2、學生們可能有多種預測,但在評價時要明確一點,童話中的幻想不是胡思亂想,夸張不是不合邏輯地隨意編造,童話中的幻想、夸張都是根植于現實生活的,都是有依據的。
設計意圖:
童話是現實生活的寫照,它里面的人物形象和情節對現實的社會和人生有著一種象征和隱喻,不能孤立地僅僅將形象放在童話本身的情節中去理解,而應聯系現實生活,思考其中蘊藏的有關生活的啟示。
六、課堂小結。
我們每個人都在童話的伴隨下成長,被其中美妙的故事和奇異的幻想吸引過、陶醉過。
童話《小狗學叫》展現了一個真實的世界,同時還告訴大家應該怎么做以及努力之后這個世界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希望同學們能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有所體會,有所收獲。
新部編版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5
教學目標:
1、會認11個生字,掌握多音字“嗎、擔、壓、中、彈”。
2、能根據要求獨立閱讀課文,邊讀邊進行預測。
3、說說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4、品味蘊藏在作品字里行間的思想感情,獲得人生的啟迪和教育。
教學重難點:
能根據要求獨立閱讀課文,邊讀邊進行預測。品味蘊藏在作品字里行間的思想感情,獲得人生的啟迪和教育。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喜歡讀童話故事嗎?請說說在你印象中最喜歡的是哪篇,并說明理由。
2、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童話,故事的名字叫《不會叫的狗》。看到這個題目你會想到什么?
提示:
(1)這只狗為什么不會叫?
(2)一只不會叫的狗肯定有很多奇遇,它遇到了哪些事情?
3、下面就就讓我們帶著這些疑問走進課文。
二、自主學習,邊讀邊預測
1、初讀課文。
①標出自然段,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請教老師或同組同學,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②一邊讀一邊預測,順著故事情節去猜想后面可能發生的事情。
(預測的時候,要結合文章內容里的一些線索,先想一想,再把預測的內容批注在旁邊。)
2、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3、小組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要求:聲音洪亮、正確流利、同學愛聽。
4、交流預測的情況。學生先在小組內自由說,再在全班交流,聽的同學注意認真聽別人是根據什么預測的。
三、整體感知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思考:本文寫了一個什么故事?這只狗為什么要學叫?都向誰學了?
四、合作探究
1、請結合文中語句回答:公雞和杜鵑出于什么心理教這只狗叫的?教的時候表現怎么樣?狗學的時候表現怎樣?
2、文章作者為狗安排了幾個結局?你最喜歡哪一個?請說明理由。
3、由此看出這是怎樣一只狗?你希望這只狗有怎樣的結局?請為這只狗續寫個結局。
五、討論
1、怎樣理解第三種結局?
2、對于我們中學生而言,怎樣做才算“活出真正的自己?”
3、學完這篇文章,你有哪些啟示?
六、小結:
生活中我們會面對諸多選擇,但人生不是童話故事,不會有多種結局供我們參考,所以怎樣選擇便成了決定我們人生的關鍵所在。希望今天這節課能幫助同學們邁好今后的每一步。
七、拓展延伸
選一本同學不熟悉的故事書,朗讀給他們聽。朗讀的時候,在某些地方停下來,讓他們猜猜后面可能會發生什么。
新部編版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 小學教案模板
★ 小學教案模板
★ 高中教案模板